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自己的家人,过了二十多年的窝囊日子,什么雄心壮志,远大抱负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而淡化。
不过罗灵风绝对不能让黄忠这位英雄就这样退出了历史,暗自沉吟了一会儿,道:“不知道黄伯听过一句诗没有?”
“什么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黄忠自我念了一遍,脑中出现了昔年艺成之时,打算以掌中刀,背上弓,纵横天下的豪气,眼中充满了炽热的光芒。
罗灵风见事情成了一半,急忙劝道:“将军现在两臂还能开三石之弓,浑身还有千斤之力,岂可轻易服老。”
“哈哈”黄忠豪迈的放声大笑,“好,既然先生如此看中黄某人,黄某这就投在使君帐下,以吾手中大刀和背上神箭为使君效力。”
罗灵风闻之大喜,立刻前往府衙将黄忠荐于刘备。
刘备见黄忠八尺长的身材,两眼炯炯有神,心知其必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再加上罗灵风亲自推荐,那里还敢有半点怠慢。
刘备握着黄忠的双手,笑道:“得将军相投,深感荣幸,备马上设宴款待将军。”
说着,就下令大摆宴席,请了军中所有中流砥柱前来相陪。
黄忠激动万分,在长沙担任校尉的时候,如果不是打仗,太守韩玄根本就不会正眼瞧他一下,哪里受过如此待遇,心中不由充满了得遇明主之感。
宴会上,刘备军中流砥柱全聚,刘备热情的向众人介绍黄忠。
众人一听,摆这么大排场,就是为了欢迎一个半只脚踩入棺材里的老头,虽然大家没有表示出来,但心中或多或少也有些不乐意。
罗灵风大声道:“黄将军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麟万分敬佩,在此借花献佛,敬将军一杯。”
诸葛亮知其意,跟着大声怂恿道:“亮在荆州时,就闻南阳黄忠,刀法无双,纵观平身,未有一败,今日得见荣幸之至,特敬将军一杯。”
这话一出口,众人就不高兴了,再怎么说在场的各位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被一个不知道实力的老人踩到自己的头上,自然就觉得有些不服。
不过最不服的就是庞德,因为在场的人只有他一人使大刀,诸葛亮的那句‘刀法无双’也就等于是冲着他来的,不由出声道:“黄将军,在下西凉庞德,吾也善使大刀,不如你我二人比上一比,切磋一下武艺,交流一下使刀心得。”
黄忠大笑:“好,黄某也想与庞将军切磋一番。”
罗灵风让士兵前往黄忠的住处,取回黄忠的宝刀——七圣刀。
众人行至府衙练武场,为了公平起见,罗灵风特意准备了十匹上好的大宛马,任由两人挑选。
黄忠对识马是个外行,他随手牵了一匹,就进入了比武场。庞德对着剩余的九马望了一眼,牵了其中最好的一匹也进入了比武场。
这倒不是庞德贪便宜,而是他的习惯,一个武将有好马骑,谁愿意去骑差马。
黄忠横刀至胸前,冷然道:“七圣刀,古之名刀,以百练钢千锤百炼而成,重达六十斤。”
庞德抚摩着炼狱魔刀,道:“炼狱魔刀,重达四十六斤,其余不详。”
说着,庞德气势渐渐凝重起来,狂暴的杀气自他身上溢出,在比武场上弥漫开来,将对面的黄忠笼罩在其中。
黄忠眼露欢喜之色,盛名之下果然无虚士,单单一个庞德竟有如此强的气势。
黄忠面容冷漠,面对庞德的杀气恍若未觉,七圣刀依然横刀至胸前动也不动。
两骑相对凝立,谁也没有出手,强大的气势在二人身上缓缓凝聚,渐渐充斥了整个比武场。
“好强的士气,这老将军的武艺绝不在我之下。”一旁看得目驰神摇的太史慈出声赞道。
“喂,老将军真的可以打赢庞将军吗?”诸葛亮问道。
“应该没有问题吧!”罗灵风自己也不能确定,“不过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胜负已经不重要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
“大哥,你说谁会赢?”罗灵风问起了他身旁的高手典韦。
典韦摇了摇头,“不能确定,老将军的武艺要强过令明,可体力可能跟不上,令明的马术要强上老将军许多,但老将军的经验比令明强,我也不敢肯定,主要是看发挥,不过我觉得老将军胜利的可能性大一此。”
这时比武场中二将身上所挟的气势越来越强。
两将相视一笑,齐声大喝,同时掣马向对方冲去。
两刀相击,一声巨响之后,二人都是浑身剧震,手腕发麻,二马交错而过,两人都露出兴奋之色.调转马头,继续战了起来。
庞德刀法张狂,一刀一刀连续不断的攻出,黄忠的刀法则刚柔并济,攻中带守,守中带攻,攻守非常平衡。
两人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
比武场四周齐声喝采。
典韦叹道:“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了一百合,竟然全无破绽,真乃英雄也。”
正说间两将已交手了六十回合、八十回合、一百回合、三百回合。
三百回合后,庞德与黄忠的脸上都渗出一丝汗迹,庞德也微露败绩。
黄忠猛劈三刀,驾马后退了三步,笑道:“我们也打了数百招,依旧不分胜负,再打下去也是合局,不如我们去比酒如何?”
庞德也收起宝刀,笑道:“将军神勇,德不如也。不过喝酒我一定要赢你。”
刘备见又得一猛将,欢喜异常,当下就各赏两将黄金百两,赐庞德锦袍一件,黄忠黄金甲一副。
两人大喜。
宴会正逢高潮,忽闻士兵前来禀报“府衙外,刘琦求见”。
3…165中卷 第165章 刘琦之难 制度改革·二女争风 巧救十八骑
刘备一听刘琦求见,立刻向众人告辞道:“备有些事情需要处理,诸位将士自便,孔明,这里你招待一下,灵风,我们去看看。”
“哦”罗灵风应了一声,就跟着刘备向大厅走去。
一入大厅,就见一个面色苍白,酒色过度的白衣俊公子,在厅中焦急的走来走去。
那人见了刘备急忙上前泣声呼道:“叔父救我,叔父救我!”
刘备听的是一头雾水,连忙问道:“贤侄此话怎讲?”
刘琦泣声答道:“家父生命垂危,已经命悬一线,可继母却趁此时,多方加害于我,处处将吾置于死地,前日,更是派了刺客前来刺杀在下,还好当时文聘将军正好路过,救了我一命,现今继母、蔡瑁等人与琦,已经势同水火,吾性命只在旦夕之间,望叔父看在昔日琦劝说父亲大人与叔父结盟的份上,怜而救之。”
刘备淡然道:“昔日备落魄之时,的确有赖于贤侄一力相助,本来贤侄落难,备不该袖手旁观,可是此事乃贤侄家事,备要是管上太多,那就会惹人非议,说备意图荆州,到那时备岂不背上不义之名?”
刘琦苦涩的笑道:“叔父说的也是,琦岂能坏了叔父的一身清誉。”说到这里刘琦仰天长叹:“莫非当真是天要亡我刘琦乎?”
刘备笑道:“贤侄勿忧,备无计,并不是代表备帐下军师无计,你可将现在的状况告之备的首席军师,罗麟。”
刘琦大喜,恭敬的拜道:“久闻先生大名,请赐琦一计,得以保身。”
罗灵风面色一整,严肃的说:“此家事,麟本不愿过问,可是大公子于我军有大恩,知恩岂能忘报?如果公子觉得可以信得过麟和主公的话,便可将荆州的情况告之我等。”
刘琦再次行礼道:“先生放心,今日上不至天,下不到地,计出君口,入琦之耳,绝对不会给外人知晓,先生可以安心。”
当下,刘琦就将荆州的具体情况说了一遍。
罗灵风听后无语了,这刘琦可不是一般的白痴,罗灵风给他的定义就是比阿斗还傻,阿斗最起码在司马昭手上还懂得一些自保,而刘琦却是一点自保能力也没有,到现在为止他手中是一点实力也没有,唯一可以信任的就只有文聘一人。
不过,罗灵风知道文聘根本就不愿意加入刘琦的阵营,只是由于无意中救了刘琦,破坏了蔡瑁的计划,才不得不加入到刘琦的阵营中。
现在襄樊的士兵全部在蔡瑁的手上,文聘的两千不太可靠的士兵,根本就不可能是蔡瑁的对手。
罗灵风冷静的将消息在脑中过滤了一遍,说道:“襄樊一地,已经在蔡瑁的掌控之中,大公子只要身在襄樊,就逃不开蔡瑁的毒手,为今之计,只有趁着刘荆州还有判断能力的时候,学习公子重耳离开襄樊危险之地,自行发展势力,以策万全。”
刘琦点了点头。又问:“那依先生之见,何地最为适合?”
罗灵风伸出两个指头比划道:“有两处,一处为江夏,江夏太守黄祖早亡,江夏正缺能人守御,公子可以上言要求镇守江夏;二处是上庸,上庸虽然人少城低,但是与我军汉中相连,只要一出事端,我军便可出汉中之兵救之。”
刘琦豁然开朗,大悟道:“谢先生指点,琦立刻就回襄阳求父亲大人,将我调至上庸。”
送走了刘琦,罗灵风等人又至堂中与众人一起结束了这次宴会。
回府的路上,罗灵风将刘琦一事,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笑道:“真乃天助我军也!有刘琦守在上庸,我就日后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荆州,不过我军自从徐州开始,连年征战,百姓虽不至于苦不堪言,但也有诸多怨言,三年之内,绝对不可再起战斗。”
罗灵风同意的点了点头,道:“三年,在这三年中,曹操和孙策也应该不会妄动刀戈。孙家和我军一样,定六郡,平交州,战南越,也使他们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大大的减弱,三年之内,也无能力再战,曹操现在正在深入乌恒腹地,就算会胜利,也定是惨胜,三年以内.恐怕也没有这个实力分兵南下。”
“是啊”诸葛亮感慨道:“三年时间也许够用了,可是亮这几日心中正为改革一事而烦忧。大汉的军制政策利弊相差太大了,非常不利于修养生息,亮苦思良久,也不得一法。”
罗灵风一听,也明白了诸葛亮心中的担忧。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王朝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走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不过,综合起来看,西汉的科技进步无论是其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占优势;从哲学上看,东汉王充的《论衡》是一大杰出成就,西汉时期主要从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确立了儒学在国家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从正统的儒述来讲,在当时是具有其先进性的,但东汉时期的儒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畿纬之学风行,也就是宣扬天命皇权的思想,把阴阳五行同儒家伦理附会在一起,让儒学带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这为以后东汉时期豪强地方起兵割据称雄作了思想工具的准备。从哲学史角度来讲,就并非好事,至少它这种畿纬之学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禁锢了人民的思维,从发展的意义上讲应该视为一种倒退;另外,就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时候道教开始形成。对后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彩响显而易见是属于负面的,因此,从文化上讲,东汉有进步,但总体上却属于倒退。
一个人思想、思维被禁锢以后。就很难再发展壮大起来。
清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清朝尽管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的发展并未逾越中国'奇‘书‘网‘整。理提。供'传统封建专制主义体制的轨道。经济上,仍然以农立国;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文字狱;对外关系上长期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因此,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则相形见拙,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潮流。并且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
清朝就是因为禁锢了人的思想,闭关自守,国中科技跟不上,才有了后来八国联军侵华一事。
东汉时期豪强大地方势力的膨胀是这一时期政治上的显著特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又恰恰是东汉统治者在政策上调整的结果,比如度田制度假民公田、再比如选官上的“阀阅”制度和累世公卿就恰恰是社会倒退的反映,它直接造成了政治上的腐朽和黑暗,并最终酿成了“党锢”之祸,直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因此,从政策上讲,虽然东汉统治阶级主观上想加强皇权,而实际上却削弱了皇权。
皇权一弱,自然就有野心家从中作粳,从而也会导致混乱,也正是这种原因使得历代的皇帝都非常的忌讳功臣。
罗灵风脸色一变,他终于想到了要点,他向来不喜欢从政,自己所提的建议都是一些利民而实用的,没有注意到上方的权力,也就根本没有想到那么多。
诸葛亮一个成长在儒家为尊的世界中,居然能想的这么透彻,看得那么长远,的确是厉害。
罗灵风由衷的佩服道:“孔明兄大才,吾远不及亦。”
次日,清晨,罗灵风一早便快速的赶往府衙议事厅,在诸葛亮的提醒下,罗灵风几乎是彻夜未眠。
他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政策前后都做了一番总结,最后选出来的最好的政策就是唐太宗的三省六部制,这个政策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罗灵风一入议事厅,就见刘备一人正在处理公务,对于刘备这以身作则的行为罗灵风也是很佩服的。
刘备见了罗灵风立刻指着一旁的凳子道:“灵风一来,定然有事情发生,坐下来慢慢谈。”
罗灵风行礼道:“麟昨晚得孔明指点,发现了大汉的制度政策有许多弊端,麟彻夜苦思,根据贤相萧何的治世政策,再加以改良,形成了一套利国利民的的政策,特来向主公请示。”
刘备双眼一亮,急道:“灵风又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想法,说来听听。”
罗灵风看向刘备道:“众所周知,我军一地狭长,由上至下,地域极广,却不稠密,不好管束。”
刘备点了点头,示意罗灵风继续说下去。
罗灵风道:“麟的想法是将我军的所有土地设定一个完整的体制,简称‘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刘备不解。
罗灵风继续说道:“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麟这三省六部制是根据大汉的管制改良的……,这样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最主要的就是大大的增加了中央集权,绝对不会出现大权旁落的现象。”
刘备双眼暴出精光,立刻下令道:“来人,请田军师、徐军师,诸葛军师、庞军师、陈事中(陈群)、法功曹、陈功曹(陈登)、张长史放下手中一切事物,速速前来议事。”
不一会儿,众人皆至,人人额上都溢出了一丝细汗。
刘备将三省六部制一说,众人不约而同的以看怪物的眼神望着罗灵风,仿佛他就是一个灭绝了数千年的恐龙一般。
刘备问道:“灵风的这个提议你们认为可行否?”
诸葛亮有些激动地说:“怎么不可行,这样完整的制度就算是治理天下也不是问题,更何况是我军的三州之地?”
田丰担忧的说:“我怕这样大势改革会引来非议,毕竟献帝还在。”
庞统摇头道:“这有什么关系,以曹操的智慧不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事,现在天下大局以定,三分之势已经在所难免,曹操在短时间内绝对不会与我军为敌,而这个制度可以使主公坐在大堂中,就可治理领地中的所有事物,知道领地中的一切动向,大大加强了处理事情的效率。”
“庞军师说的没错”马良接口道:“这三省六部制几乎可以杜绝领地中的不法官员的为非作歹,有工部在,可以让百姓更加了解官员,从而‘官民一体’,民心所向。”
陈群也点头同意:“有了这个政策,以后办事情就可以有条不紊,不用今天干这个,明日干那个,象只无头苍蝇一样没有头绪。”
陈登沉思了一下,也点头同意了这个政策。
罗灵风对着田丰道:“元浩是担心‘枪打出头鸟’吧?现天下已经到了三雄争风的时刻,根本不用在意这些,要是还在前几年的群雄逐鹿的话,只要曹操的诏书一下,说我们私自改动大汉军制,有谋反之嫌,那我军就会成为众矢之地,后果就会象袁术一样,遭众诸侯围攻,而现在不同,能从众诸侯中脱颖而出的,必定不是简单之辈,不会再去响应曹操的号召,增强曹操的威势,麟认为非常之时,就应当行非常之事,只要我军强大,汉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