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龙腾-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人所夺,臣以为崇祯已死,南方也会为李无庸所占据,吴三桂也就没有效忠的对象了,此时我军要是招降吴三桂,可能性极大,这样一来,我军不但可以解决后方的不安,还可以凭添十万精锐的关宁铁骑,更可以把后金挡在山海关外,如此可以一箭三雕。”
    “李将军所言甚是,臣赞同。”牛金星也出列道:“还请陛下招降吴三桂,山海关关系重大,陛下可以不吝封赏,就是封个王也再所不惜。”
    李自成闻言微微一皱,当下道:“如今朕刚刚夺下江山,灭了暴明,诸位爱卿劳苦功高,朕尚未封赏,首先封赏的却是前明余孽,还要给予王爵,依朕看来,那吴三桂也是个明白人,当知道天下大势,只有投降大顺才有生存的地方,否则朕的百万大军一到,恐怕性命也难保。依朕看,不如给予他一个侯爵,然后给予金银珠宝以厚赏,让他给朕安心守护山海关也就成了。”王爵是不会封的,如果封了他做王爷,那以后不是要封许多的王吗?非李姓不得封王这是李自成在长安的时候就定下的规矩,谁也不可能破坏的。
    “谁人可以出使,招降吴三桂?”
    “臣愿往。”说话的却是黄玉。
    “黄爱卿前往必定要好消息。”李自成大喜。
    “臣此去有两个要求。”黄玉道。
    “说。”李自成大袖一挥。只要不触及他的低线,什么都好说。
    “如今北京被我军攻破,山海关必定缺少粮草,还请陛下拨付臣十万大军一个月的粮草,以作诚意;其二,吴三桂尚有家眷在北京,还请陛下妥善安排。”
    “照准。”
    “那臣就去山海关了。”
    天下大势并非只有一个人知晓,山海关的重要性也不是大顺王朝一个人能看的出来的,李无庸也看的出来,所以他让人带领大军伺机夺取山海关,但毕竟聪明人有许多,中原的形势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如今也是可以捞取一笔的时候,多尔衮是这样想的。自从他知道李自成拿下了居庸关后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不断的派遣细作深入大明境内,昨天他终于得到消息了,李自成已经攻下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死了,统治中原长达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终于灭亡了。
    多尔衮迫不及待的召集诸王公大臣,崇政殿的龙椅上,多尔衮并没有穿上摄政王的龙袍,而是穿着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披挂,没有人说什么,也没有人敢说,如今的大清朝,多尔衮说的算,另一个摄政王老了,很久都没有上过朝了,虽然表面上是两王摄政,但是大家都知道实际上是多尔衮这位不是皇帝的皇帝统治着大清。
    “明朝已经灭亡了,李自成那个泥腿子入主了北京城,我们再不有点表示,中原那如画江山恐怕要落到他的手上了。”多尔衮用充满诱惑的语气说道。底下的众人也是脸上露出了喜色。
    “摄政王,恐怕你还忘记了一个人吧!”豪格突然说道:“难道摄政王以为台湾的李无庸是那么好惹的吗?据本王的情报看,李无庸也称王了,如今的兵马早就过了大海,登上了大陆,恐怕此刻已经与李自成接上火了。如今要是我军此时插足中原,按照中原人排外情绪,摄政王就不怕两家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吗?李自成与李无庸可不比崇祯那样无能。依本王看来,还是等他们打的差不多的时候,才是我军起兵之时。坐收渔翁之利。”自从山海关被李无庸逃脱后,豪格对于这个李无庸是咬牙切齿的恨,不但加强了军队的训练,期望着日后能在战场上狠狠的教训一下李无庸,找回自己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从有限的俸禄里,节省大不部分,安排细作,专门打听李无庸的消息,可以说比李自成和多尔衮的详细多了。
    多尔衮冷芒一闪,望着低声讨论,脸上露出忧色的王公贝勒,心里一阵气恼,不但是他们,就是他自己也见识到了李无庸的厉害,如今的后金是闻李而色变,想自己的皇帝都是被他给气死的,何况其他的人了。
    “大阿哥说的不错。”多尔衮并没有反对豪格,而是表示很赞同。“按照惯例,肃亲王的方法是很不错,不过你也别忘了,等他们分出胜负来的时候,中原的大势已定,就算我等攻进了山海关,也将面对的是统一在一个羽翼下的强有力的统治,不论是李自成还是李无庸,他们将率领数千万的汉人来对付我们,先不说我大清是不是能对付的饿了,就是到了那个时候,山海关也不可能攻的下,李自成与李无庸不象崇祯那样无能,你以为他们还会象以前一样,让我们自由的出入喜风口吗?我们只有在这个时候,趁中原还没有定主的时候,快速的进击中原,并且占领黄河以北的领土,然后按照我们先人完颜阿骨打的战略,与李无庸隔河而治,长久计划,最后灭亡李无庸,统一中原。”
    “王爷说的轻巧,那山海关可是有十万关宁军,那吴三桂可是个将才,把整个山海关经营的如同铁打的一样,我大清要花多少力气能攻的下。”豪格不屑的说道。
    “不废吹灰之力。”在旁边听了好久的范文程突然说道:“两位王爷,此时中原无主,明朝已经灭亡,山海关的吴三桂是进退两难,进,则抵不过李自成的大军,退,他会甘心居于一个驿卒之下吗?观中原各路英雄,能取天下者不过两人,一者是李自成,而另一个就是李无庸了,凭借李无庸的手段,取中原恐怕不是难事,而吴三桂且不说有杀兄弑舅之仇,就是山海关外差点要了李无庸的性命这一条足可以让吴三桂对李无庸望而却步了,如今他只有一条路走了,那就是投降我大清。臣请命,前往山海关说降吴三桂。”
    多尔衮大喜,连忙道:“先生此言甚是,那就劳先生了,告诉吴三桂,只要助我军夺取中原,本王就与他结义为兄弟,并且封他为王,世袭罔替,永享富贵,决不食言。哈哈。”大殿中人闻言大惊,但都没有说什么,一方面固然是多尔衮的权势了,而另一方面,却是中原那如画江山的影响了。
第一百三十一回 娇公主悲伤欲绝 孔胤玉舌灿莲花
    南京城仍然是那样的雄伟,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南京给人的不是繁华与热闹,肃杀的气氛笼罩着这个虎踞龙盘之地。高大的城墙上,站立着无数的士兵,而在其后面也有着一队又一队的士兵在巡逻,加上城墙垛子上的一些斑斓的血迹,这些都说明了战争已经与南京有了亲密的接触了,自从成祖皇帝到如今,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远离硝烟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驻扎在城外不到一里的唐王李无庸。
    自从三月十日誓师以来,李无庸带领的大军很快就在上海登陆,令军师宋献策带领大军一部横扫江苏、安徽、山东直逼河南后,自己带领余部回合镇西将军刘启共计十万人马朝南京逼来。
    长江之上再次迎来了一位霸主,二百七十年前,在长江之上一位相貌不雅的家伙曾经感叹过,曾经奋起过,曾经辉煌过,他就是开创了大明二百多年江山的朱元璋,如今,长江之上横行的却是李无庸这个幸运小子,数百艘战舰护卫着旗舰,用了两天的时间,穿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障碍,直达南京城下,而这一切都归功于马士英的战略观点,在他认为李无庸的战略意图很简单,福建、广东、浙江这些富饶之地才是李无庸的目标,至于南京,你还是等过了前面的四十万大军才说吧!长江沿岸的炮台也不过是略做个有样子罢了。论大炮,天下还有比李无庸手上大炮厉害的吗?射程、威力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着领先水平。
    等到大军到了南京城下的时候,马士英才反应过来,不过他还是有点脑筋的,最起码他没有小瞧李无庸,也没有想过自己的野战上能够敌得过李无庸的火枪队,而南京城的坚固是天下闻名的,当初修筑南京城的沈万三可是提着脑袋在干事情,他能不修的好吗?再说经过历代皇帝每年不断的修筑,南京城可以说比明京城北京城不相上下了。凭险而守才是上才,这是马士英、阮大钺与钱谦益、冒辟疆、侯方域等一干人等研究了许久了才得出的策略。
    而这一招也确实不错,李无庸并不想破坏南京城的一切,毕竟这里将是他对抗后清以及剿灭李自成的大本营,而南京的繁华与百姓也是让李无庸束手无策的一个方面,长期围困这个办法不得不提上了日程,尽管他的成本很大,但是李无庸也是没有办法。幸好在南方的罗振川与姚启圣率领的大军把黄得功、刘良佐、史可法压制在浙江与江苏交界的地方不能动弹,想来破敌也是迟早的事情了,等到大军一到,不管是强攻还是劝降都可以慢慢说话了。不过,李无庸到底不是个简单的角色,横行与长江上的水师,每天都会放些炮仗来吓唬一下守军,弄不好也能炸到几个不幸的家伙,虽然榴弹对城墙的危害较小,但是对士兵的危害却很大啊!最起码能够摧残士兵的意志,天知道哪次自己正在吃饭的时候,天上会掉下一个炮弹来,把自己送上西天啊!
    距南京城一里的地方,一片白色的营房,而这些白色中间拱卫着一黄色营帐,那就是李无庸的中军大帐了。大帐之中,李无庸仰躺在虎皮大椅上,眼睛微闭,想必正在休息。在营帐之外不是的传来士兵的操练之声。
    “殿下,臣刘启求见。”大帐之外突然传来一阵中气十足的声音,宽厚而不张扬。
    “刘启啊?进来吧!”李无庸懒洋洋的说道。
    “臣…”
    “行了,行了,别行礼。”李无庸微微拉了拉自己身上的龙袍,站起身对刘启挥了挥手。
    “谢殿下。”
    “你不在江上军舰里呆着,怎么到这里来了?”李无庸笑骂道。李无庸对这个跟了自己许久的家伙倒是信任有加的。
    刘启闻言罕见的脸色微红,手无顿挫的说了句:“臣是来向殿下学打仗之道的。”
    “跟孤学?”李无庸哈哈大笑道:“孤王手握雄兵,到现在还没有拿下南京城呢?”
    “不,不,殿下那营门外挖的战壕就是一门学问,臣就学不来。”刘启脸色更红了。
    “说吧!到底有什么事情?是不是看上哪家的小姑娘了,说,是谁家的,孤王亲自上门给你提亲去。”李无庸当然不相信刘启是为了南京城下那些纵横交错的战壕来的。当初挖战壕的时候,他也是再一旁看着。到底是个老实人,说谎都不会。
    “臣的部下在巡江的时候,抓住了一个人。”刘启说着头低了下来,又低声说道:“她说她是明朝的公主,并且与殿下熟悉。”
    “明朝的公主?阿九。”李无庸神色微动,忍住心中的渴望,但是微微颤抖了一下虎躯还瞒不过旁边的刘启,也让这位大将军心中舒了口气,幸亏当初是妥善对待,否则李无庸不把自己杀了才怪呢!
    “她…她在哪里?”李无庸深深的叹了口气。此刻李无庸最怕见的人就是那位貌美如花、巾帼不让须眉的九公主了,但是最担心的却也是这位公主了,要知道作为一个末代公主,在国家灭亡的时候,要么被赐死,要不就被叛军所获,受尽屈辱。
    “臣已经把她带到营外了。”刘启低着头说道。
    “请她进来吧!”李无庸叹了口气,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的。
    “是。”刘启顿了顿。
    不一会儿,大帐中一阵清香。
    “你来了。”李无庸淡淡的说道,言语中仿佛没有任何感情。
    “本宫是来了,唐王殿下。”声音清冷,却包含着众多感情。
    李无庸缓缓的回过头,还是象当初一样的美丽,华丽的盛装,显然是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清瘦的脸庞上还有一丝风尘,苍白的脸庞仿佛象人诉说着一路的艰苦,原本精灵的眼睛如今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有惊喜、有羞涩,但更多的却是愤怒。
    “阿九。”李无庸声音微微颤抖。
    “唐王殿下,本宫乃大明太平公主。”九公主突然神色一冷。
    “你狠我?”李无庸闭上了眼睛。
    “恨?不。小女子是瞎了眼,还把你当作忠贞之士,大明的顶梁柱,如今才知道,你也和那些叛贼一样,窥视的是大明的江山,本宫不恨你,本宫恨的是自己这双眼睛。”清秀的脸庞上流下的眼泪仿佛见证着大明朝九公主的心情。“小女子在这里祝愿唐王殿下早日一统河山,成就帝王基业。”
    “阿九…”李无庸神色微变。
    “公主殿下说的对。”帐外突然传入一清朗的声音,接着大帐一掀,却是太傅孔胤玉走了进来。
    “臣孔胤玉拜见殿下。”
    “太傅请起。”李无庸神色微喜。
    “孔氏之后拜见公主殿下。”孔胤玉又对九公主行了个礼。
    “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你身为孔圣人之后,难道连他老人家的话都不听了吗?”九公主脸露讥笑之色。
    “臣先不论先祖这句话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臣想请问公主殿下,汉代秦如何?”孔胤玉并没有生气,而是面带微笑的反问道。
    “秦王暴政,汉高祖皇帝提三尺剑,力尽艰辛,平定天下,当然是对的了,就象本宫的先祖,本朝的太祖皇帝不满元朝暴政,起兵反元,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一样,都是符合圣人之道。怎么,本宫的父皇也同那秦始皇与暴元一样?本宫告诉你,父皇自从即位以来,每日睡觉不超过两个时辰,如此勤政,岂是他人可以比拟的。”九公主反驳道。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暴元失政,群雄奋起。可见天下并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孔胤玉义正词严的说道:“崇祯皇帝自从即位以来,于内,不能安抚百姓,导致河山失色,死于饥寒交迫者不计其数,各地贪官污吏横行乡里,各种关税比天高,弄的百姓苦不堪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无道则选有道。于外,后金频频寇关,掠我钱财,杀我子民,崇祯皇帝不但不能抵御外寇,还要杀害有功之臣,以前的袁崇焕,前不久的唐王殿下。如此昏庸之君安能稳定河山,还天下一个太平?”
    “何谓臣子?何谓忠臣?难道起兵造反也是忠臣所为?难道你李无庸不怕天下人耻笑吗?”九公主指着旁边不发一言的李无庸娇喝道。
    “忠臣?”孔胤玉不屑的说道:“唐王殿下天资聪颖,文韬武略为当世之雄,所谓的忠臣不是愚忠,唐王当然是忠臣,他所忠的不是一家一姓,而是忠于天下百姓,忠的是大汉江山,忠的是华夏民族。此为大忠,为大忠而舍弃愚忠,方为正道。当年汉高祖也是秦王朝的一个亭长,之所以要起兵伐秦,因为他所忠的对象是天下百姓,所以得到张良、韩信等英雄的辅佐;大明洪武皇帝之所以揭竿而起,是因为他所忠的是大汉子民,所以能得到刘诚意、徐达等义士的辅佐。如今海内沸腾,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做乱,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天下只有唐王殿下才能解救天下百姓,还天下一个太平。公主殿下,您以为先皇可以吗?”
    “你…先皇?”
    “不错,据探马来报,前不久李自成已经攻破北京城,皇帝陛下在杀死后宫诸人后,在煤山上以身殉国了。还请公主殿下节哀。”
    九公主并没有听清楚最后的话语,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后,好不容易才与自己的情郎,大明的叛臣见面后,又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噩耗,就是再坚强的人也接受不了。
    望着躺在榻上的少女,李无庸不满的望了一眼孔胤玉。
    “先生,你好威风啊!”
    “嘿嘿。”面对李无庸的责怪,孔胤玉干笑了两声,猛的正色道:“殿下,如今崇祯已死,殿下其一要为崇祯发丧,以挽天下民心;其二,快速迎娶九公主,以招揽天下士子。”
    “就按你说的去办吧!”李无庸望着睡着的阿九叹了口气。“追崇祯为庄烈帝。退下吧!”
    “是。”
第一百三十二回 两大臣争相招揽 大汉奸左右逢缘
    “军门,如今该如何是好?陛下已经归天,我山海关十万大军该何去何从,还请军门示下。”
    山海关上,吴三桂一身披挂,虽然如今也有三十多岁,但是岁月并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多少的痕迹,虽然他也不过是个总兵而已,但是在山海关,他就是皇帝,他就是天,在这里崇祯的圣旨也不见得比他的命令来的管用。
    大明朝是亡了,是他亲眼所见,当然也是他自己亲手造成的,自从连续接到崇祯的数十道圣旨后,按兵不动是他唯一的举动,他是个忠君的人吗?显然不是,否则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北京城下与李自成大战呢!他在等待,这个理由有的时候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也许在得到他的消息的时候,他就下了决定;也许是见到她的身影的时候,他就想到了。
    李无庸总算反了,他称王了,数十万大军出台湾,很快的横扫整个江南,而此时此刻,北方的局势更是让这位胸怀大志的将军看到了自己的出路,虽然九公主很漂亮,但是却不值得自己去卖命,性命、权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