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学生军-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留赫尔元帅发现初战不利。立即改变战术,不再与日军做近距离交战,而改用飞机大炮猛轰!几天时间下来,张鼓峰和沙草峰这两个土质1⑹k小说  1⑹κ。cn 文字版首发小山包几乎被弹片削掉了一层!
    日军的阵地是在苏军原有地基础上匆匆构筑的,自然经不起如此猛烈的轰炸,很快便出现了多处垮塌!而日军士兵也只能龟缩在掩体内,咬着牙苦苦忍受。
    没有办法,步枪和大炮的对抗,毕竟不在一个档次!并且苏军的炮弹,就仿佛秋天的连绵阴雨一样。没完没了!在进攻和反击战斗中都少有损伤的日军官兵,却在苏军的炮弹中风雨飘摇,被成片成片地炸飞、撕碎。
    随后,苏军集中的上百辆坦克喷着黑烟,轰隆隆地开了上来,大炮机枪打个不停。可怜峰上的日军没有反坦克武器,只能用集束手雷、炸药包和汽油瓶等自杀式手段进行图劳无功地抵抗,虽然也成功炸毁了一些苏军战车坦克。可还是无济于事!
    张鼓峰和沙草峰并不大,能够容纳的日军部队很有限。第师团长尾高归藏中将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俊中将眼见前线伤亡惨重,心急如焚!两人急调后续部队前去支持。却又遭到苏军炮火阻隔,被大量杀伤。
    好在日军人数众多,发扬顽强拚命的精神,最后还是有不少部队冲了上去。暂时缓解了前方的危机。苏军的坦克也在日军的人肉炸弹攻击下屡被击毁,又见日军援军已至,不得不退了回去。双方陷入了僵持阶段。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说找关东军讨援军,甚至伪满洲国防军反而被抽调过来参战,伪延吉地区司令官吴远敏少将就不得不过去亲临指挥。伪皇帝对此束手无策!
    如今的伪满洲国,西边是傅长官的绥远军主力虎视眈眈,南边是学生军在宣化待机而动。而本来就为数不多的伪满洲国防军。却在关东军地严令下向东北的中朝边境集结,去做日苏之战的炮灰。
    虽说伪满洲国的大人物们被学生军地攻击吓破了胆。此时正在宣化的张野,其实并没有继续东进的意思。
    现在还不是学生军东进的良机!
    尽管日军同苏联红军打得热闹非凡,张野却知道,这场战事来得急去得也快,结局也很简单:苏军倚仗飞机大炮夺回了张鼓峰和沙草1⑹k小说手机站wap。⑴⑹k。CN整理峰,日本政府承认失败下令退兵,并与苏联政府媾和。
    张鼓峰之战不过是日本政府对苏联政府的初步试探,目的是了解日军北进的可能性和苏军的实际战斗力。可是在苏军积极迅速地猛烈反击下,这一目地没有达到!
    张野很清楚,学生军现在还不能跟苏联红军联手进攻关东军,否则一旦日苏两国媾和,学生军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历史上,直到次年地诺门坎事件发生后,日军才最终确定,苏联无意东进。随着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对华的军事援助也就戛然而止。
    所以,张野知道学生军与苏联的友好合作也就只有一年时间,他必须利用这短短的一年来壮大学生军的力量,力争达到抗衡关东军的实力。
    他清楚,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是永恒的。纵使日苏签订了和平条约,关东军的主要假想敌也仍是远东的苏联红军。所以学生军只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一至二倍,便足以成为华北地区的主宰力量。
    伪满洲国的存在,也可以避免学生军与关东军的直接对抗。虽然学生军一年多来战绩算得上辉煌,但那是建立在日军主力南下,去攻击内地的国军主力的基础上才取得的。
    其实日军目前的力量仍然格外强大,足以横扫整个东南亚!若是日军倾全力进剿学生军,那张野也只能带人钻到山沟沟里去打游击了,绝无可能象如今这样风光!
    不过,由于学生军的横空出世,历史已经发生了小小的改变!
    自建军之日起,学生军已经累计歼灭华北日军近十万人,并将华北日军的残余部队赶回东北。这些被歼灭的部队,都是日军最精锐的陆军力量,因此直接导致了日军侵华兵力短缺;而大量军需物资的流失,也给资源贫乏的岛国带来了沉重的后勤压力。
    除此之外,日军在华北,不但未能达成作战目的,获取华北丰富的矿产资源,反而招来了一大批强大的敌人苏联红军、晋绥军、八路军、学生军,等等。此消彼涨之下,日本政府已经感受到了物资短缺带来的极大压力,因此被迫加快了对外侵略的脚步!这却是张野始料未及的。
    但是张野比较乐于看到的是,由于华北残余部队参加了张鼓峰之战,远东苏联红军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集结更多的部队来与日军决战。原来历史上前后不过持续半个月的战事,如今都过去了二十余天却仍在僵持之中。
    张野虽然无意继续进攻伪满洲国,但是也没有罢手退兵,他还要在这里等待王维一的特遣部队胜利归来。
    他一边命令丁安平的第旅北上接应特遣部队,一边在宣化城安抚民众,招兵买马,整顿秩序,摆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攻击姿态。吓得伪满洲国的大小汉奸惊恐万状,拚命集结部队来死守大中城市。这就迫使关东军不敢随意抽调伪满洲国防军去参加张鼓峰的战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苏联红军面临的压力,同时加深了伪满洲国同关东军之间的矛盾。
    战局的进展正如张野所预料的那样。
    日军无法忍受在张鼓峰、沙草峰上被动挨打,集中了第师团和华北方面军的全部主力,在猛烈的炮火和部份装甲车、飞机的配合下,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一举将苏军赶回到乌苏里斯克草原。
    就在日军欢庆胜利的时候,远东红军在布留赫尔元帅指挥下,集结第、第集团军近十万部队,上千门大炮、多辆坦克、多架新式“喀秋莎”飞机,同时从三个方向对日军发动了全面反击。
    王维一和李永福率学生军特遣部队乔装改扮,配合苏军的反攻,提前从第师团和华北方面军结合部连夜穿插进去,切断了日军的退路,并在日军后方四处出击、大肆破坏,搅得日军内部乱作一团!
    在绝对的优势面前,人生地疏、孤立无援的日军终于崩溃,兵败如山倒!两个半师团被歼灭,剩余日军拚命逃回东北,半路上又遭到学生军王维一部截击,损失数千人!
    日本政府紧急通知正在莫斯科的外相重光葵,同苏联政府签订和约,同意维持日军进攻前的边界状态。一场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

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六十章 两份电报
    就在张野积极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两份电报的到来,打乱了他的计划!
    一份电报是留守晋东南根据地的李校副发来的。
    电报里说,阎长官之前向根据地派来一批地方官员,试图染指根据地政务,被马浩父子驱赶回去了;另外,据侦察人员报告,晋绥军开始在省城和沂州大举集结,意向不明。
    另外一份则是陪都戴长官发来的,上面说中南地区会战,国军兵力吃紧,委员长希望学生军共赴国难,即日南下,与沈最的“忠义救国军”一道,暂时归属第九战区薛长官指挥,协助保卫大武汉,云云。
    李校副电报所说的,其实是张野意料之中的事。
    阎长官身为晋省最高军政长官,却因为学生军的崛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晋东南学生军根据地的控制权。对于阎长官来说,这当然是很难忍受的!
    学生军原来名义上是归属于晋绥军系列,也接受阎长官的补给。但是一直都是自行其是,独立作战,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晋绥军的统一指挥。
    初时因为力量弱小,晋绥军的大佬们也看不上这支出身草莽、资历浅薄的杂牌军;后来学生军逐渐强大,又得到陪都委员长和戴长官的支持,手眼通天,阎长官就再也控制不了了。如今学生军占据了晋东南将近四分之一晋省地地盘。努力发展生产,促进贸易,部队补给已经基本上做到自给自足!而且还把经济搞得红红火火。吸引了大批外省学子前来投奔。
    晋省政府的军政要员们对此眼红已久,只是慑于学生军的威名,一直不敢轻举妄动。阎长官也知道,张野身后有委员长和戴长官地暗中支持,所以不得不约束和告诫下属,不得随意找学生军的麻烦!
    如今,趁着张野率学生军主力远征绥远,省城的一干要员又纷纷叫嚣起来。他们要求将晋东南学生军控制的地盘收归省政府统一管理。将学生军的补给纳入省政府军备预算之中。
    其实傅长官原本也是晋绥军阎长官的下《网http://wap。》属,可是他却带着自己的部队,遵照陪都的命令接管了绥远省,已经形同独立。而阎长官对于自己辛辛苦苦拉起来地部队被别人带走,一向都耿耿于怀。
    虽然沂口、省城会战时,傅长官奉命带兵回援,并且一力承担了战役的骨干作用,尽到了晋省子弟兵的义务。但是在将华北日军赶出晋省之后,他就又接受陪都委员长的命令,重返绥远。明显是不愿意接受阎长官的管制。
    并且,傅长官不仅带走了自己的主力第军,还拉了学生军的张野一同北上!这两人名义上虽然都在晋绥军的编制序列内,可是根本不把阎长官放在眼里,由不得阎长官不生气!
    如果对这样的行为视而不见,不采取任何举措的话,阎长官担心今后会难以控制住晋绥军。保不住会不会出现第二个傅长官,第二个张野!
    在一干心腹大佬地鼓动和阎五小姐的唠叨下,阎长官终于忍不住出手了!
    晋省的日军早就被驱逐出境了。委员长的国军主力也忙于集结参加武汉会战,张野和学生军主力又远征在外。此时正是晋绥军坐大,而学生军根据地最为虚弱的时候。
    因为傅长官是陪都国民政府委任的绥远省政府主席,阎长官拿他无可奈何!但是学生军的编制,却仍在晋绥军序列之内。一直没有改变,阎长官还是可以名正言顺地管!
    阎长官认为,张野年轻气盛,不通人情世故。身为晋绥军将领,却投靠陪都方面,抱委员长的大腿,接受委员长的授旗、授衔和晋升;此外,还同八路军和傅长官关系密切。而单单忽视了将他们一手提拔起来的阎长官!
    对此。他早就看不惯了!对于这个年轻人,阎长官认为。必须好好管教,惩一儆百,为众者戒!学生军是晋省地子弟兵,决不能沦为某些人向陪都邀功领赏的炮灰!于是,他一面选调了部分行政官员,手持省政府颁发的委任状,前往晋东南学生军的根据地内就职;一面又在省城和沂州集结晋绥军主力,准备在行政手段出师不利地情况下,从西、北两个方向发起攻击,以武力夺回晋东南的实际控制权,将学生军纳入晋绥军编制之内!
    不出阎长官所料,前去就职的行政官员迎面碰到马浩马强父子。一言不合之下,马强当即派兵,将这些人抓了起来,押至榆次驱赶出境!
    晋绥军的行动,也没有瞒过马浩父子和李校副等人的眼睛。马强随即针锋相对,也将第师主力在贴近省城一线展开,并且急电驻十家庄的张为国,要他率第师主力回援。
    张为国在十家庄跟着李校副扩编部队,训练新兵,正闲得无聊,一听说阎长官要对根据地动刀子。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顿时蹦了起来。李校副也知道事态严重,一边默许张为国率兵前去,一边又急电张野,请他回来主持大局。
    张野这时已经接到特遣部队大捷的消息。这一仗,打出了学生军地军威,赢得了远东苏联红军地尊重,达到了出兵的目地!张野对此十分满意!
    他原想在宣化城搞一个仪式,隆重欢迎王维一等人凯旋归来,可是在接到李校副和戴长官的电报之后,他不得不改变计划。
    他一面电令北上迎接特遣部队的丁安平迅速《网》南下,进驻宣化城接防,以便腾出独立师主力回援根据地;一面将晋省目前的严峻形势电告傅长官,请求他在绥远南面集结所属部队,向晋北边境施加压力。
    最后,他回电戴长官,说明是因为阎长官相煎太急,学生军根据地后院起火,自顾不,所以一时还不能南下作战,并委婉地请求委员长出面,调解晋绥军与学生军之间的纠纷。他慷慨地说:
    “外侮尚在,实不愿看到中国人打中国人,晋省人打晋省人!”
    诸事安排完毕之后,张野便命令何方率独立师主力西出宣化,进逼大同,也摆出一副进攻姿态,向阎长官示威。
    一时间,晋省内外,乌云盖顶,风雨欲来,气氛紧张无比。
    阎长官没想到张野竟然如此强硬,更没想到学生军主力回援得如此迅速!
    在他进逼晋东南的同时,晋西晋北却承受到傅长官主力和学生军独立师的强大压力,而且根据地内的学生军两个师也已经进入阵地,看情形是坚决不让晋绥军插足了!
    虽然根据地内的学生军兵力处于弱势,可是装备精良。晋绥军在沂口、省城会战后,元气未复,又缺少傅长官的第军这样的精锐部队,并没有拿下学生军的把握。再加上外部受到傅长官和学生军主力反包抄,一时进退两难,形成了僵持态势。
    阎长官心内惴惴不安,面子上却不肯示弱!他不断发表言论,严厉指摘学生军不顾抗日大局,搞山头主义,一面又继续向省城增兵。
    张野在宣化针锋相对地向媒体指出,学生军才是晋省抗日的急先锋,抗日是不分省内省外的,而省城和大同的光复,都离不开学生军的血汗拚杀,学生军不想打内战,但也不会惧怕战斗!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戴长官受委员长委托,急急从陪都飞抵省城,来调和晋省危机。
    虽然委员长说过,攘外必先安内,但是晋省好不容易才取得国内独一无二的局部抗日胜利,他可不希望看到晋省内部自相残杀!
    他很清楚,学生军一向缺乏稳定的后勤补给基地,所以对于已经到手的地盘,绝对不会放手。并且学生军保持在晋东南的存在,可以极大地削弱阎长官在晋省的独裁统治。
    学生军出现之前,阎长官在晋省说一不二,同土皇帝没什么区别!中原大战时,他还曾经跟委员长唱过对台戏!所以中央政府的政令,在晋省根本贯彻不下去。
    之前傅长官主政绥远,就是出于委员长分化晋绥军的授意。傅长官人虽厚道,却并非政治门外汉,对于阎长官在晋省的一些做法也不苟同,因此多次遭到阎长官打压。本来十分融洽的上下级关系,逐渐矛盾激烈起来。只是阎长官在晋省根深蒂固,傅长官也不得不避居绥远。
    如今学生军崛起,正好符合委员长一早就存着的将晋省分而治之的想法!
    并且,委员长认为,张野虽然桀傲不逊,但是抗日的态度是坚决滴,与阎长官这种老军阀相比,对于中央政府的号令还是比较服从的,加上学生军目前力量相对弱小,其部分装备又捏在自己手里所以,扶持学生军和傅长官,借机削弱阎长官的权力,就是戴长官此次想要达到的目的!

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六十一章 调和矛盾
    戴长官一到省城,便分别通知傅长官和张野前来开会。
    这时候,张野和何方已经回到泉阳,王维一的特遣部队也到了集宁。收到戴长官的电令后,张野首先在泉阳召开了学生军高级领导层会议,讨论当前晋省的局势和南下参加武汉会战的事宜。
    张为国认为,在目前剑拔弩张的局势下,张野孤身赴省城颇不安全,他建议联系戴长官,将会议地点改至榆次。
    他的观点得到了马强、成志、孙国太等一干军方将领们的赞同,他们担心,万一阎长官翻脸无情,就会导致张野出事、学生军群龙无首的危机出现。
    马浩、李校副和陈思奇则主张,学生军主力不能南下参战,目前应以稳扎稳打,积蓄力量为现阶段主要任务。
    他们的理由是,委员长要学生军南下参战,分明打着让学生军当炮灰的心思!并且现在日苏摩擦已经结束,东北的伪满洲国防军和关东军在张鼓峰之战中被学生军阴了一道,随时可能南下报复。
    此外,阎长官的晋绥军也不甘寂寞,根据地也并不安全。一旦主力离开根据地太远,或者在龙争虎斗的武汉战场遭受大的损失,就可能给敌人趁虚而入的机会!根据地是学生军的根本,万一有失,将会给整个学生军队伍的士气以沉重打击张野认真听完大家的陈辞,站起身呵呵笑着说:
    “省城,一定要去!阎长官不是阎罗王,省城也不是阎罗殿,没有那么可怕”
    他幽了一默,引起一片哄笑,
    “咱们是晋省的子弟兵。要是连省城都不敢去,那咱学生军的面子往哪儿搁啊!虽说省城现在是阎长官的势力范围,但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老百姓都在盯着这次会议。我相信,阎长官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决不会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韪地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