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晏殊等人传阅着王宁安的办法,里面的内容倒是没有引起太多的震动,可封面上的一句话,让晏殊反复咀嚼,感慨万千。

    “为大宋之崛起而读书!”

第101章 学堂也怕出名

    每个学校,都要有句响亮的校训,就好像人的名字一样,选好了增光添彩,选不好,难免贻笑大方。

    王宁安最初想用“为天地立心”四句,光明正大,中正平和,奈何同苏老泉打听,人家张载已经创立关学,四句口号都打了出来,没有传遍天下而已。

    王宁安没有办法,只好无耻剽窃,篡改了一句,写在封面上面。要是欧阳修他们不愿意用也就算了。

    哪知道晏殊和欧阳修看过之后,都惊讶不已。

    “武溪(余靖号武溪)兄,这句话的境界可比你刚刚说的高了不少,当为大宋全体读书人之座右铭。”

    欧阳修意味深长,玩味道:“二郎,这真是你的心里话?”

    “那是自然!”

    王宁安把脸色一沉,语气沉重道:“我家先人为了收服燕云十六州,血洒疆场,王家和辽国有不共戴天之仇。想我大宋,乃是炎黄苗裔,上国贵胄,拥有最高贵的血脉,历代圣贤教化,诗书礼仪,刻在我们的骨髓里!契丹蛮夷,西夏小丑,竟然骑在我们的脖子上,予取予求,岁币之耻,澶渊之盟,晚生片刻不敢忘怀!办学兴武,就是要积累人才,积蓄力量,早日收服燕云,荡平四夷,恢复中华威仪,重塑汉唐荣耀!晚生以为,每一个热血男儿,都该为了大宋之真正崛起,用心读书,洒热血,抛头颅,百死不悔,百折不挠!”

    “说得好!”

    范纯仁和范纯礼,还有狄咏曹佾,四个年轻人,被王宁安鼓动的浑身热血沸腾,小脸涨得通红,主动拍手,大声叫好。

    苏老泉是个老愤青,更是激动地热泪盈眶,频频挥拳,情不自禁。哪怕不给工钱,能加入到伟大的事业来,也足以自豪了。

    唯独欧阳修,他深知王宁安的德行,这小子或许有热血,但是绝对没有表现出来的十分之一,大话不妨说,门面不妨漂亮点。欧阳修请晏殊执笔,亲自写下“为大宋崛起而读书”一行字,让石匠刻好,等正式开学亮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余靖负责督修学堂,晏殊和欧阳修负责拟定章程,至于王宁安,就是万金油,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没有半个月,白氏给做的千层底就坏了两双,弄得王宁安别提多心疼了。

    相处些日子,王宁安办事机灵,心思细腻,赢得了众人的欣赏,尤其是苏老泉,他有两个天才儿子,还有个妖孽的规矩,嘴上不说,可是心里却想着,哪个后生能比得上苏家的儿子!

    直到见识了王宁安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苏老泉才不得不承认,两个儿子只是璞玉而已,距离真正的天才差得太远了,他都有心把儿子弄到六艺学堂来涨本事。

    谁能不知道三苏的大名,王宁安也满心热乎,想要把苏家兄弟弄来,正在他打主意的时候,欧阳修把他叫了过去。

    “告诉你俩消息,一个好的,一个坏的,你要听哪个?”

    跟王宁安混久了,醉翁也学会了逗闷子。

    “先说好的吧,还能乐一会儿,先说坏的光剩下哭了。”

    欧阳修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笑道:“陛下降旨,礼部核准,六艺学堂要成为官学。”

    “官学?什么意思?”

    “这都不懂,真是个棒槌!”欧阳修撅着山羊胡子,得意道:“自从庆历兴学令之后,凡是参加考试,必须在官学满三百天,也就是说,日后河北的英才,想要参加科举,都要经过六艺学堂的考核。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人生一大幸事。”欧阳修笑道:“成为官学,对你小子也有好处啊,朝廷会拨下来款项,还会配属教员,六艺学堂的名气更大,是好事吧?”

    王宁安鼻翼扇了两下,冷冷摇头,“好坏都连着,按照醉翁的说法,河北的学子都会来抢夺入学名额,我沧州的子弟能有多少入学的?”

    果然是个妖孽,一点都忽悠不了他。

    欧阳修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二郎,成为官学,势必以科举为重,这和老夫兴学的理念不符。但是老夫也没有法子……出了点麻烦。”

    原来六艺学堂还没正式开山门,名气早就传遍了天下,晏殊晏相公,文坛盟主欧阳修,诗才天下无双的梅尧臣,这三位超级巨星坐镇,一下子就把六艺学堂送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人人向往的存在。

    致仕在家的参知政事韩亿上书,请求将六艺学堂定为官学,还说什么河北学子翘首以盼。赵祯见到了扎子,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要说韩亿怎么那么大面子?

    其实了解韩家的底细,就一点不意外了,这位韩相公不但官做得大,还很能生,又很会教育孩子,苏老泉教出两个天才儿子很了不起吧!人家韩亿愣是教出了八个,全都中进士,当了官!

    这位韩亿,就是大名鼎鼎的河北八韩的爹!

    韩家论起实力,堪称河北第一!没有第二!

    听说了韩相公出面,欧阳修才猛然惊觉,他要办个学堂,已经不是自己的事了,以韩家为代表的河北士族显然不愿意让六艺学堂崛起,破坏科举取士的格局,抢夺份额。

    当然韩相公不至于直接出手打压,而且这边有晏殊在,他也压不住。

    韩相公就提议把六艺学堂变成官学,然后准许河北所有学生就学,其中也包括他们韩家的子弟。

    “老夫要告诉你的不幸消息就是成为官学之后,报考六艺学堂的人太多了,你们王家的部曲子弟,怕是没戏了。”

    王宁安不惜血本,当然是为了自家人考虑,尽可能让王家的子弟能够入学。他把学堂弄得老大,也是存了这个心思,招的人多了,机会也就多了。

    但是六艺学堂成了官学,要面对整个河北,乃至全天下的英才,王家部曲子弟,还有多少机会啊?

    欧阳修不无惭愧道:“这样吧,老夫和晏相公商量一下,给你们留出一百个名额,免试入学。”

    这已经是欧阳修能给的最好条件,可王宁安转了转眼珠,哪里够啊!王家的部下有三四百人,加上弓箭社,好多人都三五个孩子,100个名额只是杯水车薪,300个还差不多!

    “醉翁,就不能挡一挡其他地方的子弟?”

    “唉,有教无类啊!”欧阳修为难摇头。

    王宁安转了转眼珠,突然露出了笑容,“醉翁,也不需要固定名额,只是入学考试,做写文章。”

    “怎么做?”欧阳修立刻警惕起来,“别想老夫给你们作弊啊?”

    王宁安摇头,“哪能啊,我是想让醉翁依循六艺学堂的宗旨,不光要考诗词歌赋,经义文章,还有考其他项目,比如体能、比如算术。”

    欧阳修根本不相信,疑惑道:“二郎,考这些你就有把握?”

    ……

    通往沧州的大路上,数百青壮武士簇拥着一支车队前行,足有四五十驾马车,好长的一条大龙,让人瞠目结舌。

    为首的是两个中年人,稍微小一点的忍不住笑道:“三哥,离着沧州可不远了,真没有想到,那个小家伙竟然把醉翁给鼓动了,只可惜啊,咱爹技高一筹,他是为咱们辛苦,为咱们忙了!”

    大一些的中年人不喜不怒,只是淡淡道:“五弟,王家不容小觑,咱们还是要尽量交好,瑶池琼浆,多好的东西……”提到了美酒,两个人都露出了神往之色,根本没把入学考试当回事。

第102章 不服气

    经过了三个月的紧张施工,抢在秋收之前,六艺学堂的主体工程,包括教室、宿舍、食堂、活动场……全数建好,还剩下一些收尾工程,可以等开学之后,再继续施工。

    这几天又陆续来了几个人物,加盟六艺学堂。

    其中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长得十分俊美,身上还有淡淡的香味,王宁安一打听才知道,他叫王安国,还有个大哥,叫王安石!

    王宁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实在是没法把眼前精致到过分的家伙,和有名的邋遢鬼联系起来。

    真不知道王安国和他哥怎么相处?

    王宁安强忍住八卦之火,稍微打听了几句,王安国就实话实话,王安石在庆历二年中进士,回到地方做官,政绩卓著,学问大涨,也在治下讲学,反应很不错。

    汉儒式微,北宋的学术舞台百花齐放,远没有到理学一统天下,万马齐喑的地步。

    王安石算是欧阳修的晚辈,听说醉翁兴学,王安石就让自己的兄弟过来,一是共襄盛举,二是衡量一下六艺学堂的本事,也好取长补短。

    光是这一手,就看得出来,王安石是个有心的人,难怪日后能把大宋搅得天下大乱,日月无光呢!

    除了王安国,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一个叫做刘彝,别看他刚过而立之年,却是十足的水利专家,他在两年前,指挥治理赣江,声名鹊起。

    老欧阳把他弄来,显然是针对六塔河,欧阳修是不会放弃的。

    至于另一位,名叫苏颂,这家伙出身望族,简直就是个百科全书,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更是无一不精,学问广博,涉猎之多,只怕欧阳修都要汗颜。

    ……

    若是没有醉翁挑头儿,累死王宁安,也请不来这么多天才人物。

    有得有失,很多事情是说不清的,唯有尽量取其利,避其害……王宁安站在一群娃娃面前,说是娃娃也不对,大的和他差不多,都十几岁,最小的是王宁泽,也有六岁多了。

    “你们都听着,这一次入学考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能顺利入学,不光你们日后前程远大,就连你们的爹!”

    说着指了指孩童背后的大人,继续道:“孩子考试通过,父辈升一级,小兵升伍长,伍长升押正,押正升队将。”

    按照宋军的编制,五个伍为一押,两押为一队,两队为一都,王良暂时还是都头,只能任命到队将,拢共就两个名额,部曲们被鼓动得热血沸腾,撸起胳膊,恨不能替孩子们上场考试。

    当然了,让他们上去也是白搭,只能拧眉瞪眼,搓着巴掌,心说敢考不上,回家扒了兔崽子的皮,这帮小子一个个后脊梁冒冷汗,仿佛大祸临头。

    太紧张了也不好,王宁安只好安慰道:“大家记住,只要按照我教的,你们至少能答对两道题,只要体能一关过了,就能顺利进入学堂,都给我挺起胸膛,拿出本事,是龙是虫,就看这一次了!”

    本想给大家伙减压,可是到了最后,反倒压力更大了。

    王宁安也是无语了,他可不想自己的地里长出别人的庄稼,小兔崽子,你们可要争气啊!

    ……

    秋高气爽,六艺学堂正式大开山门,招收学生。

    巨大的石头,“为大宋之崛起而读书”,斗大的字体,熠熠生辉,扑面而来。

    “不愧是晏相公的手笔,就是厉害!”

    韩维摇着洒金扇子,气定神闲,还有心情品评书法,他就是韩亿的第五子,这一次随着三哥韩绛过来,为的就是抢夺入学名额。

    继续往前走,又是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韩维念了两遍,微微摇头,“真是好大的口气,朝廷多少事,哪能都关心过来!看起来晏相公和醉翁不甘寂寞啊!”

    他摇头晃脑,三哥韩绛猛地瞪了他一眼,“不要胡说八道!”

    韩维也觉得不恰当,连忙闭嘴,可是有人已经听到了。

    “六艺学堂事事关心,但是却不在朝堂之上。”一个少年人背着手,老气横秋道:“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医卜星象,算术工程,农政水利……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若是连六艺学堂的宗旨都弄不明白,就跑来报名,未免有趋炎附势的嫌疑啊!”

    呸!

    我们韩家用巴结谁?

    韩维就想驳斥,哪知道对方已经背着手离开了。

    “三哥,不就是个六艺学堂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不考了!”

    “闭嘴!”韩绛可比兄弟沉稳多了,冷冷道:“五弟,还没看出来?有人不想我们参加考试,抢走名额,只可惜他打错了算盘,这一次我们志在必得!”

    韩绛和韩维带着自家的后生来到了六艺学堂的空地上,离着老远,就看到一帮小孩子绕着校场跑圈,有的跟脱缰的野狗,跑得飞快,有的慢慢悠悠,还有干脆撑不住,趴在了地上,气得家长哇哇大叫,也没有办法。

    “我六艺书院,为国育才,每一个学子都要体魄健康,品行端正,能文能武,子华贤侄,你要是有疑问,也可以下次再考。”余靖笑呵呵道,充满了关切。

    韩绛微微一笑,“武溪公,我韩家也同样要求子弟,不就是跑圈吗,没什么了不起的。”

    韩绛一摆手,韩家的子弟都涌上了校场。

    甩去长大的外衣,他们撒腿就跑,一点不含糊……这帮人不光速度快,而且很有规矩,显然经过训练。

    “韩家是河北第一大世家,虽然以文起家,但是近些年韩家也培养了不少效用士,子弟会武艺的不少。世上的聪明人可不止王二郎一个啊!”欧阳修嘿嘿笑道:“要不要老夫再把体能测试增加一些,比如射箭、赛马,没准能挡得住人家。”

    老夫子满怀关切出主意,可王宁安听来,怎么都像是嘲讽奚落。

    王宁安咬了咬牙,硬气道:“不必了,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我们王家的人不会败给韩家!”

    “但愿考试之后,你也能这么硬气。”

    欧阳修暗暗感叹,他倒不是小觑王家子弟,实在是韩家积淀丰厚,不是寻常可比。

    大多数考生完成了10里长跑,进入笔试阶段,负责笔试的是苏洵,他把科举的那一套搬来,格外严格,又安排士兵巡逻,丝毫不给作弊的机会。

    半个时辰,考试结束,立刻收卷。苏老泉带着几十个聘任的助教,用最快的速度将试卷批阅完毕。

    等到下午时分,结果已经出来了。

    晏殊、欧阳修、余靖、梅尧臣,包括韩绛和韩维,都来到了讲课的大礼堂。

    苏老泉面无表情,手里捧着录取结果。

    “这一次入学考试,共计3100名考生参加,通过752人,其中沧州学生535人,瀛洲27人,大名府40人,冀州11人,开德府5人……真定府13人!”念到这里,苏老泉意味深长看了韩家兄弟两个,他们祖籍就是真定,这一次韩家子弟也多来自真定。

    韩绛吃惊非小,韩维却跳了起来,大声叫道:“不公平,我韩家子弟怎么可能只有13人通过,你们玩了猫腻!”

第103章 王宁泽的小书包

    韩家带了一百多人过来,就算考试再黑暗,少说也能有七八成通过,到时候韩家的优秀子弟抱成一团,六艺学堂就成了韩家的天下,王宁安整个白忙活了。

    这就叫喧宾夺主,鸠占鹊巢!

    算盘打得很响,竟然只有13个人通过考试,韩维彻底怒了,大吵大嚷,韩绛黑着脸不说话。

    苏老泉同样不是好脾气,他冷哼了一声,“入学考试是老夫主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名门望族,竟然学泼妇骂街,简直有辱斯文!”

    韩维还想吵几句,韩绛立刻拉住了兄弟。

    他满心怒火,淡淡道:“五弟一时急躁,没有说清楚。我们是想知道自身不足,毕竟这些子弟都下过苦功夫,却落选这么多人,多半是我韩家育人不得法,真要好好反思。”

    韩绛姿态很低,可是语气之中却难以掩饰愤怒不平。究竟是什么样的考试,让他们韩家子弟落选那么多?

    该多黑啊!

    这时候晏殊突然说道:“老夫也有些好奇,把考卷拿来几份,让我们也看看吧。”

    “是。”苏洵痛快答应,很快将几份试卷送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份,晏殊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老相公的脸上顿时无比精彩。

    再看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同样如此,跟开了染坊似的。

    最后余靖实在是憋不住了。

    “我说苏老泉,这些题目都是你出的?”

    苏洵咧了咧嘴,看了眼人群最后的王宁安,然后道:“老夫只出了经义,诗词,策论,其余是王二郎出的。”

    通篇考题,一共10道,分成5大项,每项选择1题答对即可。

    经义、诗词、策论,这三样几乎是所有考试必出的内容,没有什么稀奇,每项两道题,一共六道,只是经义出的很难,能答上来的寥寥无几,至于诗词,却不是让考生赋诗填词,而是采用填空的形式,补全前人的名篇,毫无疑问,难度小了。

    韩家兄弟很不满意,但是看到后面的题目,眼珠子全都掉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