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兵居中、炮兵居后。骑兵分部两翼。阿尔贝里展开的是一套非常保守的战斗阵线。
上午九点钟,整齐的英军队伍出现在了阿尔贝里的望远镜之中。
“第一师从正面展开进攻,第二师从右翼向着敌军侧方展开进攻,命令骑兵部队,第二师若是遭到敌军骑兵的拦截,他们必须给将敌军骑兵挡回去!”
沃顿豪尔的命令一下,整个英军的行列轰然一变。
。。。。。。。。。。。。。。。。。。。。。。。。。。。。。。。。。。。。。。。。。
“陛下,那位诺斯又来了。这一次他带来了英国人的强烈抗议和一份战争威胁!”
霍恩德来的威廉身边说道。
听到诺斯带来了英国人的战争威胁,威廉原本平静的心掀起了波澜。
“虽然我早就料到这一天会到来。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去吧,让洛克斯代替我去见诺斯,另外告诉洛克斯,普鲁士已经无路可退,去将梅哈德给我找来!”
这个时候的威廉已经不想再和英国人妥协了。
几个月的时间,普鲁士军队已经从上次战争之中恢复了过来,起码各大师团已经恢复了满员的状态,不仅如此,普鲁士控制下的三个帝国师团也都完成了整编。
这意味着普鲁士手中足足拥有二十八个师团,总兵力超过三十二万人。
“诺斯大人,普鲁士人王室总管霍恩德代表普鲁士国王拒绝了我们的请见,霍恩德还说让我们有什么事就去找洛克斯阁下!”
勃兰登堡王宫外,一个英国侍从急匆匆的跑到王宫门外的一辆马车边上向着马车里面的人说道。
听到那位普鲁士国王不打算接见自己,诺斯脸上的神情复杂的无以复加。
作为一个英国人,诺斯的心中自然是有着拳拳爱国之心,但是对于诺斯来说,他是不愿意看到普鲁士和英国在战争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的。
越是了解普鲁士,诺斯便对这个国家越感到敬畏。
和英国国内浓郁的资本气氛不同,在普鲁士可以说,整个国家都是狂热的好战分子,随着普鲁士一次次对外战争的胜利,日耳曼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似乎所有的普鲁士人都愿意在那面金底黑鹰旗之下奋战不休。
而且不可否认,如果单从陆军实力而言,普鲁士是当之无愧的文明世界的第一,普鲁士拥兵三十余万,单是想到这个数字,诺斯便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伦敦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打算放弃那些用了无数英国士兵的生命为代价拿下的领土吗!
诺斯心中想道。
1794年十一月二十日
当伦敦政府收到北美殖民地受到普鲁士军队入侵的消息之后。
英国伦敦政府下令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所有达到法定年龄的青壮必须无偿接受国家的征兵命令。同时英国所有的武器作坊都收到了英国政府的大笔订单。
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在大西洋和北海还有英吉利海峡上戒严,所有的普鲁士船只都受到了英国海军的强制检查。
就在英国政府开始动员之后,十一月二十六日。普鲁士政府宣布全国进入战争动员状态,所有一线战斗人员取消休假。
同时威廉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身份宣布所有神圣罗马帝国诸侯都有为皇帝而战的义务,根据诸侯实力的不同,威廉命令这些诸侯提供数量不等的军队为皇帝而战!
与此同时,普鲁士政府也向瑞典政府发出了请求,希望瑞典能够将海军归入到普鲁士海军的战斗序列之中。
关于瑞典海军,早在普鲁士高层决定趁大陆议会复起的契机扩大普鲁士在北美殖民地。考虑到可能因此而引发英普战争之后,普鲁士政府便向瑞典提出了这个请求。
最终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普鲁士以支持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城市除了普鲁士领土之外。建立了一个泛波罗的海王国为代价,并且以威廉敏妮陪嫁品的名义向瑞典提供两百万金马克的财物之后,瑞典王国才同意了普鲁士人的请求。
当然除此以外,瑞典海军也提出。若是在形势向着有可能全面战败倾斜的情况之下。瑞典海军有权提前撤退。
最终普鲁士同意了瑞典人的要求。
这样一来,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普鲁士政府宣布战争动员状态的第二天,日德兰海域便集结了近百艘战舰。
而普鲁士海军大臣梅哈德更是亲自担任了这支联合舰队的指挥官。
英普两国之间大有战争一触即发的可能,而这个时候,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也是纷纷开始观望,在英普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之后,首先响应的便是法兰西。
巴黎的路易十六以戒备英普战争可能波及到法兰西的名义下达了军队动员的命令。波旁王室控制的两万军队加上拿破仑从法国南部带来的两万军队共计四万大军被路易十六部署到了法国北部地区。
而西班牙、意大利诸城邦以及俄罗斯等国家,因为远离英普战争可能波及到的地区。因此还在观望之中。
不过显然这些国家之中并不包括荷兰。
越来越严重的局势使得荷兰的执政威廉三世的头发都苍白了不少,要知道荷兰的地理位置便注定了,一旦英普战争打响,那么荷兰将会处于战争的中心。
换而言之,不论荷兰倒向哪方,那么在战争开始之后,荷兰肯定会受到敌对方第一时间的进攻。
而在荷兰国内也是众说纷纭,相当一部分大臣建议威廉三世采取中立的态度。
不过显然,对于威廉三世来说,即便是他宣布荷兰中立,荷兰的安全也是得不到保障。
最终威廉三世考虑到荷兰的本土毕竟是欧洲大陆,而显然英国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大陆上抵挡得了普鲁士军队进攻狂潮的思量之下,决定靠向普鲁士一方。
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接到威廉的动员命令值周,大部分帝国诸侯不敢提出异议,只能立即开始动员自己的常备军队准备前往法兰克福。
半年的时间,匈牙利的局势已经大变,亚历山大最终还是被斐迪南击败,而斐迪南借着击败亚历山大的威势,开始在匈牙利国内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
在无数人头的震慑之下,最终匈牙利国内的各路诸侯选择了对斐迪南的服从。
不过斐迪南的权势大涨显然不符合奥地利卡尔的利益,因此在斐迪南统一匈牙利之后,卡尔不仅立即调回了原先帮助斐迪南攻打亚历山大的奥地利军队,同时还从国内抽调军队在匈牙利边境屯驻形成威慑。
威廉的命令到达卡尔和斐迪南手中的时候,两人的态度截然相反。
在卡尔看来,威廉的这份命令让他简直就是叫苦不迭,奥地利国内的常备军队眼下只有五万余人,而威廉给卡尔的命令是,卡尔必须亲自率领五千奥地利军队加入到帝国皇帝的大旗之下。
五千人尽管只是目前奥地利国内总兵力的十分之一,不过显然对于卡尔来说,让他叫苦不迭的是威廉命令中的亲自两个字!
卡尔可还记得上次前往法兰克福接受威廉册封之后被裹挟的日子,对于卡尔这种掌权者来说,这种日子经历过一次便够了,他实在不想再去经历第二次。
不过卡尔也清楚,自己眼下根本没有实力拒绝威廉的召唤。
普鲁士人虽然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但是毕竟军队还没有正式开始调动向英国宣战,这样一来的话,卡尔要是敢冒头,说不得驻扎在斯图加特的斐迪南和驻扎在布尔诺的布吕歇尔便会率领麾下军队立即向维也纳进军。
而且在卡尔看来,这次威廉对帝国诸侯的征召其实是一种对诸侯们的试探。
英国人在欧洲大陆只有不到两万人的军队,不要说普鲁士全国,就是眼下驻扎在多特蒙德的德绍集团军便能够将这些欧洲大陆的英**队全部都赶到海里面喂鱼。
而且卡尔也不认为英国陆军能够战胜普鲁士军队,这样一来的话,威廉如此大规模的在帝国内部要求诸侯们率领军队前往法兰克福助战显然不仅仅是处于作战的目的。
第七百七十六章乔治三世苏醒
正如卡尔所设想的一般,威廉下令帝国诸侯率领军队前往法兰克福,真正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想要借助这些诸侯以及他们麾下的军队为普鲁士而战那么简单。
对于现在的威廉来说,尽管他已经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是神圣罗马帝国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而如果能够改变这种现状便成为了威廉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毕竟威廉心目之中的理想国度乃是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
威廉的想法仅仅是向几位普鲁士高层透露过,威廉的想法不可谓不大胆,他要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重新建立一个名为德意志帝国的国家!
曾经欧陆有一位先贤说过“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帝国”。
让这些诸侯前来法兰克福正是威廉试探人心的一种举动。
只要这些诸侯赶到法兰克福,那么在普鲁士法兰克福地区重兵云集的情况下,就算这些诸侯心有不甘,但是恐怕也不得不接受威廉的命令。
而如果有诸侯不遵从命令前来法兰克福,那么对于威廉来说其实更好。
因为明面上的敌人永远比处在暗中的敌人更让人感到心惊。
威廉的动员令并没有向北意大利城邦国家下达,不过威廉也要求神圣罗马帝国所属的北意大利诸侯们立即取消和英国人的贸易往来。
虽然威廉对北意大利诸城邦是否会执行自己的命令乃至执行的力度有多大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毕竟这只是威廉在投石问路。
威廉宣布凡是受到普鲁士命令的各诸侯国必须在圣诞节前赶到法兰克福。逾期不到者将会被视为在挑战皇帝的权威,而这种行为只能引来一个后果那就是普鲁士大军的攻打。
另外威廉在命令之中也宣布他将会与平安夜召开一场盛大的宴会,作为皇帝陛下加冕之后的第一个圣诞典礼。
威廉的命令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各个邦国。
东至波兰。南至北意大利、巴尔干,西至瑞士,北至丹麦,整个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诸侯纷纷开始收拾行装。
根据普鲁士政府的测算,威廉的命令下达之后,保守估计,那些帝国诸侯将会率领共计三万八千人的军队赶到法兰克福。
而除了这些帝国诸侯之外。威廉也是派人前往罗马去邀请新任罗马教皇菲利克斯前往法兰克福。
因为普鲁士一方的临阵倒戈使得原本有望成为教皇的吉奥瓦尼在枢机主教团的选举之中大败,而菲利克斯则是以微弱的优势一举登上了教皇宝座。
早在九月份,登上教皇宝座的菲利克斯便宣布将美因茨流域的教会财产移交给神圣罗马帝国政府管理。所有教职人员应该摒弃一切的世俗财产全心全意的为上帝服务!
尽管这条命令在罗马教廷之中引起了大批枢机的不满,但是在普鲁士人的支持和菲利克斯本人的镇压之下,这条提案最终在罗马教廷内取得通过。
普鲁士动员、法兰西陈兵边境以及威廉开始大规模征召神圣罗马帝国下属各城邦的兵力,这些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被摆在了英国内阁以及奥古斯塔斯这位摄政的面前。
“殿下。一场战争已经无可避免。我们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确保我们能够在这场战争之中获胜!”
福克斯脸色沉重的向着奥古斯塔斯说道。
“海军部已经全面收缩兵力,只需要再过半个月的时间,我国海军的主力将会云集在英吉利海峡,到时候即便是普鲁士海军没有异动,皇家海军也将出动伺机寻找普鲁士海军主力决战!
虽然在统和了各国舰队之后,普鲁士海军在规模上与我国皇家海军相差不远,但是我相信我国必胜!
只要击败了普鲁士海军的主力,那么我国纵然可能失守所有的欧洲大陆领土。但是我国完全可以派遣海军装载陆军部队进入波罗的海,到时候普鲁士沿岸的领地都将成为了我国的威胁之内!”
在看到奥古斯塔斯并没有说完之后。福克斯只好向奥古斯塔斯开始述说起英国内阁的相关计划。
普鲁士人尽管有超过三十万的军队,但是显然这些军队并不能分散布防在沿海各个地区,而普鲁士波罗的海沿岸目前主要城市的防守力量也就不超过两千人的位置,即便是临时紧急征召,最多也不可能超过五千。
而英国一旦取得了制海权,那么英军完全从后方威胁普鲁士的领土安全。
“嗯,就按照政府的方案去办吧,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即便我们不得不放弃欧洲大陆的领土,但是务必不能让普鲁士人得到好处!
另外,北美方面不要放弃,将西印度群岛和直布罗陀的兵力全部抽调前往北美增援,去和西班牙政府商议,我国可以归还直布罗陀,但是西班牙也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
还有,传令印度支那方面,普鲁士人刚刚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我要求印度支那的军队务必给我将普鲁士的这块殖民地摧毁!”
。。。。。。。。。。。。。。。。。。。。。。。。。。。。。。。。。。。。。。
1794年十二月初
北美战争进入到了最为激烈的时候,先是识破了殖民地第四师团虚实的沃顿豪尔率领军队向着阿尔贝里的普鲁士军队发起了进攻,尽管阿尔贝里尽全力抵挡,但是在五天的战斗之中,殖民地第四师团还是被英军打败,阿尔贝里率领残部不得不一路南撤。
不过。就在阿尔贝里撤退到北卡罗来纳州边境的时候,他的援军,普鲁士殖民地第二师团增援了上来。随后阿尔贝里重新鼓舞士气,跟随第二师团再次北上。
尽管击败了阿尔贝里,但是沃顿豪尔却并不轻松,虽然他之后便得到了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援军支援,但是目前英军的兵力依然只有两万人。
这两万之中,还有不少是强行征召弗吉尼亚州的民壮填补此前战斗伤亡的缺额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军内部也是响起了不同的声音。一部分英军将领觉得眼下当务之急是固守弗吉尼亚州以及周边沿海数州,但是也有将领认为,在接触了弗吉尼亚南部的威胁之后。现在应该果断悲伤寻机和普鲁士人的西线主力决战。
这两种声音都各有各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之下,沃顿豪尔内心不可抑制的犹豫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英军收到了南线普军得到了一个整编师团增援的情报。
“玛德。都不要吵了。既然普鲁士人眼下已经和我们不死不休了,那么死守弗吉尼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我决定全军立即做好开拔准备,我们南下先去消灭那些该死的普鲁士军队。
然后直接前往亚特兰大,大不了和普鲁士人比拼速度,看看是他们能够先一步攻克费城,还是我们能够先一步攻克亚特兰大!”
随后,在沃顿豪尔这种明显带有破罐子破摔的情绪之下。英军两万大军再加上强行募集的充当辅助兵的一万青壮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而此时,沙恩霍斯特所部眼下还在前往哈里斯堡的路上。
十二月五日。在弗吉尼亚州境内的丹维尔地区,三万英军与一万五千人的普鲁士军队迎头撞上。
随后,双方便爆发了大战。
与殖民地第四师团不同,殖民地第二师团是北美殖民地最早成立的师团之一,甚至师团之中为数众多的将领都是当年从普鲁士主力师团之中抽调出来的。
而且在普鲁士所属的北美殖民地十几年的扩张历史之中,殖民地第二师团一直都充当一个开路前锋的角色。
这一点从开战之前,普鲁士殖民地第二师团被部署在普鲁士所属北美殖民地最西段阿肯色州便可以看得出来。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殖民地第二师团的战斗力甚至超过了殖民地第一师团,因为第二师团十几年来便一直都沉浸在战争之中。
十二月五日下午,英军一个前哨师被普鲁士军队集中了一万余人的优势兵力围攻,而后在沃顿豪尔的指挥之下,一个师的英军援军增援前锋,另一个师则是绕过了普鲁士军队的战线直插普鲁士军队的后方。
十二月七日,普鲁士军队主动放弃了之前构筑的丹维尔北部的德赖河防线后撤。
德赖河是丹维尔北部的一条河流,河流算不上大,但是也算小,显然人想要泅渡还是有些难度的,因此德赖河两岸主要的通道便是河上的桥梁。
德赖河上只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还是英国殖民政府修建的。
见到普鲁士人主动放弃了德赖河,沃顿豪尔大喜,当即命令军队尾随普鲁士军队的踪迹度过德赖河。
十二月八日,英军突然发现在昨天似乎已经看不到踪迹的普鲁士军队再次出现在了自己正面以及两翼,换而言之,英军被包围了。
见到这种情形,沃顿豪尔心中大惊,他立即命令军队背靠德赖河布置防线。
但是就在英军刚刚布置好防线没多久,从德赖河的上游突然冒出了几艘小船,这些小船飞速的向着德赖河上的桥梁冲来。
这些小船行动非常迅速,他们在英军反应过来之前便靠近了德赖河上的唯一一座桥梁也就是英军背后的生命通道。
要知道事先处于对普鲁士人的防备,沃顿豪尔并没有将军队全部带过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