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房二-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人的话,能为帅才的不够资格,或者说未必敢有那胆子驳斥皇上不正确的军令。而够资格有胆子驳斥皇上不正确军令的人,却不怎么适合为帅。
    见秦琼出列请求李世民任命他为征讨薛延陀的大元帅,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心下稍显放松,以秦琼的本事,定能在护卫李世民周全的同时,稳扎稳打的取得征讨之战的胜利。
    房玄龄几人少不得张口,为秦琼能够顺利掌兵多说即便好话,希望李世民能够同意让秦琼掌兵。
    见秦琼出列向李世民讨要帅印,程咬金便歇了想要掌军,好借机好好整整那些让人看不过眼的酸人们的心思。在他看来,要秦琼掌兵的话,他一样能够磨殃着占个随军出征的名额,到时候不用分心关心战场形势,倒是更方便他找那些酸人们的麻烦,乐的在一旁清闲。
    尉迟恭却因为年前次子尉迟宝林参加海战,立下了不小的军功,在两个儿子难得回家过年的时候,跟儿子们再次闹别扭吵嘴的时候,被儿子们说老了,心下有些不服气,想要夺下帅印,让儿子们看看,老子仍旧老当益壮,一个个的小崽子们还没资格翻天。
    为了证明自己并不只是指哪儿打哪儿的将才,更是可以指挥别人打仗的帅才。将家里的糟心事儿压在心底,努力的争口气给两个混小子看看老子的本事,尉迟恭无视了程咬金不解的怒视眼神,出列向李世民请讨帅印。
    秦琼身子大好之后,想要再次领兵出征,驰骋沙场的雄心,多年的兄弟,尉迟恭如何能不理解,只是这次,为了赌口气,为了在儿子面前好好的树立一下做父亲的威严,他不能退,也不想退。
    谁知道下次再有战事会是哪一年,又要等到何年何月,难不成真等到孙子们都大了,可以像他们的爹一样跟自己对着干,自己再也跨不得战马的时候,再去争帅印向孩子们证明自己的实力?
    而且在他看来,即便自己没有多少兄弟们口中所说的帅才,那不是还有皇上御驾在侧,给帮着查漏补缺了嘛,想来自己掌帅印,领兵出征,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像这样掌管帅印,可以借着皇上的势,来帮着自己证明自己的实力,震慑一下家里的小崽子们,如此的好事,上哪里找去?这么难得的机会,自己若是轻易放弃的话,真真是会惹得天怒人怨了。
    对于秦琼深邃探究的劝止目光,尉迟恭倔强的避开了,只是看向龙椅高坐的李世民。
    皱眉看向尉迟恭的人,又何止是秦琼一个,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全都不解的看向尉迟恭,希望他能够退回原位,真让帅印落在他头上的话,京城留守的众人,不知道要愁白多少头发。
    李世民将一众朝臣们的神情全都收在眼底,心下略有些不快,感情自己御驾亲征在众人看来难道是去边关给众将领们惹麻烦去的吗?想当年自己可也是常年带兵,厮杀疆场的将帅之才,这帮人实在是,惹人生气。
    既然众人希望帅印落给秦琼,朕还就不点秦琼为帅了,非点你们不怎么看好的猛将尉迟恭,让你们看看,朕虽称帝多年,依旧可以沙场带兵!
    另外也是顾及到京畿之地的安危,驻守京畿的四卫之军,李承乾现在还震慑不住。李佑年前能拉拢到其中的军官,难保其中没有别人拉拢的人,所以,为了京畿安危,为了皇宫安危,无论如何军中威望较高的秦琼,李世民都会在自己离京之际,将整个皇宫京畿的安危交给他。
    有秦琼在,他在外征战,才不会担心京城被有心人传出什么不好的假军情,给大唐惹出什么大乱子。

第四零八章 担忧
 正文 第四零八章 担忧    
    第四零八章担忧
    毫无意外的,李世民堵住了众人的嘴,将帅印交给了尉迟恭。(氵昆
    氵昆点点)
    房遗爱轻吁了口气,想到史料记载,想着民间的话本传说,瞄了眼龙心大悦的宣布退朝,让李安阳叫着秦琼、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去太极殿见驾的李世民的背影,房遗爱揉了揉发疼的脑袋。
    朝跟在李世民身后的李承乾打个眼色,告诉他自己有事,一会儿去东宫找他。
    在李承乾点头之后,房遗爱这才随着众武将们恭贺了一下夺得帅印的尉迟恭,然后和杜荷并肩离去。
    如愿以偿的夺得帅印,尉迟恭大方的无视了程咬金气不顺的横眉冷对,冷嘲热讽,难得好脾气的耐着性子跟众人寒暄。
    至于为什么皇上没有叫他这个新点的掌兵大帅一起跟着去太极殿书房议事,反而叫走了没有夺得帅印的兵部尚书秦琼,沉浸在成功夺印,遥想着自己凯旋之后,孩子们改变态度对自己恭顺的样子,尉迟恭忽视了这个问题。
    至于大唐出兵应战,会不会沙场败北的问题,自李世民继位之后,以大唐对外交战多年基本全都最终获胜的威势,尉迟恭并未考虑过可能出现兵败的几率。
    更何况,这次还有皇上御驾亲征,兵败?简直开玩笑,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会出现!
    雄心勃发,一心想要在儿子们面前再次树立自己身为父亲的伟大形象的尉迟恭,满心都是对未来战事胜利的畅想,全然忘记了兵家良言“出兵之际,未言胜先虑败,方可查漏补缺,于万一之际,绝地反生!”
    这也未尝不是大唐立国这么多年来,场场战事都能取胜,使得不少军中将领生出了自大自狂之心,看轻了周边藩国的军事建设和领军之人的本领,小窥了天下英雄。
    也许,适时的败仗,可以让大唐带兵的众将领们,好好的清醒一下,重新认清一下自己的份量和实力。免得将来白白的害了兵卒的性命,以至误国。
    常言只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又岂知,沙场交战,一条错误的军令传达下来,所造成的又岂是简简单单的“万骨枯”!
    虽然不知道话本和民间传说,此次西征李世民龙困浅滩的事情是真是假,房遗爱都希望大唐将领们能够再尝尝兵败的滋味,可是,他却不想因为明知道可能出现的兵败,而眼睁睁的看着大唐热血的好儿郎们一个个埋骨他乡,藏尸荒野
    唉,且看看李世民和尉迟恭选兵点将的时候,选的是哪些兵,点的是哪些将了,房遗爱真心希望其中能有自己和程咬金。
    到时候真有什么不对的军令,又没法劝阻李世民和尉迟恭两个话,就让程咬金去李世民面前顶雷,自己想法改了军令,拦住尉迟恭,说不定大军的损失能够少些。
    目前视乎也只能是做此打算了,更何况,随军人员中,还有好几个是李世民钦定酸人。
    房遗爱的头不是一般的疼啊!
    以大唐才堪堪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的人口数量,但凡在边关交战中损失掉一个人,那都是在损失大唐的宝贵资源啊!
    不论史料还是话本上说的,西征一战,就是薛仁贵开始在军事上大放异彩的时候,是以,房遗爱打算想法说服李承乾,让他放薛仁贵跟着李世民去西征。
    不管话本上说的,薛仁贵在西征薛延陀的时候,三救李世民的故事是真是假,让薛仁贵跟着好有备无患,哪怕只是求个心理安慰也好。
    房遗爱也不是没转过干脆留下薛仁贵,让李世民干脆彻底将命留在西征的战场上的念头。
    以李承乾现在的声望和手段,在长孙无忌、魏征和自己等人的支持下,虽然能够名正言顺的顺利继位,却不一定能够震慑的住他那几个蠢蠢欲动的皇叔和弟弟们。
    一旦李世民死在战场上,大唐内乱的可能性会很大。
    犹不甘心的世家们,虽然因为朝廷这几年的政令,被消磨了不少的实力和根基,可是传承百年的世家底蕴,又岂能是短短几年就能彻底消磨殆尽的?
    他们畏惧李世民的手段,可不代表李世民现在死后,他们就会畏惧年青的李承乾,即使李承乾身边有不少如长孙无忌、魏征等智囊能臣,也不足以让他们生出暂不反抗,任由朝廷消磨拿捏的心思!
    所以,在李承乾的羽翼尚未彻底强硬起来之前,无法震慑大唐内外的时候,李世民还暂时不能死!
    无论如何,都得从李承乾手里抠出薛仁贵,让他跟着西征,以防万一可以像话本上所说的那样,在关键时刻,薛仁贵可以救下李世民的性命,确保李世民能够活着返回长安城。
    “褚大人跟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看到房遗爱皱眉不展,杜荷安慰的拍了拍房遗爱的肩膀,说道,“褚大人虽是文臣出身,一些兵家典故也有涉猎,他的意见,皇上还是会好生考虑的。有他看着,那群酸人们也不会在军中翻出什么幺蛾子,不用太过担心。”
    不担心?如何能够不担心?这两年来,李世民渐渐开始喜欢听奉承的话,行事中多少显出了一些依照喜好来办的苗头,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甚至孔颖达等人的一些委婉劝诫,都能惹得他变脸。
    若不是后宫仍然有长孙皇后坐镇劝慰,房玄龄等人少不了挨骂挨砸,估计魏征都能被他拉出去砍上好几次了!
    偏就长孙无忌,竟然凡是都已李世民的意思为准则,一副忠君爱国之象,不但不劝谏,反而顺着李世民的意思奉承。被长孙皇后找去后宫谈了两次话,长孙无忌的行为才没那么过分,好歹收敛了些,奉承的没那么明显了,可劝谏之语仍未从他口里说出过。
    房遗爱问过长孙涣,他爹长孙无忌是怎么回事,以前长孙无忌有些事情虽然不出言劝谏皇上,可也不会只为让给皇上自个儿顺心,就不管对错的口出奉承之言。
    谁知,长孙涣回答的话竟然是,“我爹说了,他说皇上为大唐百姓所做的一切,完全承受得起那些并不虚浮的夸赞之言。”
    房遗爱抱怨过,难道长孙无忌就不害怕,皇上因为听多了夸赞奉承之语,会变的刚愎自用独断乾纲,干出像汉武帝一样的伤国之事?皇上对美色的喜好,并不属于当年的汉武帝。
    “听我爹的意思,说是后宫有我皇后姑姑在,以皇后姑姑的聪明贤惠,又深的皇上圣心,不会让皇上犯汉武帝的错误,不会出现刚愎自用的事情。”长孙涣说这话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多少底气。
    长孙皇后素来示人以贤德,更是教导后宫不得干政,虽然对于李世民手下的朝臣们多有爱护,可那是在不触动朝廷实际政令的前提下才有的事情。一旦牵扯到朝廷政令,长孙皇后基本上不会插嘴。
    政令都已经发出了,长孙皇后再行劝诫的话,高高在上独掌大权的帝王李世民,还能听进去多少?
    房遗爱表示深度怀疑。
    就像今天李世民朝堂上决定御驾亲征的事情,若是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的话出口之前就知晓的话,定然会委婉的出言阻止,尽可能不让李世民胡来。
    毕竟,李世民现在牵扯的是一国之势,身为帝王的他若是亲征出事,影响的是整个大唐上下,并不像当年他身为秦王时,若是他出事,上还有皇上和太子在,不会是大唐的根基动摇。
    并不是说太子李承乾挑不起大唐的大梁,而是在李世民乍然死在战场上的话,李承乾挑大梁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即便将来难题解决了,大唐的创伤也会有很多,好不容易人口回升的百姓们,也不知会因此死伤多少。
    这种情况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大唐来说,无疑一场厄难。
    压下心中的苦恼,房遗爱扯起一个牵强的笑容,朝杜荷摇摇头,表示自己没事。
    杜荷以为房遗爱发愁的除了朝堂上的事情之外,应该还有些担心被点将的事情,冯铁匠的身子一日重是一日,眼看着没有多少的活头了,若是房遗爱在这个时候被点将,在其随军出征的时候,万一冯铁匠去了,房遗爱心中怕是更难受。
    而且,这段日子,房夫人也有些身子不适,房遗爱也不可能放心离开。
    只是,点将的事情,并不是一两个人能改变的了得,若是皇上和元帅真的定了让房遗爱随军出征,房遗爱不能不去。
    思及此,杜荷心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房遗爱排解的,只能是安慰的拍拍房遗爱,道,“放心,万一的话,我和涣涣两个还在京城,家里你放心就是。”
    知道杜荷理解错了,房遗爱倒也没有解释什么,只是笑笑,说道,“三天之后校场点将才会知道结果,若是万一的话,你们在京城我放心。”
    “不过,关于互市和户籍的事情,你也要开始着手了,我估计等西征回来之后,互市也许就真的要开了。”房遗爱提醒道。

第四零九章 随军
 正文 第四零九章 随军    
    对于薛仁贵的本事,从房遗爱手里将人挖来,带在身边多年,李承乾也了解七八分,自然明白薛仁贵跟从小跟着自己的晋语不同。
    晋语够忠心,武功不错,也会办事,也读过兵法,却无领兵之才,只适合做个奉命办事的贴身侍卫统领。
    薛仁贵却不一样,其文才虽然不甚出众,却是熟读兵书,深谐排兵布阵之道。若是经过沙场磨砺之后,将来足以担任将帅之职!
    权衡了一夜的得失之后,无论是真心为了孝道,还是为了确保李唐的江山稳固,让自己能够稳妥的顺利接位,李承乾心下已然同意了房遗爱让他放薛仁贵随军的提议。
    军中将领多是李世民提拔,因为怕李世民多心,除了李世民同意放在军中的房遗爱之外,李承乾并未敢朝军中多伸手。
    若是这次薛仁贵真的能够随军西征,有机会立得军功,顺利踏入军途的话,不但能够彰显自己的大度和识人之明,还可以顺利的再在军中安插一个明晃晃带着太子标志的人。
    以薛仁贵的本事,李承乾相信,只要给了他机会,他定能把握的住,给人来个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别忘了,他可是上次武举时的武榜眼!
    武举前十的人,除了他这个榜眼是出任东宫侍卫之外,其余九人全都在军中任职,虽然另外八人赶不上房遗爱如此威风隽秀,却也多少都攒下了军功。
    要说薛仁贵对此会不眼热。李承乾也不相信。
    只因前几次的时机都不恰当,有侯君集在那儿蹦达着,凡是跟房遗爱沾染点关系的人,落到侯君集的手下。都会被变着法儿的修理,处于爱护之意,这才没让薛仁贵随军。
    这次李世民有意冷却一下侯君集的热度,而且已经点帅尉迟恭,侯君集高傲的性子,除了少有的几个人,如李靖、秦琼、柴绍之外,就连李绩他都不服气。断然不肯屈于他看不上眼尉迟恭之下只做个听命领兵的将领。
    就算有李世民这个皇帝压着,侯君集也未必愿意与尉迟恭和谐相处,所以,十有**侯君集不会再出现在点将的名单中。倒也不用担心薛仁贵会被人刻意的穿小鞋。
    侯君集几次三番的收拾他的人,落了他的面子,使得李承乾早前因为侯栾沛而对侯家生出的那些亲近之意,还有一点点的愧疚之情,早就被侯君集给消磨殆尽了。
    若不是顾及李世民的想法。被长孙无忌和房遗爱双双劝阻,李承乾早就想要收拾侯君集了。
    没有侯君集在,此次西征正是放薛仁贵出去的最好时机,无论他能不能建功。都不会落到侯君集的手底下,倒也不用为他在军中的仕途升迁太过担心。
    一早。李承乾叫过薛仁贵,告诉薛仁贵。他想让他随军西征,好生替他护卫李世民的安全,问他可愿意。
    “属下谨遵太子吩咐。”薛仁贵恭声答道,颤动的声音、激动的表情、兴奋向往的眼神,无不显示着他多么渴望上战场。
    猛虎困顿到一定程度,选在适合的机会放出去,必然可建奇功。
    将薛仁贵的神情收纳眼底,李承乾心下满意,其人其心可用,西征沙场必会大放异彩,到时候举荐他的自己,颜面上也会有光。
    “你把手头的事情跟晋语交接一下,回家好生安顿安顿。”李承乾颔首说道,“不过,你之前并未在军中任过职,此次随军,孤也只能先暂时让你跟在父皇身边护卫。”
    “你且放心,孤已经托了随军出征的程老将军,只要你在父皇跟前找机会显露你的将帅之才,程老将军定然会力保你入军任职,你且安心就是。”李承乾说道。
    “属下谢太子提携爱护,此行属下定然全力护卫皇上安危,为大唐尽忠!请太子殿下放心。”薛仁贵单膝跪在李承乾面前,语声有力的说道。
    若无最后一句话,李承乾心中多少会有些不快。
    最后一句话,无疑是薛仁贵表明立场,承认他将来仍然是以太子马首是瞻。
    太极殿议事之后,秦琼、房玄龄等人力荐让房遗爱随军出征的提议,被李世民寻到借口被驳了回去,不打算让房遗爱跟着。
    什么狗屁大唐最终孝道,现在养父冯铁匠重病缠绵病榻,生母房夫人身体有恙亦须子女侍奉榻前,身为人子的房遗爱,无论如何都该留京侍奉亲长。
    身为明君,自当体谅臣子苦楚,不能在这个时候逼迫臣子在忠孝之间做艰难的选择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