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脑子有病的呀-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珊珊心里想着的是不如让她死了好,车都撞不死她!但她也晓得这话不能直接说出口,就说:“这怎么够。要她记大过,被开除,最好是能涉及法律方面的,能让她坐两年牢就更好了。”
  “记大过被开除好说,刑事案件我哪有法子。”
  曲珂柏也知道,看不惯同学这点小事张珊珊也不可能跟亲爸说让他使手段,太小题大做了,他爸也不会同意。
  张珊珊胸有成竹:“反正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好了。”
  曲珂柏不置可否的点头说好,在她看来这简直是一件太小的事情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温友敏亲自下楼开门,迎接丈夫回家,她没有注意到自己丈夫亲热的挽着她的手,却对站在旋转楼梯旁的女老师暧昧的轻轻笑了笑。
  作者有话要说:  经常被恐怖小故事吓呆,就是那种前面挺正常的小故事,最后大反转的那种……比如电梯里有没有人!打出租车的美女!等等。


第12章 往事
  一个名字能代表什么?只能说明这个‘东西’和曲珂柏有关系,可惜海芷兰管看不管理。她是看得见,可也不知道该怎么与这些东西交流啊!
  给个名字算什么事呢?!
  并且,从前被欺负的经历使她比常人多了一分警惕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早上一早,海芷兰就收拾好了东西。本来是不想让亲妈来接她的,家里又没有车,何必让自己妈妈大老远转车跑一趟呢!白家夫妻大约是从女儿那里得知了海芷兰和海妈妈要回乡,提前跟海芷兰联系,说是两夫妻也好久没有回去了,想去看看老人,反正是开车去,请海芷兰母女跟他们一起。
  白安国是先去接了海妈妈,又在校门口接海芷兰。
  这肯定不算是顺路了,毕竟海芷兰读书的地界不方便上高速,为接她要多绕四十公里路。海妈妈就觉得麻烦人家了,结果海芷兰上车的时候白家两夫妻非得让她坐前座,海妈妈觉得他们俩口子人好,就是太客气了。
  白安国赶紧说:“弟妹,不算什么!前几天侄女还帮了我们的忙。”
  海妈妈没听明白,只以为是海芷兰帮了白雪什么忙,朋友之间帮帮忙是应该的,她不是特别八卦的人,也觉得上赶着问帮了什么忙不好,就顺着‘嗯’了一句,不说话了。
  两口子更觉得这一家人‘藏得深’!属于根本不想让人知道的那一类隐士高人,也不敢将话题往上头引了。
  一行人还算愉快的回了老家,路途经过了三个半小时。
  ——白水镇绿地村。
  绿地村原址早移民拆迁了,政府给村民们在县里赔付了房屋,好在考虑到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还是将一个村的尽量分到一块。邻里基本都认识,白家和海家还在同一个小区里头。
  车子开进去,海芷兰老远就见到外婆在楼门口等着了。
  海妈妈打开车门:“妈,你算得真准!”
  白家夫妻一听是算得准,立马就竖起了耳朵。可是显然人家一家团聚,起码今日是没有请他们进去坐的的意思了,连话都没有提一提。
  等外人走了,海芷兰扑到外婆怀里,也不知道怎么的,眼睛一红,掩嘴就开始哭。外婆的身材不高大,只是个瘦小利落的老太太,可她是海芷兰这条小船最坚实的港湾,是她的避风港。
  她以为她不委屈,是没遇着可以哭的人。
  外婆也红了眼睛,抱着她的心肝:“不哭了,坏事情过去了好了,往后平平安安,否极泰来。”
  海妈妈也抹泪,但毕竟是成年人了,知道在楼下哭不好:“妈,我们先上楼。”
  没想到这一哭,一直哭到了晚饭完毕,海芷兰连吃晚饭的时候还在掉金豆豆,最开始两个老人加海妈妈都挺心疼的,等外婆洗了碗出来发现海芷兰还坐在木长椅上掉眼泪就只想笑了。
  可她心里是酸的,酸得厉害。
  “兰兰,来。”
  外婆牵着海芷兰的手,像是多年以前牵着那个还在阑珊学步的小姑娘,牵着牵着就长大了。外婆也有些感慨,带她进入房间,关了门,慈爱的擦去了她脸上的泪水:“跟外婆说说,城里大吗?都有什么新鲜事?要有什么拿不准的,也可以跟外婆说说!我给你拿主意。”
  这一代的年轻人,许多稍微长大一点,从原先对父母、老人的先天崇拜里头挣脱出来,就开始嫌弃父辈没有文化,甚至在做人生重大决定的时候都会下意识排斥长辈的参与,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能沟通的只有更优秀的同龄人,师长勉强也能说上话!
  父辈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潮流啦,觉得听他们的话十有八九是错的。
  其实是还没吃过亏。
  外婆从小就跟她说,不管社会怎样发展,都是以人为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科技如何日新月异,本质上产品都是为了人类服务。因此,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人心,万变不离其宗,看清楚了人心就知道怎么做事情。
  长辈多活这么多年,见的事情多了,没有总结的经验一大把,够你吃的。
  海芷兰从来不会小看长辈的智慧,可是她身上发生的事情不好说,被欺负的事情不想说怕老人操心,见到‘东西’的事情不敢说怕老人害怕。
  海芷兰就捡了些高楼大厦,和从前没见过的繁华面貌跟外婆说,半句没有提第个月前差点没了小命那场车祸。
  外婆笑眯眯的认真听,可惜海芷兰在城里这近一年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丧得很,阴郁得能积出小水流来,没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自然就看不到美。说着说着,就没话说了。
  外婆:“你去市里,我给你卜了一卦。此去是福是祸,都躲不过,好在性命无忧。”
  海芷兰:“……”
  怎么这些话分开每一个字她都能听得懂,连起来整个的意思就听不懂了呢!起卦……封建迷信吧。据海芷兰所知,外婆是不信教的,也不信佛,但她敬畏一切未知的东西。小时候,海芷兰甚至想象过外婆和天书奇谈里的蛋生一样,得到了一本神秘的天书,所以有神奇的力量,明明不是医生,可她小时候大大小小的病,都是用外婆用偏方治好的。
  不过那时候她还小,记事又晚。并不记得自己是看到了‘奇奇怪怪’的东西害怕所致,她是那一类越被吓越害怕的人,被吓破了胆子。
  慢慢长大了,懂事了,就不会将外婆想得那样神秘了。
  ——这时候告诉她外婆确实有小秘密。
  说实话,海芷兰不知道此刻是个什么心情。
  好在,面前的老人依旧如此可亲,是养育她长大的至亲之人。
  “你看!”
  外婆摸出了她的老花镜,用圆珠笔在白纸上花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你看,我们以这个圆圈来表示命格,人出生的时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点,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努力来填满这个圆,有些人只能填满十分之一,有些人能做到全部填满。人和人的圈是不同的,有些人的圈大,有些人的圈小,有的人全部填满也只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受部分人尊重。有些人填满十分一便已经封王拜相,后世留名……哎,好像现在不兴这个了。”
  海芷兰被她的比喻弄笑了。
  外婆也笑了笑:“有些人能够通过表象推算人的命格,外婆年轻的时候也学了一些。从前啊,你的命格是这么大……”
  外婆在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圆,眯着眼睛继续说:“你命格弱,幼时受邪物侵扰,整夜啼哭到底伤了神志……”
  外婆想起来,小孙女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听写字词,可她明明用了心,永远背不住,气得她妈妈要打她。比起同龄人来说,确实是很愚笨的。
  “不聪明也有不聪明的好处,你的一生本来是普普通通的,少年时期生活虽有些困顿,上一所三流大大学,与富贵的好友日渐疏远。拿一份不菲的薪水,与爱人和睦到老,是晚年享福的命。”
  就像是城市里千万个普通人一样,日日夜夜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成为泯没于众人的普通人。
  普通人未必没有普通人的幸福。
  “你十七岁有一个劫,外婆算不出来是个什么劫,会不会应劫!外婆也没有想到,一旦应劫会让你命格大变。”
  外婆这里的命格大变是指她的命格看不见边际了……人的命格是不会变的,在外婆知晓的事事情里头,没有这样的先例。
  海芷兰只觉得自己性格大变,至于命格,就太玄乎了一些。
  “你会容易碰到一些特别的事情……”
  在海芷兰的印象里,外婆是识字的,可是认的字不多,她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一样,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常常无所适从。有时候看到路上的招牌,也会问她:“兰兰,这是什么字?”
  走着一道,往往并非自悟,而是有家族传承。反正有许多时间,外婆就跟她讲了吴家的故事——这也是外婆年少时的记忆,她名叫吴曼怡,是已故的吴先生为她取的名讳。
  ……
  老吴家在溪花江边的小县城很有名气,吴家夫妻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吴曼柔,吴先生给她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女儿出生于阳日阳时,注定是个火爆脾气,希望她能性情温柔一些。二女儿叫做吴曼怡,曼字当然不是按吴家辈分取的字,不过是因为发觉两个女儿命中缘浅,所以承个曼字,望能让两个女儿多一些缘分。
  吴先生被尊称一生先生并不是因为他是时兴的留洋回归人士,而是因为他特殊的职业,他是个算命的。
  吴曼怡出生于1948年,她生下来的时候姐姐已经三岁了。吴先生对两个女儿尚算慈爱,但一心想让妻子再给他生一个儿子,才能继承吴家的衣钵。吴家人有一脉代代相传的‘本事’,但传男不传女,虽有时代局限和重男轻女的缘故,更乃是男属阳、女属阴,吴家祖辈不止有算命测字看风水的本事,更有捉鬼驱煞的异术。男人天生阳气足鬼怪退避,鉴于这一点,女性就不是很合适了。
  但凡走这一行的人,都避不了‘五弊三缺’,吴家是个实诚人家,做不出路边捡一个孩子或者买上一个孩子做徒弟的缺德事。因此,只能祸害自家子孙,教导后人的时候都是说清楚了利弊的。可约莫是泄露了天机,吴家人一代一代越来越少,人少了,天资出众的子孙就更少。
  吴先生及其父亲就属于此列,只学了点皮毛。
  吴曼怡六岁开始真正记事,那时候母亲还是没有能给她生一个弟弟,却染上了疾病去世了。吴先生起了一卦,从此称‘破功’,不在给人算命瞧风水,开始学着下地干活。吴家还有家底,但吴先生没有再娶,忽有一天开始尝试教导两个女儿,因而发现小女儿吴曼怡很有天分,而对此无感的吴曼柔就被送走,给镇上一户没有孩子的人家做女儿。
  吴先生说:“这是对她好!”
  没想到姊妹分离应在吴先生身上,吴先生开始还去过镇上两次,吴曼怡有一回跟着去的。姐姐的‘家人’都是工人,生活要比农村更好,对她也很好,吴先生慢慢就不去了,专心教导吴曼怡。
  十六岁那年,吴先生交给小女儿两本厚厚一箱子书,告诉她:“你要跟我发誓,非吴家后人,终身不得泄露所学一分半点,更不能以‘先生’自居。”
  哪怕是开明的吴家,照样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吴先生怕手艺断绝,所以传了女儿,可又觉得传的是外嫁女,有些对不起列祖列宗。日日纠结,最后思来想去还是疼爱女儿的心思占了上风。
  吴曼怡应了。
  吴先生一头撞死在墙上,大呼:“时候到了,时候到了!呜呼哀哉,不忍见后世离乱……”
  吴先生去得无声无息,往日与他交好的‘同道中人’也是朝不保夕,无暇来吊唁故友。吴曼怡见多了凄惨事件,就算是吴先生一个字不嘱咐,她也不敢向外说。看透了这些,要装作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吴曼怡比一般的女孩子沉稳,手上从不离活,渐渐传出了好名声,想找她处对象的就多了。
  吴曼怡最后看上的是一个特别憨的临县小伙,这小伙子肯走一天一夜路就为见面帮她背个粮食。吴曼怡起了一卦,发现红鸾星动,又是良配,当天便去县城里见了姐姐一面,就火速嫁了。
  至此分隔两地,再没有和姐姐见过面。
  虽然从没有丢下过荷包里的三枚铜钱,但至多隐秘的出手解决过邻里间芝麻大小的‘犯煞’事情。三缄其口,从不讲命数说给任何人听,再苦再累,要饿死了都没有耍手段取半分粮,就这样和丈夫在一起,生了三个女儿平平常常过日了。
  吴曼怡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离家不到三百公里,活到将近六十岁只给孙女说过这一次卦象,所以没有‘五弊三缺’,家里齐齐整整、和和美美。
  外婆笑眯眯的问她:“是不是听起来不太传奇?”
  不,没有比身负手段而遵守规则四十年更传奇的了。


第13章 桂奶奶
  外婆打开床头柜的暗格,这床是海芷兰出生那年,外婆请村里的老木匠定做的。海芷兰小时候常常在上面打滚,竟然不知道床内另有机关。如今见外婆从暗格里翻出了一个带锁的红木小箱子,海芷兰感兴趣的凑过去一看——这是一箱子古书嘛!肯定很有历史了,可是常识又反驳她若是真有历史的古书就不会这么新了,分明像是书店里用塑封压得平平整整的新书。
  海芷兰见外婆没有阻止,她就在小箱子里翻翻看看。一数,足足有九本书,八本是《吴氏札记》,还有一本封面上的字海芷兰都不认识,问外婆。
  “这是吴家祖先偶然得来的宝书,靠此入行。不过好像除了祖师爷爷没有人搞懂过,就囫囵当做传家宝传了这么多代。”
  海芷兰拿起来翻了翻,发现也看不懂,果然自己也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主角,干脆就丢到一边了。
  海芷兰自以为能见鬼怪是脑震荡后遗症,其实心里还觉着自己离神经病不会太远了,有一种特别淡定的明悟。外婆问起来,她便将眼睛能见到奇怪的东西说了一遍。
  外婆若有所思,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吴氏札记》翻给她看,这页记载了一个故事,由于是繁体字,又是文言文,高中生海芷兰功力有限,这才晓得外婆并不是不认字,而是从小的读本就是繁体,故而还要靠外婆翻译:
  所谓的《吴氏札记》说白了就是吴氏祖先心得日记,记录的都是本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得。记录的习惯和作者本人有关。这一篇故事开头就写民初年某月,路过某地某镇记闻。
  这位吴家先人名字承继吴氏家规‘戒丑戒恶,戒赌戒娼’,取用一个戒字,得了个名字叫吴戒律。
  吴戒律独自前往这个叫做水蓄镇的地方,在路上发现了一个昏迷的青年,救起了他。这个青年是镇中大户第三子,出行走商遇上了劫匪,随行的人员一哄而散,货物也被抢走。他身无分文,又是在荒山野岭之中无法求救,凭着一股毅力步行两日,被饿晕在路途中。
  青年十分热情好客,加之吴戒律对他有救命之恩,便请他去府中小住。这青年已经娶妻,丈夫久不归家,怀胎九月妻子放心不下,日日于门前等候。一见到丈夫平安归来,大喜过望,情绪过于激动,立时就发作了。
  青年让人扶着妻子,让她与自己一起先去拜见老父老母,众人皆劝他赶紧将妻子送入产房待产。青年冷脸拒绝,当场跪在门前,说:“儿子在外多时,需要先向父母请安才符合规矩。人在后,礼数为先。”
  青年就这样带着羊水都破了的妻子给二老请安,得到父母兄弟一番称赞,然后才将妻子送进产房。
  吴戒律身为外男不方便等在产房门口,入客房稍作休息。他起了一卦,卦象意指将要出生的婴儿‘眼通阴阳’,这就是阴阳眼。一般人家是不会生出这样的孩子的,必是受阴宅、阳宅的影响。吴戒律登高一看,这家宅子四面有丘陵环绕,似个大盆,不过这盆不是聚宝而是聚四方阴气,再将阴气纳入盆底所在的人家。
  其实这阴气只是比常人所出之地要足一些,夏日也觉屋内凉爽,是个避暑圣地。这家人也只是夏天前来避暑,并不常住,所以多年以来并未受影响。
  偏这去年夏天新入门的三媳妇一进宅子就怀里孩子,此地离是入镇必经之地,三房媳妇不愿归祖宅居住,愿再此等夫君归家,日夜受阴气侵蚀,才有此次之祸。
  产妇叫了一夜,一尸两命。
  吴戒律曾看了这个青年的面相,是一生顺遂遇难成祥的命格。如今看到他娇妻幼子皆亡,还笑叹自己功力不够火候。为了探查此地能孕阴阳眼的缘故,吴戒律又住了一个月。
  他离开的时候,青年又听命于父母娶了个媳妇回家。先前那位老丈人来闹,他就跪地磕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小婿已及弱冠之年还无子嗣,恐对不起父母,故而不能违命……事急从权,我和她没有缘分。”
  这家还是给前亲家赔了一笔钱了事。
  这还是祖先里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