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盗帅-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悲呼中的麴文泰两目深陷,整张脸仿佛是被沸汤淋过的面皮,褶皱累累,以至完全耷拉下来。

襄邑夫人望了长叹一声,道:“王儿,去求张雄吧,此时此刻,唯有我那侄儿张雄能够住你一臂之力。”

想起张雄,麴文泰眼中露出了一丝希望,那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

西突厥,汗庭石国千泉!

咥利失在可汗的撵帐中。拳头不断的握紧,放开,举棋不定,他已经得到了唐朝进军高昌的消息。他的血液有些沸腾,但心中却隐隐有着恐惧。没有人比他们突厥人更加明白大唐的实力。当年,突厥强盛的时候,先是联合波斯消灭了白匈奴,以后又同拜占庭结盟,进攻波斯。放眼天下也是赫赫有名。

虽然最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但东突厥在颉利可汗的率领下横行于北地,而他们西突厥纵横于西域,那威势不可不算是惊人。

连中原王朝也不得不向他们低头,但自从唐朝的李世民继位以后,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就扫平了东突厥,连颉利可汗也被生擒到了长安,大唐的威势在那一刻开始染指西域。

尤其是伊吾国归降大唐后,更是成了大唐进军西域的门户。

从那时起,咥利失就知道自己想要一统西域的劲敌,只有大唐。

这些年,他极力保持跟大唐友好的外交。但背地里却无时无刻不打着吞并西域,与大唐对峙东西的意念。尤其是今年,大唐在长安的一次阅兵式,让西域所有的国家都见识到了大唐的神威,一个个也生出了异心。看着一个个投向大唐的西域各族,他意识到再继续让唐朝发展下去,西域根本再无自己的立锥之地。于是,鼓动盟友高昌截断丝绸之路,让大唐失去经济来源,从侧面打击大唐。

可哪里料到,事情如此的不顺。本以为万无一失的他们,在短短的月余间就露馅了,甚至引来了大唐的讨伐。

大唐的威势让他惧怕,可骨子里那如狼的血性却让他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他即想与大唐痛痛快快的一战,同时又忌惮大唐的威势,不敢妄动。

那种感觉很矛盾,可有些时候人往往就是这么矛盾!

就在他在战与不战之间徘徊的时候,突然得到了高昌使者张雄来见的消息!

“就说我狩猎未归……”他心知高昌使者来的目的,在没有拿定注意之前,并不想见他,但随即却觉得张雄这个名字特熟悉,心中却是一动,立刻叫道:“等等,你说使者是谁,张雄?那个高昌的张雄?快,快请他进来!”

咥利失态度大为改变,只因张雄这个人物。

高昌张雄在西域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了得人物,他是汉人,是高昌王太后襄邑夫人的侄儿。早年在高昌担任左卫大将军兼都管曹郎中,是高昌手握文武大权的重臣,他的计谋,军略在西域无人匹敌,在他当权的时候,高昌虽然仅仅只有十万人口,两万兵,可想打谁就打谁,便是他们西突厥拥兵十万,也要忌惮三分。曾与西突厥实力不相上下的铁勒人,兴兵四万攻打高昌,张雄只用了两万兵马就几乎将四万来犯之敌全歼,自己不伤两千人,直接让铁勒元气大伤,只是后来因为政见不和,麴文泰将他逐出了朝堂。

他还记得自己当时特地去请张雄,只要他愿意归顺自己,就提拔他为部落酋长,但并未得到他的同意。

咥利失正是迷茫时,听听张雄这智者的建议,或许能够让自己早日下定决心。

年仅五十许的张雄外表看上去却象是一个糟老头,头发已经半白,背脊微微躬起。其貌不扬,但咥利失不敢大意,热情的打着招呼,让他坐在马扎上。

“唐朝大军来犯西域,先生可有什么看法!”咥利失跪坐在地,做足了中原人的架势,一举一动,客气有礼,只是他披头散发,还扎这辫子,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有种沐猴而冠的感觉。

张雄道:“这要看可汗如何理解,唐朝是何等强悍,而高昌是何等的弱小。他们口口声声称是为了高昌而来,可却带了十数万以上的兵马,据我所知焉耆、伊吾也会出兵相助,大唐的兵力最多达十五万。而高昌所有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十数万,若真的只为高昌而来,需要这么劳师动众吗?就如可汗一样,你若有心攻打我高昌,有必要倾尽全军之力?”

他的话呢很轻,说的也很慢。

可咥利失心却因此沉了下来:“先生是说大唐另有所图?他不仅仅为了高昌,而是为了我西突厥?”

张雄笑道:“这我到不敢肯定,但有一点确认无疑,如今的西域也只有可汗一人值得唐朝如此的劳师动众的对待。我个人的看法,即便是可汗避而不战,唐朝一样会找可汗的麻烦,借口攻伐。”

咥利失笑道:“先生这话怕是不实吧,你这是为了让我出兵就高昌才这般说的。反正我西突厥以游牧为主,只要避开大唐的锋芒,他们又如何奈何的了我?我就不信,他们还敢深入西域腹地不成,别的不说仅仅是粮道就足以拖垮他们。”

张雄也不觉意外,依然从容道:“我不否认我的来意,同时也不否认可汗的谋略确实高明,也确实能够避开大唐的兵马,保存实力。但可汗想过没有,如今的西突厥是西域的王,无人匹敌,在西域诸国中,依附可汗的国家不在少数,大多国家都需要仰着可汗的鼻息呼吸。而唐朝对西域的控制并不深,只有几个小国依附。占据地利的可汗,在这一点上远胜唐朝。你这一逃,无疑是承认西突厥比不上唐朝。到时西突厥的颜面何存,可汗的颜面何存?此外,唐朝兵发高昌的用意,以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的目的不外乎称雄西域,成为新的西域霸主。可汗一逃,高昌必亡,高昌一亡,唐朝将占据高昌在高昌设置都护府,将势力正式扩展至西域。可汗好好想一想,到了那个地步,西域各族他们还会依附惧怕唐朝的可汗您吗?完全可以肯定,他们非但不会向着可汗,反之会成为可汗的敌人。可汗永远也别想一统西域,你将会如颉利可汗一样,成为唐朝的阶下之囚。”

咥利失动容的站了起来,高声道:“张先生,你的这些话,很有道理。我听明白了,这一战必须打,可是究竟要怎么打,不知先生有什么妙招?唐朝的实力,不可小觑啊!”

张雄自若的笑道:“也不怕实话说明,败唐朝不可能。大唐此次出征的大将乃是兵部尚书侯君集,此人是李靖的学生,用兵之能,在唐朝可稳居三甲。在西域无人是他的敌手。不过打仗不仅仅靠的是实力,还有各种因素。长安到高昌相距数千里,粮草辎重需要几月才能送达,而且需要耗费无数的财力物力人力。我们不需要战胜他们,只要能够拖延战事一年,保证唐朝吃不消供应,必退无疑。赤亭道是从伊吾抵达我高昌的必经之路,奇险无比,只要派遣十万大军镇守谷口,然后遣神射手在四面山岭驻扎,任凭大唐有千军万马也奈何不得我们。”

咥利失也知赤亭道之险,拍案叫绝。

张雄笑道:“不过在此之前必须除去大唐的七千先锋军,他们已经抵达赤亭谷了。”

咥利失听先锋军才七千人,根本毫不在意,自傲道:“我这就将麾下大将领七万兵马去围剿他们,然后在驻守赤亭谷,余下大军将会陆续抵达!”

PS:第三更了,呃……六点半,还能眯一下!

第二十一章七千人,不成气候

第二十一章七千人,不成气候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鹅毛大的雪花纷纷扰扰地连续下了五六天,西域山脉层层叠叠的山岭都换了冬装,天上地下到处一片洁白,走在道上远望,也分辨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云,哪里是山。

赤亭谷,杜荷爬上高处,眺望这巍巍山谷,见山谷内部的赤亭道,奇峰危石,千姿百态,天然造就,狭长如巷,奇险无比,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心中既喜又叹:“高昌真的无人了,若派一支五千人的精锐在此驻扎,我军根本没有这个机会通过!”

在身旁的罗通、刘仁轨也一起点头赞同。

罗通笑道:“也许是我们来的太快,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准备吧!”

“也有这个可能!”杜荷听罗通说起此事,也是一脸的自豪!

他在伊吾休整了三天。领了一些备用的物资后,直往高昌行军。

从伊吾到高昌需要经过一条长达近四百里的赤亭古道。正如书上记载的一般,这条赤亭古道异常险峻,气候无常,行军艰难。但好在这里不是沙漠气候,并非昼热夜凉,而且并无饮水之忧。他们经过这里时,正是寒冬腊月,气候严寒,均气温几乎都在零度以下。

本来这寒冬腊月是不适合作战的,只是高昌触及了大唐的经济命脉之一,犹如触及了龙之逆鳞。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为了避免高昌做足站前准备,才破天荒的在这寒冬腊月选择出战。

也不得不说,如此恶劣的天气对于杜荷的先锋大军来说确实是一大考验。

但他们莫贺延碛这生死地都闯了过来,这赤亭古道更不在话下!

杜荷为了鼓励士气,教全军兵卒唱歌,一曲曲振奋人心的“男儿当自强”、一曲曲慷慨激昂的“精忠报国”不断的在他们经过的上空回荡。他们冷了就小跑驱寒,累了就哼首歌忘记疲劳每一日几乎都能前行六十里,四百里的赤亭道他们用了七天的时间就走到了尽头,来到了这赤亭出口的山谷——赤亭谷。

他见赤亭谷地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隐隐有一线天的架势,心中骇然,念道:“若我是麴文泰,必然向突厥借兵,在此地建造防御工事。只需五万精锐,足可抵御任何强敌的来犯。”

于是,立刻领着罗通、刘仁轨一起探测地形,爬上了左右山崖,由高处往下,见山道两岸山崖高达十丈,不可攀延,由上往下望去,崖下景物一览无余,任何异动都清晰此可见。

若一支大军堵在谷口,再由两队神射手在左右山崖下向下放箭,必然无解。任凭大唐虎狼之师如何了得,想要破这种局,也将难上之难,思索许久,却发现自己面对如此阵势无计可施。

于是问道:“我有五万兵,四万在这赤亭谷建造据点防御工事,只守不攻。另一万为神射手,分为位于山崖左右。若是你们,应当如何破阵!”

听杜荷如此一问,罗通、刘仁轨也相继变色。也想到这点,各自沉吟。

罗通摇头道:“除了强攻,我想不出别的办法!”

刘仁轨也是脸色严肃,“要不寻找小道,要不绕道而行!此地地理位置过于险峻,有万夫莫当地势,强攻那是下下之策,我们远道而来,正的疲乏之旅,攻打如此要地完全不可取。”

听罗通、刘仁轨也没有好的办法,杜荷更为严肃,也不说话,下了山崖找到了安龙马、切米莉,问他们还有没有别的通向高昌的道路,或者是能够绕过赤亭谷的小径。

切米莉并不清楚。

安龙马却万分肯定的道:“没有路的。从伊吾到高昌这赤亭道是唯一的必经之路。”

得到了这个答案,杜荷沉吟片刻,立刻让罗通广派斥候游弋与附近三十里防卫,以防高昌、突厥来袭。让他领着五百人搜索山崖北岸,刘仁轨领五百人,在山崖的南岸搜索、查探地形,并且绘制地图。

罗通道:“高昌根本没有在此地设防,我们如此谨慎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不,绝对不是!”杜荷肃然道:“现在想不到,不等于明天想不到。高昌国接受汉化已久,朝中未必没有能人。我们不能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手的愚笨上。这是最愚蠢的想法。知道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吧?两人都是天下奇才,但诸葛亮却技高一筹。第一次与司马懿交手就取得了甲首三千的胜利。司马懿知自己不如诸葛亮,采取了最正确的战略,死守不攻。原因就在于魏国耗得起,而蜀国耗不起。如今也是一样。高昌、突厥耗得起,我们粮线长达数千里,根本耗不起。若他们占据此地,即便我大唐在如何强势,面对这种天险也将无计可施。时日一长,我大唐会因后继无力,不败而败,他们却不胜而胜。这是进取西域的第一战,我们唐朝不能失败,更不可以失败!”

他知这个时候的唐朝对于西域的控制力太弱,远远比不上西突厥。一旦败给了西突厥,大唐将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西突厥也会因此而声势大震,从而一统西域,成为西域霸主。

见杜荷如此重视此事,罗通、刘仁轨也不在大意,领命去了。

连续找了两天,将附近的地皮都翻了了一遍,始终没有早到任何的小路。

杜荷不信邪,亲自出动,利用轻功,专找无路的密林草从,希望能够开辟一条小路,能够让侯君集的大军抄小路而行的。但始终无果。

本来还打算继续搜索,可时间已经不允许他这么做了。

因为这一天他得到了西突厥的消息,西突厥的七万兵马已经杀气腾腾的向他们冲杀了过来。

“撤!”杜荷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撤退,赤亭谷这里的地势奇特,用这形象的话来说就如一个漏斗。头小的那一处对着赤亭道,而头大的那一处对着高昌边境。

这样也造成了一个很让人无语的情况,从山道里打出来难入登天,从高昌外面打进去却是无险可守。

在完全不占据地利优势的情况下,以七千人与七万人硬抗,显然不是理智的决定。

故而他们早已在黑绀岭选择了一处易守难攻的宝地,用来抵御大军的来袭。

更主要的还是将西突厥兵马带离赤亭谷。让侯君集的后续大部队能够自由的出入。

只要侯君集能够通过赤亭谷,避开这奇险之地,以他的本事,对付西突厥是绰绰有余的,在他对付西突厥的同时,当然也是杜荷自己攻伐高昌的时候。

对于高昌的攻伐,他也有了初步的计划:在还未抵达赤亭谷之前,他已经派人潜入高昌的五座大城中散布歌谣,谣言,相信以大唐的威势,五大城此刻一定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黑绀岭是西域奇山的一处高岭,此处植被丰富,树木参天,堪称塞外江南。不但易守难攻,而且还有利于姜行本的就地取材。他可是精于土木,熟知战具制造的高级工程师。他的部下都是能工巧匠。顶尖工程师和一流工程兵凑一块,那就有用之不尽的防守器械。

***************

西突厥总的来说并非是一个国家而是有十个姓氏的大部落组成的团体,每一个部落的首领都有一枝金箭,故称十箭。其中以咥利失的部落最为强大,所以是公认的首领。余下木昆、胡禄居、摄舍提、突骑施、鼠尼施、阿悉结、哥舒、拔塞干等皆为辅助。

这一次带队的正是木昆部落的首领木昆括,他是咥利失一手提拔出来的第一心腹,骁勇善战,向来是先锋的第一人选,这一次也不例外。

听杜荷领兵匆匆而逃,木昆括得意非常:“都说唐军能够以一当十,我看也不过如此嘛!跑得比兔子还快。”

随军的张雄却摇头赞叹道:“此言差矣,在实力远远逊色对方的情况下,逞英雄才不是理智的做法。知进晓退,这敌将不可忽视,不过他似乎太小觑我张雄了,木昆首领,请你下令放弃追击,将兵马调入赤亭谷,以砖瓦碎石就地修建防御工事。”

木昆括愕然道:“张老头,这是为什么?”他自持武勇,根本不将张雄这个老家伙看在眼里。若不是咥利失让他一切以张雄的话为主,他才不屑与他这老头在一起呢。

张雄也不屑跟木昆括这个有勇无谋的大老粗计较,只是自若笑道:“别中了他们的诡计,唐将之所以逃跑并不是因为他们怕,而是因为不让我们注意到赤亭谷的险峻,好让侯君集的主力大军通过而已。这赤亭谷是我们能够抵御唐军唯一的地方,只要赤亭谷不失,唐王朝就奈何不得我们。任凭侯君集有通天之能,想要通过这赤亭谷也不可能。我们打不赢唐朝,但耗得赢,就像三国时的司马懿一样。”

木昆括听不懂张雄说些什么,司马懿究竟是哪个乌龟也不清楚,只是不耐烦的道:“那他们怎么办?”

“不用理会!”张雄冷冷的笑了起来:“区区七千人,不成气候,只要我们利用地利压制住侯君集,这七千人得不到补给,唯死而已。”

PS:今天很忙,所以更新有些晚了,大概3点左右有二更。

第二十二章计上心头

第二十二章计上心头

赤亭谷,张雄看着这险要的地形。心底胜券在握已经有了胜利的感觉:这地方实在太险太险了,一切的一切,完全是为了是针对大唐而设立的屏障。

他原本就是中原人,因为姐姐嫁到了高昌,成为了高昌的皇后,尽显殊荣,他也一并来到了高昌发展。对于唐朝的军事实力,不可为不熟悉。他深知唐朝的强大在于方方面面。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几点却是将、兵、器械。

将自然是大将,中原自古能人异士辈出。这隋末天下大乱,涌现出无数英雄。离动乱结束不过十余年,那一个个早年为大唐平定天下的大将老将依然健在。他们个个都经历过战场的洗礼,身经百战。不论是才智,还是经验都是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