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师-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轲笑道:“王上有所不知,我等习剑非为追求功名利碌,而是喜欢,从小就喜欢剑术,因此而习剑。若是能在剑术有上有所成就,垂于后世,我等之心足矣。”
    “这才是真正的剑客!”秦王赞不绝口,解下腰间佩剑,道:“此剑跟随寡人征战多年,饮人血无数,也算得上是一把宝剑,寡人就送给壮士了。”
    荆轲迟疑道:“王上之剑是王者之剑,我等山野中人,要王者之剑做什么?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拿着。”秦王丝毫没有收回的意思,道:“这剑在寡人手里是王者之剑,在你们手里,就是壮士之剑。红粉送佳人,宝剑赠烈士,此剑送于你们,正该。”
    荆轲三人对视一望,略一点头,荆轲道:“既如此,我等就恭敬不如从命。谢王上!”从秦王手里接过宝剑,一抱拳道:“王上,周先生,各位,我等告辞了。”也不等众人说话,飘然而去。
    望着三人的背影,秦王很是惋惜地道:“如此壮士不能为寡人效力,实是可惜,太可惜了。”叹惜之情溢于言表。
    周冲脑袋里嗡嗡直响,众所周知历史上的荆轲和秦王有一面之缘,他们那一缘可不得了,因图穷匕现而生死相搏,荆轲给秦王剁成了肉泥。荆轲用自己地生命抒写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壮歌。而历史重来,只不过多了一个自己,从中穿针引线,秦王与荆轲这对冤家却是惺惺相惜,这点要不是周冲亲眼所见,还真是难以相信。
    “怪不得人们经常感叹要是历史上某件事如何如何,就不用走向已经发生地方向,而会走向另外的方向,并非没有道理。现在正在发生的历史只不过因为我的加入已经大大偏离了原先的轨迹,我要好好把握机会,把秦朝引向一个美好的方向!”周冲在心里下定决心。
     
   
第二十章 (中)


    
    秦王拉着李牧来到屋里,请李牧坐下,直奔主题,道:“自从周平王东迁,周天子失德,不能制天下,天下不宁,先是戎蛮侵扰华夏,后是诸侯力征,五伯迭兴。五伯者虽有益于天下之兴亡,然不过是一方之霸,终不能匡复周室,一统华夏,止战息纷。
    “寡人不敏,适逢此乱世,不得不起大军,欲扫灭六国,一统天下,革除积弊,开华夏之新篇章。六国之中,最强者莫过于楚,其次则是赵,李将军忠心为赵国,不过是忠于一方之国,以天下计则实害天下。寡人是想将军为寡人出计,助寡人平天下,创不世之功业,为个人计不失富贵功名,为天下计则百姓安居乐业,岂不美哉,还请将军三思。”
    一见李牧之面就开始劝降,显得太也心急了,不过秦王爱才之心也表露无遗。
    李牧婉拒道:“谢王上美意,外臣身为赵国人,身为赵国之臣,上不能全赵国,下不能全于己身,为王上所执,为王上阶下囚。王上英明,招贤聚士,群贤毕集大秦朝堂,以王上之英明,贤士妙策,王上何愁不能取天下,何需李牧一败军之将出言献策。
    “李牧自率军以来,初战于边地,与胡人大战数场,赖将士用命不使边境受到胡人侵犯。赵国王上英明,擢外臣于行伍之中,位列庙堂,委以重任。数与大秦交战,幸天之助李牧不曾败绩。想是李牧才穷智竭,近日数与秦战,战而无功不说,还败军覆师,丧邦辱国,当战死于疆场之上。
    “可我李牧却如此无福,竟是不能象将军一样血洒疆场。为王上所俘,实是上天于我李牧不公。王上,外臣别无所求,请王上赐死李牧,以全为臣之节,李牧感激不已。”说到伤心处。眼泪又下来了。
    秦王驳斥道:“将军之言差矣,不是天不眷顾将军,这是天意,天意不绝将军,要使将军大有为于世,将军何不听从天命,与寡人一道驰骋天下,扫灭列国,造福苍生。”
    李牧请罪道:“外臣不识王上威德,率军与王上战。杀戮甚重,秦军死伤枕籍。血流成河,这都是外臣之罪。若王上不治外臣之罪,何以服天下?”
    秦王哈哈一笑,道:“将军所言不对。战场上见面是为敌,将军身为赵将,自当忠心无二,奋死杀敌,这没什么好说地。将军在战场上的所作所为让寡人钦佩呀,为将者当若李将军才不愧是良将。寡人若是治你之罪,那才是不能服天下。
    “你问问王翦蒙武内史腾。他们和你打了一仗又一仗,他们可曾对你有一点怨恨之心吗?他们还常对寡人说李将军真将才也!”
    王翦接过话头,道:“王上所言极是。王翦与将军数度交手,幸王上威德得占上风,但王翦心里明白,将军给王翦造成的压力是以前所没有遇到过的,以将军之才,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机变灵活之道,王翦是自叹弗如。”
    他是秦王手下头号大将,才情绝高,名满天下,李牧对他很是钦佩,他如此看重自己,李牧心里升起遇到知己之感,道:“可李牧还是败了,败得很惨。”
    蒙武呵呵一笑,道:“李将军不必自责,蒙武痴长将军几岁,托一下大,分析一下战场胜败的原因。以蒙武愚见,将军并不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还是在于庙堂之上,在战场之外。
    “蒙武与赵国打了一辈子,我认为赵国的军队训练得很好,单从单兵作战能力来说赵军兵士并不比我大秦差。秦赵交战,历来是赵国败多胜少,究其原因,并不是士卒不用命,也不是将领不用心不尽力,而是在于庙堂上出了问题。”
    秦王接过话头道:“蒙将军所言,至理名言呐。想想当年地长平之战吧,廉颇守得好好的,阵列七星,环营数十里,这一阵势司马将军不是用过了吗?可给寡人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要不是周先生奇计,寡人还真拿司马将军没办法。
    “廉颇将军打定主意,先把我大秦军队消耗掉,拖累拖疲,拖到士气没了,粮食吃光了,再反击。然而,赵王却昏庸无能,中了我大秦的反间计,派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能不吃败仗吗?
    “寡人也常思我大秦的制胜之道,我大秦之所以能够越战越强,不全是将士们用命之故,还在于庙堂之上运筹得法。我大秦历来是在战场上不能取胜,就把战场摆到敌国地庙堂上去,收买敌国的权臣奸佞,利用他们来达到反间撤换甚至杀掉敌国良将的目的。正是如此,我大秦才在长平一战而定天下。”
    秦王说出了一个秦国崛起之后踏上争战之路的规律,秦国虽给诸侯骂为暴秦,虎狼之师,视为所向披靡,然而秦国的征战路并非一帆风顺,廉颇、赵奢、李牧都曾给秦国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在这三员赵国名将中,除了赵奢没有吃过秦国反间计的苦头外,廉颇、李牧都是因反间计而失去兵权,才有长平之败,赵国被灭之事。
    对于此点,周冲大是秦王所言,道:“王上圣明,洞烛微渺!”
    李牧也不得不承认秦王实事求是,泣道:“王上!”
    秦王笑道:“李将军,你是赵将,你当知道廉颇将军的凄凉晚景吧?廉颇将军因长平之战缘故去了楚国,然而他忠心一片,心向赵国。当赵国再次面临我大秦兵威之时,赵王又想起他的好了,想用他,派人去探看一下。
    “这人是个小人,受了郭开指使,回报说廉颇身子也不错,特能吃饭,就是喜欢跑茅厕,赵王因此而不用廉颇将军,致使一代忠良客死他乡,诚让人心痛也。赵王也真是猪,他不想想,即使如廉颇这样地将军身子不好,给他一个监军也是好的,出出主意总行吧。”
    周冲给秦王地话触动了感慨,在心里念道:“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周冲的感慨中,秦王掷地有声地道:“一匹良马,难免不把车拉翻;有才情地人难免没有缺失,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就是寡人也有失误的时候,周先生谏寡人迎回母亲,李斯谏寡人逐客,不就是明证吗?
    “寡人明晓一个理:只要是人才,不论他的出身,不论他过去做什么事,只要他忠心为我大秦,寡人一定要用!要重用!要委以重任!”
     
   
第二十章 劝降李牧(下)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周冲脱口吟出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雄材大略的皇帝汉武大帝的名言,赞道:“王上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天下何愁不平!”
    不是周冲拍秦王的马屁,而是有感而发,秦皇汉武历代并称,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两个皇帝,没想到两人对人才的认知居然如此相近,怪不得能够做出传颂两千年的丰功伟绩,周冲是感慨上来,自然而然地吟出来。
    “真知灼见,不失气魄,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当帝王,听了周先生这话,寡人心意已决,寡人已经错失了司马将军,不能再错失李将军,一定要得到李将军。”秦王信心十足地道。
    周冲只不过是有感而发,没想到秦王竟是如此解读,还对汉武大帝如此称赞,在心里想要是两人同生一个时代,肯定是要打个你死我活,即使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打过了又惺惺相惜,把臂论交。
    李牧不无感动地道:“王上错爱,李牧感激不已。可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李牧身为再败之将,不敢为王上效力,恐有辱王上圣躬。”
    秦王滋一声,道:“李将军,你这什么话?难道说败军之将就不可复用?这对赵王来说是真地。可在我大秦没这规矩。孟明视三败于晋,还给晋国生擒活捉,要不是怀羸相救,必然是身死异乡。先祖秦穆公对他仍是信之不疑,委以重任,孟明视知耻而后勇,终雪晋耻,崤谷封尸。传为佳话。
    “寡人身为羸氏子孙,不敢忘了祖宗的遗教,只要将军有才,不管你败了多少次,就是败了一百次,寡人也要用。”
    孟明视三雪晋耻在当时是流传甚广的佳话。曾使多少人感慨,李牧万未想到秦王搬出这典故来说事,无言以对。
    周冲适时开口,道:“李将军请听周冲一言。周冲以为,将军为了赵国尽心尽力了,做到了一个臣子所该做的事情,问心无愧了。至于赵国之灭,也可以说是天数,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周冲虽给赵王出了强赵之策,意在削弱赵国。可在将军的运筹之下,差点成就了赵国。要不是天意让章发现了将军之谋,周冲可是铸下大错了。细细想来。周冲至今还心有余禁。
    “自古至今,为忠臣者莫若将军者,将军何故愚忠?天下归一,已是大势所趋,无人能够阻止,将军虽是竭尽所能,也无力回天就是最好的明证。将军若再固执一个方伯之国,而不为天下着想。将军就不怕后人唾骂将军吗?”
    赵国先祖本是晋国大臣赵衰,他陪晋文公流浪了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委以重任,成了晋国世家,最后三家分晋,才有了赵国。周天子贪财追封的,可以说,赵国连方伯都算不上。
    李牧分辩道:“李牧不愿为后人唾骂,才不敢不尽忠。”
    尉缭笑道:“李将军此言不对。请问李将军,天下大还是赵之一国大?”当时的天下是指整个华夏,而不是指当时地某一个国家。
    “自然是天下大。”李牧如实回答。
    尉缭再问道:“王上灭了韩国,又灭了赵国,天下已半入于大秦,这天下大势再也明白不过了,请问将军还有哪个国家能够阻止王上一统天下?”
    李牧沉默了一阵,才道:“没有。即使楚国也不可能,楚国之所以不能,不是国为楚国的国力不如大秦,而是因为楚国的国君太无能。眼下,两派争斗难息,难有胜负,以李牧观之,两派之主皆是无能之君。”
    尉缭三问道:“将军明于天下大势,何故昧于自身之事?天下比赵国大,大秦统一之势无可阻挡,当此大好建功之时,将军就不心动吗?”
    李牧再辩道:“李牧身为赵人,哪有不为赵国尽力的道理。”
    秦王笑道:“李将军,赵国已经没了,你为哪个赵国尽力?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不愿意为寡人出计灭列国,那没关系,你可以为寡人筹谋打异族呀!南有百越,北有匈奴胡人,历来侵扰我边关,寡人以为天下一统之后,也该为华夏长长志气,痛击胡人的时间到了。击胡,将军之所长,难道将军就甘愿埋没,不为华夏做点实事,尽尽力?”
    周冲接着道:“是啊,李将军,王上所言极是。当日,我俩在把酒论交时,可是订了君子协定,若你在战场上被击败,那么你就归之我大秦,周冲可是言犹在耳,将军难道就忘了?”
    “还有这等事?”秦王颇感兴趣地道:“将军信人,能竞现承诺吗?”
    李牧有些不服气地道:“我败得有点窝藏,要是我把军队集中起来,胜败之数还难预知。”
    对于这点,没人敢说不,历史上正是因为赵国集中了所有地兵力,李牧才阻挡住了秦国的进攻,这次赵军给分成三个部分,一部是西线的司马尚,一部分是李牧带去灭燕的,还有一部分就是代兵,给秦王各个击破。
    周冲呵呵一笑,道:“将军不必不服气。将军之才周冲不得不叹服,请将军恕周冲直言之罪,依周冲所见,即使将军把所有的赵军全部集中起来,也是必败无疑。原因嘛,很简单,赵国就*将军一人支撑,正所谓独木难支大厦是也。
    “反观我大秦,有王翦、蒙武、内史腾、蒙恬、王贲这些良将,而谋臣更不是赵国所能比,缭子先生、王敖、李斯、韩非、甘罗,济济一堂。甘罗年仅十二岁,一出你们赵国可是丧失数十城。王敖先生一到齐国,就败将军唇亡齿寒之功。
    “以将军一人之力,能与我大秦相抗?即使大秦不能在战场上击败将军,难道就不能行使反间计?将军正是顾忌反间计,才与我订下君子协定。”
    秦国是人才济济,连一个童子都是人才,赵国又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人才?李牧哑口无言。
    “周先生真是过谦了,还有你周先生,都是我大秦的人才!”秦王笑道:“将军可愿为寡人效力?”
    “王上,外臣是赵人!”李牧回答。如此说来,他还是不愿降了,秦王脸色一变,只听李牧接着道:“王上,外臣以为王上取天下正此时。”
    秦王哈哈大笑,道:“李将军所言,正合寡人之意!”
    李牧虽仍是以赵人自居,已给秦王出主意了,只要假以时间,赵人之心淡去,就会归降,秦王哪能不高兴。
     
   
第二十一章 杀郭开(上)


    
    “臣郭开恭迎王上,王上万年无期,万年无期!”郭开对坐在王座上的秦王恭恭敬敬地施礼,额头触地,恭敬到了极点。
    对于郭开来说,他这个赵之遗臣虽是为秦王做过很多事情,但他还不算真正的秦国臣子,第一次见到秦王,这礼数自然是不能缺少。
    “起来吧!”秦王一挥手。
    郭开说声“谢王上!”喜滋滋地站了起来。
    秦王扫视一眼那些直挺挺站着,却不向他施礼的赵国遗臣,道:“你们为何不向寡人施礼?你们尽忠的赵国已经没了,成了大秦的郡,你们尽的是哪门子的忠?”
    赵王虽是无能,但赵国大臣的骨头特硬,特别是那些文臣,骨头不是一般的硬,申无忌就是其中之一,一步站出来,指着秦王喝道:“嬴政,你亡得了赵国,却亡不了我们心目中的赵国,赵国虽亡可在我们心里却是永世长存。”
    大破李牧,赵国的战事基本上结束了,秦王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郸,处理政事,自然是要见赵国遗臣,想招降一批,没想到一见面就给申无忌当众申斥,直呼其名。秦王双浓眉一轩,猛地一下站起,冷笑道:“申无忌,寡人欣赏你的气节,但是寡人鄙夷你的愚忠。寡人问你,赵国为什么会亡?”
    “天要灭赵。我能奈何!”申无忌仰天长叹,双泪长流。他地表现立即得赵国群臣的响应,无不是涕泪俱下,沾湿衣襟。
    这些遗臣虽是愚蠢,不明赵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归之于天意,太搞笑了,但是他们的悲愤之情却是实实在在。周冲都不禁为之鼻子发酸。
    秦王哈哈大笑,驳斥道:“申无忌,听了你的话,寡人又多明白了一个赵国灭亡的原因。你不明白,寡人就让你明白明白。先前,寡人以为赵国的灭亡是赵王的无能。不能把赵国地所有力量拧成一根绳,现在寡人知道了,还有你们这一班无能、只知愚忠的臣子。
    “寡人以为赵国之亡不外三个原因:赵王无能,不能聚贤使能,所用的不是你们这些无用的臣子,就是贪婪奸佞,则其一也。赵国之亡非战之过,三军将士用命,打得很不错,李牧司马尚打出了赵国的威风。若论军队实力赵国不在我大秦之下,而大秦胜赵国亡。问题在于赏罚不行,朝令夕改。此其二。第三嘛,就是你们这些只会空谈而无实用的书呆子们把持了朝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