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夏鼎-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千余轻装步卒赶上,萧九带着断后军卒停下来,连续发射几轮弩箭,密集的箭雨射得盔甲轻薄的敌兵抬不起头,见大军行出一段距离,方才抛开追击的敌军跑去追赶大军。跑了没多久,孙承佑带领的追兵又跟了上来,这人甚是狡猾,若是萧九不管不顾,被他贴上来近身厮杀,那就真地给留住了,但若是停下来给他一阵箭雨,他便退到弩箭射程之外,总之阴魂不散的跟在后面,使萧九的断后军队疲惫不堪,怎么也无法甩掉这样一支尾巴。

孙承佑的苦斗产生了效果,丁德裕率领的八百骑兵是第二支追上来的军队,骑兵的优势在追击战中发挥无疑,他们的出现不但使断后部队摆脱敌军变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丁德裕为了留下整支唐军,还大胆的超越唐军的断后部队,不断的骚扰更前方的行军纵队,虽然因为骑兵人数较少,而南唐军队中有反骑兵能力较强的神卫军作为骨干,丁德裕无法仅靠八百骑兵便冲垮五千唐军,但他的骚扰确实大大的降低了唐军的行进速度。饶是吴越王花了近半个时辰集合三万吴越军,他们还是在天色破晓之时赶上了从常州丢盔卸甲而逃的唐军。

萧九一边督促着各部军将不可四散奔逃,一边还要带着只剩五百多人后军断后,这短短两三个时辰的夜行军对他来说好似比从前的七天还要漫长,眼看东方既白,心中暗暗计算的脚程将近,他反而越加紧张起来,心道:“陈德,为了这场大胜,萧某可算是赤膊上阵,舍生忘死,你可不要让吾失望。”终于,他听到了在前面奔逃的其他唐军陆陆续续发出惊喜的欢呼。萧九将后军暂时交给身边的右军第一营校尉慕容藏统领,命令他不要再管后面敌军的骚扰,全速赶上前军,自己则带领几名亲兵加快脚步往前。

虽然心中早有准备,萧九还是忍不住为眼前的情景震撼。在远处的东方地平线上,数万南唐步卒列成的庞大军阵整然肃立,仿佛江南的平原凭空生长出来一片丛林。

为了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与西线宋军决战陈德可谓是绞尽脑汁,可真到了决战这一步,他却采用了最为保守的方法。首先拒绝了部属们提议的伏击,因为江南的地形很少合适的伏击地点,即使有几个地点,不是离常州太近容易被宋军发觉,就是远得也许常州突围出来的军队还没赶到就可能被宋军追上吃掉。他最终的选择是找了一个与常州城距离合适的小块平原,适合摆开数万军队正面决战的地方作为预设的战场。

中央方阵是四千长枪手组成坚强正面,陈德有信心哪怕遇到成千骑兵的突击他们也不会动摇分毫,手持方形盾牌的横刀手保护着中央军阵的侧面。两千训练有素弩手在整个大阵前面站成三列。两万天德军分别在神卫军的左右翼列好方阵,而黑云都则自己找了一块微微隆起的山丘驻马,骑兵们牵着自己的战马站在地上。

各支部队都打着自己的旌旗,在晨风中微微招展。军阵上方,一轮红日喷薄欲出,士卒们身上的铁甲反射着强烈刺眼的红色光芒,仿佛神兵天将一般等待着匆匆而来的敌军。

卷三六朝如梦鸟空啼第五十二章野战

看着远方的吴越军仿佛一群羊般乱哄哄挤做一团,校尉柏盛嘴角不由自主地浮现起一丝藐视的微笑,牵动上次陕口之战留下那条虬结的刀疤,方令人看得出这个左手掌着一杆旌旗的军校不是一尊铜像。柏盛身穿红色的纸甲,胸前挂着三道金黄的穗带,这表明他是神卫左军中的首席校尉,而他带领的第一营则是左军最精锐的力量。上次陕口突围时柏盛和他的营紧跟着指挥使陈德左冲右杀,最后柏盛在混乱中被一名宋军迎头一刀砍中面门,便人事不知倒在死人堆里,员额五百人的第一营战后仅存五十七人。若不是陈德坚持收尸队要一个个给死去的军卒合上眼睛,凑巧发觉他还有呼吸,也许锦帆军校尉柏盛便被活埋了。从此以后左军第一营便是陈德最为信任的精锐。这次生死大关令柏盛忽然发觉战争和死亡都不像以前想想那么可怕,反而心中对将来的战斗有一种隐隐的渴望。望着里许开外,忙着集合整队的吴越军和宋军,耳听着顺着晨风飘过来敌军中的阵阵喧哗甚至是吵闹之声,柏盛竟然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心道,你们就快点列队吧,整齐的羊群,杀起来比一群满地乱跑的鸭子要利索。

陈德觉得女真人能够一举掀翻契丹和大宋两个王朝,足以说明古代战争中底层士卒的勇气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是汉人军队稍有战斗到最后一人的勇气,中原地区庞大的人口规模就决定了他几乎是不可能被征服和占领的。因此陈德蓄意给校尉以下军将们灌输了一种蛮勇的观念。骄傲和轻敌不是严重的错误,而怯懦才是不可饶恕的缺点。所以从锦帆军到神卫军,老兵们越来越关心的是如何获胜立功,如何争取到战阵的第一排位置,而不是如何保全性命。

当目光收回到眼前,柏盛的眼神中的轻蔑逐渐隐去,全化成了尊敬的神色,陈德立马军阵之前,身旁李斯为他掌着“大唐神卫都虞候”的朱红大旗正迎风猎猎飞舞。初生的朝阳放射出万盏光芒,从他的身后照向前方。从列阵待敌的神卫军军卒的角度看去,他的背影仿佛披上了一件火红的大氅。

而坐在马上的陈德则享受身后中央方阵所逐渐蓄积起来的气势,中央军阵向南北两翼伸展出三百尺,间隔着一个方便弩兵退后的宽大空隙,是天德军两万士卒列成的两翼方阵。虽然陈德对他们的战斗力并不了解,但从此次列阵的情况来看,胡则对天德军的整编卓有成效。不愧是是历史上困守孤城坚持了三年之久的名将啊,陈德心中暗想。阳光将长矛营方阵照射出整齐的尖锐影子,笔直的指向前方敌军的方向。

不用回头,陈德也知道身后的数万虎贲都在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只要一个命令,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冒着白刃和箭雨一往无前。他在等待,等待敌人积攒起和自己决战的勇气,若是太早发动突击,恐怕他们会望风而逃,击溃战的效果要比歼灭战小得多。

吴越王钱椒脸色阴沉的看着前方,当沈承礼向他禀报说前面遭遇了大队唐军之后,钱椒心中就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钱王,唐军来者不善,撤吧。”镇国都指挥使王谔勒马停在钱椒身旁,连马儿也感觉到对方军阵中传来的隐隐气势,铁蹄不安的刨打着红色的泥土。

见王谔这等宿将居然也露出怯意,钱椒心中更加感到失望,他看着在左前方山丘上歇马的黑云都,没有说话。黑云都乃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强军,人马都罩重甲,冲阵时势不可挡。而且由于江南少马,自从建军以来就以步军作战目标。若是黑云都与北方轻骑对阵,倒很难占得上风,但只要自己敢在黑云都军前撤退,这些砍惯步卒的骑兵在追击中绝对会将自己撤退的军队完全击溃。王谔顺着钱椒的目光看去,也不再说话,自退下去部勒镇国军准备接战。

大宋升州东南面兵马都监丁德裕看着对面的严整军阵也是心中打鼓,自己带来的五千禁兵在常州城下损失不少,这次追击匆匆忙忙跟上来的仅有两千余人,其中骑兵不足千人。大宋军队虽说以步卒为主,但对骑兵的战斗力还是非常清楚,对江南军队的战斗中,曾经不止一次凭借优势的骑兵占得上风,但在今天的会战中,仅就骑兵数量而言,东南面行营落在了下风。更别提从旗号上看,对面的骑兵是陛下在见到南朝使臣时都会特意问起的黑云长剑,天下有数的几只精兵之一。想到这里,丁德裕开始不由自主地四下张望,万一战事不利,如何带领着手下这八百骑兵快速脱离战场,事后大可以将战败之责推给吴越人,若是被唐军生俘或是阵斩,那就不好说了。

半夜从常州城追到此处的吴越军当真是疲惫不堪,兼且饥渴交加,如果不是一直被追逐胜利的意志所鼓舞,几乎早就在半路上就要倒下休息。眼看就要追上常州逃出来的唐军,一泄心头之恨,突然遇到这么一支唐国大军守在前面邀战,数万士卒中倒有一大半泄了气,不少人干脆精疲力竭的坐在了地上,只等将领过来又打又骂方才嘟囔着站回到行伍中去。

见前面的吴越军终于站好了队形,陈德禁皱的双眉方才舒展开一些,他举起马鞭,身后数千士卒一起提起手中的长矛,发出整齐的一声响,两旁的天德军骚动着也先后举起刀盾,个别站僵了的军卒趁别人不不注意轻轻的松活着手脚。停顿了数秒,陈德将手中马鞭向前一指,自己轻轻调整胯下马匹的姿态,两千弩兵迈着整齐的步子,超越了原本站在军阵之前的将领们,慢慢地向敌阵逼近,陈德等将领则拨转马头,马匹迈着轻快的跳步离开宽大的中央方阵正面,给挺矛向前的四千长枪手让开前进的道路。而长枪手们在轻快鼓点伴奏下肩并着肩整齐地向前移动,校尉柏盛就行进在第一排长枪手的最左边,他挺出的长枪上挂着一面旌旗,引领着第一营五百名士卒以同样的速度往前行走。

稍微慢了中央方阵半拍,天德军的两个方阵很快从后面赶了上来,然后以同样的速度与中央方针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在三个方阵之间的宽大空隙上,是手持横刀和方盾的老兵组成稀疏的若干小型方阵,既能使前后纵深位置不同的军队能够通过这些空隙交换位置,又能防止敌人一下子从这两个空袭渗透进来。而陈德和他的亲兵营则慢慢地通过这个空隙调整位置,最终行进在整个推进方阵的纵深处,无论敌军从哪个方面发起冲击,都不太可能一下子将唐军的指挥中枢打掉。

敌我两方都视为最精锐的黑云都仍旧留在平缓的山坡上作为预备队,这也是陈德与呙彦约好的。“骑兵是江南军队最珍贵的财富,万不得已时不能轻易损耗。”这是陈德说服呙彦时,让吝啬的黑云都指挥使最终下决心参战的关键说词之一。

在离敌军还有大约八百步时,吴越军的一枝弩箭落在了缓缓推进的唐军队形前方,吴越军的军校一看射程已够,便大声发令,顷刻间,利箭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向正在前进的唐军袭来。虽然穿戴了全副的盔甲,但总有人被箭穿透盔甲的间隙,闷哼一声道在地上,暂时让行军的队列出现一点点波纹,两翼的方阵甚至出现了一点点慌乱,但中央方阵的步军却仍然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向前走着,他们目视前方,好像不是行进在箭如雨下的战场上,而是行进在金陵的大街上,接受百姓们祝捷的欢呼。中央方阵的镇定影响了两翼,天德军中本多是南唐名将刘仁赡旧部劲卒,此刻见主军强悍如斯,更加不欲落人之后,轻微的慌乱之后便和中央方阵一样镇定往前推进。

一直到接近敌阵三百步时,前方的弩兵才停下来,向敌军发射出持续的弩箭。强弩在这个距离显现出惊人的穿透力,前排许多吴越军和宋军士卒都是直接被弩箭穿透胸前铠甲甚至是头盔倒在地上。弩兵们一边发射,一边逐渐收缩着横排的间距,最后聚成了两个密集的弩兵方阵,恰好位于三个坚定地推进着的大方阵的空隙位置,手持长矛刀盾的士卒们健步超越了弩兵,在他们掩护射击下形成一条布满枪林刀丛的突击线。

吴越军中的弩箭此时也表现短兵相接时强大的杀伤力,不少前排的唐军士卒也被射中倒地。但是整体效果上看,唐军的弩箭攻势与白刃突击是结合在一起的整体,陈德认为,弩本质上是一种延长了的枪矛,应当用于进攻。相比之下吴越军的弓弩虽然也很强劲,但只是被动的反击。

唐军面对箭雨时表现出来的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从容不迫极大的震撼了对面的敌人。不少吴越军开始回想起唐军曾经在城头煮食人肉的事情,开始不禁暗暗后悔自己怎的一路追击这样一群吃人的魔鬼到了这种地方。

卷三六朝如梦鸟空啼第五十三章大胜

“中央方阵的唐国军队毫不在乎能够轻易穿透盔甲的弩箭,他们挺着两丈长地步槊整齐的向我们逼近,每个人看起来都那么可怕,都像是地狱里恶鬼附身一般可怕,就这么向我们冲过来。”多年以后,宋国雄捷军的军校刘昌宪一次次对刚入禁军的新丁讲述他记忆中的常州之战。时间洗刷了失败者心中的耻辱感,反而随着战胜者传奇色彩的加重,被名标青史的人物打败,曾经被打败的人也会有一种参与历史进程的荣誉感。

然而在大宋开宝八年四月间这个严寒早晨发生的战役过程当中,绝大部分宋军和吴越军的军卒的心始终牢牢的被恐惧所裹挟,既未感到任何羞耻,更未感到任何荣誉。对久经战乱的云骑雄捷军来说,见惯了悍不畏死的敌人,却从没见过对死亡如此冷漠的对手。神卫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中央方阵虽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但却给了第一线的吴越和宋军士卒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唐军弩兵方阵集中而持续的箭雨攻击加大了这种压力。不少吴越军惨叫着被弩箭穿透倒在地上,强弩密集而持续的箭雨在近距离具有恐怖的杀伤力。相比之下,对面敌人在同样箭雨下所表现的从容镇定令人震撼。

一直前进到敌军还有五十步的距离的时候,唐军方阵方才发出整齐的一声发喊“杀”,所有的士卒在军官们的带领下加速跑动起来,恍如一座移动的山丘一样向对方压了过去。

吴越镇国、镇武两军列成主阵的几乎在瞬间就被冲击力巨大的唐军中央方阵凿出了一个巨大的凹陷。伴随在中央方阵两边手持盾牌横刀的唐国精锐趁机往被撕裂开来的吴越军阵深处冲杀,他们在战前都按照陈德的要求进行了三列阵轮换的训练,一队士卒拼杀疲劳之后,便由第二队军卒换下,这样保证了冲杀在前的横刀手都能得到休息的机会,而与他对阵的吴越军卒则要承受一波又一波养精蓄锐的唐军的攻击。更何况追到此处的吴越军卒在体力上早已透支,此时的短兵相接更加落在了下风。

精选的横刀手恰到好处的起到了中央方阵与两翼天德军方阵的联结作用。目睹了战阵中间部位的被唐军杀得步步后退,两翼的吴越军阵型不免有些松动。吴越王钱椒原本命令两翼的军队一起往中间挤压数量较少的唐军,甚至企图将深深的冲进吴越军大阵的唐国长枪兵切割出来,挤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加以绞杀。但是结合部的战斗却是唐军大占上风,被撕裂开的战线很快在唐国横刀手的攻击下变了巨大的溃疡,许多自以为在大阵深处,还没有准备好上阵接战吴越军士卒仓促应战之下死伤惨重,哭爹喊娘之声四起。

宋将丁德裕本来就率两千余禁军在吴越军大阵之外另结一阵,由于黑云都窥伺在侧,丁德裕一直不敢投入骑兵攻击唐军的侧翼和背后。正面的战斗打响之后,面对吴越军节节后退的战局。雄捷军校尉张皋见丁德裕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凑上前去道:“丁将军,吴越军恐怕是顶不住了,我等如不见机行事,一旦黑云都投入战场,恐怕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了。”

丁德裕转过头去,半晌没有说话,似乎还在犹豫。张皋又道:“此战之后,朝廷若有怪罪,吾等都可作证是吴越王贪功心切才中了敌军的埋伏,我等全师而退,应是无过有功啊!”

丁德裕方点点头,叹气道:“兵败如山倒,吾部区区千余疲弱之兵无济于事,不若退保常州。”说完吩咐全军掉头向南,缓缓退后。从侧翼一直退到正与宋军奋力厮杀的吴越军大阵之后,方才快速抛弃正在苦斗的吴越军向南逃窜。这期间黑云都派出五百骑军一直不远不近的跟随在宋军之后,监视着他们远远的推出了战场方才返回。这时,战场上的唐军在军官的指挥下大声叫喊:“快看啦,大宋军逃跑了!”

本来还在做困兽之斗的吴越军立时军心大乱,除钱王亲自督阵的中央战线尚且还在苦苦支撑外,两翼几乎在瞬间崩溃,逃跑的士卒开始向雪崩一样向后阵卷去,不少吴越士卒甚至连唐军的面容都未见过,就被前面的败兵冲乱了行伍,随后跟着一起向南溃逃。但此时要逃又谈何容易,大部吴越军精锐都已经卷入与唐军的白刃厮杀,一旦转身逃跑,等若把自己的后背卖了给唐军。两翼的天德军感到前面的敌军抵抗陡然削弱之后,推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唐吴两军地战线逐渐由唐军中央方阵深入吴军大阵,变成为吴越近两万中军慢慢的被唐军所包围挤压,感觉到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的吴越士卒心中的恐慌感越来越强烈,对唐军的抵抗也越来越慌乱无序。

吴越王钱椒面色不善的看着自己的军队一点点崩溃,不少勇敢的士卒已经不是在为胜利,而是为临死之前多拉几个垫背的而绝望的战斗。执掌前阵的大将孙承祐已经没于阵中,连尸体都没有抢回来。认准了吴越军的将旗所在,唐国军队越来越集中地向这里发起冲击,东头供奉官徐靖已经赤膊上阵,势如疯虎一般抵挡一波又一波的唐军攻势,而他身边的牙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