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童养婿-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筠抬头笑瞪她:“什么叫差不多是个意思就行?沐家大小姐成婚没有敷衍将就的道理,你别想着躲懒。我就是想着你还没吃饭才叫你过来的,这样正好腰身试得更准。若你饿就忍着,倘使晚半个时辰吃早饭就能将你饿死了,那我给你抵命。”
  大嫂将话都说成这样,沐青霜也没法再挣扎,磨磨蹭蹭随着向筠的几个丫头去试婚服。
  半道在中庭遇到刚刚进来的贺征,沐青霜见着救命稻草似地冲过去:“征哥你来啦!还没吃早饭吧?”
  “吃过了。”贺征不明白她的眼神为何如此热切。
  他诚实的回答让沐青霜噎了噎,旋即冲他挤挤眼:“你是从将军府走过来的吧?一定饿了。”
  贺征的将军府与沐家只隔了三个街口,对他来说这点路程压根儿不算事,哪里会饿?
  他茫然脱口:“没……”
  见沐青霜倏地皱起了眉头,他虽不明所以,却预感不妙,立刻一个急转:“原本就没吃多少,是有些饿了。”
  沐青霜这才满意地笑弯了眉眼,转头对那几个小丫头道:“你们去回我嫂一声,贺大将军非要我先陪着他吃早饭,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大嫂让你做什么去?”贺征随口问道。
  “试婚服……”
  贺征闻言立刻倒戈,伸手牵住沐青霜的手,温柔噙笑:“我虽有些饿,但还能忍。等你试完婚服再一起吃就好。”
  说来也好笑,寻常的未婚夫妻,通常都是女方更在意婚服、首饰这些小节,务求精益求精、无一点遗憾瑕疵;而男方通常大剌剌,差不多是个意思就得了。
  偏他俩这对儿是反过来的。
  沐青霜脸上才绽开的甜笑顿时垮了,生无可恋地拖着步子,皮笑肉不笑地冷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牵着我。”
  温柔亲昵?体贴陪伴?都是假的。还不就是帮着揪住她,怕她半道豁出去拔腿就跑去吃饭。
  贺征抬眼看了看走在前面的几个丫头,又以目光逡巡四下,确认一时再无旁人,便倏地倾身俯首在她唇上飞快啄了一记。
  “你!”猝不及防的沐青霜惊得杏眸圆睁,一蹦三尺高。
  毕竟婚期在即,人后如何“没脸没皮地厮混”那倒也还说得过去,这会儿几个丫头就在前面四五步而已,而且中庭里随时都有人经过,浪成这样不合适吧?
  前面那几个丫头闻声回头,疑惑地看了看自家大小姐突然红得像被泼了漆的脸,再看看一本正经、面无表情的贺大将军,茫然极了。
  “没、没事,我脚崴了一下。”头顶快要冒烟的沐青霜佯装镇定地摆摆手。
  待几个丫头转过头去,她才忍不住偷偷踹了贺征一脚。
  贺征不闪不避由得她踹过了,才俯首在她耳畔低声笑哄:“你乖些,我保证一辈子就劳烦你这一回。”
  “废话,若我这辈子还穿第二回婚服,你不得坐地上哇哇大哭?”沐青霜转怒为笑,嘟嘟囔囔地抱怨,“那婚服不但麻烦,还重!你那么喜欢,你怎不去穿?哼。”
  贺征状似认真地略作沉吟后,小声提议:“若不,我帮你穿?”
  这种不要脸的建议,自然又讨来一顿粉拳乱捶:“滚!”
  “我说错了,说错了。”
  贺征装模作样地躲了躲,心中暗自纠正:虽不能帮忙穿,但可以帮忙……脱。
  ****
  八月初七,沐青霜一大早去寻当日休沐的敬慧仪磕闲牙,却从敬慧仪口中得知一个叫她十分意外的消息。
  “……白韶蓉?!白书衍的女儿白韶蓉?!”
  敬慧仪轻叹一声,轻轻颔首:“当日你接圣谕出城赶往雁鸣山后,汾阳公主与钟离瑛大将军似乎察觉了什么,便命皇城司打了搜寻暴徒的幌子进了甘陵郡王府去查,当时就找到了那十几个孩子和白韶蓉,据说是关在一处的。”
  之前沐青霜只知从赵旻府中救出十几个“药童”,完全没听说过白韶蓉也在其中。
  “大理寺公布赵旻罪行时,竟半个字没提到她。意思是白家就这么吞下这口气了?!现下她人在哪里?”
  “白家应当是将她藏起来了,没人知道她在哪里,许是送出京了吧?这事我也是听说的,不确定真假,”敬慧仪转着手上的茶杯,凑近她些,压低嗓音道,“据说,那十几个孩子连同白韶蓉,是被赵旻用去试什么‘可解百毒、长生不老’的方子。当时皇城司的人看到他们浑身是血,便是因为每日被灌药后又放血才造成的。”
  “可解百毒,长生不老”,这种飞天玄黄的说辞无论真假,对某些心术不正之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诱惑。
  难怪秦惊蛰那样铁腕冷面额人,对外也只含糊提一句“赵旻用了十几个孩子试药”——
  这事若被心术不正的人知晓,那些孩子连同白韶蓉,只怕都要落得个“才出狼窝又进火坑”。
  “虽皇城司已尽量压住这消息,但你知道的,镐京之内哪有不透风的墙?”敬慧仪无奈捏着眉心,“那十几个孩子倒还好说,本来也没人认得他们。赵旻伏诛之后,秦惊蛰立刻暗中帮他们改名换姓,替他们各自寻了稳妥去处。只要他们今后谨慎些,不要让旁人知晓自己这桩遭遇,那就算安全了。可东城白家又不是什么籍籍无名的门户,白韶蓉以往在京中行迹也张扬,认识她的人可不少。若然她也在其中的消息被人知道,谁敢保证不会有人起了歹念?”
  沐青霜苦涩一叹:“其实那小姑娘不坏的。怎么就撞赵旻那疯子手上了?!”
  敬慧仪也是唏嘘:“可不就是说么?不过事情已经这样了,只能往好处去想。总归人还活着,有白家护着,想来也不会过得太差。”
  ****
  午后,沐青霜闷闷从敬慧仪那里一回到家中,就听说自己父亲被传召进内城面圣了。
  她赶忙跑去找到大嫂向筠:“嫂,传令官说没说是为着什么事?”
  “没呢,”向筠摇了摇头,接着又道,“不过昨夜你大哥提过两句,或许是为着爹被人陷害的那桩案子。”
  沐青霜挠了挠额角,满心里全是疑惑。
  她记得七月下旬赵旻一案事发时,武德帝明明将她父亲那桩事也交给大理寺去查了,按规矩这案子相关的事都该在大理寺去说,怎么突然又将人召进内城了?
  向筠宽慰道:“你别又东想西想自己瞎起急,晚些等爹回来就什么都知道了。”
  向筠一惯只管打理家中事,关于外间的这些消息知道得也并不多。沐青霜明白再追着她问下去也不会问出更多,便转身又出门,打算去鹰扬大将军府找贺征打听打听。
  哪知到了鹰扬大将军府,阮十二却告诉她,贺征也被宣召进内城去了,真愁人。


第91章 
  事实上,八月初七这日被召进内城的人不止沐武岱与贺征,还有丞相孟渊渟、柱国神武大将军钟离瑛、执金吾慕随、大理寺少卿秦惊蛰、皇城司指挥使周筱晗,以及兵部侍郎纪君正。
  除去无职无封的沐武岱,这些人多是武德帝从战时就重用或栽培的肱骨,如今个个实权在握,遇有大事时他常会先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再做圣裁。
  只不过,将这些人一个不漏召齐的盛大场面,还是立朝大半年来的首次。
  更叫人惊讶的是,除了这些人外,连专管皇室宗亲事务的宗正寺卿赵宜安,及武德帝同父异母的弟弟、长信郡王赵诚锐也被一并召进内城。
  宗正寺卿是赵宜安的官职,她还有个身份是武德帝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大周立朝后被武德帝封了长庆公主。
  赵宜安所任的宗正寺卿只管皇族宗亲的相关事务,基本不涉朝政权柄,而长信郡王赵诚锐更是个闲散郡王,非但不担官职,连府兵规模都不足千人。
  这两位几乎处于朝局边缘的皇室宗亲也在今日面圣议事之列,而协理国政的汾阳公主赵絮及同在京中的成王赵昂却并未奉诏,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
  当皇后进入勤政殿,瞧清楚里头站了些什么人后,只稍稍轻讶了片刻,接着便缓缓露出略显古怪的恍惚笑容。
  众人齐齐向她执礼,却全都沉默垂眸。
  场面如此异样,皇后却似乎毫无察觉,只是将目光投向主座上的武德帝。
  按照“帝后共治”的规制,即便她从未真正掌权,明面上与武德帝的地位仍是对等,不必像嫔妃那般向他行礼。
  她姿仪端庄地行过众人面前,缓缓踏上小玉阶。
  勤政殿的小玉阶只五级,铺了蓝色织锦绒毯,纹样是大周全境轮廓。
  她拾级而上的脚步极缓极轻,厚厚绒毯消弭了她本就不重的足音,满殿的静默将她这身移影动衬得愈发诡异。
  从头到尾,她如入无人之境,目光始终专注地望着座上那人。
  她狭长的凤眸里噙着笑,脚下踏过的是大周疆域轮廓,眼底倒映的是大周开国帝王。
  行至第五阶,她笑意如常地凝了武德帝一眼,兀自绕过御案,在与他并排却隔了半臂之遥的位置上落座。
  “众位卿家免礼。”她俯瞰玉阶之下,仿佛这时才瞧见殿中众人还在对她保持着执礼的姿态。
  她已猜到今日议事要说的是什么,但无论最终是怎样的结果,至少在此刻,她依然是与武德帝并尊的皇后陛下。
  依然是赵诚铭年少结缡的发妻。
  ****
  武德帝平静地看向沐武岱:“从渡江之战那夜说起吧。”
  前朝亡国后,朔南王府花了近三十年时间,一边与伪盛朝隔江对峙、一边整合江右各州势力,在从未间断的战火中极力重振江右民生,终于在去年冬日发起了反渡滢江的最后总攻。
  强渡滢江是复国之战最重要的一役。
  可在那一役中,为复国大业做出不小贡献的利州都督沐武岱,却因“临战私自调军改道”而背上了“怯战遁逃”的污点。
  而此事的源头,便是有人假作沐家暗部府兵的装束,向他传递了循化城破、他的女儿在金凤山战死并被悬尸循化城门的假消息。
  “……所以我擅自下令放弃防区、拔营奔往利州道,”沐武岱昂首而立,字字坦然,“彼时我防区左右分别有沐青演与敬慧仪率兵布防,我在下令拔营之后曾派人分头去通知他二人补阵。”
  从去年冬日事发至今,无论任何时候面对审问,他都没有否认过他在这件事中的私心与过错。
  身为年少戎马的老将,他很明白什么叫军令如山,也很清楚私自放弃防区对整个反攻计划可能造成多大的隐患。所以在事发后,他承担了犯错的后果。
  但在这件事里,他虽有不可回避的过错,却也有被算计的冤屈。
  被特准坐在椅上的老将钟离瑛站起身来,公允道:“照当时的情况,其实沐武岱做出那样的决策并不全错。一则事关他的女儿,二则,若果真循化城破、利州不保,那咱们复国的大军就会立刻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如果那个消息不是有心人下套,而是真有其事,那甚至就可以说,沐武岱的当机立断是非常正确的,非但无过,还该论功。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那消息是假的。
  “当夜向沐武岱传假讯之人,乃是朔南王府死士,”武德帝平静道,“那人的尸体,是朕命人收走的。”
  谁也没有料到,这句话会从武德帝口中说出来。
  此刻在场的大都是武德帝的亲信心腹之臣,哪有谁是蠢的?有些事他们早已看出端倪,只是大家都没拿到实证,便不敢贸然妄断。
  可他却在时隔大半年后,自己当众说出来了。
  满殿鸦雀无声,众人眼中有诧异有惊疑,唯独武德帝身侧的皇后恍惚噙笑的神情波澜不惊,仿佛置身事外。
  根据纪君正的追查,那人虽是朔南王府名下死士,却是皇后当年成婚时从母家带到钦州朔南王府的。
  也就是说,那人原是允州姜氏的家生死士。
  当纪君正呈上誊抄的允州姜氏家生死士名录与姜家人的供词,是何人引沐武岱进套,便不言自明了。
  皇后并未反驳,只眉梢轻轻动了动,仍是笑的。
  武德帝则是默然扭头,望着一旁的盘龙柱,自嘲般地笑哼一声。
  武德帝赵诚铭与皇后姜涵是少年夫妻,成婚至今已三十余年。
  就事论事的说,赵诚铭算不上什么好夫婿。
  赵家的朔南王爵在前朝时虽是异姓王,却与前朝皇室数代通婚、亲缘关系根深蒂固,因而就成了煊赫不倒的世袭勋贵之家。赵诚铭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王府世子,中原世家门阀纨绔们会有的坏毛病,他多少也有一些。
  在所有的坏毛病中,最有名的一点,便是他喜好收集美人。自他十六岁起,后院人数就只见多不见少,在他成婚袭爵后,这个毛病也并无好转。
  对他原配发妻姜涵来说,他真的不是个好夫婿。
  他知道自己在这一点上对姜涵是亏欠愧对的,所以在旁的事上尽量予她弥补。
  她愿安于后宅,他便从不苛求她分担王府事务。
  长子早夭使她心思郁结数年,之后产下二女儿赵絮也并未使她走出阴霾。或许有迁怒,又或许是还有旁的缘故,总之她对赵絮是厌恶至极的。
  赵诚铭虽未如何体贴关怀,但见她始终不喜面对这个女儿,便将年幼的赵絮带在身旁亲自抚养。
  后来她对赵旻的各种纵容惹来不少非议,但因没有惹出太大事端,赵诚铭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得她去了。
  滢江之战时,他得到密探禀报姜涵院中的死士有异动,立刻派人循线跟去,待在沐武岱拔营而去的地方发现那人尸首,自是不动声色地将那尸首收走。
  否则以沐家当时的势力与声望,姜涵今日绝无可能安然在他身侧并坐。
  可他没有料到,他对发妻的愧疚与心软,会成为她眼中的默许纵容,一步步,越做越多,越错越远。
  ****
  “因为皇帝陛下曾在多年前一次醉酒时对皇后提过,复国后首要之事便是天下一统,绝不能再陷入前朝那般各地裂土的局面,江右各家手中的军政大权必须归属朝廷。而利州与中原有天堑屏障,易守难攻,循化沐家便是这些隐患中最棘手的一家。”纪君正直言道。
  武德帝既命纪君正暗中彻查沐武岱一案,自也将这段陈年过往坦然相告。
  而纪君正敢当众说出这话,显然也是武德帝同意的。
  沐武岱听完并无怒色,只是笑了笑。
  他也算个老辣政客,能明白赵诚铭当年的担忧是顺理成章的。毕竟赵诚铭对他、对沐家并不算十分了解,无法确认沐家在复国之后将作何打算,有这样未雨绸缪的担忧并不出奇。
  纪君正直视皇后,问得单刀直入:“皇后是否是因见皇帝陛下迟迟不曾有对沐家动手的意思,便要替陛下分忧?”
  皇后略抬下巴,浅笑倨傲。虽未作答,却也未驳斥辩解。
  待纪君正将自己所查到的事禀完,沐武岱一案就算是彻底真相大白。
  可接下来,执金吾慕随、皇城司指挥使周筱晗、大理寺卿秦惊蛰三方汇总的事,才真的叫人震惊到无话可说。
  中宫有一名女官是伪盛朝皇室宗政家留下的暗桩,而这件事,皇后住进中宫的第二日就已经一清二楚。
  她非但没有对任何人声张此事,反而通过这名女官与伪盛朝暗中通联。赵旻炮制京南屠村惨案,欲以沐青霜做交换、借来八百名伪盛军试图谋杀贺征,皇后陛下“功不可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怎会意图背叛赵家天下?”皇后转头看向身旁的武德帝,软语温言,“我知你一向爱惜名誉,又顾念人情,许多事,你明知该做,却迟迟下不去手。常言道,夫有千斤担,妻挑八百斤。我既是你妻子,自该替你排忧解难。”
  循化沐家大势已去,可还有江右的淮南陈家、零陵公孙氏、澄山李氏……他们眼下只是碍于民心皆向着安稳一统,赵诚铭又着实能够服众,这才暂无动作。
  在姜涵看来,一旦朝廷式微或赵诚铭不幸,这几家必反。不如尽早除去。
  其实赵诚铭对这几家也并非没有防备,但他行事有他的底线,这大半年来通过各种制衡之道与交换条件,让他们逐渐交出手中兵权并将主家迁来镐京。
  他从出生起便是朔南王府世子,所受的教导大体上还是偏于明正堂皇,非常爱惜身后名。即便有些事只能在台面下进行,他也不屑于小气巴拉的阴私手段。
  况且眼下战火才歇不足一年,他还没忘这些人在亡国后与他一道在江右卧薪尝胆、筹谋复国的付出与贡献,没忘他们的家族在多年与伪盛朝对峙中的牺牲。
  他有他的良心,不愿做得太绝。
  如此一来,他采取的手段都是缓缓而治,虽结果都算好,过程却显得漫长,在姜涵看来是拖沓手软了。
  “你是天下之主,对这些人理当秉雷霆之势而下,何苦纡尊降贵赔这份小心?”姜涵笑着摇摇头。
  既赵诚铭不愿手上沾了这些人的血,她便想到借伪盛军的刀来替夫婿分忧。
  在场所有人都已震惊到满脑子乱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