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拖延稍久,虏兵发现后,就会来阻止。

坏消息是虏兵显然经验丰富,对这个通道的保护非常上心。

好消息是虏兵也非常的大意,并没有专门留着人马保护,只是派出了骑兵在这一带巡逻,目的是为了防止明军离城逃走,同时兼顾一下通道的保护。

也就是说,杨潮可以很容易接近通道,但是不可能停留太久,必须在短时间内将通道毁掉,可是那些沙土袋异常沉重,一个人一次搬走一个就很困难了,而虏兵为了兼顾骑兵通过,通道足足有四五丈宽,显然不是轻易能够搬空的。

既要短时间内打通,又需要大量的工作量,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

天黑后,继续安排人值夜,杨潮却在几个军营中转了转。

军营全都在藏兵洞中,搭设着简单的床铺,一个洞里面,有的容纳一个旗队,有的只能容纳一个小队。

杨潮倒也不进去,只是在外面听听动静,果然士气还是出问题了。

一些士兵嘀嘀咕咕,尤其是李五六的鸟铳手们意见很大,抱怨着他们鸟铳兵天天战斗,连轮换的机会都没有,损伤也最大,这几天的伤亡,大都是鸟铳手的,三十个战损,鸟铳手就占了二十多。

李五六则是狠狠骂着士兵,告诉他们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要是怕死早点滚蛋,以为军饷是那么好拿的?

李五六的处理方法显然属于压迫式,这种方法不算好,但是见效快,军队吗,终归是一个暴力机器,因此官大一级压死人有时候是避免不了的。

李五六的声音很大,杨潮在大门口都听得见,也没有打算进去,弄清楚大概情况后,就离开了。

到了另一个藏兵洞门口,突然听到有士兵嘤嘤哭泣。

接着听到旗总吕末的声音。

“别哭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吕末依然是这样的道理,这个道理确实是一个道理。

士兵哭诉:“可是凭什么要来这里送死啊,我们好好的待在南京多好,没来由跑到海州。”

这问题顿时让杨潮心中一紧,对啊,这些都是南京的卫所兵,凭什么要来海州呢,按照他们的想法,恐怕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杨潮要带他们来杀敌立功,是想用他们的命换取头上的乌纱。

如果士兵真的这样想,杨潮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解释了,虽然心里有一万种理由,但是在这些士兵身上,却有些站不住脚。

因为杨潮心里就是有立功升官的打算,但是自己升官是为了掌握更大的权力,掌握更大的权力,是为了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虽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私心,但确实有杀敌立功的打算,而要杀敌,难免也会被敌人杀,所以事实上等于是用士兵的命来换取自己的军功。(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节协作的城市

这一点杨潮心里也时常顾忌,所以才会对伤亡那么在意。

说到底杨潮连自己的心理关都没有过,何况这些士兵呢。

但杨潮还是要这么做,因为杨潮心里知道,自己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绝对跟其他军官不一样,自己不仅仅是为了杀敌立功,自己是为了大义,但为了大义就要牺牲这些士兵的命吗?

这是一个大我和小我的问题,为了民族未来,就要牺牲小我。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凭什么啊,这些士兵凭什么就要来送死,海州人的生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民族的兴衰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此时突然听到吕末说道:“为什么来海州,因为鞑子杀到海州了,我们是奉命救援。我们是来杀敌报国的,我们是救一方百姓于危难。”

士兵道:“可是我们真的能救得了海州?”

杨潮此时突然释然了,原来士兵担心的不是生死的问题,士兵上了战场,心里就有战死的准备,他们关心的原来是能不能救海州,而不单单是因为害怕战死。

士兵不是怕死,起码不是单纯的怕死,而是怕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死,他们怕自己白死!

换句话说,士兵希望看到希望,不单是活下去的希望,而是能够完成救援的希望,只要能救海州城,死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因为那时候死也是有意义的,如果最后战死了,可是海州城还是破了,那等于是白死了。

士兵需要希望!

这到让杨潮心里好受多了,自己的兵并没有责怪自己,并没有认为自己在用他们的命换军功。相反那是杨潮自己心里一直以为的,所以他一直都对伤亡极为敏感,甚至不愿意看到一个伤亡。可是灵兵器对决可能不死人吗?

天十分黑,今天一天都是阴天。

但是杨潮的心却突然霍亮了。杨潮的心理关过了。

这种心理关,很难言说,但他就是确实存在,有时候就想本能一样,你明明知道是合理的,可是就是难以接受,杨潮明明知道自己做的都是必要的,是应该的。可就是难以接受。

就像海州知州,明明知道弃城逃走死路一条,战后肯定会被砍头,可他还是逃走了,他接受不了虏兵大军压境的恐惧。

但是一旦这个关口过了,那就完全适应了新的环境,完全接受了。

杨潮就是这种情况,他理性的知道自己做的对,可感性上无法接受朝夕相处的战士死亡,说起来就是一种和平的心态对残酷战争的不适应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农耕民族的军队。好像没有文化比他们更贫瘠的游猎民族勇敢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农耕文明的人懦弱,也不是他们文化中没有勇武的基因。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是和平的建设的,而游猎民族的生活中就充满了战争、杀戮和死亡。

农耕文化需要在和平与战争中进行一个转换,而游猎民族自始至终都不需要。

所以,杨潮碰到的问题,他的对手满清是不会去考虑的,因为他们根本都碰不到这个问题。

杨潮突然道:“走,回去!”

赵康还奇怪的问道:“大人我们不转了?”

杨潮摇了摇头:“不需要了。”

心理关过了,杨潮感觉自己也没有必要在转悠了。

他出来之前,还告诉赵康。要时刻掌握士兵的心理动态,告诉他军队是一个复杂的团体。如果一个掌握不好,可能昨天还优势明显。今天就会崩溃。

杨潮一直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对手下解释,目的是培养这些军官,提高军官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可是这次杨潮真的觉得没必要了,觉得是自己小题大做了。

士兵也是人,有血有肉,有头脑,有思想,他们自己会思考问题,自己会判断是非,远不是杨潮所想的那么盲从,之所以杨潮一直对士兵的心理这么敏感,其实是他自己太敏感了,是他想的太多。

战争,对士兵是一种考验,对军官何尝不是一种考验。

杨潮经受住了考验,顿时觉得,自己的思考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信任他们,而不要怀疑他们。

杨潮相信自己训练了那么久的士兵,是不会这么轻易就被打垮的,哪怕他们再多的怨言,再多的恐惧,明日他们依然会站在城墙上跟虏兵厮杀,他们的纪律是没有那么容易被击溃的。

这一夜,杨潮睡的格外安稳,一觉到天亮,连个梦都没有做。

第二天,杨潮甚至没有蹬城,他完全放心自己的军官会找到最佳的战术应对虏兵,士兵也完全会服从军官的指挥与虏兵周旋战斗。

所以杨潮在不在城上,根本就不会影响到战斗,王璞、李五六这些军官的指挥水平,比起杨潮,完全没有一点差距。

就好像昨天的战斗,是杨潮安排人潜伏在垛口将蹬城的虏兵一个个斩杀,但是最先想到这个方法的是王璞,杨潮只不过是将规模扩大,王璞只能够在一个垛口处埋伏三个人,而杨潮直接让埋伏了十个人。

所以城墙上缺少的不是一个杨潮,而是一个可以统管的军官罢了。

换一个人在哪里,未必比杨潮做得好,但是至少也不会差。

所以今天杨潮干脆不去城上,下了个命令,让李五六指挥,统管城头上三百多精兵,还有李瑞的上千民壮。

而杨潮自己则在城中开始想办法,虽然已经接受了战争会死人,必要的伤亡无法避免的概念,但是能够少死人,还是非常必要的。

杨潮必须想办法将护城河重新疏通,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所以打算试一试。

杨潮到的地方,是一个作坊。

这是一个制作烟花爆竹的作坊,但是作坊的主人却不是普通的工匠,而是匠户,现在被征用了,在官府的命令下帮官府制作火药。

杨潮就是来找他看火药的。

作坊的主人是匠户,所以他制作的火药,不是寻常的爆竹用的火药,而是军用颗粒火药。

只是他没有细密的柳木炭,只能用其他木炭代替,制作出来的火药威力是差了一些,但比民用火药还是为了大。

杨潮看到匠户带着几个学徒正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一些火药成品品相也算不错,比兵仗局中那些应付差事的火药还要好很多。

匠户见到杨潮过来,立刻停止了手头工作,都跪在地上给杨潮行礼。

杨潮立刻扶起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来意是要一批火药,表示自己可以按照行情付钱。

匠户却拒绝了杨潮的要求,他虽然没见过杨潮,但是杨潮身边几个人都穿着铁甲,自然清楚杨潮是武将。

匠户表示他的火药都是给军队制造的,料都是从官府拨付过来的,他没有花一分钱,也就不好要钱了。

杨潮告诉他,他可是付出了手工的,至少也该收一些手工费。

匠户却说,现在鞑子围城,强壮有力的可以上城跟鞑子厮杀,他年纪大了,没有了力气,但是有手艺,不能去杀鞑子,他做些火药给那些军爷打鞑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还要钱,那要给人戳脊梁骨的。

匠户的话说的很朴实,杨潮也不好坚持,只是看了一下匠户家的火药存量,告诉铁匠自己过几天会找人来搬,让他继续制造,多多益善。

接着要去一家铁匠铺。

这是海州城中最大的铁匠铺,铁匠也不是海州城里的普通人,同样是一个祖传的匠户。

现在正紧急帮助军队打造武器。

这样的铁匠,此时城中还有成百上千人。

整个海州城都在重压之下,开始为军事服务。

宋濂这点做的还是不错的,当然将粮食统管之后,他也有这个条件,但凡不跟官府合作的,就得考虑一下能不能获得口粮了。

因此无论是跟那个做爆竹的匠户一样有觉悟的,还是只是为了吃饭的,现在都得服从官府安排。

想想,像海州这样一个十万人的城市,全力以赴运转起来,给一个几千人的军队服务,那得是多么强悍,这才是农耕文明最强大的力量——协作性!

后世有专家崇拜游猎民族从小在一起打猎的协作性,认为这种军事化的协作性是无法弥补的,是优越性的底线,这简直是放屁,优劣民族的协作性充其量是能够培养一批战士,在单纯的军事性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可是当世界发展到动辄数百万人规模的战争时候,怎么就不见游猎民族的优越性了,那是因为当战争发展到百万规模的时候,单单后勤就需要一座座城市来服务,那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对比,而是整个综合国力的比拼了。

现在海州这种协作性被围城的恐惧和粮食的约束给调动起来了,很快就会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来,因此杨潮现在已近完全相信,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了,一个月后,哪怕虏兵依然不退走,自己也应该可以有能力反攻了。

很快杨潮就到了铁匠铺,这家硕大的铁匠铺,里里外外聚集了几十个铁匠,围在好几个铁匠炉前敲敲打打,杨潮还见到了一个熟人,那个老军匠。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八节交换俘虏

“陈老!你也在啊。”

老军匠姓陈,叫做陈金,年纪都六十岁了,可是耳聪目明,身体健壮,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不输给任何年轻人。

陈金见到杨潮,立刻就要跪下,杨潮眼疾手快忙将他扶起。

陈金略带拘谨的一笑,拱了拱手:“老可见过杨大人!”

陈金见过杨潮,知道杨潮是从淮安来的游击将军,来到海州后就跟虏兵前后几仗,打的虏兵闻风丧胆,他从心底里敬佩这样的好汉,最重要的是杨潮是为救援海州,这点让陈金心里多少有些感激。

杨潮拱手回礼:“陈老不必客气。”

怎么说都是一个花甲老人了,让这样的人跪自己,杨潮是受不起的,而且这老人一辈子打铁,经验极为丰富,仅凭那一手靠着榔头耳朵就能分辨金属里面有没有缺陷的本事,放在后世就是老专家一级的人物,或许学术上不那么专业,但是这技能水平可是国宝级别的。

只不过那是后世,放到明朝陈金的手艺却没有那么值钱,原因就是这时代打铁的铁匠太多了,不像后世都是靠机器,因此明朝人对金属的感觉更直接。

“不知道杨大人亲自过来,可有什么要事?”

陈金问道,知道杨潮这几天坐镇城头天天跟虏兵激战,打仗他帮不上忙,可是打铁就没问题了,哪怕是让他现在拿起铁匠锤子亲自打铁他也愿意。

杨潮道:“还真有事情麻烦陈老了。我想让陈老帮我几样东西。”

说着杨潮用手比划起来,告诉陈金他要做的东西。

陈金点点头:“倒是不难做,随便一个学徒就能做。”

杨潮自然知道不难做,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否则也不会找铁匠铺了。

陈金立刻就吩咐下去,让几个铁匠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开始帮杨潮做事。

接着又陪杨潮在铁匠铺里看了看。

这个铁匠铺是海州城最大的铁匠铺,本来就有六个铁匠炉,雇了十多个学徒和师傅做工。

巧合的是。铁匠铺的老东家跟陈金是师兄弟,当年是跟着一个师傅学打铁的。

而现在海州所有的工匠都被宋濂组织起来帮军队打造兵器。陈金这样的老匠头,也就被授予重要使命,他被授命组织打造一批新的鸟铳。

这任务下发后,陈金立刻就挑了一批手艺精湛的铁匠,都集中在这个故人的铁匠铺里,日夜不停的打造枪管。

“陈老,不知道鸟铳打造的如何了?”

既然来了,又碰到了陈金。杨潮自然要问问鸟铳的情况。

陈金立刻回答:“已经打造了十多根鸟铳管了,再有两日,就能造好十根!”

杨潮点点头,他来这里才四天时间,这些铁匠虽然日夜不息,轮流打铁,可是能造好十根枪管,也十分难得了。

要知道南京的铁匠也要一个月才能打造好一只鸟铳呢。

杨潮立刻鼓励道:“诸位辛苦,待虏兵退后,本官定然奏明。让朝廷给各位老师傅一个嘉奖!”

杨潮绝对不是欺骗他们,他真有这个心思的,如果这些铁匠表现好。在这次战争中出力多的话,是应该得到奖励的,到时候哪怕朝廷不在乎几个工匠的功劳,他自己也该意思意思。

陈金忙道:“都是应该的,我们这些人,打仗帮不上忙,给大人打些兵器,那也是分内之事!”

杨潮道:“那就有劳陈老了。对了,不知道陈老可按照本官上次说的方法。试过没有?”

陈金道:“大人吩咐,老可怎敢不从。都是按照大人的吩咐,这些人都是打造铳管的。其他的东西是在另一些地方做的。”

杨潮点点头,此时的工匠,很多都是一个人做完所有部件,然后组装起来,也没有什么标准化的要求,反正只有所有零部件能够组合起来,最后能用就好,因此每个零件按照的时候还会相互之间进行磨合,不合适就修一修。

这种手工作坊的方式,好处是不会浪费材料,坏处是速度慢,而且非常的不标准,每一只鸟铳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现在要求标准化生产也不实际,杨潮只是要求在最耗时间的铳管部分,让人单独来做,这些负责打造铳管的铁匠,每天就负责打铳管,用的精铁都是别人锻打好的,省去了他们自己锻打精铁的时间,因此才四天三夜就打造出了十根铳管。

当然这些铳管还不算完全制作好,这些手工打造的铳管,是用双层精铁皮卷在一起,烧红锻打焊在一起,但是接着还要用一个钻架进行打磨和钻孔,因为铳管最后还是要钻的,而且杨潮要求几个钻床的钻头,都打造的一致,这样保证最后至少鸟铳口径是一致的,一致的口径就可以用一致的铅弹,会大大提升效率。

打造过程中,陈金需要每一根枪管都进行检验,保证最后不会出现次品。

因此陈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是质量的保证。

所以杨潮对他很尊敬:“那就辛苦陈老了,不过也不要太累着,该休息的时候也要休息。”

叮嘱了一番后,杨潮告辞离开。

虽然没有蹬城,但是不代表杨潮不关心今天的城防,回去后,立刻就让人去打探了一番。

今天虏兵的攻击,跟昨日不可同日而语,强度降低太多了。

毕竟昨天一天激战,虏兵损失惨重,也得调整一下。

虏兵甚至没有爬梯子攻城,只是派人在城下射了一天箭。

一天下来,明军竟然没有伤亡,当然虏兵也几乎没有伤亡,因为明军见到虏兵不攻城,也几乎没有反击,毕竟冒头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