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行-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这都是一件大事。
  大典结束,建平帝起驾回宫。
  御驾还未入紫禁城,就有流言说祭天本是要斋戒三日,可太子却在斋戒时饮了酒,触犯了神灵。又逢之前不久东宫闹出一桩丑闻,堂堂的太子妃竟和一个姬妾计较,致使其小产了刚怀了两个多月的胎。
  建平帝本就对此事不满,说太子治家不严。又发生了这样的事,皇后收到消息,建平帝刚到乾清宫,她就匆匆赶过去请罪。
  建平帝素来爱重皇后,可这次却没有见她。皇后在殿外久跪不起,最后还是太监总管陈前将她劝了回去。
  “皇后走了?”见陈前走进来,建平帝问。
  陈前道:“娘娘回去了。”
  坐在龙案后的建平帝,先是冷笑,手臂一拂,将龙案上奏折都拂在地上。
  “陛下息怒。”
  息怒?!
  怎么息怒!
  建平帝站了起来,在殿中来回踱步着,目光落在被拂落在地上的奏折。
  他走过去,捡起其中一份,翻开——
  臣范晋川……
  “把魏王叫来。”
  陈前一愣,应道:“是。”
  ……
  不多时,一身礼服的宗钺便来了,显然是还没来得及出宫。
  “给父皇请安。”
  建平帝将手里的奏章扔在龙案上:“看看。”
  陈前躬身上前,小心翼翼的把奏章捧来给宗钺。
  宗钺翻开,入目第一眼就是眉头上的姓名,之后奏章上所书的内容,反倒不让他太惊奇了。倒是其上所署的时间,让他多看了两眼。
  照这个时间来看,建平帝早已收到奏章,却是直到今日才发作。想到之前太子在圜丘坛上摔得那一跤,他合上奏章,忌讳莫深。
  “你怎么看?”
  “范大人素来耿直,想必所言不虚。”
  “就只有这些?”建平帝目光沉霭,看着他。
  “儿臣愚钝,请父皇示下。”
  “你倒是谁都不愿开罪。”建平帝冷哼一声。
  宗钺默了默。
  “你去一趟扬州……”
  ……
  宗钺刚走出乾清门,甬道上便急急行来一个小太监。
  “魏王殿下,皇后娘娘请您去一趟坤宁宫。”
  宗钺沉吟一下,跟着小太监走了。
  到了坤宁宫,不光皇后在,宗铎也在。
  作为六宫之主的皇后,乃是建平帝的原配发妻,已年过五旬的她,头发依旧是乌亮的,只眼角和略微有些深的法令纹,昭告了青春流逝的痕迹。
  坐在她下首处的宗铎,是唯一的中宫嫡子,也是长子。
  天生地位不凡的他,打从一出身就格外高众兄弟一等,他是君,其他皇子是臣,他坐着,其他人就只能站着。可今日素来在一众弟弟们面前格外有威严的宗铎,却显得有些气急败坏和狼狈。
  “老三,父皇叫你去干什么?”
  与宗铎焦躁的态度不同,皇后制止地看了他一眼,道:“慌什么,魏王跟着陪祀,好不容易回宫,刚到宫门,又被你父皇叫转去了乾清宫,连口热茶都来不及喝。富春,上茶。”
  “是,娘娘。”


第32章 
  宫女富春端了茶来; 放在宗钺身侧的花几上。
  宗钺也就端了起来; 用碗盖拂了拂上面的茶沫,啜了一口。
  “谢母后的茶。”
  “谢什么; 想你幼时; 总在这坤宁宫里跑来跑去。如今长大了; 跟母后也生疏了不少。”
  宗钺端坐着,半垂头看着手中的茶盏,没有说话。
  皇后笑看了他一眼,和蔼道:“真是岁月不饶人; 你幼时多热闹一个孩子; 如今越大倒显得性子越发寡淡。不过你大了,确实不能还像幼年时那样; 会让外人笑话的。”
  “母后。”
  “好好好; 母后不说你了。乔氏去了也有两载; 前阵子你父皇还与我说; 想给你再挑个王妃; 可有看中的?”
  “儿臣暂时没有再娶的打算。”
  皇后眉宇间带着疼惜; 也有些感叹:“你别听那些人胡叨叨; 乔氏和柳氏薨逝; 是她们没有福分,怎生能说你克妻?皇家的福分; 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住的。”
  “母后。”
  “罢; 母后就不再提你的伤心事了; 说说正事。”皇后看了一旁难掩焦躁的太子一眼; 有些疲累道:“你也知道你皇兄,坐在太子位上就是众矢之的,后宅里没了胎儿,也是他治家不严,今日发生的这场事,又被那些人给利用了,说你皇兄触怒了神灵。如今你皇兄正在风头浪尖上,你父皇那处态度不明,方才太子着急询问你,就是想知道陛下叫你去,可是提起你皇兄?希望陛下可千万莫听信谗言,不然你皇兄……”
  说到最后,皇后沉沉叹了口气。
  太子也道:“老三,父皇叫你去是干什么?”
  “这——”宗钺看着茶盏,迟疑了下,放在花几上。
  “老三,你就别这这那那了,什么时候你说话也这么娘们兮兮了?!”
  皇后也忘了过来,目光急切。
  宗钺露出难色:“臣弟是领了密旨。”
  太子腾地一下站起来,怒道:“你当着孤,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皇后道:“太子你逼迫魏王做甚?领了密旨就是臣,就得忠君。”
  “可……”
  这母子二人,看似一个红脸,一个黑脸,实则目光都落在宗钺身上。
  他长叹一口气,道:“多的实在不能多说,但与皇兄关系不大。父皇让我去扬州办差。”
  “扬州?”太子瞳孔一阵紧缩,与皇后互看一眼。
  “除了扬州,可还有别的?”皇后问。
  “是不是跟周广瑞的案子有关?”太子比皇后更直白。
  宗钺站了起来:“皇兄,如果你愿意听臣弟一句,什么也不要问,什么也不要做,安身地待着就好,其实这趟臣弟本不愿来,但怕伤了母后的心,所以才来了这趟。”
  太子还在琢磨宗钺话里的意思,宗钺已经走了。
  ……
  “母后,他这话什么意思?”
  皇后目光落在宗钺远去的背影上,没有说话。
  “母后。”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做,好生的待在东宫。魏王说的没错,我们这趟请他来坤宁宫,是太急躁了,如今万众瞩目,恐会落人耳目,甚至你父皇那里可能也会知晓。”
  “两者可有关系?”
  皇后有点恨铁不成钢地看了太子一眼,平时太子没有这么没分寸的,恐怕也是近日事多逼得乱了章程。
  “你以为周广瑞是无缘无故就坐上两淮盐运使的位置,他死的那么急,还是那种罪名,你父皇心中会没有想法?会隐忍不发,是面上做圆了,是不想节外生枝,也是两淮乱不得。这次会派魏王去扬州办差,就是警告我们,警告所有人。”
  “那儿臣这便命人下去看看,可有什么尾巴没扫,以做遮掩。”说着,太子急急就想走,被皇后喝住。
  “都让你什么不说,什么不做,你当本宫的话是耳旁风?!”
  太子没料到皇后会突发脾气,愣愣地看着她。
  皇后沉沉地叹了口气,揉了揉额角:“你父皇隐忍不发,就是两淮乱不得,只要两淮不乱,他不会重翻旧账。你即日起就回东宫闭门思过,没有本宫的允许,不准出东宫。”
  “可母后扬州那边?”
  “两淮那边插手的不止我们,还有其他人,但派了魏王去扬州,就是你父皇还顾念着你太子的面子,顾念着和本宫的情义。你忘了魏王从小是养在坤宁宫?你忘了丽妃是谁的人?”
  是啊,认真来说,丽妃是皇后母家陈家送进宫侍候皇后的,丽妃会蒙得圣宠,也是当年陈皇后身怀有孕,主动送给建平帝用来固宠。
  丽妃做的比想象中更好,怀上了三皇子,可陈皇后的二子却夭折了。皇后伤心至极,建平帝心疼妻子,就把三皇子钺放在坤宁宫里养。那时候丽妃还不是丽妃,不过是个小贵人,她能晋到妃位,如今儿子封了王,全仰仗了中宫一脉。
  所以建平帝的意思很清楚,这是哪怕对太子有所失望,依旧偏着中宫。
  “可是母后,你就不怕老三他有异心,近几年他和中宫可不太亲近。”
  皇后瞥了儿子一眼:“只要有丽妃在,你怕什么?不是母后说你,少把心思都用在猜忌上头,如果魏王依旧像当年那样和中宫亲近,今儿这差事也轮不上他。”
  帝王心术也远比平常人想得要深,皇后和建平帝几十年的夫妻,不过只能堪透点皮毛,而太子连那点皮毛都勘不破。
  与之相比,反倒魏王更来得通透,这让皇后心中也对太子十分失望。
  可失望也没办法,就这么一个儿子,自己也生不出第二个,只能硬着头皮,事事多维护。
  *
  不提这边,另一头宗钺出了坤宁宫,就去了一趟咸福宫。
  这也是四妃之一,丽妃的住处。
  见宗钺从外面迈进来,大宫女倩如匆匆迎出。
  “见过殿下。”
  “母妃呢?”
  倩如目光闪烁,不敢直视宗钺:“娘娘在佛堂礼佛,殿下稍座,奴婢这便去请了娘娘。”
  宗钺眉心轻蹙,去了椅子上坐下。
  不多时,一个宫装丽人从珠帘后步了出来,但见她纤态盈盈,翩若惊鸿,再去看其面相,倒是分不出多少岁,说是十几岁有人信,说是二十多也有人信。茕茕弱质,清丽如莲,眉眼可见怯弱之态。
  她微微有些气喘,显然是匆忙而至。在主位上坐下后,宫女就端上了茶,喝了茶,匀了气息,她才轻声道:“皇儿今日怎么有空来咸福宫?”
  “父皇给了差事,儿臣要出京,归期不定,特来拜别母妃。”
  “陛下给了你差事?”丽妃眉眼可见欢喜之态,道:“不枉我求了陛下那么久,陛下既然给了你差事,你当好好替陛下办差,不要挂念母妃,母妃在宫里很好。”
  宗钺复杂地看了丽妃一眼,见她双颊晕红未退,说话气息不匀,明摆着倩如之前礼佛之言,是骗他的。
  恐怕礼佛是假,练功才是真。
  打从宗钺幼年时,就总会碰见丽妃莫名消失一会儿的状况。后来渐渐才知,丽妃为了博圣宠,经年累月不忘练功,而她的练功与她出身有关系。
  丽妃在没入宫之前,是个扬州瘦马。
  是陈家遍寻扬州之地,才寻来的上等瘦马。后来被陈家换了层壳子,以侍候皇后之名送入宫,其实就是为了替皇后固宠。
  而扬州瘦马之所以会闻名天下,自有其独到之处。除了色艺双绝之外,也有些不为外人的秘术,这也是她们能博得男人欢心的重要手段。
  这功,丽妃一练就是几十年,哪怕生下魏王,位列四妃,也没落下。
  事实上她这么做,也不是没用,她入宫的年头也不短了,二十多载以来,若论宫里最圣宠不衰的妃嫔,还属丽妃。哪怕建平帝有了其他年轻貌美的妃嫔,每月也不忘来几回咸福宫。
  “母妃岁数也不小了,太医说您胃疾越来越严重,您无须再节食饿自己。”
  丽妃浑不在意道:“皇儿不用担心,母妃已经习惯了少食,再说我的胃疾和少食无关。”
  “既然母妃不听,那只当这话儿臣没说。儿臣还有事,就先出宫了。”
  ……
  等宗钺走后,倩如小心翼翼道:“娘娘,您又何必惹了殿下生气,殿下说的没错,您现在上了年纪,身体也不好,如今殿下封了王,哪怕娘娘没了圣宠,这也不妨碍您在宫里的地位。”
  “你懂什么!”向来说话细声细气的丽妃,突然拔高了音调,“你懂什么!”
  “娘娘!”倩如吓得跪了下来。
  丽妃调匀了气息,轻声道:“四妃之中,我出身最低,也许别人尊我一声娘娘,我没忘记自己是个什么出身。我就这么一副皮囊,就钺儿这么一个儿子,众皇子中,就他母家无势,只有我这么个娘,他能不能理解不要紧,我只要做到我该做的。”
  “不是还有皇后娘娘,她素来看重殿下,不会不看护殿下的。再说,殿下一向和太子殿下好,日后也不会被薄待。”
  “她?”丽妃声音飘忽,听不出什么意味,“指望皇后娘娘,现在我还是丽贵人,我儿还在太子身边鞍前马后……”
  轻柔的声音渐渐消了声,丽妃站了起来:“走吧,回静室。”


第33章 
  一桌两椅; 二人下棋。
  范晋川持黑; 方凤笙持白。
  外面寒风呼呼,屋内温暖如春。凤笙手里还抱了个小竹篓; 里面放着知春新炒的五香味瓜子。
  咔吱、咔吱……
  范晋川犹豫放下一子; 凤笙见他放定; 拿起一颗白子放下。
  “范兄,你输了。”
  范晋川恍然,失笑:“贤弟棋艺日渐见长,为兄佩服。”
  凤笙往椅子里靠了靠; 笑着说:“不是我棋艺见长; 而是大人乱了。”
  方凤笙会以两种称呼去称呼范晋川,时而范兄; 时而大人。叫大人的时候通常是她生气; 抑或是谈起公务。
  “是因清丈不顺的事; 还是了无音讯的奏章?如果大人实在迫切想知; 可以问问你那位友人; 实在不用如困兽般。”
  范晋川犹豫了下; 道:“他回了我的信; 东西已呈上; 但……”
  “没有回应。”
  范晋川半弯下腰,双手覆在额头上; 虽没有太大的姿体动作; 但能看出他十分痛苦。他前日便收到信; 一直无法启齿; 是观念被颠覆,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
  咔吱、咔吱、咔吱。
  这动静实在让人厌烦无比。
  范晋川抬头,就见凤笙笑吟吟地嗑着瓜子,和方凤笙认识的越久,就越觉得她有很多面孔。时而冷漠如冰,时而淡漠如尘,时而又顽皮得像个孩子。
  “贤弟似乎并不惊讶?”
  “我为何要惊讶,忘了我那日的话?”
  范晋川思及那日凤笙说,建平帝可能对两淮乱象心中有数的话。
  “好了,凡事不可能尽如人意,你与其发愁,不如做好当下的事。”凤笙放下小篓,拍拍袍子,站了起来。
  “此事无解?”
  凤笙眨了眨眼:“也不是无解。”
  “何解?”
  “此解与大人为人处世不符,大人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还望贤弟为我解惑。”
  “冒天下之大不韪,你敢吗?”
  范晋川愣住了,凤笙笑道:“只有两淮乱了,乱到圣上无法忍受,才能破而后立。但此事不适宜大人去做,我去就好,只需大人给我助力。”
  “什么助力?”
  “视若无睹。”
  *
  范晋川并未忘记自己所说的话,所以最近他一直在忙清丈田地之事。
  就此事,他与泰州分司及各处盐场商议过。
  县里土地杂乱,田荡界限不明,致使赋税难收。对此,盐务衙门那边没有异议,他们只管与盐务有关的,诸如本县土地和人丁,本质上还是地方县衙所管。
  所以县衙要清丈土地,他们管不了,也不能插言,范晋川与他们提前打招呼,不过是面子上好看。
  实际上,也是都知道清丈一事难之又难,都把范晋川当耍猴看。
  事实清丈确实很难,不光那些大户们不给予配合,下面一些农户也不愿配合。大户煽动愚钝百姓,县衙唯恐激起民变,只能驻足不前。
  县衙第一个清丈的地方就是姜堰镇,这里离泰州城是最近的,当地最富的大户姓陈。
  之前县里下来人,陈家人一直没出面,只是怂恿煽动下面人闹,今日也是出了奇,县衙来人前脚从陈家出去,后脚清丈就开始了。
  而陈家人竟紧闭家门,默不作声。
  知道县里打算清丈土地,都盯着这第一处呢,陈家的反应自然落在很多有心人的眼中。不过还不等他们纠结清楚,姜堰的清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毕了,然后是往下一处蔓延。
  蚕食鲸吞,一地接着一地。
  这次出面的不是县尊大人,而是他身边那个总是笑吟吟的方师爷。谁也不知道她到底用了什么法子,竟就让那些平时十分难缠的大户,老老实实的听话。
  那损失得岂止一厘一毫,谁家没有被隐匿下的地,被清丈出来的地,要么按市价购入,要么全部充公。
  没人会去拿银子买,就算现在怂了,也不代表以后会怂,从来都是巧取豪夺,花银子去买那是不存在的。
  也有人窥探了些端倪,上次这方师爷就露出威胁之态,孙家的已经怂了,谁知事后不了了之,那姓范的县令竟捷径不走,用傻办法。
  这世上最缺的就是傻子,大家自然乐意之至。没想到现在傻子也学聪明了,竟自己不出面,放出一条恶犬。
  且这条恶犬似乎颇有门路,除了手里捏了些大家见不得人的把柄外,还和巡检司的勾大人相熟。
  有人见到方师爷下乡办公,那勾大人竟偶尔随行在侧。巡检司没什么可怕的,勾大人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你不作奸犯科,谁也拿你没办法。这只是相对表面而言,事实上泰州一地私盐泛滥,不管是脚私、民私、还是商私,东西要想出泰州,就得经过巡检司的眼皮子。得罪了勾庆意味着什么,谁心里都有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