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仕妖娆-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恐被赵昚深深信任的李凤梧,成长为大宋的又一个秦桧。

直言道:“也不和你兜圈子了,近来临安的风声我也听了个明白,李凤梧和同知枢密院事、太尉魏杞之女魏蔚的婚事,我是不太赞同的。”

赵昚就知道这个事敷衍不过去,想了想,“父皇觉得有何不妥?”

不能用来就落入父皇的圈套里。

这件事自己得谋定而后动,毕竟答应了李凤梧这小子,若是自己被父皇套住,辜负了这小子,指不定他会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来。

赵构也知道。

自己虽然是上皇,但赵昚从登基之后成长极快,在他心里,自己的话虽然还有影响力,但早不如当年,要想说服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最好是从国家层面来说——想来也是搞笑,一个臣子的婚姻,竟然需要自己这个上皇将之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反对。

道:“如今朝内局势,我是赞同你这一手的,毕竟如今江山日兴,咱们老赵家还需要你一手来定鼎所有事情,太早立储终究给你带来影响。”

赵昚很是感动,“谢父皇体慰。”

你当年也让我当了三十年的太子啊……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

赵构点头,“但是作为君王,制衡无时无刻不在,对臣子如此,而皇子们也应如此,你如今营造出来的局面,恭王和庆王都是不错的孩子,两人也相应的有自己的势力,这是极好的。”

赵昚点头,认真听教。

赵构继续道:“但是你怎的会同意将魏蔚赐婚给李凤梧一事?难道你没发现这里面的曲折么?”

按说不可能看不出。

赵昚笑了,“让父皇担心了,父皇是担心魏蔚和李凤梧成婚之后,魏杞、王望北这对亲家因为李凤梧的关系,都倒向恺儿,从而打破两个皇子平衡一事吧?”

赵构点头,“确实有这种可能。”

赵昚也点头,“是有,但绝对不会出现。”

赵构讶然,“何以见得?”

赵昚笑呵呵的道:“目前双王均衡——或者说,惇儿的势力还是要强盛一些,这件事父皇明白,孩儿明白——”

看了一眼吴太后,笑道:“也许母后也明白,孩儿在此谢过母后了。”

所以吴太后才会拾掇将魏蔚赐婚给韩侂胄。

魏蔚和韩侂胄成婚,韩家和魏家,加上工部尚书王望北,这是一股独立在双王之外的势力,也是一股可以让赵昚牢牢掌控的势力。

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毕竟现在的魏杞,更进一步就可能是枢密使了。

从这点上来说,这也是制衡的一种手段。

吴太后颔首,“你能知晓我的用心良苦就好。”(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大宋唯一,双正妻!

赵昚颔首又谢,才对上皇赵构道:“然而李凤梧其人,父皇对他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就算他和魏蔚成亲,在没有确定立储人选之前,他是绝对不会去拉拢王望北的——这件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魏杞或多或少会开始支持李凤梧,但仅仅是李凤梧耳。”

赵构愕然,“这是为何?”

赵昚笑道:“李凤梧清楚,若是魏杞和王望北倒向了他那一方,这就逼得汤思退和张杓要联手倒向惇儿,这对李凤梧目前来说,是无法抗衡的实力,所以李凤梧不会。”

目前张杓可是中立的。

这也是为何张杓提上了右相,而自己一直不换左相的原因之一。

一者汤思退制衡主战派确实很给力。

二者,汤思退在立储事件中,几乎是按照在贯彻自己的意愿。

这样的相公,用着放心。

顿了一下,“魏杞也不会,父皇应该知道,魏杞从始至终,其实都没参与过争储一事。”

赵构点头,“如果真是如此,倒还可以考虑,但是……”

想了想,“终究是违背我大宋律法的事情,这金口怕是开不得。”

赵昚笑道:“父皇多心了,李凤梧之功劳,世人皆知,如今的大宋天下,谁人不知,是孩儿不拘一格,就是李凤梧建康连连抗旨,孩儿也把他带来了临安,更是在各种事情上保护于他,让他历经磨难终于成长,立下的汗马功劳,别说双正妻,就是嫁个公主或者郡主给他,也是值得的。”

又是好气的笑道:“孩儿倒真有这个想法。”

赵构无语了。

不过并没有就这么放弃,“但违背大宋律法的事情……”

赵昚笑眯眯的道:“父皇难道忘了一个人?”

赵构不解,“谁?”

一旁的吴太后很有些失望,却还是提醒丈夫,“前朝王毛仲。”

赵构愣住了,“这倒是个好的前例,可以让你免了悠悠众口。”

赵昚大喜,趁着父皇说出这句话,打铁趁热上,“那此事孩儿就在多考虑一番,父皇也不要太操心,孩儿必然会想一个两全之策,既不能寒了我赵室功臣之心,也不能让父皇的担心白费。”

这就是面子话了。

而且还有层意思……

赵昚的意思,这件事我自己想好了,父皇你就别操空心了,再操空心,咱父子俩又得撕破脸皮了。

赵构闻言,沉默了一阵。

赵昚这孩子至孝。

但是也有主见,隆兴北伐时期自己就和他撕了一次脸,现在因为李凤梧再撕一次,那就有些得不偿失,毕竟他现在才是大宋的官家。

无奈的道:“那你自行看着罢,休教史官在书上留下你枉顾律法的恶名。”

赵昚喜道:“孩儿知晓,父皇,孩儿今日夜读史书,想我赵室立国,何等艰辛,尚且打下了的如此巨大的江山,在父皇励精图治下,孩儿继承父皇之志,又有惇儿、恺儿两位具有能力和气度的皇子,但是孩儿如今施行的制衡两孩子之事,着实有些不够人父之风,不知道父皇有何建议?”

这是故意岔开话题。

而且这个话题赵构还不好不接。

毕竟涉及老赵家接班人的事情,赵构终究还是要关心一下的。

而且他是上皇,当然希望赵昚的接班人如赵昚一般,对自己夫妻也是毕恭毕敬孝敬如亲祖父祖母,想了想道:“你心中应该有一杆秤,该倾斜向谁就倾斜谁,什么时候倾斜,则是一门大学问,我的观点很明确,如今你治政良好,大宋欣欣向荣,立储一事的尺度,你一定要把握好,尽量给未来的太子留下一个万事吉顺的局面。”

这话里的意思很多。

最大的意思是告诉赵昚,你得像我当初禅位的时候一样。

但又不能一样。

我立储过早,是因为江山打造成那样,在我能力之内,再强也没办法了,毕竟养出了个秦桧。

而你可以选择晚一些立储。

但有一样你必须学我:立储之后,就得为储君清扫障碍,避免你禅位后新君等位,却有诸多朝臣掣肘,导致治政不行的问题。

赵昚心中恍然,却还是蛋疼的很。

自己本来是想试探下父皇青睐那个皇子,但父皇却比左右而言其他。

说的道理自己都懂。

只好笑道:“孩儿谨记父皇教诲,对了,父皇用过晚膳没?”

赵构摇头,“还没。”

赵昚立即道:“那孩儿叫上皇后夏氏和贵妃谢氏,咱们一家人一起吃个晚膳,然后再去看一台戏,让孩儿和儿媳妇好好孝顺您俩?”

赵构很是满意。

虽然赵昚今日没有答应自己拒绝李凤梧赐婚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赵昚依然尊重自己,而且依然如此孝顺。

作为太上皇,这是最乐意见到的局面。

大内其乐融融的赵昚一家子,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以为要晚几年才会立储,却因为李凤梧双正妻的事情,也提前走进了立储的阶段。

顺着天子一纸诏书宣布,临安骤起轩然大波。

官家旨意:秘书监、太中大夫、开国男李凤梧,屡立奇功,因和魏蔚情同意和,特赐婚,又因李凤梧已有正妻,官家乃旨意降恩,允许其如前朝王毛仲一般,双正妻。

于是乎,大宋唯一的双正妻火热出炉。

知道魏蔚身份的人还好,不知道魏蔚身份的莫名其妙——天子赐婚,既然李凤梧有了正妻,那就赐个平妻即可。

为何要赐个正妻,搞了个违反大宋律法的双正妻?

知道身份的则清楚,这是必然的事情。

以魏蔚的门户、身份和地位,就算是被赐婚,也必须是正妻,否则你让魏杞的颜面往哪里摆?

要知晓,当初上皇和吴太后亲自操刀,想把魏蔚赐婚给仕途新贵韩侂胄,魏杞都答应了又反悔——况且魏蔚当初是差点成为王妃的人。

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做平妻。

双正妻给世人的冲击极其强烈,毕竟大宋是遵循一夫一妻多妾制,忽然冒了个双正妻,太震撼人心了。

尤其是临安好事者,知晓李凤梧背景身份的人,更是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第四百一十四章驱狼吞虎

民间好事之人细数了咱们秘书监大人的艳遇。

不得不说,高手在民间。

李凤梧的梧桐公社护卫就算严密了,毕竟有李巨鹿坐镇,还有德云堂明里暗里的势力保护盯梢,然而梧桐公社李凤梧的后宫情况依然流传到了坊间。

估计也是有家贼的缘故。

梧桐公社的男仆们,可不都是太监。

是男人能不羡慕李凤梧?

上完工有些时候出去或者回家,或多或少会说一些李凤梧的轶事。

于是临安所有人都知晓了李凤梧的风流。

有个小妾,叫张玉儿,据说是北方美女,好生养。

有个小妾,叫朱唤儿,出身秦淮画舫,是当年秦淮八艳中最为娇俏的秦淮白莲,更是李家小官人从如今的安丰军制置使宗平手上抢过来的青梅竹马。

有个小妾,叫夏暖滟,是西湖船娘,也是青云书刊上最为知名的才女大家,作品有《画皮》和《婴宁》。

有个平妻,文淑臻,温婉可人,亦是李家持家的主母。

还有个正妻文浅墨,一头泼墨长发惊艳天人,比之当年恭王赵惇的嫡妃李凤娘还要美上一分,绝对是属于人间谪仙的绝世尤物……

如今忽然又要多一个魏蔚。

魏蔚之名,在临安又要比文浅墨知名多了。

谁家不知道青云街魏府魏杞那个掌上明珠……其美已不足以言语形容。

于是乎,临安所有男人如今都冒出了一个想法:好白菜都被猪拱了。

狗|日的李凤梧。

民间议论的是李凤梧的艳遇,然而在李凤梧的政敌眼里,他们看见的不是李凤梧的艳遇,而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政治危机!

关于李凤梧和魏蔚的婚事,其实官场之人,远比民间更关注。

因为这代表了官家态度。

如果官家同意,说明官家对赵恺依然还有看好之心,毕竟赵恺升为庆王后,又拾取了心气,和李凤梧也和好。

李凤梧就代表着赵恺。

同意了赐婚魏蔚,这也表示,官家并不介意看到魏杞、王望北等人因为李凤梧的关系,而倒向庆王赵恺,从而让赵恺的实力大增。

也就是说这样下去,赵惇的太子储君位,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稳固了。

而近期依附于恭王的人,顿时感觉压力山大。

梧桐公社、魏府忙着准备婚事的时候,恭王府却气氛凝重。

铁三角齐聚。

中书舍人柳子承、道士皇甫坦、恭王赵惇。

除此之外,还有王妃李凤娘。

只不过这位恭王嫡妃有些走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其他三人也没多想……

赵惇脸色很是愁苦啊。

叹道:“这下局势很明显了,父皇明显是要栽培赵恺,让他来和我争夺皇位。”

赵惇知道父亲为什么会这么做。

争储也是一种锻炼,连自己兄弟都斗不过,以后登基如何和大宋的文臣斗……大宋的文臣,可不比兄弟争储这般明朗。

皇甫坦点头,“确实是这么回事。”

柳子承要保守一些,“也许官家并不这么想,只是单纯的赏赐李凤梧呢?”

赵惇和皇甫坦同时苦笑,“谁信呢?”

就算是自己信,然而朝臣会这么想?

此消彼长,必然有人要去依附于赵恺,做一个扶龙之臣,这很可能导致形成一股潮流,那样的话赵恺的势力将会日愈壮大。

柳子承沉默了一阵,问赵惇,“殿下,汤相公那边怎么说?”

赵惇苦笑,“他没有表态,不过也没有明确说不支持我。”

柳子承点头,“这就是汤相公的立身之道,比李凤梧来得更清白,可以说,汤相公和赵珲、龙大渊、曾觌以及赵作仁一般,都不会轻易涉及到争储一事中去。”

皇甫坦笑了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放一把火,把汤相公逼到我们这边来?”

柳子承和赵惇眼睛一亮。

两个人第一次觉得,皇甫坦终于想了个妙计出来。

不过如何防火逼迫汤思退是个问题。

毕竟是如今相位稳固的大宋左相,很难让他中计。

李凤娘终于从恍惚走了回来,轻轻的说了句,“他不是有个儿子是兵部尚书么,想办法把汤硕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上赶下来,再推倒赵恺头上,汤思退会不会因此怀恨在心?”

都说人在绝境下的力量是无穷的。

到了这个时候,一个皇甫坦,一个李凤娘,一前一后说了两个点子,顿时让柳子承和赵惇精神振奋起来。

柳子承一边沉吟一边道:“这是个可行之计,如果成功,能得到汤思退的支持,很可能会板上钉钉——”

赵惇也点头,“只是还需要防备一下,右相张杓,这人自赵愭薨后,就一直低调起来,但我总觉得,张杓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

皇甫坦笑了笑,“那很简单,可以使出驱狼吞虎之计,让张杓和汤硕争斗一番,若是张杓胜了,汤硕被赶下兵部尚书的位置,汤思退自然会以为张杓倒向了赵恺,若是汤硕胜了,那么张杓被罢相的话,对我们也没有影响——”

“我们还能借机拉拢张杓!”赵惇灵犀突至。

柳子承大为吃惊。

一直觉得,赵惇并没有如此敏智,现在看来,这货似乎一直在装啊。

不过这个主意确实可行。

但是具体如何操作?

柳子承沉吟了许久,才道:“兵部有人吗?”

赵惇笑了,“有人,官职不低,绝对可以代表兵部意思。”

柳子承不想问,但又忍不住不问,“韩侂锵?”

韩侂锵和韩诚父子表现的很模糊,根本看不出他们的站队,但因为韩侂胄的缘故,柳子承总觉得这对父子应该是支持赵惇的。

赵惇摇头,“另外一位侍郎,王佐。”

状元,王佐!

柳子承吃了一惊。

“是他?”旋即又道:“官家如今屡屡敲打户部尚书曾怀,而且看情况,曾怀的户部尚书可能不久矣,下一任户部尚书,很可能是王佐,他会在这个时候冒险么……”

下一步就是六部大佬之一的户部尚书。

王佐就算被赵惇拉拢,也不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这种冒险举动。

因为若是做错一步,他的尚书位置就黄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秽王之策

而王佐虽然在中枢表现卓越,但却没有耀眼的功劳,若是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恐怕再也无法登上六部尚书的位置。

当然——他的仕途巅峰,大概也就是个一部尚书。

王佐是个老臣。

山阴人,字宣子,号敬斋。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状元。中状元后,授承事郎,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未及赴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当时秦桧专权,其子秦熺为提举秘书,众人纷纷趋附,唯独王佐未尝妄交一语,以至忤怒秦熺,被外放。

秦桧死后,王佐为秘书郎,领右司郎。

不久,被台臣评罢。

后经张浚荐举,王佐任职中书门下省,政事得力,屡屡跃升,海陵王南侵,王佐参预军谋,立下大功,隆兴北伐时,在史浩辞职后更是表现卓越,于乾道元年胡铨去任四川宣抚使时,王佐补缺,成为兵部侍郎。

如果户部尚书曾怀被贬,六部之中,很可能是从兵部将他调到户部去。

毕竟户部现在的左右侍郎资历都还浅薄。

这种情况下,王佐但凡有点仕途眼光,都不会掺和到争储的事情中去,更不会作为兵部侍郎去得罪当今大宋的右相。

王佐虽然是状元,可比起天骄之子张杓,似乎还差了些。

况且他曾经被张杓的父亲张浚举荐过,若是对张杓出手,怎么看都不会落下好名声。

柳子承想不明白。

但是他不用去想,只要王佐愿意做就行。

反正无论怎样,不会触及到自己的利益。

况且……若是兵部侍郎空缺了,自己这个正四品的中书舍人,没准就有机会补缺呢?

赵惇点头,“只要我提出,王佐一定会照办,但是我们要怎样让汤硕和张杓斗起来?”

这是个问题。

这两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私人恩怨,在政事上,一个是六部兵部的侍郎,一个是东府的右相,也没有冲突的地方。

如何合理的斗起来,是个很难操持的问题。

柳子承沉默了一阵,轻声说了个词:“秽王!”

秽王?

这是个很莫名其妙的词。

赵惇不懂,皇甫坦不理解,李凤娘更是茫然……这个词什么意思?

柳子承解释道:“张杓之前是什么人?”

赵惇不解,“是什么人?”

柳子承也知道,自己这个词很新鲜,一般人真理解不来,解释道:“张杓之前是庄文太子的首席谋臣,但庄文太子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