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煮清王朝-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亢嗣鼎身为晋商这个团体的头一把交椅,能量是惊人的。他把莫睛请到自亢家堡之后没有三天,晋商的几家魁首级人物在接到他的口信之后也都到齐了。这些人中,有榆次的常家家主常威,祁县的乔家家主乔贵发,渠家家主渠源桢,太谷曹家家主曹三喜,还有占晋商第二把交椅的介休候家家主候庆来。这几个人之中,常威是从张家口赶回来的,乔贵发则是从包头赶回,至于曹三喜,更爽,干脆是从热河骑快马趟回来的。
    而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跺跺脚就能震得一方乱颤的人物。
    就拿乔贵发来说,年纪亢嗣鼎差不多,却不像亢嗣鼎那么好的运气,从小父母双亡,家中一贫如洗,不得不寄食在舅舅家中。由于舅母的歧视,乔贵发长大后就回到老家乔家堡村独立生活。有一次,村中有人娶亲,他前去帮忙,不料迟到一步,便受到管事人的冷言冷语讽刺。乔贵发当时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哪能受下这口气,一怒之下便去了关外,去了包头,这一去,就是整整三十年。而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乔贵发从一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光棍小子,精打细算,苦心经营,从经营豆腐、烧饼以及零星杂货,创立了“复盛公”商号,一步步成了整个包头的头号大商家,如今他的生意已经遍布了钱庄、商号、当铺、茶庄、粮行,几乎就是无所不为。
    曹家的曹三喜也跟乔贵发差不多。曹三喜早先也是穷人,属于早期闯关东的那群人。他先到了东北的三座塔村,以种菜、养猪、磨豆腐为生,生活十分艰辛,略有积蓄后,开始利用当地盛产的高梁酿酒,逐渐开始发家,很快又发展到杂货业、典当业。逐渐成为晋商中的魁首之一,在热河商家之中的影响力更是首屈一指。
    常家却本以牧羊为生,到了这一代的常威,因为不满现状,便身背褡裢远赴张家口走上的经商道路。此人白手起家,从贩卖家乡的“榆次大布”开始,再到由福建武夷山买茶贩至蒙古草原的库伦,再到贩茶到俄罗斯,成为首屈一指的晋商“外贸家族”。如今常氏家族光骆驼就有数千峰,独占中俄茶叶贸易的两成,要不是莫睛他们在后面横插一手,以他的发展速度以及近年来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升温,恐怕四成都不止。而常威又与另外几名晋商大魁不同,他十分重视教育,虽然是放羊出身,却是走的儒商之路。现在,常威在张家口的晋商之中是也是一等一的人物。
    还有渠家、候家……
    虽然各自的发家史不同,不过,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绝对的精明。另外,这些人中,除了亢家和候家,都是晋商之中吃“北饭”的。
    ……
    亢嗣鼎也没有瞒着这些人,人一到,他就把莫睛来借钱的事情给这几位大商家说了,然后,带着这些人秘密商量了起来,你争一句我辩一言地讨论了一夜,第二天,就把莫睛请了出来。
    “夫人一下子就要五百万两,可真是好大的手笔,我们在座的诸位就是倾尽家财,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啊!”首先是由乔贵发出声向莫睛说道,结果,莫睛只是微笑不语。
    “夫人,跟您的身份比起来,咱们实际上连只蚂蚁都算不上,您一下子要向咱们借这么多钱,至少,也应该给咱们说说您到底是想做什么吧?”曹三喜也向莫睛问道。这些晋商之唯有他居于热河,跟莫睛距离最近。这几年来,莫睛由黑龙江到吉林,做了那么多事,他要是不多做些了解可就白挣了这么大份家产了。所以,这些晋商之中是他最先知道也是最先了解的莫睛这个人。而亢嗣鼎也是因为有一次跟他聊天才知道莫睛的那些事的。
    可是,曹三喜说完,莫睛依旧只是微笑不语。
    “夫人,您不想谈?”候家家主候庆来有些不悦,却不敢有所表现。这个莫睛的身份可不比当初那个山西巡抚葛礼差多少。
    莫睛还只是微笑,顺道喝了点儿茶……还真别说,虽然这里是山西,亢家堡供应贵宾的,却都是上等的碧螺春!
    ……
    莫睛如此表现,一干晋商大魁算是服了,莫睛的意思他们已经明白了,那就是:要么借钱,要么不借,直来直去,不谈别的!
    既然如此,那就摊开了说吧。
    首先,由张家口晋商老大常威开口,他直接地朝莫睛问道:“于夫人,这五百万两的数目虽大,可我们这些人联起来也能拿得出来。可是,我们想问一下,您能拿什么做抵押!”
    “我已经抵押了!”莫睛终于开口了。可是,几位晋商里的头面人物却依旧听不明白。……抵押了?抵押了什么?
    “我在亢家的钱庄抵押了一座自鸣钟!亢家大掌柜出价一千五百两!”莫睛又补充道。
    “一座自鸣钟?于夫人,您的意思我们有些不明白!”候庆来皱眉道。
    “五百万两银子,连本带利,三年之内,我用五千座自鸣钟做抵押,诸位以为如何?按照亢家大掌柜的出价,这些自鸣钟的总价值可足有七百五十万两之多!五成的利息,应该不少了吧?”莫睛微笑着朝在座的几人问道。
    “于夫人,您……您这是开玩笑吧?”渠源桢看着莫睛强笑道。
    “没有。我在谈生意的时候,从来不开玩笑!”莫睛回答道。
    “呵呵,于夫人您果然厉害。怪不得那天您要在我亢家的钱庄抵押一座自鸣钟,原来您是在这儿等着我们呢!哈哈,好!我亢某人认栽了。不过,”亢嗣鼎朝莫睛一拱手,“夫人,四天的时间,您是什么样的人,咱们已经打听得差不多了。曹三喜这小子就是在热河起家的!我们都知道您做生意没有用过强迫的手段,所以,咱们也就都别拐弯抹脚了,直接把各自的底牌都说了吧。您看如何?”
    “亢老爷可真是豪爽!那不知道您的底牌是什么呢?”莫睛微笑着问道。
    “哈哈,夫人,您是借债之人,这到底要抵押什么东西,自然得由您先说!”亢嗣鼎笑道。
    “……好!”莫睛看了几个晋商一眼,想了一下,答应了,接着,她又说道:“我这里有一份制造自鸣钟的方法。我愿以此为抵押,跟诸位签一份契约,三年之内,如果我所借的五百万两银子不能全额连本带利的归还诸位,这份方法从此之后就是各位的了,诸位可以自行制造钟表贩卖,我呢,却从此不再经营此业,如何?”
    “夫人开玩笑了!您这份抵押不值钱!”曹三喜说道。
    “哦?”
    “夫人,不是咱们信不过您!关键是这东西实在是太难以让人相信。造自鸣钟又不是只靠一张纸!那得是手艺。您不造,其他人也能造。我们又怎么知道其他人不知道这手艺?再说了,就算其他人现在不会,保不准以后钟表多了,也就都会了。那咱们的钱不就是白扔了吗?”曹三喜说道。
    “不错。说得很有道理。不过,诸位都是精明过人,如何用这东西赚钱,又如何能防止别人偷学手艺,诸位只要稍一动脑就自然能想得到,又何必非要难为我呢?”莫睛说道。
    “呵呵。于夫人,不是咱们为难您。实在是咱们对您的钟表并不感兴趣啊。”常威笑道。
    “不感兴趣?”有趣!莫睛心中想道。这些晋商,白手离家,发了家之后回家又是造宅,又是建院,又不断收集各种宝物以充之,而且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连杂货铺都经营,没想到居然会对钟表这东西不感兴趣。这着实让她没有想到。
    ……
    “夫人,五百万两我们可以借给您,不过,您要出面帮我们一个忙!只要您帮了我们,到时候,不要利息,本金我们也只需要您还三百万两就够了!”亢嗣鼎看到莫睛有些沉默,暗里一笑,又开口说道。
    “哦?什么忙?”莫睛奇道。这帮“老西儿”平时连个官职都懒得捐,怎么会突然这么大方?两百万两银子买个帮忙,这种事倒还是头一次听说。
    “呵呵,”亢嗣鼎跟其他几名晋商头子相视一笑,说道:“我们想请于夫人您帮我们在辽东、朝鲜开一条路!”
    “辽东,朝鲜?”
    “没错。就是这两个地方!”候庆来点头说道。
    “这两片地方都不小,而且朝鲜又跟我没什么关系,这路怎么开?”莫睛反问道。
    “夫人请放心,其实我们并不是要真的开路,我们只需要能在这两个地方泊船就行了!”常威又说道。
    “泊船?……辽东、朝鲜,海港!”莫睛嘴里念叨了一会儿,然后,她缓缓地抬起了头,“你们想去日本!?”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二百零七章‘ 贩铜
     更新时间:2008…8…30 13:24:19 本章字数:3692


    天津——辽东——朝鲜——日本!
    自康熙继位,平定了多半叛乱之后,整个清朝开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于是,这就造成了铸币用的铜料供不应求,除国产的“滇铜”外,还需从东邻日本长崎补充,被商人们称之为“滇洋并办”。
    起初,采买回铜由沿海一些民商承办,后来,“八大皇商”之一的范家家主范三拔见这桩买卖有厚利可图,于是联络各家皇商,奏请包办,并提出愿意减价交售清廷的竞争条件。康熙见此举可为清廷节省一大笔开支,终于于几年前,准其所请,将“芜湖、浒墅、湖口、淮安、北新、扬州六关应办宝泉、宝源二局额铜改交内务府商人承办”。
    而这样过了两年,范三拔由于因羸弱多病,体力不济,便早早地将家业交给了年仅二十几岁的三子范毓宾!
    不过,范三拔没有想到的是,以亢嗣鼎为首的晋商们也已经看上了到日本贩铜这块肥肉!只是,由于范家出手早,两年的时间里,对于贩卖日本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制,很难从中抢夺。所以,亢嗣鼎一伙人就只能眼看着范毓宾继承父业后,由于熟谙铜务,每次如约出色完成任务,越来越受清廷赏识,又进一步得到了清廷的授权,把荆州、凤阳、太平桥、龙江、西新、南新、赣关等各关需要从日采购铜料的买卖全部承包了下来。而且,他们还听闻,范毓宾雄心勃勃,已经开始暗中筹划更大规模的独立的对日交易。
    本来,他们以为自己只能眼红的看着这个不受他们待见的范家子孙越过越好,却没想到,莫睛突然来了。
    从曹三喜的口中,亢嗣鼎等人得知,莫睛跟奉天府尹、新任理藩院尚书费迪南关系极深。于中,他们的心动了。
    须知,赴日购铜是件极为艰险的事,风险颇大。购铜商船在每年夏至时,就须装载日本人所需要的中原土产杂物出海,九月中旬,装载铜料等日本货回国;小雪后、大雪前夕再次出海,次年四月回国;计一年只能运铜两次,借季风往返。这些船,常年漂泊于海上,出没洪涛礁屿中,随时都有葬身鱼腹的可能。
    不过,曹三喜等人都是白手起家的能者,他们发现了另一条路。这就是走北方,走近海!
    清朝南北方的商人经营重点有些不太相同。除了清廷的直接统治区,北方的商人想发财,大多是朝北方或者西北(东北大多属于皇商的经营范围),而南方的商人则是出海。所以,虽然清廷开了海禁,可是,对日本的航线,目前所知的却只有从南方出发,然后横渡大海到达日本的那几条。很少有人想得到从北方出海。然而,事事无绝对,这些晋商头头们想到了。
    天津到辽东,用不了几天;辽东到朝鲜,也用不了几天;然后,沿着朝鲜南下,走的就是朝鲜近海沿岸,远比范家从南方港口出发,然后横渡大海要轻松安全的多。而且,路上也有的是补给避难之处!出事的几率要小的多。然后,他们就可以横渡对马海峡,到达日本。
    这条路,既安全又轻松,而且北方又不像南方那样总是有台风之类的自然因素干扰,所以,沿着这条路,一年之中可以往返多次!
    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个条件必须具备,那就是需要能在辽东和朝鲜有通行的资格。辽东凑和凑和停船还好说,朝鲜就不同了。这也是晋商们需要莫睛帮忙的地方。毕竟,一队船从自己家的近海边儿上“巡游”,任是谁也不会轻松放过!而如果能有理藩院的帮忙就不同了,朝鲜是清廷的藩国,理藩院恰恰也管着部分对外贸易!只要费老头出手,这一路可就顺畅了。
    ……
    “几位还说我是大手笔,看来,你们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手笔!到日本,无论来回都是赚钱的行当!两百万两,恐怕用不了两年你们就能赚回来了!”听完曹三喜代诸位晋商所说的计划,莫睛终于真正地对这些晋商刮目相看。虽然她早就知道晋商厉害,可她只知道晋商们玩票号钱庄厉害,如今,她却明白了,这些人都是极有眼光,极有魄力的,真正做大生意的料子。“山西老抠”、“老西儿”这种充满土味儿的称呼跟他们其实一点儿也不搭边儿。想想也是,常威这个放羊的都能把茶叶卖到俄罗斯去,再把生意做到日本又算得了什么?
    “哈哈,夫人说笑了。咱们就算策划得再精,也离不得您的帮忙啊!”亢嗣鼎笑道。
    “亢老爷说笑了。好吧,我可以从中斡旋,帮诸位向费老提这个要求,相信费老也不会为难诸位。不过,我也有条件……”莫睛也微微笑道。做生意,她还没输给过什么人呢!哪能就此认栽?
    “夫人您请说!”曹三喜说道。
    “其实,这几年满洲的人参等贵重药材差不多是由范家垄断,价钱都压得很低。所以,我也一直在找机会跟他们算算帐。不过,诸位这笔生意这么大,我同样身为生意人,也很想从中分一杯羹!……五百万两银子我一分不减的还给诸位,可是,跟日本的生意我要独占两成!而且……我不出本钱!”莫睛竖起了两根手指摇了摇。
    “两成?”亢嗣鼎等人无不气得够呛。这个莫睛不仅打算从他们这里借走五百万两银子,还不出资就想独占两成的份额,简直就是霸道。她也不看看,这里坐着的七位晋商大魁,就连亢嗣鼎也不敢说就能占两成呢!
    “其实,诸位如果走辽东的话,那里也有不少好东西可以卖到日本的。比如:玻璃、钟表、药材、羊毛地毯、食糖、奶糖、黄油,还有日后的各种羊毛制品……说不定,日后还有火枪,火炮由诸位转卖到日本呢!”莫睛仿佛没有看到几个晋商的脸色,又自顾自地微笑道。
    ……
    火枪!?火炮!?
    这一下,七个晋商头头不敢再乱说话了。他们终于又记起来了,面前这个女人不仅仅是一个生意人!她的背景深厚。
    而怔了一会儿之后,几个人又开始琢磨起来。玻璃、钟表、药材、食糖这些可都是大笔赚钱的行当!莫睛的话也等于是说,他们在分出两成份额的同时,也能得到这些生意的份额!这么一来……他们好像又没怎么吃亏!
    “夫人,咱们能不能签个契约?”最后,乔贵发硬着头皮朝莫睛问了一句。
    “当然!不过,这个契约就由我来起草如何?……我怕诸位写得不够详细!”莫睛又微笑道。
    ……
    莫睛确实写得很详细。
    她又在亢家堡呆了两天,把一式八份,每份三十几张纸的契约给了亢嗣鼎等人。这还是因为莫睛努力把字写小了,要不然,四十张纸恐怕都不够!而这张契约中规定的各条各款,以及违背每条每款后相应的惩罚,也让一干晋商首脑大魁终于认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契约”。……这帮人以前哪见过这个啊?以前一张纸大致写两笔就算定下了的!
    候庆来曾小心地对莫睛说用不着写这么仔细,并且告诉她晋商都很重诚信。结果,莫睛反过来又告诉他,称自己“身为商人,在做生意的时候,从来只相信利益”!并且,莫睛还让候庆来七人去找几份他们曾经签过的契约,说要做现场“表演”。结果,在她的“威压”之下,亢嗣鼎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一张高达三十万两纹银的交易契约。只有一张纸,几行字。被她几句话就直接戳破漏洞,直接定为亢嗣鼎倒赔三十万两。把亢嗣鼎这个晋商魁首愣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可以说,莫睛借着她的这份“新式”契约,给这些晋商们结结实实地上了一堂课,另外,凭着这份严密的契约,她也让这些晋商更加相信了她的“诚意”!
    最后,莫睛并没有从七家大佬那里拿到五百万两银子或者银票,只拿了那份契约走了。因为有了这份契约,她就可以随时在这七家开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张家口以及整个清朝各地大大小小的钱庄里随时随地的提银子。……这么做可远比拿银子或者银票安全多了!
    ……
    而就在她离开临汾后两天,北京的朝局骤然紧张起来。
    因为,沈庆余按照莫睛的命令,提前几天从临汾出发,把马德的那份奏折带了过来。
    接到奏折的是当朝大学士马齐,也被人称为马相爷,马中堂!
    结果,奏折还没看完,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