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丹的首都延布,夏季的天气闷热,乌颜·旺楚克在普那卡颇章王宫里,满头大汗坐在金色的宝座。宫殿下面议事的有喇嘛中的精神领袖德布法王,还有高级喇嘛,贵族,议事官,还有不同地区的部落首领。乌颜·旺楚克一脸愁容,说:“现在,我们必须在大英帝国和中华帝国之间做出一个抉择,这将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各位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喇嘛中的精神领袖德布法王现在已经被乌颜·旺楚克架空,但他仍然有议事的权力,他倾向于不丹回归**地区,他说:“大英帝国虽然国力强盛,但是毕竟在亚洲实力不济。以前我们本来就是中华帝国的藩属国,我建议修书给中华帝国的蔡锷将军,说明我们的回归之意,免得生灵涂炭。我听闻中华帝国的总统李经述也是一位尊重信仰自由的领导人,断然不会为难我们。”
不丹的哥哥池勒托不加亲王听了德布法王的话,不以为然,甩动袍子的红色袖子,高声说:“我们之前就背叛过中国,还配合英军攻打过**,中国人或许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底下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回归中国,有的主张联合英国,还有的主张中立。乌颜·旺楚克一时也没了主意,这次英军从**江孜被中华帝国的军队打败而逃亡的事情,在英军进入不丹时他就知道了,从逃跑到不丹的仆从军逃兵口中他得知了这次英军大败的经过,他想不到强大的英军竟然被中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让他更是惊慌,自己的军队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绝对不能和中国的军队去硬抗。最后,他拿定主意,派人去联络蔡锷和蒋百里,试探中国的态度。
在蔡锷的军营,不丹的特使阿尔扎伊还没开口,一身戎装的蔡锷开门见山,亮明了中国的态度,“我们大总统说了,不丹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中华的领土,所以我们欢迎不丹再次回归祖国的怀抱。”
不丹特使听了这话,有点摸不清头脑,他想蔡锷的话意思应该是让不丹再次成为中国的附属国,这是不丹国王乌颜·旺楚克的谈判底线,阿尔扎伊说:“1907年以来,我不丹已经完全**,还获得了大英帝国政府的承认,我们愿意成为中国的附属国,尊中国为宗主国。”
蔡锷摇摇头,说:“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我们大总统的意思是,作为你们过去曾帮助英国攻打**的惩罚,我们不会承认不丹的**,所以你们还是死了这条心,我们希望不丹王国并入中国的**自治区。这样,不丹国王仍然可以是不丹地区的民政长官。”
阿尔扎伊听了这话,身体有点发抖,结结巴巴地说:“这是不可能的,不丹的民众会与王国同生共死,除非我们全部死了,不然不丹不会灭亡。”
蔡锷冷冷地说:“你们先别着急拒绝。你回去转告不丹国王,我们的大总统一向恩怨分明。不丹的民众不是很多,不到万不得已,中国不会像美洲大陆的殖民者对付印地安人那样对付不丹民众。不丹的当权者不是不丹人民选举的,根本代表不了不丹人民,我们一旦攻破延布,只会对当权贵族和政府官员的家族展开杀戮!如果你们不同意回到中国的怀抱,那你们的贵族,我们将一个不留!”
“杀戮”这两个字,蔡锷说得特变淡定,不丹使者却一点都不淡定了,赶紧赶回王宫复命。不丹国王乌颜·旺楚克和一干不丹大臣都是一身冷汗,如果中国的军队真的这么做,首当其冲就是他们,他们也怕被灭族!
乌颜·旺楚克说:“蔡锷将军还说了些什么?”
阿尔扎伊说:“蔡锷将军说,不丹王国解散之后你还可以做这里的领袖,不过不丹将永远不得建立军队,你不能再有复国的念头,一旦不丹再次搞**,按中国的律法,那就是犯了叛国罪,灭全族。这也是中华帝国总统的意思。”
乌颜·旺楚克瘫坐在椅子上,他问阿尔扎伊:“前方的战事怎么样了?”
阿尔扎伊说:“英军已经溃逃,中国的军队已经包围了首都延布。我们要是不投降,那城破之日,就是我们的死期。”
乌颜·旺楚克想了半天,考虑李经述提出的合并方案,不丹王国并入中国的**自治区,反正自己还是这里的领袖,叫国王还是叫民政长官不重要,如果不接受,可能自己和家人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于是决定接受中国人的条件。
在1909年6月,乌颜·旺楚克驱逐了当地的英国人,通电全世界,宣布解散不丹王国,成为**下辖的一个自治区。
不丹国王通电世界,宣告不丹回归中国的怀抱,让英国在**的失败彻底被暴露,英国政府当即发表声明,说中华帝国入侵他国,还灭亡了不丹这个主权国家,不承认中国对不丹的占领,法国和俄国也同时声明不丹是一个**的国家。
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则想拉拢中国,发表声明:不丹是中华帝国的领土,不丹回归中华帝国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美国不久前也这样吞并了夏威夷,没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于是发表声明,间接承认中华帝国对不丹的领导:“不丹的命运,应该由不丹国王和人民决定。”
南美的智利和秘鲁等国也承认不丹是中华帝国的领土,他们对于不丹在哪里都不关心,只是想让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国家难堪。
李经述总统对不丹的回归表示欢迎,发表声明:“不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土地,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一个部落,元朝统一**后,受宣政院管辖,直到清朝时才**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在不丹人民的心里,在他们的记忆里,他们曾经是,也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份信念建立在真理与公平的基础上,它无可动摇、代代相传,在它面前,任何时间与环境变迁都是无力的。我欢迎不丹回归中国!今后关于不丹的一切,都将是中华帝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1865年11月,英国侵略者同不丹签订了《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约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些不丹失去的土地,中国将全部收回来!欢迎不丹人民回家!!”
李经述随后签发了总统令,让蔡锷和蒋百里一个月内拿下噶伦堡。
在1903年底,英印政府为了克服翻越喜马拉雅山给军需补给带来的巨大困难,修筑了一条经过不丹领土直接进入**亚东的道路。不丹回归中国后,中国坦克部队通过这条道路,很快就到了噶伦堡前线。蔡锷命令部队原地休整一天。第二天,中国的五万军团和坦克部队开始进攻噶伦堡。中国十余辆坦克轰隆隆开往英军的战壕阵地,而一队队步兵则紧紧跟在坦克部队的后面。战壕里的英军突然听到一阵阵巨大的轰隆声响起,他们紧张的看着前方,刚开始以为是骑兵来袭,做好作战的准备。一会儿后轰轰之声如雷,他们看到一群类似于汽车的可以移动的铁盒子发出轰轰的声音,中国研发坦克的保密工作做得好,英军还不知道这是什么,目瞪口呆看着这些新鲜战车。
很快,坦克开到了英军的战壕前面,英军举着快落伍的步枪对着坦克扫射,但是子弹只在坦克的钢甲外壳打出一串火花而已。很快那些铁皮盒子就到了英军的面前,铁盒子上面突然打开一块铁皮,每个铁盒子都有一个身着中国国防军军装的士兵拿着一挺轻机枪,对着英军就扫射。坦克附近的英军直接被机枪给打成几截。
英军看到那些铁盒子竟然能喷出冲天的火光,大吃一惊,英军的炮兵想炮击那些坦克,但是因为坦克已经冲入了英军的阵地,炮击的话会伤及自己,而且坦克的移动速度快,所以英军的炮兵不敢轻举妄动。
坦克浩浩荡荡越过英军的战壕,后面的中国步兵和骑兵这时也来到了战场,他们对着正在到处乱跑的英军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英军人数本来就少。加之中国的军队英勇作战,英军很混乱,噶伦堡防线很快奔溃。
第199章攻下锡金
北京,总统府,夜已经深了。李经述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袁世凯、段祺瑞等陆军高级将领都在,椭圆形办公桌正对着一张南亚地图。英军噶伦堡前方的防线奔溃,大批部队从不丹地区溃逃之后,朝锡金方向撤退。蔡锷电报请示军部,问还要不要追击?
在当天的会议上,段祺瑞首先表态,说:“按照我军的后勤补给线,拿下锡金、孟加拉这些地方不成问题。关键是,这样国际舆论会怎么看我们这次的中英之战。”
“别的国家怎么看,我不在乎,中国也不在乎。国家有实力,就会有话语权。”李经述站起身,说:“这次战争,由英印殖民政府挑起,那么就应该给他们必要的教训!这一次,趁现在英国政府在欧洲自顾不暇,就打到恒河吧!现在的中国,也需要更多的殖民地!”
蔡锷很快接到了军部的命令,他也很高兴,打到恒河,在他的计划之中。于是,蔡锷和蒋百里制定了严密的追击计划,付诸行动。
不久,中国的军队追上了英军。追击英军的坦克,开始对英军密集的地方开炮。一枚枚的炮弹“轰隆”落在密集的人群里,那些成群结队的英军和仆从军,被像割麦子一样扫倒。那些正在逃跑的英军,发现那个铁盒子还会进行炮击,像遇到魔鬼一样恐惧,他们喊着“上帝”呀,连滚带爬。
最终,英军指挥官威廉命令炮兵上尉麦金利对那些正在屠杀英军的坦克进行炮击。
麦金利拒绝说:“长官,那样会伤及自己人的!”
威廉拔出指挥刀,刀锋直指麦金利的喉咙,“上尉,服从命令!不然我们都将成为中国人的炮灰!”
麦金利脸上掠过一丝痛苦的表情,脑子里挣扎了一番,向上帝祈祷后。就命令炮兵攻击那些坦克,英军炮兵瞄准那些坦克就开炮,但是他们的炮弹,有的并没有打中那些坦克,只是炸出几个坑。附近的英军给炸飞上了西天。
“fire!”麦金利喊道,英军的炮兵不断炮击坦克,大地在颤动,有两辆坦克被炮弹的冲击波给掀翻,有一辆刚好被命中被炸毁了。
但这样一来,英军的炮兵位置,也被中国炮兵发现,蒋百里立即指挥中华帝国的炮兵,开始对英军的炮兵营地进行猛轰,坦克也开炮,对着英军的炮兵进行回击。愤怒的炮火,在英军的炮兵阵地上开花,掀起了一阵阵飞土,英军的炮兵阵地很快被摧残,冒起了一阵阵黑烟。
有了坦克军团开道,中国的军队迅速突破了英军在噶伦堡后方的防线,英军不断后撤,基本留着那些印度仆从军用身体来阻挡坦克的推进。
因为坦克的燃油和弹药不足了,需要后勤补充,第二防线的英军,蔡锷命令骑兵和步兵强攻。
中国嘹亮的军号响彻了噶伦堡的街头。不丹国王乌颜·旺楚克为了显示回归中国的诚意,派了三千不丹军队来帮助中国的军队巷战。他们比较熟悉噶伦堡的地形,加上当地的不丹民众的配合,仅仅半天就把英军第二道防线给攻破了。
英军指挥官约翰·克劳德听到从噶伦堡逃跑回来的威廉少将叙说中国的坦克,背脊感到一阵阵发凉,他想不到中华帝国竟然会有如此恐怖的武器,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主意,让仆从军拿着手榴弹爬进铁盒子里,去摧毁坦克。
从印度赶来的十万仆从军已经在路上,约翰·克劳德命令印度仆从军不许后撤,在不丹境内拼死抵抗,能拖延多久就拖住多久,但是他自己不想被俘虏或杀死,就往后先撤了,噶伦堡是锡金割让而来的城市,他躲到了锡金等待援军。
当天下午,噶伦堡基本上被中国的军队占领,蔡锷命令中国的军队乘胜追击,对英军的第三道防线发动猛烈进攻,一样是利用坦克来打前锋,后面的骑兵和步兵是紧跟在坦克后面,英军一看到坦克的到来,就命令大量的印度仆从军每人两个手榴弹,他们冲上前,对着中国的坦克扔手榴弹,但往往还没来到坦克前,就被中国的特种狙击兵一枪干掉了,自己炸得尸骨无存。
坦克狙击兵,是李经述在创建坦克兵团一起创立的特殊兵种,是具有高隐蔽性、低防御力、低机动性的支援型兵种,能够实现大威力的远距离火力支援,合格的狙击兵都会避开战斗的核心位置,在远距离寻找一击必杀的机会。中国每辆坦克都有二十名狙击兵守护。他们相当于现代的特种兵,“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是中国坦克狙击兵的信念。
中国的坦克狙击兵,他们一般接触狙击步枪超过三年,是技术过硬、心理素质好、经验丰富的步兵。他们此前展开“魔鬼式”训练:负重越野时,专门选择崎岖不平的路况,负重由20公斤增重到40公斤;立姿射击时,为增加据枪的稳定性,在每名队员的枪口上挂砖块,逐渐累加,最多时挂到5块砖,连狙击步枪加在一起近15公斤,一端就是30分钟。他们一个个几乎都是神枪手,印度仆从军大多被坦克的机枪手给干掉了,结果死伤上千人。
这些印度敢死队加人肉炸弹被中国的军队给清理完了之后,中国坦克部队继续冲着英军的阵地奔去,很快冲破了英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人数和活力的优势下,中国的军队直接把英军的整条防线给冲垮了。蔡锷带着两万中国的军队包围了锡金。
英军指挥官约翰·克劳德给英国陆军部正式报告了中国坦克,强调这种武器和会移动的汽车一样,但是会喷炮弹和子弹的铁甲怪物,简直就是战争绞肉器,这个绞肉器,是导致这次英军这次在不丹战败的最大因素。
英国政府觉得这个怪物也可能是德国制造的武器,但是按照英国在德国的情报人员的报告,德军也没有这种武器,而且中华帝国拥有坦克似乎已经形成了规模,所以他们认为坦克可能是中华帝国自己研发的武器,这才感到中国的军队的恐惧,他们这才后悔自己不该出兵**。中国这头睡狮,确实醒来了,不该去招惹中国人。但是,英国作为老牌的殖民帝国,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寄希望于远东舰队能在黄海给中华帝国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中华帝国适可而止。
解放了不丹,蔡锷按照总统李经述和中华帝国的军部的命令,率兵开始部署跨国作战的准备,继续猛攻锡金。
锡金的国土面积,只有7096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小的内陆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中国**接壤,东面与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尔,南面则与西孟加拉邦相邻。
锡金在历史上跟中国也很有渊源。1700年,尼泊尔和锡金之间爆发战争,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入侵锡金,攻占了锡金当时的首都拉达孜,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在热日宗的春丕谷避难,作为宗主的**政府将此地赐给他使用,这也就是后来的亚东。
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很勇猛善战,继续向**推进,一度占领整个后藏并洗劫**政府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结果**向清政府请求援军。当时中国的皇帝是乾隆,先后两次用兵,最后由福康安和海兰察统率清军于1791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并越境反击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郊。从此,锡金成为中国的藩属国,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件。
但是,1888年,英国出兵**,攻占隆吐山、亚东等要隘。不久清廷就被迫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锡金族人大多数信奉藏传佛教,所以,李经述决定武力收回锡金,将锡金也并入**自治区,成为中国的一个邦,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扩张方案。
这是蔡锷第一次出国征战,如果能够为中华帝国开疆扩土的话,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所以他很积极。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夏天的风很凉爽,那天一大早,蔡锷手执一根金色的马鞭,站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山坡上,俯瞰锡金,锡金境内的山脉连绵不绝,全境西、北、东三面被高山围绕,如马蹄形,被视为锡金“母亲河”的蒂斯达河的河水缓缓流下,在阳光下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此刻,大地就在脚下,蔡锷心内豪情万丈,那种征服的感觉,开万里疆土的荣耀,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他目视着远方,知道自己的未来的征途,将是星辰大海!他此刻心里想起了汉唐盛世,想起了历史上很多的伟人,唐宗宋祖,他在想,中华帝国的疆土,或许会超过大唐吧!
而此时,刚进入印度边境的英国援军,收到威廉的求助信息,加快了行军速度,等他们赶到锡金之后,就遇到了被蔡锷大军追得像丧家之犬一样的英国溃军,最后他们会师,英军组织六千英军和五万印度仆从军严防死守锡金。
不过,这支英国的军队,后勤却同样糟糕,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在亚洲英军的后勤训练被荒废了,在亚洲的大多数军官,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哪怕是低强度殖民地冲突。而中华帝国的军队,是后起之秀,吸取了德国陆军的优势,在亚洲是装备最好、组织最完善,很多军官曾参加过对日本、菲律宾、印尼的作战,拥有丰富的战地经验,中国的军队后勤系统也很完善。
而那些印度仆从军的武器普遍落后,很多还是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