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盗帅-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实在是太棒,太美了。

他到达皇宫的时候,李世民正好处理完今日的国事,听闻杜荷求见,点头道:“来的正是时候,请他去膳堂,另外在将朕最新酿制的葡萄美酒配上,今日朕要好好的喝上一杯……算了,还是朕亲自去取,你们笨手笨脚的,别将朕的美酒给砸了。”

杜荷给带到了膳堂,李世民也随后赶至,他的手中还提着一坛酒,应该就是他说得葡萄美酒了。

李世民算是皇帝中的异类,兴趣广泛,爱好极多,在生活上喜欢亲力亲为,史上记载他为了能够亲自动手酿制葡萄酒,特地在皇宫御苑里空出一块花草大种葡萄,以供他酿酒用。

两人相对入座。

皇宫里御厨的速度是一等一的快,还没有片刻功夫,一桌子香喷喷的佳肴就已齐备。

李世民打开了封泥,一股特有的酒香飘然而出。他陶醉的闻了一闻,给杜荷满上了一杯道:“贤婿尝尝,去年安西都护的乔师望给朕送来了一些当地的特产,其中就包括了这葡萄酒。朕尝了滋味,发现味道比朕以往酿的要优胜一些。朕当即就让人去高昌带来了方子,尝试着酿了坛,味道果然与当年魏卿家教朕的大不一样。”

李世民生平第一次喝的葡萄酒便是魏征酿制的,当时一激动还大笔一挥写下了一句诗“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变”,魏征也就成了李世民的专业酿酒师。魏征可是干大事的,哪能将精神花费在酿酒上,倔脾气一发,不酿了。

李世民毫无法子,讨来了配方,自己动手酿制。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李世民道:“高昌带来的葡萄酒,颜色艳丽,味香淳,但入口却过于烈了,不太适合我们中原人的口味。而朕以往酿制的葡萄酒在颜色、味道上要逊色一筹,可入口柔,可口回味悠长,适合我们中原人饮用。各有特长,于是就琢磨着能不能取长补短,于是将两种方子混合起来酿造。酿成后这味道果然不一般了,既有艳丽香淳的特点,亦有回味悠长的滋味,是朕的得意之作。”

李世民极其自恋,对于这由他亲自改良的葡萄酒极为推崇,赞不绝口。仿佛他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顶级的酿酒师傅。

杜荷看着夜光杯中那猩红似血的葡萄酒,跟以往李世民请他喝的,在色泽上果然更胜一筹,轻轻喝了一口,味道确实好极,赞叹道:“好酒,比之以往,有了极大的改善。”

李世民本就是一个很随意的君王,尤其是在私下里笑容更胜,胡子都要翘起来了。

杜荷给李世民倒满了一杯。

李世民问起了薛延陀的事情,对于杜荷在薛延陀的所作所为,李世民通过各种渠道也知道一些,但详情却不甚了解,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只是知道杜荷在薛延陀干了不小的壮举。

杜荷笑着将此行的经过细说。

当他说道抵达薛延陀,草原上的民族纷纷示好的时候。

李世民“哈哈”笑着,那自得的表情,摆在了脸上:“朕乃天可汗,那些塞外民族,面对朕派的使者,又岂敢怠慢。”

杜荷接着说起薛延陀打算利用地道监视,反被杜荷利用,施以计中计,诓夷男、大度设中计。

李世民也忍不住出声赞道:“心细如尘,满朝文武能够做到这点,也只有贤婿一人了。”

“谢岳父大人夸赞”杜荷恭维了一句,继续说起了夷男不甘心一直受到大唐的威压,打算暗中联合莫贺巴哈谋害他性命。

李世民那张脸登时变得无比阴沉,杜荷是他最信任的臣子、女婿,是他为大唐未来而筹备的擎天玉柱,夷男竟敢如此公然的谋害他的性命,这无疑是触及了他心中的逆鳞,眼中杀机隐现,沉声道:“好个夷男,好个薛延陀。”

杜荷最后将自己如何设计薛延陀,如何离间莫贺巴哈与薛延陀关系的详细情况一一说明:这里才是整个出行最精彩的地方。

李世民也为其中的曲折关系听得入神,直到最后大获全胜,薛延陀诡计不成,反而折损了两万五千余兵马,登时拍案叫绝:“这一下夷男可真是端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两万五千兵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当年卫公袭击东突厥大营的时候动用的兵马不过三千,贤婿能够不费一兵一卒的就灭去薛延陀两万五千兵马,实在是大功一件,大功一件,朕都不知应该如何奖赏了。”

杜荷心知此事无法宣扬,想要公开奖赏,绝无可能,不过他也不在意,从设局开始,他就不是冲着功劳去的,只是以其人之道,换其人之身而已,对于什么奖赏却不在意,见李世民提起,坦言道:“岳父大人真想给小婿奖赏,那来年征伐薛延陀的时候就命我的先锋大将吧。我左威卫的那帮子兄弟,早已等的不耐烦了。”

李世民心情畅快,可一事归一事,在这国家大事上作为一个皇帝,他还是拿捏的很有分寸的,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略作沉吟道:“情况不一样,军事分配自然也是不同。这样吧,朕答应你,只要情况需要,这先锋大将的职位,朕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你。”

李世民将杯中红酒一饮而尽,颇为感慨的说道:“朕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任用的人早已不可计数,但从来没有一个像你一样,将事情办的如此多姿多彩。就好像有你在,就一定会有事情发生一样。”

杜荷摇头苦笑,他也察觉了,自己就如漫画里的柯南,就是一个灾星,身旁总会出现一些有的没得状况。不过虽然状况不断,但在他的才智下,还是从容化解了。

李世民忽道:“你的功劳,朕记下了,这里……朕有一样东西送你。”

第二十四章悲剧的薛延陀

第二十四章悲剧的薛延陀

李世民拍手叫来了一命护卫,低声嘱咐。

杜荷没有用心去听,也不知说些什么。

不过一刻,护卫踏入厅中,手中拿着一把宝刀。

李世民道:“这把叫做定唐刀,论劈砍之力,比之盘龙剑更胜数筹,削金断玉,你刀剑双绝,可同时施用,有了它配上盘龙剑,更如虎添翼。”

杜荷大喜过望,真是想睡觉,天上就掉下了热枕头。

杜荷喜剑,武艺也一直也剑法为主,然他上战场后发现在战场上剑的威力不如想象中的大。他的盘龙剑虽拥有双刃,吹毛可断,但劈砍起来始终不是那么顺手,不如刀好用。只是他不精通刀法,也只能勉强的仗剑杀敌。

南下江南时,因为需要,他苦练刀法,习得了《留香宝鉴》中记载的高深刀法,对于刀法也有了一定的心得,以刀对敌时,感受到了刀法的霸道,对于刀的威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很快就发现刀并不善于破甲。哪怕是在锋利的宝刀,也无法轻易的砍破铁甲,即便遇上皮甲,刀的威力也会相应的减弱,而剑却没有这种顾虑,锋利的剑尖就如一根绣花针,可以轻易的透甲而入,给着甲的兵卒带来最大的伤害。

察觉到刀剑的利弊之后,当时杜荷就再想,若一把兵器既有刀的锋利,又有剑透甲威力,那该多好。

在翁山上,杜荷亲眼见周振威左刀右剑的神威,心中隐隐有了感触,尝试了一下,感觉还行。在郁督军山上的时候,突发奇想,再一次试了刀剑合并的威力,心底暗自决定,自己刀剑双绝,在战场上正好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刀剑的特性,于是便有了将刀剑作为自己战场杀敌的想法。在与莫贺巴哈对决的时候,因夺来的战刀砍卷了口子,让对方逃过一劫。当时就决定回到长安,一定要让科技院的锻造师为他打造一把趁手的宝刀。

这还未准备,李世民就将宝刀送上来了。

定唐刀或许不如历史上湛卢、干将莫邪那般有名,可却是李世民送的宝刀,作为皇帝的礼物,能够差到哪里?

李世民的赏赐可以算是圣旨,金口玉言,没有什么推让客气一说。

杜荷笑着接过了定唐刀,刀鞘古朴典雅,显烙印岁月的痕迹,鞘身如落叶般枯黄,但却秀美光华如水,曲线完美,拔出宝刀,一抹森然幽幽的光华就如同一波深邃的秋水霎时间笼罩整个膳堂,寒光四溢,在明亮的刀背上,用篆体刻有“定唐”两字,不由赞道:“好刀”

“确实是好刀。”李世民说起了这把定唐刀的来历,“此刀由神匠张鸦九以百炼法锻造的宝刀,此刀以天外玄铁铸就,多次火炼,再反覆锻打,在当世也只有盘龙剑与仅有的几把兵刃能与之相提并论,当年朕便以它为兵刃,领三千兵马袭击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如今此宝刀在朕手中不过是一件装饰品,你正缺一把宝刀,便赠予你吧。你便用手中的盘龙剑、定唐刀,为我大唐定疆辟土。”

他听杜荷说了与莫贺巴哈那一战的经过,知道杜荷无好刀而错失了击杀莫贺巴哈的机会,从他脸上也瞧出了那对一把好刀的渴望。杜荷为大唐屡立功勋,为大唐的千秋万代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李世民正愁不知如何赏赐,发现他需要一把宝刀,也就拿出了自己所珍藏的最好的一把利刃相赠。

杜荷对手中这把定唐刀非常钟爱,不住的在手中把玩。

李世民看了也是欢喜道:“这刀以后就是你的了,想怎么玩不成?现在就好好的陪朕喝酒……聊聊薛延陀的事情……朕想知道,薛延陀的大体的军事实力如何?”

杜荷将自己在薛延陀的这些日子对于薛延陀的兵卒的评估,逐一说出。他知李世民是以此来估算薛延陀的军事实力,好为来年征战做准备,也并无任何不实之处。

李世民听的详细,对于薛延陀的实力大致有了一个底,但也并没有太多在意。

不是他骄傲自负,而是大唐王朝确确实实有着凌驾薛延陀的实力。

杜荷接着又说起渊盖明冬的事情。

李世民冷哼了一声道:“这群小丑,还在闹腾,待朕收拾了薛延陀后,立刻拿他们开刀。辽东一地,无论如何也要夺回来。那杨广未能完成的业绩,朕也要一并完成。”

一句话,已经预示着高句丽将来的命运。

正如杜荷想的一般,辽东在高句丽的掌控下,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心中疙瘩。

面对这领土归属问题,每一个华夏儿郎都有着相同的想法。

杜荷道:“这征高句丽不难,难的是气候问题。尤其是马,我们所拥有的战马并不适合在那遥远的西北作战,然后这万里征战,又少不了战马,此乃日后破高句丽的最大难处。”

李世民也知当年杨广,征伐高句丽时,遇到的恶劣环境。杨广虽无道,但自身还是很有才华的,军事能力也不错。他出动百万大军拿不下高句丽,关键也是在于气候。

这气候向来就是万里征程最大的难点。

“算了,此事不必多想,不过你带来的消息,到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我们现在无暇顾及高句丽,但给他们制造一点麻烦还是可以的。”李世民淡淡一笑,脸上挂着几许阴阴的笑容。

杜荷也露出相同的目光,敬了李世民一杯道:“小婿与岳父想到一块去了,现在高句丽如历史进程一般,正经历破后而立的经过。那荣留王与渊盖苏文都是相当出色的人物,他们任何一方战胜对方,都能给高句丽带来全新的格局,也就是所谓的破后而立。”

李世民动容道:“贤婿好一个破后而立,将几千年来的历史更变,一语道尽。若非秦末动荡,哪有大汉之盛;若无隋末动乱,又怎有我大唐的今日?破后而立,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会经历的事情。”

杜荷道:“高句丽现在也是一样,他们正逢内乱,一旦内乱平息,便能稳定的发展,只要我们能够让他们继续维持内乱,这样对于他们的实力将会是致命的打击。这对于我们日后取辽东有莫大的好处。根据金博哲的消息,荣留王与渊盖苏文两人,渊盖苏文手握兵权,实力更为强劲。我们只需支持荣留王,渊盖苏文必然会畏手畏脚,内乱也将永不停息。”

金博哲胆小怕死,在逼供之下,已经将高句丽所有的情况都向杜荷道白说明了。现在的杜荷,对于高句丽的情况是了如指掌。

李世民会意一笑,对付高句丽还有一段时间,但任何事情都有备无患,能够不费一兵一卒的让高句丽自相残杀,那是再好没有的事情了。

就在杜荷与李世民随意商量闲聊的时候,夷男、大度设却让杜荷留下的遗患,搅得焦头烂额。

大度设吃了大亏,并不打算放过藏身在郁督军山的莫贺巴哈,十万大军将郁督军山团团围困,务必要将莫贺巴哈一行人一网打尽。

只是郁督军山延绵数十里,高千丈,莫贺巴哈在山中生存了十数年,一草一木皆无比熟悉,五百多人藏在崇山峻岭的隐蔽处,在没有高科技的情况之下,根本无处搜寻。

薛延陀虽然不为粮草而发愁,但十万大军的开销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杜荷领着十三万大军开拨起,薛延陀的部队已经在外整整两个多月了。

薛延陀是没有正规军的部落,在不开战的时候,这些大军都是狩猎、蓄牧的主力,这也等于了薛延陀一日兵围郁督军山,薛延陀就一日少了十万壮年的发展,多了十万吃白食的负担。薛延陀最终的敌人是大唐,不能将无辜的力量消耗浪费在围山上。

面对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月以后,夷男很理智的下令撤军。

于是乎,悲剧了。

莫贺巴哈被薛延陀的围困下,就如一只可怜巴巴的山鼠,天天躲藏在储蓄食物的隐秘地窖中,依靠野果、野禽渡日。

这薛延陀一撤军,他便如下山的猛虎,入海的蛟龙。

他们先驯服了五十多匹野马,从小部落里抢了千匹战马,接着就对薛延陀展开了扫荡。

他有海东青作为导航,在薛延陀境内来去纵横,专门负责找牧民的麻烦,杀牧民、杀牛羊、杀马匹。

草原上的民族,牛羊马匹就是他们发的生命线。他们不懂得耕作,每日的食物几乎都是牛羊马所产的奶类混着青稞面,偶尔吃一些猎来的美味。至于牛羊马的肉,他们根本是不舍得吃的。偶尔吃上几顿,也是因为牛羊马死了或者贵客来访。

如今莫贺巴哈疯狂的展开了报复,不断的猎杀薛延陀的生命线。

薛延陀上下立刻慌了。

他们全族所有部落,出动了二十多万的大军来围剿莫贺巴哈。

然而在广阔无际的草原上,二十万大军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莫贺巴哈的五百人更是沧海一粟。

利用海东青,莫贺巴哈就如一只老鼠,在避开群猫围剿的同时,不断的袭击着薛延陀的经济命脉。

夷男哭了

薛延陀悲剧了

第二十五章武者之心

第二十五章武者之心

长安天牢

杜荷身处一个宽敞而明亮的牢笼,在他面前的正是南方豪侠周振威。

周振威身为重犯,本是株连九族的死罪,但因受到特别关注免了一死,改判囚禁。原本的牢笼是比较湿冷的水牢,但如今已经改为能够照入阳光的牢房了,这待遇也提升了一级。

这一切也都是李逸风、周灵灵这些徒弟的功劳。当然,也少不得李世民那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

世上没有几个皇帝能够如李世民这般,能够容纳自己的敌人。就比如隋末年间的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原来是刘武周的部下,骁勇善战。在武德二年,刘武周以尉迟敬德、宋金刚为先锋,攻破了李唐的龙兴之地老巢太原,随即又率军南下,大败唐军,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获,打的骁勇善战的李元吉抱头鼠窜。

最后还是李世民出马,将尉迟敬德收服,并且让他继续统领旧部八千人,与诸营相参。也许是尉迟敬德太过勇悍,唐营中没有几个将领对他不忌惮的。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怕尉迟敬德会反复,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但李世民对于尉迟敬德报以完全的信任。

尉迟敬德性格偏激,也不注意改善与其他诸将的关系,彼此闹得很僵。在李世民攻伐洛阳王世充的时候,因为唐军即将受到王世充与窦建德的夹击,刘武周的一些旧将相相继叛变逃走。本就不得信任的尉迟敬德,立刻引起了怀疑,绝大多数的将军都认为尉迟敬德必叛,擅作主张,把他关押在军中。

李世民得知后,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知道尉迟敬德受到了委屈,将他松绑,为了避免此事的发生,很直接的表示自己的态度。愿意,就留下来;不愿意,可以放你走,并且送上路费。

能够做到对叛将完全的信任不容易,但做到这一点,更是不易。纵观历史,也找不出几人来。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尉迟敬德在当时是仅次于秦琼的无敌战将,无论他投靠了谁,对于李唐都将是一大危害。但李世民不愿意委屈尉迟敬德,义无反顾的将尉迟敬德放了。

尉迟敬德选择了离去,李世民也如约没有阻拦。

后来李世民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只领了五百人兵巡视战场,让王世充的万人包围,王世充麾下的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尉迟敬德也不知是从哪个角落里钻出来的,直接单枪匹马突入万人包围圈,秒杀单雄信,救了李世民。

若非李世民有如此胸襟,尉迟敬德这品行恶劣悍将,又怎会对他俯首帖耳,献出一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