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实际上,能这么容易吗?
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家族了,世代私兵,岂是说撼动就撼动的?
能这么顺利,真正的功臣是折克柔,他曾经在皇家学院读书,和王宁泽是好朋友,也在欧阳修的门下听课。
表面看起来,折克柔是领兵将领,但骨子里,他是个新派的武人。
家族私兵的模式根本不可能长久,晚改革不如早改革,长痛不如短痛……有了这个看法之后,折克柔不断派遣家族子弟,进入武学上课,又主动引进外面的报纸,改变效用士的观念。
若是没有这些提前功课,怎么会外面分田,折家的效用就立刻瓦解?
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折家军早就崩溃了。
折克柔这是玩了一手漂亮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没有这样的心机,又岂能坐稳折家之主的位置,又岂能攀上王家的女儿……
只是折家裁军了,王家裁军了,传统的三大将门,就剩下一个种家了。
种诂、种谔、种诊,这三兄弟面对着艰难的抉择,他们的情况比起折家还要糟糕。
“两位兄长,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我看只有主动裁军,这一条路了!”种诊思量着说道。
种诂和种谔也知道兄弟所言不虚,但问题是他们的情况和王家、折家都不同。
“西凉王蓄养效用士不过十多年而已,他们家控制并不严密,效用也不全是私兵,多一半都在替朝廷戍边,而且王家也没有那么复杂的关系……说裁就裁了,而且西凉王也有办法,往西域安排,往渤海安排,还有禁军,还有那么多的产业,回旋余地太多了,我们比不来的!”种诂叹息。
种谔也道:“我们连折家都比不了,折家虽然是鲜卑后裔,但是居住府州,已经几百年,他们和契丹打过,和西夏打过,多年来,是铁板一块,只要上面狠下了心,也就裁掉了,而且还有西凉王的协助,那就更容易了。”
说到了种家,三兄弟都有些为难。
老爷子种世衡创立了种家军,传到现在,也有几十年了。
种家军从一开始,就包括了不少党项人。
李元昊的造反,并不是所有党项人都支持的,甚至有很多人,加入大宋一边,和西夏征战,屡立战功。
种家一直在平衡蕃汉两股力量,做得很辛苦。
所以从外面看,都是种家军,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要复杂。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横山之战,种家军是随着两个钦差出兵的……很显然,种家和王宁安的关系并不是亲密无间,他们中间有裂痕,或者说是俞亮情节吧!
我们种家发达的比你们早,实力也不弱,凭什么王家呼风唤雨,我们就不行!
正因为小小的心结,制约了种家的发展。还有,在横山之战以后,种家收编了许多党项武士,光是山跋子就有三千多人,成为种家手里的王牌。
……
现在要裁军,要分田,怎么裁?怎么分?
显然,种家军的汉人,肯定主张田都归他们,党项人本来就是招抚的蕃兵,凭什么分田?可党项人也能同意啊,他们替大宋打仗,出生入死,有了好事情,凭什么不分给他们!
党项人又只会放牧,他们肯定想要更多的牧场,光是如何划分,就会让人脑袋炸了;这还不算完,因为以种家在延安府等地的土地,最多能安置10万人,还有10万人,需要朝廷帮忙处理。
折家军因为汉化足够,和汉人几乎没有区别,人数又少,安置起来容易,送到渤海国,也没有问题。
可种家手上的党项兵怎么办?
朝廷不可能信任他们,而且他们也不信任朝廷,要是把他们外调,立刻就会造反作乱!
“尾大不掉啊!”
种诂脸色难堪,“别说外调了,就算分田,朝廷都不能答应,最多是给点钱,直接遣散。”
“那怎么成?”
种诊立刻摇头,“大哥,要是那么一来,咱们手下的效用……还,还不跑到西夏去啊!到时候,咱们,咱们说不清了!”
“谁说不是啊!”
这三兄弟,怎么商量,都拿不出办法。
种诊思量再三,才说道:“咱们情况特殊,我看还是要去找西凉王,让他帮忙拿个主意。”
种谔却不同意,“三弟,这时候去找西凉王,不等于把刀塞给了他,咱们可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了。”
“二哥,那你还有别的主意吗?现在文官可都动起来了,折家也裁了,咱们不裁,光是言官就能把咱们撕碎了……这刀子宁可交给西凉王,也别落到文官手里啊!”
种家历来和文官不和,当年种世衡死了,种诂就差点没有继承老爹的位置,他们是心有余悸。
沉默了好半晌,种诂才缓缓道:“老三说的有道理,就让老三去拜会王爷吧!不管怎么说,王爷还是个大局为重的人,他不会太过难为我们!”
大哥做了决定,种诊立刻动身。
只是种家兄弟忽略了一件事情,消息传得速度永远比人快,还没等种诊见到王宁安,种家军内部就流言四起。
有人兴奋着想要土地,跑到田里,自己就擅自划界。
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只要是耕种十年以上,佃户直接变地主,许多汉人效用士都倍感鼓舞。
但与此同时,那些党项的效用,却人心惶惶,乱成了一团。
有人说他们和汉人一样,也能分到田地;有人说你可拉倒吧,怎么可能一样,就算给你田,你会耕种吗?
有人嚷嚷着要牧场,可牧场有限,而且养殖绵羊,出售羊毛,那么赚钱,怎么能把好处让给外人?
就在一团乱麻的时候,另一种更险恶的流言出现了,他们说朝廷要解散种家军,但是担心党项人会造反,或者投奔西夏,因此他们决定要坑杀所有党项士兵。
甚至有人还传说,他们看到了山谷里挖了大坑,就是用来埋人的。种种流言,匪夷所思,但是却越传越邪乎,等到种诂和种谔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有一队党项骑兵,半夜偷着离开了种家军,向北而去……
第873章 给西夏的最后通牒
折克柔把事情都推了,费了好大的劲儿,总算把媳妇哄好了,更令他欣慰的是儿子居然会开口说话了。
只是小家伙一张口,就叫娘,叫舅舅、叫姥爷、叫姥姥……亲戚认了一个遍儿,唯独不认他这个亲爹。
弄得折克柔都有心把倒霉孩子送人算了!
当然他也只敢想想,儿子还是要慢慢教,反正也不着急,折家那边分田也都落实下去了……王洛湘也算够意思,她拿出了差不多20万贯的嫁妆,存到了银行……折家的老辈虽然和别人都是一样分地,但是却能多得一份养老金。
每年有三万贯的利息,分给两百多个人,每人能拿到一百多贯……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府州的花费不算大,家里还有田,又有一大帮子孙后代。
总体来说,折家的老顽固还是要比一般人过得舒服,但是也仅此而已,再也没有昔日的权力了。
这世上懂得感恩戴德的人不多,贪得无厌的却是不少,哪怕王洛湘出了钱,也被骂得狗血淋头。
好在王大小姐根本不在乎……她花这笔钱,无非是给丈夫卖个安心而已,她可以不在乎折家人怎么看、怎么说,但是丈夫不行,儿子也不行!
所以一个聪明的女人要知道哪里可以强势,哪里却要低声做小,要是连这点都学不会,那岂不是成了河东狮了!
不过貌似听说柳姐姐这两年也变了不少,王洛湘还真有点想老朋友了。
折克柔又不傻,媳妇出钱,是替他消灾,这个媳妇娶得值了!
折克柔答应亲自送她们母子俩去京城,到王府住一段时间,顺便好好认识一下亲戚,折克柔已经上书请辞世袭的府州知府,下一步朝廷要怎么安排,还要听从上面的意思。
不过折克柔很希望能进入禁军。
因为按照王宁安的筹划,地方的军队都要重新清理整编,原来复杂的编制一扫而光,最后野战主力都落到禁军头上,而禁军又直接对皇帝负责。
谁要是想在军中混下去,就不得不入禁军。
听说驸马狄咏,还有杨怀玉,曹评,柳羽,呼延达等等,都准备入禁军效力,他也不能落到人后。
很可惜,折克柔刚刚动身,就得到了消息,王宁安急调他去延安府。
在路上,折克柔才听说,原来种家军出事了。
就在短短半个月时间之内,有三批种家军逃跑了,最多的一次足足有800人,共计超过了2000人。
这些士兵多数都是党项人,他们直接逃到了西夏。折克柔也是一方诸侯,心眼很多,他觉得有些不对劲儿,要么是种家无能,要么就是西夏有人撺掇,再或者,就是两者兼有!
他们不满朝廷裁军分田的主张,虽然怂恿人马逃到了西夏,是不是要挑起战端……只要打仗了,朝廷就无暇裁军,也没有办法分地!
养寇自重!
折克柔咬了咬牙,心说种诂、种谔、种诊,你们兄弟要真是打了这个算盘,那可就是自寻死路了。他这次离开府州,到了幽州,亲自到了岳父大人的军营目睹了宋军的厉害!
前面就提到过,大宋的火炮和火铳都在研制当中,并且开始小批量装备。
到了现在,幽州的人马已经装备了上千门火炮,火铳更是数量惊人,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打造兵器,就跟喝凉水似的。
折克柔看得目瞪口呆,尤其是亲眼目睹了火铳齐射的壮观场面,折克柔彻底傻眼了,他觉得自己练了二三十年的弓马骑射都成了无用功。
往后的疆场,再也不是比拼武功勇气了。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已经不是前面的将领,而是后方的工厂!
谁掌握了工厂,谁掌握了更多的人口,就能快速武装出强大的军队……从某种角度来说,工业革命的出现,彻底终结了农民起义。
谁想学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只会遭到无情的碾压。
折克柔也想通了,难怪姐夫要裁军呢!
到了这个时候,还保留一大堆的私兵,实在是没有意义了。
种家兄弟啊,你们可别打错了算盘,害了自己。如果真的撕破脸皮,我可要站在大舅哥的这边,别怪我不顾忌朋友情谊了!
折克柔匆匆赶到了延安府,此时大军的各路人马已经陆续开来……包括杨怀玉统帅的四个军两万人,狄咏统帅的两个骑兵军8000人,梁大刚统帅的一万河北军,以及王宁泽统帅的5000特殊人马,加上杨文广负责的横山一线5万人马
不算种家军,王宁安已经调来了近十万人,而起全都是大宋的精华所在。
光是从这次调兵的速度,就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在以往,要调动这么多人马,至少三个月,甚至半年也是可能的,现在是有了一个月出头,所有人马全部到齐,而且后续的粮饷物资,源源不断。
每一个领兵的将领都忍不住惊叹,大宋的确非比寻常了,这些年的投入终于见到了成效,变法虽然问题不少,但是有一点,谁也不敢否认,大宋强大了,这种强大,是超出了所有人理解的强大。
这些将领,尤其是杨文广一般的老人,更是感慨万千。
“动手吧!打吧!”
他见到女婿,第一句话就是鼓动王宁安开战。
“不要再等了,大宋已经能灭了西夏,这几十年的旧账,该一次算清楚了。”杨文广感叹道:“当年李元昊自立为帝,大宋调了几十万人马,派出了最能干的臣子,夏竦、范仲淹、庞籍、韩琦……结果呢,全都打败了,灰头土脸,死伤无算,甚至要给西夏人送钱,才能买平安……羞不羞愧啊!”
很难见到老岳父如此激动,王宁安很能体会他的心情。
李元昊给大宋君臣,的确是留下了太惨痛的教训!
且不说别人,就连韩琦在死之前,都恳请王宁安一定要灭了西夏,到了胜利的时候,把消息告诉他,不然他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当年要不是那几个钦差添乱,打乱了节奏,给了李谅祚重整旗鼓的机会,或许在赵大叔任内,就能灭了西夏。
当初没有打成,将注意力转到了变法上面,现在变法初见成效,对西夏用兵,也该提上了日程。
其实王宁安是想再等一年,至少把北方的分地落实下去,可种家的事情爆发了,他也看出来,不能再等了。
一潭死水,越搅越浑,既然都决定向海外殖民,河套平原,这么好的一块宝地,怎么能继续留在西夏的手里。
“打,一定要打!”
王宁安断然道:“不过该怎么打,还是要商量一番。”
这个杨文广没意见,相反,他也觉得要好好权衡。
一句话,还是那个该死的700里瀚海,横亘在大宋和西夏之间……这几年大宋是修了不少桥梁道路,但是却没法在瀚海修路,所以后勤依旧是个难题。
“岳父,实不相瞒,我这次准备了好些个大杀器!”
王宁安用手比了一下,杨文广嘴角抽搐,显得喜不自胜,“成了?”
“杀敌是没问题,只是好几千斤的大家伙,要越过瀚海,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我是希望能把李谅祚引过来,给他来一个狠的!”
杨文广若有所思,“这个办法好,现在的难题是西夏会不会上钩……种家的人逃过去,倒是一个诱饵……对了,景平啊,这个种家是怎么回事,这哥仨存了坏心思,还是他们控制不住?”
“准确说不是他们控制不住,而是种家三兄弟的舅舅。”
“怎么回事?”杨文广怒道:“我要是没记错,当年崔家的人就藏在了种家军之中,还闹出了好多事情,他们怎么如此不小心?”
王宁安咧着嘴苦笑,“延安府不富裕,他们又要养那么多人马,不想办法经营,怎么维持得下去?当初崔家被干掉了,种家三兄弟就把经营产业,充实军费的这块交给了他们的舅舅,姓詹,叫詹霖春……他可是延安府最大的地主,据说,延安府的佃户有一半是给他耕田的!”
“原来如此!”
杨文广吸了口气,“这么说,是詹霖春担心他的田被分了,所以怂恿种家军内部的人逃往西夏?这个种家兄弟,真是糊涂,景平,你该严惩!”
“是这样的,种诊来找我的时候,已经把事情如实说了,他们还算老实,我也承诺,要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岳父,我想让这个詹霖春当一次盗书的蒋干,你意下如何?”
杨文广沉吟了一下,竖起大拇指。
“人尽其才……这个办法好!”
他们两个商量妥当,转过天,王宁安把韩忠彦叫了过来,也过去了好多年,韩忠彦此时和西北的武夫没有任何差别,就算他跟别人说,他曾经是宰执的公子,他爹是士林领袖韩琦,也没人会相信了。
“这是我大宋交给西夏的国书,你跑一趟吧!”
王宁安淡淡道:“让李谅祚立刻将逃亡的种家士兵人头送回来,并且赔偿损失,向大宋称臣,保证永不再犯……否则,天兵临头,玉石俱焚!”
韩忠彦听完,突然浑身战栗,他仰起头,声音都变了,“王爷,这是给西夏的最后通牒吗?”
第874章 引蛇出洞
韩忠彦很激动,他虽然和王宁安的仇摆在那里,但是韩忠彦清楚,他没本事报仇,很有可能一辈子也报不了仇,既然做不到,想再多只会害了自己。
倒是灭了西夏,那是老父临死时候的愿望,能摆平西夏,也算是告慰父亲在天之灵,至少人们以后提起韩琦,知道这位不仅仅是贪官,权臣,还曾经和西夏拼过,心中装着大宋安危。
韩忠彦当然盼着这一天。
“王爷,卑职立刻就去下书。”
“等等……”王宁安拦住了他,“那个啥……我是准备对西夏动手,可问题是我不想翻越瀚海。”
韩忠彦懵了,“不越过瀚海,怎么打西夏?”
“也不是不越过,而是我想先重创西夏一把,说白了,我需要引蛇出洞,减轻负担。”
韩忠彦终于听懂了。
“王爷,那你要卑职怎么做?”
“这个你自己想……如何激怒西夏,如何让他们觉得我们很弱,他们能打赢,愿意出兵……你照着这个思路来就行了。”
韩忠彦抓了抓头发,苦笑道:“是不是十分嚣张,又很愚蠢的那种?”
“没错,我就说你够聪明,是不二人选,最合适了!”王宁安立刻安排了200名骑兵,护卫着韩忠彦去兴庆府。
韩忠彦这个气啊,王宁安,不带你这么侮辱人的智商的!
老子才不是又蠢又嚣张呢!
韩忠彦腹诽着,却也不得不按照王宁安的意思办。
他是彻底拿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