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弊主-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俄在欧洲与北欧强国瑞典之战,为的便的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之所以说沙俄会掉转矛头指向我大清的西北和东北,也是因为这两个方向都存在出海口,其中处于西北方向的黑海,就地理位置而言,更优于波罗的海,沙俄必欲取之而后快。”

    康熙的世界地理知道可是远远不及胤祯,拧眉想了半晌,才迟疑着道:“黑海那地方离在准噶尔应该还很远吧?”

    “是远,不过沙俄在黑海立住了脚跟,自然就会向四面扩展,不排除他们会勾结漠西蒙古。”胤祯老神在在的说道,准噶尔叛乱的背后,可是有着沙俄的影子,微微一顿,他接着道:“一旦沙俄从欧洲抽出身来,奥斯曼帝国和我大清帝国就是他的下一个目标,这是一个堪与我大清势均力敌的对手,必须彻底打痛他,才能确保大清西北、东北的安宁。”

第541章 允准出京

    听的胤祯言之凿凿,康熙不由半晌无语,当年在雅克萨与沙俄两次交手,虽说是胜了,却是胜得分外艰难,从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奏章来看,二次雅克萨之战分别是五比一和三比一的兵力优势,二千多人打八百人,却攻不下来,最后还是围了十个月之久,才得以取胜。

    雅克萨之战之所以是惨胜,根本的原因便是火器的差距,如今大清拥有性能远超欧洲各国的优异火器,康熙是绝对不介意一雪前仇,让沙俄也尝尝火器落后的滋味。

    略一沉吟,他便沉声道:“沙俄野心勃勃又实力强大,如此近邻实是大清的心头之患,海军远征欧洲,能否帮助瑞典拖住俄罗斯?禁卫新军的组建至少也得两年时间,能让俄罗斯腹背受敌,大清的胜算更大。”

    帮助瑞典拖住俄罗斯?胤祯心里暗笑,俄罗斯的北方战争,不拖也会再打几年,根本不用操心,不过,他仍是神情肃然的点头道:“皇阿玛高瞻远瞩,儿臣立即写信给四哥,让海军大力支持瑞典,尽力将沙俄陷在欧洲。”

    康熙瞥了他一眼,老十四对欧洲情况更为熟悉,又处心积虑的要对付俄罗斯,应该是早有此打算,倒是不用他来额外操心,微微点了点头,他便不再言语。

    胤祯却是顺着话头说道:“时间紧迫,儿臣计划禁卫新军首批招收兵丁规模略做扩张,首招四千人,另外,旗人入天津军工作坊的协调安排事宜,儿臣欲让九哥前去,还望皇阿玛允准。”

    多招一千人,康熙如今还有些嫌少,不过,老十四练兵自有一套。扩张的速度极快,他也不着急,微微点了点头,他才道:“照准。”略一沉吟,他又道:“上海的军工作坊,你是何打算?”

    胤祯心里一沉,康熙如此问是什么意思?准备裁撤上海的军工作坊?让天津垄断所有的军工?那可不行,上海虹港的基地现在可是块金字招牌。日后还要派上大用的,可不能让康熙有这念头,稍稍思忖,他便沉声道:“回皇阿玛,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又有海军基地,亦耗费了不少的财力物力,裁撤是不可能的。”

    说到这里,他略做停顿,而后试探着道:“儿臣计划将上三旗的旗民分到上海的军工作坊。这法子是否可行?还请皇阿玛示下。”

    上三旗没有旗主,乃是由康熙亲领。让上三旗的旗民进入上海的军工作坊,不存在隐患,而且也利于对上海军工作坊的掌控,康熙不由微微点了点头,稍一沉吟,才道:“派二个旗去上海,镶。黄。旗留在天津。另外,着镶。红。旗分去上海。”

    康熙这是要留一旗在天津牵制其他四旗,镶。红。旗虽是下五旗。在两旗的下挟持下,在上海也不可能翻出多大的浪来,胤祯顿觉有些汗颜,康熙的平衡之术已是深入骨髓,与之相较,自个还是显的不成熟,可得多学着点儿。

    想到这里,胤祯心里猛的一跳,不是一直找出京的机会吗?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他赶紧的躬身道:“皇阿玛圣虑深远,挥洒自如,儿臣实不及万一。”刻意奉承了一番,他才接着道:“上海军工作坊工匠繁多,又多系江南之人,三旗旗民进入,恐导致人心不稳,儿臣欲亲往上海一趟,顺道前往噶罗巴封赏海军,视察澳洲移民情况,恳请皇阿玛允准。”

    康熙听的一楞,老十四要出京?他是见自己的康复情况良好,出京一趟以借机交权,避免出现冲突?这法子倒是不错,略微沉吟,他才道:“远征在即,上海军工作坊任务繁重,不能有丝毫波动,论及在上海的威望,朝中无人能及得上你,你亲去一趟也好。

    海军征日大捷,听闻有不少朝臣抱怨海军将领升迁太快,无须理会,尽快将有功将士报上来,远征欧洲,事关朝廷百年大计,岂能自泄士气,扰乱军心?

    另外,去年年底整顿,罚往澳洲、南洋历练的宗室子弟,你知会雅尔江阿一声,将他们全部黜出宗室,一并跟你前往噶罗巴,先去适应气候环境。”

    说到这里,康熙微一沉吟,又问道:“禁卫新军的组建,你欲着何人负责?”

    这事胤祯早有安排,当下便欠身回道:“新兵入伍,有半年时间的队列训练,押送黄金进京的海军士卒可以留下二百人充任教官,此事十三哥完全可以胜任。”微微一顿,他又接着道:“此番征日谈判,隆科多表现的可圈可点,日后与沙俄亦少不了各种谈判,、是否让隆科多也进入禁卫新军,还请皇阿玛圣裁。”

    对于《江户条约》,康熙确实大为满意,他亦未料想到隆科多还有这个天份,当下便微微笑道:“他品阶太高,暂时不宜进新军,着他暂去理藩院熟悉西北的情况。”顿了一顿,他又缓声说道:“这些年你一直在沿海各省转悠,漠南漠北你也曾随朕出巡过,但内陆各省,你却极少涉及,有机会要多了解各省的军情民情,一旦登基御极,便很难看到真实的东西。”

    康熙这是什么意思?让自己不急着回京?胤祯心里登时一喜,忙躬身道:“儿臣尊旨。”

    稍稍沉吟,康熙又叮嘱道:“你现在身为储君,不可轻涉险地,一应防护务必周全,每到一地,记的来信报平安。”

    *

    从小汤山行宫出来,胤祯顿觉浑身轻松,没想到出京竟然如此容易,看来康熙亦是力图避免与他起冲突,如此更好,这一出京,至少可以转上一年两年的,再回京城,安安分分的做几年太子,便可和平交接皇权,这自然是最为理想的局面,可谓是皆大欢喜。

    胤祯纵马进城,守在城门口的各旗旗主眼线立即就各自飞奔回去报信,谁都急于知道康熙到底是否允准各旗谴人去天津管理旗务。

    回到毓庆宫,胤祯稍事洗漱,换了身衣服,才步入书房,方苞便赶到门外求见,胤祯含笑道:“你来的正好,进来。”

    方苞进来见礼之后,便试探着道:“皇上可是允了各旗谴人去天津管理旗务?”

    胤祯微笑着点了点头,道:“允了,而且还允许我出京。”说着将与康熙后半段的交谈情形说了一遍。

    方苞听完之后,微笑着道:“恭喜太子爷,皇上此举是为避免再度出现皇太子与皇上争权的局面,亦足以说明皇上对太子并无猜忌之心。”说到这里,他收敛了笑容,语气一转,道:“不过,太子这一离京,朝局必然为之一变,再回京,太子只能安心等待了。”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方苞这话倒是说的实在,不过,一年之后的变化谁能说的清楚?再说,他本就不欲与康熙争,康熙如今这身体,怕是没几年好活了,三年都等了,又何必在意多等六个月?

    包福全此时在外躬身禀报道:“太子爷,简亲王雅尔江阿、庄亲王博果铎在外求见。”

    这两人倒是动作快,胤祯微微一笑,道“请他们进来。”

    雅尔江阿、博果铎两人来得很快,进来见礼后,胤祯便含笑道:“皇上已经允准各旗派勋贵前往天津管理各旗旗务。”

    一听这话,雅尔江阿、博果铎两人不由大喜,正待起身感激,胤祯却是摆了摆手道:“此乃皇上恩典,不过,本宫先要声明,旗务管理必须服从军工作坊的管理,若是妄自干涉、影响到军工作坊的管理,本宫会毫不犹豫的奏请皇上撤回驻扎天津的各旗勋贵。”

    两人忙躬身道:“皇太子放心,旗务管理绝不会与军工作坊有冲突。”

    胤祯点了点头,看向博果铎,道:“博果铎的镶。红。旗不在天津,与正。黄、正。白两旗去上海,可有问题?”

    去上海?博果铎不由微微一怔,略一沉吟,他才道:“上海却是有些远了,不知旗下的旗民是否愿意前往?”

    “如今上海至天津走海路,往来便利,不过五、六日的航程。”胤祯沉吟着道:“上海的旗民一年可额外放假一月,并补给来回的车马费,当然,不愿意去的,坚决不勉强。”

    一听这话,博果铎不由微笑着道:“皇太子如此体恤,他们可是没理由不去了。”

    “恩,皇上刻意交代不能够勉强旗民,你回去做好宣传鼓动事宜。”胤祯说着,便看向雅尔江阿,起身道:“皇上有旨。”

    一听这话,雅尔江阿、博果铎、都连忙起身跪下,方苞更是退后老远才跪下,胤祯肃然道:“着宗人府宗令雅尔江阿将一应犯过宗室子弟黜出宗室。”

    一听这话,雅尔江阿忙叩首道:“奴才雅尔江阿恭领圣谕。”

    胤祯含笑坐下,道:“起身吧,出去将消息通知各旗旗主和勋贵,省得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来问。”

第542章 刺激农业

    待雅尔江阿、博果铎两人退了出去,胤祯浅浅的啜了口茶,马上要出京南下,而且时间还不短,手头的一些事情都必须处理好,天津军工作坊倒不用担心,经过天津再指导,日本、琉球两藩国肯定是要谴使来京请封,这要叮嘱八哥,西北的布局也要开始着手,至少要选定两个地方储存战备物资,京城的农学院也该去看一看,顺带点拔一下,高产抗旱作物的推广可耽搁不起。

    强化宗藩关系、摊丁入亩推广、澳洲移民这些事都可以让张鹏翮奏请康熙去做,康熙对此自会不遗余力,倒不用操心。

    还有什么?胤祯拧着眉头细想了想,天津到京城的驿道修筑,他一边想一边用笔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记完之后,他瞥了窗外一眼,见还不到午时,便搁笔起身,看了方苞一眼,道:“时日尚早,咱们去一趟京城农学院。”

    去农学院?方苞不由微微一楞,太子怎得突然想到去农学院?他忙起身道:“是换便装还是?”

    “摆开仪仗去,让京城大小官员知道,皇太子很关心农学院。”胤祯含笑道:“早该去看看的,一直拖到现在。”说着,他又对外吩咐道:“包福全,着人通知十三哥,明日来一趟,另着人通知八哥、九哥、十哥、十五弟晚上去九哥的庄子聚一聚。”

    京城农学院较为偏僻在外城的北城区,紧挨着陶然亭,胤祯的皇太子仪仗才进官菜园子街,农学院院使吴长浩就接到了快马急报,听闻是皇太子大张旗鼓的前来视察,他不由大为兴奋,老天开眼,皇太子总算还记得这农学院是他倡建的,他急忙召集一众官员、教员到门口恭迎。

    大轿落地。胤祯自轿中一出来,吴长浩就带着一众人迎了上来,马蹄袖打的山响,齐刷刷跪了一片,“臣等恭迎皇太子大架光临。”

    胤祯扫了众官员一眼,只见一片白瓷顶儿和铜溜金顶儿,都是六品以下的官,他不由含笑道:“诸臣工平身。”

    吴长浩爬起身便躬身道:“皇太子日理万机。百忙之中能亲临农学院视察,微臣等荣幸万分。”

    “本宫早就想来看看,一直抽不出身。”胤祯微微笑道。

    “皇太子请。”吴长浩忙侧退一步,礼让道。

    胤祯在一众官员的镞拥下将整个农学院逛了一遍,发现整个布局基本上与江宁农学院一致,最后,一行人才来到实验区,粗粗扫了一眼,他便微微皱起了眉头,整个实验区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的长势不可谓不好。不过,土壤却是没有多大的区别。

    微微沉吟。他才道:“负责实验田的是谁?”

    副院正唐顺谨慎的上前道:“回皇太子,实验田是微臣主抓的。”

    胤祯瞥了他一眼,不过三十出头,长得甚是白净,蓄着长须,一副儒士派头,微微点了点头。他才道:“将在实验田劳作的官员、教员、学生都召集过来。”

    见胤祯脸色并无不快之色,吴长浩微微放下心来,立即就命人将与实验田有关系的一众人等都召集过来。

    待人都集中起来。胤祯扫了众人一眼,才道:“实验田是做什么用的?谁能告诉我。”

    听的这话,一众官员都暗道不妙,却是没人敢吭声,胤祯正待开口,一名生员鼓起勇气道:“实验一词出自王充《论衡?遭虎》等类众多,行事比肩,略举较著,以定实验。”

    “说得好。”胤祯看了那名生员一眼,道:“等类众多,行事比肩,略举较著即为实验,实验田的用意便是要你们将农作物按不同的土壤、水分、肥力、温度等等进行栽培,比较农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逐步摸索总结出最适宜的耕种方式。

    实验田不是示范田,农学院是做什么的?就是研究农作物的习性,就以玉米为例,你们要研究它什么时间段播种最好,它的幼苗、成苗、开花、结果等各个阶段各要多少天,总的要多少天?它在各个阶段对水的需求有多大,大到什么具体的程度?

    它会出现什么病害,该怎么防治,它是喜阳还是喜阴,每一颗苗要间隔多远才长的好,它适宜种在什么土地当中等等之类的问题,都是农学院研究的科目。

    当然,我说的并不全面,农作物我懂的也不多,我只能给你们指出农学院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以上这些东西都是研究农作物最根本的东西。

    再深一点,就是杂交,牲畜杂交能得到新品种,农作物同样也可以杂交得到新的品种,皇上这几年就培育出了一种御田胭脂米,色泽朱红、米粒细长,晶莹如玉。

    京城农学院的最终任务就是培育上产量大,病害少,抗旱,适宜在北方各省推广的农作物,本宫郑重的给你们许诺,只要你们能够培育出这种新品种,不仅给农学院破格升级,对主要培育人亦破格授予男爵以上的爵位封赏!”

    这话一出,所有的人登时都是一呆,培育出新的品种,授以男爵以上爵位?大清历来都是以战功封爵,文官能得爵位者都是凤毛麟角,更别提是男爵了,这可是正二品的爵位,这个封赏可是重得不能再重了!

    微微一楞,吴长浩结结巴巴的道:“太子爷,封——男爵?”

    “对,男爵!”胤祯索性好好的刺激他们一把,扬声道:“新品种性能优良者,封公爵亦有可能!本宫的这句话,将出现在下一刊的京报上。”

    刊在京报上,那可是向全天下的承诺,以胤祯皇太子的身份,绝不可能是开玩笑,农学院的一众官员和生员登时都兴奋的涨红了脸,大多数人进农学院不过是以此为跳板晋身仕途,谁也未料到皇太子对农业竟然重视到了这个地步。

    做官能够做到二品大员,那要熬多少年,能否熬到二品,还要看机遇,研究农作物就能够得到正二品男爵的封赏,那还有必要去做官?

    方苞听的却是心头一颤,皇太子这话在京城又要引发地震了,这务农的都能够封爵,那些个已经封了爵的王公勋贵明日早朝怕是又要大闹一场了。

第543章 出大事了

    对培育出杂交品种的有功人员给予高品爵位的封赏,并且晓喻全国,这并非是胤祯一时的心血来潮,旗人入天津军工作坊必然会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也容易导致人们误会朝廷开始改变一贯的重农政策,原本是计划让康熙发布圣谕,命一部分旗人进入辽东垦荒来显示朝廷并未改变重农的政策。

    不过这个办法显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年头没有专家学者的称号,最吸引人的便是高官厚禄,以高品爵位刺激对农作物的杂交研究可谓是一举两得,既可说明朝廷重视农业,又可以刺激促进对杂交品种的研究。

    完全可以预见的是,京报一旦刊出这条消息,足以在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学农重农的风潮,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康熙绝对会大力支持。

    京城农学院的一众官员、生员虽然都是振奋不已,却是没人敢在胤祯面前失态,一个个都强行压住心头的喜悦,满脸热切的盯着胤祯。

    胤祯望了众人一眼,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商贸的根本,是人口增长的保证,是商贸繁荣的基础,是大清国力强盛的保障,大清能否兴盛繁荣,能否开创亘古未有的盛世,首先必须看农业。

    大清的农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