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宠后重生纪事-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芷彤有些不愿意,这么一说好像她有多稀罕萧承和似得,但却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来,只得照着凌茗霜的话去做。

    就在凌家二姝费尽心思地从官家女眷们那里套话的时候,萧景泽却拿着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折走进了椒房殿。

    “什么事儿高兴成这样?”谢瑶光放下手里的针线,将绣到一半的荷包拿给他看,“你觉着这个花样好看吗?”

    “给我的?”这话问得故意,那上面绣着金线龙纹,不是给他的,又能是给谁,所以不等谢瑶光点头回答,他又笑了笑,“阿瑶绣成什么样,我都喜欢,都觉得好看。”

    谢瑶光哼了一声,收了针,将东西放回到线篓里。

    “不同你说笑了,这是刚刚送进宫的奏折,从北边来的,阿瑶,匈奴人降了,两个月,顶多两个月,你舅舅和大军就要回长安了。”说罢萧景泽就将那奏折递给她。

    谢瑶光接过来,粗粗扫了一眼,也禁不住喜上眉梢,言语中也有几分激动,“降了!匈奴人真的降了!咱们大安的臣民知道这个消息,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呢,修远,身为一国之君能有这样的功绩,一定会青史留名的,我真替你高兴!”

    萧景泽眉眼间全是笑意,道:“是舅舅和将士们的功劳,没有他们在边关浴血奋战,哪来的这太平天下,还有阿瑶,阿瑶捐款捐物,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谁让我有钱呢!”谢瑶光歪着头看他,英姿勃发的帝王依旧风神如玉,那双温柔眼里布满了宠溺,她忍不住踮起脚尖亲了他一口。

    第二日的早朝,朝野上下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等上晌午时分,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家家户户挂起了喜庆的大红灯笼,还有那有些余钱的小富人家,买了几挂鞭炮在门口点着了庆祝,萧景泽偕同谢瑶光登楼远望,隔着老远都能闻见那硫磺味儿。

    来来往往的行人们俱穿着大红的、桃红的喜庆衣裳,精神面貌也与先前大不相同,乍一看还以为是城里谁家嫁女谁家娶妇撞到了一起呢。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用到谁身上都是一样的,匈奴一直是大安朝历代帝王的一块心病,睿宗皇帝在位时有铁血手腕,穷兵黩武,他们不敢时时来犯,换了萧景泽继位之后,对于边境的骚扰又死灰复燃,内忧外患让这位十五岁就成为一国之君的帝王忧思重重,他不说,谢瑶光也看得出来。

    这天晚上,皇宫之内,建章宫北,太液池上,燃起了一簇一簇烟花,耀眼的光点在夜幕之中散开,比起正月十五,更称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凉风习习,萧景泽牵着谢瑶光的手,站在他们第一次说上话的地方,看着这满天烟火,身畔佳人盈盈而立,笑语盈盈,还有什么比这更温暖,更惬意,更满足呢。

    这几日城里谈论的都是靖国公世子大胜匈奴,将其赶回阴山,杀到单于王庭,斩了左贤王首级之事。

    靖国公府一时间门庭若市,凌芷彤在斗玉会上只抓着了小猫三两只,可这一次,却发现了更多和萧承和有来往的官员。

    谢瑶光看着手边放着的那手掌大小的一张纸片儿,里面密密麻麻写着那些同萧承和有来往的官员,太常寺、廷尉司、光禄勋、羽林军、宗正府、鸿胪寺,几乎是每一个握有实权的地方,或多或少的都有那么几个萧承和的人,如今心思缜密,心机深沉,也难怪上辈子他能铲除异己,登上帝位。

    好在这辈子他夺嫡的意图并不是很明显,又是个闲散王爷,这些大臣们并没有过分掩饰与他的来往,才能叫凌芷彤一下子摸清楚底细。

    她将这份名册抄录了一份,交给了萧景泽,不管他信也好,不信也罢,她想说的,想做的,都应该向他坦诚。

    “这是小姨母查出来的。”谢瑶光的脸色并不好看,“我先前同你说,你不在意,可有些事情真的不能不防,小姨母只是从那些女眷嘴里套套话,这份名单算不得准,想要掌握确切的证据,还得请你手里的暗卫去暗中查访。”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萧景泽是帝王,亦逃脱不过这样的想法,当然,谢瑶光是不算在里面的,在他看来,阿瑶是他的妻,与他共荣辱,同生死,和旁人自然不同。

    “我自忖并无亏待于他,他为何要暗中结交大臣,难道真的如同你所说,要谋夺帝位吗?”萧景泽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捏了一把汗,也同样在内心感激谢瑶光如此替他尽心尽力。

    “人的*是无穷无尽的。要不怎么会有欲壑难填一说呢。”谢瑶光叹息一声,“你以前同我说,萧承和出身民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被你和外祖父接回来之后一直对你们感恩戴德,可是先前的假仁德太子之案,我又听你说,他在朝堂上问那假冒之人他的名讳由来,若是他当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被一个乡野村夫养大,他哪里会知道自己的名字由来,仁德太子的姬妾能怀着他逃出去,又怎么会将他交给一个乡下人呢。”

    这话说得不无道理,萧景泽招了招手,唤了宋决明来,将那份名单交给他,“你去查查,宁王是否同这些大臣有所来往,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一一核实之后,向朕奏报。”

    谢瑶光见他信了自己的话,总算是放下了心,又道:“宫里也要查一查,饮食上你也得让黄忠注意着,这入口的东西,都得一一验过,谨防别人起了坏心思,防不胜防。”

    毕竟上辈子,萧景泽就是中毒而死。

    “交给阿瑶吧。”萧景泽脸色缓了缓,露出一个笑来,道:“阿瑶是我的福星,有你在,我相信不会有事的。”

    谢瑶光却不像他说的那样自信,她不敢将萧景泽的性命交在自己手上,她不聪明,不机灵,唯一能仰仗的,只有上辈子已经看透的人心。

    只是到最后,她并没有拒绝萧景泽的提议,毕竟这宫里头人太多,她也说不上谁可信,谁值得怀疑,一切只能靠自己。

    谢瑶光嫁进宫来之后,几乎从来没有亲手做过饭食,偶尔去一回御膳房,都能把那里的掌厨帮厨吓着,后来索性就不去了,好在椒房殿有小厨房,身边的人手也是底子干净的,既然要把握膳食,没有什么比自己亲自盯着更让人放心了。

    萧景泽以前没少吃过谢瑶光做得饭菜,她做菜时偏重他的口味,萧景泽尝了一口就吃出来不同,笑着看她,“你今儿亲自下厨了?”

    “不光是今天,往后我也会亲自做菜,你若是忙,没有时间到椒房殿用膳,我让喜儿给你送到未央宫去。”谢瑶光夹了一筷子菜到他碗里,说道。

    听出她话中的意思,萧景泽皱皱眉,“不用这么小心翼翼,萧承和就是想害我,也没那么容易,你偶尔下厨尝尝新鲜,日日做,弄粗了手,还被油烟熏着,未免太辛苦了些。”

    “不会的,小厨房通风,又有专门掌握火候的宫女,哪里能熏着我,再说洗菜切菜都是她们来,我在一旁看着,只是下锅炒炒罢了,没事的。”

    萧景泽见她坚持,只好答应了,结果吃了两口菜,不知想到什么,忽然又笑起来。

    谢瑶光见他喜欢那道糖醋排骨,就又夹了两块,萧景泽眯着眼睛笑着看她,“阿瑶,我小时候常常想,要是我长大了娶妻了,不需要什么相敬如宾,也不想要什么妻族助力,只盼着心爱之人能为我洗手做羹汤,两人这样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就行了。”

    哪里会想到,他曾以为的容不得真情的皇宫,会有他的阿瑶,给他这么一份良辰美景。

 第110章 大捷

   

    第112章大捷

    时间一晃就到了八月底,天气也渐渐凉了下来,萧景泽此前推行的两项政令,尤其是无妾制,虽然最初受了些阻碍,但随着以傅相为首的老派文人和以傅宸为首的年轻士子的支持,也逐渐步入了正轨。

    而带着五十羽林军孤身独闯西域的郭恪,也在这时传回信来,说是由于凌将军在边关大捷,不少西域小国都同意了商贸往来,他打算继续西行,绘制一幅完整的通商地图。

    当然,这些消息虽然值得高兴,但真正让人感到喜悦的是,凌元照所率领的抗击匈奴的大军,马上就要到长安了。

    这几日,在长安城,老百姓们听到马匹疾驰的声音,都会涌到城门口,瞧一瞧是不是大军进城了。

    终于,在八月二十八这天,大军到了城外,驻扎在离城门五里的地方,凌元辰领着华月郡主骑着马儿进宫报信。

    那一身盔甲,染了风霜,少年儿郎脸上的疤痕在太阳下熠熠闪光,起初有人生疑,后来看到那马奔跑起来浑身如同流血一般,终于兴奋的喊起来,“回来了!大军回来了!凌元帅领着大军回长安了!”

    小摊贩不叫卖了,街上的行人快步往城中的主街道上走,嬉戏玩耍的孩童像是也懂得了什么似的,飞跑着往城外去,被爹娘揪住了耳朵,还依旧叫嚷着要看打了胜仗的将军。

    华月郡主抱着凌元辰的腰,也不埋怨疾驰的马儿颠地屁股疼,她这一年在外边,晒得黑了,吃了苦头,可也不再是长安城里不谙世事的刁蛮郡主,她是北疆战场上的兵,是杀过匈奴人保卫了大安疆土的人,她的骄傲不再拘泥于长公主的孙女,文远侯嫡女这样的高贵身份,而是更重要的东西。

    宫城门外的侍卫将人拦住,“皇宫之内不得骑马,下来。”

    凌元辰出示了凌元照交给他的兵符,“我乃前锋营凌元辰,有紧急军务面见皇上,还请二位放行。”

    两位侍卫对视一眼,点了点头,“你可以进去,这个人不行,近日宫中盘查严格,皇上和皇后亲口吩咐,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出,还请凌小将军见谅。”

    华月忍不住抬头,质问道:“你说谁是闲杂人等?”

    侍卫是认得她的,忙行礼道:“卑职见过郡主,郡主怎么……”怎么和凌将军在一起?当然,这后半句侍卫是不敢问的,只是小心翼翼地说:“郡主想进宫,当然可以了,您请。”

    华月哼了一声,道:“算你们识相!”

    “郡主!”

    听到凌元辰这一无奈的称呼,华月嘿嘿一笑,讨好地抱住他的胳膊,跟着他的脚步进了宫城,道:“我下次不乱发脾气了,你别不理我了。”

    凌元辰没有放慢速度,但也没有甩开她的胳膊,华月抿着嘴偷着乐。

    见凌元辰直奔未央宫,华月连忙拉住他,“别急,皇上不一定在未央宫,我们先去椒房殿,如果我没猜错,他十有□□在谢小七……哦,皇后娘娘那里。”

    皇后宿居未央宫,后自请移居椒房殿,帝王随之而去。凌元辰对于帝后感情的印象,还停留在出征前夕听到的传言,他脚步一顿,整个人就被华月拽着走,“你信我,皇上肯定在那里。”

    要不怎么说华月郡主自小在宫中长大呢,对这位皇帝叔祖父的性情极为了解,两人进入椒房殿时,萧景泽和谢瑶光两人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对弈。

    听到禀报,皇后娘娘连棋也顾不得下,慌忙下了塌,手不小心带倒了棋盒,圆润的黑玉棋子哗啦啦散落一地,她吩咐宫女们收拾,也没喊萧景泽,自己先到了外边。

    “三舅舅,是大军要进城了吗?你们这一路可好?”谢瑶光人还未到大殿,声先至了,等到出来一抬头,才诧异道:“华月怎么也跟着过来了?”

    华月郡主却不同她客气,“快叫人给我们弄些吃的喝的,一路快马加鞭进了城,这会儿又渴又饿。”

    谢瑶光应了一声,匆忙吩咐了下去,才道:“你说你,一声不吭的就跑了,可把长公主和文远侯夫人给急坏了,要不是舅舅写信来说找着了你,这一年恐怕你娘和长公主都得吃不下睡不着。”

    华月自知此事理亏,嘿嘿笑了两声,转移话题道:“小七……皇后娘娘,你没去过西域,不知道那里黄沙漫天,白天能把人晒死,晚上又能把人冻死,又没水又吃的,渴了得找一种会流汁水的树,饿了啃树皮,捉住地鼠就是一顿肉,你还别说,那沙鼠瞧着怪恶心的,可烤熟了真是又鲜又美味。”

    “你出去一趟,倒好像涨了不少见识。”

    萧景泽缓步走了出来,凌元辰急忙行礼,他摆摆手,示意对方起身,道:“一路回来辛苦了,凌元帅的奏折我看过了,说是此战多亏你孤军深入诱敌,才能一举歼灭左贤王率领的大军,为你请功呢。”

    “那皇上打算怎么奖赏元辰……”华月嘴里塞着东西,咕哝着问。

    “论功行赏也不只凌元辰一人,等到大军入城再说吧,今日天色也不早了,就让大军在城外住上一晚,明日一早,朕与皇后亲自去城门迎接大军入城。”萧景泽道。

    帝后亲迎,那可是对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最大的恩赏与荣宠,凌元辰当即行礼拜谢。

    萧景泽这才看向华月,道:“你回来谱倒摆得不小,一进门就要吃要喝的伺候着,知不知道反省?刚刚朕说要论功行赏,到了你这儿就得领罚,也不罚别的,你出去了多久,就在家里禁足多久吧。”

    禁足八个月,华月一听大惊失色,也顾不得吃东西,三两下将嘴里的食物吞下去,喝了一大口水,忙道:“皇上可别啊……我知道错了,你千万别禁我的足,我错了……我往后再也不敢了。”一边说一边还冲谢瑶光使眼色,示意她替自己求情。

    谢瑶光忍了半晌的笑,最终还是解围道:“算了,她都知道错了,你也别罚得太重了,万一再跑一会可怎么办?”

    “我都说了不敢了……”对于谢瑶光的调侃,华月弱弱地辩解了一句。

    萧景泽说得是玩笑话,只是想吓她一吓,见她知错了,也就顺着台阶道:“那朕就再信你一回,若还有下次,朕就让宗正府派几个嬷嬷,专门教教你规矩。”

    华月郡主是个见好就收的,知道没事了,嘿嘿哈哈乖巧地点头,像是别人说什么她都能应下来似的。

    萧景泽转头又问了凌元辰许多话,接回来他上交的兵符,留他在宫里吃了顿饭,这才让他回城外将自己的意思转达给将士们。

    凌元辰点点头,起身要走,又迟疑地看了华月郡主一眼。

    华月抱着一碟儿现炸的肉丸子,见他抬腿要走,放下碟子就要跟上去,不料却被萧景泽给叫住了,“你要去哪儿?”

    “我……我跟凌将军回军中。”华月这话说得有几分心虚。

    萧景泽无语,“你是生怕大家不知道郡主乔装打扮混入军营中去了,还是想怎么样?一个姑娘家待着男人堆里是什么章程,哪都不许去,就给朕在这儿待着,朕已经派侍卫去长公主府和文远侯府通知皇姐和你娘了,她们想必一会儿就到。”

    华月苦着脸,看了看谢瑶光,又看了看凌元辰,两人没有一个想要替她求情的,只得自己开口,“我……凌元帅照顾我这么久,我还没当面向他道谢,我……我是想回去谢谢他。”

    萧景泽不为所动道,“不急在这一时。”

    华月也没了法子,正想着撒泼耍赖的时候,听到凌元辰道:“郡主久久离家不归,是该先同家人团聚,臣会向兄长转达你的谢意的。”

    “哎。”听到心上人的这番话,华月郡主也不想着闹了,心满意足地应了一声,眉眼弯弯一看就知道心情极好。

    长公主与文远侯夫人到了宫中,先是将华月郡主训斥了一通,然后祖孙三人又抱头哭了一阵,尤其是文远侯夫人,平日里虽然对女儿种种行为不喜,但毕竟是手心里的肉,在外头吃了近一年的苦,哪里舍得,尤其是看到华月郡主又黑又瘦的模样,想骂的话也骂不出来了。

    华月欢欢喜喜地跟着长辈回了家,在家中又将她这大半年的经历说了一遍,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第二日,凌元照领着大军进城,高头大马,英姿飒飒,到底是染了血的将士们,浑身的气势不是那些平日里巡防都城的京畿卫能有的。

    全城百姓夹道欢呼,有那正值嫁龄的姑娘,偏爱这样的英雄郎,一时间香帕、荷包丢满了那拉着军用物资的马车。

    长安城许久没有这样的盛事了,沿街的店铺里挤满了客人,小二楼上面乌泱泱地全是脑袋,就连那竖在外头的木头竿子上也爬了人,说书人的醒木一拍,扇子一摇,舌灿莲花的说起那凌元帅领兵抗击匈奴的奇闻异事来。

    萧景泽与谢瑶光站在城楼上执手相看,间或相视一笑,要等到这天下成为盛世,或许要十年,百年,但只要有你在我身畔便足矣。

    皇帝陛下论功行赏,所有将士官升一级,赏假十日与家人团聚,另有每人二两银子的赏钱,这十万大军,就是二十万两,不过谁让皇后娘娘大方呢?

    这倒不是令人最震惊的,震惊朝野上下的是,靖国公世子、神武将军凌元照,特封关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