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玺凤印-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崞穑睦镆还尚盎鸫诘胶硗罚浔溃骸氨菹露嗦橇耍粑奕萑搜帕浚绾巫弥泄唬孔匀徊换嵬忝妹悄樗岢源住!
    商墨凌被她这样一呛,不仅不着恼,反而笑意更浓:“果真是醋了。”
    桓宓哼了一声,还想辩解什么,商墨凌却打断她,柔声道:“真是不知该欣喜还是难过,为夫在外日夜思念夫人,好容易夫妻相见,你居然还在胡思乱想,乱吃飞醋。”
    桓宓没有说话。
    商墨凌含笑道:“姐妹?谁是你的姐妹?我记得左相膝下只有一女,莫非还养了什么外室?”
    桓宓崩不住笑了一下,嗔怪道:“谁养了外室?我父亲连妾室都没有,怎么会有外室?你以为他如你一般,坐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商墨凌遗憾地叹了口气:“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又不是我乐意有的,你以为这是件多美妙的事情?我父亲宠爱元诏皇后,最后还不是被她算计了性命。”
    桓宓动了恻隐之心,转过头来看他,目光温软:“你放心,我绝不会对你做出这样的事情。”
    商墨凌对她微笑:“倘若有一日你要杀我,那必是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活该被你算计性命。”
    桓宓道:“我知道你不会。”
    商墨凌便没再说话,倚在榻上看她宽去外袍,拆下头发,看她将首饰一样样收进匣子里,不知疲倦似得摆弄来摆弄去。
    他有些不悦,咳了一声,催促道:“早点安歇吧。”
    桓宓心事重重,并无睡意,坐在椅子上不动:“陛下若是累了,先歇下便是,不必等妾。”
    商墨凌有些咬牙切齿:“我若先歇了,过时你再过来,又要吵醒我。”
    桓宓没听懂他的暗示,犹自道:“不会,妾动作很轻,不会吵醒陛下。”
    商墨凌忍无可忍,自己赤着脚下床来,走到她身边:“你在整理什么?”
    桓宓将手里的一对钗拿给他看:“没什么,一些首饰而已。”
    商墨凌从她手里将钗拿走,随手搁在妆台上,一把将人打横抱了起来:“莫非我还没有这些首饰重要?你若喜欢,明日我叫人拿给你。”
    桓宓惊叫一声,双手伸上去环住他的脖子,自晚宴上便有些阴郁的情绪晴朗好些,咯咯地笑出声:“陛下做什么这样着急?您若累了,先歇下便是。”
    商墨凌磨了磨牙,弯腰将人放在榻上,随即伸手放下了层层帷幕:“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是不是?我不在宫里这段时间,你野了许多,居然都管不住了。”

☆、肆柒。封赏

商墨凌在第二日晨朝时宣布了他赐给功臣的封赏,杨慎自不必说,金银细软土地食邑一样不少,群臣也并无异议。而当他宣布加封坤城君为护国公时,朝堂顿时犹如热油锅里滴进冷水一样大哗,群臣议论纷纷,却并无一人上奏驳议。
    商墨凌耐心等他们议论完毕,霭声道:“护国公长子,都尉凤文征,赏金五百两,赐左军都尉。”
    左军都尉是个散佚,与护国公一样,只是虚衔,并无实权,然而这样的虚衔却让坤城凤氏父子拥有了议政的资格,再进一步,便是实权在握。
    有御史觉得不妥,出列奏道:“陛下,臣认为,按祖上规矩,凤氏子弟不得入朝为官。”
    商墨凌点头肯定他的话,随即发问:“那依爱卿之见,朕该如何封赏坤城君父子的军功?”
    御史道:“陛下可为坤成君加封食邑,赏赐金银。”
    商墨凌又道:“好,那么,加封食邑至多少户最好?”
    御史在心中粗略盘算,道:“加封至二千二百户最好。”
    商墨凌哼笑一声:“坤城君眼下有食邑一千四百户,依汝之见,再封八百户,而国公封邑则为六百户,舍得赐封邑,却不舍得虚名,爱卿觉得,这样比赐爵更合适?”
    御史有口难开,并不是不舍得那个虚名,而是不舍得虚名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钱可以给,但权却不能轻易赏赐。
    虽然护国公的名号与坤城君一样,仅仅是一个虚名,可坤城君的虚名注定了坤城君不能直接涉足朝政,而护国公却能依仗身份之便,对朝政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个道理,皇帝不会不清楚……
    他心里一瞬间过了千万种念头,最后忽然醍醐灌顶:皇帝自然是清楚的,他是商氏皇族的直接利益者,应该比任何人都懂得恪守规矩的重要性。
    可他仍然做出了这个决定,为什么?
    御史默默退回了朝臣的队伍里,将坤城君参与平叛的因果始末在脑中过了一遍。
    皇帝并没有命令坤城君参与平叛,是他自己一意孤行,先斩后奏,人到了靖州,才给皇帝上奏。
    所以……脑中的迷雾散开,御史轻轻吐出一口气。
    一场自导自演的忠君戏码,皇帝是被胁迫的,他不得不给坤城君分封官职,因为坤城君父子的确有功,这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御史又吐出一口气,径自在散朝后去了丞相府。
    “难为刘大人能想通这一层,”桓杰满脸感慨:“陛下也是身不由己,明明被坤城君逼迫破了规矩,却要自己出来背下这个黑锅,偏偏还有口难言。”
    御史问道:“皇太后难道不打算出面吗?”
    桓杰黯然:“昨日觐见陛下,听说就连皇后娘娘都打算为坤城凤氏的后妃晋位,你觉得,太后是什么态度呢?”
    御史长叹:“国将不国!”
    桓杰道:“还不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不过是个虚名罢了,既然坤城君想要,便随他去吧。”
    御史着急道:“桓大人糊涂!这压根就不是虚名实名的事情,倘若这次遂了坤城君的意,那下次他便能张口索要更多了!”
    桓杰看着他,道:“刘大人不糊涂,那你可有什么方法,合情合理地拒绝坤城君的封赏?”
    御史胸有成竹道:“坤城君参战时先斩后奏,蒙骗陛下,如今虽有战功,却是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桓杰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你能想到的,你以为坤城君想不到?他早在靖州时便已经向陛下请罪,也得陛下的亲口饶恕了!”
    御史惊讶地看着他:“这这这……这坤城君竟然如此老奸巨猾!”
    桓杰叹了口气:“如今木已成舟,我们除了再谋他路外别无对策,只能日后盯紧了坤城君,尽力阻止他在做什么得寸进尺的事情了。”
    御史道:“他如此藐视商氏与凤氏的规矩,其余七脉凤族难道能袖手不管?”
    桓杰无奈道:“不论其余七脉是如何看待此事,赞成也好,反对也罢,那都是凤氏的事情,哪里轮得到我们这些外人来指手画脚呢。”
    御史紧皱眉心,沉吟片刻,忽然道:“你说……坤城君会不会早已在朝中买通了人脉?不然今日陛下下达那样的诏令,为何只有我一人反对?”
    桓杰一怔,犹疑道:“这个……”
    御史表情肃穆:“还请大人立刻进宫觐见皇后娘娘,请她延缓晋封坤城妃一事,倘若有朝臣上奏催促,那必为坤城爪牙无疑!”

☆、肆捌。封

不出那位御史所料,在后宫安静了七日毫无动静后,果然有沉不住气的礼部官员上奏,请求晋封良才人,而且口气颇大,张口就替她要了一个妃位。
    皇太后与荣贵太妃喝茶时聊起此事,似笑非笑:“坤城在这一朝,恐怕要飞黄腾达了。”
    荣贵太妃听不出她言语里的情绪,只得赔笑道:“都是托娘娘和陛下的洪福。”
    皇太后道:“皇后觉得,良才人对后宫并没有什么大贡献,不足以由才人一跃封妃,你的意思呢?”
    荣贵太妃道:“皇后打理六宫一向妥帖,她看法自然无错,说实话,妾听说礼部要求将良才人封妃的时候,也吃了一惊呢,良才人入宫时日尚短,还不够为一宫之主的资格。”
    皇太后点了点头:“你所言甚是。”
    荣贵太妃心里还记着坤城君前些日子托人传的话,虽然觉得此时并非提这件事的最好时机,然而恐怕错过这个机会,又不知要等到何时,犹豫再三,还是开了口:“再说了……良才人是庶女,也配不上服侍陛下。”
    皇太后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却也没有什么表示,只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句:“哦?”
    荣贵太妃道:“坤城府里,还有一位嫡女尚未婚配……”
    皇太后知道坤城君是铁了心要将那位嫡女凤姮兮送进后宫,因此也没说什么让她不好下台的话,只身子一斜,端起茶碗来做出送客的姿态:“有缘分,自然有入宫的机会。”
    荣贵太妃本以为她要再明示暗示地拒绝,没想到这次竟然松了口,当下便有些惊喜,同时也明白此事急不得,便见好就收地起身告辞:“娘娘累了?妾就不打扰娘娘歇息了。”
    她离开后,皇太后倚在椅背上盘算了一会,遣了个宫女诏桓宓和良才人过来,懒得与二人虚与委蛇,免礼后便开门见山道:“礼部的折子,你二人都听说了罢?”
    良才人从未料到这样的好运气竟然能降临到她头上,忍不住悄悄看了桓宓一眼,见她神色无虞,才对皇太后欠身道:“回娘娘的话,妾听说了。”
    皇太后点了点头:“皇后的意思是,坤城君虽然平叛有功,可你毕竟无子,也并没有对后宫做出什么贡献,还不到有封妃的资格,因此想先封你做婕妤,待来日诞下皇嗣,再行封妃也不迟。”
    良才人没有半分遗憾和委屈,立即屈膝:“娘娘所言甚是,妾心悦诚服。”
    皇太后摆手道:“不着急谢恩,有件事要先问问你的意思。”
    良才人心里咯噔一声,猛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皇太后道:“方才荣贵太妃来见哀家,言语里的意思,是想接你的嫡姐凤姮兮入宫,由她承了这个封赏。”
    她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良才人的表情,生怕错过任何蛛丝马迹,然而良才人的反应却无比明显,她的脸色瞬间苍白,眼睛里逐渐透出心如死灰的颓败神采。
    皇太后问道:“你的意思呢?”
    良才人只觉得身边的温度一点点变凉,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侵入寒气,她张了张嘴,竟然没能发出声音,缓了好一阵才道:“回娘娘,妾……”
    “回母后,妾以为,此事不妥,”桓宓开口道:“良才人身为宫妃,入宫侍奉陛下和母后已有半载,尚无封妃的资格,那坤城嫡女又有什么资格不经参选便入宫封妃呢?”
    良才人又看了一眼桓宓。
    皇太后沉吟片刻,直白道:“只是贵太妃并非第一次向哀家提出要送嫡女入宫了,只怕坤城君是铁了心,拒绝不得。”
    桓宓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一功不二封,倘若坤城君一定要嫡女承赏的话……”
    她不说话了。
    皇太后索性直接对良才人发问:“良才人,你的意思呢?”
    良才人又看了一眼桓宓,慢慢地屈膝下跪:“妾欲久居长乐宫服侍太后,还请娘娘允准。”
    皇太后皱了皱眉:“你是陛下的后妃,不住在后宫,来长乐宫胡闹什么。”
    良才人却道:“娘娘也出身凤氏,必定知晓家父的打算。”
    皇太后宽慰她道:“你也是坤城君的女儿,他必不会薄待你太多。”
    然而良才人却再次重复了一遍:“妾欲久居长乐宫服侍太后,还请娘娘允准。”
    皇太后与桓宓对视了一眼,道:“此事需从长计议,你先回去吧,容哀家与皇后好生思量。”
    良才人恭顺地告退,她离开后,桓宓问皇太后道:“这真是荣太妃的意思?”
    皇太后哼笑一声:“荣太妃哪有什么意思,还不是惟坤城君马首是瞻。”

☆、肆玖。投诚

坤城君一直在苦等荣贵太妃传出的消息,苦等皇太后松口的那一天,可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皇后下旨,晋封良才人为美人的消息。
    荣贵太妃派人传话,大局已定,请坤城君放心。
    他有些坐不住,寻了个机会派自己的妻子入宫面见荣贵太妃,顺便探听上殿的口风。
    荣贵太妃道:“长兄怎的如此糊涂?皇后只将嫄兮封了美人,才说明此事有望,若是铁了心不收姮兮入宫,直接将嫄兮封成婕妤昭仪,甚至直接封妃,堵住您的口便是,何必只晋了这么一阶。”
    坤城夫人道:“娘娘这话如果能当真,那妾和外子就放心了,其实主要能将姮兮送入后宫,嫄兮封不封都是一样的。”
    荣贵太妃有些不忍,劝道:“嫄兮在宫中向来谨言慎行,稳妥的很,若姮兮送不进来,只靠嫄兮也是可以的。”
    坤城夫人却叹了口气:“嫄兮自幼便像个闷葫芦,又是个妾生出来的。我是不指望她能在后宫有什么建树,只要老老实实地,不拖姮兮后腿便是了。”
    新封的良美人凤嫄兮听说嫡母入宫,兴冲冲地前来拜见,没想到刚巧将她这番话收进了耳朵,她在殿外站了一站,拜见嫡母的兴致消弭的无影无踪,转身便要离开。
    离开前还不忘叮嘱宫女:“不必对太妃娘娘和夫人提起我来过的事情。”
    父亲心里只有嫡姐,也只有嫡姐才是坤城凤氏的女儿,自己不过是个妾生的,性格又不讨喜,所以活该不被他们喜欢。
    她一边走一边想,哪怕自己入了宫而嫡姐被退回母家,这样明显的优劣对比,他们同样视而不见,宁可委屈贵太妃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皇太后提要求,也不肯动用家族优势,为她在后宫中行哪怕一丝一毫的方便。
    既然你眼里只看到的凤姮兮,那么我凤嫄兮又何必再鬼迷心窍地为家族效力呢?坤城凤氏的兴衰荣辱,明明与我半分关系都没有。
    她顿住脚步,在骄阳下深深吸气,将涌到眼底的泪意全部逼回去。
    “从我宫妆匣最底层的抽屉里将那柄牡丹团扇取来,我们去长秋宫。”
    桓宓正在长秋宫教大公主听鸾写字,侧脸耐心温柔,良美人不敢去打扰她们,就站在旁边静静等待,一直等到两人写完了一整张,才寻了个空上前请安。
    桓宓一早就看到良美人,也大概能猜出来她今日的来意,却故意装作没见到的样子晾着她,见她一直没有离开的意思,才停了笔:“几时来的?怎么不叫我?”
    “公主习书要紧,妾不敢打扰娘娘,”良美人被她虚扶起来,笑道:“娘娘的书法真是漂亮。”
    桓宓令宫女将听鸾带下去,又给良美人赐了坐:“谬赞了,父亲与外爷皆长于书画,我不过是耳濡目染,习得一些皮毛。”
    良美人笑道:“仅仅是皮毛便如此优异,娘娘真是天赋秉异。”
    桓宓回之微笑,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再说什么,只问:“听说护国公夫人今日入宫,怎么没去见她?”
    良美人道:“坤城凤氏的小姐尚未入宫,她去见太妃娘娘了。”
    桓宓听懂了这前言不搭后语的一句,笑了笑,点头道:“好。”
    良美人又道:“接了晋封的懿旨后,一直没有来谢恩,妾怠慢了皇后娘娘,深感愧疚,今日特来向娘娘赔罪。”
    桓宓道:“你做的好,应该有赏,不算是我施恩于你。”
    良美人低头应道:“娘娘说的是,不过若无娘娘,这个赏只怕落不到妾头上。”
    桓宓笑道:“那你打算如何向我赔罪?”
    良美人从身后宫女手中接过那只匣子,从里面取出一把团扇来,献给桓宓:“身无长物,只会侍弄些花草,这把不老花的团扇,还请娘娘笑纳。”
    “不老花?”桓宓饶有兴致地接过团扇,扇面上镶了两朵开到正好的牡丹,她用手指摸了摸花瓣,惊讶道:“是真花?”
    良美人觑着她的面色,见她喜欢,放下心来:“是,做过处理,永远都是如此新鲜娇艳。”
    桓宓觉得有趣,拿团扇扇了扇风,扇出一阵淡淡的牡丹香气:“真是一件别致的礼物。”
    良美人笑道:“娘娘喜欢就好。”
    桓宓将扇子拿在手来翻来覆去地看,有些爱不释手的模样,看了一会,忽然问道:“这花不会老去吗?”
    “不会,”良美人笑的温婉,语气却极为坚定:“到了娘娘手里,就更不会了。”

☆、伍拾。画技

十月下旬的时候,皇太后迎来了她四十九岁生辰,皇家向来是重过九轻过十,半百之年的生辰,自然要办得隆重。商墨凌授意户部拨巨款给皇太后庆贺生辰,就连分封出去的藩王都携王妃幼子回京,好让宫里热闹一些。
    皇太后在长乐宫喝茶,对荣贵太妃埋怨道:“搞这么大阵仗做什么,硬要提醒我,我又老了一岁。”
    荣贵太妃就笑:“毕竟是陛下的一番孝心。”
    皇太后瞧着她喜不自禁的模样,知道是因为浙王即将回来的缘故,便问道:“浙王这次可会带那一对双生子回来?”
    她这么一问,荣贵太妃更是喜上眉梢:“会的会的,浙王妃特意给妾写了信,说想请妾在娘娘面前美言,请娘娘允准,将双生子放在宫中养些时日。”
    皇太后笑了笑,很爽快地点头同意:“放在你宫里罢,也好绊住你的心神,省的老操心些有的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