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大叔手下有一支运输队,从最初的一驾马车已经发展到了二十驾,每天要把面粉和肥猪送进城里。

    王宁安决定要把车队扩充二十倍,配属500名车夫,1000名强壮的搬运工。

    “宁安,用得着这么多人?”王良十分惊讶,岂不是说老吴手下的人,比自己的还多了?

    “一点都不多!”王宁安笑道:“接下来要种高粱,榨糖,酿酒,沧州才多大的市场,我们要卖到京城,卖到辽国,没有专门的运输队能行吗?”

    “400驾马车只是个起步,等着马场发展起来,不适合充当战马的全都淘汰下来,作为驮马,到那时候,咱们弄几千驾马车,平时运货,到了战时,加装木板,运输粮食辎重,遇到了辽狗,还能把马车连起来,当城墙用呢!”

    “妙!”

    王良连忙伸出了大拇指,惊喜交加道:“我正愁没法子对付辽国的骑兵呢,结车为城,这个办法好,真好!对了,宁安,什么时候能弄出来?”

    看老爹的焦急样儿,王宁安哭笑不得。

    “咱们才有200匹小马驹,离着目标远着呢!”王宁安见老爹有些失落,连忙又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了方向就好办,今年我会想想办法,从辽国弄来更多北地马,加快繁殖的速度,几年的功夫,咱们的骑兵和车队都会相当惊人的。”

    王良这才心花怒放,一家人继续往下谈,还真别说,一项一项算下来,可以藏兵的地方真不少!

    就拿烈酒走私来说,过去的一年,已经建立起五条渠道,卖出烈酒三万坛,辽国人也不是傻瓜,卖多了价钱自然下来。

    最初一坛酒能赚80贯,眼下只能赚10贯,可架不住数量多,一共30万贯,成本还不到一万贯,扣除打通关节的花费,也有25万贯入账。

    又把韩家拉过来,以他们的实力,走私规模至少要扩大十倍!

    酿酒要酒坊,建酒坊要用砖瓦木料,装酒要用酒坛子,砖窑、木料场、瓷窑……不用王宁安说,利益驱使,自然就有人着手建设。

    接下来要扩充运输队,生产马车的作坊,马鞭、鞍子,绳套,都是生意。

    还有六艺学堂建起来,初期就招了几百人,以后师生越来越多,顺便聚集的文人也多起来,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笔墨纸砚……大宋的读书人,穷的还真不多,毫不夸张说,沧州目前是遍地机会,到处都能捞到钱!

    完全可以把手下的准士兵混在工匠中间,平时和普通工人一样,到了关键时刻,武装起来,就能打仗。

    还有一大项,就是各地的民兵庄客,随着上百万亩地种植高粱,还有遍地的灾民,在各个村子组建弓箭社,训练青壮,作为民兵,巡逻村庄,朝廷只会鼓励,不会反对。

    挑选几个能干的部曲,给他们一点钱,撒出去一把种子,到时候各个村子都是王家的人,一呼百应,好不快哉!

    不知不觉间,王宁安已经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蓝图,足以把整个沧州,甚至河北都囊括在手里。

    王良和白氏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如此处心积虑,儿子不会想造反吧?

    “我才没那么无聊,大宋立国百年,民心归附,岂是轻易能推翻的?”王宁安嘴角上翘,“不过,真要是有那么一天,我也不会排斥!顺天应人吧!”

    王宁安淡淡说道,迎接他的是老爹和老娘的一顿痛打!

    这个倒霉孩子不好好管教,简直要上天了。

    ……

    饱受折磨的王宁安索性装起了熊,他躲在房间里不出来,给王宁泽做识字卡片,年三十儿还要送给小家伙呢!

    另外王宁安把《霸王别姬》和《杨贵妃》两本小说也润色好了,等杨家来人,就捎给杨曦。

    上次匆匆前往大名府,又被叫回了京城,杨曦甚至没有顾得上和王宁安道别。这些日子小丫头不断写信过来,询问小说的情况,还送了好大一堆特产给王宁安。

    快要过年了,王宁安才想起来给人家回信,也够混蛋的。

    ……

    “拿好,记得给你娘送去点,别都自己吃了。”

    王良捧着一只猪后腿,塞给了一个部曲。

    汉子接过来,不好意思一笑,他曾经吃不上饭,用独轮车把老娘送到了姐夫家门口,扔下来就跑,那段日子,村子里谁见到他,都没有好脸色看。

    “俺以前不是穷吗,四哥放心,等开春了,俺就把房子翻修了,请俺娘回来。”

    “要是你娘生气,不愿意见你呢?”王良追问道。

    “俺,俺就去跪门!”

    “好,记住这句话,你小子要是做不到,就给我滚蛋,连娘都不孝顺,心里还能有兄弟?”王良不客气教训道,汉子连连点头,转身背着猪腿就往姐夫家跑,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锤子,这是猪肉,还有一袋子骨头。”王良拍了怕张铁锤的肩头,“当初帮着我对付崔钟的时候,你的腿伤了,记得多喝点骨头汤,别落下病根儿。”

    “哎!”

    张铁锤激动地答应着,都过去了一年多,四哥还记在心里头,啥也不说了,这条命是四哥的了!

    又过来一个中年人,他身材不高,可极为粗壮有力,发达的大腿,好像蛤蟆一般,十足的猛士。

    “老七,你有脾气到校场,我陪你练。可不许打孩子,你儿子进了六艺学堂,有出息,要是打坏了,你非后悔死不可!”

    老七憨厚地挠挠头,“那小子是我祖宗,我可不敢碰他一下!”

    说完了,又惹来一阵狂笑。

    ……

    忙活到了腊月二十九,王良才把年货发到每一个部曲的手里,浑身累得要散架子了,比起打一仗更要命。

第111章 装完就跑

    “宁安,我觉得你小子又在坑爹!”

    王宁安这个冤啊,争辩道:“爹,这些人可是你的心腹部下,亲手给他们发年货,让他们感觉到你的真心,才能拼死效力。我知道有一位成功的前辈,甚至亲自给部下发粮饷,发完之后,问他们吃谁的饭,听谁的话,然后士兵们异口同声,唯命是从。”

    “你那位前辈保证是累死的!”

    王良没心思听王宁安的励志故事,他只想好好睡一觉。

    一个成功的上位者不是三天两头能培养出来的,望着老爹的背影,王宁安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吃过了饭,又忙起来,欧阳修要了一批东西,要送过去。

    带着马车到了六艺学堂。

    作为学校最年轻的老师之一,满学校服气王宁安的没几个,特别是外面考进来的,得知他就是那些怪题的始作俑者,都憋着一肚子坏,想要找王宁安的麻烦。

    见他大模大样来了,哪能放过,霎时间呼朋引伴,把王宁安给堵住了。一个个摩拳擦掌,一副要拼命的样子。

    王宁安傻眼了,老子这么着恨啊,也太失败了吧!

    韩维从一群人中间挤出来,他刚刚通过欧阳修的考核,挤入了六艺学堂,成为教导学生的博士旨意,负责传授《诗经》。

    “王世兄。”韩维格外热情,笑呵呵将王宁安拉到一边,低声道:“这帮小兔崽子都想领教世兄的才学,你不妨露一手,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王宁安白了韩维一眼,“老兄,你是成心让我出丑是吧?”

    “哪能啊!”韩维慌忙摆手,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道:“我的财神爷,给一万个胆子,也不敢找你麻烦啊!不就是诗词对句,对你来说,应该十分轻松吧!”

    韩维发誓,他真是没有坏心思,你王宁安能写小说,能编启蒙读物,满肚子生意经,难道连诗词都不会吗?

    还真别说,王宁安就是不会!

    他肚子里倒是有货,可问题是那些经典的好东西,用点少点,哪能浪费在一群小孩子面前,再说了,谁知他们会出什么题目,自己有没有应景的诗词?

    看这帮小王八蛋,踌躇满志的德行,显然憋了一肚子坏,要找回场子。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心说我岂能让你们算计了?

    他突然呵呵一笑,背着手,走到了学生们的面前,绕着一个个子最高,叫嚷最欢的家伙,转了两圈。

    “你这身衣服是蜀锦的吧?要十贯钱?”

    “是三十贯!”欧阳发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大声说道。

    王宁安老气横秋,微微摇头。

    “你做什么事情,每月收入多少?”

    少年一愣,还是陪笑道:“先生笑话了,学生还在念书,并没有挣钱。”

    “那就是花家里的了?”

    少年一挺胸膛,傲然道:“先生,莫非花家里的有错?”

    “错倒是没有,只是不合适罢了。”王宁安淡淡道。

    这个少年更不服气,怒道:“怎么不合适?还请先生赐教!倘若先生的道理不能说服在下……呵呵。”

    他冷笑了一声,没有说下去,可是从他自称“在下”就透露出不少玄机。

    韩维在一旁再也看不下去了,好不容易和王宁安修补了关系,让这小兔崽子毁了,可就前功尽弃。

    “宗武,不得对师长无礼。”

    少年撇了撇嘴,还是低下了头,“侄儿谨遵五叔之命。”

    原来是韩家子弟,怪不得这么横呢!

    王宁安笑容更加从容,他没有理会韩维,而是冲着韩宗武笑道:“祖先遗德,固然令人艳羡,可是子孙不济,也只会败光了祖宗的德行。韩公子,你看看身旁的这些同学,没人是生来就能穿丝绸蜀锦的,可是我敢说,他们之中,未必没有胜过韩公子的。”

    韩宗武挑了挑眉头,显然王宁安的话让他很不以为然。本少爷可是韩家子孙,仰慕醉翁之名,才跑到六艺学堂,谁能胜得过我!

    都怨你出了一堆怪题,坏了韩大少爷的事,韩宗武还盼着全都答对,以超强的姿态,打动醉翁,成为欧阳修的入室弟子。

    谁知梦碎了不说,要不是他经义文章扎实,连入学的机会都没有。

    奇耻大辱,岂能不报仇!

    见王宁安还气定神闲的模样,他更生气了。

    “先生的话顾左右而言他,在下实在是不理解,莫非我该脱了衣服不成?”

    “对了!”

    王宁安一拍巴掌,笑道:“把马车赶过来。”

    很快,车夫把马车赶到了人群中间,掀开之后,里面尽是木箱,箱子里装满了崭新的青色衫。

    衣服用粗麻制成,宽松肥大,在胸口处,绣着“六艺”两个字,相比寻常百姓的服饰,好不了太多,韩大少爷从生下来,就没穿过这样的垃圾,小脸很难看。

    王宁安随手抓起一件,走到了学生们的中间。

    “一丝一梭,得之不易。年少之人,未曾有创造分毫财富,坐享其成而已,锦衣玉食,宁无愧呼?”

    “六艺学堂,有教无类,教的是真本事,从不看出身如何,也不管家世煊赫。不攀比,不铺张,不浪费,不做作,一心求学,努力上进,每个人都是一样!”

    “为了防止学生互相炫耀,干扰学风,从今天开始,所有人穿着统一的服饰,从里到外,吃一样的食物,住一样的宿舍,不许有任何特殊!”

    王宁安说着,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我听说你们有人还带了书童过来,简直好大胆子!你们是来求学,还是来当大少爷?你们有享乐的资格吗?”

    好些学生被问得哑口无言,一个个低下了头,不敢和王宁安对视。

    咱们王二郎越说越来劲儿,“你们都听着,踏入学堂的大门,你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出了大门,你们要成为有真本事的人才!忘掉你们的家世,忘掉财富,一切干扰求学的事情,通通忘掉!”

    “听清楚没有?”

    “清楚了。”学生们稀稀拉拉答应着。

    王宁安一摆手,“把衫发给他们,好好体会我说的话,过些日子我还会来抽查,谁敢违规,立刻开除!”

    说完之后,王宁安扬长而去,留下满是瞠目结舌的一群人。

    看着王宁安的背影,韩维连连点头,惊喜不已。

    韩家鼎盛,可是后代子孙已经开始懒散,躺在功劳簿上面,指着祖宗的荫庇,过着奢华的生活,全然不懂祖先筚路蓝缕的艰辛。

    长此以往,韩家也会像那些将门一样,无可救药地衰败下去。

    王宁安的这番话,不亚于黄钟大吕,来六艺学堂,算是对了!王二郎不但才华横溢,眼光见识更是非比寻常,难怪王家能够重新兴旺呢!

    韩维全然忘了刚刚王宁安还说不懂诗词,他能不懂吗?人家那是谦虚!

    “王先生给你们说的,至理名言!”韩维咳嗽两声,拔直胸膛,背着手,学着王宁安的语气道:“别打量着自己多了不起,都给我老老实实。你们连王先生的一分一毫都比不上,还看不到差距吗?”

    说完,他还狠狠瞪了侄子一眼,说的就是你!

    韩宗武被弄得毛骨悚然,一贯好说话的五叔怎么也骂人了?我到底是做错了什么对了,我要挑战王宁安的诗词……他一首都没做,一顿夹枪带棒的教训,就把自己这些人都给打得落花流水……韩大少爷满肚子苦水,王宁安,你等着下次,我一定要让你好看!

第112章 哭晕在祠堂

    王宁安记得一句话,叫做保镖眼里没有伟人不管什么人,只要相处久了,就难免露出不好的一面,更何况是他这种半吊子。

    凭着对历史大势的了解,他可以和皇帝大臣侃侃而谈,却没法面对一帮年轻士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玩意是要几代人才熏得出来的,王宁安这辈子是没希望了,即使有,他也不想去浪费精力。

    有弹琴作画的时间,还不如趴在床上养膘,以后上了战场,还能多撑一会儿……王宁安倒是想明白了,可六艺学堂的娃们就倒霉了。

    韩维把王宁安对学生们说的话添油加醋,好好演绎一番。

    欧阳修又是个苦孩子出身,当初读书的时候,都没有纸,是母亲用草棍儿在沙子上写,教给他识字。

    欧阳修固执认为书是苦读出来的,世家子弟不是脑筋不行,而是不刻苦!而且欧阳修还认为朝廷士风不正,一个黄河的问题,居然那么多人一心媚上,逢迎拍马。这就是当官的不知百姓疾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光靠着闭门造车,才会不顾百姓死活。

    六艺学堂寄托着老夫子下半辈子的希望,大年三十,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憋大招初三,欧阳修就公布了全新的章程。

    六艺学堂的学生要统一着装,从里到外,都要一模一样,不许任何特殊,所有伺候人的书童家人一律赶走,学生身上也不许携带钱财、配饰,另外在书院周围,开出200亩菜地,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下地干活,自种自吃……

    出身贫寒的学生还好,像韩公子一般的世家子弟简直掉到了黄连汤里,从里到外,都苦透了。

    种菜就种菜呗,还要挑粪施肥,五里之外,就是野狼谷马场,可怜的韩宗武挑着两挑马粪,忍受着刺鼻的味道,走一趟下来,肩膀也肿了,浑身也臭了,苍蝇围着嗡嗡叫,死的心都有了……老子是来读书的,不是当苦力的!

    王宁安!咱们没完!

    ……

    韩大公子的呐喊,王宁安是听不到的,他陪着家人过年,把亲手制作的识字卡片送给了弟弟,又熬了一大锅灶糖,甜香酥脆,沾上了芝麻,别提多好吃了。

    “哥,给杨姐姐送点吧,她肯定喜欢。”王洛湘啃着灶糖,建议道。

    王宁安呵呵一笑,“人家在京城,什么没有,用得着吗?”

    “怎么用不着,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王洛湘把情意两个字咬得很重。

    见哥哥还没反应,忍不住撇撇嘴,“哥,你太不懂女孩的心了!”

    说完,抓起两块灶糖,一溜烟儿跑了,留下傻愣愣的王宁安,半天他摸了摸鼻子,莫名其妙吗!

    过了年我才十四啊,再过十年,我都是小鲜肉一枚!用得着懂女人的心思吗?

    不过貌似狄咏那家伙才十七,就当了两个孩子的爹,欧阳发比自己还小,都说了娃娃亲……以大宋百姓的平均寿命,要是鼓励晚婚,非亡国灭种不可!

    王宁安很理解包办婚姻,实在是没有时间去自由恋爱,但问题是要撩杨曦那个妞儿吗?

    小妮子长得倒是不错,功夫也好,还出身名门,唯一的问题是比自己大几岁……对了,怪不得老娘在年夜饭的时候,提到了什么“女大三,抱金砖”,不会是他们早有图谋,唯独瞒着自己吧?

    王宁安整个人都不好了,与其让别人操纵婚姻,不如抢先下手!王宁安鬼使神差,也不知道搭错了什么筋儿,竟然真的包了一大包灶糖,还附送了几篇聊斋故事,派人快马送到京城……

    或许是想到了婚事,过年的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