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奈,知府只好向征南大军求援,邡元申便派出军队帮助地方剿匪,可是观棋大军便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了,而邡元申本就刚到这里,对军中以及整个战役还没有完全了解,又被剿匪和平暴牵扯了太多精力,被观棋杀了个措手不及,此场战役,征南大军丢了三个县,后退二百里。
而就在南方战报到达的当天,西北也传来坏消息,征西大将军高焕章战死,头颅被赵宥挂在城楼上。
偏偏已经消停半年的刀海,异军突起,一举攻克了丽江,并大有进军大理之势。
京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有些人家已经悄悄地把儿孙送往江南或山东,秦和其他几个房头商量后,开始思忖是各家按自己的想法把子弟送走,还是听秦珏的,把秦家人集中起来,送到安徽。
可正在这个时候,他派到金陵打听消息的人六百里加急把信送了回来。
秦看了信,惊讶得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左家二老爷放下读书人的清高,大张旗鼓做起了酒水生意,说是趁着战乱价钱便宜,在河南盘下一个酒窖,现在正四处收米粮运往河南酿酒之用。
江南的富户很多,几乎家家都存着陈米,这两年漕米征上来运不出去,家家户户的陈米也就越来越多,左家用新米的价格收陈米,这些人求之不得,左家二老爷只用了十几天,便凑够了二十船陈米,秦派去的人写信过来的时候,左家二老爷已经带着二十四色礼品去求漕帮的堂把子。
如果没有秦珏的提醒,秦听到这个消息,也只会骂左二老爷鼠目寸光,放下读书人的斯文,亲自去做商户的营生。其实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铺子,也都在做商户之事,可是却没有像左二老爷这样亲自去做的,都是交给管家或亲信去做。
可是有了前面的先入为主,加之朝堂上下这阵子为了粮草之事闹得人仰马翻,秦几乎立刻就识破了左家二老爷的伎俩,什么开酒坊酿酒,这分明就是给赵宥筹集军粮!
这二十船陈米要去的地方不是河南,而是山西或陕西!
第九零八章 满目清
秦如坠冰窟。
他的侄儿是赵奕的亲外甥,他的岳家却在为赵宥做事,而他还拿着赵极的俸禄。
左夫人不知道左家二老爷的这些事,她算算日子,再过一个月就是老祖宗的寿辰了,她是左家嫡出的姑太太,每年的寿礼都是千挑万选,这次她早就定了一方奇石,让人雕了五蝠捧寿,准备算着日子送到金陵。
听说秦回来了,她便打发人到前院请秦过来。秦正为左家的事情烦心,现在最听不得的就是这个左字,得知左夫人找他,便问道:“是什么事?”
来叫他的是秦的小厮,他道:“小的进去时,左夫人正在端详给左家老祖宗的那方五蝠捧寿,想来应是送寿礼的事。”
秦的心情更加烦燥,可惜两个儿子都在任上,若是他们能在身边就好了,还能和他们商量一下,可现在他甚至不想和幕僚们商议,他和左夫人虽是三十年的夫妻,可这些年来聚少离多,反倒是越发陌生,以至于就连左家二老爷的事,他也不想告诉左夫人。
他对小厮道:“告诉夫人,我要去三房,晚膳不用等我了。”
说完他便去了三房,直到在三房用了晚膳,他带着三分酒意站在月亮地里,忽然觉得他或许可以和秦珏商量商量。
两个儿子虽然都还不错,可是比起秦珏来,见识和胆色都还差了许多,无论是秦家还是左家的事,告诉他们也只能让他们徒增烦恼,还不如和秦珏商量。
月光洒在秦深蓝色的斗篷上,如同笼上一层轻纱,他的心情也霍然开朗,是啊,只要他站得正,左家的事情影响不到他,可是秦珏就不同了,他们是没出五服的叔侄,秦珏的事才是自家的事,他和两个儿子,乃至二房和其他三房几百口人的命运,其实全都系在秦珏身上。
三房的钟老安人说得有理,秦家之所以能够屹立至今,并非全是因为秦家子弟读书读得好,也不是因为秦家人能在朝堂上相互提携,而是因为秦家在每一次改朝换代或者朝局动荡的时候,全都慧眼独具,把持得当。
前朝高宗年间,因为小皇帝的生母是异族女子,因而受到来自宗室和朝堂的冷落,太皇太后甚至想要扶植自己嫡系的孙儿,也就是小皇帝的叔父。那个时候,就是秦家站出来支持皇帝正统,并且想方设法,令太皇太后不得不给小皇帝立了娘家有实权的女子为后。
到了本朝,烈公毅然追随太祖起事,让秦家从三秦世家变成京城名门,秦老太爷秦计在窦太后当政时,第一个提出致仕,这一步棋换来同德皇帝赵极亲政后对秦家的另眼相看。
这些事情,令秦家历经几百年而不倒,即便改朝换代,依然繁荣。
而这一次,因为秦老太爷当年的一个决定,秦家想要置身事外已经不行了,倒还不如像祖先们一样,毅然决然地去披荆斩棘。
那一夜,秦和秦珏在松涛轩里谈到半夜,索性宿在明远堂,次日叔侄二人一起走出九芝胡同,去了衙门。
秦珏虽是宗子,但他年纪尚轻,若是论起在族中的威望远远不如秦。如今秦想通了,接下来的事情便不用秦珏亲自去做了,不过十来天,几个房头都决定像二房一样,把家里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们全都送往安徽。
有几个女眷不愿意,这些孩子是交给长房啊,和人质没有区别,可是她们刚刚吵了几句,便想起罗锦言来了。
那天在明远堂,她们的孩子差一点就被罗锦言扣下了,长房真想拿孩子们当人质,即使不是去安徽,也是说干就干的,罗锦言就在明远堂里,长辈们的眼皮底下,就敢把她们关起来,她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女人还是比较了解女人的,秦家的男人都认为罗锦言只是虚张声势,可是女人们却认定罗锦言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事实上她们说对了,罗锦言就是这样想的,她可能不会杀死妇孺,但是找个隐蔽的地方关上一两年,等到赵奕打进京城,再把她们放出来,对她而言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她能做到,她也敢去做。
既然秦不想去管左家的事,秦珏也就没有什么可忌讳的了。
他给展二鹏送了信,让展二鹏只管放手去做,秦家的姻亲多着呢,总不会为了一两个就坏了自己的门庭。
漕帮因为分家,有一半的人和船投靠了赵奕,留在江南的几个堂口则是漕帮用来安身立命,保全实力的,一旦赵奕前功尽弃,漕帮也不置于全军覆没。
因此,漕帮在江南的这一支便秉承着明哲保身的宗旨,小心谨慎。
其实不用秦珏告诉展二鹏,展二鹏也不会任由那二十般粮食交到赵宥手里。
他暗中给漕帮施压,不让他们插手这桩买卖,漕帮虽然船少了,可是区区二十船对他们而言也不算什么,得知这些粮食有问题,便立刻给了左二老爷答复,像推辞其他生意时说的一样“船不够用,不接”。
左二老爷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买粮食容易,运粮食却成了大难题。
他已经放下身份和这些做水上生意的江湖人打交道了,没想到这群粗坯却不给他面子。
若是别的人,他还可以请父母官出面,可是漕帮什么时候把父母官放在眼里了?
不过两三天,左二老爷便急得满嘴是泡。偏偏又到了老祖宗的寿辰,私买粮食的事情他虽然藏着盖着,可不知是怎么回事,还是传到了左家。没有办法,他只好拿出一笔银子把这件事给压了下来。
事情没有办好,还损失了银子,左二老爷只觉得这件事上好像有人在和他做对一样。
好在他把那些粮食藏得很好,否则被什么人盯上,再闹出什么事来就麻烦了。
正在这个时候,展二鹏接到了秦珏的信,秦珏说此事不急,想办法给左二老爷一笔钱,让他再收二十船粮食,然后把这四十船粮食,连同赵宥派来接应的人,一窝端了。
第九零九章 二十船
赵宥派来的人之所以找上左家,一来是因为早年左家子弟和瑞王府的渊源,二来也是看重左家的人脉。
左家在名门林立的江南虽然只算是二三流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左家在之前这几十年里,致力于联姻。因此,左家虽然没出几个进士,却收获了一大批亲戚,这些亲戚多是书香门第,姻亲、同科、同窗繁多,连带着左家便也有了人脉。
赵宥派人到江南来,联系的当然不仅是左家一家,但是左家却是其中门第最低,像收粮食这种事,其他人家可能不愿意放下身架去做,而左家却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北边这两年闹灾荒,西北的收成也不好,江南、两广两湖却是风调雨顺。赵奕早早地掌屋了漕帮的一半船只和人手,专为他运输粮草和军需之用,因此,这三家里唯一不缺粮草的就是他。
赵宥手里有银子,可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只能派人到江南来买。观棋早就怀疑赵宥会借助早年瑞王府在江南的人脉,因此早早地便让展二鹏去了江南。
左二老爷凑出的二十船粮食,在展二鹏眼里不算什么,可若是这条路被赵宥踩顺了,下一步恐怕就不是买粮食这么简单了,一旦赵宥兵分两路,打到江南来,朝局便要改写。
因此,秦珏让他先不要动左二老爷,展二鹏欣然应允。没过几天,秦珏便派了几个人过来给他使唤。
这几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当初冒充欧阳杰,把高蕴弄得土头灰脸的那位“龟奴”,其他几个都是他的帮手,他们是祖传吃这碗饭的。
展二鹏已经知道这几人的来历,不由拂额,秦珏是从哪里找来的这些人?
没过多久,这几个人便和左二老爷搭上了关系,又给正在缺钱的左二老爷介绍了一桩大买卖,这桩买卖不但把左二老爷给族人封口用的银子赚回来了,还有了盈余。左二老爷大喜过望,双方好得就差拜把子了。
紧接着,左二老爷找船的事情也解决了,这些人有自己的船,自己的护卫,别说是去河南,再远的地方也能去。
左二老爷觉得自己的运气又回来了,就像是要睡觉有人递枕头,事事顺利。
船只的事情有了眉目,左二老爷便去找赵宥派来的崔炯。
崔炯刚从扬州回来,他在扬州并不顺利,扬州有几家大盐商,早年,这些盐商要往边关运送漕粮来换取盐引,后来朝廷建了军屯,不用盐商们万里迢迢送军粮了,盐商们腾出手来和官场上的人打交道,照样能拿到盐引。
亦就是说,盐商手里都有船,这也是几十年来,他们和漕帮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崔炯原本就是想要借助扬州的大盐商们,可惜他读书虽多,却并不了解这些巨贾。早就听人说过,京城、西北的商户和扬州的盐商们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一次他到扬州,是真的见识到了。
扬州的盐商们手里不差卖米或者运粮食的那点银子,崔炯联系了早年给瑞王府送过银子的张家,没想到张家竟然打发了一个小厮过来,那小厮随手掏出一张二百两银子的银票,道:“这是我们府上的规矩,但凡是来认亲认友的,都是这个数,你也别嫌弃多少了,扬州城里各家各户都一样。”
也就是说,扬州城里的盐商,对待来打秋风的亲戚故友都是二百两。
崔炯瞠目,他在金陵在无锡明明都不是这样的啊,没人当他是打秋风的,那些书香门第比起盐商们,还是要面子的。
送走张家人,他还是不死心,索性又给李家和董家各送了一张名帖,只说是故人,并没有提起瑞王府。
令他更加瞠目的事情发生了,这两家甚至没有打发小厮来找他,而是就在门房里,就给了他一张轻飘飘的银票,上面的数字果真和张家说的一样,就是二百两。
你们也不怕遇到骗子吗?来人就给二百两?
不对,人家就是因为把他当成骗子,才给二百两把他打发了的。
崔炯气得头晕脑胀,拿着白得的六百两银子回到金陵,正见到喜笑颜开的左二老爷。
“崔大人,船只的事情解决了,不但这一次,以后咱们也不用发愁了。”左二老爷眉风色舞。
崔炯微微皱眉,他到了江南才知道,现在江南不是花钱买不到米,而是花钱雇不到船。江南的船都控制在漕帮和盐商手里,这两边不能搞定,就别想太太平平把米粮运出去。
“有船?是谁家的?可靠吗?二老爷详细说来听听。”崔炯问道。
左二老爷正想说出来,话到嘴边又咽下了,看崔炯这一脸的憔悴,这一次出门怕是没有收获吧,他不用细想也能猜到崔炯是去了扬州,找当地的大盐商借船了。
盐商的路子定是没有走通,漕帮也不行,现在能指望的就是自己手里的船了。
这件事自是不能开诚布公地告诉崔炯,否则这个功劳岂非就是崔炯的了?待到崔炯与人家搭上关系,他这个功臣就要被一脚踢开了。
可若是他把船牢牢抓在手里,日后赵宥坐了天下,他可就是立下大功的人啊,那个时候,即使比不上秦家老祖冲锋陷阵,这给皇帝解决后顾之忧的大事也能名流青史了。
想到这里,左二老爷更是死咬着不告诉崔炯了,崔炯也就明白了左二老爷的意思,在心里暗骂了一句目光短浅。
可是现在除了左二老爷手里的船,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好全权交给左二老爷去做了。
没过两天,左二老爷便亲眼见到了这些船,清一色的大舱强桅,一看就是能走长途水路的大货船。
左二老爷大喜过望,忙问有多少条,回答是你既然有二十船货物要运,便就给你二十条船,如果装不下,还能再给你调拨二十条来。
四十条船,这些人手里有四十条大船!
左二老爷简直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了,若是能给赵宥四十船粮食,那。。。。。。
他艰难地咽着口水,对他来说,再买二十船粮食并不难,现在又有了船,还有什么不能去做的?
他兴冲冲地去找崔炯。
第九一零章 江上歌
左二老爷亲自去了几个县城收粮食,不到十天,便凑够了二十船米粮,这一次连崔炯也不得不承认左二老爷在这方面真是天才,如果不是太过急功近利,他倒真能替左家向赵宥美言几句,以后这筹备粮草的事就交给左家了。
可是看左二老爷这副德性,连那些船的来历都不肯告诉他,若是以后让左家得了这好处,还不知会嚣张成什么样子。
不过左二老爷毕竟是大宅门里长大的,从小就会察言观色,看到崔炯的言不由衷,他便猜到崔炯定是嫉妒他的功劳,赵宥远在西北,他和赵宥之间还隔着这个崔炯,所以一时半刻,他还不能把崔炯得罪透了。
崔炯是读书人,但凡是读书人没有几个不喜欢小情小意的,左二老爷便采办了两个扬州瘦马,送到了崔炯面前。
崔炯立刻拒绝,说了一大通道理,左二老爷嘿嘿笑着,借口还有急事便抽身走了。
次日,崔炯让人送回了一个瘦马,说是另一个性子太弱,怕她被送回去以后,会被养她的人家刁难,便暂且留下了。
左二老爷笑得前仰后合,到秦淮河上看看就知道了,十个花船里有八个招待的都是江南才子,读书人若是不好|色了,那些丽婉艳的诗词又是怎么写出来的?
这个崔炯可也真是够酸的,分明是看上了其中一个,却还要装出一副救苦救难的模样,真是虚伪。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倒是真的顺利了,崔炯亲笔给赵宥写信,盛赞左二老爷审时度势,精明强干。
而左二老爷那边,亲眼看着四十条大船装得满满的,船工个个身强体壮,从那满脸的风霜就能看出来,这些都是经年累月在水上的人,说起江上的那几家水寨,这些船工们哈哈大笑,道:“咱们和他们虽然没有称兄道弟,但也是老熟人了,别说是四十船粮食,就是四十船盐,他们也不会动一下。”
左二老爷非常满意,漕帮的那些人也不过如此,难怪有这么多船,听起来倒像是专门给扬州盐商们运盐的。
他留了心,便存心去试探,很快就肯定下来,这些人每次从北直隶运货过来,走的时候绕道去扬州,给盐商们运盐。盐商们用他们的船运盐,远比自己养船养人还要合适,这几年路上不太平,张家和李家、董家,全都不约而同地卖了不少船只,转而雇用他们的船。
左二老爷彻底放下心来,崔炯这个笨蛋,居然还跑到扬州找盐商借船,盐商们都已经不用自家船了,好在自己的运气好,竟然遇到这些人。
崔炯带着左二老爷送来的瘦马也跟船一起回去,跟着崔炯来的十几个人,有四个跟在崔炯身边,另外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