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哲武重新点燃了一支香烟,思索着问:“贾俊臣既然已经预见到了晋钞会贬值,那他有什么办法没有?”宋哲武虽然也知道晋钞会贬值,可是他准备的几个方案,都不是很理想,因此,他急于想知道贾继英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应对。
“贾继英提了三套方案,他要你自己选择。”
箫国栋略微皱了皱眉说。
“他的第一个方案是,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任凭晋钞贬值。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山西百姓对阎锡山的好感会跟随晋钞贬值的幅度一起大幅下降;坏处是,山西百姓不会再相信山西行的纸币,也就是说,文戈你以后再也不能再利用纸币筹钱了。”
“第二个方案是,全面积极救市,以北方投资展银行的实力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文戈你在山西的威望会因为稳定晋钞而迅提高,得到山西百姓的认同;坏处是,阎锡山的威望受损有限,切我们虽然不会有什么损失,可是也没有什么收益。”
这两个方案宋哲武都想过,只是他认为都不理想。
对于第一个方案,宋哲武认为,这样固然会对阎锡山的威望打击极大,甚至他还可以暗中把阎锡山抽走巨额大洋的事捅出去,山西百姓会认为是,阎锡山用欺骗的手段从他们的手里抢走了他们的钱,只给他们留下了一张几与废纸无疑的晋钞。
可是坏处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他宋哲武再也不能以行纸币来筹款了,因为山西百姓再也不会相信山西行的任何纸币了。
而且,还不仅仅是他无法继续从山西筹到他展经济,建立工业体系所急需的款项,最主要的是,山西百姓会对包括他宋哲武在内的,代表山西的任何统治者全都失去信任,这对于他在山西即将开展的社会改革将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第二个方案,宋哲武同样也不满意,他虽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可以制止晋钞贬值,但那只是在为山西省政府在做嫁衣,不受他控制的山西省政府完全可以继续印钞,来满足省政府的财政需要,甚至由于继续滥晋钞,还很可能再次引起晋钞的贬值。
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方案对阎锡山在山西的威望影响不大,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所以,这两个方案宋哲武都是不会采用的,至少是他现在绝不甘心采用这两个方案。
宋哲武淡淡地点点头,问箫国栋:“贾俊臣的第三个方案是什么?”陶蓉一直在忙于指挥部署《斑鸠计划》,其它的事情都是箫国栋在处理,关于晋钞的事情,他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他看得出,宋哲武对这两个方案不感兴趣。
宋哲武最想知道的还是第三个方案。
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箫国栋对于宋哲武最想知道的这个方案,却有些犹豫。
停了一会才说:“这第三种方案,贾继英没有具体说。
他只是说,‘在这个方案中,有些事情是不能拿上台面的,你是否同意他不敢保证,他只有单独和你汇报,知道你的明确态度他才好说。”
宋哲武虽然不知道这第三个方案的内容,不过他认为这个方案一定会是对他最为有利的,只不过手段可能不是很光明正大,否则,贾继英是不会瞒着箫国栋的。
宋哲武微微点点头,思索了一下说:“可以。
这样,萧参谋长安排一下,晚上召集在太原的军管会成员开会,有些事情我要交代,会后我要分别单独见一下何其巩和贾俊臣。”
第二天早上8点,在晋庙铺以南,树木茂密的一座山丘上,西北军暂编十四师师长庞炳勋,正把他那条瘸腿蹬在一块山石上,和他的参谋长王瘦吾在一起,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对面1ooo多米外的一座山丘。
那座山丘同样被茂密的树木所遮掩。
在庞炳勋的望远镜中,对面山丘还隐隐笼罩着一层薄薄的乳白色晨雾,由于晨雾的遮挡,很难在这个距离观察到什么敌情。
特别是,在夏日明亮的阳光下,强烈的日光顽强地刺透这层晨雾,照射在草木枝叶上的露珠上,散射出晶莹剔透的点点晶莹的炫目光芒,给观察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这点点的闪烁珠光中,不要说难以找到那些穿着和草木一样颜色军装的对手,就是刺刀和枪支上金属的反光也很难分辨得出。
庞炳勋放下望远镜,揉了揉看得有些酸的眼睛,望着对面静悄悄的山丘问王瘦吾:“第四路军真的还没撤?”王瘦吾点头道:“从昨晚半夜我们追到这里,就一直以连为单位,不断轮流出击试探,每一次他们反击的都很坚决,火力也很强,他们的主力一定还在。”
见庞炳勋没出声,王瘦吾又补充道:“从这里向南,再有四十多里就到晋城了,已经进入了长治盆地,这一带地势平坦,第四路军的这个后卫团,再想要脱离我们就更难了,他们的大部队不走,他们可不敢轻易就撤了。”
“据冯老总转来的阎锡山的电报讲,宋哲武这个军正在围困晋城和长治,这一定是他们在等这个后卫团,才不敢撤走,他们主力一撤,这个团是绝对跑不掉的。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紧紧咬住这个团,就相当于咬住了宋哲武的这个军,我们也就完成了冯老总的要求,他也就不会怪罪师座你了。
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顾伤亡的紧追不舍了。”
王瘦吾看了一眼正在山丘下集结的部队,小心地说:“师座,我们在冯老总的眼里也是西北军的杂牌,如果有武器人员的补充,冯老总可是绝对不会优先给我们的。”
见庞炳勋微皱眉头,心事重重的样子,王瘦吾叹了口气说:“我们在陇海线作战时,虽然也打了不少硬仗,可是师座指挥有方,我们虽然也有人员损失,可是也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还补充了不少俘虏,即便冯老总没有给我们什么补充,可我们的力量不仅没有缩小,相反还壮大了许多,武器也更新了不少。
可是经过这一天两宿的追击,我们伤亡1ooo来人………”“徐永昌的晋绥军现在到哪里了?”庞炳勋有些心不在焉地问。
一提到徐永昌,王瘦吾不禁赞叹道:“我以为只有我们西北军最能吃苦,一天一夜可以连续行军一二百里,没想到娇生惯养的晋绥军也能在一天两夜走了二百里,这还真难为他们了………”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战炸出来的决断(一)
“刚刚接到徐永昌的电报,他率部已经到了六泉,在那里他们遇到了梁忠甲部一个团的阻击,徐永昌说他正在组织部队做猛烈攻击,预计最迟今晚就会到达高平、长治,堵住宋哲武北上的去路。Www!”
说到这里,王瘦吾很有些期许地说:“如果是那样,不要说眼前的第四路军的这个团,就是宋哲武围困晋城、长治的部队今天不赶快北撤,也会很危险,徐永昌很可能在长治堵住宋哲武的这两个军,那时我们和徐永昌两面夹击,宋哲武的处境可就大大不妙了,如果真要抓住了宋哲武,宋哲武临阵倒戈造成的这个危局,说不定就可以解脱了。”
庞炳勋诧异地看了王瘦吾一眼,语气沉重地说:“从黄河铁桥开始,我们和第四路军的阻击部队打了一路,我们对面只有宋哲武2ooo多人的这个团,我老庞自认练兵很有一套,以我们暂十四师的战斗力,就是在西北军里也是要排在上游的,可是,就是第四路军的这一个团,竟然让我们伤亡千人,第四路军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晋城、长治一带可是有宋哲武的两个军,六七万人,想要抓住宋哲武,哪有那么容易?弄不好,我们这一万多人大半都要搭进去。”
王瘦吾当然明白庞炳勋话里的意思,那就是要想办法保住这点家底,这次当先追过黄河,那可是冯玉祥亲自下的命令,否则庞炳勋是绝不会来的。
在河南时,庞炳勋在和中央军作战时就时刻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以至于在反蒋联军所有参战部队都大受损失后,他们十四师的人员不仅没有减少,还因为收编中央军俘虏得到壮大,甚至武器装备都改善了不少。
不过放弃眼前这个好机会,王瘦吾还是有点不甘心。
“仅靠我们和徐永昌这些部队那是一定不够的,张扒皮的部队中午就会赶到,虽然张扒皮为人刻薄一些,可是他练兵带兵还是很有一手的,他的部队战斗力也很强,现在虽然他仅有5ooo多人,可是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我们和徐永昌、孙殿英的部队加到一起就有十万多人,要吃掉宋哲武这六七万人力量虽说还不够,可是围住他还是可能的,那时冯老总是不会放弃这个到手的机会的,一定会加紧调集部队到晋南来,抓住宋哲武并非不可能。”
庞炳勋挥挥手,把周围的卫士、参谋们赶开,待这些人走远后,低声对王瘦吾说:“舍身老弟,你在前面督率部队追击宋哲武,我来不及告诉你,昨天我在桥北可是见到了毕广垣。”
庞炳勋的话让王瘦吾吃了一惊,看看离开他们很远的卫士们,王瘦吾低声问:“师座,石友三已经通电投奔了张学良,毕广垣不在石友三那里,他怎么还敢跑到这来?他来做什么?”庞炳勋满不在乎第一挥手说:“这个时候他来还能做什么,劝降呗。”
王瘦吾感觉自己有些失态,掩饰着说:“这个石友三还真是胆大包天,他背叛冯老总和阎锡山,就不怕蒋介石报复他?他去年炮轰南京,蒋介石难道会忘记?若不是去年有阎锡山替他遮风挡雨,蒋介石那时就会把他和唐生智一起收拾了。”
庞炳勋点头赞同地说:“蒋委员长是绝不会忘记他炮轰南京这件事的,那可是蒋委员长的奇耻大辱,这次反蒋失败后,不管是冯老总还是阎锡山都再也庇护不了他石友三了,能有这个能力的大概也只有张学良和宋哲武了,石友三早早搭上张学良这根线,他倒还真是乖巧!”对于庞炳勋悄然改口称蒋介石为蒋委员长,心思细腻的王瘦吾感觉他已经察觉到了庞炳勋的心思,不过出于谨慎,他还是探寻着问:“师座既然见了毕广垣,那师座的意思………”。
庞炳勋叹了口气,低声说:“不仅仅是石友三投了张学良,毕广垣说,西北军里还有许多人和中央军有来往。”
见王瘦吾露出一副惊讶至极的神情,庞炳勋冷笑一声说:“这有什么好惊讶的,既然有韩复榘和石友三这两个冯老总一手提拔起来的太保做榜样,西北军中有人动心思,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庞炳勋接着又神秘地说:“毕广垣还说,半个月前,孙连仲就已经和中央军默契地停火了。
徐永昌这次过黄河北撤,据说只有孙殿英跟着他一起走,其他人都没动。
包括孙连仲在内。”
“孙连仲难道不会是去了郑州?他和吉鸿昌可都是冯老总的嫡系主力,他们都各自有三万多人啊!”王瘦吾有些怀疑地问。
“不会,绝对不会。”
孙连仲把头摇得像波浪鼓似的说。
庞炳勋解释说:“你想,中央军半月前打败了在山东的阎锡山晋绥军主力,中央军主力已经放心的调至平汉线,在漯河一线的中央军现在有三十来万,宋哲武这一反,对我们来说是事突然,可对中央军来说那一定是早有准备,他们是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还有,据宋明轩来电通报,现在在通许、蔚县、杞县、禹州等地我军后方都出现了中央军,可我们在这些地方的部队都没有什么大反应,中央军不怕被围歼,敢钻到我们后方,你不觉得奇怪?”孙连仲活动了一下那条伤腿,接着说:“钻进来的这些中央军,一看就知道是奔着郑州去的,孙连仲不会看不出来,他要是去郑州,恐怕在路上就会被截住,如果他抓紧时间从开封过河,倒还是有一线希望。
只是不仅是孙连仲还在犹豫是投蒋还是退过黄河,我看就是冯老总现在也没拿准主意西北军应该怎么办?到底是退回陕西还是先进晋南。”
“就说追击宋哲武吧,到现在为止,西北军也仅仅有我们和张自忠缺编的第六师追进了晋南,从这一点看,冯老总就没有阎锡山果断。”
王瘦吾心情沉重地点点头说:“师座所言极是,冯老总这是又犯了患得患失的毛病了,现在时间紧迫,依我看,冯老总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退过潼关,在西北虽然日子艰难,可中央军鞭长莫及,他们绝对没有能力派几十万大军去西北的,挺过这一段说不定还有机会;二是马上率全军杀进晋南,即使赶不走宋哲武,西北军和晋绥军几十万人聚成一团,也能在山西和中央讨价还价,争取一个好结果。
可是不管走那条路,现在都必须立即决断。”
说完,王瘦吾十分无奈地摇摇头。
庞炳勋看着北方自嘲地说:“仅凭我们和徐永昌、孙殿英的这十多万人,真要是把宋哲武这两个军堵在晋南,宋哲武非和我们拼命不可,去年在黑石关,你我可是见识过第四路军炮火的厉害。”
对于庞炳勋的话,王瘦吾深以为然,不过他对于在这个时候庞炳勋选择投蒋还是有些担心,冯玉祥虽然也不拿他们当嫡系来看,可是还不敢做得过于明显,可要是在中央军那边可就不会太好过了,这几年在中央军的杂牌,可是有许多部队都被中央军毫不客气地吃的渣都不剩了。
王瘦吾作为庞炳勋的老部下,对于十四师的前途他是不能袖手旁观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要给庞炳勋提个醒。
“师座是想投奔中央?就我们现在这点人马,用不了两年就会被吞并的没了踪影。”
见庞炳勋微笑不语,王瘦吾探寻着问:“师座那是想听从毕广垣的建议,跟着石友三投张学良?”庞炳勋不屑地冷笑一声:“我老庞怎么会跟在石友三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后面投奔张学良呢。
即使不为我自己想,我也得为你们这些随我多年的老部下们考虑。”
“师座的意思投靠宋哲武?”王瘦吾被庞炳勋搞得有些糊涂。
庞炳勋微微叹息一声说:“自从离开老长官孙岳以后,我老庞先跟吴佩孚,随后又归附中央,再后来4。12时因为宁汉分裂,我老庞拿不准到底跟蒋委员长还是汪精卫那个更好,为了避难,只好投靠了冯老总。
可是在西北军这几年你也清楚,我们可是低人一等啊!”庞炳勋长长地吐了一口气道:“作为地方势力和中央对着干,终究不是个事,现在眼见冯老总和阎锡山、李宗仁都完了,谁又敢保证宋哲武和张学良能屹立不倒?”“他们再怎么强终究也只是一方诸侯,终归是要服从蒋委员长这个皇帝的。
我老庞自知没有当皇帝的命,那我们就老老实实的跟着皇帝干吧,我们也该找一个长久的归宿了。”
“可是………”见王瘦吾一脸担忧的神色,庞炳勋摆摆手说:“舍身老弟,不要担心,现在以我们这点人去投中央,蒋委员长是不会待见我们的,你所担心的被人吞并的事情早晚都会生,这些我老庞是明白的,我的意思是………
第三百五十章 中原大战炸出来的决断(二)
庞炳勋伤感地说:“我们十四师是早死了爹娘的孩子,到哪里都是后爹后娘,不管我们多么孝顺,都会永远把我们十四师当做外人,哪里都不是我们自己的家,没有本钱到哪里都不会受人待见,在哪里也都得看人家脸色,都得夹起尾巴做人。wWW。”
庞炳勋的话让王瘦吾也很是感慨,这些年来只有在孙岳的三军时日子过的最好,那倒不是给养待遇好,而是心情好,用庞炳勋的话来说,那可是在自己的“亲生爹娘跟前,是在自己的家里。
此外,不论是在吴佩孚那里,还是一度短暂的投蒋,还有在冯玉祥西北军的这几年,他这个参谋长可是深深知道这其中的难处的。
庞炳勋怕王瘦吾担心,拍拍王瘦吾的肩膀,宽慰地说:“舍身老弟,你的担心很有道理,我的意思是先投张学良。”
“张作霖和张学良这对父子,对投过去的杂牌们还算宽容,我们到了张学良哪里先把部队拉足,等我们力量壮大了,再投奔中央,那时也好给弟兄们都混个好些的前程。
这件事事关我们一万多弟兄的前途,是急不得的,我老庞还要再等等,再看看,这事你心里要先有个数。”
见王瘦吾一副还有话要说的样子,庞炳勋摆摆手,打了个哈气,一脸疲态地说:“舍身老弟,我可是赶了大半夜的路才到这里的,我先去休息一会,这里还是你指挥。
告诉马法五,一会进攻时把样子做足就行,不要总是想着报黑石关的仇,一副跟第四路军拼命的架势,那是各为其主,算不了什么,我们跟宋哲武可没有深仇大恨。”
“只要紧紧地咬住宋哲武的这个断后团就可以了,现在可不是我们和宋哲武拼命的时候,只要我们把架式拉开,就是张扒皮上来也不好说什么。
而且,张扒皮一向以为他的部队最能打仗,那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