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夜明-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位统领闹哄哄的退去。
    要带领这些乌合之众与清兵正面为敌是那鸡蛋碰石头,但金小鼎有自己的秘密。
    宣大总督耿淳回到太原,同行的有曾经大同城的守备弓辰。因为在大同之变中告发金小鼎,揭露了姜镶的真面目,弓辰成为耿淳亲信,已经被提拔为山西参将,现据守潞州府。
    耿淳与孔有德等人关系并不融洽,那些人迟早会被摄政王调走,他想在山西培养听他号令的本地兵马,若日后再出乱子,也不用一点小事都闹到朝廷上去。

第513章 兵过江
    。5。
    收复岳州府的同时,大将军的信使不仅仅奔走向山西,也去往苏州。
    两支近二十万的兵马隔江相望整整一年,没有发生战事,也是大明与清廷交战中的一桩奇事。明军和清兵都无力渡江作战。
    但现在,这种现象要结束了。
    逢勤紧急召集各路兵马,江南各地的府兵也听从江南总督府的命令集结。
    南京城内各种说法都有,但有一条传言一定正确,那就是大将军府准备渡江作战了。
    萧之言没有接到命令,他的心情有些沉重。与其呆在这座大明的京城里,他宁愿去上战场。在这里他不但无法享受到向往的田园生活,也无法再品尝到战场快意恩仇。
    “大将军是要攻打扬州府吗?”
    顾眉摇着蒲扇坐在凉席上,这些消息都是近些日子柳如是过来闲聊时告诉她的。萧之言从来不会主动与他说起军中事。她嘴巴微咧开,笑的很开心,有一种令人想亲近的妖娆。
    虽然大将军这半年做了让很多人都不满意的事情,但更多的人对江南大军北伐还是很期待。当初反剃发令时,不少人喊出的口号就是驱清虏出关。
    “不知道!”声音很生硬。
    顾眉微微有些诧异,这才发现萧之言今日的情绪好像有些低落。
    “大将军让老爷镇守南京,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她努力想让夫君开心起来。
    柳如是每日来絮叨,说的最多的就是大将军的事,多半是夸奖,当然其中也有几句对大将军擅权的担心。她只有这么一个交心的朋友,知道柳如是心高气傲,被大将军府整的生活窘迫,偶尔说几句怨言也情有可原。
    至于大将军擅不擅权,与她有什么关系。她能从秦淮河畔嫁给萧之言这样的人,再无多求。
    “让厨房准备几壶酒,我要喝几杯!”
    “是!”顾眉款步走出去。
    从前,萧之言是一个人喝酒,现在他喝酒时有人陪。
    能找到一个能陪自己喝酒的夫人,他这辈子好像也没有别的奢求了,但是他为何还要在这南京城中?
    “眉儿,我要是辞去总兵之位,回到绍兴种田捕鱼,你看如何?”
    “啊!”顾眉半杯残酒洒在裙摆上,“老爷,你怎么了?”她的脸依旧赤红,眼波还在流动,只是其中有惊惶。
    “大将军此番出兵,连我征召也不征召,我想,我对大将军是没什么用了!”
    萧之言在笑,笑的很落寞,两根手指轻轻玩弄酒杯,他已经很久没用这根食指挽弓了。准确的说,是从上次南京兵变之后。
    他从来不眷恋这经京营总兵的职权。而且,他没有子嗣,也无需积攒钱财。一个义子,在军中已经小有威望,他未来的路要靠他自己去走。
    顾眉认真思考之后答复道:“你去哪里,我便去哪里!”她饮完只剩下覆盖杯底的余酒,“只是,老爷是否要等到大将军回到江南之后?”
    萧之言自斟自饮了一杯,摇头苦笑说:“也是,毕竟是多年的兄弟,我不应该给他找麻烦。”
    他想辞去京营总兵之位,正是不想在日后发生某事时让自己为难。
    方国安被解职,左若先被剥夺破军侯爵位,短短十天不到,又恢复原位。朝政已经完全被翟哲把控在手中,但向朝廷请命,终归是还有些麻烦。从宗茂的转变,到范永斗南下,大将军府已经变得让他有些陌生。
    那些人的**已经膨胀到无法抑制,该到抽身而退的时候了,虽然有些早。
    “你不该再喝了!”见萧之言有倒酒,顾眉想从夫君手中夺过酒杯。
    萧之言伸手拦住她,说:“怕什么,军中事有义阳在,不会出乱子!”
    许义阳只是千总,但实际已几乎完全负责了江南京营守备两万兵马的训练和布防以及各种军中杂务,因为他是萧之言的儿子。其实他干的很不错,至少不差于他的老子。
    顾眉眼睁睁看着萧之言喝得迷迷瞪瞪,摇晃着身躯回到屋中。
    她第一次发现萧之言藏着不能对她诉说的心思。
    只隔着一条江,江南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据守扬州府的博洛。
    清廷兵马从徐州地界向淮安府进军,做好应对明军渡江作战的准备。
    长江太长,因为水军的劣势,博洛只能选择重兵据守扬州城,待明军过河后再做进一步计划。中秋节前一天清晨,王之仁率水师护送两万明军在泰兴渡江。
    明军火炮充足,有新铸造的红夷大炮,可轰击至三十里开外。
    只轰击了两个时辰,明军在清兵援军赶到前攻下泰兴县城。此次出战的正是初次领军的阎应元,在江阴攻防战中崭露头角后,时隔一年终于再展雄威。
    步卒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泰兴县城,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来自江阴的乡兵,阎应元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江阴与泰兴隔江相望,两地口音相近。
    陈明遇为先锋,张榜安民,第一件事就是让城内百姓剪去辫子。征集城中壮丁,从江边的战船中抬下来二三十门小炮安置在泰兴城头。
    兵丁持刀在城中奔走呼叫,“凡是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壮丁,敢藏在家中不出的格杀勿论。”
    当街心断下一颗颗人头后,无论是富家公子,还是乞丐之家,都在明军的棍棒下拆卸自家房屋加固才被轰塌的城墙。
    阎应元治军之严,手段之激烈,令人意想不到。
    长江水道中战船从南京城一溜排到松江口,还有大军不知要在何处登岸。
    博洛去年才在江南吃过大亏,没有攻打明军占领城池的勇气。泰兴城外的清兵张望了一阵之后,老老实实退回扬州城。只要扬州城不失,明军过江闹不出什么大气候。
    阎应元攻下泰兴县城第三天,逢勤亲自率三万大军在泰兴地界上岸,与阎应元军合二为一后进军扬州城下。
    明军一日只行十几里地,选择险要的地方安营扎寨。
    在湖广的果实快要成熟的时候,翟哲命山西和江淮出兵的真正目的都是为了牵制各处的清兵,让他们无力驰援湖广。

第514章 潞州夜
    太行山地处河北和京畿交界处。
    义军十支走出茂密的丛林,沿着他们熟悉的道路穿过辽州往沁州进发。他们不走大路官道,只靠一双草鞋翻山越岭。
    从三月开始,山西的义军除了在坚固的县城里据守,几乎从来没有给清兵制造过麻烦。无论是面对孔有德还是吴三桂,义军的表现与陕西流贼初起事没什么两样,往往一个冲锋立刻溃散。
    此次义军刚一出击就取得了战果,郝阳友率义军一支在辽州地界伏击了三百清兵,虽然都是投诚的汉人,郝阳友仍然非常兴奋,命将俘虏全部斩首,首级堆在辽州城外二十多里的小城镇里。
    短短七八天,太行山数支义军在各地连续击溃小股清兵,以偷袭为主,伏杀近千清兵。
    各地的急报雪片般飞向太原城。
    清廷原本以为山西的战事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多尔衮命吴三桂军驻扎平阳府,正在休整兵马,等候南下的命令。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据守太原,听宣大总督耿淳调遣平息各地余党。
    耿淳并没有太在意,命孔有德率一万兵马出太原往沁州平乱。
    有三支义军在沁州活动,与孔有德捉了四五天迷藏后,终于有一支义军没能躲开,在沁州武乡县被清兵击败,损失了一千多人。一场战败让才尝到甜头的义军清醒过来,又重新回到山林里。
    但这一次,他们并没有急于离去,反而像烦人的苍蝇绕着沁州城“嗡嗡嗡”。
    孔有德命各地卫所士卒封锁道路关卡,想把沁州的义军压缩回辽州决战。
    辽州府南是潞州,这里盛产铁器,是山西最富庶的州府之一。
    这几日,潞州城变得越来越拥挤,方圆百里的富商和财主都卷着铺盖逃到这里。
    听说义军在辽州已经聚集了十几万人,把辽州城团团包围住。这年头兵荒马乱,没有坚固的寨子防守的村落像被大浪淘沙,渐渐全在战乱中消失。有钱人都想找个安全的地方。太原比府城坚固,府城又比县城坚固
    从外逃难而至的难民带了各种消息,或许真实,或许虚假。那些蜷缩在一起胡侃的人只有在和自己类似的同伴身上才能有共同的话题。
    “驾,驾!”
    街道上一溜骑兵飞驰而过。难民们大多数人大字不识一个,但对经过官吏有着惊人的辨别力,一看这骑兵的气势就知道不是一般的百总或者千总。
    骑兵中间有一个身材壮实的汉子,正是才上任不久的潞州参将弓辰。
    弓辰的眼睛直盯着城门,听说有小股义军在潞州边境的黎城县出现,他奉命往那里查看究竟。
    他虽然是潞州城官职最高的武将,但这座城里现在有女真人,也有蒙古人。
    自从姜镶反正后,多尔衮对各地武将控制的更加严密。不但强调没有文官的指令,各地兵马不得出营,而且在山西各府都留有少数八旗人马监视汉人。
    弓辰是潞州卫内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囚犯。
    潞州知府才接到耿淳的命令,命各地加强防御,不能让叛民钻到空子,这边就有人找上门来。
    现在不比半年前了,那个时候,山西几乎所有的县城和府城都以剪辫子为荣,经过这半年的打击,越来越多的人在鲜血面前选择了屈从。
    借助商号的势力,弓辰已经和金小鼎搭上线,但事情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办。他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以前他在大同也只是个协同守备,几个亲信还都留在那座城里。他离开是因为没有机会留在那座城里,现在他有了一个归队的机会。
    在这种严密的监视下,他不敢随意寻找同伴,只能当一个孤独的冒险者。
    三百骑兵半天从潞州卫到黎城县。弓辰没有进县城,而是直奔十几里外冒烟的村落。
    来潞州的义军并不多,只有些小股人马在县城外烧杀抢掠。离村寨两三里路,听见那里哭爹喊娘,义军或者说是强盗正在背着大包小卷,驱赶着几百个百姓走出来。
    义军的军纪很不好,他们也在为自己找个理由抢夺财富,发泄仇恨。金小鼎没有办法,如果他从严治军,只怕他聚集这十几万人很快会作鸟兽散。
    “杀了他们!”弓辰拔刀。
    最近这些来自太行山的义军打了不少伏击战。黎城县的守军担心这里有埋伏,不敢出战。但弓辰知道,这里只有眼前这几百个义军。
    清兵各自抽出兵器,骑兵中有十几个来来自蒙八旗的骑射手。这是多尔衮最新的举措,他必须要使用汉人,但同时也在提防汉人。
    铁蹄撞击地面,清兵去势如风。
    义军来不及扔掉才搜刮到的包袱,撒开两条腿往最近的森林里跑去。
    一切都晚了,他们是金小鼎献给弓辰的祭品。
    长刀割去一颗颗头颅,弓辰只划伤了一个人便驻马停下来。如果这些人必须要死,他能不动手还是会选择在一旁观望。
    半个时辰不到,地面上多了一百多具尸首。蒙古人和汉人砍杀的很欢实,被解救的百姓跪在血地上感激。有三成幸运的义军逃入村寨后面的山中,弓辰没有追击,这些人头已经够他在回去表现了。
    一切唯命是从。
    这是金小鼎的主意,从他心甘情愿走入耿淳的牢狱,弓辰就知道了自己与他差距。
    这几个月里,山西每天都有无数人掉脑袋,他弓辰手中也染上了不少鲜血。他不杀,自有别人杀,所以在这里无需仁慈。
    一百多颗首级被带到黎城县城前,弓辰耻高气扬训斥黎城县的守备:“不过是两三百个小毛贼,也值得你们向府城报急,如果各县都像你们,难道要让我变成三头六臂吗?”
    他骂的是守备,县令的脸色很不好看。
    “再有叛民来,先探清楚了再来通报!”
    三百骑兵返回潞州府,他们没有损失一个士卒。
    黎城县令的捷报才送到潞安府,又有一支两千多人的义军从辽州来到黎城地界。
    好像为前次失败报复而来,黎城县乡兵出战被打得大败而归,再向潞州府求救。潞州有守军三千人,弓辰向知府请命:“太行山的那些叛民自寻死路,在辽州被孔大人追的无处可逃才流窜到潞州,我领一千兵马出战,必然能把击败叛民。”
    这几日,山西各处都传来捷报,孔有德和耿仲明联袂出击,已经荡平了沁州的义军,正在朝辽州进军。
    前次的胜利令人觉得叛民不过尔尔。知府准许,命弓辰领一半兵马出战。
    三百骑兵,一千两百步卒,这里有一半人来自汉八旗。弓辰无法指挥这些人在潞州府里应外合,但是他有办法把这些人送入死路。
    因为有步卒,大队人马未时才到达黎城。
    黎城县的守备和捕头前来兵营拜见。
    弓辰阴沉着脸,骂道:“不过是些流贼,你们这些人拿了朝廷的粮饷是干什么的。”他前几日才在这里发过脾气,几个人被骂的不敢说话。
    “贼在哪里?”
    “贼在城西青羊山脚下!”
    “着人带路,看我杀贼!”
    捕头壮着胆子进言:“听说昨日又有一股叛民来到黎城。今日天色将晚,弓参将一路辛苦。我家大人已在黎城县内摆下酒宴,不如今日好生休息,待明日……”
    他话没说完,弓辰挥舞鞭子劈头盖脸打过去:“你是潞州参将吗?”
    “休要畏贼如虎,点黎城守备兵马随我出战!”
    三千人清兵喘着粗气杀向青羊山。一切如弓辰所说,叛军一击即散,几千人惊惶如山鼠钻入青羊山茂密的丛林中。
    “给我追,斩杀一个叛民,赏银一两!”弓辰神情亢奋,现在没有人再敢来质疑他的命令了。
    一个时辰之后,天色昏暗,青羊山的山道崎岖,丛林中的火把像是迷茫的萤火虫。
    追杀了几百人之后,士卒劳累的走不动路了,最熟悉山路的向导也停下了脚步,弓辰指着前面一块平坦的山谷下令:“今夜就在此地驻扎,待明日再继续追击。”
    没人愿意入山追剿流贼,劳累一天的兵士安顿营帐,埋锅做饭,有人在小声骂骂咧咧。
    青羊山的轮廓慢慢隐没在黑暗中。
    山顶上,金小鼎站在山神庙前认认真真的拜了三拜。
    晋人多尊崇关羽,山神边有关公像。
    “关圣人显灵,保佑我等歼灭山下清兵,取下潞州府城,若能如愿,他日我必会来此为两位神仙重塑金身。”
    关圣人以义气留名千古,义军就像绿林,其实金小鼎一直不相信义气。能对自己狠的人多半也能对别人狠,这些义军连他在内都是大将军手中的棋子。太行山中的十几万人有一半在辽州城下,还有一半就在潞州府边境。
    夜深,山下清兵的兵营中灯火渐渐灭了。
    金小鼎拔出腰刀,下令:“出击!”
    一刻钟后,东边和西边,暗黑的丛林中像是有无数只野兽在活动,包围向山下的安静的兵营。
    这里没有退路。

第515章 牵制
    要想在山西牵制更多的清兵,金小鼎没有别的选择。
    太原城守军实力强悍,有孔有德和耿仲明德等人存在,弓辰即使回到那里也未必能起的了什么作用。他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只能选择潞州城。不仅是这里的富庶和坚固,最主要的原因是——弓辰在这里当参将。
    以清兵的号服和俘虏为招牌,义军在弓辰的协助下连续取下黎城县、潞城和潞州卫,他们再次震动了山西。
    几乎在同时,孔有德在辽州府东再次击败迎击的郝阳友部。
    辽州府的义军呼啸而吓,往潞州府与金小鼎会师。在山西清兵还没来得急做出反应时,金小鼎命义军在潞州府附近刮地三尺,只要是能吃的能用的一律搬入潞州府城。
    金小鼎自称“顺天昌义大元帅”,在潞州设元帅府,招揽义民。
    一连数日,各地原本蛰伏的义士蜂拥涌至潞安府。孔有德见义军势大,不敢率一万兵马南下,命人回太原找宣大总督耿淳要救兵。
    潞安城内像一个混乱肮脏的市场,各地义军称兄呼弟。
    府衙不远处的参将府大门紧闭,院子里有两个老苍头,他们已经好几天没敢出门了。
    弓辰也是如此。
    他在夺取潞州府城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与这里格格不入,各部义军一直不待见他。
    若不是金小鼎力挺他,绝对会有人来找他复仇。这几个月,直接或者间接死在他刀下的义民没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