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岐黄大宋-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似一听“童贯”二字,脸上现出一副奇怪的神色,转过头去看着童贯,眼睛瞪得老大,指着他连连说道:“你,你——”
    童贯大义凛然地说道:“简王,若是你所犯的乃是小过,奴婢在陛下身边侍候的,还能为您说上两句话,但简王所犯,乃是这等滔天大罪,奴婢不敢向陛下隐瞒!”
    赵似气得几乎当场吐血。当初郝随是主动找上他表示效忠的。赵似之所以毫不犹豫就接受了,就是因为郝随同时也是代表童贯一起向他效忠。童贯乃是赵煦身边最得宠的内侍,而且素以智勇双全著称,赵似在外最信重章惇,在内就最信重童贯了。赵似觉得,虽然和童贯合作有泄露出去的危险,但无疑会让他承跸的希望大大增加。
    令赵似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出来指证他的,居然还是童贯。他一时之间都有些晕了。待得听见童贯的话,他才勃然大怒。
    倏忽之间,一种极度的恚懑之情涌上了赵似的心头,他知道今天既然已经是不可能脱罪了,心下当然是想着要多拉几个垫背的。而这童贯本来就是他的同伙,居然背叛于他,岂能容他逍遥!
    “陛下!臣承认,这些信着实都是臣写的,不过,于臣合谋的不仅是郝随,还有童贯!”一边说着,他一边狠狠地用手指指着童贯。
    赵煦听得此言,脸上闪过一丝怒色,正要说话,下面的童贯早笑着说道:“简王,你如今的心情,奴婢是明白的。不过,你为什么不说李县令也是你的同谋呢,要知道,指证你的课不止奴婢一个!”
    赵似略一思忖才明白过来他的意思,顿时更怒了,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孤堂堂亲王,还会冤枉了你不成?”
    童贯冷笑道:“你会不会冤枉奴婢这样的下人,奴婢不知道不过,我大宋乃是以法立国的,不能因为你乃是亲王,所说的话就是证据。就像你方才说你没有勾结郝随,不能让人采信一样!简王,你若是能拿出实在的证据来,奴婢自然伏诛,若是不能拿出证据来,奴婢可就有权对你的话提出质疑了!”
第110章 处置
    赵似气得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身子不住颤抖,嘴巴微微张阖,却始终吐不出一个字来。wWw、他这些表现,在赵煦还有场中的群臣看来,自然是心虚的表现,唯有沐云一脸若有所思地看着童贯无辜的表情,脸上忽然闪过一丝冷笑。别人不知道童贯的底细,他却是知道的,当初他明教的一个小内侍就曾经亲耳听见过童贯让郝随去会见赵似的谈话。只是,皇宫大内对于下人身世的查探终究是极为严格的,明教虽然也有教众混入了宫中,却无法成为天子身边的红人,沐云也只是知道童贯确实是和简王有勾结而已,却并没有证据证明此事。不过,他却在心中开始谋算开了,他想着,不论如何,一定要用到这个秘密,不能转化为好处的秘密,又不如无。
    赵煦看着赵似,道:“十三弟,童贯所言有理,你说童贯也参与了此事,可有证据吗?你在何时曾经和他见过面,谈过什么话,又或者,你们之间有什么书信往来吗?”
    赵似一脸的冤枉,只是摇头。
    赵煦脸色忽然变得肃然,道:“十三弟,既然你和童贯未曾见过面,也未曾有书信往来,如何却说童贯也参与此事了呢?”
    赵似早已气得口齿不清了,他指着童贯道:“是,是——郝随说的!”
    人群中散发出一阵偷笑之声。有时候,实话就是这么显得难以置信。在大家看来,赵似连一个证人都举不出来,却偏偏把死人郝随拿出来充数,实在是太过可笑了。
    赵煦点点头,道:“简王,你先下去吧,很快就会有旨意抵达你的府上的!”
    赵似兀自傻傻地问道:“那他呢?他和我是同谋,陛下难道不问罪于他吗?”
    赵煦有些不耐烦地挥挥手,道:“你下去吧!”
    赵似哪里肯走。他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回府之后,软禁已经是最轻的了,这条命就算保住了,这一辈子是再也不可能有自由了。不趁着今天把童贯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拉下来垫背,这一辈子是再也不会有机会了。
    “我不走,你今日不惩戒童贯这个无耻小人,我就不走!”赵似不顾赵煦的示意,撒起泼来。
    童贯的头垂得低低的,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本来,他用这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也是出于无奈,赵似若是聪明一些,情绪控制好一点,就算不能说动赵煦对他进行惩罚,但勾起他的一点点疑心还是很有可能的。他已经打算好了,若是赵煦对自己产生了疑心,以后唯有兢兢业业做事来一点点的消融之。
    不想这赵似想是昨夜灌了太多黄汤,还在懵懵懂懂之中的缘故,居然把一个事实说成这个效果,不但群臣不信,就是赵煦也根本不可能相信。而到了最后,他这一撒泼,更是帮着童贯洗刷了嫌疑。若是他理直气壮,又何必撒泼呢?
    赵煦看着赵似撒泼,心下的怒气更加控制不住了。赵似本是他的亲兄弟,按照赵煦的想法,即使要为自己的儿子继位铺路,能不动赵似就尽量不要动赵似,不说他和赵似之间的兄弟之情总是比一般人强一些的,就算没有这种兄弟之谊,赵煦也不得不考虑赵婧的感受。
    但是,赵似居然做出了超越赵煦底线的事情来,赵煦的恼火就可想而知了。更可恼的是,赵似居然到死都不悔改,为了“污蔑”举报他的人,居然公然在天子正堂之上撒泼,这简直就是蔑视他赵煦的皇权了。赵煦可以容忍很多事情,但对于挑战自己权威的事情,是绝不能容忍的。
    “拖下去!”赵煦终于铁青着脸开口了!话音刚落,殿头官做个手势,外面立即涌入了几名侍卫,二话不说就把赵似拖走了。
    赵似却一点也不体谅他那位皇帝兄长的心情,虽然身子不能自由,嘴上却兀自不停地喊道:“陛下,你不能厚此薄彼啊,你不公平!陛下——童贯他真的不是好人哪!陛下……”
    赵似的声音虽然渐渐远去,但却仍旧持续了很久,直到好半晌之后,才终于渐渐不闻。而文德殿内的群臣也终于恢复了严肃的表情。大家又开始考虑最现实的问题了:把宝押在谁的身上!
    原本,赵似和赵佶是两个最热门的人选,支持赵似的人数甚至要多过赵佶不少。赵似和赵佶身后,都有一个背景深厚的人支持。支持赵似的是当今宰相章惇,支持赵佶的是当今太后向氏。
    章惇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很得赵煦的信任,而向太后由于并不是赵煦的生母,自己都有点战战兢兢的,比起权势和影响力来,和赵煦是无法比的。所以,更多的人都选择了站在赵似这一边。
    当然,也有少数敢于行险的大臣把宝压在了其他几位亲王身上。在她们看来,这几位亲王正因为不受重视,才更可能出其不意地在竞争者胜出。而且,支持赵似或者赵煦的人太多了,他们若是也参加进去,对于自己的前程并不太多的裨益。但若是这几位冷门亲王登位,他们这从龙之功,可算是独一无二了。
    还有一部分势力就是那种年老将要致仕的、特别淡泊名利的或者是胆子太小,不敢置身于皇室的夺嫡之争里面的。他们则是抱着最为轻松的心态,谁也不帮,只是一味冷眼旁观。
    如今,赵似倒台,对于群臣的冲击可谓巨大。那些原本支持赵似的大臣一下子失去了支持的目标之后,必定是要成为其他亲王阵营中的人或者干脆也看破了权力斗争,也选择加入独善其身这一派。
    不论如何,今日的早朝过后,朝堂上的格局将会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尽管明面上的人员变动说不定一个也没有,但明天同样的一个人,所代表的,很可能就已经不是一家了。
    赵煦用他那无神的眼睛细细地巡视着群臣,道:“中书舍人何在?”
    赵挺之连忙应声出列。
    赵煦道:“你下去就拟一道圣谕给简王吧,把他将为陈郡王,责成他面壁思过三年,三年之内不许出郡王府一步,你看如何?”
    赵挺之道:“陛下圣明!”他如今也算是赵佶这一派的,这旨意自然是愿意接受。简王的生死,他不在乎,重要的是,这道圣谕下去,等于宣布了赵似失去了竞争皇嗣的资格。
    赵煦又问道:“宰相和知制诏,你们如何看?”
    由于门下省有封驳之权,所以他先问一下,若是左相或者知制诏不答应处罚赵似,赵煦的圣谕也是发不出去的。
    事到如今,章惇自然是不可能再为赵似开脱了,他也只好低下头去,说道:“陛下宅心仁厚,圣明之至。”知制诏也是连声附和。
    赵煦便挥手道:“赵挺之,拟完旨,用印之后,你就亲为宣谕使,去一趟简王府吧,此事,实在是太伤朕的心了,朕也不愿亲自去管了,宣完旨意,你来宫内回旨便是!”
    赵挺之恭恭敬敬地应了一个“是!”
    赵煦便挥手道:“今天就到这里,都散了吧!”说着,也不待群臣行礼,便率先站起身来,转入帘内去了。
    李唐有些无语,本来赵煦的旨意是让他进宫和赵似对质的。这倒好,他今天在朝堂之上一句话也没有机会说,本来想好的一大堆说辞,居然一个字也没用上,真是浪费表情啊。
    李唐可算是这朝堂之上最小的官之一,走的时候自然是落在后面的。当她一面想着心事,一面前行的时候,忽然感觉肩膀被谁碰了一下,他抬头一看,有点惊讶地叫道:“沐中丞——哦,天雨兄!”
    沐云脸上露出一丝和煦的笑容,道:“慕武啊,破了这件大案,功劳非小啊,我看要不了多久,你就得挪窝了,愚兄在这里先恭喜了!”
    李唐连忙说道:“天雨兄言过了,些许微功,都是托了陛下的鸿福还有下属们的努力才得以侥幸获取的,小弟岂敢居功!”
    沐云笑道:“胜不骄,败不馁,才是做大事的风范,你有这样的气度,日后不可限量。”
    两人又客气一阵,渐渐就走出了禁中。由于大理寺是在皇城之内,而开封县则是在皇城之外,两人就该在这里分手了。而沐云却一副依依惜别的样子,道:“慕武啊,和你说话,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你看,这就——你最近有时间吗?咱们不妨约个时间一起喝点酒!”
    李唐摇头道:“非是小弟不愿,实在是最近有些忙,加上内子有孕在身,不方便!”
    沐云理解地点点头,道:“如此,也不强逼了!”他忽然压低声音道:“陛下的病,是你主治的,你的医术,愚兄是很看好的,你觉得陛下这病——如何啊?”
    李唐这才知道他兜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竟是为了问这句话,便笑道:“小弟虽然是医士,不过手段却有限得很,对陛下的病帮助不大。陛下原先在朝堂上如何对大家说的,如今还是怎么个样子吧!”
第111章 密谋行奸
    当天夜里,天色虽然已经很晚了,但端王府的书房里依旧是灯火通明。WWw!一大群的侍卫守候在书房大门之外几十步之外。这样,他们自己固然是听不见书房里的两个人正在说什么,别人就更加无法得知了。他们得到的命令十分的坚决:不论是谁要进来,都要拦住,就算是王妃,也要拦住。
    大家都很想知道这神秘的客人究竟是谁,但他们也只能是在心里想想而已,从大王的重视程度来看,这人绝对不简单。在王府做事,你永远都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秘密,而且对这些秘密,你也难免好奇,但不知道却比知道安全得多。
    这个神秘的客人自然就是沐云了。他虽然和赵佶是合作关系,但他却从来没有在赵佶自己以外的其他任何端王府的人面前暴露过自己的身份。而今天,他亲眼目睹了童贯通过抵赖,就那么容易地蒙混过关之后,就更加坚定了这个决心。在赵佶真正登位为君之前,童贯绝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和赵佶之间的关系。
    赵佶虽然也是理解沐云的谨慎小心的,但在心里却仍是有些难以接受。今天白天,有太多的人投了拜帖想要见他,其中有些人官职甚至不在沐云之下,这些人尚且大大方方地走正门拜会,沐云走后门也就罢了,还这样神神秘秘的,赵佶对此岂能高兴。
    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赵佶却是知道沐云的底细,明白他的实力的。事实上,沐云最开始联系上他的时候,就没有隐瞒过自己的明教背景。非但没有隐瞒,反而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以明教这么多年以来做下的这种种事情,赵佶就完全有理由相信明教能够成为他承继大统的一个极大的助力。
    至于明教在民间的口碑,还有如今朝廷内大家对它的态度,赵佶就没有必要考虑了。为了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一意孤行一把根本不算什么。他甚至拿出那句名言来自我安慰;“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他觉得,一个人受点非议,独断专行一些,未必是什么坏事,为了成就承跸这个“大功”,一时之间被人误解甚至诟病一下,根本不算什么。
    出于这样的考虑,赵佶根本未加考虑,就答应了沐云关于继位后封明教为国教的要求。双方开始这个合作,时间已经颇为不短了。
    赵佶虽然对沐云有所不满,但脸色上丝毫没有露出一丝这样的神态。他的脸上尽是笑意,这笑意甚至还这这点卑谦:“天雨今天来找孤,不知又有何事啊?”
    沐云也在笑,他的笑也十分的卑谦:“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殿下应该知道了吧?”
    赵佶也不隐瞒,点了点头,道:“想不到十三弟居然会这样栽在一个阉官的手里,想来真是令人喟然抚掌叹息啊!”
    他口中虽说叹息,但脸上却一丝叹息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是生出了一丝笑意,眉毛扬起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
    沐云也跟着附和道:“殿下之言,真是振聋发聩啊!不过,简王如今算是倒了,殿下您的大业却还要继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乃千古不变之理,还望殿下汲取教训,莫要重蹈覆辙才好!”
    赵佶脸色顿时便沉了下来。不可否认的,沐云此言乃是一句忠言,但大抵所有的忠言都会显得逆耳。赵佶在兴头之上,沐云却送上这样一句有些晦气的话,他不悦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赵佶此时正用得着沐云,自然不会因为沐云一句不甚中听的话就大发雷霆。相反的,他还不得不做出一副礼贤下士,从善如流的样子,道:“天雨所言,真是字字珠玑啊,孤王承教了!那么,你认为咱们为今之计,应当怎么办呢?”
    沐云肃然道:“殿下,下官以为,这第一,您还是应该要分清谁奸谁忠,那忠心的,和假情假意前来相投或者因为主子倒台不得不改换门庭前来相投的,殿下还是不要接受的好!下官听说,今天忽然有不少的人来殿下的府上递送拜帖,想要见上殿下一面。下官觉得殿下如今已经没有必要见他们了。以殿下如今的身份、地位,加上有原先的那么多大臣相助,坐上那张椅子应该已经不是难事了,又何必找更多人来分享从龙之功,引起殿下嫡系的追随者不快呢!”
    赵佶连忙应道:“天雨所言极是,孤也是如是考虑的,所以今日并没有见他们!”其实,他没见这些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来的人太多了,他实在不好厚此薄彼,只好谁也不见了。
    沐云哪里不知道赵佶的心思,只是他也不愿点破,只是说道:“殿下能纳忠言,真是我等之福啊!殿下,下官最近一直都在结交那个李唐,如今和他已经算是熟稔了。今天下官试了一下他的口风,皇上的病,应该确实是已经到了药石无功的地步了。下官对李唐有厚恩,他应该不至于在这点事情上欺骗我。如今,咱们应该进行下一步了!”
    赵佶假惺惺地叹了一声,道:“哎,六哥年纪轻轻的,身子咱们就到了如此地步呢!”脸上却并没有一丝的伤怀之色,又问道:“咱们应该怎么办?”
    沐云不答反问,道:“那殿下以为,如今横亘在殿下身前最大的阻滞是谁呢?”
    赵佶想了想,道:“那还用说,自然是六哥自己了。除了已经出局的十三弟,我们其他的几位兄弟和他之间都不怎么亲密,在他眼里,我们兄弟几个谁继位应该都是一样的,在他面前,孤虽然没有多少优势,也没有多大的劣势。若是所有的兄弟机会都是平等的,我继位的希望就太小了!”
    沐云道:“殿下这话不对了。正因为殿下和其他几位王爷在皇上的面前机会都是一样的,您的机会才最大啊。因为他们都没有殿下如此多的百官支持,还有——太后!但,有一个人的存在,却是很多人都无法比拟的。下官建议殿下尽量笼络他,若是不能笼络,下官就不惜用点手段将他除掉了!”
    赵佶心里一动,道:“你说的此人,是章惇?”
    沐云缓缓地点头,道:“不错!此人的为相数载,不仅的群臣中威信极大,已经达到了一呼百诺的地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