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唐帝国-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须臾离不得,想必是好吃之极的了,不然为何不换肉吃?”
    估计这句话一出口,我在他们心中,就跟那个听说百姓没有饭吃,却问大臣们百姓为何不吃肉羹的晋朝皇帝成了一路货色了。虽然没有看到,想必他们心中对我鄙视之极吧。
    陈敬瑄愕然片刻,正要回答,我已经打断他的话:“恩,你这一说,倒把孤的谗虫沟起来了。陈敬瑄,孤给你个差事去办。”
    “殿下尽管吩咐。”
    “你给孤做点麦饼来给孤尝尝。”
    陈敬瑄大惊,忙道:“殿下万万不可。这麦饼乃是草民们充饥用的粗陋食物,如何能够入得殿下尊口?”
    田令孜也在旁道:“五哥儿要吃好吃的,阿父已经给你带回来了。这麦饼嘛,不吃也罢。”一面心中暗骂陈敬瑄不该说吃的。这麦饼粗糙无比,就连自己吃起来都难以下咽,普王又如何吃得下去?万一普王觉得麦饼不好吃,生起气来,自己可还要花大功夫摆布这小祖宗。这不是给自己添乱么?
    我却不依不饶起来:“不行,孤非要吃这个,陈敬瑄,你赶紧给孤去做。要是做得好,孤种种有赏,要是做得不好,孤就去了你的脑袋!”
    “啊?”
    陈敬瑄瞠目结舌。那麦饼再怎么做,如何能够做得好吃?这不摆明死路一条么?可这殿下把话都说死了,不做还不行,这可该怎么办哪?
    田令孜却颇有眼色,知道孩童行事,不能以常理论之。尤其是眼前这个普王,从小予取予携,从未有拂逆者,故养成了一个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脾气。今日若是不趁其意,闹将起来,普王一怒之下,要将陈敬瑄斩首也未可知。下位者若欲得上位者欢心,最忌惮的就是顶撞上位者命令不从。宁愿背着上位者欺骗与他,也不可当着上位者说实话。当下轻轻一拉陈敬瑄衣角,示意其赶紧应下。
    他的小动作我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却佯作不知。
    陈敬瑄得他暗示,没口子的答应下来。
    我这才回嗔作喜,笑道:“赶紧去,孤饿了。”
    陈敬瑄心事重重的离去了。
    田令孜也忙道:“五哥儿,一个人做这麦饼颇费时日,恐五哥儿等不及。不如让阿父前去帮他,那样就能快一些了。五哥儿意下如何?”
    “快去快去,莫让孤着急。”我知他要去弄鬼,也就顺水推舟,任其去了。
    不多时,田令孜二人已经端着一盘饼上来了,奉于我前。
    我装作迫不及待状,也不管麦饼还烫,一把抓起麦饼就往嘴里送。虽从口腔至喉咙一路,皆被麦饼烫得生疼,却也不稍减速度,囫囵如故。
    田令孜何曾见过我这般谗嘴模样?一时间与陈敬瑄面面相觑。
    麦饼入口,倒让我大吃一惊,味道虽然不能跟那些精心脍炙的佳肴相比,却也颇为美味,中等人家置办的饭菜,都未必能够与之媲美。我可以肯定这绝非真正的麦饼,否则那天下的老百姓,光为了吃这麦饼,只怕都会弄得倾家荡产。
    这“麦饼”虽然好吃,却有些干燥。我于是一面吃,一面从几上端起一碗汤,将麦饼送下。
    我吃得很快,一大盘麦饼,我不过两三分钟时间,就全部送进了肚子里。吃完后,我意得志满的斜卧于席上,闭上双目,回味无穷的道:“妙!实在是妙!不意这麦饼竟然如此美味。孤定要常常享用。阿父啊,孤看也不用送陈敬瑄入神策军了。他既然有如此手段,就跟在孤身边,专心跟孤做麦饼,岂不更好?”
    我做作半天,为的就是说这一句话。
    只需装成一个饕餮(神话中好吃的神兽,也用作为嗜美味者的代称)模样,以做麦饼为由,将陈敬瑄羁绊住,无论如何不放他离开。我倒要看看,到时候田令孜和他凭什么去弄到这个西川节度使!就算弄到手了,只要我死活不放人,我看他怎么到任!
    田令孜二人大惊!
    田令孜忙上前道:“殿下!敬瑄他一心为国出力,效命军中,这调弄膳食,非他所愿啊!还请殿下收回成命!”
    他口不择言,也忘了叫我五哥儿了,直接用殿下相称。
    现在叫我殿下了?早干嘛去了?还叫我五哥儿,五哥儿可是你叫得的?
    我心中冷笑,嘴上却道:“什么为国出力,效命军中,孤一概管不着!孤只知道,今后若不能吃到这麦饼,孤便将寝食难安。孤只要他为孤做麦饼!”
    田令孜心中叫苦。这小普王什么都不懂,跟他说什么为国出力,岂不等于是对牛弹琴?眼珠一转,又道:“五哥儿勿慌。敬瑄他效命于神策军中,就在这长安之内,又非出征打仗。五哥儿什么时候想出麦饼了,只需一纸见招,敬瑄自然前来为五哥儿做麦饼吃。这并未有何相妨之处啊。”
    我不喜道:“那怎么相同?将陈敬瑄带在孤身边,孤什么时候想吃麦饼,都可以让他做,又必须要什么一纸见招那么麻烦?”
    “可是……”
    田令孜还待再言,我已经不耐烦的挥挥手:“行了行了,孤意已决,就这么办吧!阿父你无须多言。”又对陈敬瑄道:“你不过想讨个出身,孤给你就是。你就在王府尚膳监(没查到当时王府厨房的正式名字,只好用这个了)当值,专门给孤做麦饼。品秩为仓曹参军事从事(仓曹参军事掌禄禀、厨膳、出内、市易、畋渔、刍藁),位在从七品上,这下你满意了吧?”接着又转向田令孜:“阿父,孤没有亏待他吧?阿父放心,陈从事在孤这里,定会比在神策军中更加满意。”
    田令孜只好苦笑。
    他知道我既然主意已决,眼下无论如何也难改变。他苦心积虑,要让陈敬瑄通过神策军爬上高位,日后为自己臂助的打算,却也只得放弃。只能待日后有机会再游说普王,让我改变主意了。
    陈敬瑄倒很欢喜。他出身低微,自小穷怕了,也没什么大志,平生只愿有一丰衣足食的所在,供他安享足矣,并不像田令孜那样野心勃勃,想要爬上高位。
    此时我虽然还是让他做麦饼,但是在王府中为王爷做麦饼,跟在乡间为草民做麦饼,那可大不一样。至少自己现在还是一个仓曹参军事从事。他虽不知这官究竟有多大,又司掌何执事,但那从七品三个字,却是有些了解的。要知道,他家乡的县令,也才从七品呢(小、中县从七品,上县从六品,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为正六品),自己这官,也算跟县太老爷平起平坐了。
    想起自己所见那县太爷的威风场面,他就心痒难搔,喜不自禁,当下就赶紧跪下拜谢,千恩万谢的跟田令孜出去安派去了。
    只留下我在房内心中窃喜……
    ◎◎◎
    初,帝于潜邸时,与侠女聂氏、婢翠桐共谋大业,定升龙之策。以嬉游之名收诸童,以备来日大用也。帝名之曰:赤卫。赤卫军遂成。
    ——《唐书*世祖襄帝本纪》
    (注:潜邸,皇帝登基前的居所。世祖,庙号,一般指将祖先基业发扬光大或别开天地的君主。襄帝,谥号,有劳定国曰襄,辟地有德曰襄。)
    数日后,我在王府正大光明的接见了聂隐娘,并让她成为专门伺候我的几个婢女之一。虽然不是如翠桐般的贴身侍婢,但也是和我相当接近了。
    王府中的婢女下人,一部分是从宫里面带出来的宫女太监,另外一部分,也有从民间招来的人。王府大小事务虽然都由田令孜掌管,但是具体到我的侍女这一部分,却是由翠桐负责的。故只要有她的帮助,要让王府引进一个新的侍女并非难事。
    当然,要想进入王府,自然得有个清白的身家才行。不过聂隐娘自有办法。
    她本身出身官宦人家,其父虽然已经去世,留下的亲朋故旧也是一大股力量。有了这些力量的帮忙,干别的不敢说,帮她弄一个清白身家却是易如反掌。田令孜此时手中无权,也调查不出什么来,更重要的是,他压根就没想到一直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普王已经换人,因此也被瞒过。
    有了这个身份,聂隐娘和我混在一起,也就不让人生疑了。我借此机会跟她密谈了许久。
    最初,我心中虽有借助聂隐娘之力建立自己班底的想法,却并无具体措施。
    如果按照通常的方法来配置自己的力量多半不行。而且也未必会有人肯效忠我这才十岁,还不知道能否登上大宝,身边甚至没有人辅佐的亲王。聂隐娘效忠于我,那是一个例外,并不代表别人也会如此。就算建成了,也难以守秘。
    但是,我在看到自己孩童躯体时,却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主意来。
    让成年人做我的班底不行,那么何不用孩童做我的班底呢?虽然说孩童在年幼时并没有太大能力,但孩童总有长大的一天,长大了不就形成一股力量了?这样做更可以让旁人因他们为孩童而掉以轻心,不加防范。于是我的力量就可以在别人眼皮子底下成长了。等他们长大之后,又何愁不能一鸣惊人?
    而且孩童思想单纯,容易控制,可塑性强。如果能够在他们年幼时就给他们洗脑,给他们灌输对我的绝对忠诚,绝对比让一个成年人忠诚于我容易得多。他们极强的可塑性,也可以让我从小就培养一些日后对我有用的人才,不用等到缺人才了才到处去拜才求贤。可谓一举多得!
    将这个主意告知聂隐娘后,她也说可行。随后我们二人,加上在旁边旁听的翠桐,三人一起商量这个计划的方方面面。
    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或许我们都并非长于谋划之人,但是我们三人中,聂隐娘作风豪爽,颇有胆略;翠桐心思慎密,加上管理整个王府婢女的经验,颇知人情;而我有千年的见识和对这个时代的熟悉,思维全面,正好形成互补。故我们三人谋划出来的计策,虽然不敢说惊人谋略,却也是极为全面稳妥。
    在我们的计划中,我将用培养王府自己的马球队和杂耍队、歌舞戏剧队为名,大肆搜罗长安以及附近州县的孤儿。反正我这个普王性好嬉戏人皆尽知,这样做绝不会有人怀疑我的用意,就算有所怀疑,也会因为我寻找的都是孩童而掉以轻心。
    最初,我们只须寻找几十名最多百余名孩童,加以培养。这一批人要求资质上佳,有较高发展前途。而我就将跟这些人混在一起,同起同睡,多加恩惠,以收其心。在表面上学习马球杂耍歌舞之类的东西,实际上却悄然在其中附加军事、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训练。而这批人,就将成为我未来的心腹亲信。当那支只效忠于我的军队建立后,他们就将成为军队的高级军官,代替我控制军队。
    等这批人有一定成就后,再以他们为基础,搜罗新的孩童,加以发展壮大,把他们的模式复制下去。这样逐次扩展,自然可以短时间内就拥有较好的效果。
    当然,王府里面不能搜罗太多人,否则也太引人注目了。所以,当王府有了一两百人的时候,其他人就可以通过聂隐娘家中的心腹家人,在其他地方加以训练。等我登基之后,再想办法调他们入宫,或者干脆不让他们入宫,只是悄悄给他们供应粮草兵甲,暗待恰当时机起兵助我。到时候众宦官不备,必能得逞,我就可以真正的掌握大权了!
    关于这个计划如何命名,我想从今以后,这支部队就将在血与火之中搏杀成长。血是红色的,火也是红色的,红者,赤也。而他们又是我的亲兵,我就将依靠他们来完成我的大业。所以我将这个计划命名为“赤卫军计划”,成立的军队,叫做“赤卫军”。
第四章 西域英雄张议潮
    除了我的那个“赤卫军计划”外,我还想到了另外一些东西。Www;
    后世懂点军事的人都知道,行军打仗,打的是后勤,也是情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报这一物,乃是重中之重。
    我如果做了皇帝,要想中兴大唐,自然不能做一个信息闭塞,整日被大臣蒙在鼓里的皇帝。所以情报组织,是必须建立的。这个情报组织,我准备命名为“扑风”。
    后世的什么东厂西厂锦衣卫,是维护皇权的最好工具。眼下正是皇权衰弱的时候,正好需要锦衣卫一类的组织。
    当然,后世锦衣卫等特务组织臭名昭著,弄得天下民怨沸腾的确不假。但那是因为他们有调查权,又有审判权,更有财政权,等等。权力皆操之于手,又没个监督,不出问题才怪。
    而我建立的组织,只需要将其中那些不妥的地方加以修改。比如只给他们调查权,如果他们要抓人,要审人,要拿钱,都只能交给别的部门处理。各部门相互之间各不统属,自然少了勾结一气的机会。
    甚至我还可以建立两个类似的组织,相互监督,防止一家独大,相信应该可以将这些特务组织的弊病去除。
    这个情报机构的建立,眼下自然是聂隐娘最为合适了。
    她本来就是一个刺客。身为刺客,对于刺探情报这一方面,本来就是她的拿手好戏。情报组织交给她,最合适不过了。
    不过,情报组织事关重大。交给聂隐娘,我还是有些不放心。我想只有让她彻底效忠于我,才能够真正放心。一个女子如果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一个男人付出的话,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这女子对那男子倾心相爱才可能出现。我若要让她彻底效忠,最好的方法,就是想办法让她变成我的女人。
    聂隐娘本身也是一个绝色佳人,又有独特的气质,得到她,倒也是我心愿之一。只可惜我眼下才刚刚十岁,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暗自懊恼了。
    商量停当,聂隐娘二人自去筹备“补风”组织和“赤卫军计划”。我早将自己意欲建立一支自己的马球、杂耍和曲艺队伍的事情,告诉了田令孜,也得到了田令孜许诺的大力支持,估计他心中还暗喜我如此不思上进吧,自然不会有所刁难了。
    建立这样的队伍耗资不菲,再加上我还要建立“补风”,还要将其扩大,王府虽然在早期还能够支撑,后期肯定不行。故寻找到一个生财之道,是当务之急。
    但是何种东西,能够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金钱呢?
    这个问题,我可回答不了。
    要想在古代赚钱,可并不像很多架空小说中说的那样简单。古代的情况跟现代大相径庭,现代很多赚钱的妙法,在古代,很可能就会赔钱。看来还得仔细调查研究一番才行。算了,等想到好办法的时候再说吧。而且以后等我登基了,就可以把皇帝的钱那一部分出来用掉,或者不无小补。
    还有是否在古代发展科学的问题,也需要好好考虑。
    我并非科班出身,那些什么水泥,玻璃,火药之类的东西,我除了知道大概成分外,其他的一概不知。要让我指导人们一步步发展近代科学,那是不可能了。不过唐时候,中外交流频繁,科学的发展也很不错,或许能够依据我上千年的见识,对科学的发展起一个促进作用也未可知。不过这就要等到手下有相关的科学技术人才才行了,现在想也是白想。
    将这些通常出现在架空中的情节仔细一思索,我才发现,我除了比这个时代的人在历史发展上多知道一点,在有些地方的见识广博一点,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
    得出这个无奈的结论,我也只好息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自己的势力。
    不过有一个事情,我还是能做的,那就是借助对历史的发展,找到这个时代的贤能之士,让他们为我效命。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号称西域英雄的张议潮。
    张议潮(799~872),出生在吐蕃统治下的沙州(今敦煌),为管法成俗门弟子,武艺高强。当时,因751年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和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唐朝失去了对西域和河西的控制权,吐蕃和回鹘乘势而起,成为西域和河西的新统治者。
    吐蕃统治期间,河西地区经济、生产停滞不前;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各族贫民皆为奴隶,整个河西暗无天日,一片荒凉破败景象。几十年过去了,当地人民仍念念不忘故国。
    张议潮亲眼目睹了河西人民的悲惨境况,遂立志逐除吐蕃,重返故国。
    唐会昌六年(846),吐蕃赞普朗达玛遇刺身亡,吐蕃王国的统治秩序迅速崩溃。大中二年(848),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联络敦煌大姓,发动民众,赶走吐蕃守将节儿,夺取沙州、瓜州,自任刺史,并遣人入报唐朝,表示背蕃归唐。
    至大中五年(851),张议潮先后收复了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岷县)等十一州,入朝觐见。其军被赐名为“归义军”,他被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河陇十一州观察使。以后10年间,他在占领区内恢复唐制,请留在甘州的高僧法成来敦煌讲经,整顿管内寺院财产,保护佛教僧团利益,又讨击伊州等地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