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秀才家的小娇娘-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云开与宋新桐进屋时便听到双胞胎的话,“要做什么?”
  双胞胎围着陆云开,“爹娘,我们要以后也要做状元。”
  宋新桐和陆云开二人相视对笑了一眼,小孩儿的豪情壮志,大人们并不放在心上,目前只希望孩子们平安健康长大。
  “好。”陆云开坐在椅子上,“既然想做状元,那明日卯时初便起来读书。”
  “好。”双胞胎此刻干脆利落的应着,就是不知道明日能否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 番外日常28  

  许是受了亲爹和舅舅们的激励,双胞胎第二日倒是按时起来了,跟着陆云开念了一个时辰的书,又跟着护卫们练武,下午还要学学君子六艺,一日的时间过得极快。
  转眼到了第二年开春,已经五岁多的双胞胎长高了许多,都快要暖暖那么高了。
  开春雪化后,草木开始复苏,四处皆见青绿,暖暖和双胞胎也不愿被拘在家里了,纷纷牵着自己小马出城去骑马了。
  宋新桐也没有闲着,带着人将刚运来的种子们交到了百姓手中。
  陆云开管辖的几个县地广人稀,加起来人口也不过一千二百户人,算起来总人口还不到一万人口。
  宋新桐将买来的种子按户籍分发的,适合种土豆的百姓就分发土豆,适合种棉花的种棉花。
  土豆的种植方法很简单,春秋两季都可耕种,但沙河县冬日较冷,所以还是只种一季。
  发芽土豆是一户二十斤,拿回去后按要求切割好,裹上草木灰,然后在农事官的指点下播种。
  因为种子不多,二十斤土豆稀稀拉拉的能种两三亩地。
  宋新桐表示她只免费给大家提供一年的土豆种子,让他们今年的土豆全部收起来留种,等来年种上十几二十亩再往外卖。
  反正现在这里的土地很宽广,前三年是免赋税的,三年之后各家各户的种植都稳定了,到时候缴税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宋新桐让文书给大家测量了土地,做好了标记,以后就按测量的来缴税。若是有人偷偷藏着开荒不缴税,那便会严惩。
  百姓们对官府都有很深的畏惧,所以也无人敢欺瞒不报。
  另外棉花种子也分给另外一个区域的百姓了。
  对于种植棉花宋新桐是高度重视的,毕竟棉花价格居高不下,又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如果能大面积种植出来,对整个大周的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所以宋新桐专门请了南边对种植棉花很有经验的农人过来帮忙,看看能否今年就大丰收。
  至于其他还有些区域,则种植的是葡萄,都是从别处买来的三年的根茎,只要种活了就能结出葡萄了。
  之所以让这一区域的百姓种植葡萄是因为许多女子都喜欢吃葡萄,而且晒干的葡萄干也是一个好东西,平日当做零嘴儿打发时间也好啊。
  另外还有一些菜种和豆种,一家一小把,拿回去自己尝试着种一些,以后若是想要再种其他的,便和其他百姓们互换讨要吧。
  “夫人,其他地方您都安排好了种植之物,可沙河县这边还空着呢。”文书道。
  “不着急,种子还在运来的路上。”对于沙河县种植什么,宋新桐可是想了很久,终于在前些日想到了。
  沙河县的沙土最为严重,到处都是黄沙,鲜少见到绿树,宋新桐担忧再过几十年会把沙河县县城给吹垮了,所以就想着早早的开始植树造林大业。
  所以已经命人买了不少果树幼苗,打算沿着沙河附近一圈一圈的往外种。
  她听陆云开说,沙河县以前也是水草丰茂之地,但因以前的百姓为了生活,砍掉了树木,羊群吃光了青草,慢慢露出来黄褐色的地皮。
  所以她在想,以前这里也曾山清水秀,那她也能种出一片秀丽山景,是以在和陆云开商量后,便买了不少果树苗回来。
  这应该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沙河县的百姓有些不愿意等,宋新桐也没有办法,但还是给他们一个选择,可以搬去其他县城置办一块地种适应的土豆或是棉花。
  “夫人,为什么我们要搬去那儿,不能住在沙河县又去那边种地吗?”
  “不行。”宋新桐打算做地区特色,每一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划分,不能既想占着沙河县的新城又想占着旁处的好处。
  最好没办法,一些注重眼前的利益的人搬去了其他区域,不过只是少数,绝大部分人都了留下来。
  因为大多数人都舍不得沙河县温暖的家,也喜欢住在县城里的县令大人和夫人。而且有县衙的地方才是政治中心,谁会傻乎乎的跑去偏远地方种地去。
  所以剩下的百姓都跟着县令夫人的步伐认领区域,然后开始挖坑种树。
  等到农历四月,几乎整个沙河县的黄土地里都种上了耐旱耐寒的枣树,临近河流的区域则种满了苹果树。
  宋新桐其实也不敢保证能成活,能结果,所以又采买了一批西瓜种子回来,每家每户一包,让他们种在地里。
  之所以选择种西瓜是因为宋新桐记得西瓜是耐旱喜光照的植物,所以沙河县的条件最适合不过了,想来应该能种出又甜又脆的西瓜。
  西瓜刚种下后,双胞胎就日日去地里看西瓜去了,他们很喜欢吃西瓜。
  “娘,这些瓜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啊?”
  宋新桐道:“等夏天快结束的时候。”今年种得晚,所以至少得夏末才能成熟。
  “还有那么久啊?”花卷有些失望,“桃花村的西瓜都长大了。”
  馒头道:“也还没有呢。”
  花卷叉着要望着满地的树苗,叹了口气,“我明明记得已经长大了。”
  “桃花村的西瓜可没有这里结的西瓜好吃,好东西是值得等待的。”宋新桐看了看天色,已经很晚了,她给双胞胎两人带上小草帽,然后招呼着他们回家了。
  “嗯嗯,回家去了,我明日再来看西瓜。”花卷挥挥手和身后的西瓜田道别,然后小跑着去追已经走远的宋新桐,他边跑边唱着一首唱丰收的歌谣:“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第四百四十五章 番外日常29

  不止双胞胎对地里的西瓜上心,陆云开、宋新桐以及沙河县的百姓们都对地里的洒下的种子整日惦念着,还有远在京城的天子,还有得到消息的驻军们,他们都对沙河县这一季的收成格外上心。
  因为期待太多,陆云开和宋新桐都格外小心,每日总要亲自去地里看一看才安心,也因为太过上心,所以导致两人都有些上火了,每日总得喝上一些清火去热的茶才舒服一些。
  从开春熬到入秋,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宋新桐觉得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
  熬呀熬呀熬
  终于等到了秋收。
  挖土豆的那一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百姓们全部围在土豆地的外围,全部都翘首以盼的等待县令大人宣布开挖。
  自土豆种下后,百姓们都严格按照农事官所教的种植之法按部就班的耕种,也不敢拔起来看一看到底长得怎么样?只是看着地面上的土豆苗长得不错。
  所以得到县令大人的通知后,百姓们都扛着锄头家伙什儿往地里奔。
  等陆云开到了后,便让大家开挖,当挖出第一锄头后,便有人惊呼道:“我挖到了,我挖到了。”
  另外也有人惊喜的叫了起来:“我们也挖到了,好大一个。”
  “天啦,都快有我的拳头大了。”
  “这长得可很好。”
  其他区域过来围观的人眼热不已,这么多的土豆蛋子,一家子可以吃一年吧?
  这么多的土豆蛋子,能卖多少银钱啊?早知道他们也搬到这里种土豆就好了。
  种了土豆的人家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下继续挖着土豆,心里乐滋滋,多亏了他们有眼光,跟着县令大人做事,以后肯定不愁没有好日子。
  每家每户也就种了二三亩土豆,一大家子齐下地,花了莫约两日功夫,便将所有的土豆都挖出来了。
  所有的土豆都堆积在一起,摞成了一座小山。
  “这么多?”林师爷也没想到看上那么贫瘠的土地能长出这么大的土豆,也没有想到二十斤土豆能收获近二千斤土豆。
  其他州府也不是没有种植土豆的,可没想到这里这么疏松的土地却能比肥沃的湿润的土地的土豆长得还好。
  “大人,下官也是第一次见到一亩地收成这么多土豆的。”农事官也是满脸惊讶,在他的做官生涯里,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亩地产出这么多土豆,“若是全国各地都能如此高产便好了。”
  “这恐怕不成。”陆云开道:“章大人您对农事比我更为了解,理应知道各处风土气候不同,种植之物也有分别。”
  农事官点头说是,“多亏夫人相助,若非夫人提出可行之法,我等恐怕还在执着于种植稻谷。”
  宋新桐隔着帽帷,说道:“我不敢居功,不过是凑巧发现土豆在此地长得别处好,真正帮助百姓们做事的还是章大人你们。”
  农事官职位卑微,无人在意,此刻听得宋新桐的话心中很是熨帖,笑着拱了拱手,“大人,如今产量增高,建议明年扩大种植,以之谋生。”
  “可。”陆云开本也是如此打算,让人告知了百姓们土豆的保存之法,以及来年开春耕种之事。
  “大人,我们明日就去开垦荒地,开个一百亩土地 您快些请主簿大人来为我们测量。”有百姓已经按捺不住了,高声喊道。
  陆云开道:“朝廷虽鼓励大家开荒耕种,但三年之后每年要交不少赋税,大家切勿贪心,以免造成收不抵税。”
  “大人,一亩地收这么多的土豆蛋子,咱们肯定能交起赋税的。”
  “是呀,我们还想多种一些呢。”
  农事官道:“各位,大人也是为了你们好,若是遇上灾年或是遇上其他事情,土地收成不好,待到缴税时岂不是为难?所以大家还是量力而行,莫要顾此失彼。”
  百姓们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
  又有人问道:“那我们种出的土豆卖不出去咋办?”
  “放心吧,官府会为你们想办法的。”林师爷道。
  其实陆云开已经和驻军的张将军协商好了,以后可将种出的土豆送去军营做主食或是菜,反正军营也要外出购买粮草的。
  等交代完毕,宋新桐和几户人家各购买了五十斤土豆,欲要给银钱时,这几户人家都说不收钱。
  “这可不成,若非夫人您教我们种植土豆,我们恐怕一辈子都吃不饱饭。”这里的百姓以前靠种稻麦和养羊,可稻麦因为收成差,每年连缴税的粮食都凑不齐,所以最后都无奈放弃了。
  如今重新种植粮食,还能靠粮食赚钱谋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天大的恩赐了,所以纷纷拿出自己的土豆,让宋新桐多拿一些回去。
  宋新桐拿回去也不过是想做几顿土豆丝,土豆炖排骨,土豆饼什么的来吃,根本要不了太多。
  “我只是想买一点回家做吃的。”宋新桐不愿拿百姓的分毫,毕竟大家种地都不容易,“这些已经足够了,你们回家后也可以拿一些土豆来炖羊肉或是骨头,味道很好。”
  “那我们回去就按夫人您说的做。”
  “大家可别忘记这种土豆是留着做种子的,可别全部吃光了。”农事官连忙补充道。
  话落,百姓们皆是哈哈大笑。
  又有其他没有种土豆的百姓也想尝试做一下羊肉炖土豆,所以便也找人买了几斤,想多买一些他们都不愿意,都说要留种。
  两文一斤的土豆,价格适中,家中贫瘠的就和相熟的人赊欠两三斤,等家里的葡萄熟了卖了钱就还上。也有富裕的便想多买几十斤。
  但大家都不愿意,“我要留种的,你们买光了我们明年种西北风啊?”
  “买点你家的土豆蛋子都抠抠索索的,又不是不给银子。”
  “那也不行,明年我多种一些到时候一千斤都卖给你。”
  “我买那么多干什么?你这黑心的土豆贩子,想坑我银子是不是。”
  。。。。。。
  买完了土豆宋新桐就让人去沙河县城里买羊肉去了,土豆和羊肉再加上各种香料混合在一起,是绝美的搭配。
  尤其是剩下的汤汁,香味浓郁,混着米饭吃起来更好吃,双胞胎因此都多吃了两碗饭,吃完了还说明日还要再出一次羊肉炖土豆。
  一时间,整个沙河县都掀起了吃羊肉炖土豆的热潮,县城里卖羊肉的商户一时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以前一个月杀一头羊都不见得卖光,现在一天就卖出了三头羊,听着荷包里的铜板儿哗啦啦的响,可把他高兴坏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番外日常30

  收完了土豆没多久,种植的葡萄也差不多能摘了。
  宋新桐带着暖暖还有双胞胎来到葡萄园里,看着一排一排的葡萄架,绿荫浓密,果香阵阵,迎着风都能闻到葡萄的香甜。
  “娘,这些都是我们家的葡萄吗?”花卷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看着这些葡萄都好大一颗,紫色的像玛瑙玉石,上面还结着白霜,真是漂亮。
  “咱们家就只有这一亩。”宋新桐指着前方搭着一个草棚的地方。
  馒头和花卷听完就朝葡萄园里跑去,想要摘得最好的葡萄。
  “娘,为什么我们家只种一亩啊?”暖暖跟在一旁,一副小淑女的打扮。
  “这是去年试种的葡萄,弟弟们说好吃,所以我就让人把这一亩葡萄留起来了。”宋新桐扶住暖暖的肩膀,“带好帽帷和手套,别被虫子咬到了。”
  暖暖拍拍自己裹好的布巾手套,“娘,我们要全部摘回家吗?这么多会不会坏掉呀?”
  “上个月摘了一部分送往京城,园子里剩下的也不多了,一次性摘回家也没有关系。”宋新桐顿了顿,“若是怕坏掉,咱们还可以晒成葡萄干。”
  “可以晒成葡萄干,以后随时想吃都可以吃,还不用花钱买了。”暖暖已经跟着宋新桐学着打理家里的生意和账务,所以知道每年家里买零嘴儿都要花不少银子,所以看到这些葡萄架就想着晒好了就不用再花钱买了。
  “好,听小管家的。”宋新桐看着已经摘着葡萄开吃的双胞胎,“你俩莫要把帽子摘掉了,晒黑了可不好看了。”
  “舅舅黑黑的也好看。”花卷头也没回的说道。
  大宝和小宝今年会试未中,二人收拾好心情后便开始外出游学了,先来沙河县看了他们,呆了十余日又出发了,现在又往南边去了。
  “舅舅是舅舅,你们是你们,听话,把帽子带上,要不然待会儿脸颊火辣辣的疼可莫要怪我没提醒你们。”宋新桐给二人拉上帽子,“快来干活了,摘回家后咱们一起晒葡萄干。”
  “好,这就来。”双胞胎吃完最后一颗葡萄,擦了擦手,然后提着小篮子来剪葡萄了。
  别看双胞胎年纪不大,但干起活还是有模有样的,也没有喊累,很有小大人的样子。
  宋新桐不会过分宠溺孩子们,除了五岁前不让他们玩水做危险的事情,现在基本上都会让他们确保齐全的情况下让他们做,比如骑马、种地、干活、洗衣这等小杂事。
  女孩富养,男孩子要穷养,所以在许多方面宋新桐都会和暖暖区别对待一些,另外她还会给双胞胎灌输要照顾好姐姐的思想,现在两个小子走哪都会护着这个唯一的姐姐。
  比如现在。
  “姐姐你小心一点,不要剪到手哦。”
  “姐姐小心地上的沟渠,不要摔跤了,待会我不和哥哥不拉你的话,你都起不来。”
  暖暖一脚就跨过了沟渠,回头看了看双胞胎,“你俩小心一点,摔进去了我可不拉你们。”
  “才不会呢。”
  姐弟三人总是以别样的方式互相关心着,都是暖心又嘴硬的小家伙。
  宋新桐带着三个孩子摘完了葡萄,不到半亩的葡萄园摘完了也有几百斤。
  运回家后,留下一部分新鲜的自己吃,一部分则全部放到早就搭建好的架子上,然后任由包含着热意的风吹干葡萄,吹干所有的水分,等上二十来天,天然的葡萄干就制作成功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刻种植葡萄的百姓们都在卖力的摘葡萄。
  上个月,也就是土豆收完之后,葡萄园里的葡萄也到了半熟的时候,因为葡萄的种植区域远比土豆多,所以宋新桐直接让人将一部分葡萄采摘好包装好,然后快马加鞭的送去了京城,送到圣上和达官贵人的府上。
  因为去年便有人尝过沙河县的葡萄,大家都觉得品相好,味道甜,都愿意再次购买。
  所以到了普通成熟的季节后,便早早的有附近州府的商客来订购了,莫约卖出去了一半的葡萄。
  还剩下的一大半葡萄因为基本上都成熟了,再加上保存问题就不太好再运出新州城了,所以宋新桐便教给大家晒制葡萄干的方法,等做成了葡萄干再卖给往来的货商。
  所以这些天,四处都听得见丰收的喜悦。
  沙河县的百姓看着别人收获的笑脸,脸上都浮出担忧,虽然大家也种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