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群中有人大喊“泾王在咱们这里做了多少好事,现在风调雨顺的全是他老人家的功德啊!”接下来就有人接口说“不能让他们带走王爷”,虽然百姓的个体都是胆小怕事,但是人一多群体意识不能忽视。
    泾王本身在临的民间就是颇有威望,有人这么一鼓动,闹市上面的人都是轰动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的嚷着‘不能冤枉了王爷’,有人大声鼓噪着一起去。
    明朝的藩王在成祖之前,是可以有三卫的护兵人马,不过越到后来削减的越是厉害,现在一个藩王如果不是在九边重镇,手中也就是二三百的家兵家将,这些人算是对藩王都是忠心耿耿。
    泾王府的家兵们可是跟着自己王爷这么多年,知道自己王爷是什么样子的人,别的王爷祸害地方这种事情,泾王没有,大肆的捞取钱财这种事情,泾王没有,欺男霸女,泾王没有。
    反倒是兴修水利,原来的临常年旱涝,还是泾王来到这里之后率领士民修了六年的水利,才把这里变成颇为不错的地方,现在临城中的谣言传的有鼻子有眼,这些家兵各个都是紧张的了不得。
    可是藩王又不得出城,不得与朝臣,勋贵以及其他的王爷交流,况且这些事情那里是能问的,家兵们出去私下的打听,却看见官差们拼命的查禁,可是民间
    越来越真实,甚至有人给出了时间,说是四月就会捉
    王府上下都是劝说泾王多少要有所行动,不过泾王却苦笑着说道:
    “这种事情也是可辩解的吗?”
    若是泾王真作恶多端,锦衣卫真来捉拿,也没有人过问,至于王府的护兵早就是鸟兽散了,但是泾王无错,这些家兵如何能够平心静气的接受,某家将更是秘密串联府中的这些同僚,说是坚决的不能坐以待毙。
    现在的泾王府戒备森严,进出的人都是被仔细的盘查,十几骑锦衣卫飞驰进这个街道的时候,王府的家人立刻是关闭了大门,家兵们兵器出鞘就是拦在了外面,里面更是戒备森严。
    十几个锦衣卫,为首的是个百户的打扮,气势汹汹在马上大喊:
    “锦衣卫办案,为什么紧闭大门!”
    门外的王府家兵也是丝毫的不客气,大声的吼了回去,他们好歹身上也都有个武官的职位,高声喝道:
    “天快要黑了,若没有急事就轻明天再来,不要耽误我家王爷的休息。”
    “办案还不是大事!快些给我让开,要不然这天大的责任你能担下吗?”
    还是王府的管家颇为沉稳,在那里笑呵呵的开口说道:
    “不知道几位大人可有公文,咱们都是遵纪守法的良善之人,断不会违背朝廷的王法!”
    这句话问出口,马上的锦衣卫倒是愣了愣,显然是有些心虚的模样,下面的管家察言观色可是好手,立刻是看出了门道,也不在那里多话,只是冷哼了一声,直接转身进了偏门,一进去之后门立刻被严丝合缝的关上,外面只是剩下虎视眈眈的王府家兵。
    在门外的锦衣卫头目先是回头跟着十几名手下交换了一个莫测的眼神,接着回头大骂道:
    “反了反了,你们是……”
    街道上开始嘈杂起来,大批的街道上的人都是涌入王府前面的这个街道,有人在人群里面高喊‘泾王可是我们临的大菩萨,千万不可以冤枉了他啊!”
    这些锦衣卫显然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胯下的马匹也是有些惊吓躁动的样子,为首的那个锦衣卫百户低声嘟囓了一句:
    “当时可没有说这么多人啊!”
    “大胆的刁民,朝廷执法你们竟然聚众抗拒,可是不怕掉脑袋吗?”
    这十几个人在马上色厉内荏的大喊,人都是这样,你若是和气劝说,没准这些人就是散去了,你要是大声吆喝,好像是叱责囚徒一样的大喊,那是肯定会有反效果的,何况下面的民众早就是满胸的怒气。
    这句话顿时点燃了火药桶,不知道谁先起头大骂了一声:
    “乡亲们,这些番子太可恨了,咱们可不能让他们带走了王爷!”
    好死不死的,人群中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
    “他们这些番子根本没有朝廷的旨意,他们是在冤枉王爷!”
    一时间骂声如潮,有些人手中拿起土块就是丢了过去,很多人已经是注意不到现在的叫骂的口音已经不光是临本地的口音了,但是此时群情激奋的时候,谁还注意到这样的小事情,十几个锦衣卫把马围绕成了一圈,各个的拿着兵器和马鞭在手,一有人靠近就是劈头盖脸的打过去,一时间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人也攻打不进去。
    王府的家兵们倒是被冷落在了边上,只好小心的在那里戒备。
    城中的知州听到泾王府那边聚集了大批人手,并且开始闹事的时候,顿时是气极败坏,城内的大批民众聚集本就是触犯禁令的事情,何况还是在泾王府,而且还是在谣言分传的时候,他立刻是把手中所有的力量都是派到泾王府附近的街道上去,兵丁们的任务很简单驱散乱民维持秩序。
    小小的一个州能有多少人马,只能是顾头不顾尾,连城门的附近的守备士兵都是被拉了过去,城门这里一时间冷清了下来,只留下两三个老兵在这里看守城门,突然间看到在城外的道路上有几个人朝着城门狂奔而来,口中大喊道:
    “乱军,乱军!”
    守门的老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身后的几把长刀砍到,哪几个跑过来的人想要回头已经是来不及,十几根弓箭了结了他们的性命。
    远处,在夕阳的余晖下,尘土大起,蹄声如雷!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临沂


    
    鲁南数一数二的大城,乃是州的首县,泾王府所在卫的人马,即便是陈聋子闹的最凶的时候,白莲教的骨干力量围攻临,足有三万多人的乱兵,也是被守军拼命的打了下去。
    现在还算是太平的时节,年景也是不错,也不会担心有什么反乱之类的事情,所以城上城下的防备都是颇为的松懈。
    州的知州得知泾王府外面几千人聚集,惊慌之中调集全城能调动的力量过去弹压,城门附近的守兵当然也是被人叫了过去,现在在城门那边就算是连平民都是少的可怜,不是被人鼓动着去王府聚集,就是去跟着看热闹。
    所以当守着城门的几个老兵被突然冲过来的人砍到之后,这附近就算是报讯的人都没有,不远处的人即便是有心想要靠近,看着城门口杀气腾腾的十几个人,谁还敢于靠近,城墙外面的蹄声和烟尘越来越大。
    渐渐的,在这个城门附近的人终于是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了,贼兵要进城了,现在太阳都快要落山,其余的城门马上就要关闭,跑也跑不了了。终于有人的神经崩不住了,疯狂的大叫着:
    “土匪进城了!乱兵进城了……”
    一边狂喊,一边朝着城内跑去,周围还算是清醒的也都是惊惶失措,临城可是太平了一百几十年,从来没有贼军进城。他们都是不知道该如何的应对,唯一的印象就是前几年陈聋子反乱的时候,守城的军兵民壮都是在那里咬牙切齿的说道:
    “若是被外面的乱民进城,咱们临就要被洗了!”
    烧杀掳掠,抢夺财物和妇人,想必这都是他们要做的事情,现在是回去大门紧闭还是带着家眷快些的逃跑,根本是拿不定主意。这些平民还在迟疑的时候,骑兵们已经是杀气腾腾的冲进了门。
    现在的泾王府外面已经是乱成了一团,十几匹马围成一圈的锦衣卫现在就是拿着挂在马鞍上的盾牌左右遮挡,让外面的民众丢进来的土石砸的抬不起头来,不过他们的反应也算是颇有章法,手中的马鞭看着有人靠近就是抽打,兵器虽然不出鞘,可也是当作一个棍子来用。
    临城各处现在不断的有人朝着泾王府聚集,外面的兵丁和衙役拿着大棍和长鞭拼命的驱赶,这越发的让人觉得乃是官府和锦衣卫勾结起来,准备捉拿泾王,虽然前面是劈头盖脸的打,可还是一边后退一边的大声喝骂。
    就在乱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在临城内的北城燃起了熊熊大火,许多身穿白衣的人在那里高喊着:
    “弥勒降世,三千极乐。”
    手持利刃朝着城中的豪商大户的聚集区冲了过去,贼兵进城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泾王府那里,几千人瞬间就是安静了下来,十几名被围困在中间的锦衣卫就借着这个机会,纷纷的催动马匹从人群中直接的冲了出来,打马狂奔,飞快的就是不知道去向了。
    拥挤在泾王府的几千人在锦衣卫打马冲出去之后,瞬间就是爆炸了一样,乱兵进城了,怎么办,现在太阳虽然是落山,可是北面燃起的熊熊大火却把整个的临城都是照的火红,哭叫,喊杀的声音在众人的耳中逐渐的清晰起来。
    州的知州现在终于是恍然大悟,有人在故意搞乱临,有人在造锦衣卫捉拿泾王的谣,但是这么大的周折为了什么,不过已经没有时间给他来想,几十名穿着黑衣的大汉手持利刃走上了公堂。
    州的知州最后看到的就是明晃晃的利刃。
    白莲教在城中的奸淫烧杀,已经在瞬间把这个城市变成了地狱,不过有些地方白莲教徒们并不敢去招惹,事先闻刀就已经是和他们划分了范围,有几个地方不允许他们进入,有些杀红了眼的教徒冲了过去,立刻就是被人砍下了脑袋。想要开打,白莲教现在都是些地痞无赖和神棍,可是闻刀带着一千骑兵来到了临,这可都是穷凶极恶的盗匪。
    一千骑兵却有一千五百多匹马,闻刀在那里看着手下州的府库藏银打包放在马上,心里面禁不住有些骄傲的感觉,当年刘六刘七的纵横几省,可是遇到坚城却只能是绕道而行,但是自己却开了临城,三年前可是三万多兵马围攻这里,都没有打开。
    边上的一名头目看着银两搬运的差不多,走到闻刀的跟前,十分恭敬的询问道:
    “当家的,咱们开了这个临城,何不自己好好的经营下
    份基业在您手上总比放在白莲教那些疯子手里面祸害
    闻刀迟疑了一下,反乱的人最想的就是占据城池,割地称王,但是他脑子现在还算是清醒,当下斩钉截铁的说道:
    “不行,占据了临城,不用三天,我们就会被大军围个水泄不通,到时候就等死了!”
    泾王府的家兵们已经是拿着刀大砍大杀了,杀的就是刚才那些群情激愤不许锦衣卫带走泾王的百姓们,现在的城内到处火光熊熊,杀声震天。不知道是谁在那里喊了一声:
    “泾王府里面安全,大家进里面就没有事情了。”
    结果这么一喊,就给场中这些慌乱的不知道如何是好的人,指明了方向,而且大家都是看的明白,各个好像是魔神一样的白莲教徒们,压根不敢靠近泾王府周围的街道,难民们纷纷的朝着泾王府涌去,人比刚才还要多,因为大多是拖家带口。就连城内的兵丁和衙役们都是一起冲了过去。
    王府的家兵们如何敢让这些人进府,开始的时候还是好心的劝说,可是周围的喊杀声越来越大,难民们那里会听劝,双方僵持的时间并不长,马上就就开始动手,很快的就变成了杀戮。
    家兵们手中有兵器,开始的时候砍杀外面那些赤手空拳的人还颇为的占据上风,但毕竟是架不住外面的人多,被愤怒和恐惧刺激的快要疯狂的难民们不惧利刃加身,都是冲了过去,而且衙役们的水火棍和城内其他地方兵丁的刀剑颇为起关键的作用,很快的外面的兵丁就是被打翻在地,然后被乱刀砍死。
    从前不管是临士民还是朝中的大臣,都是称赞泾王的府邸朴实,要知道很多地方的藩王都是把自己的府第修建的好像是城池一般,不过此时这种朴实却成了致命的伤害,因为朴实,所以围墙低矮。没有家兵的防卫很多人直接就是翻了进去,当然里面还有严阵以待的王府家兵。
    但是乱民有几千人,家兵只有几百人,很快的里面的防线也是被攻陷了……
    闻刀站在衙门的门口,手下们都已经是把库藏打成包裹搬上了马匹,州算是富庶的直隶州,库藏居然有几千两白银,这倒是让人颇为的意外,不过他们都知道,现在的城内的白莲教徒们抢掠的银钱可不止几千两的问题。
    不过这些骑兵的主体可都是闻刀的亲信家兵,而且都是登州营训练出来的精锐,他的命令会得到很坚决的执行,尽管原来是匪徒的那些人都很是羡慕和狂热,但是没有人敢妄动,不多时街道的那头一骑飞快的奔来。
    到了跟前,那个骑士急忙的说道:
    “当家的,乱民已经是快要冲进内府了,泾王他们已经是被家将带到了后门,准备出城!”
    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个报信的骑士,你就会注意到他的裤子还是锦衣卫的样式,而且脸上还有些淤青,当然这些伤痕上面还沾着泥土。
    闻刀快步的走下台阶,上马后冲着后面大喊了一声:
    “兄弟们,大家的荣华富贵就从今晚开始了!”
    陈聋子残匪闻刀率领悍匪五千,攻破临城,杀死知州,虏泾王为质,大掠府城。
    这就是州左卫的指挥使对这件事情写出的行文,距离临城二十里的州左卫压根没有想到居然会有陈聋子的残匪来攻打城池,而且居然打破城池,并且掳走了泾王,等到左卫集合起来兵丁进城弹压的时候,乱匪们已经是跑的不见踪影。
    州左卫的指挥使写完文书之后,拿着佩剑抹了自己的脖子,失陷亲藩,这个罪过可是杀头的事情,说起来州知州若是不被闻刀砍死,也不会有什么更好的下场。
    不过和陈聋子灾年起义不一样,那时候是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乱民相应,现在的各个府县可都是安静的很,只有一些小的乡镇里面白莲教徒出来大肆的张扬,不过很快的就被民壮镇压下去。
    临就算是快马朝着京师送信也要几天的时间,附近的兵丁都已经是集中了起来,准备接到命令就进山剿灭盗匪。
    谁也没有想到重兵防备的时候,临附近的费县半夜被人把城门打开,响马进城大肆抢掠。
    鲁南震动!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船


    
    一个月时间之内,在临周围的州县都在猝不及防的内应打开了城门,来去如风的骑兵攻进城池之后,却没有别人想象的那样大肆烧杀,相反只是攻占衙门和本地的大户人家。
    除了地位最高的地方官比如县令会被砍了脑袋之外,剩下的人只要是交出你手中的粮秣和银两,保证你会安然无恙。
    ;_州的各县经过陈聋子反乱之后,因为陈聋子多骑兵,所以对马匹的交易控制的很严,但是官军本来的就没有太多的骑兵,短距离的调动那里比得上骑兵的迅捷,往往是附近的官兵知道了消息。闻刀的骑兵已经是带着掳掠的金银财宝离开很多时候。
    但是因为白莲教匪都是被镇压的厉害,而且闻刀的队伍仅仅是针对钱财,坚决不允许手下伤害人命,所以每次的入城都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
    临被白莲教匪的肆虐,并没有影响商路的沟通,特别白莲教匪被官兵和民壮们镇压之后,居然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
    至于泾王和那些死去的临城的居民们,谁去理会,死就死了,而且出人意料的是,来往临的商人们数量居然多了不少,特别是粮商还有布商们,甚至还有买卖人口的贩子。闻刀抢掠而来的钱财就这样大把大把的花了出去,换成了物资和劳力。
    结果除了那一个晚上的惊天动地临大案之后,除了破城的抢夺,临周围又是逐渐的安静了下来,聚集到此处的官军也是逐渐的疲了下来,不就是少了一个王爷吗,大明可是有几百上千个,死了一个还给国家节省银两。
    何苦兄弟们在这里等待上面的命令,进退不得。
    京师的司礼监正在处理各地的文书,现在的秉笔大太监黄锦每天都是呆在这里,他是少数几个知道山东周围军队调动真正原因的人,所以这次的临的反乱,他一直是在紧密的关注。
    大明的驿站和消息传递的系统落后无比,黄锦悲哀的发现自己弟弟黄平的私信居然被驿站的消息还要快好多,黄平说的事情是山东的私盐生意根本没有停顿,盐贩们通过临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阻碍。
    还提到,蒙山区那些绿林山寨向盐枭和盐商收取的常例钱,也都是照常的缴纳,并没有提高或者改动价格,只不过现在都是把钱交到闻刀总头目的手中,说起来现在声名大震的闻刀有个颇为威风的名字,唤作“蒙山十八寨总舵主”。
    黄锦在那里摇摇头,原以为亲藩失陷嘉靖皇帝会震怒,不过皇帝的反应颇为的平静,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让兵部和都督府处置吧。”
    然后就是继续自己的炼丹求道,黄锦当时颇为的诧异,当然也没有显现在自己的表情上,不过他也很快就想明白了,对于皇帝来说,在地方上名声太好的藩王不是什么好亲戚,他宁可自己的这些亲戚为非作歹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