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我素和贵苦心筹谋多年,本来想着以吐谷浑之地换来一生富贵,同时借助自身威望执掌吐谷浑,实现毕生夙愿,哪知道此举竟然半途而废,毁在了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唐将手中,火烧吾军两次,将士们损失二十一万,这样的疯狂之举便是古之名将,又有几人能够做到?莫非真是天佑大唐,我素和贵之图谋注定不成乎?”素和贵虽然满心的不甘,可是噶尔钦陵说的也很有道理,所以他只好深深叹了一口气,无奈的执行命令去了。
而就在噶尔钦陵下达了退兵的命令之后不久,就有人将消息报告给了李显,李显听了之后并没有丝毫的意外,而是笑着说道:“噶尔钦陵不愧为当代名将,竟然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出最恰当之选择,只是吾已占据先机,你便是诸葛再生,这一次也只能再承受一次失败了。”
第146章这就是形势!
辽阔的青藏高原上,瓦蓝的天空,怡人的秋色,一向是噶尔钦陵最为欣赏的景色,可现在他却没有这样的雅兴,因为如今的战事对他来说实在是糟糕透顶。
本来噶尔钦陵认为己方有素和贵的引领,又乘大唐不备,再加上自己的军事才能,应该完全可以夺取吐谷浑和大唐的安西四镇,令吐蕃的实力迅速扩张,之后己方再去控制西部以及西北部一些国家,便可以建立一个能够与大唐相抗衡的大帝国,而事实也按照他所预期的发展了,安西四镇已经攻下了,连吐谷浑都差不多攻下了,而唐朝虽然派来了薛仁贵,可是却只有五万人,而且主将薛仁贵和副将郭待封还不和,他已经制定出了完美的计划,保证这一次大唐一定会惨败而归。
可是就在最关键的时刻,局面竟然出现了差错,先是原本看起来绝对没有任何可能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三弟赞婆和麾下的二十万大军竟然被一把火给烧光了,接下来是他的四弟悉多于和麾下的一万大军,同样命丧火海之中,再到后来,敌军主将利用了自己谨慎的一面,制造谜团,然后乘机将营寨修筑的坚如磐石,等到自己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然追悔莫及,再后来,那人和薛仁贵合作,列成掎角之势,共同采用防守的策略,却逼得他这位发动主动进攻的一方无奈撤退。
而这一退,就意味着吐蕃只能将之前吞并的吐谷浑和安西四镇再吐出来!
可即便这样,噶尔钦陵也只能选择撤退,这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憋屈的了。
然而更让他憋屈的还在后面,因为等到真撤退的时候他才发现,唐军竟然将营寨立在了他退走的必经之地,多玛,这里两面环山,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可那唯一的路却已经被唐军给堵死了,噶尔钦陵要想回到逻些,就只有攻下唐军营寨一途,否则的话,就要向西多绕行千余里的山路,而如此远的山路,对于缺少粮草、而又都是骑兵的吐蕃军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如果他们真的选择走这一条路的话,恐怕到不了逻些,就已经饿死在半途了。
而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当噶尔钦陵率领大军绕道而行的时候,唐军很可能会通过多玛而直奔逻些,这样一来噶尔钦陵所面对的就不仅是战败的问题了,甚至有可能有亡国之厄。
“真没想到这个唐将竟然选择在此地扎营,看来他的确是对我吐蕃的地理位置下了一番工夫啊。”噶尔钦陵一脸的苦笑,这一句话不知道是对李显得夸奖还是对自己的嘲讽。
其实噶尔钦陵哪里知道,李显前世就曾经在吐蕃故地盗过一位贵族的墓葬,而因为那一次盗墓,他对于吐蕃境内的山川河流早已经是了如指掌,只不过现在是在一千四百年前,他不知道和后世会不会不一样,为此专门进行了一番探测,才最终决定在这里扎营。
不过不管知不知道,噶尔钦陵目前所唯一要做的,那就只有下令攻营了。
“这位神秘的唐军将领该是谁呢?我不久前得到消息,当初唐朝皇帝派遣出征将领时,派了薛仁贵担任主将,之后是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为副将,这两人不管是谁,都绝对没有这等过人的智算,应该不是他们之中的任何人,可除了他们,还有谁能够压制住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从而担任唐军主将呢?咦?我几乎忘了,唐军之中还有一个地位尊贵之人随军出征,那人便是周王李显,我听说那厮在征战高句丽之时曾经大战数十场,无一败绩,哼,彼时那人只不过十二三岁,便有那般能耐,此时已有十六七岁,能够做出火烧营寨这等事,也不足为奇。”
噶尔钦陵终于确认了唐军主将的身份,可是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因为他随后就见识到了李显的真正实力,因为尽管大军奋力攻打,一天下来除了损失两千多人之外,竟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可恨,果然是这样,不过事已至此,吾就算是想要放弃也是不可能了。”噶尔钦陵被逼到了绝路上,也只能尽最大的力气来攻打唐军的营寨,虽然鉴于地形问题,想要大规模展开进攻很不容易,可是噶尔钦陵相信,不管是怎样的坚城汤池,只要下定决心去征服,便总有攻破的那一天。
更何况噶尔钦陵也不是一般人,他下令将士们到附近山林之中砍伐树木,然后制作了一辆辆的投石车,准备对唐军的营寨发动猛烈的攻击。
其实投石车对于坚固的城池的破坏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强,而且还很容易被敌军破坏,所以它的作用主要是威慑,同时配合其他的工程器械进行攻城,可是对于全都是木质结构的营寨来说,它的作用就实在是逆天了,所以,在投石车做成之后的第一天,这些投石车对于营寨的破坏力就相当于之前数天的总和!
这样一来,吐蕃军感到了无比的振奋,可是唐军营寨中却产生了一股淡淡的恐慌情绪。
“李显这厮最擅长连夜偷袭,因此尔等务必小心守护投石车。”噶尔钦陵料定李显一定会采取夜袭的方式来破坏投石车,所以在营中布下了伏兵,专等李显的大军到来。
只不过因为薛仁贵的大军也在这一天赶来,开始袭击吐蕃军的后方营寨,噶尔钦陵正在后寨亲自坐镇,指挥负责镇守后寨的十万大军防御薛仁贵的攻击,根本无暇顾及前寨,所以便把守护投石车、伏击李显的任务交给了素和贵。
素和贵按照噶尔钦陵的方案来作战,一切都是井井有条、按部就班,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李显的确是派人发动袭击了,素和贵见李显率军到来,立刻下令伏兵尽出,誓要将李显和他麾下的大竣彻底剿杀,可是没想到李显竟然十分滑溜,眼见上了当,立刻便果断的率军后队变前队,然后奋力的杀出了重围,就此亡命而去,令素和贵感到憋屈的是,这一番交战只造成了唐军之中有十数人伤亡,而且看服饰还是突厥兵,可使己方却因为阻拦敌方退兵而付出了数百人的代价。
“好在李显这厮已然退去,我军尽管付出了损失数百人的代价,可毕竟守住了投石车,相信只要再像今天这般扔石头,过不了三天就会将唐蛮的营帐砸个稀巴烂,到时候你李显便是武圣再世,霸王重生,也照样会尝到惨败的滋味儿,如此说来那李显也不过如此,大将军将这厮说得如此强悍,莫不是为了替三将军和四将军开脱罪名?”
素和贵在赶跑李显之后,心中正得意,突然听得营中纷乱,不由得心中大怒,正要派亲兵出去喝问原由,却突然听得军士前来禀告:“将军,大事不好了,之前袭营的唐军竟然去而复回,我军无备之下被他闯了营寨,烧了辛辛苦苦制作成功的投石车。”
“嗯?你说甚?投石车最终还是被毁了?”素和贵闻言顿时大惊失色,他当初可是向噶尔钦陵保证得好好的,一定要保住那十余辆投石车,可是没想到竟然就这么被烧毁了。
“李显那厮果真是狡猾,竟然走了又来,令人防不胜防,害得我无法向大将军交代,可事情已然如此,我又能如何呢?看来只能乖乖的认罪,或许大将军看在往日的功劳,能够饶我一条性命。”
事到如今,素和贵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乖乖地向噶尔钦陵去请罪。
而噶尔钦陵在听到消息之后,同样是震惊不已,心中暗骂素和贵没用,暗叹如果他的三弟或者四弟活着,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自己交付的任务,直可惜今日将如此大事交给了一头蠢猪,致有此败!
其实噶尔钦陵很想一刀砍了素和贵这个卖国求荣的无耻之徒和像猪一样的蠢货,只是眼下正在用人之际,更兼此人对吐谷浑人的影响也着实不低,留着还有用,所以便强行忍下心中的恶心,决定放过他。
而既然想要放过素和贵,噶尔钦陵便只好摆出一副随和和不予计较的样子,大度的宽恕了素和贵今日所犯之罪,直感动的素和贵泪流满面,发誓这一生一定誓死效忠噶尔钦陵,誓死效忠吐蕃,绝不敢食言,否则便让自己万箭穿心而死。
虽然饶恕了素和贵的罪行,可是吐蕃军的处境却是依旧堪忧,因为投石车被毁了,再想赶制至少需要五六天,而到那时,李显营寨已经修复如初了。而更加关键的是,薛仁贵已经率领大军赶至,绝不会再允许吐蕃军随意砍伐树木并制造投石车了。
“嘿嘿,这就是形势!虽然我自负智计,然而形势当前,有时候即便心有不甘,却也是无可奈何啊。”噶尔钦陵远眺着天空,轻轻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
第147章离间之计
深深的夜里,噶尔钦陵眼望着夜空,仍然在皱眉思索。
目前的形势,久守很不利,因为军中的粮草辎重已不能支持太多的时间,可如果速战速决的话,唐军又不给决战的机会,更何况就算唐军真给机会,他也不愿意与对方硬拼,毕竟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吐蕃子弟,如果真个硬拼的话,先不说胜败,仅仅这一战的损失都让他无法承受,唐军失败了可以再次征召将士,可吐蕃的生力军也就这些,损失了也就没了。
“不能力敌了,看起来只能智取,可无论是薛仁贵还是李显,他们的智计都异于常人,我虽然自负智计,却并不能诱使他们上当,所谓的智取,其实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噶尔钦陵苦笑不已,虽然绞尽了脑汁,一时之间却是无计可施。
“其实这一次我的力量不弱,完全可以守住一面,然后在另一面发起进攻,只可惜我身边没有得力的副将,凭借素和贵这种蠢材,就算再多十万人,也照样守不住薛仁贵或者李显的进攻,所谓的战争,其实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主将的能力,还有很多不可预估的因素,比如地形,比如运气,比如副将,比如朝廷的支持,咦?,有了。”
噶尔钦陵的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就像是禅宗的弟子突然顿悟了一般,不由畅快的哈哈大笑,喃喃的说道:“李显啊李显,你这厮万万想不到,虽然你的智力和武力尽皆天下一流,可也是有弱点的,这弱点就是人心,你这一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我就不信武后、太子之流不会对你心存忌惮,甚至连皇帝也许都会心存顾忌。”
想到这里,噶尔钦陵立刻写成了一封书信,并秘密召集几名惹萨寺的高手,令他们乘快马连夜出营,前往唐帝国的中心长安,一方面散布流言,夸赞李显的功劳,把李显说成是天神下凡一般的人物,另一方面将书信秘密送给大唐周国公贺兰敏之,太子少师、特进许敬宗和西台侍郎、道国公、检校太子左中护戴至德等人处。
那几名惹萨寺的高手们得令立刻遵命而行,他们悄悄离开营寨,直奔大唐境内而去,一路并没有遇到拦截,其实如果他们前往吐蕃的话,一定会遭到以张无尘为首的探子们的截杀,可是他们偏偏往大唐去,这一点连李显和唐休璟等人都没有想到,所以自然不会在沿途有什么监视的力量。
当然,这也是因为噶尔钦陵所派的是惹萨寺的高手,如果是普通人的话,根本无法在唐军的眼皮子底下爬过高高的山岭,然后脱困而去。
却说那几名惹萨寺高手得了命令之后,昼夜兼程,风餐露宿,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赶到了长安,然后立刻按照噶尔钦陵的吩咐,将书信秘密投掷到贺兰敏之、许敬宗和戴至德等人处,同时又在洛阳东市贴出一篇布告,盛赞李显大智大勇,率军大破吐蕃的大功。
仅仅一天的时间,整个长安就完全陷入一片之中,百姓们到处传扬着李显的功绩,盛赞李显之才不下于薛仁贵,甚至能和已故的英国公李绩、卫公李靖相比肩。
可是朝中却并不是人人欢腾,反而有人在隐隐的担忧,最起码贺兰敏之、许敬宗、戴至德等人对此就很不高兴。
贺兰敏之和李显可谓是老伙计了,两人之间,具体说应该是贺兰敏之对李显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原本贺兰敏之准备乘着唐朝和吐蕃大战之机将李显赶出京城,然后派遣刺客乘机将其刺杀,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杀死李显,除去眼中钉肉中刺,还能乘机问罪于忠于皇帝的薛仁贵,忠于武后的郭待封等人,为李贤入主东宫解除一定的威胁。
可是没想到随后不久,就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李显安然无恙,反而是他重金礼聘的刺客被李显全部斩杀。
其实这时候贺兰敏之还不算多担心,毕竟他之前听相士明崇俨说了,这一次唐和吐蕃大战,大唐必败,所以他还盼着战事结束,然后乘机唆使皇帝向李显问罪,削夺他的封地,打击他的嚣张气焰。
可是没想到昨夜他竟然莫名其妙的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上所写的竟是李显指挥大军,在前线获得大胜的消息,顿时不由得呆在了当场。
今天天一亮,贺兰敏之便去质问明崇俨,他想问一问当初明崇俨不是言之凿凿的说这一次大唐必败吗?为何今日李显竟然取得了如此大胜?
可惜的是,明崇俨竟然不在,据说是外出远游了。
而当他回去的时候,就听到长安城内沸沸扬扬的到处传诵着李显大胜的消息,百姓们都把李显当成神一般的顶礼膜拜。
这让贺兰敏之更加恼怒,决定再向武后出言挑拨,一定不能让李显成此大功。
与贺兰敏之同时感到担忧的,还有武后的元老级亲信许敬宗,他如今已然年届八旬,因为身体实在糟糕,就像皇帝上疏致仕了,可是由于武后身边实在离不开自己,所以最后还是接受了武后所建议的“特进”的散官称号,要求他日后定时不定时的入宫,帮助武后定计。
正是在他的建议下,武后组织了一般文人,如刘祎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等人,名义上是入禁中著书立说,实际上却是与武后商议朝政,所以被誉为“北门学士”。
可即便这样,武后仍然不满足,要许敬宗继续想办法帮她增强力量,许敬宗正为这事发愁,突然听说武后费尽辛苦拉拢培养的武将郭待封“战死”,李显又率军获得大胜的消息,顿时意识到李显的成长会威胁到武后的地位,所以便决定连夜觐见武后,要武后对李显心生提防,并向高宗上书,力劝高宗召回李显,与吐蕃议和。
今夜武后的宫中注定是热闹非凡,先是有贺兰敏之前来拜见,将他昨夜得到的那封密信和在街头巷尾的各种议论详细地向武后禀报了一番,并且大力夸赞李显智勇双全,将来的成就一定会超过当今圣上,甚至就算比起太宗来,也绝不会差多少。
不得不说,贺兰敏之经过了几次的打击,也不算是政治白痴了,他这一番话只是捧,却比单方面说李显的坏话要强得多了,既不会引起武后的反感,也会引起武后对李显的忌惮。
果然,武后先是装模作样的夸赞了李显一番,接下来又问了问她那染疾的母亲的病情,便以天晚为借口将贺兰敏之打发走了。
可是贺兰敏之却没有丝毫的不高兴,反而是颇为兴奋,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武后脸上的一丝不自然。
武后的确是对李显产生了忌惮之心,这小家伙才只有十六七岁,竟然能够迫使吐蕃名将噶尔钦陵退兵,并且还创造了歼敌二十余万的记录,如果让他长到三十岁四十岁,这天下还有哪个能制?
而正在这时,忽然听得内侍禀报,许敬宗求见。
武后连忙站起身来,亲自迎接许敬宗的到来,却见许敬宗竟然直奔主题,说的也是关于对李显前线取胜的担忧,除此之外,许敬宗还认为,郭待封之所以会死去,绝不是战死那么简单,此事恐怕和李显脱不了干系。
如果这句话在今天之前有人说起,武后一定会啐他一脸口水,可是现在听了,却是有一种别样的意味,心中的忧虑更浓了,以至于许敬宗都离开很久了,她还没有意识到。
不过武后决定再去找一个人来问一问,到了现在,她虽然对许敬宗的话深信不疑,却是更愿意相信那个另外的人,那个人便是她新结识不久、却一见如故的明崇俨。
明崇俨在贺兰敏之去访问的时候可以“远游”,可是武后的一句口信,他便立刻赶到了武后宫中。
武后将书信给明崇俨看了看,然后皱眉问道:“卿不是说这一次吐蕃之战,我大唐必败么?如今怎样?显儿以他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