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东军愿意提供军火帮助他和张学良开战,明显就是日本人要在东北有所图谋,不过这可不关他石友三什么事,有了日本人提供的武器弹药,他就可以扩充部队,增加实力,也正好实现他夺取河北的目的。
而且,既然还被南京政府通缉的阎锡山敢回到山西,那说明阎锡山也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持,阎锡山这是有恃无恐了,只要阎锡山一回去,那他也就有了晋绥军的支持。
想到这些,石友三立刻要毕广恒连夜赶回天津,答应土肥原贤二的所有要求,尽快商谈提供武器的时间、数量。
因为天津是在东北军的控制之下,想要从天津大规模偷运军火,不被张学良知道不太可能,为了保密,双方商定,土肥原先送给石友三步枪5000支和若干弹药,由石友三分批偷偷运回顺德,待石友三占领天津后,再大量武装石友三的部队。
可是这件事宋哲武怎么会知道呢?知道这件事的除了自己和毕广恒,再就是自己的几个心腹亲信,能是谁走漏了消息呢?
思来想去,除了毕广恒,那几个心腹可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是在一起二十来年的老兄弟,这些人是绝不会把自己勾结日本人的消息散布出去的,唯一可疑的人只有毕广恒,石友三立刻招来毕广恒询问。
毕广恒也是长春人,是石友三在粮店当学徒时的少主,正是毕广恒看石友三激灵有为,才资助石友三到长春东关龙王庙小学读书,成为商震的学生的。也正因为石友三读过书,所以石友三也才受冯玉祥看重,很快便被冯玉祥提拔重用。
在石友三在西北军中崭露头角后,也很想有一番作为的毕广恒,就变卖资产,前来追随石友三,一直在石友三这里做总参议。
可以说,毕广恒对石友三有大恩。只是石友三天生狐疑,只要他认为有人妨碍或危害他的利益,那就不会再管他是什么人,他都会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绝不会留情。
毕广恒这些年来,以深知石友三的为人,见石友三脸色阴沉,急忙打起精神小心应对,深怕那句话触怒了这个心狠手辣的煞神。
虽然石友三不好明说,但毕广恒还是从石友三的话中听明白了,石友三这是在怀疑他把石友三和日本人有来往的事情给泄露了,不由在心里暗暗叹息一声,很后悔自己跟错了人。
他的好友藏伯风可是告诉他,藏伯风在太原见到了贾景德和赵丕廉,这两人现在都极得宋哲武信任。
据藏伯风说,贾景德现在就是宋哲武治下的文官之首,就连薛笃弼都得了一个绥远政务厅长的位子。
藏伯风这次和他们见面,贾景德到没有多说什么,可心直口快的赵丕廉直接就邀请藏伯风留在太原,甚至还要藏伯风转告他毕广恒,说石友三一旦反张,必败无疑,他受宋哲武之命,邀请毕广恒和藏伯风两人来太原做事。
这件事,藏伯风自然不敢告诉石友三,否则以石友三那狐疑的性格,恐怕找个机会就会杀了他们两人。
毕广恒不管心里怎么想,可是面上却不敢表露出丝毫的不满,小心地替自己开脱。
“总指挥,我们和日本人的事,宋哲武是绝不会知道的。如果宋哲武知道真相,恐怕他早就告诉张学良了,日本人给我们的那五千支步枪,也不会到我们手里,在天津就会被张学良扣了。我猜,这个宋哲武就是天津人,他在那里一定还有很多关系和眼线,也许是我去日本洋行被他们知道了,或者是日本洋行那里不小心把消息泄露了?他才怀疑我们和日本人有来往?”
石友三仔细想想也是,毕广恒只是中原大战前,在太原和宋哲武见过面,他怎么会和宋哲武有关系呢?还是自己有些多疑了。
石友三不禁有些后悔怀疑毕广恒,只好转换话题,又随便问了几句日本人的情况完事。
石友三虽然不再提这件事,可是毕广恒却因为这件事对石友三心灰意冷,越想越不是滋味,只好找好友藏伯风,两人借酒消愁。
在藏伯风的追问下,毕广恒才悄悄地把石友三怀疑他泄密的事情说了。
藏伯风早认为石友三这样反复无常,不是个成大事的人,这次又和日本人勾搭在一起,早晚凶多吉少。两人是多年好友,说话自然没有什么避讳,也不用互相试探,两个人很快就达成共识,跟着石友三没有什么发展不说,恐怕还会惹祸上身,还是趁早改换门庭吧,而宋哲武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虽然石友三还在积极准备反张,可是他还是很担心宋哲武,如果宋哲武要对付他那他可承受不了。
不过,派去和韩复榘通消息的人,却给石友三带回了让石友三安心的好消息。
回来的人告诉石友三,韩复榘认为宋哲武决不会出兵,因为宋哲武已经明确宣布不再参与任何内战。
为了让石友三放心,韩复榘把他的分析要来人转告石友三。
韩复榘认为,宋哲武之所以高调明确宣布不再参与内战,完全是宋哲武的韬光养晦之道,就是为了让蒋介石放心,他宋哲武不会威胁到蒋介石的地位。
另外,韩复榘认为,宋哲武此举绝不会如此简单,他这么做很可能还另有深意,应该还有什么目的。可是到底还有什么目的,韩复榘又说不清。只是凭他的感觉,韩复榘觉得宋哲武有着远比他这个年龄的人更深的心机,做事从来都是深谋远虑,这样做,一定还有其他的想法。
不过,韩复榘可以肯定,宋哲武绝对不会出兵攻击石友三,当然,前提是石友三不要去招惹宋哲武。
韩复榘的分析彻底让石友三放下心来。
开玩笑,我石友三没事去招惹他宋哲武做什么?难不成我还真会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去打山西的注意?我石友三就是再目中无人,我也不会傻到去山西和宋哲武争锋,真要是去了山西和宋哲武拼命,那可正中了晋绥军的下怀,不管他和宋哲武谁占了上风,晋绥军都会趁乱捞上一把,说不定还会把他们都赶出山西呢。
石友三打定主意,要利用汪精卫和李宗仁、陈济棠在南面牵制住中央军,他自己在河北好狠狠地教训张学良。因此,坚持要李宗仁和陈济棠先行发动,牵制住中央军,待他击溃东北军在关内的部队后,再行南下。
对于石友三的叛乱宋哲武一直很警惕,这倒不是宋哲武担心石友三会进攻山西,相反宋哲武倒真心想要石友三来攻打山西,最好是来攻击太原行署,那样他就可以一举歼灭石友三和他的部队,张学良也就不用再从东北调集重兵入关了。
宋哲武前世的记忆告诉他,正是日本人暗中支持鼓动石友三在河北发动反张叛乱,才让张学良不得不调兵入关平叛,让关东军得到机会敢于发动九一八事变。
其实,这时日军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要在东北采取军事行动的迹象。
自年初以来,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关东军高级参谋们和南满铁路高级官员每周都会秘密集会。
此外,4月间,日本关东军秘密布置朝鲜移民180余人,未经长春县政府许可,擅自在万宝山伊通河上筑坝截流、挖掘水渠以开拓水田。挖渠侵占当地农民耕地,截流后将淹没附近良田。
当地县政府派人劝止。但日本驻长春领事馆于6月初派日警赶来,怂恿朝鲜移民重新施工。7月初,当地中国农民企图平渠毁坝,与日警发生冲突。经中国警察极力劝解弹压,才停止冲突。幸好双方人员在冲突中均未受伤。随即,日本关东军派宪兵20人、警察60人,携带机枪及步兵炮等至万宝山现场,禁止中国人在5里内通行。朝鲜移民在日本武装护卫下于7月11完工通水。
日本借此事蓄意制造事端,在其控制的各报纸上捏造说有许多朝鲜人被杀害、东北当局下令驱逐朝鲜侨民等,从而引起朝鲜排华暴*,华侨被杀500余人(一说119人),伤2000余人(一说395人)……
互换推荐
第四百三十章布局还是发生了(三)
第四百三十章布局还是发生了(三)
日军在东北要有所动作,除了万宝山事件,还有一件事更为露骨,那就是中村震太郎事件。WWw、
日本参谋本部军官中村震太郎大尉,奉命以农业技师的假身份在东北从事搜集军事情报的间谍工作,六月在洮南军事禁区内被中**队抓获,并从其身上搜出许多军事情报。
据中村震太郎交待,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石原莞尔大佐以先后数次率人潜入东北各地,进行“参谋旅行”,窥探东北方面的各类情报,同时制定具体作战计划。
因证据确凿,为保住军事秘密,中村震太郎四人被中国屯垦第3团团长关玉衡请示张学良后秘秘密处决。
这件事被日军发现后,日军对其刺探军事情报的事实置之不顾,却蛮横地要东北地方长官臧式毅和荣臻“向关东军司令官以最严肃的形式道歉”;“对中村及井杉赔偿金额100442日元”;“对屯垦军团长关玉衡以下责任者处以严刑”;“并保证解除对日本人到洮索地区事实上之封锁”。
关东军并以此为口实,积极鼓动政府和军方对东北军诉诸武力,进而一举侵吞东北。
这些原本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现在除了发生的时间略有不同外,其它情况几乎是一摸一样,也就是说九一八事变很可能还会如期发生。这让宋哲武不仅十分担心,也因此加紧积极准备应变。
在得知中村震太郎事件后的第二天,宋哲武就指示李文田,在北蒙的各部队部署要进行调整:由高宗宝率本部、梁方军、周耀明军驻防库伦,加紧修建库伦的防御设施;山地师驻守北蒙西北部地区;王弼军驻防北蒙东北地区;其余各部集节至东南部地区,积极练兵备战。
原本的历史上,正是因为石友三发动叛乱,才逼得张学良不得不从关外再次调集精锐部队入关,从而导致东北精锐尽出,让关东军的胆子更大了。
如果在张学良再次从关外调集兵力入关之前,由自己动手,提前剿灭石友三,这样是否就会阻止东北军再次入关呢?
对这样的可能,宋哲武并没有把握。而且,他也很担心晋绥军会趁他出兵河北之机,侵袭太原。太原现在可以说几乎是他的全部心血所在,这里是绝对不能有任何问题的。
尤其是他已经高调宣布再不参加内战,如果他此时参与剿灭石友三,会不会给自己以后引来麻烦?宋哲武真正感觉到这件事实在是很棘手。
宋哲武焦虑地思考了很久,最后宋哲武决定,为了避免张学良再次增兵河北,他还是要出兵的,只不过需要有所限制。
比如,他可以帮助东北军防守石友三首先要进攻的石家庄,这样东北军就可以腾出更多的兵力进攻石友三,而石友三的部队也就不会有机会进犯石家庄,他的部队和石友三的叛乱部队根本就不会有交手的机会,这样他也就不算是食言了。
张学良是在五月间去南京觐见蒋介石时,染上伤寒的,回来后就在北平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现在虽然病情已逐渐好转,可是身体还是很虚弱,还不能下床理事,现在日常事务都是由河北省主席王树常来处理,只有大事才会在病房里由张学良决定。
此刻在张学良的病房里,除了脸色苍白,一副病容的张学良后背垫着厚厚的软垫,半躺在病床上,正在按照护士的吩咐吃药外,房间里还有七个人。
这七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挂着上将军衔的吉林省政府主席张作相。张学良进关后,委任张作相为东北四省留守司令,负责主持后方一切事物,这次张作相是来北平探望张学良病情的。
四十来岁,挂着中将军衔的是现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挨着荣臻的另一个中将是东北宪兵司令齐兴亚,他们两人这次是来向张学良汇报关玉衡在兴安岭四方台秘秘密处决日本间谍中村震太郎一事的,这件事现在已经被日本人知晓,正逼着荣臻要人呢。
此外,还有随张学良进关的东北军第一军军长于学忠,第二军军长、兼河北省主席王树常,以及葛光庭和张学良的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洪钫。
几个人显然是在商议事情,由于张学良染病,这些人都被张学良招来这里。
目送漂亮的护士小姐出门后,张学良收回目光,神态忧郁地对几人说:“文戈让人送来的信,你们方才都看过了,他说的没错,石友三这次十有**是要叛乱了,目的就是想把我们东北军赶出关去。张云贵传回来的消息说,石友三正在他控制的地区大肆扩编部队,想要成立九个军。”
见第一次听到这消息的张作相和荣臻、齐兴亚几人有些惊讶,张学良强挤出一丝笑容说:“不用担心,石友三的九个军都是空架子,他的九个军也就十来万人,武器也不敷使用,人再多了,他们就得拿棍子了。更何况他那些临时招募的新兵,训练时间短,更本派不上什么大用场。”
“所以,文戈认为一个石友三并不足惧,建议我不要再从东北调兵进关,一旦石友三公开叛乱,只凭现有兵力,汇合河南的中央军东西夹击,即可全歼石友三。”
“虽然文戈早已公开声明,不再参与内战,而且他的主力也已经调往北蒙了,可他还是表示可以派出一个军出娘子关,到石家庄协助我们守卫。另外,他的空军也可助战。”
石友三是张学良力排众议收编的,这才仅仅多半年,石友三又要反叛,无疑说明张学良出了一个大昏招,这让几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见几人都不说话,张学良明白众人的心思,看着张作相有些歉然地说:“老叔,学良悔不该当初没有听从老叔的话,如果听老叔的话,不接受石友三的投靠,汇合中央军把石友三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缴械了就好了,哪里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我张学良出饷出械供养了他半年多,没想到这个白眼狼翻脸就反身咬我。”
张学良越说情绪越激动,原本苍白的脸上涌上了一层红晕,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起来,以至于有些气喘。
张作相自1901年投奔张作霖拉起了保险队后,一直尽心尽力唯张作霖马首是瞻,深得张作霖信任。而张作霖被炸死后,张作相又全无半点野心,全力支持张学良主政东北,才使张学良很快稳定住东北的局面。
张学良因此对张作相也很敬重,称他为老叔,辅帅。张学良为了拉住张作相,又让原配夫人于凤至做了张作相二夫人花福田的干女儿,关系一向密切。
虽然如此,可张作相深谙为人之道,从不居功自傲,在人前对张学良更是非常尊重。
虽然张作相是反对张学良收编石友三最坚决的人,可是这时见张学良如此说,忙摇着手说:“汉卿千万不要这么说,你要收复石友三,还不是想要壮大我们东北军的力量,石友三的这些部队可都是冯焕章的精锐,真要是加入我们东北军,那我们东北军可就是如虎添翼了。”
说到这,张作相无奈地摇着头,愤然说道:“他**了个巴子的,石友三这个人是脑后生有反骨的,他三叛冯玉祥、两叛老蒋,还两叛阎百川,这次又叛汉卿你,实实在在是一个永远也喂不饱的狼崽子。”
张作相面部表情变换的十分之快,马上又有些感叹地说:“在这方面,那个宋文戈做得就很好,谁要归顺他,都得必须交出部队,打散重编,否则他宁可不要……”
见张作相越扯越远,参谋长荣臻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不过,张作相是东北军元老,张学良对他又十分敬重,荣臻也不好卷了张作相的颜面,只好轻轻咳了一声。
张作相这时也发觉自己有些跑题了,老脸一点也不变色,呵呵一笑,这才停住不说了。
荣臻想了想说:“副司令,石友三这次扩军,既然兵力能达到十万人,我们在河北的兵力可就显得有些不够了。我们不仅要对付石友三,还要防备山东的韩复榘。这个韩复榘可是不能不防,他和石友三可是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
荣臻迟疑了一下又说道:“就是对山西的晋绥军和二十九军,以及孙殿英也都要防备着。”
“这样一来,我们这十几万人就不敷使用了,既然宋哲武答应出兵支援我们,是不是副司令再请宋哲武多派些兵?”
葛光庭也点头附和说:“少帅,我也赞同荣参谋长的建议。少帅和文戈私交很好,上次文戈也曾亲率十几万大军奔赴数千里救援满洲里,如果副司令有请求,相信文戈一定不会推辞。要不少帅你写一封信,我再去太原一趟?”
已经平静下来的张学良,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摇摇头说:“还是算了吧从我和文戈接触的这几次来看,他不愿意打内战是真心话,他一向言必信行必果,他既然已经明确宣布他不再打内战,那就轻易不会改变。”
“而且我猜……他这么高调宣布不再参与内战,目的就是为了韬光养晦,他是怕委员长四处征调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