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方宁的人品,赵元良觉得还是可信的,便也没有瞒他。不过就算对方翻脸,周围也还藏着自己十多名下属呢,想跑还是不难的。

方宁听了这话,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这是打算救下孙传庭一家啊。这倒是让他有些为难了,若是放跑了孙传庭一家子,自己还怎么回京覆旨?

他赶紧摇头道:“不行不行,这事儿没得商量。”

赵元良挠了挠头,说道:“可这是我姐夫交代的呀,他还说了,此次来的定然是方大哥你,让我别贸然和你动手。”

“这——”

方宁一时有些犹豫了起来,李修文的这句话是很让他受用的,说明对方是真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

李修文实际上猜的很准,王之心和萧云在开封城里让自己给抓了,不可能那么快就回到京城,按照朱由检的用人习惯,八成会派北镇抚使下来拿人。

方宁沉吟了一会,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

站在门口的众人只看到,他回头往自己这边望了一眼,便凑到了赵元良身前低语了起来。虽然知道事情不同寻常,这些下属们却没有一个人敢擅自向那边靠近。

赵元良听完了他的一番话后,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而后只见方宁的手藏在胸前往后边方向指了指,又是微微俯身,靠在他耳边小声地交代了一番。

赵元良立即会意地点了点头,装作不经意地往门口那边后面看了一眼,仔细地确认了之后,才笑着拱了拱手,告辞离开。

不得不说,方宁是个十分仗义的人,只因为李修文的一句话,他就能够冒着很大的风险,为对方想办法救人,这样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要知道,锦衣卫下来抓人,如果空手而归的话,将会是很严重的失职之罪。当今圣上若是无心追究还好,一旦怪罪下来,这牢狱之灾可是免不了的。

第310章 巧遇故人

孙传庭已经回到了山1西,在代州候了两天,在西安的妻子也已经收到了消息,带着两位妾室和子女从西安返乡了。

人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对孙传庭却不适用。为官二十载,临到辞官还乡时却并无多少钱财,可见他确实是十分清廉的。

当然了,作为士绅阶层的孙传庭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地,想要维持基本的生活还是能够做到的,不至于像海瑞那般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孙传庭的长子孙世瑞如今已经有二十多岁,和他一样走的是科举一途。

不过他长期忙于公务,没空教导儿子,如今孙世瑞正在京城国子监读书,属于“荫监”,是大明朝官僚子弟入学的一种形式,可以直接参加乡试而不必先考取秀才功名。

孙传庭已经上疏朝廷,请辞还乡了,连京城都没再回去。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在家里还没待上几天的功夫,朝廷派来抓他的人就到了。

不单单是抓他自己,还要连同家小一同扣押,送往京师。

这一切,只因为前不久李修文给他送过的那封劝降信,加上他的溃败,便给了朝中的御史言官们弹劾的机会,说他勾结叛军,有意葬送朝廷两万大军,现在是回乡处理田产,打算投奔李修文去的。

风闻奏事,五分真,三分假,两分靠脑补。

大明朝最有特色的监察系统——都察院,发展到了如今已经到了乌烟瘴气的程度,这些人弹劾他人不再需要理会是否真实,只需要一点点的风声,或者是政见不和,就会出言攻讦,置他人于死地。

反正说话又不用上税,想怎么扯就怎么扯,能怎么瞎掰就怎么瞎掰。

此事和杨嗣昌也有些关系,他本就和孙传庭有些矛盾,战事失利使得他也受到了弹劾,为了转移矛盾,便将火势引到了孙传庭的身上,让其为自己背点责任。

杨嗣昌说了几句不负责任的话后,便拍拍屁股出了京城,前往湖广平乱去了。留在朝廷里的官员们实在是没事可做了,便跟着弹劾起了孙传庭来。

谁让你打了败仗呢?

本部一万人马,加上一位总兵的数千人,总共接近两万的兵力,你孙传庭不是号称5000人大破闯王么?

在陕西都能剿灭数十万的乱军,怎么到了李修文这儿一万多人就败了呢?而且还是溃败!

朱由检本就对他心存疑心,得知战败的消息后,加上杨嗣昌等人的质疑,最终决定命人前往代州,擒拿孙传庭一家。

东厂和锦衣卫的头头都让他派去了开封,便只好下令,命北镇抚使方宁出使这趟差事。

抓个文官罢了,理应不难。

方宁带着人来到堂屋,见到他后便拱了拱手,笑道:“孙大人,本官也是奉了圣上的旨意,前来带你们一家回京的,还望你不与我们为难才是。”

孙传庭已经知道他们的来意,轻轻点了点头,唤来了跟随多年的管事,吩咐道:“去让夫人简单收拾收拾,咱们一道去京师一趟。”

“孙传庭,你还当自己是朝廷的官儿呢?”

一名小旗突然出声,脸带不屑地说道:“我们方大人是来押解你连同家小回京的,哪还有功夫让你耽搁?赶紧的,跟我们走吧!”

孙传庭闻言一愣,没想到自己为朝廷效力这么多年,到头来竟让人欺凌到了如此地步,不禁暗暗摇头,心中叹息了起来:“这个朝廷已经到了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地步,自己能够外出平乱,却没法肃清朝堂上的风气,就算贼寇真的平息了下来,于社稷又有何好处?”

方宁却是眼睛一瞪,回身就是一掌拍在了那人的脑袋上,怒道:“小王八蛋,老子还站在这儿呢,谁容许你对孙大人无礼了?!!”

“这——”

这名小旗让他一掌给打懵了,捂着后脑勺不敢置信地望着他,却不敢说出一句不敬的话来。

“这甚么这?给老子自个儿掌嘴!”

方宁心中气得不行,这人并不算他的亲信之人,只不过是嘴巴甜了些,懂得巴结着自己,他才决定带这人下来捞点功劳的,没想到居然敢出言不逊。

李修文十分敬重孙传庭,这他是知道的,就算是出于俩人的交情,自己也不该对孙传庭无礼的。

这人让他一通训斥,心里很是委屈,却也只好照做,开始自个儿打起了耳刮子。

“啪——”

“啪——”

“啪——”

方宁冷眼看着他,待他在自己脸上抽了好几耳光后,方才喊停道:“成了成了,日后给老子长点儿记性。”

这小旗赶紧答道:“卑职明白了。”

孙传庭一家子经过了一番简单的收拾后,方才跟在他们身后出了门,不曾想门口处却战着一人,看到方宁后立马笑着拱手道:“方大人,有空来代州怎么不知会我一声,我也好备酒招待你一番?”

方宁见眼前此人有些面熟,一时又有些想不起来,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问道:“咱们认识?”

赵元良和他见面的次数不多,此时立马答道:“认识认识,咱们可是故人了,方大人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方宁突然想起来了,这人可不就是赵元良么,还在李家一块儿喝过几次酒来着。想到这里,他心中猛然一惊,这人可是朝廷的钦犯呀!

赵元良见他神情,便知道他想到了这一点,忙上前来亲热地拽着他的胳膊就往边上走去,嘴上笑道:“各位差大哥还请稍候,我和方大人有些私事儿要谈。”

众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两人往旁边走去,方宁的亲信之中,其实已经有两人认出了赵元良,却没敢吭声。

待到走远后,方宁立马压低声音问道:“你小子吃了狗胆儿了,居然跑到代州来了?就不怕本官拿了你回京请赏?”

“嘿嘿——”

赵元良低声笑道:“方大哥是那种人么?我此趟过来,是奉了我姐夫的命令,过来保护孙大人的。”

对于方宁的人品,赵元良觉得还是可信的,便也没有瞒他。不过就算对方翻脸,周围也还藏着自己十多名下属呢,想跑还是不难的。

方宁听了这话,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这是打算救下孙传庭一家啊。这倒是让他有些为难了,若是放跑了孙传庭一家子,自己还怎么回京覆旨?

他赶紧摇头道:“不行不行,这事儿没得商量。”

赵元良挠了挠头,说道:“可这是我姐夫交代的呀,他还说了,此次来的定然是方大哥你,让我别贸然和你动手。”

“这——”

方宁一时有些犹豫了起来,李修文的这句话是很让他受用的,说明对方是真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

李修文实际上猜的很准,王之心和萧云在开封城里让自己给抓了,不可能那么快就回到京城,按照朱由检的用人习惯,八成会派北镇抚使下来拿人。

方宁沉吟了一会,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

站在门口的众人只看到,他回头往自己这边望了一眼,便凑到了赵元良身前低语了起来。虽然知道事情不同寻常,这些下属们却没有一个人敢擅自向那边靠近。

赵元良听完了他的一番话后,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而后只见方宁的手藏在胸前往后边方向指了指,又是微微俯身,靠在他耳边小声地交代了一番。

赵元良立即会意地点了点头,装作不经意地往门口那边后面看了一眼,仔细地确认了之后,才笑着拱了拱手,告辞离开。

不得不说,方宁是个十分仗义的人,只因为李修文的一句话,他就能够冒着很大的风险,为对方想办法救人,这样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要知道,锦衣卫下来抓人,如果空手而归的话,将会是很严重的失职之罪。当今圣上若是无心追究还好,一旦怪罪下来,这牢狱之灾可是免不了的。

第311章 我不如他

午后,代州通往繁峙县的官道上,方宁和一干下属正在匆匆赶路。

此前,方宁不知怎的,突然就闹起了肚子,蹲了整整一个时辰的茅房,方才得以上路。

他没有用上囚车押解孙传庭,而是给对方一家子准备了一辆马车,锦衣卫的人则分三辆车子,前后护卫着,反倒像是在护送某位大官回京一般。

此时正值春天,日头并不毒辣,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微风徐徐吹拂在脸上,让人浑身都觉得舒畅,心情也变得格外放松了起来。

这也难怪,还没听说过有盗匪敢劫锦衣卫的道呢,除非是不想活了。

还真有人活得不耐烦了,居然真就在今天劫了他们的道。

只听官道两边的丛林“沙沙”作响,众人刚察觉到情况不对,便已经看到一群蒙面大汉手持利刃,从草丛里边窜了出来,直接就朝着众人扑了过来,迎头就是一阵劈开。

“弟兄们,给我上——”

“唰——”

“狗杀才,吃了豹子胆了,敢劫大爷们的道儿?”

一众锦衣卫们乍逢突变,心里都有些慌乱,不过经过领头的那名千户一声大喝,众人很快便镇定了下来,纷纷躲避着敌人的砍刀,顺手拔出了腰间的佩刀。

只这么一会的功夫,待到他们反应过来时,已经又两人被砍伤了,而那名脸部红肿的小旗就比较倒霉了,让人一刀刺在了心口上,当场毙命。

从人数上看,劫道的大汉人数不多,也就二十人左右,锦衣卫们自恃身手,心里倒不惊惧。若是他们知道,对方也全都是锦衣卫出身的话,恐怕就不会那么乐观了。

在那名千户的指挥下,一众锦衣卫展开了反击,和这帮悍匪缠斗了起来。

越打越是心惊,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有些低估了这些人的身手。只这么一接触的功夫,自己这边又有两人受伤,局势十分不利。

虽说对手也伤了三人,可在人数上也还是占据着优势的。

方宁此刻也已经跳下了马车,持刀冲上去劈砍了起来,颇有些身先士卒的感觉。

孙传庭的马车就停在中间,根本没有人去理会他,就那么晾在那儿,显得有些孤零零的感觉。

车厢里,孙传庭微闭着眼睛,像是根本就没有听到外边的动静一般。他早就察觉到了不同寻常之处,从中察觉到了一些端倪。

这些人应该是来搭救自己的,对自己并没有敌意。至于那幕后指使之人,更是不用多加猜测,便已经心中了然了。

除了李修文,谁还会在这个时候派人来救自己?

孙传庭心里不担忧,他的夫人和孩子们却都有些害怕。耳边不断地传来喊杀之声,她们只能呆呆地坐在那儿,不知该作何反应。

孙传庭的小儿子名叫孙世宁,今年才五岁,头一回碰上这样的场景,他吓得小脸儿都白了。不过他想到自己母亲说过,父亲功夫了得,心里又觉得没那么害怕了。

看着坐在面前的父亲,孙世宁有些天真地想道:“只要有爹爹在,自己就不用怕外边的那些坏人了。”

孙传庭轻轻睁开了眼睛,见到儿子正在望着自己,和蔼一笑:“世宁,你不害怕吗?”

孙世宁摇了摇头,乖巧地答道:“不怕,有爹爹在,世宁就不怕。爹爹也和世宁说过,男子汉就要勇敢一点,世宁长大了也要和爹爹一样,做个顶头立地的男子汉!”

孙传庭闻言,十分欣慰地点了点头,向儿子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身边来。

“啊——”

方宁很“不小心”地挨了一刀,登时惨叫了一声,捂着自己的左臂向后退出几步,指缝间鲜血渗透了出来。

“嗤啦——”

正在此时,蒙着面的赵元良从他身侧扑了过去,又是一刀划破了他的右臂。

方宁挨了两刀后,立即冲着不远处正在各自为战的下属们喊道:“王八羔子,快过来保护老子!”

立即又两名锦衣卫向他这边冲了过来,击退了围在他身前的三名大汉。紧接着,又赶来了三人,牢牢地护在了他的身周。

如此一来,锦衣卫们战力大减,立马就处于下风,又有几人受了伤。

“哥几个,杀了这帮狗娘养的!”

赵元良一声大喝,众人立即向锦衣卫们冲了过去,口中跟着喊了起来:“杀!”

方宁正在心里暗骂这小子不厚道,下手忒黑时,见到对方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撒开了腿就往后跑了,口中喊道:“快撤,先保住性命再说!”

锦衣卫们眼见上司都跑了,纷纷丢下了这群悍匪,跟在方宁身后逃命去了。

一众蒙面大汉似模似样地在身后瞎咋呼着,吆喝了几句后便没有再追下去。

赵元良向中间那辆车子走去,对着坐在车厢里边的孙传庭拱手道:“孙大人,此去京师太过凶险,您还是随我们回开封去吧,至少能暂时保住性命。”

孙传庭掀开了车帘儿,叹息道:“果然不出所料!可犬子尚在京城,若是老夫只顾自己逃命,岂不是将他陷于险境?”

赵元良回道:“将军早有吩咐,孙大人只需给大公子写下一封亲笔书信,我们自会将他救出京城。”

孙传庭的眼底闪过一丝犹豫之色,却听赵元良继续说道:“将军还说了,孙大人不必为难,即使回到开封他也不会勉强于你。之所以出手相救,只是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国之栋梁惨遭奸人陷害罢了。”

这样的话语,赵元良本人自然是说不出来的,出发前,李修文硬是逼着他一字不落地给背了下来。

孙传庭闻言果然有些动容,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夫人和孩子们,这才点头道:“也罢,事已至此,老夫就暂且跟你们回去吧。”

几辆车子再次上路了,不过这一回,是往开封方向而去的。

车厢里,孙世宁睁大着一双澄澈的眸子,好奇地看着孙传庭,想开口询问却又不太敢,他有些害怕自己这位父亲,

孙传庭常年在外征战,很少见到儿子,平日里又总是喜欢板着张脸,脾气也不太好。

见到这小儿子欲言又止,他只好把脸色缓和了下来,笑道:“有话就说,身为我孙传庭的儿子,就连这点儿胆量都没有吗?”

孙世宁让他这么一激,也犯了倔起来,一时竟是忘记了畏惧,问道:“世宁想问爹爹,方才那个叔叔口中的将军很厉害吗?是不是比爹爹还要厉害?”

不得不说,父子俩人在脾气上是有些相似的。

“哈哈哈——”

孙传庭爽朗地笑了起来,看着他认真地点头道:“这位李将军可了不得,你爹我可比不上他。”

第312章 水德大帝

河1南境内,不知从何时起,出现了一些流言。这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十八子主神器”之说,所谓“十八子”,合起来便是一个“李”字,意思是说,将有一位李姓之人,登上皇位主宰天下。

这个说法源自一位卜者的谶语,卜者名为宋献策,归德府永城县人,精通术数,是一名江湖术士,常年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宋献策外号“宋孩儿”,也有人称之为“宋矮子”,此次云游归来,发现开封府和河1南全境居然都换了主人。他大吃一惊,赶忙算上了一卦,结果得出了“十八子主神器”的预言。

此人占卜算卦极准,远非一般的江湖术士所能相比,早年间便已经在家乡小有名气。他的这句谶语迅速地传扬开来,整个河1南的百姓都听说了。

众人纷纷猜测,这位李姓之人究竟是何人?

答案很快便揭晓开来,在这一亩三分地里,除了将军府的李将军,还有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