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第一个怀疑的目标自然是北京袁光头,尽管老袁十分醒目的第一时间站了出来澄清,可是国民党人哪里还会相信他的鬼话?道理其实很简单嘛,既然老袁早就有杀死宋教仁的心思,为了他的总统宝座自然会再接再厉契而不舍,防止在总统大选上出现崩盘的情况。
反正凶手趁着当时混乱的人群逃走,嘴巴长在人家身上,他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国民党此次下定了决心纠缠到底……
作为国民党的最高领袖,在听到宋教仁和黄兴遇刺的消息之后,孙中山第一时间从日本赶了回来主持大局。是的,他虽然有些不满当初宋、黄等同志逼着自己辞去大总统一职,但是值此国民党危急存亡之时,他不得不抛开一切个人恩怨全力应对此次危机。
孙中山的紧急回归坐镇国内,给人心慌乱的国民党带来一剂强心针……
自日本返沪的当天晚上,老孙便在上海国民党支部秘密与陈其美、居正、戴天仇等国民党核心同志商议应对办法。
经历过上海和南京两次刺杀事件,搞得党内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可是他们偏偏拿幕后凶手袁世凯无可奈何,在座的国民党大佬们心中恼火,个个心口憋着闷气却是无处发泄。他们深感手头武力不振的害处,没有强大武力做保障连说话都没底气。
袁世凯为什么会如此肆无忌惮?在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态度依旧强硬?他哪来的胆气在刺杀一次不成的前提下,还敢派出杀手干冒天下之大不讳再一次行刺?
还不是因为他手头掌握有一支强军,一支足可以藐视一切法律和不利舆论的北洋强军?
此时他们一个个的态度强硬之极,纷纷表示要以武力手段解决此事。
“咱们坚决不能再忍耐下去,要以强硬的武力手段发出咱们的声音。要让袁世凯和全国民众看到咱们的决心……”
第五十章 不智
“袁世凯天性恶戾,反复无常,固其一端;他之所以敢于如此胡作非为,一是因为革命方略不行,这其中,我将临时大总统一职让袁世凯,乃是我犯下的最大的政治错误;二是因为在中国,**之毒麻木人心,习于旧污者,视民主政体为仇雠,伺瑕诋隙,思中伤之以为快,这些封建遗老和崇尚旧习者趋重于袁世凯,将挟以为推翻民国之工具,而袁世凯亦利用之以自便其私。”
“积此两方面原因,袁世凯便有了铲除南方党人势力之计划,推倒民治,恢复帝制之野心,狙杀钝初只不过是他的阴谋的第一步,向五国借款,便是第二步,往后,还有更狠毒更嚣张的第三步、第四步……看起来,我们南方革命党人非用武力倒袁不可了。”
作为上海地主的陈其美挥舞着拳头慷慨激昂,一力主张武力解决速战速决。如今的局势已是不得不发,不然北洋只会以为国民党软弱可欺,接下来的行动只会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国民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上的巨大政治优势将荡然无存!
还有,之前不久民族进步党上海支部悄悄递过话来,袁世凯的代表正在与洋鬼子谈借款事宜。他在这个时候借款,没有经过国会批准,又是私下里向洋鬼子借款,他想要作什么,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嘛。
陈其美心中有一份强烈的不安和危机感,北京方面已经表露出了足够的信息和态度,南北大战是铁定避免不了的,除非南方革命党全体向袁世凯投诚,但那可能吗?
既然要打,那为何不先发制人,早早做好大打一场的准备呢……
虽然在座同志都知道陈其美与民族进步党关系密切,但有些东西和秘密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民族进步党秘密传递过来的消息,他也只能当作猜测着重点了一下,至于同志们能不能明白其中的关窍,就不是他能完全掌控得了,他在党内的地位还没到一言九鼎的地步。
所以,没有感受到迫切威胁的在座同志,自然也会有不同意见:“我不同意英士同志的看法!自从刺杀事件爆发以来,上海及南方各省党人均持以法律斗争为主的讨袁策略。况且目前凶犯捕获在押罪证确凿,法律斗争极为有利咱们不能放弃!”说着,有意无意的扫了陈其美一眼,眼神飘忽让人大感捉摸不透。
陈其美心头暗恼,作为‘刺宋案’主谋之一的应桂馨当初就是他的人,如今被党内同志揪着不放他的心情能好得了才怪。他言辞犀利的和同志们激烈辩论起来,两方意见一时相持不下,各自都有自家的一套道理,脸红脖子粗的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
到了最后,还是需要国民党最大BOSS孙中山出面裁决……
支持以法律途径解决和袁世凯争端问题的在座大佬们神情振奋已极,之前孙中山可是明确表态支持以法律手段对抗北京袁世凯,这才过去了短短几天时间,想来他现在依旧会坚持这个意见。陈其美心头却是苦涩与愤怒交加,自知必败无疑的他感觉胸口憋闷得难受异常。
本来大家都以为板上钉钉的事情,可谁也料想不到孙中山偏偏在这时候改变了态度:“依我之见,对袁世凯不能再软弱下去,我们应该立即组织军队以武力解决问题。别急,先听我说完。上海刺杀案件已是人证物证确凿,可是依旧被袁世凯以卑劣手段轻松遮掩过去!”
“这是为何?还不是袁世凯欺负咱们手头没有强大武力做保障吗?此时宋钝初遭遇二次刺杀,正是党内同志人心激昂全民气奋发之时,正可及时利用筹备强军以抗北京袁世凯,否则时机一纵后悔终嗟无及!”
老孙的突然转变态度,让在座同志心中惊诧莫名,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可是先生,本党所掌握的军队不仅数量稀少,而且还有一大部分尚在训练之中,装备和军饷严重不足,可谓势薄力单实在难以与北洋六镇作战。民国既已成立,法律并不是没有效力,而且南方武力不足恃,苟或发难必致大局糜烂!”等反应过来,立即有不同意见反驳。
陈其美心中一时大爽,没想到孙中山竟然突然改变了立场,他急忙跟进力挺孙中山。坚持以法律武器解决事端的同志自然不会轻易答应,双方又陷入新一轮的激烈争论当中……
孙中山情绪有点激动,他连忙摆手制止两方的争论进一步升级,挥舞着拳头慷慨激昂道:“同志们不需要再行争论,我意已决与北洋决一雌雄。袁世凯两面三刀阴险狡诈,豺狼之性终不可移,谋杀钝初又要私借外债,以一己之私为天下之公,此逆迹已彰。”
“本党一方面应利用当前国人之义愤,外联日本以孤袁贼之势;另一方面,应立即动员南方五省宣布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先发制人方可取胜。”
“如若错过目前之时机,后果将难以预料,我打算近日再次东渡日本,联络日方军政界朋友,以期得到日本的援助。日本与我国乃一衣带水之近邻,日本若助我我则胜;日本若助袁袁则胜。所以,对日方的力量应积极争取,切不可等闲视之。”
要借用日本的势力?
陈其美心中‘咯噔’一下,首先想到的不是别的,正是安徽王进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恼羞成怒和气急败坏。老孙这么做实在不智,这是想彻底把安徽和王进得罪死啊。南方革命军要是没了安徽王进的鼎力支持,想要和老袁对抗的下场必败无疑。
这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涨他人士气灭自家威风,事实确实如此。如果没有安徽光复军充当北伐主力,北洋六镇精锐一泻而下,试问南方又有谁能可挡?
第五十一章 革命军中战力第一
“先生,万万不可以如此。”陈其美直面孙中山疑惑的眼神,解释道:“和日本人接触可以秘密来,请求他们支助军费和武器还成,但是千万不能让他们直接在国内出面……”
“为什么?”孙中山粗暴的打断了陈其美的话头,阴沉着脸不满喝问。
“要照顾党内和国内民众们的民族情绪,不要让别人以为咱们国民党是日本列强的代理人!”陈其美斩钉截铁道。
“是啊先生,我还是认为应该使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若用武力倒袁的话,一来难以得到国人谅解,二来袁世凯正可以此为借口,向欧美乞怜求助,其结局更是不堪设想。如今咱们真理在握罪犯在押铁证如山,我仍主张以法律惩袁逼袁下台!”一直坚持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大佬一见机不可失,急忙接上陈其美的话头说了下去。
“你……”陈其美郁闷得直想骂娘。
孙中山也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既然打定了主意说什么也不会轻易改变。挥了挥手打断同志们的继续争论,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道:“英士的建议我会好好考虑,在和日本人交涉的过程中会注意到这点的。但是,武力解决袁世凯的决议不容更改!”
“在今日之中国,对于袁世凯这样一个独揽军、政、财大权,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盗逆贼来说,法律是制裁不了他的,甚至是动不了他的一根汗毛的。”
“他就是当代的王莽和董卓,咱们绝对不能对他抱有太大的期望。去年柳亚子先生在报上撰文写道:‘孙退袁兴,旧势力完全存在,革命实在太不彻底,且卧榻之旁,任人鼾睡,必无佳果。’,这话说得好,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啊,咱们不能再错下去了!”
孙中山要一味用武力解决,国民党里的那帮高层将领们可不乐意了,感情是要和北洋六镇死磕啊。早一年半载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那时候手上多的就是兵,多的就是枪。可这会儿要枪没枪要饷没饷能打个毛仗,光靠热血就能打胜仗吗?
谁都不是傻子,这些革命将领心中也很是有些怨气。之前孙中山将大总统一位‘转让’给袁世凯,袁世凯便利用大义名分不断的通过各种手段削弱南方革命军,尤其是聚集在南京城的革命军的实力。短短一年时间过去了,原本拥兵几十万的革命军迅速缩水到不足十万兵力,而且还是艰苦度日士气低落,以这样的实力如何去与北洋六镇相抗?
在做出与袁世凯武力决战的决定之后,孙中山亲自赶到南京坐镇部署,大肆招兵买马筹备北伐事宜。可是让他觉得尴尬难堪甚至是恼怒不已的一幕出现了,下面大部分革命将领阳奉阴违根本就不听从命令行事,一个个态度消极成日里在南京城里惹是生非,就是没有肯认真做战前准备工作的……
孙中山在视察各部的准备工作时大发雷霆之怒,指责这帮革命将领无心用事罔故号令,照此下去革命成功之日遥遥无期。
你是老大你说了算!被指责的革命将领们一个个‘虚心’接受批评,态度十分端正诚恳的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以后一定用心任事不辜负党的信任人民的信赖,坚决做一个意志坚定无畏困难险阻的英勇革命者……
孙中山非常满意,称知错能改还是好同志,要好好努力革命成功的道路上还需要你们冲锋陷阵奋勇拼杀。革命将领们连连点头表示受教,拍着胸脯做‘慷慨激昂’状,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
可是等到老孙刚一转身离开,刚刚摆出一副‘革命志士’摸样的将领们立刻做了鸟兽散,好象刚才豪情壮志满怀的人不是他们,该享乐的依旧去南京城内的青楼享乐,该码长城的依旧呼朋换友去码长城。至于孙中山吩咐下来的北伐备战该谁谁去,他们手头没钱还欠着好几个月军饷捏,根本就使唤不动手下那帮怨气冲天的混球们。
孙中山没得办法,只好重新招集国民党大佬们商讨解决办法……
“先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南京城内的革命军军备不整士气低落兵无战心,最近一段时间甚至连最基本的操练都停顿下来,勉强让他们上了战场也只有送死的份!”
“那怎么办?难道我革命军就没有可堪一战的军队?”孙中山这下子傻眼了。
“也不是所有的军队都这样,柏烈武手下的一万赣军就是难得的精锐之师!”与会某大佬不无泛酸的说道。
“哦,柏烈武的赣军?他不是安徽人吗?”孙中山有些迟疑的问道,在国外待得太久就这点不好,对国内的情况了解得实在太少。
“先生,安徽现在当家作主的是民族进步党,我国民党在安徽的实力很一般!”
“民族进步党?我记得安徽最大的党派应该是新光复会吧?”孙中山越听越迷糊。
“民族进步党其实就是新光复会改组而成!”
“柏烈武好象跟他们关系不错吧,怎么不在安徽招募一部分人手,反而跑到江西去了?”孙中山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他好象猜到了什么,狠狠的扫了在座大佬们一眼,沉声问道:“莫非安徽还这么霸道,不许党内同志去那活动不成?”
“不是的,柏烈武之所有混得如此滋润,还不是有安徽在背地理支持的缘故?他和安徽王进的关系好得很,为此甚至连安徽都督之位都能够放弃!”开口解释的这位心中真是说不出的羡慕嫉妒恨。
“哦,原来是这样。烈武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他所部战力也确实不错,可以称得上革命军中第一流的强军了吧?”孙中山这才放下心来笑着说道。
“这个不然,先生有所不知。在南方各省的革命军中,若论战力之强当属安徽光复军为第一!”陈其美这时候插口答道。说完之后在心中还加了句:也是最有钱的干活!
第五十二章 各怀心思
“安徽光复军嘛?”孙中山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他对这个名字还是有些印象的,大金主嘛辛亥革命时期给同盟会捐助了不少资金。宋教仁、黄兴和陈其美等国民党大佬都和他提到过此人,认为此人是革命阵营当中的中流砥柱,不论是在资金舆论方面还是在武力方面。
唯一让老孙感到不爽的就是,王进在同盟会联合其他当派组建国民党的时候,竟然主动申请脱离同盟会另立山头,这在他看来就是赤落落的背叛……
王进在国民党内政客们的眼里绝对不是什么好鸟,但是却又是不得不着力拉拢的对象,谁让人手中有钱兵权在握呢。南京和安徽隔得可不远,谁不羡慕嫉妒柏文蔚的好命,每月都可以从安徽拿得到一大笔支助,口水哗哗的流。
现在南京守备的这些高级革命将领们,与安徽王进没有来往的那还真没有,有钱的强权人物谁都愿意结交。安徽王进那里兵多枪多钱也多,而且王进这厮还是个豪爽大方的性子,对朋友那真的没话说。看看柏文蔚和陈其美就知道了,听说最近江西李烈均那边也得到了安徽的重点关照?真是羡慕嫉妒恨……
在南京厮混的这些和安徽关系一般的革命将领们,如果不是受命在此守备早他马的到安徽当军事顾问去了。要知道在安徽军事顾问每月可是有400大洋可拿,出门还有洋车坐,别提有多么拉风了,总比在南京吃苦受穷要强吧?
一说起这个,这些将领心中郁闷得紧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你说安徽在搞“民生”,咱们也在搞“民生”,结果我们被人扣上“兵变”的帽子,他却屁事没有还混得滋润无比?大家都是干革命的,咋差距就这么大捏?”
也不是没有人打过安徽的主意,可是光复军的实力实在过于强横。在掂量一番惹怒王进的后果之后,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理智的收回贪婪的目光,但这不时代表了他们就此放弃。如今老孙回来主持大局了,正好可以借用老孙的偌大名声好好的试探一番。
所以这些革命将领们一个个表现得十分积极,纷纷将自己弄到的安徽内幕暴光于孙中山面前,希望这些‘利好’消息能够诱使老孙对安徽加大关注力度,或者说是能够从安徽身上捞到大量的好处,这就是他们现在最迫切想得到的东西!
王进就算再嚣张跋扈桀骜不逊,总也不敢对老孙不利吧?
柏文蔚和陈其美等和安徽王进交好的国民党大佬,见得同志们表现得如此不堪入目,很想告诉他们省省心吧,王进可不是这么好糊弄滴。真要是动了安徽的歪心思,可能王进会顾忌老孙的面子不好当即动手翻脸,可是以后呢?
当然他们俩是既得利益者,有些话不好说得那么明白,只能旁敲侧击的警告一番,他们的同志义务也就尽到了。至于别人肯听不肯听,那就不关他们什么事了……
南京这边为着孙中山的‘北伐’决定纷纷扰扰,各种小麻烦小阴谋小诡计层出不穷,搅得南京地区一片乌烟瘴气。可是北京这边就不仅仅是乌烟瘴气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紧张压抑的气氛将整个北京城彻底笼罩。
袁世凯在大总统府暴跳如雷,宋教仁的‘死而复生’本来就够让他心烦的了。可是接着不知是哪个混蛋又派人刺杀宋教仁,而且还是选在这样敏感的时刻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不是把嫌疑最大的他和北洋架在火炉上烤吗?
他敢对天发誓,这次的刺杀事件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