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君的嘴老是这么不老实,我哪里能和西湖连在一起……”
    王静辉用嘴挡住了妻子后面的话,热吻过后轻声说道:“谁说不能?!天下没有为夫做不到的事情!同你相比西湖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无论我身处何方,那里都会变成西湖一般美丽!”
    浅予被王静辉吻得脸上越发红润,不过更令她心驰神往的是丈夫的话,犹如甘露一般流遍全身,消融了她心头的顾虑,让她如身处云端一般轻盈,面对丈夫热辣的眼神,她沉醉了……
    不仅是浅予沉醉了,就连窗外的西湖和月色也跟着一同沉醉……   


第一第二百四十章禁忌
         
    苏轼不可能来杭州了,就算来了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而修建苏堤在王静辉心中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除了能够疏浚西湖使其更加美丽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这道湖堤不再是以“苏堤”命名,而是命名为“公主堤”!
    就在王静辉夫妇徜徉在西湖美景之间的时候,李慎在杭州各地转悠了好几天,终于又回到了杭州城正式进行了权力交接,正式就任杭州知府了。令王静辉非常可惜的是,李慎并不像自己在楚州当军州事那样在任知州的同时还挂着厢军正印,这兴修水利的最佳途径便是动用厢军来干,或是在农闲的时候雇佣本地农民来干。
    不过想要在这个时候来雇佣本地农民来修建湖堤显然是不可能了,若是在这里推广双季稻现在离收割还有两个月倒是可以有空闲,现在杭州本地的水稻面临收割,就算你有钱也是白搭。王静辉无奈之下只能把目光投向了汴都开封——大宋调动军队最是森严,无令调军那是死路一条,李慎若是挂着厢军正印还好调动,但此时要寻求厢军帮助,也只有等待汴都开封的回信了。
    为了能够使“公主堤”早日开工,王静辉还特意动用了信鸽系统,用了十三只信鸽才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札子传送完毕,同时还筹集资金利用杭州商人的力量做好先期准备。杭州商人一听驸马要修湖堤,名字居然是“公主堤”后,便知道这是驸马为公主所修的,飞库手打对于水利和风景他们并不在行,但他们仅仅知道这道湖堤在驸马心中非常重要就足够了,本来纷纷要解囊捐献,但对此王静辉一概不受——这是他献给浅予的,中间哪里容得下别人来插手?!
    对于西湖书院的建设。王静辉可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由于农忙期间不好进行建设,他还是将离自己宅院不远的两处大宅院简单的装修了一下。将自己从汴都开封华英书院带来的那些学生先安顿进去。
    随后王静辉利用他在士林中地声名,将这两浙路上颇有名气的一些名家通过发请柬和信件的方式聚集到杭州——在这个时代办书院还是要以儒家为本,没有这些大儒来壮门面,恐怕这学院开得也不会很顺利,至于书院慢慢地转型,这就需要长期经营了。
    小王驸马在杭州西湖开设书院的消息传播的很快。两浙路上的大多数名家在接到王静辉的邀请信后,都欣然来往——汴都开封的华英书院作为大宋名气最大地书院,虽然开办时间比较短。但却集中了大宋最有名望的学者云集其中。文坛泰斗欧阳修甚至就住在华英书院中。显然小王驸马在杭州开办书院其实就是华英书院南方版。
    不过更令江南士林欢迎的是驸马王静辉同时也开办了医学专业,对于以前便想前往汴都开封学习医学地士子来说,这确实是方便了不少。
    虽然华英书院地医科专业学习的人不少,不过相对于这个时代整个士林的数量相比,那还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不过即便如此。这为所的读书人都提供了除考科举之外的生路。
    一头是众多科举无望地读书人,一头是枢密院对军医的庞大需求,在王静辉看来最好的办法便是开办医科学院来专门培养医学人才,尽管在中国中医传承历史上都遵循的是带徒弟的方式,即便是千年以后的中国也是如此,至少王静辉自己的医术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家族传承,这种情况直到建国后才有专门的中医学院出现才有了极大地改观,不过那个时候西医早就一统天下了。
    王静辉自然不会坐看这一切的发生。与西医相比中医更注重整体系统性,这给中医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过好在枢密院需要的中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战场厮杀所造成的外伤,接着给枢密院培养军医人才的同时,他也在仿照后世中医学院的运作模式来完善现在的医科学院,若是真的能够走出一条更加良好的传承中医知识的道路,那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医肯定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王静辉来开医科学院能够吸引众多人来报名学习,除了这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之外,便就是王静辉自己就是大宋有数名医之一,尽管这几年来他已经很少出手了,但却被杏林中公认的青年第一国手,其培养的徒弟胡全汉等人都在汴都开封极有名气了。有这么一个高手坐镇,他自己就是一块招牌了,所以杭州西湖书院要开医学专科的消息一经发出后,各地无心科举的读书人都纷纷朝这里集中,没过几天便招收了二百多人。
    在开办西湖书院的同时,王静辉还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掉下巴的事情——大宋的第一所女子学院也在西湖边上诞生了!王静辉最开始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给妻子解闷儿的,不然浅予在汴都的时候还可以跑到曹老太太那里,但是在杭州除了身边的侍女和红月之外,连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
    王静辉自己忙也就算了,但是万万看不得自己老婆也跟着自己受委屈,思来想去干脆建所女子学院,浅予是跟着她哥哥一起长大的,皇帝赵顼的老师同事也就是浅予的老师,那些人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大家,若不是王静辉来到这个时空后,记忆力变得如此变态疯狂读书,否则连他自己在见到浅予的时候也会感到自行惭愧。浅予这么好的学识得不到发挥就实在是太可惜了,干脆让浅予也来教学生,一来让老婆也可以有事可做不至于太憋闷成为“林黛玉”式的人物;二来是王静辉担心后世女性“裹小脚”蔚然成风,那难免自己的女儿或是孙女也要跟着受罪,好在这个时代“裹小脚”仅仅刚刚开始,要想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也不是不可能,先从自己的“西湖女子学院”开始,后面他还有杀着;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理由——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想想连制药这种活都由男人来做。未免在他眼中有些怪异的感觉,不过仅仅在他旗下的产业中引入女工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只有根本上来缓步提高女性地社会地位。让女性也参与到社会生产中来才是解决之道,他选择社会“禁忌”
    让女人来入学堂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不过王静辉心中这个“很好的开端”在这个时代实在是有些太超前了,招生告示一出,立马招来当地士林地群起攻之,随后江南士林也闻风而动,不过反对王静辉的人多少还顾忌到人家是驸马。当今天子面前的红人,虽然被“罢黜”在外,终归是天子的亲妹夫。难保哪天东山再起也未必不可能。有了这层顾忌。反对的声音多少还比较“好听”
    点,没有到指名道姓互相谩骂的地步,不过即便如此王静辉也感到有些压力。
    王静辉虽然待人温和,但心中却是非常执著地主儿,为了达到目的,他也不在乎和司马光对着干。更何况是办个“女子学院”这点儿小事?!遇到江南士林的反对后,他干脆指使李管事“借用”了开办在杭州商务印书馆分店地报纸印刷作坊,在“江南版”地《大宋明镜报》飞库手打上加了副刊(江南和汴都开封有着不近的距离,“江南版”的《大宋明镜报》内容和北方版没有什么区别,也是同期号,不过时间上稍有差异),专门来刊登了自己的辩词,并且还在后面附上“欢迎有异议者投稿”!
    驸马这一“挑衅”的举动可把江南士林得罪的不轻。刚刚开始运行起来地西湖学院也开始卷入其中,里面任教的大儒们不再亲自登门拜访,改由在报纸上打嘴仗,不过其旗帜是自然是反对王静辉办“女子学院”,让外人看来倒是更像“窝里反”,弄得王静辉有些哭笑不得。
    西湖学院的反戈一击确实让王静辉有些无奈——他办西湖学院,几乎集中了两浙路上能够数得上字号的大家,江南读书风气重,其中两浙路尤为甚之,可以说西湖学院刚刚开始运行,但里面的老师都是江南士林的精华,他在家门口就承担了莫大的心理压力。
    妻子浅予自然知道丈夫的心思,知道驸马办这所女子学院最大地动机便是为了调节自己的生活,心中尽管非常心动,但也知道这件事确实有些太出格了,便出言相劝,希望王静辉能够退让,办不办这所女子学院都是无所谓的,犯不着为此而得罪士林。
    王静辉听后却“嘿嘿”的笑道,安慰了自己的妻子后说道:“这点困难算什么?!若是连这点儿都做不到还能成为驸马?!”
    赵浅予和王静辉在一起生活这么久,虽然中间有很长的时间是分居两地,但却是非常了解自己丈夫的,知道王静辉心中的鬼心思太多,搞不好会弄得江南士林如文彦博在党项俘虏问题上一样下不来台,知道丈夫决定的事情是很难回头的,对此也是淡然一笑想看看丈夫有何下文。
    转天,在《大宋明镜报》江南版的副刊上,人们除了看到江南士林中一些名人写的反对文章之外,还看到了小王驸马的一篇文章——《百善孝为先》!西湖书院中的大儒们看到这篇文章后半天说不出话来——驸马从孝行的角度说明了父母都是应该孝顺敬爱的,不可能只孝顺父亲而不管母亲——为什么只有父亲能够接受教育而母亲却不能?!
    这篇文章是王静辉在开始筹建女子学院的时候便想到肯定会受士林的口诛笔伐,所以便炮制出这篇文章来反驳对手的。在宋朝是儒学最为昌盛的时代,但是儒家最是尊重孝行的,就是皇帝也不例外,在这个时代的政治圈子里面,无论是大宋也好,还是其敌国辽国和西夏都出现了令男人也都非常汗颜的杰出女政治家。
    王静辉正是利用了儒家最为尊崇的孝行而攻击另外一个弱点——对人性的歧视,任何一个士林中人都没有胆量来站出来,除非他敢说他不是。
    “这实在是有些胡闹了!”皇帝赵顼在皇宫中说道,不过他是笑着说这番话的,旁边也有大臣随侍,自然清楚皇帝并非是真的发怒。
    “驸马那个‘西湖女子学院’招到生源了吗?!”皇帝赵顼随口问道。
    皇帝周围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在问王安石和司马光等大臣的话,旁边地一名内侍躬身说道:“驸马在西湖边上建的这所女子书院也招到了不少人。都是杭州本地富商的女儿,不过……”
    “这驸马还真有本事,还真地让他建起女子书院了。你刚才话说了一半,不过什么?”皇帝赵顼笑呵呵的说道。
    那名内侍继续说道:“不过负责教这些女子的老师是蜀国长公主!”
    皇帝赵顼听后脸上的表情变得非常诡异,连刚飞库手打刚端起茶杯准备喝口茶润润喉咙,结果也忘了喝,“这些御史实在也是太多事了!”
    此话一出,福宁殿中的几位大臣和内侍都强忍着笑意。要不是皇帝赵顼在场,他们早就笑破肚皮了。这个小王驸马宠爱蜀国长公主的事情在大宋统治高层内部早就不是秘密了,大家都很识趣地避免这个话题。
    免得皇家的脸面不好看。在他们看来王静辉之所以开办女子书院无非是怕公主寂寞。纯粹是人家两口子之间的事情,时间长了驸马还是要回到汴都地,那女子书院也就不了了之了,偏偏江南士林“眼拙”看不出此中门道,让驸马动了火假戏真做了,而且办女子书院地举动招起士林反对让那些日夜盼望升官的御史从中看到了机会。不知死活的上弹章,这不是拂了皇家的面子,皇帝怎能不会生气?!
    满朝大臣最得皇帝赵顼宠信的就数王安石和驸马了,司马光也能勉强算上一个,这三个人即便相互之间的政见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地特点——只有一个老婆,连个小妾都没有。王安石若不是因为儿子风流洒脱的缘故,恐怕也会和另外两人一样。家中也不会有一个歌妓,至于驸马家中那一队数量客观的公主侍女,谁都知道那是曹老太太硬塞进驸马府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驸马没有纵情声色犬马,这让皇室感到非常满意,知道内情的人也很佩服王静辉的专情,前几日上奏章说要修建湖堤来疏浚西湖,连名字都想好了——“公主堤”,这种事情都做了,办个女子书院来给公主解闷儿,那还算叫个事?!
    福宁殿中的几个参知政事想到这里都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摇摇头,他们都不明白这个王静辉是应该说他聪明好呢,还是个纯粹地傻瓜,不过所有人都认为驸马能够这样做是最好的。以驸马之才学,免得到时候生出更大的祸端。
    驸马和江南士林这场嘴仗开始的快,结束的更快,没有两三个回合,士林中就找不出反对的声音了,看了双方几篇经典的辩词之后,让人感觉到这更像是一场闹剧。不过不管怎么说,就算士林的意见再大,西湖女子书院还是闪亮登场了,蜀国长公主赵浅予便是这所书院的山长兼老师,当然还有“半个”老师红月——因为她还要照顾驸马夫妇的小郡君。
    有了老师自然会有学生,凭借着驸马的面子,杭州商人在第一时间便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了西湖女子书院,他们没有这么多忌讳,除了结交驸马之外,便是认为老师是当今皇帝的亲妹妹蜀国长公主,有这样的老师来教导自己的女儿,自然会变成大家闺秀,到时候出嫁的时候也是高人一等——一日为师,终身“为母”,自己的半个娘家便是蜀国长公主,有这样的来头,就算夫家在厉害,也没有什么好炫耀的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自然会少受气!
    在王静辉的眼中,自然心中很清楚这些把女儿送到书院中读书的杭州商人,不过他绝对没有想到有浅予当山长兼老师,还有这么一个好处,在李管事私下和他说了之后,差点儿没有被口中的茶水给呛着。
    “这样也好,反正女子书院总算是成立了!招收女工,让女性公开进入书院接受教育,自己能够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这也是能够让这个时代的社会所容忍的底线了,在往下闹下去,恐怕自己是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了!”王静辉心中默默的想到。
    想想理学的创始人程氏兄弟还时不时的到华英书飞库手打院去讲课,而朱熹还不知道能不能“如约出生”,不过王静辉可以肯定的是,今天他所做的一些事情肯定能够稍稍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后几百年之后当历史学家来“翻老账”的时候,备不住自己还能够弄个什么“女权启蒙先锋”什么来当当……   


第一第二百四十一章持平
         
    王静辉虽然比较胆大妄为冒着风险来建立女子学院,但在管理上却丝毫不敢疏忽,若是其中爆出了什么丑闻,那自己可就彻底完蛋了。由于入学的人数较少,也就不到二十个,在女子书院的管理上,还是非常容易的。西湖女子书院从上到下,甚至连火夫都是女性。
    “当年我驻扎在山里面的时候,全团上下连耗子都是公的,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自己居然建立了女子书院,这下可到好全反过来了,上下连苍蝇都是母的了!”王静辉在心中自嘲的笑道。
    上午王静辉就去给医科学院的学生上课,而赵浅予则给女子学院的女生上课,下午的时候两人多半会在一起或是泛舟西湖,或是在家中下棋,这样的日子可真是令王静辉夫妇两人逍遥的很,不过皇帝赵顼的手谕很快便到了,是传给杭州知府李慎的——命李慎掌厢军正印为军州事,疏浚西湖的工作将会马上展开!
    伴随着皇帝诏书同来的是给驸马的信件——王安石上呈了农田水利法,而王静辉对兴修水利情有独钟,在楚州的时候大张旗鼓的兴修水利,在这个问题上皇帝赵顼希望能够听听驸马的意见。
    王静辉接到信后心中也是很奇怪——王安石所提出的农田水利法确实是良法,根本就没有必要来听自己的意见,到底这封稍微有些“手脚”的信想要传达什么意思呢?他不知道王安石上了农田水利法之后,就遭到了曾公亮和一些河北籍官员的强烈反对——农田水利法中规定“无论吏民,皆需同役……”这条极大的刺激了保守派官员的利益;而朝廷中唯一在声望和恩宠上不下于王安石地司马光也颇有微词,但还没有像曾公亮等人一般这么反对——兴修农田水利是要花钱地,更何况是在全国范围内?!朝廷财政虽然略有盈利。但还远未达到支撑如此工程的水平。而当王安石提出以广妌仓和常平仓为担保后,更是把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