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是粮食宋军便获得了十三万石之多,而辽军军械库中的藏品在宋军眼中就很差强人意了。不过其中的箭支还可以拿来一用,并且宋军还发现这个仓库中有很多装备是以前大宋的制式装备,很可能是辽国买来后专门用来对付东京道的游牧民族所做存储。
    根据大宋统治高层所定下的章程,凡是大宋所攻下的城池,必须对城池内的非汉人富户进行清缴,没收其全部财产,而城池内属于辽国政府的一切财物或者其他物资也都一律没收。这个命令其实就是针对于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所定下来的,而且主要针对的就是来州。因为大宋统治高层没有想到在缺少传统大型攻城装备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能够攻下除了来州以外的城池。
    相对于来州,宋军在锦州的收获才是最为丰厚的——来州许氏一家独大,城内很少有契丹贵族能够有他们这样的身家,在商业上的敌对态度使得当地的契丹人只有沦为为许家打工的角色。宋军攻下了来州之后在这些契丹贵族身上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只是在那个来州知州的家中收获还算过得去。许氏对来州的地方官吏可没有少孝敬,因为辽国也有大宋的地方官吏轮换制度,。。。。。。所以宋军也只能够逮住这一任的地方官吏来放血。
    锦州和来州不同,这里生活的主要是少数民族和契丹贵族。城中的汉人虽然多,但富贵之家却很少,这就给了宋军一个动手的绝佳理由。连官仓到民仓,宋军忙活了一天收获颇丰——仅仅是黄金就不下两万两,白银也有四五十万两,弄得吕大防还以为锦州周围是不是有个金银矿呢。这些现成的黄白之物在宋军的收获中还算是少的,更多的是东京道的各种特产,药物、动物皮毛数不胜数。辽国不断提升税率以满足其对抗磨古斯联军和其内部契丹贵族的骄奢淫逸,使得辽国对东京道的游牧民族进行了非常严酷的剥削,锦州作为必经之地,其东京道的财赋税收都要经过这里,能够获得这么多的战利品也让宋军格外兴奋。
    由于锦州港口太小,无法停泊大船,吕大防在集中了战利品进行统计后,金银铜钱等直接被运上船返回大宋交差,而剩下数量难以计算的药物、动物皮毛等物则用大车运回来州,在那里还有大船停泊,用大船往大宋运输这些物资最为方便。
    吕大防现在心中也还是非常犹豫是就地进行防守,还是向大定府继续进军以便更加深刻的刺激辽国统治高层。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就地防守,现在契丹人应该还不知道来州已经落到了大宋的手里,进攻的矛头肯定都集中在锦州,到时候吕大防可以选择在锦州跟契丹人干上一架,然后从容的突围跑到来州去再继续跟契丹人周旋。只要回到了来州,跨海登陆作战部队就安全了,有了来州这个可以停泊大型船只的港口,宋军可以从容的决定是坚守还是后撤回大宋。
    正在吕大防有些犹豫不决的时候,无心则向他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就地进行破坏!向大定府进军固然非常诱人,因为身为大宋军人,他们是一百多年来最为靠近辽国统治中心的大宋军队。不过可惜的是他们的总兵力不算少,但相对于辽国举国兵力则相差的太远。一旦进攻大定府,那么辽国所有的部队肯定会向大定府方向收缩,到时候这十万出头的跨海登陆部队就是人家嘴边的一道菜。而且这么做也不符合大宋的战略布局——大宋收复燕云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进攻大定府无非就是吸引燕云守军向大定府靠拢。这样一来河北诸路的宋军压力是减轻了,但自己这十万跨海登陆作战部队难免要陷入危境,十万人的部队能够逃出去多少不算,但是整支部队被打垮从大宋军列中除名那是肯定的。这样的损失就是大宋统治高层也不愿意看到。
    无心则把特种部队“生存准则”拿出来供吕大防参考。现在的宋军分出一部机动性良好的骑兵出来组成一个单独的作战分队,先向西方的大定府快速进攻前进,然后转道向南打,让契丹人摸不透宋军的真实力量和位置。这样派来攻打锦州的辽军数量上就会大大折扣,吕大防应付起来也容易的多。
    经过前几天特种部队对行军路线上周边的村镇进行扫荡,再加上现在攻克锦州城后,吕大防除了三千特种部队有战马之外,还有一万左右的战马,正好可以满足无心的作战需要。按照无心的推算,他将率领这支骑兵部队在地图上从锦州出发划出一个圆弧到来州。当然中间锦州战事吃紧的话,他们还会返回锦州外围配合城内宋军突围一起返回来州。
    这套方案的好处是明显的。吕大防心中也明白,现在无心他们人数还比较少,但是只要给他们再加上一万,那么特种部队四处“抢劫”的目标就大了许多。这么一圈弧线画回来,说不得来州港口的巨型货船可有用武之地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支十一万人左右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也算是一支非常有力量的部队,每天消耗的各种物资也是非常巨大。就连大宋引以为傲的海上运输船队也多少有些吃不消。毕竟就是走海路这距离也是太远了些,要是没有办法在辽国就地得到补给的话,那这支部队能够坚持多长时间还真的很难说。不过从打下来州和锦州后,补给问题就被宋军将领抛到脑后了,这么多的粮食和其他箭支一类的补充足以让宋军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至少粮食是绝对不缺了,而且类似弩炮这样的战争利器发射火器和砖头都是可以的。只要城中还有石头,那弩炮就不会面临弹药匮乏的境地。
    吕大防是个正统的职业军人,本人也是极为刚直,像特种部队这种做法在他心中还是有些不顺眼的。但是他却明白这套理论在大宋统治高层非常流行,要不然枢密院也不会给他下达收缴契丹贵族财产的命令了。对于吕大防来说,当初他并不是很情愿的接受跨海登陆作战将领的职务的,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在河北诸路的主力军中去进攻燕云。因为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牵制和给辽国统治高层施加压力,这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多少心中有些想法。吕大防没有把所有的骑兵都给无心,只拨给了他一半五千人,汇合特种部队后组成一支八千人左右的骑兵部队去四处骚扰辽国。
    尽管没有达到最初的设想,但对于无心和特种部队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在西夏战场上、只有两千人的特种部队照样敢去偷袭党项人的大城,也创下了极为辉煌的战例,现在可供无心支配的部队可比以前好上太多了,没有理由不去辽国的腹地上兴风作浪。
    就在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攻下锦州两天后,消息终于由锦州城的残兵传到了大定府,辽国统治高层立刻被打入了地狱当中,以至于同时传来磨古斯联军兵败临潢府退回草原的消息也无法让辽国的皇宫中有哪怕一丝暖意。所有的辽国大臣已经被这个消息拾震惊了。他们实在想不通宋军是如何跨过整个南京道的。如果说昨天才收到大宋侵入南京道燕云地区的时候,辽国统治高层已经有些害怕的话,那今天接到锦州城被宋军占领的消息,那辽国统治高层就只剩下恐惧了。
    当有个辽国大臣在提出宋军可能是从海上过来的时候,这个大臣立刻被别的大臣所责难——能够攻下锦州城肯定人数不少,这能够是用船运的了的吗?这可不是几百人,而是几万人的宋军!辽国今天的早朝格外的热闹,所有的大臣新仇旧恨都在此刻一起爆发。锦州被宋军占有的消息不仅仅是打击了辽国统治高层,更是让辽国统治高层内部发生了分裂……   


第一第四百零八章 逆袭
         
    在确认了跨海登陆作战部队的战果后,大宋统治高层也是极为兴奋,这与辽国统治高层低迷沉闷的状态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而且跨海登陆作战部队的战果也极大的刺激了从河北诸路出发的伐辽主力的雄心,两翼负责牵扯辽军的部队都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战果,身为伐辽主力的中路军没有理由不会取得辉煌的战果。
    辽国内部虽然也是争吵不休,但开始调集军队进行抵抗,大宋也知道自己能够趁辽国反应迟钝的时候偷袭的好日子已经慢慢过去,现在恐怕就要凭着双方真实的本事来较量个高低。
    大宋跨海登陆作战部队留在来州的一部这几天趁着没有被契丹人发现的当口,除了谨守各条要道之外,便是将战争中的俘虏全部编排起来,集中力量去修建扩充来州港口,以便能够同时停下和进驻更多更大的船只。扩建来州港是为了能够让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更加从容的上船回到大宋,扩建港口也并非是简单的修建。宋军在港口的周边也修建了很多工事,不过他日后将会面临辽国的骑兵,这些工事对骑兵不会有太大的作用,由于没有城墙,宋军还是把港口防务寄托在大宋水军的战舰上。
    大宋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曾经接到过命令,若是面临败局的时候,他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将手中所有的火炮全部销毁,然后再抛下各种物资从海上辙退。吕大防在锦州城之战中第一次见识到了火炮的威力后,他心中便已经舍不得销毁火炮了。他在船上的时候也曾看到一些海船上装备的神臂弩和投石机等武器,心中便想到将火炮移放在船上,这样以火炮的射程照样可以帮助宋军守城,而且对敢于进攻港口的辽军也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为了以防万一,吕大防把锦州的火炮调回来州,在来州城头只保留了五门火炮,剩下的十五门全部都移装到战船上,每艘战船的船头上安装一门,并且用铁链固定使之降低战舰在海中受到的颠簸而影响命中率。
    把火炮装在战船上还有一个好处便是这些战船可以行驶到锦州的海面上,从海上开炮。这样就可以使锦州城守军不用担心城池被辽军围困。因为在战船上根据火炮的最大射程至少可以保证宋军在突围的时候,火炮可以对南、东、北三个方向进行射击,这样可以为突围的宋军开辟出一条逃命路线。甚至只要宋军愿意的话,在锦州的海面上还可以停留适合停泊的小战舰或是福船。反正现在已经快到九月了,海水的温度也不至于让人难以忍受,这样基本上只要宋军在海岸周边活动,就基本上不会为后撤的路线问题而担忧。
    在清除了运河上的障碍物后,大宋的小型舰队终于可以通过运河直接进入桑干河,同时也解决了中路宋军渡河的问题。经过不到十天的战斗,宋军已经把桑干河以南的辽军全部清除干净。而溃退的辽军在桑干河以北依托辽国南京析津府建立了新的防线,并且将桑干河上的船只全部收走。他们打算像以潢河防线那样将宋军拖在桑干河。这样就赢得了时间来修整自己已经七零八落的部队,而且还可以争取时间来等待后方支援部队的到来。
    战争进行到这个份上,大宋距离胜利也只有一步之遥了。所谓燕云之地多半是指长城以南的华北地区,而此时桑干河以南地区尽归大宋所有,桑干河和长城之间的战略要地主要还有西京道的奉圣州和南京道的南京析津府了。与磨古斯联军和辽军相持很久的潢河不同,大宋东线部队已经越过了桑干河,而此时因为京杭大运河而发迹的后世天津现在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城镇,目前也为宋军所有。已经越过桑干河东线的宋军开始沿河向西进发,而且不同于磨古斯,正是因为大运河的存在,宋朝的内河船只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运河进入桑干河,所以宋军想要渡河并不缺少必要的船只。
    整个战争进度一直处于大宋枢密院的掌控之下,在作战地图上从河套平原出发的定西军会同了从河东路出发的宋军在攻克辽国西京大同府后,便组成了十万军队沿桑干河向东进发,六日后与辽军驻奉圣州的主力相遇。本来奉圣州辽将在收到大同府的求援信后立刻出发,但是没有想到大同府这么快便被宋军攻克,在路上便与开路的定西军碰头。双方的先头部队都发现了对方,随即一场遭遇战下来互有胜负,总体上来说定西军更强悍一些。
    辽军在草原上吃了些苦头之后,便立刻掉头向奉圣州撤退,而定西军则咬住不放,双方在草原上展开了一场追逐战。也幸亏王顺所带出来的定西军是以前李清麾下正牌的泼喜军,对草原作战非常熟悉,所以和辽军几场较量下来并没有落在下风。随着跟上来的宋军越来越多,辽军主将终于放弃了在草原上继续跟对手较量的决心。辽军手中也有草原上的侦查利器鹞鹰,虽然双方饲鹰师指挥鹞鹰在空中展开了几场对决之后,辽军虽然没有占到便宜,但也知晓对手后面跟着众多的后援部队。
    辽军主将在获得宋军有强大的后援之后,便放弃了在草原上和宋军决一死战的想法,这也是被定西军纯熟的骑兵作战力量所误导。事实上定西军虽然比辽军多了一些,但绝对称不上占有压倒性优势,后面跟上来的宋军无非是骑着马的步军,对骑兵作战还差得远。要是辽军主将能够识破这一点的话,在草原上和宋军纠缠下去,说不定奉圣州也不会这么快失手,而辽军也不会被宋军包围在奉圣州内,其骑兵作战优势被压制了。
    支援大同府的辽军在撤回到奉圣州城内后,立刻抓紧了时间对城墙工事进行了加强,并且立刻派人到南京道析津府去搬救兵。不过他并不知道这次大宋是全线行动,整个西京道和南京道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辽军可以支援他们。对于奉圣州辽军来说,最大的悲哀还是派出的信使出了问题。这个信使刚进入南京道,便被一伙山贼给劫持了,这伙山贼居然是大宋情报局在南京道的众多据点之一。实际上这伙山贼是隶属于枢密院走私行业的专用“山贼”,其成员大都是大宋特种部队,除了配合抠密院干走私的勾当之外,还四处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在情报局的帮助下已经是辽国南京道上相当有影响力的山贼团体了。
    信使身上所携带的求援信自然是落到了大宋情报局的手中。常驻在山贼寨中的情报员除了向河北的情报局分局发出了消息之外,毫不犹豫地便派特种部队将这封信和几封仿造析津府留守笔迹的信件一起送回到奉圣州周围的宋军,最后传达到王顺的手中。
    这些信件到了王顺的手中后,也不得不佩服情报局的神通广大。连备选的方案都做好了好几种来供他选择,并且都分门别类的按照析津府留守的笔迹做好相应的回信。一是固守待援,如果采用了这个方案后,还要立刻回信给情报点。他们会向析津府发出另外一封写好的信件,争取能够让析津府抽调本已经非常紧张的兵力前往奉圣州来救援。第二条便是放弃奉圣州,立刻向析津府靠拢,如果采用了这个方案,那王顺除了要象征性地强攻奉圣州后,让城内的敌军突围逃跑,并且在半路上设伏来歼灭敌军……
    这几种方案摆在王顺眼前,无论哪一种对他来说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不过他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第一种方案。骗奉圣州守军固守待援。早在西夏战争的时候,王顺就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很敏感,若是太过出风头的话,难免要受到来自大宋统治高层熟悉他底细的那些大臣的打压,甚至这种打压会来自于大宋皇帝。以王静辉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看,尽管皇帝亲自出。。。。。。手不大可能,但是这还是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会让王静辉难以周旋。大宋可是非常重视吸取汉唐的教训,对外戚势力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当外戚向军权靠拢的时候,这种打压会来的非常猛烈,就是武将本身功劳太高也是会给自己招来天大的祸患。王静辉可没有少给他们讲狄武襄是如何被谗言和流言杀死的教训。
    而且王顺也考虑到对手是以骑兵为主的部队,一旦把他们给放出了奉圣州,那除了在他们进入南京道山区的时候做伏击,很难将对手消灭干净,还不如让他们下马守城池,这样自己赢得也会轻松一些。在见识到火炮的威力后,王顺毫不怀疑自己可能会在第一天的攻城中重演大同府的那一幕,直接用火炮伺机轰杀敌军主将,再加上自己手中燃烧弹等强力火器还算充足,小小一个奉圣州与大同府相比城防工事可差的太多了,自己非常有把握以微小的代价将其拿下。
    再说采用第一种方案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调动南京道析津府的辽军,让中路军有更多的机会来突破辽国防线攻克析津府。王顺身上已经有一个大同府战绩在身,而且他也很清楚这次大宋北伐不会以彻底灭亡辽国为目标,只是收回燕云故地罢了,辽国五京之中也只有大同府和析津府在战场上。这样一来宋军最大的两个攻城战无非是大同府和析津府展开,他身上已经不缺功劳了,再向前一步对他和驸马来说都未必是好事。
    而且如果真的能够调动析津府辽军的话,那样中路军首将杨崇岳也会在心中记得这一笔,以杨崇岳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和皇室对杨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