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哲武现在对“中东路事件”的前因后果,蒋介石的目的,张学良和东北军的情况甚至还有GCD的态度都基本了解了。
    既然了解了情况,那剩下的问题就不仅仅是是否出兵的问题了,而是怎样出兵?出兵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了。
    他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他出兵东北并不会引起蒋介石的不快。虽然蒋介石也会认为中苏之间的战争,东北军是不会取得胜利的,可既然战事打起来,宋哲武相信蒋介石也绝不会希望看到东北军败得太惨
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战序曲 中东路(六)
    宋哲武认为,如果他率第四路军出兵东北,即使最后这场战争还是失败了,但绝不会败得很难看,而只要他取得一两场胜利,中东路的可怕后果也许就会避免,至少也是减弱了,蒋介石在国内外的颜面上也就过得去,就是在后面的不可避免的谈判中也会有更大的主动权。wWw、()
    这样的结果,蒋介石不仅不会不快,甚至还会很高兴看到。如果他能再给蒋介石一个更大的惊喜,不仅可以为后世的祖国的繁荣奠定更加强大的基础,就是对八年后的全面抗战也会有更积极的影响。
    而且,他如果把功劳到时都推给蒋介石,蒋介石的威望立刻就会大涨,这不仅会有利于让蒋介石尽快的稳定国内政局,及早准备抗战,就是对他宋哲武也会另眼相看,他可以在更宽松的环境里积极备战。即使这次出兵东北大败特败,那也无所谓,至少他宋哲武为国家民族进行了浴血奋战,力所不及而已。就是对蒋介石也没有什么损害,大不了他蒋介石也像对待张学良一样,把罪责都推到他宋哲武的身上。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促使他作出出兵的决定,那就是宋哲武心中一直存在的对苏军的那股不服气的冲动,确切地说是对当今苏军的战斗力不是很服气。
    这时的苏军的装备,远不是二战时期那样强悍,各师步兵营平均只有8。2挺轻重机枪和大约2。7门火炮。在苏联武装力量中,按照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1918年11月13日的命令所规定的编制,步兵团有3个步兵营(每营辖3个连和1个机枪队)、团属机枪队、迫击炮队等。全团总人数为3687人,48挺机枪,6门58mm迫击炮。
    就是这样的编制,在苏联二十年代的国内战争中人员和机枪还被大量削减;他们虽然已经可以自己研制飞机了,可是这个时候苏联最先进的战斗机就是刚刚研制出来的战斗机伊…3(И…3),轰炸机只有安特…2(АНТ…2)、安特…3(АНТ…3)。其它飞机还有仿制的美英的DH…4、DH…9、DH…9A和阿弗罗504,以及德国的福克DⅦ、Ju13和Ju21。这些飞机不仅性能老旧,就是数量也很有限。
    至于坦克,就更不值一提,苏联现有的坦克几乎都是一战时的老货色,有英国的马克…3、马克…4型,还有霍奇基斯、夏尔B1b等法国坦克,这些坦克的时速最快的也只有6公里,装甲仅有可怜的6毫米,火炮口径只有37MM;而且还是使用航空煤油的发动机。他们自己研制的坦克只有БТ…2可以刚刚赶上当今国际上列强的水平。
    步兵的基本武器是5发单排弹仓7。62mm口径的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甘步枪与毛瑟步枪系列、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等其他同时代同类军用步枪相比,其枪机设计显得较为复杂,它的设计粗糙而且过时,整体的操作感觉也比这些步枪笨拙。但莫辛…纳甘步枪的优点是易于生产和使用简单可kao。
    综合上面这些情况,同苏军相比,宋哲武所不具备的无非就是他没有坦克和飞机,对于苏军那些过时的坦克他是有办法对付的。至于飞机他也有,虽然性能要差些,还因为飞行员的原因,数量也要差很多,不过他可不想拿他的那些宝贝和苏军硬拼,他只会用在他最需要的地方。
    而苏军这个时候普通的师级部队还没有大量大口径重炮,他们的师级部队只有一个炮兵团,火炮口径应该是第四路军还没有榴弹炮,可是仅就炮火密度而言,他的第四路军数十倍于苏军。第四路军一个连就有22门60MM迫击炮,而这几乎就是苏军一个师所拥有的全部迫击炮的数量;第四路军一个团有轻重机枪368挺,是苏军团级部队的七倍以上。以第四路军现在的战斗力绝对有和苏军一拼的实力。
    再有就是兵力问题。据宋哲武所知,苏军自五月底开始在中苏边境集结部队,到八月也仅仅集结了6万多人。在他的记忆里,就是到11月苏军开始大规模进攻时,最多也就集结了8万多人,而且还是分布在东西两线。西线的满洲里一带只有3个师,不到4万人。
    因此,宋哲武认为,只要他集中优势兵力猛击一点,快速歼灭苏军一部,苏军就会立刻转入守势,那时它不仅不会再在边界挑衅,甚至还会怕中**队越界进攻他们呢。
    而苏军如果想要再次集结大规模的兵力报复,那可就是需要很多时间了,最快也要半年以上才可以做好再次进攻的准备。这次集结地苏军,都是苏联驻西伯利亚远东共和国方面军和外贝加尔湖军区的部队,远东共和国方面军和外贝加尔湖军区的部队,加到一起大概有二十多万人。这些部队驻守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仅各要点的常规驻防兵力就占去了一半以上,比如驻海参崴及附近的兵力就有6万多人,而这些部队是为了防备日本人的,苏联方面是不会轻易调动的。集结八万人的部队应该已经是苏联在远东所能集结兵力的极限。
    集结八万人的部队竟然需要五个多月的时间!宋哲武十分惊叹于苏联远东地区的广大。可宋哲武也知道,仅在黑龙江对岸沙俄就从满清手中攫取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中国从此失去了在东太平洋日本海的出海口。一想到这些,宋哲武的心里就不禁隐隐的感到一阵阵的刺痛,他也暗自下定决心:‘既然我宋哲武来到了这个世界,就绝不会再让中国失去一寸土地!’
    想到这里,宋哲武坐直身体,轻轻咳了一声。众人知道,这是宋哲武要做出是否出兵的决定了。众人都屏气凝神地等着宋哲武说话,葛光庭更是紧张的不得了,紧握的双手因为过于用力,骨节都已经发白了。
    宋哲武是否出兵援助东北,这对张学良,乃至东北军都是绝对至关重要的,现在虽然在边境上的一系列冲突中,东北军还没有吃什么大亏,甚至在有些战斗中还多少占了些便宜。可是葛光庭知道,这是苏军还没有准备好,一旦他们准备妥当,必然会大打出手,那时他认为东北军是一定顶不住苏军进攻的。
    虽然张学良对外宣称,‘以东北军的实力,完全可以挡住苏军的进攻’。可葛光庭清楚,这是张学良怕中央军借机出关进入东北,打破他在东北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也是在给东北军打气,如果还没大打,他这个东北军的统帅就气馁了,那这仗就不用再打了。
    宋哲武严肃地对葛光庭说:“静岑先生,虽然我认为张副总司令在“中东路事件”这件事上做得有些轻率,可现在毕竟是苏军在威胁我们东北的安全,要想通过武力夺回中东路,损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以说,这场苏军和东北军的战争已经不仅仅是东北军的事情,他是全中国人的事情,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国战。既然是国战,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同仇敌忾,共同御敌。所以,我决定出兵协助张副总司令共抗苏军。”
    “宋……将军,如果我没听错,你是说你同意出兵东北?”葛光庭激动得站起身来,用颤抖的声音确认着宋哲武的话。
    宋哲武坚定地说:“静岑先生,是的,我同意出兵东北。”
    宋哲武看了一眼箫国栋那满是担忧的眼神,激昂严肃地对众人说:“此次去东北作战,不同于以往我们打的任何一场战斗,以往我们打的都是内战,是中国人之间的战斗,甚至也可以说是兄弟之间的战斗。而这次是同外敌作战,是不死不休的国战,除非苏军退出边境,不再袭扰挑衅,否则我们绝不罢休。军队是干什么的,军队是用来保家卫国的,我意已决,此次出兵,即便战至一兵一卒也在所不惜!即使第四路军付出再大的伤亡,只要能不丢城弃土,保卫我们国家的领土主权不受践踏,任何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宋哲武慷慨激昂的一番话,让葛光庭有些干涩的双眼不由自主的蒙上了一层泪光,看着眼前这个一心想着国家主权、领土的宋哲武,再想想东北军中那些宁肯自己的家乡遭受外族践踏,也不愿意让中央政府的军队入境的将领们,葛光庭不禁感慨万千。
    葛光庭长叹一声说:“放眼当今中国,能如此不计个人得失的地方实力人物,只有宋将军一人尔!启予说得没错,宋将军果真是当今少有的奇男子、大丈夫,有将军如此,是东北父老之幸,国家之幸啊!静岑替汉卿和东北父老谢谢宋将军。”
    说完,对宋哲武深深地一躬鞠下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战序曲 北顾
    葛光庭是安徽蒙城人。wWW!()并不是东北人。可是葛光庭为了能给东北求得援军,不顾年近五十高龄,多方奔走,这让宋哲武很是钦佩,这样的一个老者给他鞠躬,他如何敢安然接受,忙一伸手去扶葛光庭,连声说:“静岑先生,这可使不得,使不得。”
    葛光庭直起身,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张银行本票和一本密码递给宋哲武。“这张第四路军出兵东北的开拔费,援军的武器弹药损耗全部由东北军提供。还有这本密码,宋将军有事可以和汉卿及时联络。汉卿在北戴河还等着我的消息呢,我也不多呆了,现在就赶回北戴河,好让汉卿早作准备。”
    宋哲武止住急着要走的葛光庭,笑着说:“静岑先生,军情紧急,你尽快赶回北戴河我不反对。可也不差这一点时间,马上就到中午了,静岑先生先去休息一会。我们还要商量一下出兵的人数,以及需要张副总司令提供的物资清单,吃过午饭,由你一并带回去。”
    葛光庭知道自己过于心急,忙点头下去休息。
    虽然箫国栋和陶蓉、王叙都对出兵心有顾忌,可是宋哲武既然决定了,那就要他们全力配合组织部队做好出征准备。宋哲武带着几人来到隔壁作战室,开始商讨出兵的问题。
    宋哲武为了打消箫国栋和陶蓉的顾虑,首先再次表示出兵的决心,其次给他们分析了苏军现在的装备及兵力状况,几人听了这才放下心来。
    陶蓉首先说:“司令,你说的这些苏军的情报是否准确?”陶蓉知道宋哲武有情报涞源,宋哲武能知道苏军大致的情况他并不感到很意外,只不过长期做参谋长让他养成了谨慎的习惯。
    对于王叙来说,他也并不感到很惊奇,他认为宋哲武应该还有一个秘密的情报涞源,因为宋哲武交待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好像是先知先觉般,都要快上一拍。所以,他也不是很在意。
    宋哲武点头说:“主要情况都应该是准确的。”
    箫国栋看着宋哲武说:“虽然就情报上看,苏军和我们第四路军相比优势有限,只是飞机和坦克对我们有优势,步兵应该我们还要强些。可是要对付苏军的八万多人,我们的兵力不应该少于20万人,我们这几个师的部队刚刚整编完,各部队之间还需要磨合一段时间。而且这样一来,我们在涞源地兵力就空虚了。”
    陶蓉想了想也说:“司令,我同意萧参谋长的看法。虽然我们在步兵上有一定的优势,可是我们没有飞机和坦克,这个优势就要大打折扣,虽然有东北军的配合,可是我们还是要以自己为主,不应该把我们的安全交给别人。所以,我们在东线绥芬河的兵力要在10万人左右才能对苏军形成一定的优势。西线满洲里的苏军虽然兵力不多,可是那里东北军兵力不多,我们后方的交通线又长,稳妥起见也要有10万人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宋哲武看着机人说:“东西两线各出十万人,对付西线满洲里的苏军还可以形成绝对的优势,可是要对付绥芬河方面的苏军就显得不够了。那里最终苏军的兵力要达到5万多人,不仅有空军还有舰艇助战,在那样的环境下,人员再多也不会有什么优势可言,要想取得胜利不付出巨大的伤亡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即使胜利,只要苏军退到舰炮射程以内,我们对他们就没有什么办法。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那里离海参崴较近,苏军增援方便。所以,东线应该取守势,就由东北军自己负责。而我们要在西线做文章。”
    对于宋哲武的想法,箫国栋、陶蓉、李文田、王叙都很快表示赞同。他们原先都认为宋哲武既然答应救援东北,那自然就是全面支援,东西两线都要出兵。宋哲武一说,他们自然很快想明白其中的问题了。
    陶蓉说:“好!还是司令的这个方案稳妥,东线的苏军不仅兵力较多,一旦情况不好,苏军组织援军也方便,在东线确实应该以防守为主,只要东北军不求有功,以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的数量,自保应该没有问题;西线的苏军不仅兵力不多,他们离海参崴和他们的外贝加尔湖军区的距离都很远,就是被我们击溃他们也不可能很快的有援兵。我同意这个方案。”
    李文田思索着说:“我也同意司令的方案。不过,那样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出动二十万人马,二十万人的大军后勤支持会很繁重。我看,有十万人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只从涞源抽调一个师,再加上骑兵军的部分部队就可以了。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即援助了东北军,我们在涞源地备战训练又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箫国栋和陶蓉、王叙也都表示同意李文田的方案并提出一些补充意见。宋哲武看着几人商讨方案,并不cha言,只是微笑不语。
    李文田问宋哲武:“司令,你不同意这个方案?”
    宋哲武摇摇头说:“不,我基本上同意,只是我觉得十万人不够用。”
    见大家疑惑,宋哲武接着说:“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出动亚飞的第一师、骑兵旅,再加上骑兵军全部。”
    骑兵军加上张亚飞的第一师兵力就有十四万多。再加上说是骑兵旅,实际上有一万多人的韩光的那个旅,总兵力就有十五万多。用十五万大军对付两三万的满洲里一线的苏军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宋哲武明白大家的心思,严肃地说:“如果仅仅是对付满洲里一线的苏军,的确用不了十五万人的兵力,最多10万人,我就可以全歼他们那三万来人。只是我们此次出兵,不应该仅仅就是为了救援东北,我们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众人一时间都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是外蒙。”王叙第一个反应过来,兴奋的一下子站起身。
    宋哲武曾经要求他的情报机构关注过外蒙的事情,而且因为他还负责参谋部最机密的部门之一、第四路军通讯处,机密电报都要由他专程宋哲武,所以他还知道魏广惠最近和成吉思汗勋臣乌梁海济拉玛的后裔、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世袭札萨克亲王、兼卓索图盟盟长、民国政府蒙藏院总裁贡桑诺尔布来往密切,宋哲武早就通过贡桑诺尔布联络外蒙逃到内蒙的蒙古三盟(车盟、图盟、汉臣)王公后裔。其意图不言自明。
    “对,就是外蒙。”宋哲武肯定地说。
    看着几人既惊又喜的表情,宋哲武缓缓地说道:“关于外蒙的事情你们有些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很清楚。”
    宋哲武站起身,背着双手在地上慢慢地度着步,语气沉重地说:“辛亥以后,在沙俄的策动下,外蒙王公贵族们推举外蒙古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称日光皇帝,年号共戴。在库伦宣布独立。建立他们所谓“大蒙古国”政府,虽然独立未被当时的清朝政府和后继的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可是此后民国2年,北洋政府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声明》。声明规定:‘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中国政府不能驻军、移民外蒙,而沙俄可以,蒙古事务需两国协定解决。该条约使中国徒有宗主虚名,而仍由沙俄控制外蒙。据此,1915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独立的大蒙古国”。袁世凯又册封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苏联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俄国领导人列宁在世时曾经说。要把沙皇掠夺的中国土地全部无条件还给中国人民,他承诺,当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后,外蒙古将自然回归中国。”
    宋哲武走到挂在墙上的大比例地图前,指着外蒙古说:“苏联政府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他们虽然嘴上说要把外蒙还给我们,但事实上继续支持外**立。1919年11月7日,由于俄国白军与红军均陷入苏联国内战争而无暇顾及外蒙古,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政府首脑段祺瑞遂决定出兵外蒙,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库伦,挟持“内阁理”巴德玛。多尔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