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更求票,求收啊!!!

第十五节不负如来不负卿

高木匠的车厢做的不错,他手艺确实精湛,里面的雕刻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可惜的是马车内太暗淡看不清楚,当然马车有门窗,左侧是门,右侧有窗,但是打开窗子就显得太露,里面的人就会暴露。

可是不开窗的话,又看不到里面精心布置的东西,看不见的东西,几乎等于白做。

其实说白了,就是缺少一张玻璃,可惜的是,大明王朝没人会制作玻璃。

中国老早发明了玻璃,玻璃跟陶瓷是一起烧出来的,可惜的是玻璃工艺没有突破,一直没有烧制出透明玻璃,也没有摸清玻璃器皿的吹制方法,同时陶瓷技术有了突破,烧制出来硬质的瓷器来。

可以说中国精湛的制瓷工艺过早的出现,扼杀了玻璃技术的发展。

没有玻璃,总是美中不足。

一个月后,王潇回来了,他带来了好消息,杨潮要他办的事情办成了。

他第一时间看了杨潮的马车,坐上去十分惊艳,马车太舒适了。

外观上却很朴素,几乎跟普通的马车都一样,这样的礼物看起来很不起眼,史可法更容易接受。

但是一旦史可法使用后,就一定会惊讶马车的用心处。

不过跟杨潮一样,王潇也对车窗有些郁闷,因为马车里面的装潢也是表心的重要地方,可惜如果别人看不到的话,就等于白做了。

但他也很满意了,一辆坐着舒服,不颠簸的马车,整个大明朝就只有这一辆。

王潇高兴的要拉着杨潮去庆祝一番,地址还是选在上次的南市楼上。

再次来到南市楼,已经是晚上。

上次来这里杨潮心中装着心事,到没有好好看一看这座楼。

楼前灯火辉煌,映衬着雕梁画栋,楼上廊檐极为奇骏,正是所谓的飞檐,用斗拱结构支撑起来,几乎伸出一丈远。

一楼是有个很大的大厅,周围都是雅间,有一圈粗木柱子,漆成了朱红色。

大厅里有一个稍高的台子,那是用来表演的,唱戏的,唱曲的,跳舞的歌舞伎经常会在这里表演。

厅里同样摆了许多张桌子,此时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一个个推杯换盏不亦乐乎。南市楼作为官办酒楼,虽然有青楼兴致,但是还是以酒楼为主,而且价格不高,不少略有身家的客人也愿意来这里。

要说热闹,南市楼远胜媚香楼。

杨潮和王潇没在大厅停留,径直走上了楼梯,楼梯是木质,折叠而上。

到了二楼也不停留,继续往三楼走。

杨潮注意到,南市楼的承重几乎都是用木料,同时代西方人的承重用的是拱券结构,因此他们的建筑可以全部使用石料,中国则没有将拱形结构用在主要建筑上,只在桥梁和墓穴中,能够看到较多的拱形结构。

杨潮是学习建筑的,因此对这些有些留意。

上了三楼,依然是找碧纱,王潇说碧纱这个女人一定旺他,上次就是在浣纱阁中跟杨潮认识,在哪里想出了办法来的。

碧纱见王潇再次前来,也是十分欣喜,这意味着她又有了一个熟客捧场。而且这个王公子出手阔绰,上次打赏了他二十两银子,是一个极好的恩客。

杨潮也没有答应王潇点一个姑娘做赔,就三个人,王潇、碧纱和杨潮,说着话吃着酒饭。王潇喝了很多,说了很多。

他很得意,杨潮让他请的人他没请到,但是他请了一个更合适的人。加上杨潮的马车,他信誓旦旦这次他立下大功了。

王潇还说了些其他的事情。

他是一个富商家的公子,家中主要做漕运生意,在运河沿岸的杭州、苏州、扬州和淮安都有货栈和店铺,漕粮是其中的重点,因此跟督粮道关系很深,这次几个督粮道因为倒卖官府粮库存粮一事,被史可法揭发弹劾,四个督粮道一下子就有三个落罪,王家是有干系的。

这几年北方大旱,天天饿死人,王家做的生意,却是倒卖官府粮库存粮。

他们卖给官府的是劣质的陈米,甚至发霉发烂的大米,却以新米的价格卖出去。

但是粮库中的好米,却会被督粮道按照陈米卖给王家,这一倒卖其中差价极大。

老实说这行为很不地道,因为卖给官府的粮食,很多霉米都是进了官兵的口中,这些官兵却要提着脑袋跟农民军和关外的八旗军作战。

这几年北方连年天旱,造成了民不聊生民变四起,李自成、张献忠越来越强大,可是米价越高王家勾结督粮道挣的钱就越多。

史可法正是看不惯这点,他做漕运总督之前,在安庆等府做过巡抚,张献忠曾经攻打过那里一段时间,史可法亲自督军与张献忠打过仗,深知军中粮饷的弊端。

而且最后史可法差点因为作战不力,被革职查办,幸好有人求情,才得以戴罪立功。

现在做了漕运总督,史可法第一时间视察粮库,发现了这些弊端后,当即怒不可遏。

这才痛下杀手,不顾官官相护的潜规则,将那些督粮官告到了皇帝哪里。

当官的都落马了,王家这样的商人,随时都可能被抄家灭族。

当然王潇还不是王家的主人,按说这件事轮不到他着急,可是问题是,他不是家中嫡子,而是侍妾所生,妾生子的地位不高,将来他能不能分到家产,能分到多少家产,都要看人脸色。

所以王潇这次积极的处理家族危机,还有想表现一番的意思。

想借助帮家里解决危机,得到重视和认可。

这样一来,将来不能继承家业也不要紧,或许父亲生前自己就能有一份财产了。

杨潮还从王潇口中打听了一下周瑞的家世,周瑞家到没有王家这样跟官府勾结的背景,不过家世也极为深厚。

周家不但经营着庞大的作坊商铺,是家财万贯的杭州富商。

还出过几个官员,是一个官宦人家。

周瑞是家中嫡子,不用为将来发愁。

周家还有读书传家的传统,周瑞也确实喜欢读书,可惜的是天赋不高,到现在也没考中一个秀才。

周瑞三年前在西湖上偶然见到柳如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旦得知柳如是所在,必然追逐而至。

“杨兄啊。我知道你是一个有大才的。你就帮我一个忙,也写一首诗,让我拿给那柳如是看看。让我也见识见识这些名动江南的名妓风范可好。”

杨潮笑道:“王兄喝醉了。在下当真不懂作诗。”

上次杨潮拒绝,王潇还知道适可而止,今天大概是喝醉了,非得让杨潮写一首。

杨潮叹道:“上次写的,不过是一首民间小调。”

王潇不依不饶:“那,那你就给我,给我也写一首小调。我也拿去让柳如是看看,让他知道我,我,我也是有大才的。”

杨潮不仅郁闷,那首后世的现代诗歌,配上周瑞站在媚香楼前数天的执着,确实很能让女人动心,可是其他的诗歌吗,杨潮不觉得有这个功力。

可是拗不过,杨潮也只能写了。

“哎,好吧。”

杨潮知道的诗歌本就不多,西方的诗歌就算了,杨潮流过学,知道西方的诗歌也是有自己的韵律的,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念出来也是极好的,可是翻译过来就没有味道了。

就好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翻译成英语,让人读的很郁闷一样。

“笔墨伺候!”

一见杨潮答应,王潇连忙嚷了起来。

碧纱连忙喊丫头准备。

此时外面天色已经暗淡,屋内长着几盏灯,但是还不够透亮。

王潇继续嚷嚷:“怎么这么黑,掌灯掌灯,我兄弟要写诗了。”

此时杨潮已经上升为王潇的兄弟了。

碧纱又吩咐掌灯,叮咛了一句:“去把我那盏明瓦灯拿出来。”

很快丫头拿来了笔墨纸砚,碧纱亲自磨墨。

王潇嚷着:“后袖添香,佳人磨墨。要是这次成事,小弟我把碧纱赎出来,送给王兄弟以后陪王兄弟读书,陪王兄弟睡觉,哈哈……”

王潇恣意张扬,今天很奇怪,杨潮也喝了不少,但还算清醒,王潇喝的并不比杨潮多,杨潮只当是这小子不胜酒力,也没想其他。

此时灯也拿来了。

那是一盏不算大的灯,有个座子,可以放在桌子上,大概是专门用来夜里读书写字的,类似后世的台灯。

看到这灯后,杨潮猛地一愣,因为她一开始还以为看到了玻璃灯,灯罩极为通透,而且光滑有光泽感,但是摸了一下,通体温润,倒像是玉石做的。

“这是什么灯?”

杨潮神色凝重道。

碧纱道:“明瓦灯啊。灯是好灯,比纸灯、纱灯都透亮,就是不便宜。”

杨潮又道:“哪里买来的?”

碧纱道:“附近不远就有个明瓦廊,哪里就专门做这种灯。”

明瓦廊,杨潮暗暗记住,心想马车的车窗有了。

然后才泼墨挥毫,一首仓央嘉措的情诗跃然纸上,碧纱和王潇都眯眼再看,这诗能不能打动柳如是杨潮不知道,不过八成是要让王潇失望了,从碧纱的脸上都能看出来不以为意。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杨潮其实也记不全,只是这句杨潮觉得是最美,最有意境的,才勉强记得。

但是这首诗既不全,又不符合古诗词韵律,应该很难得到认同。

突然想到仓央嘉措,杨潮又想到了一首特别有名的长诗,虽然未必合辙押韵,却总算是有个样子,当个打油诗也不错。

于是刷刷写就。

几人还在看着: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个和尚写的吗?”

碧纱不禁问道。

杨潮笑道:“碧纱姑娘果然有眼光。”

碧纱又道:“若真是僧人所写,那堪称情僧了。不负如来不负卿,真是好句啊。”

王潇道:“当然是好句,我兄弟有大才。好句,好句……”

说着竟然趴在桌上呼呼睡了。

杨潮一看这样,摇摇头,告诉碧纱让照顾着,自己则该走了。

碧纱却拦住杨潮不让走:“公子现在要去何处?都已经禁夜了,现在出去要是被巡夜的抓住了,挨顿板子都是小的。公子这身子,怕是也挨不起板子。”

杨潮想想也确实是如此。

碧纱道:“公子就安心在这里睡下。王公子早有安排,楼里的红牌青梅姑娘今日早早就被定下了。王公子可是花了大价钱的,青梅还在等候公子呢。我让丫头带你去。”

杨潮心中觉得大概也只能这样,只是心跳加速起来。

他前世不是没有经验的初哥,相反追女生是很厉害的,懂音乐还懂画画,哪怕是留学的时候,都少不了女友。帮好几个洋妞画过人体画呢。

杨潮只说了一个也好就老实的跟着一个丫头出去,去青梅的房间休息去了。

杨潮不知道的是,他刚刚出去,刚才还趴在桌上的王潇立刻就起来了,神色如常,他一个酒场状元哪里会喝醉。

此时他拿着杨潮写的两首诗看了好几遍,他还真看不出好坏来,就问碧纱:“是好诗吗?”

碧纱笑道:“公子原来你是装醉啊。”

王潇此时哪有半点嬉笑,喝问:“快说。”

碧纱指点着:“这首住在布达拉宫不合韵律,算不得诗。这首美人不是母胎生,虽然也不全合韵律,但是却有句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名句,应该可以传颂的。”

王潇笑道:“那么说是好诗了。”

碧纱道:“是不是好诗我不敢说。但是却有至情在其中。”

王潇道:“那就行了。看来他果然是有才的。”

说完收起两首诗,然后就开始搂搂抱抱不老实起来,惹的碧纱娇滴滴的乱笑起来。

------

二更,而且是四千字的大章,诚意十足,求票票!!!

第十六节明瓦廊

明朝的工匠大都是集中住在一起的,比如铁作坊、银作坊,虽然未必都是匠户,但这些工匠和作坊就是喜欢住在一起,于是形成了许多类似铁作坊这样的专业作坊街巷。

明瓦廊就是其中之一,这里制作一种叫做明瓦灯的灯笼。

明瓦廊距离南市楼不远,往北也就三五百米就进入明瓦廊。

这条巷子,宽的地方也是一丈,窄的地方竟然只能容一个人过去,地板是锃亮的青石,显然也是很多人走的,而且杨潮已经能看到,才一大早就有许多人来人往,到了狭窄的地方,往往还要互相容让一番才能过去。

要找到制作明瓦灯的人不难,因为这条巷子里几乎都是做明瓦灯的人家,生意很好。

其实明瓦灯并不少见,杨潮从前就见过,因为秦淮河两边酒楼众多,酒楼上就有这种明瓦灯,也叫做明角灯,夜晚就悬挂在两侧,整条钞库街上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路人都不用带灯笼。

就是南市楼外面,也挂着这样的大灯笼,只可惜高高悬挂,杨潮没有仔细看过。

当然这样挂在外面的灯,也不如杨潮看到碧纱的那盏灯贵,碧纱那盏显然是读书用的,属于读书人用的高档货,灯壁极薄,极为透亮,上面雕着一个侍女,颜色鲜艳,仿佛活着一样,所以杨潮一下子被吸引,翻看起来才发现了这明瓦灯的神奇。

杨潮向一个行人打听,说刘家的灯做的最好,但是也最贵。

杨潮打听着就朝刘家作坊走去。

在门前就看到不少人排队,三尺宽的木门挤了好几个人,门槛都要被踩断了。

没想到自己来的这么早,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排队。

杨潮在后面老实的排队,这些人都是些进货的商贩,甚至还有从外地来的。

杨潮等着百无聊赖,不由想起了昨夜的旖旎。

那个青梅确实是千里挑一的好姑娘,也确实让杨潮心里发痒,先是伺候杨潮在木桶里沐浴了一番,接着还给杨潮弹奏了几首曲子,青梅会弹琴也会弹琵琶,还能唱曲。

最后才伺候杨潮睡觉,可最后杨潮还是把持住了,不是不想碰青梅,相反好几次都想把她就地正法,那确实是一个极品女人,换成任何一个男人都会忍不住。

可是杨潮心里却有那么点洁癖,毕竟青梅是用过的女人。

而杨潮的这个身体还是第一次,前世杨潮也不是初哥,第一次的时候,碰到的女人也不是处,这让杨潮耿耿于怀了很久。

一个男人一生也只有一个第一次,杨潮幸运的得到了第二个第一次,因此他想珍惜。

所以最后才没有碰青梅,那青梅为此还哭了起来,以为杨潮嫌弃她,杨潮解释了一下,她才破涕为笑,说原来杨潮是一个情种。

终于杨潮前面的一个粗衣汉子走了进去,杨潮收回思绪,也跟着走了进去。

里面极为繁忙,杨潮看到就在院子里,就有许多伙计正拿着一个个半成品的灯罩,在上面绘画,但是伙计就足足有三十人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作坊。

也有伙计在招待人,态度却不太好,大有一种店大欺客,或者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气势。不是求着这些人买灯的,而是这些人求着他们卖灯。

杨潮走到伙计前,从怀中直接掏出一块碎银子,重量快有两钱了。

伙计一看到银子,顿时就没有了脾气,行礼拜见。

杨潮没空跟他瞎扯直接道:“你家主人在不在?”

伙计为难道:“我家主人很忙,一般都不见客。公子要是订货的话,跟我说是一样的。定下式样,日子,到时来拿货即可。如果公子没空,小人也可以代劳。给点跑腿钱就行。”

杨潮笑道:“还真的得见你们主人,告诉他有大生意!”

伙计道:“能有什么大生意,我家主人天天做的都是大生意。”

杨潮笑道:“给朝廷二品大员做的,算不算大生意。”

一听是朝廷二品,伙计顿时脸上变化,拿着银子的手都颤抖起来,慢慢抬起来,祈求一般的神色看着杨潮。

他到不怀疑杨潮说的话,一出手就给这么多银子的赏钱,肯定不是一般人家,说二品就是二品,反正是个官他们就惹不起,几品都无所谓了。

杨潮笑道:“给你的,你就拿着吧。现在带我去见你家主人了吧。”

伙计道:“当然,公子请跟我来。”

说完揣起银子在前边带路。

刘家作坊的主人此时却是很忙,他正在指挥徒弟们熬制一锅胶。

这种胶正是制作明瓦的原料。

明瓦,是一种代替玻璃的材料,一般用在房屋上,窗户上。广东地方志记载:“蚝光出阳江海中,蚝别种,无肉,治其壳,施以窗隔,薄而明,谓之明瓦。”

在沿海地方,用一种蚌壳打磨薄之后,通透明亮,因此叫做明瓦。

不过南京可不沿海,因此用蚌壳来制作的话,非常不方便。

南京又是最繁盛的地方,需求旺盛,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了一种方法来人工制作明瓦。

就像刘家作坊这样,用溶胶来铸造明瓦,想要什么形状就用什么形状,一次成型,简单方便。

而制胶的原料,也非常常见,是山羊的角,因此这种明瓦灯在南京叫做明角灯。

将山羊角熬成胶状,然后用模具进行浇筑,出来后,不仅一致,而且美观,甚至连那些图画都直接铸造出来了,剩下的工序,不过是简单的绘上颜色罢了。

这种东西,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