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莱坞之路-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里特钠威尔金森被墨菲问愣了,“项目计划书?”

一个跑到好莱坞来拉资金投资自己项目的编剧兼导演,连最基本的项目计划书都没有,真当好莱坞的制作公司都是慈善机构了?

墨菲实在懒得再说什么,连最基本的项目计划书都没有,手里只有一个剧本,就跑来拉投资当导演,果然是天才的做法啊。

何况那个剧本过于有创意,创意和新人相加的风险,他一点都不想承受,估计好莱坞百分之九十九的制作人都不会承受。

再加上连最基本的项目计划书都没有,剩余的百分之一也没什么悬念。

“今天就到这里吧。”墨菲站了起来,随口说道,“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克里特钠威尔金森愣了愣,似乎不明白墨菲这是什么意思,等墨菲迈动脚步快走出卡座的时候,这才醒过神来。

墨菲斯坦顿不想跟他合作!克里特钠威尔金森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他没有动,只是转头看了墨菲一眼,拿起剧本收进自己的公文包里,脸上的傲气更多了。

大概是没有想到从外面跟着墨菲斯坦顿进来,又特意等了那么久,竟然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克里特钠威尔金森下意识的嘀咕了几句,“一个导演,竟然不懂得尊重艺术!不知道才华创作的重要性,名不副实啊!”

这话像是自言自语,偏偏又能让墨菲听到。

墨菲头也没有回,跟这样的‘超级天才’一般见识的话,也会把自己变成如此的‘超级天才’。

像克里特钠威尔金森这样,认为凭借一个剧本就能拉到投资,连计划或者其他的统统都不需要,只要有嘴炮就可以的人,墨菲真不知道该说他是天真好,还是白痴好。

离开咖啡馆,墨菲不再去管这个叫做克里特钠威尔金森的年轻人,好莱坞每天有无数抱着美好梦想的年轻人来到这里,虽然成功者寥寥无几,但像克里特钠威尔金森这样天真幼稚的人,只能用极其罕见来形容。

如果克里特钠威尔金森拿出的是一个套路化的剧本,还有一份详实的计划书,没有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条件,墨菲或许还会考虑。

至于对方的才华和创意,这些在好莱坞从来都不缺少。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有才华在好莱坞一定会发光,好故事好电影一定能通杀好莱坞乃至全世界,但墨菲在好莱坞待了快十年,最初还碰的头破血流,如今渐渐爬上这个圈子的高层,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好莱坞确实是一个有关于艺术和才华创作的地方,但事实上,制作电影是一门商业,而不是一门艺术。(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毁誉参半

求月票和推荐票!

好莱坞大大小小的电影制作公司,每年都能收到相当多的投递剧本,斯坦顿工作室也不例外,在工作室新租赁的世纪城大厦的楼层中,有一个专门的房间用来盛放收到的剧本,那些剧本在邮寄过来后,被保罗威尔森甚至是罗莎罗德里格斯简单的翻看浏览,就被放到了这里,然后……

就像大部分好莱坞的公司一样,这些剧本很长时间内都会无人问津。

由于今天没什么事,又有克里特钠威尔金森的出现,墨菲回到斯坦顿工作室后,特意让罗莎罗德里格斯将一些剧本送了过来。

他要看看其中是不是有值得投资的项目。

翻看过几十个剧本后,结果很失望,其中的几个剧本充满了天马行空般的想法和创意,但这些想法和创意实在不适合变成电影,投资的风险和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最终的结果是,这些剧本怎么被罗莎罗德里格斯拿来的,又怎么被她拿了回去。

这些剧本肯定不是仅仅投递到斯坦顿工作室一家公司,但墨菲从来没听说过圈内有相关立项的消息,即便里面不少剧本的创意和艺术创作优于好莱坞大部分上映影片的剧本,却依然得不到好莱坞公司的重视。

原因很简单,这些新人新作的所谓创新的风险,远远超过套路化和流水线模式,看不到足够的回报,当然不会有人投资。

说到底,好莱坞终归是一个商业圈子,相关的产业也被称为“演艺事业”,从来都不是“演艺艺术”。

也许总有人认为好莱坞在找寻天才,在众多的电视节目里,总能看到好莱坞的经纪公司、电影公司在镜头前告诉观众——我们正在寻找电影方面的天才——这根本就是好莱坞最大的谎言之一。

事实上,如果有人相信了他们所说的,给好莱坞最大的几间经纪公司打电话告诉他们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天才的话,他们不会有任何反应,甚至会直接挂断这种电话。

好莱坞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天才的头脑,而是一个有营销潜力的品牌,例如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克鲁斯和汤姆汉克斯等等。

不管是制作人、作者、演员还是导演,好莱坞看重的并不是才华,而是盈利的潜质,很多时候,一个电影业的有志青年——例如墨菲的历程——打动好莱坞公司的并不是他的作品的艺术性,而是他的作品能够获得的收益。

当一个人的名字具有了吸引观众,或者说吸引观众口袋里的钱的能力,那么他才是好莱坞所要寻找的、所谓的“天才”。

能进入好莱坞的人并不都是天赋异禀,却一定懂得或者有人懂得如何包装自己,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一个品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才干。

这个商业的乐园里,是很需要创意和故事,但谁都很清楚,创意和故事反而是最不值钱的,好莱坞超级大卖的电影,故事都非常简单,类似《独立日》《泰坦尼克号》等众多作品,单论剧本的故事性,最多也就是二流乃至是三流编剧的水准。

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故事没有任何创意,如果换成新人拿着这种故事去找电影公司,根本不会有人理睬。

好莱坞求贤若渴?好莱坞是一个有才华就会被重视、就会发光的地方?别傻了。

就像很多人听到好莱坞,第一反应就是这里是个制作电影的地方。

的确,这里每年都在出产大量电影,好莱坞各大公司乃至包括墨菲在内的导演和投资人,也希望公众只把好莱坞当做一个制作优秀电影的地方。

但事实是,电影制作只占据好莱坞极小的一部分,这里是一个电影营销的产业区,不是一个属于创意的制作乐园。

就像那些所谓的小成本大卖影片,它们的成本真的低吗?

它们的制作成本只有十几二十万美元,但花在营销上面的费用有多少?

在好莱坞里,人们会用更多的资源来进行电影的营销,大概是制作电影的两倍到三倍乃至更多。

好莱坞意义上的电影,并不是导演在自己的摄像机里拍摄和后期剪辑出的东西,那充其量只能称为影片(film),而电影(movie)则是经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后最终能够在电影院上映的片子。

这两个概念最大的区别就在影片不赚钱,而电影是可以赚钱的。

当一部影片能够在媒体上登载广告,向公众进行宣传时,它才实现了从“影片”到“电影”的转变。

当然,很多艺术化和理想化的导演,会选择走电影节这条路。

但实际上,包括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内的绝大部分电影节,想要参加的话,不止是有作品和艺术就可以的,还需要准备一大笔钱!

一部电影想要参与电影节,就跟墨菲参加圣丹尼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一样,制作方需要向影展方面提交一笔入场费,费用往往不菲,接下来还有提交的各种开支,例如打印宣传材料的费用,运输费,工作人员的薪酬,放映时的支出,公关活动经费……

如果运气好的话,影片在电影节遇见愿意购买的发行商,这时候电影就更加和艺术没有一美分关系了,所有的讨论都只会围绕着“利润”、“销量”、“发行”来进行。

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不“艺术”?

说白了,无论是人或者影片,想要在好莱坞被重视,首先就要证明自己有价值,能带来收益。

否则说再多,都会向墨菲最初那样,被人拒绝,拒绝,再拒绝……

一个故事和一个创意就能拉到投资?有才华就会被重视?这个梦确实很美。

在没有证明过自己之前,所有的故事和创意,都是虚无飘渺的。

虽然墨菲主张电影要有各自的风格,而不是现今好莱坞电影严重走向同质化,但很多现实存在的事情,并不是他装作看不到就不存在的。

这些事情根本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的力量和想法在庞大的产业链面前非常渺小。

最为典型的问题,对电影制作发行公司来说,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他所选择的黑色风格就一定是好电影?

专业评分八分以上的是好电影?反映社会现实的是好电影?思考人性和人文关怀的是好电影?让人脑子转不过弯来的是好电影?在结尾能吓人一跳的是好电影?让人半夜睡不着觉揣测导演手法和用意的是好电影?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电影又该怎么分类?

聪明的电影,技巧娴熟的电影和有智慧的电影?商业片、励志片、文艺片还是独立制片?

其实在好莱坞的制作公司的眼里,这些并不复杂,电影只有两种——卖座电影和不卖座的电影。

就连墨菲这种认为票房和商业收益不是衡量一部影片唯一标准的人,也无法忽略这样的现实。

作为一个导演和投资人,忽略这样客观存在的现实,会摔得很惨,甚至赔的倾家荡产。

叫好不叫座从来不是墨菲想要的结果,他所要的是影片口碑既不会差,也要能卖座。

想要一部影片卖座,宣传营销永远都不能忽视。

所以,墨菲在《无耻混蛋》公映前的这段时间,都在积极配合二十世纪福克斯和韦恩斯坦影业制定的宣传营销计划。

时间缓缓跨入11月份,《无耻混蛋》距离上映越来越近,各种宣传活动紧锣密鼓的展开。

先是墨菲在采访时,对外透漏片名不是自己所定,而是正在修养的昆汀塔伦蒂诺最初制定的,昆汀塔伦蒂诺也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有“电影痞子”之称的导演的回答也非常搞怪。

关于影片的名字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昆汀表示片中这个敢死小分队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粗人,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正因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所以才能打败敌人。

为了吸引跟多的影迷,无论是墨菲还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和韦恩斯坦影业,肯定不会忘记昆汀塔伦蒂诺。

接着,玛格特罗比登上了《娱乐周刊》的封面,被炒作为墨菲斯坦顿的新女神。

随后,黛安克鲁格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的大批照片流出,成为八卦媒体关注的焦点。

“……德国女星黛安克鲁格背后风光无限,一袭开至臀部的露背装尺度令人咋舌。曾扮过第一美女海伦的克鲁格表示,这次被墨菲斯坦顿导演选作女主角就像中彩票一样幸运,不过她也对片中和詹姆斯弗兰科亲热戏不足感到遗憾,还自爆片中被对方暴打的体验很刺激。她解释说,被詹姆斯弗兰科虐待大概很多女孩都不愿意拒绝。”

这位德国女星很懂得炒作,更知道如何配合宣发来吸引眼球。

可以说,《无耻混蛋》绝对是这个感恩节到圣诞节档期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

二十世纪福克斯也为影片举行了一次小范围内的试映,评价却毁誉参半。(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二章鲤鱼跃龙门

求月票和推荐票!

试映毁誉参半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都没有太在乎,因为赞誉的媒体主要以北美各大主流报刊为主,抨击者基本都是来自法国的媒体记者。

这个以电影起源地和艺术圣地自居的国家,无论是大部分电影导演,还是相关的主流媒体,思路绝对与世界大多数的电影业及其相关从业者不同,这般恶搞法国和希特勒的影片,会受到他们的优待那才奇怪。

北美的《综艺》杂志夸奖《无耻混蛋》让人轮番感受到“惊喜、紧张和勇气,是墨菲融合了美国流行文化和欧洲浓郁风情的与众不同的新作”;那边厢,法国的《费加罗》报将之批得一无是处,评语称“《无耻混蛋》非常糟糕,毫无生趣,毫无激情,既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战争片又不是什么融合了娱乐元素讨巧的虚构战争故事。”

墨菲的新作在北美总是受到热烈追捧,不过对于他浓重的个人风格,爱之深切的大有人在,嗤之以鼻的人也不缺乏。

不管媒体如何评论,2008年感恩节之后的一个周末,《无耻混蛋》正式在北美上映。

二十世纪福克斯最终没有让这部影片跑去南韩举行全球首映,而是将首映式放在了北美,这既是为了影片的北美市场考虑,也是为已经拉开大幕的颁奖季做准备,不管是各大影评人奖项,还是好莱坞内部的工会奖,绝大多数评委都居住在北美,特别是洛杉矶和纽约,更是评委们的聚居地。

这一次,二十世纪福克斯将《无耻混蛋》的首映地选在了纽约林肯艺术中心。

首映式当天下午,大批明星出现在林肯艺术中心前的红地毯上面。

斯坦顿党徒和影片主创悉数到场,演员琳赛洛翰、茱莉亚罗伯茨、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山姆洛克威尔、切斯克劳福、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本金斯利、艾玛罗伯茨、泰伦斯霍华德及众多时尚潮流界人士前来捧场,可谓星光熠熠。

红地毯仪式在墨菲出场时达到高潮,盖尔加朵因为家中有事临时返回以色列,墨菲接受了二十世纪福克斯方面的宣传建议,与影片的两位主要女性角色的饰演者玛格特罗比和黛安克鲁格一起走上了红地毯,瞬间引发轰动。

黛安克鲁格穿着一身银白色绣花鱼尾晚礼服,大秀模特生涯练就的好身材;玛格特罗比一身纯白色的塑身西装,特意突出了女权色彩,在加上艳丽的面孔和高挑的身材,也赢得满堂喝彩。

至于墨菲,则被在场的无数影迷所羡慕。

他左手挽着黛安克鲁格,右手揽住玛格特罗比,左拥右抱的架势看起来当真是艳福不浅。

不过,这也就是看起来而已,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宣传需要。

不说别的,玛格特罗比是盖尔加朵的闺蜜,墨菲脑袋有问题,才会对她想入非非,而黛安克鲁格成名已久,虽然不是一线女星,但说是二线绰绰有余。

在现今的好莱坞,能爬到这一等级的女演员,除非自愿,否则很难强迫她做些什么。

当然,墨菲也没这些心思,配合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宣传计划,为的就是吸引眼球。

接下来,就是每个首映式的一些例行活动,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与赞助商合影,剧组一起合影留念……

进入林肯艺术中心的纽约州立剧院,墨菲跟二十世纪福克斯和CAA邀请来的众多嘉宾也简单的打了招呼,尤其是茱莉亚罗伯茨和艾玛罗伯茨,这是CAA新近挖到的重要客户。

茱莉亚罗伯茨还重点向墨菲介绍了艾玛罗伯茨。

“墨菲,这是我的侄女。”茱莉亚罗伯茨重点向墨菲介绍了艾玛罗伯茨,“以后机会合适的话,请你多多照顾。”

伸出手跟艾玛罗伯茨握了一下,墨菲笑着说道,“没问题。”

尽管只是客套的应付,墨菲在态度上,还是保持着对茱莉亚罗伯茨足够的尊敬,他如今确实是圈内的一线导演,但也不会忽视茱莉亚罗伯茨这种超级巨星的能量,即便她现在有些过气了。

曾经墨菲生活的那边,在互联网上的一些传言里面,只要一个导演勾勾手指,无论咖位如何,一个有意角色的女演员都会脱掉衣服,任导演为所欲为,似乎像是已经成名的茱莉亚罗伯茨这样的存在,与好莱坞底层想要成名的路人甲也没什么区别。

墨菲原本也认为有这种可能,毕竟角色成就演员嘛,但进入这个圈子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随便一个漂亮的女花瓶脱光衣服大喊‘Come。On’,就能拿到角色,放眼整个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圈,那也只是笑话般的存在,哪个导演或者制片人会拿数千万美元的投资冒险?又有几个女星值这么多投资?

搞砸了的话,损失的不止是投资方的资金,还有自己的声望以及在圈内的地位,甚至从此之后无人问津。

或许巅峰期的查理兹塞隆或者茱莉亚罗伯茨值得冒险,毕竟将一个超级巨星压在下面的那种心理感受非比寻常,问题是成为了超级巨星的人可能会乖乖就范吗?

即使是墨菲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例如汤姆汉克斯、汤姆克鲁斯、茱莉亚罗伯茨和以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一线巨星,或许遇到非常适合自己的本子和或者角色比较难,不过他们这些正当红的A级明星或者超A明星手中,永远不会缺少剧本和邀请。

例如茱莉亚罗伯茨和朱迪福斯特,前者那些不光彩的试镜丑闻几乎都发生在演员生涯初期,到了全盛时期的时候,以她的地位根本不需要用身体去逢迎任何导演、制片人乃至制片公司,而后者是发生在从童星长大成人、急需转型的时候,大红大紫后变成了出名的表面洁身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