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元1042-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三公九卿王公贵胄也不敢随便出言反驳,因为他们都知道,仁宗跟卫国长公主殿下,法号为清虚灵照大师的御妹是亲兄妹,仁宗陛下实在太喜欢这个妹妹了,如果后宫没有皇后的话,陛下的御妹肯定是后宫之主了,当然这是笑谈,但是事实却是如此。
    既然嫁公主一事免谈了,吕夷简也就揭过这件事,避而不谈继续说着别的事,反正他是相公,脸皮够厚,也不在乎陛下会生他的气。提到京东路温疫时,吕夷简说济州军民死伤无数,郓城已经成了空城,不但如此还有两伙人马趁机作乱,周边的几个州已经受到了袭扰,不过事情还不大,他已经想好了对策,打算先让济州西的广济军派几路人马去看看情况,再做打算,请陛下决断。
    仁宗昨晚就看过那道奏折了,是吕夷简连夜起草的,他觉得济州一事应该重视,不管怎样,作乱总是不好的,不过具体是什么人作乱,折子上没说,仁宗也知道,济州疫情那么严重,即便是进去的也没几个活着出来,所以,他也没过分追究,只是一带而过,说是就这么办吧。
第一八三章 朝议
    吕夷简谢过仁宗后,接着说了最近的战事,提到西夏大军袭扰边关时,宥州的顺德军节度使白守忠(原西夏宥州侍中默香),并没及时出兵拦截西夏大军,也没事先向我军发出警告,此人不可尽信。
    仁宗早就想好了措辞,直接就下了道旨意说是,责成延鄜经略安抚招讨使庞籍写一封信给宥州的白守忠,信中要质问他一下,到底站在哪边,还有责备他几句,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吕夷简记在心里后,又顺便问道“将白守忠的官职削为副使可好,以做惩戒”
    仁宗点了点头叫吕夷简去办此事,吕夷简欣然接受不再多说。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吕夷简汇报完自己的工作后,才轮到大宋的计相也就是财政大臣姚仲孙发言。
    只见姚仲孙不紧不慢地朝前走了几步,站稳后,朝仁宗陛下一揖,仁宗说“爱卿有何事启奏啊!”
    姚仲孙回答:“陛下,年关将至,臣将今年的国库的度支整理了一下,请陛下过目”
    说罢,双手奉上一道早就拟好的折子,司殿太监接过来后,转呈给仁宗。
    仁宗展开那道宣纸写成的奏折看了一眼,觉得还可以,就当场问道:“姚卿身为计相,觉得今年的国库收入如何啊?”
    姚仲孙立刻回答:“较之去年多了几百万两,今年苏湖一带,还有庐州一地的税赋比往年多了很多,所以国库就多收入了一部分”
    “恩,不错,很好,姚卿做的不错,朕再赏你一个金鱼袋;过后朕叫内侍送去府上”
    姚仲孙心中一喜,忙上前一步拜谢仁宗,口中三呼万岁,也不推辞。
    仁宗接着说道“既然今日众爱卿都在,姚卿就把今年天下总入国库的税赋说一说吧,让众爱卿都高兴高兴,也顺便了解一下今年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后拟定各项折子的时候也有个借鉴”
    “是,陛下”方才被仁宗赏赐了一个金鱼袋姚仲孙正在高兴,困意也没了,精神头也上来了,双目炯炯有神,高声说道:“至本月末为止,我朝今年国库的总入为二千九百一十一万六千二百,较之去年多出六百二十三万一千七百贯,这多出的六百多万乃是苏湖和庐州三地上供的钱帛,陛下,今年的收入还是很好的”
    “很好,收入是不少”仁宗忽然换了个姿势,身子稍稍向左倾斜,将左手撑在下颌,望着姚仲孙,看得他脊背一个劲冒凉气,心说陛下这是怎么了,如何这般坐姿,不过他只是计相不好出言劝说,反倒是听仁宗先开了口,说道:“今年国库的收入众卿家也看到了,二千九百多万,朕甚是欣慰,甚是高兴,可是今年我朝的支出有多少呢,众爱卿可知晓啊”
    “这…”大殿上武文百官一怔,不约而同发出了一声感叹,心说这是陛下在考察我等吗,还是有意问之,还是故意而为,答还是不答,要是回答的话该说些什么,不答的话倒还简单,怕就怕陛下忽然问到头上,两眼一抹黑,那可就遭了,万一龙颜不悦,搞不好就要被外放贬官,众人正在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时,户部章得象站了出来回答:“陛下,臣知道今年我朝的支出有多少”
    众人一看是户部的老尚书章得象出班奏事,心里都松了口气,暗叫道幸好是计相的人,不然的话陛下问了半天都没人答话,那这事可就不好办了。
    “原来是章老大人啊”仁宗和善地望着他,点了点头。
    “是,陛下,正是微臣”
    “这样,既然老大人说知道今年我朝的支出情形,就劳烦老大人当着众卿家的面讲一讲吧,让满朝的文武也知道下今年我朝的支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后好有的放矢”
    “遵命陛下!”章得象老态龙钟地上前一步,站在三司使姚仲孙靠后一点的位置,朗声回答:“今年正月正旦大朝会,陛下赏赐万国使节,朝中大臣,所费三十万有余;
    正月十五元宵日,开封府领旨在宣德楼前搭建山棚以作庆典之用,名:庆历与民同乐,所费五万三千;
    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陛下赏钱一千,正月十四,陛下车驾幸临五月观迎祥池,赐群臣酒宴,至晚驾临内围子,与百官、宗室同乐,观灯赏花,一日所费一万五千;
    二月,宋夏边关大战,军粮不足,国库出钱五十万。然不法商人趁机从中牟利,以致盐价暴跌,国库损失惨重,后新的解盐法开始实施,盐价得到平抑,国库支出二十万。
    清明时,陛下遣旨诸陵坟享祀,赐宫人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出钱一万。
    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陛下御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次日,御驾幸临宝津楼宴殿,观诸军呈百戏,三日,御驾幸临射殿射弓,午后幸临池苑内纵人关扑游戏,三日总计出钱六万。
    …”
    才说到这里,镇王赵元俨便站了出来,出言打断了章得象,驳斥道:“章大人,内廷所费跟国库无关吧,为何说的如此详细,难不成陛下花钱都不许吗?”
    镇王这话明显是向着仁宗说的,意思是章大人你管得太宽了,平时本王很少参与朝政,今日这话非说不可,否则皇族的颜面何在啊!
    “老王爷”章得象转过身朝镇王拜了一拜,然后说了“其实,这是陛下吩咐微臣说的,微臣不敢不说!”
    “你!”镇王一怔,随即将目光转向仁宗,看看这位皇侄到底说什么。
    仁宗清了清嗓子,笑道:“章大人此言属实,前日散朝后,是朕叫内侍传话给章大人的,吩咐他今日在殿上将我朝今年的每一笔支出都说出来,当着众卿家的面”
    “陛下,无需说的那么详细吧,若是您花的钱也要说的话,那、那微臣也得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叫众大臣知道知道了!”镇王向仁宗暗示道。
    仁宗明白镇王的意思,手一摆回答:“老王爷莫怪,朕的意思是这样的,以后朝廷议事还要再加上一条,那就是每年四季,在尾声的时候要进行一次国库收支的报告,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报告,报告的内容要尽量详细,务必将每月支出的钱帛报得明明白白,这个麻烦吕相公去安排一下!”
第一八四章 汴梁如画
    “是,微臣遵命!”吕夷简深深一揖。
    “陛下,微臣知道,这是好事,可是每一季都做这个报告的话,是不是、是不是多余了,微臣的意思是一年一次就好了,其余的时间叫三司做成折子呈给陛下过目就是了”
    “哎,老王爷的主意倒是不错,可是朕这样做也有朕的道理,这叫防微杜渐,也可以叫时时自省,我朝每月收入的钱帛都是有数的,如遇到天灾人祸还会大减,身为一国之君或者众辅政大臣,必须心里有数,否则的话,朕之前也说了,各部各司在制定方略的时候得有个参照,哪里都需要用钱啊,打仗、赈灾、发饷、俸禄…我朝的支出太大了,如果不量入为出总有一天会崩溃,朕的话不是危言耸听,众爱卿都好好记住,时时自省啊!”
    镇王没话了,就算有他也不敢说了,因为吕夷简瞟了他一眼,意思是见好就收,不要多问。
    既然,插话的人没有了,章得象就继续做自己的报告,先挑今年的大事,说了一说,其中有河北路密修边备,国库出钱十五万。
    西北庆州,安抚招讨使范仲淹在安疆寨以东,华池水以北,保安军以西修筑大顺城,国库出钱十万。
    七月,富弼出使辽国带去增加的岁币十万,银十万。
    同年五月,西夏宥州(今陕西横山西北)侍中默香及其属下堪嵬、布遇乞归附我朝,陛下赐钱十六万。
    六月,杭州知州郑戬征调杭州三万丁夫整治西湖(钱塘湖),以利民田灌溉,国库出钱三万。
    除此之外,还有每个月各州各县的支出,耕具、粮种、灌溉、雇佣等等,到了节日还得花上一大笔,请和尚道士做场法式,吹吹打打热闹一番,像四月八日佛生日,端午,六月六日催府君生日,七夕,中元,立秋,秋社,中秋,重阳,天宁节,立冬,冬至,十二月除夕!
    最后,是那最为烧钱的战争,只见章得象大袖一甩,来了个狮子大开口,说道:“今年我朝边关战事,国库支出一千七百九十八万二千一十二贯,民间损失未计”
    “有这么多?”殿下文武惊呆了。
    “当然有这么多”章得象不动声色地回答,好像一尊泥菩萨一般。
    “众卿家都看到了,这就是我朝的现状了,大家以为如何啊!”仁宗在最后出了道难题留给朝中百官。
    有心的人早就从仁宗的语气里嗅出了风雨的味道,不过这场风雨会从哪里开始,那得看仁宗怎么想了。
    也许庞大的帝国需要清扫一下了,需要找个人,帮她洗个澡,换身衣服,让她重新焕发光彩,亮丽动人!
    庆历二年十月末,宋帝国的黄金时代来到了,随之而来的是分娩时的阵痛,重见光明时的喜悦,以及千年之门的开启,风靡世界的宋风即将漂洋过海,也许这就是未来吧,正如世人们即将看到的样子。
    巳时(9点)
    太阳热情不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汴梁城依旧热闹、繁华。
    明媚的汴梁郊外
    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旧宋门走来。不远处跟上来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随着一位骑马的老者、两个边走边说话的小书童,他们从京郊的田野里一路走来……
    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里船只往来,粮船云集,满载货物的商船吃水很深,有的已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仍在河中行驶逆流而上,纤夫们的吆喝声,船夫的摇橹声此起彼伏,仿佛一曲天然的交响乐,回荡在汴河的两岸。
    岸边,汴梁的百姓们悠闲地漫步在街头巷尾,喜悦之色难以言表,早就写在他们的脸上、身上,举手投足之间。要说挥汗如雨是他们的最爱的话,那摩肩接踵就是东京庶民生活的家常便饭,这样的情景在大宋朝可不多见,全国上下,能够数得上名号的也不过六座大城能达到如此庞大的规模,那就是:开封、洛阳、临安(杭州)、大名、应天、镇江。
    其他的城池还处在发展之中,不论是人口还是商业的活跃程度、文化的氛围,远没达到以开封为首的六大城市的水平。
    暮然回首间,不难发现一桥飞跨在汴河两岸,姿态优美,精巧动人,宛若宫中苗条的舞女,在作飞虹之状,极尽柔美轻盈之态,让人遐想不已。
    闲来无事之时,沿街率性而行随处玩赏、不拘一格,打发着时光,愉悦着身心,或是在茶馆中品茗休憩,或是在路边看相算命,或是在饭铺就餐。能够身居在汴梁,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生机勃勃的街市
    雄鸡报晓之时,皇宫里也听到了。宣德楼前的豪华店铺随即洒水净街,敞开了宽敞的门面,店门上扎起了彩楼欢门,沿街的铺子也路陆陆续续开了门窗,挂上了锦旗幌子,擦亮了招牌柜台,小二哥出现在店门前吆喝着招揽生意,作揖鞠躬不在话下。
    午时,街市中的行人多了起来,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闺秀,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人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总之一句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至于城中的代步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当然最吸引人眼球的还要属庐州产的自行车。
    这车子不但外形美观,还坚固耐用,很受当地豪门子弟的追捧,连儒林士子们也有不少人迷上了自行车,以至于外出游玩时一定要边推着自行车,边同友人吟诗作乐。当然,这只是开端,至于那些不能随便走出家门的大家闺秀,一般是托人买回家中,在平坦的院子里跟丫鬟婆子们骑车嬉戏,这样一来她们的日常生活中又多了一样不可思议的活动。
    当自行车这一新鲜的事物出现在汴梁街头时,骑车的服饰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自从庐州兄弟作坊在汴梁城的‘风光脚踏车行’开张以来,一家名为‘贵人锦衣铺’的大商家也大张旗鼓地在皇城东角楼街巷北去宝箓宫的闹市街上安家落户。
第一八五章 风俗
    这家店铺的主人复姓上官,单名一个清字,现今已经举家搬到了京师,庐州的生意暂时交到大夫人龙丹凤手里,这龙氏夫人本家是庐州开当铺的,尽管家业没多大,可是龙丹凤自小就开始帮父亲打理生意了,所以对于生意上的事,她很清楚,无论是记账还是交易,只要她做过的都不会出差错。
    当年上官清娶龙丹凤也算是缘分,若不是岳父大人龙老爷子曾经夜宿过兰花楼,无意中听姑娘们提起上官家的少当家年轻有为,风度翩翩,堪称庐州最年轻的商人,他还不会动心,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女儿嫁给读书人的,可是读书人一般都没有多少钱,除非是进士及第了,才有出头之日。
    这上官清早年也是风流倜傥之人,满腹才学自比谪仙人,可是一连两次的落地,让上官清彻底失望了,本来就想这样算了,以后跟着父亲经商吧,可是上官老爷子并不希望儿子,这么年轻就去经商开青楼,经过三番五次的鼓励后,终于让上官清下定决心,用功读书考取功名。
    时光一晃,青春几何,三年后上官清到了娶亲的年龄,庐州城中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不乏其人,不少有权有势的老爷都托了媒婆前来说亲,都说自家府上的千金是如何如何美貌、如何如何贤惠,堪比那卓文君、花蕊夫人。这郎才女貌、牛郎织女乃是天作之合!
    上官家的少爷您好福气啊,不管是哪家的千金只要是娶过门那都错不了。
    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晚辈的需要言听计从。
    对于媒婆而言,这牵线搭桥也是律法和古礼规定的,殊不知大宋律例有云:为婚之法必有行媒一说,还有《诗经》中也说过“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若是真的能够促成一桩美满的婚事,这媒婆也少不了大大的好处,那句流传在市井之间的“说好一门亲,好穿一身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呢,媒人的口,无量的斗,这里边究竟有多少不实之处还有待考究。
    先不提有多少媒婆去过上官家提亲,只说有一日上官清在河边钓鱼的时候,跟班的小厮送过来一张帖子,帖子上有诗云: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落笔处署名:丹凤。
    看那浣花笺上俊朗的笔锋,上官清为之一动,忙回帖一张,写到:
    庐州一日一局棋
    落笔处署名:清
    从那之后,龙丹凤跟上官清日日书信相通,直至水到渠成的那天。上官老爷问儿子的意见到底想娶哪家的千金,这上官清才将梦寐以求的意中人说了出来,并重金聘请本城的‘金牌红娘’薛婆婆出马,到龙丹凤家提亲。
    薛婆婆可是本城的名人,面子够大,声誉也非常好,有她做媒这上官清和龙丹凤便走到了一起,完婚、生子,家业蒸蒸日上,尽管上官清始终没考上进士,可是他和龙丹凤相爱的美谈却传开了,在庐州世林中刮起了一阵‘丹凤之风’,有不少才俊之士还专门写诗送去上官府上,希望得到龙丹凤的垂青,哪知人家早就是有夫之妇了,他们那份心思算是石沉大海了。
    上官清和龙丹凤所生的孩子就是上官家的千金大小姐——上官宝儿。
    爹爹上官清来京师的时候,上官宝儿也跟着来了,其实这是龙丹凤的主意,她要让孩子好好看着她那个风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