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南闻刀的行动已经是让大明的军队颇为的看不懂,按照常见的规律来说,七百人击溃六千人,斩杀守备,千总大小军将十几人,巡抚邓普只身逃回。取得了这样的战绩,并且还有泾王的命令文书之类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政治上面作用很大的东西在手上,接下来就应该攻占临、费县这些城池,正是拉旗造反。
    要知道六千官军被击溃后,州附近的防务已经是完全空虚了,他们甚至可以就地的征发部队,把声势搞的更大一些来。
    没有想到山东的二万多兵马和徐州的兵马渐渐的汇集过来的时候,居然已经是找不到闻刀部的踪迹了,大部队进山搜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这些官军还要提防对方的的精锐骑兵。
    可是进山搜索却是一无所获,蒙山区可不是几座山的问题,而是偌大的一个山区,在山中找闻刀部和大海捞针区别很大,不过和在湖泊里面找个铁棒的难度倒也差不少。蒙的山寨虽然是在闻刀打出旗号来的时候,争先恐后的过来投奔。
    但是大批的官军进山的时候,这些山寨也同样是争先恐后的过来投奔,官军们得到了不少的消息,可关于闻刀的动向,这些人却没有什么准确的消息。无奈的官军只好是按部就班的把所有能藏人的山头搜寻了过去。
    小猫小狗倒是被干掉不少,可是正主不知道去向,现在三万多兵马在鲁南每天里面折腾的人困马乏,最让人恐惧的事情就是这种什么都不知道的局面,各种各样的留言都是传扬了起来。
    最为让人注意的就是,这些匪徒已经是准备奔袭南京,扶泾王在南京登基,到时候江南的所有郡县都是会望风归顺,这个流言被传播开来之后,立刻是被所有人注意到了,就算是当年的刘六刘七声势最盛的时候,说去攻进南京,恐怕都会被人认为是笑话,南京的城防和附近的兵马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泾王的变数,一切就不同了,天知道会不会有军队会跟着这位亲藩反叛,在大洗牌里面准备投机一次,当年的靖难之役种种的事情大家都是清楚,朱棣进南京的时候,可是有人给他开的城门。
    而且开城门的并没有任何人说他是不忠,南直隶顿时开始鸡飞狗跳起来,嘉靖皇帝和六部衙门的使者现在不停的来往与京师和南京的官道上,也不知道是累死了多少的马匹,在南京的守备太监也是
    手中能够动用的武力全部的动员了起来,监视在城中南京六部的大臣。
    魏国公徐家手中有颇为精悍的武装力量,但是这一任的国公心里面却是明白的很,现在自己不管作出什么动作,都会被朝廷猜忌,索性是自己称病闭门不出,把军队的控制权交给镇守太监和总兵。
    既然所有人的眼睛都是盯着南直隶和鲁南,江峰这里就是过的颇为轻松,文登的一千兵丁现在留下了四百兵监视本地的盐场,或者说是负责治安,剩下的兵丁都是撤回了登州大营。
    山东的盐商和海商们消息都是颇为的灵通,知道江峰被降职的消息,也有些人琢磨改换门庭的事情,不过在鲁南行走的盐商和私商们赫然发现,即便是在匪患最为猖獗的地区,江家军的旗号依然是最有效的。
    并且济宁的黄平也没有什么别的举动,还是和江峰保持正常的关系,很多人都是保持了谨慎的态度,毕竟江峰在这种局面下翻盘的例子可就是摆在大家的面前,到时候若是押错了宝可就亏大了,现在各地的盐场可都是还驻扎着江峰手下的兵丁。
    朝廷现在眼睛也是完全的盯着南直隶,江峰已经是被放在了后面,先是在闻刀造反的时候,江家军在各个地方驻扎的兵马朝廷都是勒令不得擅自行动,而且都有相应的军队布置,可是江家军即便是被削减了军饷之后,还是没有异动,这倒是让那些担忧的人放心了下来。而且江峰军营防范严密,根本没有混入的可能。
    所以扣除军饷之后,还是压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会不会因为扣除军饷造成军心波动之类的。
    现在可以判断的是,闻刀匪徒肯定是在鲁南和南直隶之间活动,南京附近有大批的精锐兵马,所以倒也不需要紧急调动山东的兵马和江家军,所以朝廷也就是把江峰的那里宽松了下来。
    降职后的江峰现在颇为的清闲,先前首鼠两端的海商们纷纷的上门拜见,来,加上武装商船的吨位也越来越大,上面那些黑黝黝的火炮越来越多。
    海商们终于是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海面上谁说话最为好用,趁早去打好招呼也是为了今后的方便。
    私盐的生意如何的分配配额这些海上亡命的商人们也是略有耳闻,这样的分配他们也想按照这个来做,毕竟现在海上的这块蛋糕太大了,不管是谁都不可能一口吃下,甚至大家联合都无法吃下。
    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发财的事情,但是现在的海上并不太平,除了双屿那些正常做生意的人,还有许多都是在海上做没有本钱的买卖,或者是海商和海商之间彼此仇杀,耽误了赚钱,这又是何苦。
    所以不如有个人在海上给大家划分好份额,然后提供保护。不过这样的工作恐怕是连大明的水师做起来都有些困难,更不要提现在大明水师已经是把自己的大船焚烧,而且自己毁掉了自己的船厂。
    不过江峰日渐庞大的武装商船队,和岸上那种煊赫的身份却渐渐的有了这个掌握决断的权力。
    当然海商们如此的客气,也是有自己的考虑,来拜访江峰的这些人里面,有几个商人手中的能在船上拼杀的手下不下千人,但是他们还是准备让江峰划分的份额,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到时候在海上被江峰抢劫,不如现在就把保护费该交多少定下来,自己的手下能打,但是你连对方的船都碰不上,立刻就被轰沉了有个什么用。
    江峰被降职的消息丝毫没有影响这些商人,他们心里面明白,江峰就算是被降职,带着船跑到海上,也是巨无霸一般的势力,到时候海上说得算的还是他。
    而且这些人都是或多或少的看到了在船坞中停泊的那艘船,近乎不可思议的大船。
    江峰把这些事情都是交给了赵秀才去做,赵秀才现在四书五经未必如何的熟练,但是这种赚钱和配额之类的制度,倒很是精通,所有来的客人们甚至连江峰的面都看不到,都被打发到赵秀才那里。
    现在江峰的客人就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些人来自关外的垦殖庄园。
   
第三百章 万恶的贸易


    
    卫的出击,甚至都不算是战争,更不要说什么开疆拓了,在各方势力的巧妙作用下,先是垦殖团,然后是卫所的维持治安,只是疆土朝着前面推进了一些而已。
    这种情况除了福建广东之外,中国也就是辽宁附近有这个可能,辽东的边民大多是流放或者是囚徒,都是民风剽悍敢于冒险的人,在另一个时空中,万历皇帝还有让犯罪的将官带着家丁去辽东戴罪立功的事情。
    寒冷的气候并不是什么障碍,垦殖团们在熬过了开始的寒冬之后,第二年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获得了巨大的丰收,农作物的收益甚至超过了那些山货,而且煤铁林木这些很容易被发现的矿产更是增添了这些富庶。
    现在的卫所士兵驻防还并没有开拓到垦殖庄园的所在,庄园们都是靠着自己的武力来防守,其实他们大多的时间是在进攻的。
    因为荒地的开垦需要人手,庄园的修建需要人手,能够出关的辽民不缺装备,不缺钱粮,就是缺乏人手。
    同样的,那些背后策动垦殖庄园的商人们,还有商人所依附的更大的势力都被那些土地的肥沃和价值震惊了,但是现在谁也动员不出更多的人手去关外了,在关内各省的庄园也需要经营和耕种。
    而且这几年的年景也算是不错,各省都没有什么流民,现在关外的土地估算一下,一个不熟练的农民可以耕种三圃轮作的土地一百五十亩,三分之一小麦,三分之一大豆,三分之一。
    最起码可以有五十担的收入,而且近乎是无穷无尽的无主之地,现在需要的是人和耕牛,而不是别的。耕牛可以买,可以不断的繁育,但是人却没有那么多,附带说一下,上面提到的不熟练的农民对于垦殖庄园来说就是奴隶,就是那些被卫所的军队打散掉的女真部落,还有垦殖庄园自己进山捉拿的野女真部落。
    但是这些人也是太少了,庄园里面的男丁很多人身上都是有士兵的兼职,他们必须结伴保卫自己的庄园,必须去掠夺人口,参加劳动的往往都是一些老弱妇孺,所以现在的局面是眼看着金山就在眼前,却吃不下口去。
    若不是庄园背后的势力彼此之间有过协定,有些大的垦殖团就要对自己弱小的同伴下手了。
    各种各样的消息传回京师,那些庄园背后的支持人们一方面惊讶于取得的丰厚利润,一方面为了在第二年取得更加大的收入而着急,现在他们能作的只有在装备上支援,还有尽量的影响官府朝着关外流放罪囚。
    但是这就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这些人禁不住想起了现在酒楼日进斗金,各种赚钱的门路纷纷冒出的时候,这些都是谁的主意,都是惠风楼那个锦衣卫老板江峰想出来的。
    去江峰那里问问或许有什么新鲜的想法,这些商人们将信将疑的派出了代表询问。
    对于京师商团的派出代表来登州,江峰没有什么精神准备,在他的印象里面,类似于商人联合的东西,也就是江南商人们的商会还有自己组织的山东盐团之类的东西,没有想到京师居然还有这样的组织。
    历史已经是稍微有些改变了,不过身在其中的江峰根本感觉不出来。
    另外,京师商团们前来拜访所安排的代表也是让江峰意想不到,居然是王宇棋那个在京师翠玉坊有短暂接触的勋贵子弟,王宇棋是家中的第三子,根本继承不到太高的爵位,所以最近也是安心的经商,不能有权做一个舒舒服服的富家翁也是好的啊!
    王宇棋的脑筋相当的灵活,他开始做生意的时候,详细琢磨过江峰的所作所为,当真是觉得处处神来之笔,心里面对江峰由开始的防备变成了叹服。这次来江峰这里询问主意,也是他的主张。
    江峰在原来的府第接待的对方,关外出现的垦殖庄园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就算是绞尽脑汁他也想不出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这样的局面,不过关外的庄园会有什么样子的好处江峰也是明白,但是此时却没有什么出手的余地。
    商人们对利润都是有独占的欲望,可以想到京师的商团想出了这个关外垦殖的主意,并且成功的用剽悍的辽民和辽东的边军开出了关外,占领了大批的肥沃土地,女真人们都被掳掠成为了奴隶。
    这样好的事情,自然是不愿意江峰来分一杯羹
    现在的情况是关外虽然有金山,但是缺乏搬运金山的其这样就不如接重一下江峰的力量,京师里面的这些人都是消息灵通的人,知道江峰手中现在有过万的兵马,而且现在还被降职成为了守备。
    守备三千兵额的饷银,游击一万兵额的饷银,这中间可是有七千人的差额,京师的商团对于江峰能出什么样子的主意并不清楚,但是却看到了这七千人,明朝军官一向是不把自己的兵当人看。
    京师商团知道,江峰有两千五百人左右的家丁,而且还知道江家军的兵马大多是陈聋子反乱时候吸收进来的青壮,在他们的想法里面,断没有人拿着自家的银子来养不是家丁的军兵的,那就是傻子了。
    所以给王宇棋的命令是,不管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争取用一定的价钱把江峰的七千人抓到手中。
    江峰把翠玉楼的厨子叫到了府邸之中,直接是摆上筵席,双方的目的肯定也不是为了吃这顿饭,饭后上茶的时候,王宇棋直接就是开口笑着说道:
    “江兄,咱们三年前都是万万没有想到,关外的这些庄子竟然都是日进斗金,现在好多人都准备把酒楼的生意停掉,专心经营关外,可惜江兄您当时不在京师,要不然一定有您的一番天地啊!”
    听到这个话,江峰嘿嘿笑了几声,拿起茶碗来装模作样的喝了一口。关外的庄园确实是令人垂涎,他之所以要在济州岛那里取得一块土地,就是为了在大陆之外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他真是没有想到关外的庄园这一回事,总觉得女真部落就是几十年后野蛮无比的满清鞑子,自己现在还不要轻易招惹的好,谁也没有想到,由军户的男丁组成的垦殖团更加的厉害,直接就是推了过去。
    现在自己再想去关外垦殖的时候,去路上都已经是星罗棋布的各种大小庄园,颇为的不方便,而且根据王启年打听回来的消息,这些庄园之中几乎是人人尚武,赫然就是纯粹团练的聚居区。
    看着江峰在那里沉吟不语,王宇棋倒是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进行,他的脑袋灵光,知道和武人打交道,还是直来直去比较方便,索性开口说道:
    “也不瞒江兄说,现在关外的庄子什么都好,现在大家手里面都是有些银子,可是人手不足,看着万顷良田却没有人耕种,实在是可惜,素来知道江兄有急智,这次兄弟来就是专程请教的!”
    王宇棋对于江峰能有什么主意的希望也并不是太大,不过这个话算是起头,若是江峰说没有办法,那么接下来就是询问七千兵丁的问题了。听到王宇棋的询问,江峰却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之中。
    屋子里面的其他两个客人也是京师过来的,他们可都是听到过江峰怒打国公公子,种种凶神恶煞的功绩,加上现在的江峰已经是统兵大将,身上威势极重,也就是王宇棋还算是从容些,其他人都不敢开口。
    就这么安静了一会,王宇棋三人彼此用目光交流,王宇棋在那里清清嗓子开口说道:
    “江兄,若是这件事……”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江峰所打断,江峰用手搓着下巴,开口问道:
    “关外的庄子这么好,我也想派人去试试。”
    这话说出来,王宇棋顿时明白过来,连连的点头说道:
    “这些事情办的急促,原本就应该咱们京师的朋友们共享盛举,当日江兄在山东宏图大展,咱们也不好打搅,既然江兄有这个意思,那么定然会行个方便。”
    话说的明白,既然你有办法解决人的问题,关外的庄子你可以加入,江峰听到这个承诺之后,在那里又是开口说道:
    “兄弟我这里上下也是一万多张嘴吃饭,不能白干活啊!”
    听到这里,王宇棋心里面倒是一惊,难道对方有了办法,听这个说话好像也不是要卖手下的兵丁啊,不由得迟疑的说道:
    “那么……?”
    “六两银子一个人,要多少有多少!”
    “六两,江兄,现在市面上一个壮汉也才二两银子,四两,我这里最多也就是四两了!”
    “四两就四两!你们自己带船!”
   
第三百零一章 一路向北


    
    李家虽然是面对中华的各个王朝都是谦卑的称臣,不是还是做足了小朝廷的架子,也是一向号称有三千里江山的。不过整个的朝鲜半岛,大部分的人口和经济良好的地区都是集中在汉江两岸,也就是他的首府汉城。
    这里的土地还算是肥沃,但肥沃的程度也只能用‘还算是’来评价了,地方相当于大明一省,可是出产却只有二十几万担,可想而知贫瘠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当时的朝鲜国共有七八千兵,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汉城戍守。
    农业贫瘠如此,朝鲜却也有一项颇有油水的进项,就是名为‘朝贡’的生意,朝鲜的官商们每年总是要取得参加朝鲜进贡大明使团的资格,然后带着大量的特产进入明朝,和明朝的商人交易后。
    贩运大量的明朝货物回国,这种被明朝官方允许的进出口外贸生意本身就是利润巨大,,到了现在的嘉靖禁海,更是了不得,仁川港现在也是各路海商云集,等着贩运价格低廉的明朝货物,倒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金成是在港口干了十几年的老码头了,据他自己说当年也是平壤的名门,后来家道败落了才在这里干活求生,当然谁也不会把这个当真,朝鲜姓金的姓李的都是说自己出自名门,天知道谁真谁假。
    平日里面大家都是叫老金,老金的,这个金成在码头上久了倒也是混了一个小头目,比较关键的是他会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话,懂一门外语,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不管什么地方都有不错的待遇。
    现在眼看就是就要进入起大风的季节了,港口的活计也是一天天的清淡了下来,没有事情干的苦力们都是在码头上避风的地方听着老金唾沫横飞的吹当年去大明的经历,此种情景和现在我们喜欢看‘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东京纪行’之类的心态差不多的。
    “大明的饭菜里面可都是有肉的,啧啧,你们不知道,我跟着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