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足。
第一百三十一章 山雨欲来(七)
错误重复章节,请跳过阅读……
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雨欲来(八)
    立看着黄大富笑着说:“黄营长,这是好事,很好再在拼刺上下功夫训练了,直接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小组配合训练,这样他们融入到部队中也就可以省了许多时间,你怎么还不高兴?”
    黄大富苦笑着说:“团长,这些十九军的人,眼睛都长到头顶了,一个个都心高气傲的很,就是刚才的拼刺对抗,我们只是稍微占了些优势,你看他们还都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呢。wwW、”
    孙立看了看训练场上的原十九军的士兵,点点头说:“这样好,有傲气的士兵好,说明他们荣誉感强,这样的也才是好士兵。正好,你就组织一次集体对抗演练,双方各出三十人,让他们了解一下我们第四路军小组配合的威力,便于以后他们更快的掌握互相配合的要领。”
    黄大富一听团长要他安排集体对抗演练,以为团长要让他出气,高兴地一个高蹦了起来,大声说:“团长,你就瞧好吧,我一定让这些十九军的人好好开开眼。”
    “黄大富,立正,向后转。”宋哲武冷声出口令。
    兴高采烈的黄富转身就要走,一心想着回去要狠狠地教训这些原十九军的人的黄大富,听司令叫他,急忙立正后转,一看宋哲武阴沉着脸,瞪着自己,吓了一跳,不知哪里让司令生气了,带着笑意的面孔立刻硬起来。
    宋哲武阴沉着脸训斥道:“大富,我早就说过,现在已经没有十九军,只有第四路军,在我们第四路军里只有新兵和老兵的区别,没有第四路军和其他部队的区别,你一口一个十九军的人,是想在部队里制造对立吗?你已经是营长了,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黄大富看声色俱厉的宋哲武得一时不知所措,求助地看向团长孙立。
    宋哲的话让孙立也吃了一惊,刚才他也说过十九军这个词,虽然宋哲武是在训斥黄大富,可是孙立知道,这也是在给他听,立刻立正敬礼:“报告司令,这件事是我的责任,所有加入我们第四路军的人,不管以前是哪个部队的做什么的?只要穿上这身草绿色军装就是我们的兄弟,是我们一家人,孙立疏忽了,请司令处罚。”
    一的陶蓉听黄大富一再说他们十九军,心里其实早就很不是滋味,宋哲武这么一训斥黄大富,陶蓉本来心里还有些高兴,可是把孙立这个团长也捎带上了,他可就不能再不说话了个孙立可是摆明了是要成为第四路军为数不多的大将的人选,自己可不能让这个孙立对他陶蓉心存芥蒂。
    陶蓉笑着说:“总指挥。黄营长这么说只便于称呼。并不是有心为之。古语说。‘无心为过。虽错不罚。’。黄营长以后会注意地。还是让黄营长快去组织对抗演练吧。”
    黄大富看宋哲武还是阴着脸。不敢就此走了。哭丧着脸又看向孙立。
    孙立一瞪眼恨恨地说:“还不快向司令认错!”
    黄大富这才回过神来。忙说:“司令息怒说错了。司令教训地是。可我确实是无心地。就向陶参谋长所说地是无心为过。以后再也不会这么说了。”见宋哲武还是板着脸。黄大富又把求助地目光看向陶蓉。
    陶蓉一挥手说:“黄营长去组织部队演练。立正。向后转跑步走。”
    按着陶蓉地口令。黄大富如释重负地赶快跑走跑还边擦着头上渗出地细密地汗珠。
    陶蓉转换话题说:“总指挥,日本教官在桂系拼刺训练时强调三、五人之间的相互的配合,不知道这同我们第四路军的小组配合有什么不同。”
    宋哲武之所以训斥黄大富,就是怕陶蓉多心,以为宋哲武会拿他们这些十九军的人当外人看待,不是真心接纳他们。见陶蓉转换话题,也就势换上笑脸说:“陶参谋长,我听亚飞他们几个说过,日本人也有小组间的配合,可是他们的配合不够,他们更强调的还是单兵技能,一会看完一营的这次对抗演练,你就会明白了。”
    回到训练场上的黄大富很快就组织好了对抗的两方,双方都是三十人,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憋足了劲要击败对方,好证明自己的能力。
    随着黄大富开始的口令,双方人马快速凶狠地猛然撞到一起,展开了激烈的格斗。
    原十九军的人在拼刺中果然也有三、五人之间的配合,只是他们的配合基本上也就仅限于聚在
    以保护各自的身后安全,相互间协作刺杀对手的合作观第四路军的老兵们组成的小组,成员之间则是有攻击有防御,互相配合默契、娴熟,甚至仔细看还可以看出,几个小组有还意识地在攻防过程中又组成一个更大的战斗集群,组成这个大些集群的小组在快速移动中,不停地把原十九军的人裹挟进去,这些被裹进群里的人很快就被四面次来的刺刀刺中出局。虽然原十九军的士兵拼刺技术很好,可是二十分钟后,还在场上拼命左支右档的原十九军的的士兵,还是只剩下了三个人,而第四路军的老兵还有十五名之多。这十五人里,只有七人在围着这三个原十九军的人在拼杀,其余的人因为没有位置,已经插不上手了,只能在一旁看着。谁都看得出来,原十九军的人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孙立下令停止对抗,剩下的那三个人才一**坐在地下,大口喘起粗气来。
    宋哲武知道这是孙立不想让陶蓉和原十九军的人太难看。1:2的战损比,让宋哲武也不禁对这些原十九军的人的拼刺技术刮目相看。
    他去年在北平同商震的军校学员对抗演练,那可是1:要强,具体地说应该是i:46,接近1:5。
    “1:2战损比!这怎么可能,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的我是绝对不相信的。”陶蓉吃惊地说。
    “陶参谋长,胡宗军长练的好兵啊!”宋哲武由衷地感慨。
    见陶蓉眼神一黯,宋哲武陶蓉误会,忙说:“陶参谋长,我说的是真心话,虽然是1:2的战损比,可是这已经很不错了。你知道吗?春节前,我的警卫连在北平同商震主席的军校学员进行了一场对抗演练,那个战损比是接近1:5,我们同张文白将军带来的那个中央军校教导队的精锐排,对抗的演练的战损比是1:1现在的这些士兵都是随意选取的,更具有代表性。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
    宋哲武话一转,接着说:“不过,这只是演练,如果是实战,战损比要远远高于1:2。”
    听了哲武说的和商震的军校学员和张治中的教导队的成绩,陶蓉觉得十九军这些士兵还是不错的,仅仅是比中央军校的教导队精锐低了一些,这个结果是完全可以说得过去的,心情也好转了起来。
    可又让宋哲武的后话给吓了一跳,“实战竟然还要高,为什么?”。
    宋哲武笑着说:“陶参谋长,这个问题就孙团长给你解释,听了他的话,你就会明白朱家河一战中,在白刃格斗时,一连打败郑重的部队的原因了。”
    孙立接过宋哲武的话头:“陶参谋长,是这样,在日常演练对抗中是不能用枪的,你看我们每一个班,机枪副射手和两名弹药手都配备德国产毛瑟军用手枪,而且都是20弹夹的。毛瑟军用手枪标准型,也就是配十弹夹的被我们国内称为盒子炮,配二十弹夹的这在我们国内现在被称为大肚匣子、还有称为大镜面手枪的,正副班长还有两支冲锋枪。在实战中进行白刃格斗时,机枪无法开火,这时这些人就会参杂在这些小组中间,用手枪或冲锋枪射击敌人,如果是相同人数的的敌人同我们进行白刃战,在我们手枪冲锋枪的射击下,他们很难结成阵势,失败是必然的。如果刚才是实战,陶参谋长认为他们的射击会伤到多少敌人?这个战损比是不是会更大。”
    陶蓉想了想,吃惊地说:“如果是那样的话,不要说1:战损比,就是1:5是很正常的。战场上他们要时刻躲避对方的射击,又哪有专心进行白刃格斗的心思。”
    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打断了三人的谈话,接近训练场,马蹄声逐渐放缓,一会功夫,在一个三团参谋的带领下,一个司令部通讯参谋来到几人跟前。参谋并没有递上电报,而是从背着的皮包里拿出一份报纸递给陶蓉。
    “这是今天去郑州采购军需的军需处的人从郑州带回来的,孟处长说这个消息要及时通报给参谋长。”参谋报告说。
    这是一份郑州唯一的报纸《郑州商报》,陶蓉看了一下日期,是四月十日,也就是今天的报纸,在头版上梦曦用红笔勾出了一块不大的,但却在最显著位置的消息。
第一百三十三章 山雨欲来(九)
    个消息的标题是《第四路军奉中华民事委员会剿匪》。WWw;
    消息的内容大意是:第四路军宋哲武部奉中华民事委员会蒋委员长命令,暂驻河南郑州清剿匪患,绥靖地方。近日有人无端指责晋绥军宋
    哲武部越省驻防,实乃不实之词。落款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内政部长、山西省主席阎。
    陶蓉把报纸递给宋哲武,宋哲武只是简单看了看就递给孙立,待孙立看完。宋哲武对孙立说:“孙团长,你要抓紧时间训练部队,要让新加入
    你的三团的新兵,尽快达到第四路军的标准,融入部队,就快要打仗了,到时候我可要看你孙团长的本事。”
    孙立穿着黑亮马靴的双脚一碰,大声说道:“请司令放心,孙立定不负司令所托。”
    在回柳林的路上,宋哲武报纸的事只字未提,而是就着方才对抗演练的情形,向陶蓉详细介绍了第四路军的各项训练科目,并就第四路军训
    练的特点和一一细致解说。
    袁村和柳林镇相距远,很快就到了柳林镇口,陶蓉实在忍不住,问宋哲武:“总指挥,你看阎锡山这次在《郑州商报》上这个消息是什么意思?而且他一定不会仅仅在郑州这样做,在其它大报上也一定会这个消息。”
    宋哲若有所思地说:“陶参谋长,你说的不错,阎锡山一定会如此的,阎锡山这是要告诉国人,第四路军是奉蒋介石的命令才留驻郑州的,
    并不是他山地意思。一旦我们在河南同西北军生冲突。引大战也是第四路军和蒋介石挑起地内战。可跟他阎某人无关。”
    陶蓉有些疑惑地说:“可是。:锡山既给我们送粮。又给我们送钱。明显就是很支持我们留在郑州。他这个消息难道就不怕蒋介石就此让我
    们回河北?”
    宋哲武点点头说:“怕。他当然怕!不过阎锡山比冯玉祥更有心机。他这是算准了蒋委员长不会如此做。中央刚打败了桂系。蒋委员长一定会
    辖大胜之余威趁势除掉冯玉祥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地。别人看不出来阎锡山是能看得出来地。既然蒋委员长要同西北军动手。就一定不会放
    我们回河北。”
    宋哲武这样一说,陶蓉反倒更加奇怪了。“既然阎锡山知道蒋介石接下来要对西北军动手,他为什么还支持我们帮助蒋介石不怕蒋介石收
    拾玩西北军会接着收拾他吗?”
    宋哲武笑着说:“可要是阎锡山根本不相信会有人能收拾得了西北军,至少短时间不会说他会不会这样做。”
    宋哲武看了陶蓉一眼,接着说:“就如开始讨伐桂系时,不管是李宗仁、白崇禧,还是冯玉祥和阎锡山,他们都没有想到桂系会败得这么快,
    开战之前是陶参谋长也不会相信短短十几天,桂系在河北、两湖的二十来万人马就会如此轻易地冰消瓦解吧。从根本上说阎锡山即怕蒋
    委员长收拾他,又怕冯玉祥抢他的山西。所以现在最希望看到中央和西北军大战一场,他相信蒋委员长是奈何不了冯玉祥那五十来万人马
    的样就可以消耗双方的实力,让他们谁都没有能力来对付他。甚至阎锡山也很想借此削弱我们第四路军的实力。前一段,关于冯玉祥和苏
    俄勾结,要抢占山西和北中国的谣言,阎锡山虽然半信半,不过他对冯玉祥一向戒备很深,他多次说过,‘从冯玉祥的历史来看,冯先后背
    叛过袁世凯、黎元洪、段~瑞、吴佩孚,正是由于冯玉祥的背叛,使吴佩孚元气大伤,才被北伐军打得大败。冯玉祥得以在五原誓师后,迅速
    展壮大,都是得益于苏俄和的支持,可是一旦实力强大了,又一脚把他们踢开。总之一句话,谁和冯玉祥合作,最后都要吃他冯焕章
    的亏。
    ’,正是他忌惮冯玉祥,所以才在山西布置晋绥军主力沿黄河布防。可是这样一来,冯玉祥怕在他和蒋委员长动手时,阎锡山借机很咬
    他一口,只好也增调兵力在黄河附近戒备,这又让阎锡山更加相信冯玉祥要图谋他的山西。这个谣言我相信就是汉口那位散布的,目的就是为
    了让阎锡山和冯玉祥互相猜忌,现在看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阎锡山现在不仅希望中央和西北军动手,甚至他也和蒋委员长一样希望我们第四
    路军同西北军生冲突,所以,他是绝对愿意我们留在郑州的,他这个消息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留一个和冯玉祥携手对付中央的后路。”
    陶蓉犹
    ,最后还是说:“总指挥,陶蓉深感总指挥知遇之得不说,说错了还请总指挥勿怪。”
    宋哲武带驻马,看着陶蓉说:“陶参谋长请讲,我们都是一家人,哪里会怪你。”
    陶蓉吸了一口气说:“总指挥,请恕我直言,既然已经知道蒋介石和阎锡山都对我们有所防备甚至是不安好心,为什么我们还要留在郑州,我
    们回河北不是更好吗?留在河南,一旦和西北军生冲突,万一冯玉祥齐集主力来对付我们,我们必然抵挡不住。
    虽然我们第四路军兵强马壮
    ,可毕竟仅仅有万多人在河南,要抵挡西北军的主力我是没有信心的。”
    陶蓉能如此直言,让宋哲很高兴,这说明陶蓉已经真正把自己当做第四路军的一员了。“蒋介石防备我们,那是出于他作为国家领袖从心里
    就要清除所军阀的思想,我们虽然有二十来万人,在国内个个地方实力派里已经可以排在第四位了,可是我们崛起的时间太短,根基很浅,
    我们既没有西北军兵势大,也没有晋绥军根基深厚,我们现在是不能不服从中央的命令的。至于以后蒋介石会对我们如何,这个先不谈,但
    是有点可以确定,只要我们不违抗他的命令,只要还有拥兵自重的地方实力派的存在,他就会容忍我们。所以,我们现在返回河北那是绝对
    不行的。阎山则是一直想消灭我们,我们在河北,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只不过他现在已经没办法轻易吃掉我们了,如果能借西北军的手削
    弱我们的实力他倒是很。可是如果我们得罪了阎锡山,我们第四路军在河北也是无法立足的。所以,我们现在明知道,谁都对我们没有安
    着好心,可也只能服从命令在郑州驻扎。至于你所担心的西北军齐集主力来对付我们,这一点我倒是不担心。”
    宋哲武还是第一次在人前称呼蒋介石这三个字,这倒不是宋哲武口误,而是他有意为之。宋哲武认为,不到一年就要生中原大战了,在那之
    后,他一定会免不了同蒋介石明争暗斗,现在需要向他的这些部下表明他对蒋介石的态度了。
    宋哲武轻轻一带马缰,控着马慢步缓行,笑着对跟上来的陶蓉说:“冯玉祥已经吸取了桂系的教训,再不敢把兵力分散,这次把河南地区的兵
    力撤回陕西就是明证,只要我们不做的过分,他就不会跟我们大动干戈,他之所以指责我们擅自跨省驻军,这是他不放心,怕我们阻挡山东的
    孙良诚部回陕西。”
    陶蓉看宋哲武问:“总指挥的意思是冯玉祥会放弃山东?孙良诚也会撤回陕西?”
    没等宋哲武回答,随即释然地一笑说:“是啊,总指挥说得对,孙良诚一定会回陕西,桂系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如果孙良诚还赖在山东,一
    旦蒋介石跟冯玉祥动手,必然先对付孙良诚,以解除后顾之忧。”
    陶蓉想了想又有些忧虑地问宋哲武:“总指挥,可是不管是蒋介石还是阎锡山,他们都盼着我们和西北军火拼一场,如果我们在郑州一直无所
    作为,万一他们给你下命令,怎么办?”
    “这是很可能的,我猜蒋介石是最想让我们在郑州以东截住并消灭西撤的孙良诚,先断了冯玉祥的一条臂膀,逼冯玉祥改变计划率兵来救孙良
    诚,这样中央军就可以趁乱出兵豫西,将西北军主力堵在河南,在没有后方支持的情况下,在河南的西北军必然无法持久作战,失败是必然的
    ,即使能退回陕西,也会损失极大,这样主动权就会彻底掌握在中央的手中。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必然先遭到西北军救援孙良诚的部队的打
    击,我们的损失也会很大,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所以,一旦蒋介石或是阎锡山下了这样的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