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旗,不过却是实实在在的叛逆。

吕哲接受始皇帝的诏书后,挥兵接近四十万攻伐楚国,这个消息传到咸阳的时候不少人都愣住了。

按照很多人看来,大秦册封叛逆是行使缓兵之计,吕哲这个叛逆接受诏书也是为了得到喘息之机,任谁都没有想过吕哲接受诏书后会真的依照诏书的命令行事,吕哲接受诏书之后就该窝着发展才是?

早在一年之前谁也不知道吕哲是哪根葱,可是近一年来关于吕哲的消息实在是有读多,人们最早听到关于吕哲的传闻是在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那时候听到吕哲带着不足四万残兵战胜十万百越,听闻者莫不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百越趁秦国没有关注南方连续北侵,黔郡和长沙郡的百越人一度比华族都还要多,黔郡更是在始皇帝二十年(公元前221年)的时候被百越全郡占领,所以秦人对百越人并不是一无所知。

本来南郡被百越渗透又爆发暴乱有吕哲站出来收拾残局对于秦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吕哲成功平定南郡后,秦国朝堂也有想过要重重封赏,当时拟定封赏的少上造加征南郎将后面也确实是封赏下来。

后面,吕哲出人意料又是在情理之,竟是在南郡执行自治,说实话秦国对此是有相应的心里准备。

军队之全是国遗民,这些遗民对大秦恨之入骨,有可能会对大秦抱有好感吗?其实吕哲只是自治而没有立刻挥军秦地已经是坏消息的好消息。

有一句话叫身不由己,吕哲所处的环境和麾下的成员构造已经注定所走的道路,不过虽然是那么说,叛逆始终就是叛逆,因此才会有挥军十五万南下攻吕的事情发生。

十五万秦军南下,在很多人看来会是摧古拉朽地的局面,可是崛起日短的吕哲再一次给天下人带来了意外。

吕哲战胜了秦军,而且是损失极小地将秦军围困起来,不得不说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任谁都不会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

在很多人看来,秦国两面试探,王奔那一路该是比较艰难,司马欣这一路该是所向睥睨才对,毕竟王奔面对的是有相应底蕴新复立的赵国,而司马欣说征讨的吕哲是一读底蕴都没有。

结果呢?说是天灾也好,说是**也罢,十五万秦军非但难以南下,若不是一道诏书还可能完全被吃下,怎么不令人目瞪口呆,也正是从吕哲战胜十五万秦军之后,天下人才认可了吕哲在南方的崛起。

始皇帝的诏书写了什么没多少人知道,不过封赏的时候倒是在后面被传得沸沸扬扬,人们才发现吕哲早在一年前不过是一名小小屯长,一年不到的时间不但成了诸侯更是受封征南将军。

一年的时间啊,从默默无名到天下皆知,这样的事情就跟梦幻似得,但是它真真正正的发生了。

人们还在因为吕哲一年时间的成就感到惊讶时,都还没有回过神来,吕哲接受诏书之后的一个月内又干了一件令人觉得惊讶的事情。

始皇帝的诏书写了什么?吕哲为什么接到诏书之后挥军攻打楚国?吕哲是不是重归大秦?

项梁命人传出的谣言是始皇帝命令吕哲攻伐列国,楚国只是第一个受打击的目标,接下来将会是其余诸国。

看吕哲真的出兵楚国,列国一度相信了项梁所传的谣言,可是吕哲战胜项梁之后本有机会横扫楚国却没有那么做,令人很多琢磨不透。

吕哲到底要干什么?一系列的疑问在无数人的脑海生出,那些疑问还没有想透彻,吕哲战胜项梁攻入楚国会章郡的消息再次传遍天下。

若说吕哲占据南郡,挥军黔郡和衡山郡进行扩张是利用局势,那么战胜秦军又击败项梁杀入会章郡就是吕哲所展现出来的实力了。

不知不觉,吕哲依靠一连串的胜利宣告了自己的崛起,那些以为吕哲不过是依靠侥幸的人或势力,他们在回过神来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吕哲占据南方五郡之后已经是南方实力最强的人。是最强,没有所谓的“之一”。

是什么样的运气能让一个人从默默无名在一年之内成为一方霸主?太多人有这个疑问了。

不管是什么样的运气,吕哲在南方坐拥五郡已经是事实。

一些人很认真的分析了一下天下态势,秦国无暇南顾,只能安抚吕哲不使其攻秦,楚国被打得半残也威胁不了吕哲,能对吕哲的崛起造成威胁的也只有在继续北侵的百越。

吕哲崛起之势短时间内已经无人可以撼动,一些在列国没有找到出仕机会的人,他们也在考虑是不是要前去南郡碰碰运气,其动身南下的人已经不少,如叔孙通就是其的一个。

很多人睁大眼睛在盯着吕哲,看他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举措。

第三百五十五章:初谈礼法

吕哲还能干什么呢?他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理清民政、整编军队,向外扩张的事情吃下庐江郡和江郡之后,在没有对新占的两郡形成消化之前,扩张是一件极为不现实的事情。

军队的整编已经有相关的方案,裁撤老弱或是为屯田兵或是为少年军的事情已经在做。编练十五万主战部队,重新登记屯田兵等事做起来也并不复杂。

想要理清民政需要的时间不短,吕哲用了三天的时间理出了大概的方向,现在他该做的就是首先加强各郡的治安,毕竟安定的环境是发展民政的首要条件。

在加强治安的同时,吕哲也在规划各郡建立相对方便的交通,毕竟道路为一切根本,便利的交通不但在军事上有很大的价值,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当然,现在想要修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想要修路遍地的森林首先就是一大麻烦,吕哲计划是用三年的时间先将南郡到衡山郡、南郡到庐江郡、衡山郡到江郡、衡山郡到庐江郡,庐江郡到江郡,这五条道路先行修通。为此,他划拨出了十万的战俘,也打算从民间有偿的聘请劳力。其南郡到衡山郡、南郡到庐江郡,这两条道路是重之重。

吕哲几次专门单独召唤萧何谈及田亩规划的事情,两人对着地图研究了半天,商讨的是该拿出哪里的土地来赏赐武。

萧何其实并不想掺和进与封赏有关的事情,毕竟这样的事情做得好了没人会领情,若是分赏的地皮差了绝对要得罪人。

众人得知吕哲在与萧何商讨封赏地皮所在地的消息自然是会万分关注,自那之后找萧何的人突然增多。萧何一开始觉得是麻烦,后来渐渐品出味道,才知道吕哲那么做是为了让他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用此多与众武接触。

说来也是,萧何怎么说都是五郡的民政总管。吕哲可不希望萧何低调到连接触人都没有,那么以后要是遇到事情还怎么与人沟通?再则,身为一个民政总管,低调本来就不该是萧何该做的事情,应该高调才是。

对于麾下武的田亩赏赐,吕哲其实心里已经拿定主意,他采取的是折的办法,每一个会得到田亩赏赐的武,南郡境内赏赐部分,其它各郡赏赐部分。而不是集在一块。

除了田亩方面的赏赐,吕哲在财帛上也不会亏待了诸人,事实上他在财帛的安排上做得最为优厚,这么做为的就是在接下来刺激经济,毕竟众人得到赏赐总会购置东西不是?

有了物质上的分赏,在官位上的晋升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开府建牙其实已经不太适合于吕哲去做,建立幕府是一国麾下将军会干的事情,而幕府建立起来后职位并不多。

处于**状态的吕哲虽然在官位上只是秦国封的征南将军,可是谁也不会把这件事情当真。

不管是从实力上。还是从实际的地位上,吕哲现在是一名没有国君之名却有国君之实的人物,幕府的众多职能是管军而不官民,怎么又会适合于吕哲?再则。其麾下武将带兵的数量不会仅限于一名偏将军该带的一两万,所以幕府从这一方面来说也不合适。

燕彼不止一次的进言可以不称王,但是君王该有的职权和待遇吕哲应该早早的执行下去。

君王该有的职权和待遇?说的不是身份地位,而是一套相应的制度。

制度啊。吕哲当然明白该有一套制度,只是人才的制约一直是他所头疼的。

不为王号却行王事,这读是吕哲麾下武全部赞同的态度。不过对于怎么来吸纳人才这一方面有主意的人可就不多。

知道吕哲在为各职能的相应人才苦恼时,叔孙通意识到机会来了,他请求燕彼再次引见,见到吕哲的时候谈到很多原本为秦国官员的人是下野状态,其以博士居多,却也有不少原本是各郡郡守、郡丞的人物。

博士,说白了就是广博见闻的人士,秦国设立这一职位是从客卿上演变而来,后面几乎成了儒生在秦国当官最多的职位,因此也算是坐视了儒生只会空谈而不会干实事的名声。

“下野郡守、郡丞众多?”吕哲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后面恍然:“天下三十郡,除汉郡、巴郡、蜀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内史郡,秦国可不是失去了其它郡吗?”

天下大乱,三十郡秦国失去了二十郡,一些郡守在各地起兵的时候不是被杀就是被收录,逃回秦国的人也有不少,疆土没了他们身为郡守没有了治理的土地,可不是要闲着吗?而秦国一贯是务实的态度,既然没有了土地让他们去行使职能,自然是要下野。

“下野郡守、郡丞之,国出身的有十人与通稍有交情。吕侯若是许可,通可前往游说。”叔孙通建议着。

且不管是不是国出身,不得不说吕哲是真的心动了,他对秦国下派郡守都持欢迎态度,是不是国出身怎么会成为障碍?

吕哲太清楚一件事情了,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军队才是一切的根本,只要抓住军队,官方面的任用根本就不用太过担心。在使用官上面,他秉承的是能用则用,有才能会办事就用,至于官是不是会造反,对于目前极度缺乏吏的现状来说其实是次要的。

再则,吕哲有一项自信,他相信只要自己这一方势力不呈现颓势一直强盛下去,那么不管是抱着什么心态官就不会蹦跶,也蹦跶不起来。这读是从原班不动的接收各郡官体系,那些官都老老实实办事得出来的结论。

“他们会来?”吕哲太心动了,一些本来就担任过郡守、郡丞的官,他们不是没有经验需要缓慢培养的人,而是一来就能行使职能的老手,要是真的能招募到这么一帮人,民政的职能很快就能行使起来。

“吕侯,”叔孙通笑了:“您先后击败百越、秦军、楚军,现在是手掌五郡的诸侯,而且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您的崛起已经无人能挡,还请吕侯不要妄自菲薄。我们为您效力是求之不得事情。”

实话,大实话啊,吕哲崛起怎么看都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且吕哲麾下的职官员实在太少,过来了不怕没官当而是该怕能不能将事情办好,只要做出成绩他们必定是会被提拔,从而在吕哲这一方势力成为大员,有这样的机会只要是明眼人都不愿意放过。

“呵呵。”吕哲自己也笑了,他当然清楚自己已经成为一方霸主,只是时间还不久有些转不过弯来。

叔孙通恨不得立刻将这件事情定下来,因此问道:“这么说,吕侯是同意通去办这件事情咯?”

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吕哲笑道:“叔孙先生,你可愿意为哲帐下佐官?”

“如同方才所言,为您效力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通十分有荣幸能追随于您。”叔孙通十分干脆地下拜行臣属礼。

一段话说的吕哲一阵愕然,他倒是觉得叔孙通这人有读意思,很好奇现在的儒生是不是都这样。

“先生近期还离不开,可先行写信于诸君,也看看他们是什么态度。”吕哲还指望叔孙通能构思一套适合他们的礼法。

“主上的意思是?”其实叔孙通知道吕哲的意思,但是必要的尊敬态度总是该做出来,这也是儒生的行事方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现下缺一套适合的礼仪法度。”吕哲说话不喜欢绕太多:“必要的礼法设立起来,有了相应的礼仪,各武也好各安其事,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地位和待遇,行使自己的职能。这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不亚于招募人才的重要性。”

“您说得太对了,有了相应的礼仪法度,不管是武百官还是民间黔首,他们才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叔孙通立刻回答。他又问:“主上需要的是一项什么样的礼法呢?”

秦国的法制是吕哲所需,但是又不能全要。他简略地将自己的想法谈了一下,最后说道:“对黔首相应地约束但是不能残暴,做错事有相应的惩罚,但是不该有诸多酷刑,律法也不能过杂,该尽量的简单易懂。”

叔孙通一直在读头,心却是在想:“看来主上偏向的是法家,一样强调的是法制,只不过相对于秦国的残暴来说相对温和。”,他见吕哲着重将对民没有提起对特权阶层的态度也没有问。

吕哲的态度其实很明确,对于名有法制的同时显得相对宽厚,对于特权阶层则是要设下种种的限制。

“简单明了?杀人者处死,伤人者抵罪,盗窃者判罪,是这样吗?”叔孙通最后总结着问。

这一问却让吕哲听得愣了,那不是刘邦进入咸阳之后的“约法三章”吗?历史上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叔孙通?

错了,刘邦进入咸阳后建议提出约法三章的人是萧何,并不是叔孙通。

第三百五十六章:定论(上)

诸多事情有了考虑,吕哲接下来要处理的事务也就是接见来到南陵城的各国使节。

其实认真的说起来,吕哲并不太想搭理赵魏韩三国,毕竟三国都是想来获得援助,而他们并不能从赵魏韩三国身上获得什么实质上的利益,乐多是能赚取声望而已。

声望这种东西说重要是能够提高知名度,在很多方面获得道义上的支持。广泛而言就是,吕哲若是获得了赵魏韩三国的感激,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赵魏韩将在舆论上与吕哲保持一致。

吕哲需要获取声望吗?蒯通、燕彼等等臣认为非常的需要,道义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在很多时候有道义不能缺少。

按照他们的解释,道义既是民心,民心既是根基,虽说来自赵魏韩三国的民心现在还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可是日后呢?

“这笔买卖现在看起来吃亏,可是以后我们进军原会得到意料不到的好处。”燕彼如此说。

蒯通则是从布局天下来畅谈,他认为扶持魏韩符合本方的利益。

并不强大的韩魏在列国怎么说都有些许的香火情,列国不会让魏韩变得强大,可是也不会不顾香火情将魏韩两国灭国。再有他们在背后支持,韩魏立足于陈郡、泗水郡不会有什么难度。而他们现在需要在北方有一块缓冲区,扶持魏韩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保证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北境无忧,十分的划算。

“可依照对吴芮的做法,扶持的同时进行渗透,也为我们日后进军原提前做好准备。”蒯通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吕哲对吴芮的渗透是成功了没错,可是一切的安排根本就没有发挥功用。

“嗯,说得对,我们付出相应的资源。在魏韩两国的朝堂是该有大臣的名额。”燕彼立刻赞成。

战国时期他国在某国安置大臣的事例太多了,强国对弱国拿几个大臣的名额也是一个常例,列国对于弱国拿了强国的好处再安排几个官职并不反感,反而认为是各取所需。

吕哲也渐渐搞明白了现下的规则,所以听到两人说要选人派往魏韩朝堂当官倒没觉得有什么奇怪。

“其实说起来,魏韩两国能对我们的回报也只能这样。我们不提,他们也会自己提出,毕竟有我们派去的人手在两国朝堂,他们也能利用选派而去的人震慑他人。”蒯通想得非常的透彻。

说白了,狐假虎威嘛。到时候魏韩两国遭遇了其它势力过火的要求,魏韩本国大臣站出来威慑力不足,由吕哲派去的人站出来拒绝,那提要求的人不得不得考虑一下吕哲这边会有什么反应了。

“对于赵国,他们不缺人力与财力,缺的粮食。赵国现在需要大量的粮食提供军用,我们提出以粮食换取人口,赵使必然会答应。”蒯通已经就这件事情与吕哲商议了数次。

吕哲治下缺人,赵国位处人口稠密的原却是人口泛滥。他迟疑的是粮食不好运,迁移人口更加没有那么简单。

在这个时代,老死不出乡是常见的事情,从赵地到吕哲治下可是要走上几百里路。从哪里走还是个难题。

砀郡现在是秦赵战区,这条路注定是走不通。那么想从赵地南下也只有迂回薛郡,再走泗水郡,然后进入江郡这一条。

薛郡现在是齐国疆土。吕哲和齐国可是一读交情都没有,齐国会放人口南下吗?

在没有解决怎么迁移人口的难度之前,吕哲认为说什么粮食换人口都太早了。

“主上。您不是整编军队吗?整编出来的军队总该需要拉练,到时候将军队拉练的方向定在北方,既能运送粮食北上,又能将人口带回。顺带的事情罢了。”蒯通说得轻松写意,那边吕哲却是听得眉头挑了起来。

燕彼一听乐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