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几十家酒厂合并成一个公司,然后,慢慢地把其余股东逐渐挤走,现在完全由督军府把持获利。
    汾酒之所以好,不仅是酿造工艺上独特,还因为后世已经经过科学检测证明,构成汾酒独特风格的关键所在,在于杏花村地区的绿色酿酒生态,它的空气和土壤中含有多种极有利于汾酒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经过一千多年的选择、淘汰、优化、繁衍,上百种微生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形成了一个偷不走、搬不掉的,唯一适合汾酒生产中含微生物生长的独特的“汾酒微生物体系”,这个体系世代相传,这是杏花村汾酒的奥妙关键之所在,也是山西汾阳杏花村最大的资源财富。
    对于这样不可复制的企业,宋哲武觉得还是把它归于民营更好些,可以让汾酒更好的回归本真。当然,他也会为汾酒的光大发展做出积极努力的。因此,宋哲武这次不顾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中一些人的反对,坚持把它拿出来竞拍出售。
    只不过,因为汾酒这种不可复制性,它的起拍价也是极高的,开价600万。这个起拍价宋哲武还是根据现在的实际状况和商人们的实力来定的,如果是在后世,就是六个亿,也会挤破头的。可是让宋哲武大跌眼镜的是,因为起拍价过高,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竟然没有拍出去
    在拍卖的这些企业中,其中要数在大同的普晋银矿公司和山西矿务局所属的十几个大小煤矿,以及裕晋煤矿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的竞拍最为激烈。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矿藏十分偏好,在他们看来,投资煤矿,投资少、见效快、获利丰厚,是一本万利,稳赚不赔的买卖。只要拥有了矿产,哪怕它还埋在地下,自己的财产也会有充足的保障,不会出现破产的危险。
    因此,山西矿务局十几个大小煤矿很快被实力雄厚的,以汾阳资本家刘公衡、冯庆甫、刘照文、史北兰等人合资开办的汾阳煤炭公司,资本家韩文仁、晋祠柳子沟地主贾绪人、被人称为山西“四大财主”之一的北路大地主康家、大资本家张子章这些财大气粗的人抢购一空。
    因为徐一清已经辞去了山西省银行经理的职务,现在又回去安心做他的实业,有这样的好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他是普晋银矿公司的大股东,贾继英在这之前,以要安心经营北方投资发展银行为由,已经把他在晋裕煤矿公司的股份卖给了徐一清,徐一清现在已经是晋裕煤矿公司最大的股东,这次徐一清为了保险,又联络了十几个大小商家,拼死把普晋银矿公司、裕晋煤矿公司的股份买了回去,他对这两个企业还是很有信心的。
    筹集到的3200多万虽然不多,和晋钞的全部准备金一亿五千万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不过,这也基本达到了宋哲武的目的。要想保证晋钞正常流通需要,有全部流通晋钞的三成大洋做准备金,应付兑换就足够了,剩下的大洋他可以慢慢地攒足。
    而且,如果他主持下的晋钞信誉良好,需要的准备金甚至会更少。
    还有一条,那就是宋哲武知道,因为34年美国通过白银法案后,世界白银价格巨涨,导致中国出现白银外流,流通货币锐减,中国的银本位制货币体系发生动摇,国民政府在和美国谈判不成的情况下,不得已开始发行法币,规定法币和英镑美元挂钩,成为无保证无兑换货币。那时,他的晋钞也一样不需要有准备金了。
    而那样,这些大洋又可以受他的支配。因此,宋哲武这次整理晋钞,可谓是名利双收,他那是赚大发了。
    不过,山西第一炼钢厂、晋恒纸厂、太原骨粉厂、太原化肥厂、蚕业工厂,以及几个料器厂和三个陶瓷厂,还有晋盛银行的百分之六十三的股份,则是无人问津。
    这是因为,这些企业,要么是投资较大,盈利不多,属于费力不讨好的。
    这以山西第一炼钢厂最为典型,而且这些大商人们都是精明异常的人,要想搞好炼钢厂,没有懂行的人来管理经营那是绝对不行的,涉及到高深的技术问题,他们都尽可能的敬而远之。
    要么就是这些企业虽然盈利还可以,可是规模较小,要想赚钱非得扩大规模不行。几个料器厂和陶瓷厂、蚕业工厂就是如此。
    这次来参与竞拍的,都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特别是外省来的商人们更是如此,小一些的盈利他们根本看不上眼。而这次晋钞贬值,损失最大的就是山西本地的中小商人,这些人虽然很想拿下一些小厂,可是又苦于资金不足。因为最近时局动荡,想要贷款又不敢。
    还有一些企业,在前来竞拍的商人眼中简直就是鸡肋,他们根本连想都没想买这样的企业和股份。
    比如晋恒纸厂、太原骨粉厂、太原化肥厂,还有晋盛银行的百分之六十三的股份就是如此。
    晋盛银行的股份就不要说了,现在众人都能看得很清楚,因为有实力强劲的北方投资发展银行,在晋钞贬值期间的表现极好,信誉卓著,现在商人百姓们存款,基本上都要到北方投资发展银行来存,太原的其它银行银号好多都很久没有接到款子了。没见徐一清这个晋盛银行的大股东之一的人,今天都没有回购他自己银行的股份吗?那说明他自己都已经对晋盛银行没有信心了。
    至于晋恒纸厂、太原骨粉厂、太原化肥厂没有人购买,宋哲武认为,那是这些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它们的价值。
    宋哲武看过这几个厂子的资产和经营情况的资料,应该都很不错。
    晋恒纸厂只是规模比较小,产能较小,每天只有400公斤。而且,工艺技术也不过关,同外阜纸张在质量上有差距。不过,宋哲武相信,这样的问题很好解决。
    至于太原骨粉厂和太原化肥厂没人购买,开始时多少有些让宋哲武吃惊,可是经过冯锐和赵承夏一解释,也就明白了。
    这个时候,农民种田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沤农家肥,没有几个人会奢侈到花钱买肥料。
    阎锡山之所以建作为肥料使用的骨粉厂和化肥厂,那是因为阎锡山推行他的“六政三事”中,农业计划案的需要。
    阎锡山认为:“晋民向多务农,农业所占财产,殆有山西富力全额三分之二”。晋省“耕地原属佳良,只以多年肥料瘠薄,未足补偿地方,遂致土质渐坏,生产渐少,每亩之收获额,尚不及东西各国三分之一。
    本计划案欲以科学方法,使土质变肥,产品增加,地利尽而财用富也”。“讲求灌溉,农业之发展系焉,故先之以水利计划,除病虫害,改良土壤,收量之增加系焉,故继之以农药肥料之计划,选择种子,禾苗之发育系焉,故又继之农事试验之计划”。
    阎锡山的想法和愿望是好的,可是他却忽略了山西农民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阎锡山又不能像半强制性种植棉花和植树一样,强迫农民买它的股份和化肥,除非他给农民买化肥的钱。
    因此骨粉厂和化肥厂现在经营惨淡,只是这是推行“六政三事”的配套企业,没有人敢建议停产,阎锡山本人则坚持开办,他期望日久民众就会接受。
    深蓝重申,本书中山西的一切都是根据真实史料展开的,甚至厂名、产量、人员的学历等,百分之九十都是真实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名,深蓝实在是查不到了。深蓝力求让猪脚回到真实可靠的30年代,通过整合当时的人力、自然资源,实现猪脚心中的理想,而不是纯粹的虚幻主观臆造。
    再次感谢“70生人”书友的打赏
第三百八十三章布局工业规划(四)
    第三百八十三章布局工业规划(四)
    对于农民不用化肥一事,宋哲武也是很头痛,山西土地确如阎锡山所说,十分贫瘠。WWw。这主要是因为山西开发的比较早,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霸主晋国的地域,土地经大规模开垦种植了几千年后,地力下降的很厉害。在不可能休耕的情况下,兴修水利,辅以农家肥和化肥,才是相当于治本的办法,如果和其它农业新技术配套,就可以大规模提高土地的产出。
    可是宋哲武也和阎锡山一样,他也不能强迫农民购买化肥。
    对于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骨粉厂和化肥厂这两家企业,既然没有人买,那就得自己想办法,山西的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宋哲武都不会放过。宋哲武琢磨了一天后,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
    强制命令农民购买化肥,那是绝对不行的,不要说会引起山西、绥远、内外蒙的民怨,就是汹涌而来的国内舆论也会把他比作强抢民财的军阀。
    免费供给自己治下的农民们化肥,这也是宋哲武不可能做的,这不仅仅是财力的问题,关键是这与他的初衷相违背。
    不过,宋哲武有办法。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诱导,甚至也可说是诱惑。只要让农民们看到巨大的利益,那样即使不用他推荐化肥,他们也会急着来抢购的,问题的关键是要看这个诱惑是否巨大。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宋哲武决定开办一个示范农场,在大量使用化肥和新的先进农业技术后,让产量说话。
    冯锐在太行行署搞的一小块实验基地里,可是把宋哲武建议给他的农业新技术试验过了,效果非常的好,乐得冯锐这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农学博士直夸宋哲武,说宋哲武才是真正的农学博士。
    至于造纸厂,宋哲武只好决定把它先交给兴华,就是骨粉厂化肥厂,还有没有拍出去的汾酒公司、蚕业工厂、料器厂、瓷器厂,他也准备一并交给兴华公司。当然,兴华公司不能白拿太行行署的财产,这要由兴华公司按起拍价收购的。
    要发展农业,就离不开化肥,今后不仅化肥的需求会十分旺盛,就是骨粉厂也会如此,只不过宋哲武可不准备用骨粉做肥料,他要开办大型养鸡场,那些骨粉可是非常好的鸡饲料。
    此外,划给太原行署的原山西省政府的财产还有一处,只不过,宋哲武没有拿出来拍卖,那就是在运城的盐湖。
    运城盐湖地处晋南盆地,总面积为132平方公里的运城盐湖是被中条山怀抱、黄河环绕的内陆湖泊。盐资源十分丰富,与美国犹它州大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盐湖。具有4000多年开发史的运城盐湖,在后世是我国最大的无机盐生产基地。
    这个盐湖被阎锡山以关乎民生为由,全部由山西省政府居有,由原山西省盐务管理处下属的山西盐业公司开采湖盐。
    对于这个盐业公司,宋哲武已和阎锡山同样的理由拒绝出售。其实,这是宋哲武存有私心了。
    盐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可制成氯气、金属钠、纯碱、烧碱和盐酸。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用来生产纯碱和氯碱、金属钠及延伸产品。
    其中纯碱的主要下游产品为硼砂(四硼酸钠)、红矾钠、氧化铝、合成洗涤剂、日用玻璃制品、肥皂、平板玻璃、硅酸钠(包括偏硅酸钠)、合成洗衣粉、三聚磷酸钠,还有合成橡胶和硝酸。这些都是宋哲武发展化工企业所急需的。
    有了盐业公司这个巨大的资源,宋哲武发展盐化工的原料就可以得到充足的保证。
    宋哲武的学生王明扬,虽然在宋哲武的指导下进步极大,成果颇丰,而且他也带起来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学生,可是在大规模建设开始后,能独挡一面的人才还是太少了,仅靠他一个人是应付不过来的。而宋哲武又不可能有时间经常来处理这些技术问题。
    不过,对中国化工史很了解的宋哲武却知道有一个人能行,有他主持盐化工产业,宋哲武绝对会是一百个放心,这个人就是侯德榜。
    侯德榜191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获学士学位后,又进入美国纽约普拉特专科学院,获制革化学师证书。1919年,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21年以《铁盐鞣革》的论文获该校博士学位。
    1921年回国,应聘在塘沽碱厂任总工程师;期间兼任北洋大学教授。1922年起先后当选为中华化学工业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理事,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筹委会主任,理事长。现任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任总工程师兼塘沽碱厂厂长。
    由于西方几家大的碱业公司搞技术封锁,制碱业的最先进技术“索尔维法”被严密控制。侯德榜就在国内自己摸索研究,终于凭一己之力,研究成功,并把它公之于众。
    侯德榜因此被英国皇家学会聘为名誉会员。这个时候英国皇家学会的国外会员仅12人,亚洲仅中国、日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
    提起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就不能不提及我国化学工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范旭东,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正是他开办的。
    范旭东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他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专科助教。1911年回国,并于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在此基础上,范旭东为实现实业救国和发展化学工业的愿望,又着手制碱工业,于1917年开始创建永利碱厂。
    碱厂开工之初,生产很不正常,在侯德榜等一批技术骨干的努力下,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26年实现了正常运转,生产出优质纯碱。为了进一步发展盐业,范旭东于1926年至1927年,又先后在青岛开办永裕盐业公司,在汉口开办信孚盐业运销公司。
    宋哲武认为,如果能有这两个“牛人”相助,不仅他的炸药原料不会有问题,就是整个盐化工方面也不用他多操心了。
    只是,要招聘这两个“牛人”很棘手。
    范旭东现在事业搞得红红火火,“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要他放弃事业来给他宋哲武打工,这显然是天方夜谭的荒唐事。
    而且,侯德榜和范旭东两人互相敬慕,视为知己,要侯德自己榜过来估计也很难成功。
    果然,去天津联系侯德榜的人很快就回来告诉宋哲武,侯德榜表示‘很感谢宋哲武对他的器重,可是他不愿意离开范旭东的永利公司’。
    早有准备的宋哲武找来了王明扬,拿出了他连夜写好的“联合制碱法”的技术说明书。
    看到这个说明书,王明扬虽然早就对宋哲武的丰富化工学识敬慕不已,可这也让他再次大吃一惊。
    要知道现在制碱业最先进的技术就是“索尔维法”,可宋哲武的这个“联合制碱法”又要比“索尔维法”先进了许多,他真想不清楚,宋哲武的这个脑袋是用什么做的。
    简单地说,这个新工艺使食盐利用率从70%一下子提高到96%,也使原来无用的氯化钙转化成化肥氯化铵,解决了氯化钙占地毁田、污染环境的难题。同时还缩短了流程,简化了制碱所需的设备。其实,这个联合制碱法正是侯德榜在四十年代初研究成功地,还被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
    宋哲武给王明扬详细讲解一番后,王明扬就带着这份技术说明书启程去天津找侯德榜。
    侯德榜在见到这份技术说明书后,如获至宝,立刻就去找范旭东,当天,范旭东就同意和兴华合资在太原郊外建立碱业公司,设备和资金由他出,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兴华以技术和资源入股,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由侯德榜任合资公司的经理兼总工程师。
    对于没有拍卖出去的这些企业,宋哲武的计划是由兴华对这些企业进行大规模改造,等到等到这些企业都走上正轨后,再把它们剥离出去,就是兴华现有的一些企业,以后也要剥离出一部分去。因为宋哲武给兴华制定的战略发展方向是金融、电子和化工医药。
    当然,这些剥离出去的企业,都会经过兴华的大力改造,不仅是硬件和规模,就是技术和管理的先进程度也要达到一流水准,甚至也是世界先进水平。
    这样,在这些企业到了民营资本手中后,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经营理念就会逐渐被民营资本所接受,从而把民族工业引导到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方向上去。
    感谢“还没发现”、“冰月心空”两位书友的月票再次感谢“70生人”书友的打赏
第三百八十四章布局工业规划(五)
    第三百八十四章布局工业规划(五)
    对于几十年后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宋哲武这个化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没有涉足过管理这个领域,可是在那个极为重视企业管理的时代,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耳濡目染之下,杂七杂八的也了解了很多。WWw;
    深知企业能否兴旺发展,和管理经营理念有莫大关系的宋哲武,早在涞源时,就给兴华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