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弊主-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祯心里暗道,难怪康熙在后来下令禁海,原来现在他就有了这个念头,闭关锁国那是万万不行的,必须的打消他这些念头,否则,即便是康熙支持自己的计划,那支持的力度也会很有限,胤祯沉吟了下才回道:“皇阿玛,儿臣是这样理解的,任何事物都必须一分为二来看,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政者在于权衡,在于引导,海外商贸的危害,儿臣另有看法。”

    康熙却是被胤祯的一分为二的说法吸引住了,想了想才点头道:“一分为二是出自朱熹的‘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不过你的说法更为贴切,看不出来,你的学问大有长进。”

    胤祯没想到随便一句一分为二也会受到康熙的赞赏,忙回道:“皇阿玛盛赞,儿臣愧不敢当。”

    康熙无所谓的点了点头道:“接着说,海外商贸的危害你是怎么看的?”

    “儿臣认为,任何事情的生,都不是孤立的,必须了解它的前因后果,也必须了解它所处的环境,先说民众私逃、民产外流,这种情况,历朝历代均有,并非我朝独有,其原因无法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趋利避害思想,我朝开海禁之后出现这种情况,多在两广,福建一带,其原因在于,一是三藩之乱,二是收台湾,造成社会动荡,百姓怕再遭战事,这才异乡避祸。

    儿臣以为,完全不必在意,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种情况自会减少,随着皇阿玛修养生息,减赋教化,压制兼并,惩治贪官等一系列圣人王道的布施,我大清一代盛世已经到来,不仅外流的民众会回流,仰慕我大清的外国民众也会被吸引来我大清安居。

    再说海贼,海贸昌盛,海贼是必然的产物,即便停止海贸,海贼也不会因此而消亡,反会祸及沿海民众。儿臣在这里可以保证,只要开建远洋舰队,这些海贼必将是我大清海军练兵的最好对象,不见血的兵远远不能称之为强兵。

    至于海贸易巨利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情形,儿臣敢保证,一旦远洋贸易船队建成,这种情形马上就会扭转。”

    “说的好。”康熙呵呵笑道,胤祯这番从正反两面入手的见解,将康熙一直郁结在心头的海贸危害消除的一干二净,也将他最后一丝犹豫打消掉了,既能分钱又可平空得一支舰队,还能开辟海外领地,得偿自己多年的夙愿,最多不过背上一个与民争利的骂名,而且这骂名只怕都要落到这老十四身上,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到哪里去找?他欣慰的笑道:“看的透彻,解说精辟,而且对练兵也确有心得,如此甚好,朕就允你。”

    港口的选择,康熙很快就有了决断,两广福建海贸者甚众,福州断不可取,不利于朝廷掌控海军,天津就在京畿之侧,不利于京师的安定,所以康熙很快就接着说道:“两江是国家根本之地,朕看就选在上海,江浙富庶之地,货物集散两利,便于远洋贸易,而且离江宁也近,便于你督建农学院。

    在上海建远洋舰队,建海军学院朕都允你,不过这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份朕要四成,朕给你五年时间,五年之内,你必须将东南海贼剿灭一空,远洋舰队也必须成形,再有就是这远洋贸易船队,几年能有盈利?”

    胤祯贼笑道:“皇阿玛,四成的干股当然没问题,只要皇阿玛给予远洋贸易船队一定的照顾,儿臣有把握在四年内就可盈利。”

    康熙笑骂道:“你皇阿玛是光拿钱不办事的人吗?不过,先的声明,不能犯禁。”

    “儿臣遵旨。”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敲竹杠的机会,胤祯自然不会轻易放过,“皇阿玛,你看儿臣在上海光是造船厂就要建两个,还有铸造厂,海军学院,这可是要占不少的地方,这也不是儿臣的私产,都是朝廷的,这地皮皇阿玛是不是能够赏赐?”

    听到胤祯明确的说出不是私产,康熙已是喜笑颜开,当即大包大揽,“这是自然,你去选好地方,朕让当地官员给你征地。”

    “谢皇阿玛。”胤祯笑道,“儿臣还有一事请皇阿玛恩准,恳请将戴梓往上海,为舰队的火炮铸造效力。”

    戴梓?康熙一楞。

第26 提点老八

    戴梓当年是因‘私通东洋‘的罪名被举家流放,个中具体原因也就康熙心知肚明,没想到这一晃就是二十年,微微叹息了一声,康熙才道:“戴梓于火器一道确有过人之处,照准。”说完之后,康熙话头一转,“你对招募海军,有没有具体的想法?”

    胤祯一听这话就知道因为戴梓的事,康熙又勾起了对火器的恐惧,当下小心的回道:“虽说海军以善泳者为上,不过儿臣想,海军的控制权还是要牢牢的掌控在咱们满人手中,儿臣拟在京中招募一批十八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带在身边作为初级军官培养,不会水没关系,多加练习也就会了。

    另外兵士的招募不能够集中于一地,以免出现抱团等难以掌控的情形,儿臣拟在奉天,京津,山东,安徽,江浙等地分开招募,头一批人数定在二千,年纪不要大,最好在十八岁以下,能识文断字更好。

    眼下,西洋诸国的海军人数大都在四万左右,儿臣计划在五年内练出两万,这军饷名义上是国家,实际上完全可由远洋贸易船队的利润中支出,不增加国家的负担,目前儿臣考虑到的就这些,还请皇阿玛指正。”

    康熙频频颌,捻着胡须道:“这些年你算是历练出来了,虑事主次分明,条理清晰,难得的是能防范于未然,天下承平多年,八旗生计日艰,海军的招募也能稍稍缓解一下,好,这事交予你来办,朕大为放心,只有一事你须谨记,火器必须严加管理,不使一枪一炮流出。”

    出了宫,已是到了晚饭时间,胤祯却没回府,打了两个侍卫分别去请老十和老九到八哥胤禩的廉贝勒府聚聚,而后又谴人去叫郑世昌,海锋,扬敏,白子云,丁善,传教士闵明我等几人在府里候着,随后他也不坐轿,径直一路散步而去。

    建立远洋舰队和海军学院虽然不花国家一分钱,但牵扯甚广,以康熙凡事不可对人言的性子,这事铁定会在朝会上当众提出来的,若是反对的人太多,康熙的面子上不好看是一回事,若是因此而影响到康熙对自己的支持力度,胤祯可就真是连哭都找不到地方了,所以胤祯得先跟八哥胤禩通通气。

    胤禩没想到胤祯会在这时候上府来,听到禀报,忙放了碗,迎了出来,“十四弟,你可真会挑时间,还没吃过吧,我已经吩咐重新整置酒菜了。”

    胤祯笑道:“八哥不会怪我叨扰吧。”

    “呵呵,你现在可是大金主,多少人求你上门都求不到。”胤禩打着哈哈笑道:“今儿机会难得,好好喝几杯。”

    “十四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还派人去请了九哥十哥。”胤祯一路走一路说道。

    胤禩脚步却是一顿,低声道:“刚从宫里出来的?”

    胤祯点了点头,语气有点消沉的道:“今日一聚,我们兄弟怕是又要分开。”

    “你要出京?”胤禩讶然说道,一顿之后又笑道:“那好,今儿算是给你饯行。”

    一直到老九老十赶来,胤禩再没多问一句,待的重开筵席,他也没说正事,只是殷殷劝酒,笑谈风月,老九老十见这情形,也都压下心中的疑问,只顾喝酒谈笑。

    待的席散,四人转到胤禩的书房喝茶,胤祯才将建远洋舰队一事详细的说了出来,末了,他语气诚恳的道:“此事,未免皇阿玛多虑,十四才没先行与哥哥们通气。。。。。。”

    老九胤禟见胤祯又是自作主张,白白将一千多万的银子拿去建远洋舰队,这分明是出力不讨好的事,不由讥讽道:“那你一出宫就赶到八哥这里,怎么又不怕皇阿玛多心了?”

    胤禩的眼光可不是老九能比的,一听老九的语气,他就急了,站起身低喝了一声,“胤禟,你酒喝高了?这一前一后,可是天壤之别,连这你都掂量不出来?”怕胤禟太过难堪,他又接着解释道:“这京师上下都说我们四兄弟是一党,皇阿玛岂能不知?十四要是先来找我们,再去皇阿玛那里,又岂能瞒过皇阿玛,别小看这一前一后,这里面的道理大着呢,再说,十四的这一步棋,不仅走的妙,而且走的稳,这份见识和胆魄,八哥我也是自叹弗如。”

    老九被胤禩这么一说倒是静下心来琢磨,老十胤誐却是个直筒子,低声咕哝了一句。“这不明摆着将一千多万白白扔到海里去了吗?”

    “十哥,遇事多从大处着想,不要老是看到眼前一点。”胤祯笑着说道,他回去还有一摊子事,可不想耗在这里,说完他瞅向八哥胤禩,“八哥,这事您看的清楚,我也不嚼舌,出京怕就是这几天,有些话,我不吐不快,今天机会难得,我一并说了。”

    三人都从这句话中感到胤祯的强势,半年时间,十四仿佛象变了个人似的,不过,三人也知道胤祯接下来要说的话分量怕是极重,因此三人神色都是一肃,齐齐望了过来。

    胤祯确实是想敲打一下自己的三个死党,一旦出京,可就没这么方便了,“十哥,你性情直阔,却最为皇阿玛所喜,即便偶有小错,皇阿玛也不会为难你,倒是九哥,你西郊的庄子最好乘早脱手,手下门人也须严加管束,人参的事也收手了罢,木材的生意你转到上海去,十四在一天,便能保全一天。”

    最后胤祯看向老八,“八哥,十四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公推太子一事把你推上了浪尖,我现在都没弄清楚这事背后是否另有其人在推波助澜,皇阿玛雄才大略,其心计,手段,权谋,我们十二个兄弟捆在一起也是望尘莫及,争,我们肯定要争,但有个底线,不能够触及皇权。另外,小心二哥和四哥。我这几天很忙,先告辞了。”

    触及皇权!这四个字犹如当头棒喝,胤禩只觉的心头一阵阵轰鸣,这大半年来的苦闷,疑惑,委屈,忧郁顿时豁然而解,太子的废黜,众阿哥们被圈禁和册封,公推太子时的受辱,太子的复立,一二品大员的频频任命和调动,所有这一切的根源都尽在这四个字,触及皇权!

第27章 小朝会

    胤禩回过神来就见满脸震惊之色的胤禟和一副茫然神情的胤誐,不由问道:“十四走了?他后面还说了什么?”

    胤誐没好气的说道:“这老十四越来越没样子了,他后面好象还有一句,小心二哥和四哥。”

    “果然如此。”胤禩微笑道:“十四对四哥早就起了疑心。”

    胤禟不解的说道:“可眼下根本就看不出四哥有任何的异常。”

    “你还怀疑十四的眼光?”胤禩微带不悦的嗔道。

    “那倒不是。”胤禟长叹了口气,“以前八哥说他心机深沉,眼光长远,独到,我还不服,可看他做的一件件事,不服都不行,触及皇权更是一针见血,有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他确实比我们看的透。”

    胤禩也长叹一声,“幸好十四是我们兄弟,否则,八哥还真是不敢想,不论是捞钱还是眼光,十四都是贼狠。老十也不要埋怨他,他现在确实忙。”说完,他又喃喃道:“这四哥,老十四要我们小心点,那是我们平日里对四哥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太子,我们向来就很重视,为什么十四要特意提醒我们小心?”

    胤禟犹疑的说道:“八哥不觉的太子最近太平静了吗?反常必为妖,太子一定在酝酿什么,十四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们注意保护自己?”

    玄武门兵变?胤禩脑中猛的闪过这个念头,转而又摇了摇头,历史没有可比性,自家兄弟那么多,不对,不是兵变,是兵谏!他自己也被这个突然冒出的念头吓呆了,太子真的走到了这一步?

    胤祯回到府里,一一召见郑世昌、闵明我、海锋,包福全,达春,扬敏,白子云,丁善几人,戴梓要派人去接,上海不仅要让‘四大恒’建分号,还要押运巨额的银两前去,胤祯要在上海大展拳脚,没银子可不行,当然,他更不会忘了派人前去上海圈占地皮,抢购地产,这些都的抢先下手。

    另外,自然要给亲信亲戚们好处,他们家中的子弟,当然要借着这个机会跟随胤祯,差事也好,当海军也好,都是不错的出路,随胤祯去上海的亲卫,侍卫也要定下来,希望义学也要定人管理,还要让闵明我带为招聘西洋的各式人才去上海,不论是传教士还是商人,水手军官工匠都大量需要。

    这一通事情议完,已经是半夜,迷迷糊糊睡了不到两个时辰,胤祯就被叫了起来,上朝的时间到了。

    胤祯一边起身,一边咕哝着道:“有没有天理,凌晨五点就要点卯?”

    好在不是逢五的常朝(初五,十五,二十五是大早朝),人数不多,而且也没什么事,例行的奏对之后,康熙开口提到了倡农书,不仅是胤祯,一众大臣登时都提起了精神。

    “倡农书自在邸报刊以来,反响甚众,朕之意,或有不足,然建农学院一议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严州李锦熟知农事,素来爱民,着晋正六品任江宁农学院院使,恂贝子胤祯,旷达聪慧,长于实事,着代朕巡视两广两江闽浙,并督农学院事。”

    胤祯心里一阵迷糊,李锦是谁?没听说过,而且太医院的院使都是五品,这农学院的院使咋就只给个六品?自己除了督建农学院,怎么还做了观风使?而且是七省观风使。不过迷糊归迷糊,他还是赶紧的出列谢恩。

    听到康熙只是建农学院,却未提及农学院的学员今后的品级,一众大臣揣摩不透康熙的心意,况且康熙已经说了,建农学院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主子是出了名的好名声,谁吃饱了撑的,敢去触这个霉头。

    倒是有几个官员站出列,不痛不痒的逢迎吹捧了一番。

    康熙却是意犹未竟,紧接着又说道:“自二十三年开海以来,海贸昌盛,裕民利国,却也滋生海贼无数,开海日久,海贼日渐猖獗,始则上百人,现动辄上千,且内外勾结横行海上,祸害数省,今恂贝子胤祯忠心为国,上议在上海建远洋舰队横扫东南巨寇,列位臣工对此有何看法?”

    能够列入朝堂的这些大臣哪个不是人精?一听康熙这话就嗅出了其中的味道,这父子俩怕是早就合谋好了的,你既然都说胤祯这建议是忠心为国了,还要我们怎么说?

    眼见有点冷场,佟国维闪身而出,他是八爷党的一面旗帜,一早就得了胤禩的暗示,而且胤祯对他儿子隆科多也有提点之恩,这个时候他自然要站出来力挺十四了,“禀皇上,奴才认为恂贝子此议甚好,东南海贼荼毒沿海,横行海上,抢掠过往船只,危害之烈,影响之大已不容忽视,不着手清除恐现尾大不掉之势,此议即消除后患,亦能扬我大清国威于海外。”

    佟国维身为上书房大臣之,又是八爷党的代言人,他的说话无疑就是朝堂上的风向标,话一落音,一众官员纷纷站出来要么附议,要么就吹出新意。

    皇太子胤礽站在一旁只能干瞪眼,康熙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一干官员谁也不傻,要么看地下金砖,要么看横梁藻饰,站在后面的干脆闭目养神,任由胤礽的眼神象刀子一样在身上刮来刮去。

    眼见是一面倒的局势,胤礽心里郁闷的直想吐血,这个老十四才捞了一千多万银子,转身过来又想抓兵权,远洋舰队,别人不知道,我胤礽还不清楚?用远洋舰队来剿海寇,岂不是用大炮打蚊子?骗鬼呢?

    反对那是最不明智的,胤礽眼珠一转,站出来说道:“禀皇阿玛,十四弟忠心国事,其心可嘉,儿臣身为兄长,着实羞愧。十三弟胤祥,自幼熟读兵法,长于兵事,儿臣愿荐胤祥为我大清打造远洋舰队,横扫海寇,扬我国威。”

    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听了胤礽这话,赶紧的把头低下,生怕自己兴灾乐祸的表情被康熙看到,十四的生意您也敢伸手乱抢,看你等下怎么个死法?

    康熙面无表情的微点了下头,“此事稍后再议。”说完,扫了一眼群臣,见张玉书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便点名道:“张玉书,你是何看法?”

    张玉书出来跪奏道:“回皇上,朝廷已有福建水师,崇明水师,京口总兵官,南台水师营等水师力量,微臣不懂兵事,但新建一支舰队,花费巨靡,建成后每年的维护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微臣认为,此议还是再商榷一下的好。”

    户部尚书张鹏翮早就急的跳脚了,没人比他更清楚国库的底细了,建远洋舰队?那岂不得把国库全掏干净了,见张玉书开了头炮,他马上站了出来,“臣附议。”

    见有人跳出来反对,胤礽心里暗喜,正待拉几个人出来把声势造大,康熙却话了,“远洋舰队初步预计花费在三千万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