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击三国-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丑一振长槊,率四名从骑,再次俯冲而下。
    张飞单枪匹马,悍然无畏相迎。
    周围敌我乱军无数,无不远远避开,不敢近这二煞方圆十丈。
    转瞬之间,百步即逝,一将五骑,猛烈对撞。
    文丑曾与张飞交过手,知道对手战力强悍,尤其对方的长矛超长,骑战时占尽便宜。他的槊不如对手的矛长,但他比对手多四条命——用四条命,换三尺刃,就不信不行!
    噗!一矛刺中马首,一卒摔。
    吼!一声大喝,单臂猝伸,一卒擒。
    呼!人肉飞盾,旋转抡砸,二卒头裂胸塌,如烂泥坠马。
    短短两息,四从骑非死即伤,而张飞的冲势,丝毫未受阻。
    四骑倒下,四马奔突,文丑现身。
    文丑让从骑先出击,就是要弱张飞凶猛之势,再从马后突然现身,就是要抵消张飞兵器超长的优势。但是,当他与对手闪电交手之际,才发觉之前所做一切,皆是徒劳。
    啪!矛槊交错而过,丈八长矛以多出整整三尺的长度优势,先行击中文丑右臂披膊。破碎的甲片四下激飞,好几片锋利的碎片划破了文丑的右脸颊,鲜血涔涔而下。强劲的冲击力更将文丑震得东倒西歪,若非双腿夹得紧,非跌下马不可。
    两骑交错,一上一下,各自奔出三十步,冲进乱军之中。
    四条命,抵不了三尺矛,真是不信不行!
    时隔五年,再次交手,比当年吃的亏还大,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文丑体内狂暴之血一下沸腾起来,怒吼连声,左手拔出腰刀,割断一截缰绳,将麻木的右臂与长槊牢牢捆绑一起——不这样,他连槊杆都握不牢。
    “张飞,决死吧!”文丑一拍马臀,须发俱张,白牙血口,咆哮如雷,豁命狂击。
    “文丑,去死吧!”张飞居高临下,刃光吞吐,冲势更猛,杀法更烈。
    矛槊再次交击,这一次,双方都惊人一致,俱奔对手脖颈而去。
    或许是三尺优势,或许是文丑一臂力失,或许,二者皆有。结果便是丈八蛇矛先一步刺中对手,长槊一颤,从对手颈侧滑过,划出一道血痕。
    仅仅一线之差,就是生与死的结局。
    弯曲的矛刃刺入脖颈,借着快马冲势一绞,尸首分离。
    血光冲天,首级入手,玄甲黑骑,远远驰去,不复回首。
    嘭!无头尸体仰翻坠地,倒下的方向与姿势,与当初的颜良,一模一样。(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鸿沟对峙】
    (感谢大盟。赵无恤2014、ufgw、xiaodaidai、醉生梦死人、有你有我、书虫478)
    ~~~~~~~~~~~~~~~~~~~~~~~~~~~~~~~~~~~~~~~~~~~~~~~~~~~~~~~
    白马之战,颜良授首;延津之战,文丑败亡。开门见红,两战皆胜,极大的鼓舞了曹军士气,同时,也激得此前自信满满的袁绍愤怒如狂,严令淳于琼渡河击曹。
    三月二十二,淳于琼率一万五千大军渡河,进驻延津。
    曹操此时在白马、延津一线布防的兵力有:刘延二千人马、曹昂三千杂兵、曹洪、关羽七千(原有五千,俘兵二千),再加上其亲率三千中军,正好也是一万五千人。其中既有精锐,比如曹操中军,及曹洪前锋军,也有杂兵,如曹昂所部,更有新收降的河北卒这样的不安定因素。对上淳于琼,胜负还真不好说。
    更重要的是,一旦被淳于琼纠上,袁绍后继大军抵达,必陷于袁军包围之中。
    敌我实力悬殊,既然已达到摧折敌锋的目的,曹操自然也不会一味硬顶。
    四月初,曹操果断放弃白马前线,大军有序后撤。一路撤过武原、阳武、封丘,一直到济水边,最后退无可退,将大营扎在济水与鸿沟交汇处西南一片平地,当地人称之为官渡。
    此地距曹氏集团大本营陈留,不过二百余里,的确是退无可退了。
    在曹军于官渡设营,全力构筑最后一道防线时,袁绍大军也陆续渡过黄河,分别从延津与白马津登陆。尽管折了两员大将,损失近万人马,但对于还有七万兵马的袁绍而言。实力仍在曹操三倍以上,曹操能做的,只有防御,耐心等待机会,或反击,或捱到冬季,就可以打完收工。对于能否击退袁绍,曹操心里也没底,但就目前的战局来看,顶到冬季多半没什么问题。至于击败袁绍……曹操从未想过。
    而眼下袁绍想得最多的。就是击败曹操,最好生擒此人,带到自己面前。嗯,届时是狠狠羞辱一番呢?还是故示大方,举杯相邀呢?这个,得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四月中,袁军逼近官渡,两军隔着鸿沟。构建大营,设置障碍,打造攻坚器具。
    此时,夏侯渊与许褚两部已汇合。曹军兵力达二万,这是眼下曹操所能聚集的最大兵力了。
    两军隔河对峙,彼此大营俱连绵数里,尤其是袁军。足足有五个大营,每营皆可容二万人,加上役夫在内。足足八、九万大军。大小营盘一座接一座,几乎望不到头。不得不说,这种人数上的优势,给予曹军的心理压力很大。
    接下来,两军开始互相的试探,各出哨探,千方百计想弄清对手军情与后勤路线。同时不时派出小股步骑交锋,今日三五百,明日一两千,一月之内,接战不下十余次,互有胜负,但彼此折损的兵马都不多。
    五月中,曹操得到从雒阳传来的第一条情报,整个情报未着一字,只有几个地名:白马、平阳亭、瓦亭、长垣、蒲城、匡城、平丘。最后在平丘以南、济水边的临济亭画了个圈圈,而这一串地名当中,一条弯弯曲曲的红线穿行其间。
    尽管没有任何说明,但以曹操与荀彧的智商,一眼就明白这条红线代表什么。
    曹操先是大喜,随后敛容问荀彧:“可信否?”
    荀彧反问:“明公认为马骠骑愿意看我等亡于袁氏之手?”
    曹操遂不复疑,传令夏侯渊率八百骑奔袭。
    夏侯渊领命,让八百骑兵每人背负一捆干草与一小罐火油,从官渡后方出营,朝陈留而去。袁军哨探远远望见,报与大营,袁绍只当是曹军正常调动,并未在意。
    夏侯渊出营五十里后,确认已摆脱袁军哨探,全军拨马向东,从浚仪、小黄到东昏,绕了一个二百多里的大弯。随后,大军再折向往北,直奔济水。一日夜后,八百骑军出现于济水南岸,河对岸就是临济亭。
    这里,已经堆集了如山粮秣,成百上千的役夫,或推着栈车,或赶着马车,从浮桥渡河,将物资运往前线囤积。
    曹军骑兵突然出现,令袁军护粮队措手不及,未及列阵拒敌,八百骑卒已在夏侯渊麾指之下,如一支巨大的箭矢,疾射而来,瞬息突入。随后,巨矢又变成火矢,将临济亭前的浮桥与粮车,变成一条条火龙。
    夏侯渊五百里突袭,大获成功,袁军损失惨重,更被迫放弃了这条运输路线。
    很快,被激怒的袁军也进行了报复。
    五月末,袁军大将张郃、高览,各率一股三百人左右的骑兵,同样绕过一个大弯,避开曹军耳目,从鸿沟上游偷渡,杀向陈留。一日之间,捣毁六个亭邑。等陈留太守夏侯渊闻讯率大军出城时,二将已率骑顺原路退回,只留下浓烟滚滚,哀号一片的村庄。
    此番袁军突袭曹军后方,亦令曹操及陈留为之震动。
    这一局,袁曹二人似乎平分秋色。造成的后果,就是袁绍开始考虑选择一处隐密而安全之地囤积粮秣。而曹操也对雒阳方面的情报能力大感震惊,这时他才意识到,当初并不在意的密约条款之一“提供情报”,是何等重要。
    两场偷袭后方之战,令双方都格外小心,加强警戒,巡哨最远放出百里之外。这运动战,一时半会是打不成了。
    不甘寂寞的袁绍,又玩起了新战法,打起了远程袭扰战。
    他让士卒沿鸿沟垒起高高的土台,绵延百丈,并于高台上筑楼,然后选臂力强劲的弓弩手登上高台,向曹营射击。
    一时间箭如雨下,曹营前巡逻、站岗、守卫的士卒纷纷中箭,甚至连出营到河边梳洗的营妓、仆妇、役夫及军士俱被波及。乱箭之下,不少人掉入河中被激流卷走。更有人抱着木盆边挡箭边逃命,只是木盆太小,遮上遮不了下,腿股中箭扑倒,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曹操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前营士卒撤离一空。那曹操能不能也如法炮制,垒高台还以颜色呢?答案是不能。因为他甭管搭什么样的高台,都在对方的射程打击之内,顶着箭雨筑高台,那跟送死没两样。
    袁绍不愧为土系战法的高手:攻灭公孙瓒。靠的是钻墙打洞,用地道战加火攻,破了公孙瓒的千重楼橹;打曹操,则反其道而行,垒高台,箭雨袭,打得曹操没脾气。
    据说曹操是得刘晔进献“霹雳车”,用这中国战争史上最早的投石器摧毁袁绍的箭楼,这才得以挽回颓势。不过在这个时空。身为皇族后裔的刘晔,怎么着也不可能投一个地方军阀。事实上,远居庐江的刘晔此时已接到天子之诏、骠骑将军府征辟,正打点行装。准备北上效命,与曹操再无半点交集可能。
    没有霹雳车的曹操,除了每日负手遥望高台箭楼上耀武扬威的袁军弓弩手,以及时不时被袁军箭矢点名的军士。还有手里日渐增厚的伤亡名单,愁闷不已。看看时间,才七月而已。距离马悍的要求,还有三到四个月,接下来,可怎么熬?
    更让曹操烦心的是,粮食不多了。而马悍承诺的粮食支援,因为不便从虎牢关直接输出,只能是从豫州调集。而豫州一直动乱不止,筹粮困难,故而迟迟未至。
    就在曹操焦头烂额时,刘备向曹操提出,他可以利用同为汉室宗亲的关系,向荆州的刘表求助。
    也不知是刘备言词恳切,表演到位,打动了曹操,还是曹操病急乱投医,居然应允了。
    刘备按捺心中狂喜,次日便携曹操手书的信件及表明身份的符节,带上全部白毦兵及百余步卒上路,从陈留已吾进入豫州。由于刘备是使者身份,故而梁国守将任峻并未留难,放其通行。
    这时已回陈留养病的荀彧闻之,急乘牛车而至,一入营就对曹操道:“刘豫州此行必不返矣。”
    曹操正在吃早餐,正要招呼荀彧一同进食,闻言愕然停箸,有些不敢相信:“可是玄德的两个义弟还在营中啊,难不成他要弃兄弟之情?”
    荀彧摇头:“关、张必不在营中。”
    曹操急忙派人一查,得到的回报是,这二位一个说去巡营,一个说去挑营,各自带着数十卒,一大早就没影了。
    曹操当场就摔了碗。
    是的,刘备叛逃了,而且弃袁就刘,原因就在于袁军两个大将都折在他的两个义弟之手。以刘备对袁绍的了解,知道凡事可一不可再,斩颜良还可说是引起袁绍重视,诛文丑可就是打袁绍的脸了。这样投过去难保不被穿小鞋,说不定还会被记恨,索性重新选主家,南下投刘表去了。
    刘备的叛逃,给了曹操狠狠一击,沉重打击了他的信心。就象打吕布的下邳之战一样,关键时刻,曹操又一次动摇了。
    七月中,曹操于中军帐内招开了一场军事会议,共议撤离官渡,退守陈留的可行性。
    诸将大多未敢轻易表态,唯有荀彧站起反对:“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曹操望着荀彧,长叹道:“文若啊,你这是叫我再咬咬牙啊!”
    荀彧无比认真而直白道:“正是,再咬咬,行不行?”
    曹操还能说什么?真男人就不能说“不行”啊……
    当曹操在官渡苦苦支撑,咬牙坚持最后五分钟时,马悍也象一头草原狼,耐心趴在一旁等待时机。
    七月十七,袁绍以次子袁熙为正使,许攸、辛评为副使,从河内抵孟津,入雒阳向天子贡献及求封。
    马悍等待已久的时机,来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夜 宴】
    (感谢大盟!谢谢赵无恤2014、ufgw、悲鸿折翅、顶呱呱。呱呱、书虫478、彩色蝙蝠、白烬雨、rene2011、骑蚂蚁压大象、紫影月魂、peterlin、强520、xiaodaidai、凯哥哥姚妹妹)
    ~~~~~~~~~~~~~~~~~~~~~~~~~~~~~~~~~~~~~~~~~~~~~~~~~~~~~~~~~~~~~
    袁熙求封,求什么封?说白了就是袁绍要明正言顺的“分家产”。
    此时袁绍已坐拥冀州全境,以及幽、并、青三州大部,于是分封诸子。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以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以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至于冀州,他要留给最喜爱的幼子袁尚。
    当时天下州郡割据,唯实力强者拥之,这些一州之牧或一郡之守,有些是得到朝廷正式任命,有正式官凭。更多的,是“自领”,也就是说,不在中央编制内,不被朝廷所承认。
    袁绍自恃是天下第一诸侯,大将军,凡事自然不能向那些草头王看齐,得讲规矩。他所有的封赏,尤其涉及到几个儿子的封赏,必须要有朝廷颁发正任诏书,并赐银印绶带,如此才算是名正言顺。
    袁谭、高干,任刺史久矣,早前的确也是“自领”,不过,在建安元年,袁绍获大将军称号时,就已经扶正了。唯有袁熙这个幽州剌史是新封的,所以这个敕书必须要有,而且袁绍还大大方方让袁熙到雒阳拜受谢恩。
    袁绍所释放的这个强烈的信号,任谁都能感觉到——兖州一下,豫州入囊,这雒阳,就是他袁家的后花园了。让儿子到自家的花园逛逛。有何不可?
    当然,当此袁曹大战的关键时刻,袁熙此行可不止求封及“逛后花园”那么简单,他还另有秘密使命,否则也不会带上两位冀州集团的高级幕僚前来。
    许攸原本随袁绍出征兖州,而辛评则在邺城留守,不过自从袁曹打成胶着战后,这谋士的作用便小了许多。即便如此,许攸、辛评此行,也绝不是因为袁绍觉得他们闲着也是闲着。随意打发伴次子入雒,而是让他们辅佐袁熙,完成一桩大事。
    袁绍之所以选择许攸、辛评,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这二位都是颖川派,一个是颖川阳翟人氏,与颖川荀氏交往甚密;一位是南阳人氏,与朝中大臣多有故旧。二是因这二位在朝中的人脉与士人中颇有声望,可以很好地利用旧故关系提前打好基础。
    袁熙此行,除了两位高参之外。只带一队骑卫,由骑督张南率领。倒是赶牛推车、运送贡礼的役夫就有百余人之多。以袁绍此时的宣赫之势,袁熙出使,的确也用不着太多人护卫。反倒是马悍必须保证他的安全。
    强蕃外交,与大国外交一样,就是底气十足。
    袁熙抵达雒阳三日内,足不出户。亦未接访者。第四日,沐浴更衣,薰香佩络。在宫中派出的谒者引导下,携一众随从,前往崇德殿,觐见天子。
    袁熙时方弱冠,出身世家,一表人材,风姿优雅,谈吐得体。尤其他在觐见之前,所表现出的恭敬,令朝臣俱交口称赞,天子亦颇欣赏,赞道:“吾年少,卿亦少壮,君臣相宜,甚慰。”
    遂授银印青绶,并赐玉带一围、青袍一领,铜酒具十副,鹿脯二十斤。
    觐见结束之后,袁熙、辛评、许攸三人,纷纷出动,出邸入府,拜公会将,各展手段。
    这三个人各有能量,袁熙身份摆在那,谁都不敢怠慢。辛评是颖川名士,朝中乡党甚多,连新近声名鹊起的将军府长史郭嘉、军师祭酒荀攸,都是其世交。而辛评的先祖又是从陇西东迁,细论起来也算半个西凉人,这又是他与朝中权臣、尚书丞贾诩及部分关西将领有天然交往基础。
    至于许攸,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格够老,胆子不小。这一点,看看他的覆历就知道。
    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同为勋贵子弟。
    中平年间,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相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并试图劝说曹操一起参加,但曹操拒绝。王芬欲趁汉灵帝北巡时,以防黑山贼为由发兵,以便起事,但最后汉灵帝欶其罢兵,并召他入朝,王芬因恐事泄而自杀,许攸等逃亡。
    连皇帝都敢谋废,这许攸的胆够肥。当然,这事眼下还是一个悬案,否则许攸入雒阳就是自投罗网了。
    河北三人众在雒阳如鱼得水,交游周旋期间,马悍正坐镇虎牢关,密切关注官渡战场,终日与龙狼诸将推演战局。在得知袁绍使者入雒消息时,马悍随手将兵棋小人往沙盘一扔,微微一笑:“果然来了,这才象河北诸君所为。”
    袁绍为何发动官渡之战?当然是为了一统中原。打曹操只是手段,而入主雒阳才是终极目的。既然有此打算,自然要双管齐下,一手硬,一手软,一边武力征服,一边外交斡旋。这才象是合格的河北智囊团所为。
    其实按袁绍的想法,本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