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唐再续-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小吏所辱,张雄为之辩解,不料反而见疑于节度使时溥,结果二人惧祸。思来想去,这位出身淮北的下层军官张雄,便凭借武力一跃而控制了苏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唐末江南众多此类武人刺史之一。
  然而苏州作为江南财赋重镇,身为浙西观察使的周宝不能眼看着苏州的易主而不管,虽然他是个“空降干部”,似乎没什么实力。因此,当光启三年三月,周宝因为自己内部的兵变而出逃治所润州,依附亲信常州刺史丁从实时,还要在危机时刻,派遣本可以作为自己夺回润州的重要援助的**镇使徐约及其jīng兵,去攻打苏州。
  于是,光启三年夏,四月,同样身为北方军将的徐约便继张雄之后,占据苏州,成为苏州刺史。而张雄转而逃亡入海,并最终趁乱占据润州上元县,甚至私自升上元县为西州,再次自封当上了刺史。
  不过另有一说,言浙西周宝子婿杨茂宝为苏州刺史,约攻破之,遂有其地。若是如此,则当徐约进取苏州时,身为周宝子婿的杨茂宝已经率先占据其地。因此李曜此前曾听人提起,说当年徐约进取苏州时,只是打着周宝的旗号,实际并非是受周宝指使。
  当然,这种事别说后世很难说清,就连如今事情不过过去二十多年,李曜也没法查探得太过清楚,他只是下意识觉得很有一直可能,是周宝在命徐约进取苏州之后,忽然又反悔此前所为,怕徐约尾大不掉,便让自己的子婿杨茂宝率先攻取苏州。而徐约毕竟从润州**镇赶到苏州,比杨茂宝从常州到苏州远得多,所以能够让茂宝占取先机。只是,这时候,张雄的轻易失守,却让人大惑不解,也许和他初到江南立足不稳有关吧。
  须知唐末割据政权,大者数镇,小仅数州,而只据一州之地的也大有所在。究其原因,无论是同州防御使,还是河阳三城怀州节度使,都是因其重要之军事战略地位而升格为方镇的。而此时的苏州作为浙西观察使辖区的中心州城,交通南北,并拥有巨大的财赋,使得张雄、周宝、徐约等人相继窥视其统治权,则是更进一步把北方藩镇的好为乱的习气带到了南方,从而让苏州一下子成为了军事重镇,以后的数十年中再也不能享受和平了。
  黄巢起义的后果之一,是秦宗权的叛乱,而秦宗权叛乱的后果之一,则是孙儒的劫掠江淮。而孙儒的南下,正好遭逢了淮南杨行密、浙西钱鏐的崛起时段,此二大势力的崛起,无疑对孙儒想要趁乱割据一方产生了不利。因此,孙儒如无头苍蝇般的左冲右突,杨行密艰难的争夺地盘,以及钱鏐不紧不慢的扩张势力,加在一起,就使得浙西之地数年之内陷于混乱。
  李曜自从出任洺州刺史之后,加上了解到赵颖儿身世,对于此前曾经发生在南方的一些事情也逐渐开始关注,奉命出使淮南之时,在那长达数月的客居时间里,他端坐别院,却暗暗指挥隐藏民间的军械监商贾拉拢人才,顺便也了解了许多这个时代江南地区的一些情况,其中就包括这三大势力当初曾经发生的交锋。
  这段时间发生在浙西的战乱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钱鏐以助周宝勘定内乱为名义的进取润、常、苏三州。第二阶段是杨行密与孙儒对浙西北三州的反复争夺。第三阶段是孙儒的溃败以及浙西三州势力范围的初步定型。
  浙西战乱的结果是苏州归属钱鏐,常、润二州归属杨行密,而过江猛龙孙儒败死。浙西战乱结束后,一直和平的情况并未长久,便又有了战争的迹象,起因于浙东董昌的叛乱。
  董昌名义上是钱鏐的上级,但事实上两人一直处于一种“董昌是政治领袖,钱鏐是军事统帅”的微妙关系中。随着钱鏐在各次战争中势力的增长,董昌必然会被钱鏐高高架起,而钱鏐也会感到董昌在他上头的种种不舒服。因此,当两人联合击败盘距在浙东的黄巢残部刘汉宏的势力后,或出于浙东财赋考虑,或出于政治前途考虑,董昌都要去浙东越州,从而出现了董钱二人隔钱塘江而峙的局面。
  钱鏐作为军事领袖,虽然占据着杭州,但杭州隔江便是越州,可以作为个人势力范围的边疆州看待,随时可能受到董昌的反戈一击。而浙西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蔽,钱鏐所占领的苏州也已非昔rì可比。紧领杭州北部的湖州一直由李师悦占据,而师悦又是倾向于杨行密的。只有杭州南部睦州刺史陈晟尚可以利用,但虽然同样出身八都旧将,在钱鏐根本处于势弱的时候,投靠谁是说不准的。于是,钱鏐唯一的出路便是乘机消灭董昌,而董昌竟然走出了称帝这一着臭棋,自然就成了钱鏐最好的机会。
  别看刚才戴友规说得好听,说杨行密打算南下平定董昌之乱,只是因为有钱鏐阻挠,所以作罢,而李曜也未曾对此表示异议,就以为事情果然如此。其实事情根本不是这般,事实是:杨行密要打的是钱鏐,正好董昌来求援,杨行密遂出兵南下攻打钱鏐的苏州,将之夺取。
  至于戴友规刚才的那番说辞,显然那是事发之后杨行密给天子上疏时的说法。也无非是说之前不知道天子的诏令,所以我杨某人一听董昌叛乱了,想到我是天子藩篱,急得立刻起兵南下,谁知道钱鏐这个贼厮鸟居然不让我的兵借道南下帮陛下您平定叛乱,我杨行密急于王事,只好不顾其他,打算先打钱鏐,再灭董昌,保证还陛下一个清平世界云云……至于说后来诏令到了,让钱鏐去打董昌,我杨某人也听了陛下您的话,这不就罢兵息战了么?哦,您说苏州,嗯,我的兵打下苏州之后没有军粮了,只好暂据苏州,凑点口粮,等军粮足了咱就走……军粮什么时候足?哦,这个嘛……就难说了……
  犹豫李曜的出现已经导致一些蝴蝶效应,这场仗正是发生在李克用出兵关中前夕。从此次战争进程,以及战火沿及范围来看,此次征讨董昌的战役,有东西线两个战场。而苏州的失守,便导致了西线战场的吃紧,因为杨行密对董昌的支援无疑会加重钱鏐的军事压力。而当时苏州的守将,是乾宁元年二月任命的曾经在浙西混战中失守润州的成及,失败的经历并没有让他学到什么经验,所以也没有改变他再次失守的命运。
  当时董昌求救于杨行密,杨行密遂遣泗州防御使台蒙攻苏州以救之,冬十月,杨行密遣宁国节度使田頵、润州团练使安仁义攻杭州镇戍以救董昌,董昌则使湖州将徐淑,会同淮南将魏约共围嘉兴。钱镠则遣武勇都指挥使顾全武救嘉兴,顾全武是钱鏐麾下第一名将,出兵之后气势如虹,连破乌墩、光福二寨。淮南也不是没有收获,比如淮将柯厚就攻破了苏州水栅。到了乾宁三年chūn正月,安仁义以舟师兵至湖州,yù渡江接应董昌,钱镠仍遣武勇都指挥使顾全武,外加都知兵马使许再思去守西陵,顾全武一出马,安仁义便没法渡江了。然后没多久,苏州常熟镇使陆郢以州城投杨行密,俘虏刺史成及。
  如果站在整个战争的角度来看,此时的钱鏐的确十分被动,淮南大将台蒙在围攻了苏州之后,顺便给了润州的安仁义以南下配合宣州田頵以及湖州李师悦进攻苏州嘉兴和杭州周边军寨的机会。而钱鏐则全靠顾全武在东西两线之间来回奔波,才得以保证自己老巢杭州不被攻破,也才得以阻止杨行密的军队渡过浙江与董昌的军队汇合。但是,苏州最终还是被杨行密进取,嘉兴也至今还在被围攻之中。
  钱鏐与杨行密虽然在浙西混战中,曾经共同讨伐过孙儒,但是毕竟两者都处在军事上的上升阶段。杨行密对常州、润州的实际占有,和对湖州的间接控制,都使得钱鏐的浙西观察使衔有名无实。而董昌之役中,杨行密更是直接出兵占领了苏州,由此所造成的对杭州的威胁已经使钱鏐无法忍受。可以说,只要钱鏐平定董昌,苏州之役必然随之而来,没有万一。
  因此,此时李曜此时明确提到苏州,戴友规与杨潞同时面sè大变。
  戴友规急问:“钱鏐竟然会不顾此战伤亡,立刻出兵苏州?”
  而杨潞眼中也突然露出惊sè,同时出言道:“我淮南取苏州不过二十余rì,蒲帅何以神速得知?”
  这两人同时发问,而发问的方向却大不相同,这自然是他们二人平rì所专注的事务有别所致。李曜闻言,心中暗暗点头,面上浮现一丝不可捉摸地笑容。
  他伸手虚压,淡然开口道:“二位稍安勿躁,且请某慢慢道来。”由于此番戴友规才是正式使节,因此他首先回答戴友规的问题:“戴判官,你长于军旅智计,当知苏州之重。淮南得苏州,则对钱鏐如头悬利剑,何时愿斩,便可斩之,而钱鏐则须时刻jǐng惕,否则稍有不慎,便是倾覆之危;钱鏐若得苏州,则西可溯江而克金陵,北可渡江而袭扬州,更可为他杭州老巢之藩篱,使其攻守有度,进退无忧。如此要害之处,两家谁不重视?然则若更细看,则淮南失了苏州,金陵尚有地形之险可据,扬州更有长江天堑为恃,进虽失了跳板,退却仍有凭借;反观浙西,钱鏐若失了苏州,杭州便如凤凰脱毛、大虫(老虎)无牙,看似强大,实则以其咽喉,向敌刀锋,可谓是危若累卵。戴判官以为,若你是钱鏐,手控两浙,财雄势大,能咽下如此恶气,甘于这般境遇?某料他击败董昌之后,势必不能甘休,必将趁胜出兵,与淮南决战苏州!”
  戴友规面sè连变数次,终于忍不住面露急切,有些不安地沉吟道:“不瞒蒲帅,大王与某辈,虽也料到钱鏐势必不会坐视苏州易主,但却也未曾思虑此节,倘若钱鏐不顾伤亡,平定浙东之后立刻北伐,我淮南必失先手,胜负……实难逆料。”他早已清楚李曜在军事上的眼光,因此也不作什么虚言,对此军情的判断直言不讳。
  李曜见他说完便沉思不语,心中微微一笑,却转头去答杨潞的问题:“此番河中大战,若真个详细论功,其实杨姑娘与盈香妙坊可算得上居功至伟。以朱温那般狡猾如狐之辈,也被姑娘你轻松设计,白做了一场盐池美梦。”他稍稍一顿,面露微笑道:“至于姑娘方才所问,某何以如此神速便得知苏州易主……以姑娘大才,难道真个不知?”
  杨潞果然不是真个意外,闻言顿时展颜一笑,柳眉微微一挑,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蒲帅那河东军械监中的商贾,只怕有三成兼为细作吧?”
  李曜呵呵一笑,轻轻摆手:“军械监中之商贾,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细作,事实上,许多情报,无须刻意打听。”
  杨潞微微蹙眉:“哦?”她略微思索,仍是不解,竟也不客气,居然直接问道:“倒要请教蒲帅,若不刻意打听,这情报却从何处而来?”
  李曜轻笑一声,悠然道:“大多数情报,来源于细节。”
  杨潞听了,更是皱眉,佯装不悦道:“蒲帅为何总是对奴家故弄玄虚?”
  李曜摇头笑道:“某何曾故弄玄虚了?只是情报一事,除了刺探某些机密之外,绝大多数来源于各种纷杂末小,能否从这些浩瀚的线索中找到有用的情报,其所需要的,乃是敏锐的目光,和细致的分析。”
  杨潞听完,突然就收起佯装出来的不悦,嫣然笑道:“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古人诚不欺我。蒲帅既擅理财之道,又用兵如神,如今看来,连这细作情报之事,也是了如指掌、别有一番见解……如此看来,奴家这一趟河中之行,还当真来得对了。”
  李曜微微好奇,反问道:“哦?敢问杨姑娘此来,所为何事?”
  杨潞盯着李曜的眼睛,正sè道:“交换。”
  “交换何物?”李曜毫不迟疑。
  杨潞面露笑意:“蒲帅军权在握,又兼财雄势大,奴家一介女流,还能与蒲帅交换这些物什不成?自然只能交换一些奴家还算拿得出手的东西。”
  李曜见她白玉无瑕的脸上似嗔似喜,红菱般的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竟然忍不住心中一荡,暗道:“这妮子要不是杨行密的女儿,又这般厉害jīng明,使我心中早有jǐng惕,这一笑如此百媚横生,就算我这种‘老将’,只怕也要被她给勾了魂去了。”原来他自出使淮南,客居扬州起,心中就对杨潞有了一定地jǐng惕,倒不是觉得她定要来害自己,而是怕自己大事未成,却乱起别的心思。
  当下收起遐思,微微垂下目光,不与杨潞对视,只是轻声问道:“何物?”
  ………………………………………………………………………………
  ps:附文浙西战乱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钱鏐以助周宝勘定内乱为名义的进取润、常、苏三州。
  此阶段,起于光启三年(西元887年)“五月,钱镠遣东安都将杜棱、浙江都将阮结、静江都将成及将兵讨薛朗。”是年“六月,师次阳羡,与贼将李君旺遇,大破之,获船八百余艘。”于是,同年九月“遂进攻常州,丁从实弃城宵遁。”三州之中居于中间位置的常州被率先攻破。
  光启三年“十二月,钱镠以杜棱为常州制置使。命阮结等进攻润州,丙申,克之。刘浩走,擒薛朗以归。”又《吴越备史》卷1《武肃王》文德元年(西元888年)正月丙寅条云:“我师克润州,生擒薛朗而还,王命剖心以祭周宝。刘浩走之,王命阮结为制置使。”则《备史》或许是以薛朗到杭州之rì追述润州的攻克,如此,润州之下当在前此的光启三年十二月。于是,润州也被破,浙西北三州只剩苏州一地了。
  作为进攻苏州的准备,文德元年正月,“又命筑嘉兴县城。”于是,同年“秋九月,王命从弟銶率兵讨徐约于苏州,”开始了钱鏐集团第一次对苏州的战役。经过数月的征讨,第二年(龙纪元年,西元889年)“三月,我师破徐约于苏州,约奔入海,中箭而死。王命海昌都将沈粲权知苏州事。”于是,浙西北三州尽入钱鏐政权,并且在道义上,钱鏐是以继承周宝浙西观察使的名义,收复了浙西诸州。因此,以后淮南杨行密以及孙儒对三州的侵犯,都是钱鏐政权所不能容忍的,也就决定了浙西以后的数年之乱。
  附带需要说明的还有湖州,《新唐书》卷188《杨行密传》云:“昭宗诏行密检校司徒、宣歙池观察使。时韩守威以功拜池州刺史,行密表徙湖州,以兵护送。而李师悦在湖州,与杭州刺史钱镠战不解。苏、湖、常、润乱甚。”此时,恰逢杨行密进取宣州赵鍠之时,也想趁乱进取湖州,且湖州与宣州为邻州,如果杨行密得手宣州趁势从西进攻,李师悦必将陷入两面作战境地,取之必易。不过,考虑到此年(文德元年,西元888年)李师悦由湖州刺史升为忠**节度使,很有可能是师悦为了不陷于两面作战,以争取杨行密的援助来帮其抵御钱鏐,而依附于行密,并通过行密取得了节镇的名号。
  故,第一阶段结束,此时太湖沿岸的势力分布大致为:钱鏐控制苏、常、润三州,杨行密控制宣、湖二州,而孙儒正在扬州虎视眈眈。
  第二阶段,杨行密与孙儒对浙西北三州的反复争夺。
  首先说明一下在杨、孙的争夺战之前,钱鏐对三州主政者的任命情况。润州,“文德元年(西元888年)chūn正月……丙寅,我师克润州……王命阮结为制置使”,又“龙纪元年(西元889年)……五月,甲辰,润州制置使阮结卒,钱镠以静江都将成及代之。”常州,“光启三年(西元887年)……十二月,命杜棱为常州制置使”。苏州,“龙纪元年……冬十月……以给事中杜孺休为苏州刺史,钱镠不悦,以知州事沈粲为制置指挥使”。
  对于浙北三州的争夺,在孙儒一方,由于孙儒的既想取之,又要照顾到江北扬州的不被朱全忠袭击,从而使其在江北之间反复来回,也造成了三州,特别是常、润二州在孙、杨之间数次易主。因此,必须再分阶段叙述这一史实。
  首先,是杨行密的进取常、润二州。《新唐书。杨行密传》云:
  “行密虽得宣州,而蔡俦为孙儒所破,以庐州降。儒进攻行密,行密复入扬州,北结时溥扞儒。全忠遣庞师古将兵十万,自颍度淮助行密,败于高邮。行密惧,退还宣州,遣安仁义袭成及,取润州,自将三万屯丹杨。仁义又取常州,杀钱镠将杜棱。”
  如此,则杨行密在渡江后,本部屯润、常之间的丹杨,让安仁义先后进取润、常二州。故《吴越备史》云:“龙纪元年(西元889年)……十一月……是月,宣州杨行密遣将李友陷我毗陵,执杜棱而去。初,李友攻毗陵,凿穿地道而入,兵甲俱以土中夜入于棱之寝室,因执棱于卧榻而去。”《资治通鉴》又云:“龙纪元年……十一月……田頵攻常州,为地道入城。中宵,旌旗甲兵出于制置使杜棱之寝室,遂虏之,以兵三万戍常州。”
  其次,则是孙儒渡江从杨行密手中拿下常、润二州。《资治通鉴》云:“龙纪元年……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