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咨询商-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睦┏涫盗Γ幽弦淮怨乓岳炊际侨丝谥卣颍虼怂芸毂阏心嫉搅耸竿蚴孔洌馐沟猛吒诰氖盗σ痪俪苏季莩ぐ驳睦钐疲晌怂迥┡┟衿鹨寰锩媸盗ψ钋康囊恢А�

三个月之后,李密带着整备一新的瓦岗军向兴洛仓进军,一路上隋军各地的守军望风披靡,根本不敢正面抵抗,可见瓦岗军在击败了张须陀之后,在隋军的心中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大海寺山脚下那一片战场,去过的人都知道隋军的惨状,上万人全部被弓箭射死,尸体摞成了一座山,连张须陀也被埋在尸体堆里面在,荥阳太守杨庆带着郡兵足足清理了半个月的时间,这才将尸体全部掩埋,据因为时间过长,尸体高度腐烂,结果吸引来了数万只乌鸦和好几百头野狼在一旁窥视,还好这个时候天气还不是很炎热,不然的话这非要产生瘟疫不可。

兴洛仓是隋朝时期修建的一个全国最大的粮仓,根据史料记载,它的容量超过了2400万石,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的话,是120万吨,240亿斤,这个数量有多么惊人!就算是拿到现在来,全国十三亿人口吃这些粮食,也足够吃半个月,而在隋朝时期,当时的人口只有五千万左右,也就是单单一个兴洛仓的粮食就足够全国人口吃上一年的时间,这该是有多么恐怖!

而这个粮仓是在大业二年,也就是杨广刚刚继位的时候修建的,之所以要修建这个粮仓,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但是战事结束,而在隋文帝治国的二十年时间里面,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各地的粮食都得到了极大的丰收,粮食吃不完,收上来的粮食原有的府库堆积不下,只能重新挖几个粮仓来装这些粮食,因此炀帝便派人挖了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诸多粮仓,这其中除了兴洛之外,剩下的粮仓也都是能够容纳百万石粮食以上的大粮仓,唐朝之所以能够开创一片盛世,其实跟隋朝的粮食储存不无关系,根据魏征后来在隋书里面的描述,唐朝立国几十年之后,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粮食这才终于吃完,可想而知,当时究竟是储存了多少粮食。

有时候想想杨广败掉了究竟是怎样一个王朝,就会感到很心惊,隋文帝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结束乱世,开创了一片盛世,囤积了足够全国百姓食用好几年的粮食,历朝历代都麻烦不断的粮食问题,在隋朝完全是不存在的,而杨广却只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就将这样一个大好王朝,可能是比唐朝更加强盛的王朝败得一不剩,这真是一件叫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如果历史能重演的话,或许会有很多人想要改变这一悲剧吧!

兴洛仓被围,杨广大为震动,这可是天下粮仓,要是落入了瓦岗军的手中,那么他们立马就能将人数扩充好几倍,而且也完全没有粮食的担忧!

第三十九章 李氏兄弟

为了应付瓦岗大军,杨广派出了虎贲郎将刘长恭带领三万大军驰援兴洛仓,此时杨广将主要的重心都放在了西线战事上面,他派出了裴矩、屈突通、宇文述几人进入关中,绕过潼关威胁长安,而为了拖住潼关的唐军,不让他们回防关中,杨广派出了洛阳守将王世充,带领七万大军进逼潼关,意图将唐军钉在潼关这里。

为了布置这个局,设置这个计划,他几乎出动了目前隋军超过七成的兵力,而在张须陀的兵败身亡之后,整个河南河北甚至是幽州和山东都已经脱离了朝廷大军的掌控了,杨广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了,之前他还将这些农民起义视作是不痛不痒的小事,但是这个时候他却对这样的小事已经难以处理了。

兴洛仓守军人数不多,瓦岗军几乎没费多大工夫,就占据了这座天底下最大的粮仓。

此时追随着瓦岗军的平民百姓人数众多,为了拉拢人心,李密决定开仓放粮,大仓连开三天,向外放出了数百万石的粮食,而瓦岗军也声势大震,影响力随着这一次的放粮时间达到了顶峰。

刘长恭对瓦岗军不是很了解,但是在这之前因为张须陀兵败身亡的缘故,所以他对瓦岗军稍有忌惮,一路上行军十分小心谨慎,他的人数不多,不敢跟瓦岗军硬碰硬,只是这兴洛仓不救也不行,刘长恭知道兴洛仓对于大隋而言意味着什么。

李密趁着瓦岗大军声势大震的时候,趁机自封为魏公,改瓦岗军为魏军,建立了魏国,此时聚集在兴洛仓的百姓不下百万人,李密派人从这些人之中挑选出青壮男子,组成新军,大大的扩充了自己的军队,而王伯当也在罗口击败了畏缩不前的刘长恭大军,缴获辎重无数,魏军屡战屡胜,声势日渐壮大,周围的小股义军纷纷前来投奔,李密全部接纳了,这使得他的实力进一步的提升,等到了夏天的时候,魏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三十万人,成为天下义军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

魏军一步步坐大,对洛阳的威胁也日渐加深,这使得杨广在洛阳城中坐卧不安,君子不立于危墙,而此时的洛阳城,几乎就是魏军嘴边的肥肉,说是危墙一点都不为过,他于是急忙召回王世充和宇文述两支军队,令王世充留守洛阳,辅助越王杨侗守城,自己则带着宇文述和骁果军乘船南下,前往扬州避难,顺道去琅琊山问计。

裴矩对于杨广的这个举动十分失望,此时他的大军已经那些了关中大部分的土地,已经兵临长安,马上就能够拿下长安城了,而杨广居然在这个关头,将宇文述和王世充的部队撤走了,这使得李世民驻扎在潼关的大军得以驰援长安,而隋军在茅津渡的控制权也随着宇文述的离去而拱手送人了,如此一来,自己如果继续围困长安的话,将有可能被唐军两面夹击,而且还有可能连后路都被切断。

裴矩仰天长叹,叹息这么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丢掉了,此时灭不掉李唐,他日隋军再无此良机了。

长安城中,李渊见隋军终于撤退了,不由大大松了一口气,之前隋军的攻势如潮,关中之地相继失守,眼看着隋军就要发动对长安的进攻了,这让他感到是十分的担心,唐军兵力并不是很多,主要的大军都在潼关一带,而隋军沿着黄河逆流而上,绕过了潼关进入到了关中,这使得潼关的屏障不在,而且隋军大将王世充的军队还就驻扎在潼关城外,使得李世民不敢分兵回来营救,这才使得长安城陷入了危机之中,长安城中的守军不到三万人,各地的援军还没有那么快赶回,如果隋军强攻的话,长安城将会很危险。

“父皇,这一次能逼退敌军,全仗父皇您的坐镇指挥,加上二弟他率军在外面拼死搏杀,这才将隋军杀退,而三军将士齐心协力,共保长安,也需要一番嘉奖和鼓励!”

见到李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李建成趁机说道,他打算让李渊将这件事情交给他自己处理,毕竟他是大唐太子,,像这样跟军队接触,拉拢自己势力的机会,他肯定是不想放过的。

自古以来权利的争斗都是很残酷的,这个时候李家的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因为李渊称帝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李建成是家中的长子,很早之前就被立为世子了,而李世民没有他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世民开始逐渐表现出了一种异于常人的才华,他生性豁达,善于交际,还不到二十岁,朋友就遍布天下,而且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也在李渊起兵之后展现无疑,李渊对他也十分的信任,将一半的军队都交给了他,这支军队很快也被李世民锻造成了唐军之中战斗力最强大的一支军队了,而且这支军队对李世民十分的忠诚,他李建成想要拉拢这支军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身位太子,手里面没有军队,这是一件很让人不安心的事情,自古以来,有军队的人便是强者,因为军队代表着强权,代表着实力,就算是他是太子,如果没有军队支持,那么也充其量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太子而已。

为此,李建成拉拢了自己的妹夫,右领军大都督柴绍,柴绍手中有一支三万人的军队,虽然实力不如李世民,但是却是他最容易接近和拉拢的一支军队了,而柴绍跟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关系都很不错,所以李建成也没有费太大的功夫,就得到了柴绍的支持,有了这三万军队作为后盾,李建成的心里面就稍稍的安心了一些了。

不过,此时参与到长安防守这三万大军并不是太子的心腹,也没有表态支持李建成或者是李世民,所以李建成想要见他们争取过来,他已经向李渊举荐,举荐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出任太原留守,等到隋军一撤,就派他上任,这样的话等于是又有一部分的军队控制在他的手中了,如果能够得到长安城的这支军队的话,那么他在军中的实力就会超过李世民了!

。。。

第四十章 暗流涌动

“嗯,三军将士劳苦功高,你二弟他领军在外苦战连连,确实是该好好的嘉奖一番了!”

李渊了头,他心情大好,加上长安城中的府库里面的钱粮足够,赏赐一些给军士也不伤及筋骨,没什么大碍。

“哼,有人故意率军在外,父皇给他发了几次旨意,他都托退不回,要不是隋炀帝老迈昏聩,我看长安城还不一定能守住,到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正合了某人的心思了!”

“元吉!”

见到李元吉越越过分,李建成急忙眼神示意,让他不要再了。

只是此时李渊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私底下的动作他都看在眼里,心里面也如明镜一般清楚,他知道李建成再跟李世民暗中较劲,他也不想过多的干预这样的事情,所谓权力的稳固,就是要分化掉自己下面的这些人,让他们都不得不依附于自己,不得不寻求自己的支持,这样的话自己的这个皇位才能坐的安稳。

但是此时唐军的实力还不是很强,隋军虽然退兵了,但是难保他们不会再次出兵,如果是那样的话,唐军的处境就依然严峻,如果这个时候内部出现了分化的话,那对于唐军来只是坏事不是好事。

“父皇,元吉他是无心之过,这几日在城墙上日夜坚守,没有休息好,神志有些恍惚了,这才出口不当,往父皇宽宥!”

李建成察言观色,见李渊的脸色变了又变,心知不妙,于是赶紧劝解到,想要打消掉他的怒火。

李渊了头,道:“元吉既然累了,那就下去休息好了,我跟你的兄长还有是要商量!”

完了之后,便闭上了眼睛,似乎是有些犯困了,也似乎是在沉思什么事情。

李建成担心李元吉的会犯浑,于是赶紧给他眼神示意,让他先退下,以后在商议。

等到李元吉退下之后,李渊这才睁开眼睛,看了李建成一眼,这才缓缓的道:“世民常年在外,将士们在前线拼死拼活,我不希望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到了他们的耳朵里面去了,如果这寒了他们的心,或者是激起了他们的不满,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应该清楚,我立你为太子,这是我的决定,你应该知道我的态度了,因此,如果元吉以后还有什么冲动的话,你最好管好他!”

“对了,世民的大军就快要回来了,朕身体抱恙,你带我去迎接吧!”

完之后摆了摆手,示意让他退下。

李建成心里吃了一惊,听父皇的意思,他之前是准备亲自前去迎接而二弟的,要不是有他之前的那一句话,只怕这一句话肯定会让李建成吃惊的睡不着觉。

而与此同时,在长安的近郊,距离长安还不到五十里地了,一支黑衣黑甲,打着赤旗的军队拉成了长长一条线,正在缓缓的向长安进发。

大军中间,一名年轻的将领眺望着远处逐渐浮现的城池轮廓,心中一时思绪充杂,心中五味杂陈。

“殿下,你有心事吗?”

在他身后,一名文士骑着马追了上来。

“嗯,我很担心啊!”

这员将真是大唐秦王李世民,此时他刚刚带着五万军队从潼关下来,急急忙忙的赶回长安来,不过在他们赶到一半的路程时,就已经得到消息,隋军围城的部队已经退兵了,于是李世民便下令大军缓行,长安的守军只有三万,因此他很担心,担心如果自己带着五万人回来了,会让父皇和朝中的大臣感到不安,感受到一种被威胁的感觉,因此他将留下了四万大军驻扎在距离长安百里之外的新丰县,自己带着一万人朝长安赶回,但是这样一来他又有了另外的一种担心。

之前他在潼关击败隋军李浑的大军,使得他的名声大噪,朝中便逐渐出现了一种声音,将他麾下的军队不再称为唐军,而是称之为秦军,这个秦便是取自他封号的秦王这个自,这一法让李世民大吃一惊,自古以来,领兵大将最怕的就是自己在外作战,但是因为自己麾下的军队过多,实力太强,从而遭到朝廷的猜忌,这种事情难保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尽管他是当朝秦王,是皇帝的儿子,但是在权利的面前,亲情的分量实在是太轻了,因此,这个时候他将军队留在新丰,会不会给人一种自己不愿意交出兵权的感觉?

“殿下,我有件事情一直想问你,但是却一直不知道该不该问!”

这个文士便是李世民的军师,前晋阳令刘文静。

刘文静和裴寂两人都是在李渊起兵的时候就跟随在他们身边的重要官员,两人私底下的交情也都很不错,不过后来两人之间却产生了分歧,原因就在于选边站队上面。

刘文静认为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认为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因此劝裴寂跟他一起投奔李世民。

不过裴寂却并没有跟他做出一样的选择,他选择了站在太子李建成这一边,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产生了一些的分歧,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刘文静最后之所以被李渊下旨处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裴寂的诬陷,而李世民在玄武门事件发生了之后,在手握重权之后也立即为刘文静平冤昭雪,显示出他对刘文静是非常的看重的,而裴寂也因此遭到了放逐,官爵和职务都被剥夺。

“肇仁先生有什么想问的,就只管问吧!”

李世民已经隐约猜到了刘文静要问什么了,只是他心中还难以决断,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告诉他真相。

果然,李世民的话出口之后,刘文静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下官就斗胆问了!如果有冒犯之处,还请殿下宽宥则个!”

“我听闻,陛下曾有言在先,晋阳起兵乃殿下的功劳,他若是打下了一番基业,当立殿下为太子,子承父业!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第四十一章 炀帝欲东去

推荐阅读:             ?天下间的纷争,自古以来便从未停歇,此时,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中原之地战火四起,流民遍地,无数的百姓纷纷收拾好财物,准备逃到南方去,以躲避战火,南方虽然有萧铣和杜伏威两人作乱,但是毕竟没有山东河南和河北这样的动荡,此时的南方也不像是汉代那样是蛮荒之地了,随着东晋和南朝的开垦,南方已经逐渐的变成了大隋的粮仓,南方的水田雨水充足,不用担心天灾**,而且目前居住在南方的人数还不算多,因此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开垦,这些都是吸引人口过去的关键因素。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为基础,支撑柱一个国家的发展,直到两宋时期,因为丢失掉了中原之地之后,他们这才开始逐渐寻找新的出路,那就是商业。

和百姓一样,杨广此时也觉得待在洛阳城不安全,于是急急忙忙的将宇文述招了回来,给各地下旨,让他们疏通河道,准备南下巡视扬州和江淮一带。

炀帝巡视是假,逃跑才是真的。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各方的反应不一,有人高兴,有人担忧,还有人毫不关心。

担忧的当然是在南方各地造反的那群义军了,这其中首推占据江淮一带的杜伏威和占据巴蜀,正在进军江汉一带的萧铣。

隋朝对各地发布的公文已经明确的表示了他们准备走水路南下,而如果走水路的话,那么肯定是走之前已经修建好了的那条运河,也就是后世文明的京杭大运河,不过此时运河的很大一段区域都处于义军的势力范围之内,隋军大队人马如果想要从这里路过,肯定是免不了要跟义军过过招的。

因此,隋炀帝杨广马上下令让宇文述带着五万骁果军先行一步,扫清沿途上的障碍。

此时杜伏威的部队还在围攻盐城,不过隋军秦琼部从海上过来,将驻扎在远程的公孙上哲部接走了,这使得他们只拿下了一座空城,并没有将隋军全歼。

而宇文述虽然没啥才能,但是他毕竟是一员老将,而且手中的军队也不是寻常之辈,而是异常骁勇的骁果军,在李浑的折冲和果毅军被击溃之后,杨广就更加重视这支新组建的军队了,为此还将大量的资源向他们倾泻,想要收买人心。

这支军队参加过东征高句丽,参加过抵抗突厥,也参加过讨伐李唐的多次战斗,此时已经是声名显赫,威震华夏,杜伏威军队虽然已经接近十万人了,但是精锐士卒不多,不敢跟宇文述的部队硬碰硬,索性就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