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本就不愿意自己效忠对象由秦皇来册封才为王的人立刻就是一阵附合,且看过去这样的人还不少。

蒯通在谈大道理,先无比肯定的认为吕哲必需称王,可是让秦国与列国打,这是早就制定好的大战略,必要的时候再出来摘桃子也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怎么能够破坏呢?

第五百五十一章天大的好事?

与秦通商不能断,一断就等于吕哲彻彻底底与秦国翻脸,那么吕哲治下不但会失去购置牧畜的渠道,连带每季都要大量从巴蜀地区进购布匹的商业行为也要断掉,那么对于吕哲的治下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秦国灭不灭亡不在于吕哲,暂时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但是避免秦国过早的灭亡对于吕哲这个势力来说绝对是有利而无害的事情。

要是秦国过快的灭亡,吕哲会不会成为众矢之的现在已经随着楚国暂时的屈服而破解,但是齐、燕、赵这本来就联合攻秦的同盟必然是会将矛头指向吕哲,哪怕是不直接开战,只是封锁商路就够吕哲喝一壶的。

同意秦国在战时……至少是在陈郡的战事中从治下购置粮秣乃至于是兵器等战争物资,那么列国那边肯定也会提出相应的要求,拒绝任何一方都将引起连锁反应,被动的选择站队问题。

秦国要打空联军的战争储备,那么可以预定的是中原军团的战略重心会向南倾斜,增兵直至五十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还会不止五十万秦军南下,必然会随着战事的需要连续增援。

齐、燕、赵三国目前确定能汇集过去的兵力就突破百万,按照十万秦军士卒就要列国出动二十万乃至于是二十五士卒才能抗衡,五十万秦军士卒就要列国出动至少一百二十万士卒对抗。那么总共的参战人数还没有到决战阶段就突破了一百七十万。

战事从下父城以南向整个陈郡,乃至于是泗水郡、南阳郡、砀郡、东郡蔓延是肯定的事情,那么魏韩算是彻彻底底的倒霉了。索性他们的主要人口和财帛已经在向南阳郡靠近南郡的南部转移,不然就该落个殃及鱼池被祸害死的下场了。

没有发生战事或者战事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吕哲可以依靠打出来的威名震慑使诸国不可在魏韩领土交战,但是战事已经爆发且一开始就是二十多万秦军对上三十万赵军,这样一来除非吕哲能拿出同时歼灭秦军或是赵军(该包含齐燕联军)的兵力和优势,不然是怎么都阻止不了的了。

同意秦国在治下购买战争物资,必然也需要同意联军前来购买。否则就是表达出明显的倾向,与之消停一段时间发展内政和继续整军的既定战略不符。问题是合起来起码一百七十万人的战争物资。吕哲哪怕是想卖有那么多东西吗?

“两年都是连续大熟,去年又在春耕之前开辟二百三十万倾,两年包括民间缴纳粮税和军队所得,不包含那些已经调动或是用掉的粮食。各地粮仓之中的存粮该是在二千二百万石与二千二百五十万石之间。”萧何汇报的时候满满都是骄傲的表情,他是管理内政的首席文官又当了半年的执政,这里面的收获都有其功劳。

“三十五万吨?”吕哲倒是没有多么惊讶,南郡、苍梧郡、衡山郡是贡献的大头,庐江郡、长沙郡、九江郡也贡献了一些,至于闽南均和南海郡虽然没有耕作却是从百越那里抢了现成的提供的粮食比庐江郡、长沙郡、九江郡还要多一些。

九江郡因为战乱很快平息生产并没有被打断,可是吕哲对那边采取的是让舒氏管理,算是变相的让舒氏去贪去瞒,因此九江郡上缴的粮税只是与战火平息小半年恢复了生产的庐江郡差不多。长沙郡才被吕哲光复不足半年。这个郡连续烧了快两年的战火,期间又被闽越、瓯越、南越蹂躏得不成样子,到了该上缴粮税的时候只是可怜巴巴的提交了七万石的数量。

忘了说。吕哲的疆域之内从来就没有什么免税的说法,无论是什么情况,天灾也罢**也好,只要是有恒产者就该有相应的付出。所谓的恒产当然是有其财富,财富又包含了土地、商铺等等任何能产生盈利的财产。对于恒产者讲求的有收获就有义务,对于没有恒产者则是一粒米、一个铜板都不会征收。反而会大力的执行以工代赈模式。

可能是吃白饭的惯例还没有被养成,既“不受嗟来之食”反倒比较深入人心。这年头并无人觉得受灾了官府不开仓放粮就是一个坏的官府。更没有人拿这个来作为暴乱的理由(借口),平常官府只是让他们去自救,到了吕哲治下官府会安排出路,说实话他们不但不以为苦还极力称赞,也出自内心由衷的感激。

按照一人一天吃一斤的量,一百七十万人一天就需要消耗一百七十万斤,一场大规模会战打上几个月不奇怪,僵持起来打个几年都算稀松平常,那么便是几千万斤的粮食消耗来计算。

最重要的是什么?战争的时候粮食并不能保证都是吃进士卒的肚子里,很多时候其实是在押解途中遭遇突袭不得不烧掉,个别时候储存粮食的粮仓也不得不放弃焚毁,总得来说粮食消耗在这两个突发事件上差不多会占到每场战争耗粮的十分之三四。这么一来对于粮食的消耗更多到谁也难以在事先计算,通常还是会要在实际需要上再虚浮一些额度。

“秦国是要消耗联军的战争潜力,恐怕……”蒯通想得很深,秦国必然会让吕哲开条件,换取吕哲不向联军出售军事物资的协议:“再则,天下乱战,哪怕我们身处南方有足够的耕地来保证粮食出产,但是谁又能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能将这么重要的军事物资以几百、上千万石向外出售?”

吕哲却是不以为意:“卖,为什么不卖?”

发战争财啊,这是仅次于天上掉金饼子最容易致富的美事,其实哪怕秦国不提起这个茬,他都会想方设法的让任何一方来买。

“战争消耗的不止是粮食,粮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吕哲脸上的笑意怎么都掩饰不足:“除了粮食,兵器、皮革、衣物、药物……很多都是在战时需要的军需。咱们治下哪个郡都是经过战火摧残的地皮,其中以长沙郡、庐江郡尤甚。”

长沙郡已经开始在恢复耕田,那边的水产品亦是非常丰富,另外长沙也有不少好木头出产,好的硬木是剑柄、戈矛杆、箭杆的必需品。

除了长沙郡有自己的特产之外,吕哲治下的各郡都有战争所需的物品,他不趁现在秦国需要列国也需要的时候扶持工业、农业,难道要傻乎乎的错失用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内政的良机吗?

“可是,我们卖给敌……潜在竞争对手,那么未来的敌人多得一份强大一分,我们少了一份不是弱小一分?”蒯通说得非常激动。

什么思想啊这是?在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的时候,吕哲脑仁开始有点疼了。

“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社会生产必然会根据需要进行自我的调整,然后……听不懂?”吕哲情不自禁地揉了揉太阳**:“好吧!你们之需要知道一点,我们因为需要量不多本来只有一家造兵器的,等待需要量提高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第二家造兵器的作坊……,因为需要所以发展,现在是卖给了竞争对手一份,但是对手需要的越多,我们造兵器的作坊也会越来越多,而在兵器作坊增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多少投入,建立兵器作坊的本钱都是那些竞争对手在向我们购买的时候提供的。所以,现在他们需要得越多,未来我们的产量就会得到多强的增长。我这么说,可听懂了?”

讲那么一套市场决定经济的论点可能有点复杂,可是现代人谁不清楚美帝是怎么发展起来,还不是靠发战争财!问题是蒯通不是现代人,除了吕哲压根就没有一个现代人,逼的吕哲耐下性子虚构出那么一个国家出来,用还没发生的历史说故事,说得口干舌燥的时候,总算有人听懂了,更多是半懂不懂!

“那么我们不但要卖还要大卖?”蒯通似乎有点晕懵,他就是没搞明白一点,因为敌军的需求量能增加自己这方的产能不假,可是东西是实实在在的给了敌军啊?

“主上的意思是,现在是难得用他人的财帛来改善各郡内政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各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职能,既是各郡自己的特色,哪怕能一时间壮大敌人,可是对我们的好处更大。同时,我们因为产生加大,生产的数额达到一个量,必然会使得工艺更加完善,还很可能放发现新的技术,来提高产能的同时使产品优质化。”萧何说得很轻声,一字一顿,一板一眼,那双眼眸要是能发光,射出来的绝对是激光。

吕哲那个愉快啊,萧何不愧是专职内政的,果然是看得清楚想得透彻。

“……”蒯通转了转眼珠子,实际上他还是半懂不懂的。不过嘛,对内政专才的萧何既然能那么兴奋,他要是还不懂这件事情有天大的好处,那就实在是有负于智者的称号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讨价还价

现在懂市场经济那一套的压根就没有,吕哲自己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也是相当的肤浅,不过并不妨碍用其“形”来达到壮大内政的机会。

事实上吕哲在治下疆域的时候走的是“大天朝”那一套,既是“有控制性的引导规划”。例如南郡本身因为人口众多,有足够的劳力的情况下适合走工业路线,再以相应的农业为辅助;苍梧郡人少地多、矿产多,那么就调去屯田兵走“大农场”建设道路,对于工业也是“大工业”的路线。

只是两年,由官府来根据每个郡自己的优势进行发展引导已经被证明极其有效。同时关于由官府来发布生产任务,对大地主限定每个收获季节收购多少成的粮食,大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进行约定收购,每一户自愿前往官府领取小额的制衣等任务。该类引导型、任务型能够极大限度的增加国力,也能符合官府所需要的发展方向。

产能是需要一再刺激才能增加,内需支撑不了多少时间,转内需为外售才是最正经的发展手段,吕哲一直都在苦恼内需饱和之后治下的产能要遭受打击,现在秦国率先提出战时从吕哲这边购买需要物品,不是天上掉馅饼是什么?

当然,吕哲向蒯通等人说得很清楚,不会无限量的出售物品,自家的战备储存也不会放下。

“出售的粮食与收获的粮食比例不能超过四成。那么我们的军粮储备就不会遭受影响。关于兵器的出售,他们战事激烈不会计较兵器的新旧,优先卖掉那些换装下来的青铜兵器。我们的部队则是逐渐换成铁质兵器。皮革、皮毛不贩售原料,而是以成品方式贩卖……”吕哲在滔滔不绝。

任何时候卖原料的利润都是最薄的,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这么干,不然谁不是选择出售成品?

“相信他们会很需要皮甲、金属甲。我们制作一件皮甲从人工到原料的成本价大概是二十个半两,但是卖给他们却至少能卖出五十个半两,这就是一点五倍的利润!”吕哲看向了后面才来的娩杓,接着说:“那等于是每卖出去一件皮甲。我们就能多出一件来。”

娩杓像是小鸡啄米一般地点头:“主上说的是。另外因为我们的工匠制作多了,手艺必然就会更加熟练。无形中不但会增快生产速度,连带制作的质量也会越来越上层。”

“娩杓还有一点没说,”吕哲只差大笑来表达自己的愉快:“他们购置过去必然会根据参战的使用情况要求更改,那么我们的甲胄和其它产品就会被一直发现缺点。”

挺简单的道理。很像是其他人在打仗,自己用别人的性命来完善本方的战争产品,那是非谁都会乐意接受的事情,好处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效益。

原本不懂的人开始懂了,不再有人反对向秦国或是列国出售战争有关的物资,可是吕哲嘴巴上虽然说得那么好心里却保持着警惕。

现在的人或许不知道什么叫“市场经济”,可是“经济战争”那一套已经被玩得都烂了。而首次使用“经济战争”的人是管仲,他用这一套灭了三个北方小国,中原霸主晋国也一度虚弱。后面晋国学习齐国的经济发展策略才得以复苏。更是在赵武当政时期打服了曾经的南方蛮夷楚国,使得楚国成为周王室的一员。

购买方会需要什么,在出售的时候吕哲会亲自把关。别到时候经济的发展方向变得畸形,那哭都没地方去哭。

吕哲再次召见蒙毅是在大军出发的前一天,他没有问及封王什么的话,只是让蒙毅拿出一个购买物品的种类以及数量。

蒙毅显然是有准备而来,吕哲话音一落立刻就从怀中拿出一张几乎写满了字的白绢。

秦国采购的清单中粮食占了很大的数额,南方小麦产量低就采购二百万石的水稻以及各种豆子类杂粮。戈矛、长剑、长矛这一些近战兵器第一批数量合起来就是十五万,普通的弓两万张、二十弓一千张、各式弩一万部。箭矢一百五十万枝、弩箭五十万枝。另外一些就是皮革、皮毛、药材、布匹、鸡鸭鹅……等等非常多的种类。

二百万石?那是二十二万大军将近一年的用度,但是秦军不可能用二十二万去和上百万的齐燕赵三国对阵,考虑到中原军团哪怕是增兵参战的秦军该是在五十万这个数,若是再增兵……那秦国其它方向的防线肯定就要变薄了。

吕哲怪怪地看着蒙毅:“你们只是带了先期的粮秣?”

蒙毅倒是毫不避讳:“回君侯,正是如此。”

可以确定了,蒙毅拿出来的清单只是第一批,不然不会第一次就购买那么多的粮食,二百万石对于五十万大军来说,哪怕是战时没有被意外毁掉,那也就是四个月的消耗就要用光了。

“……粮食可以尽数。”吕哲心中的回忆府库中的兵器数量,发现要是按照清单来,那自己的军队要是发生大战就要缺少兵器,犹豫了一下也表示兵器可以满足,但是箭矢和弩箭的数量需要减少到箭矢八十万和弩箭二十万。同时,他很清楚的高速蒙毅,皮革等晕材料不应该在采购清单,提供的话只能是相应的成品,至于药材和肉类食品则没有问题。

“……”蒙毅表情上没有什么异色,心里却是随着吕哲答应越多越感到震惊,最后实在没忍住赞叹了一句:“君侯有治国之才,可惜……”

“咳咳!”蒯通立刻就是一阵咳嗽,治国之才形容是臣下,不管是蒙毅在试探吕哲有无立国之心,还是在蛊惑吕哲回心转意效力秦国,他都不可能让蒙毅说出这一类话。

吕哲是答应了秦国大部分的购买物品,可是光二十万匹马匹和百万的牛羊显然是不足以支付的,他不得不问蒙毅要使用什么支付方式。

现在一匹良马的价格是在八十镒左右,普通马匹该是在二十镒到三十镒,一镒金等同于七到八个半两,戈矛大概是在十五个半两左右(因为兵刃也是铜,不过加入了锡和铅等材料),普通的剑一般是在二镒金,一个半两可以购置百枝箭矢,弩箭则是十五枝一个半两……

考虑到天下大乱什么玩意都涨价,尤其是因为到处都在燃烧战火使粮食价格倍增,林林总总的算起来,包括粮食、兵器、箭、药材等东西,要是以战马方式支付的话,秦国至少还需要给吕哲十一万匹马匹,或是四百四十万镒金。

为了避免误会,必需提起的是这个时候的金并不是金子而是铜,四百四十万镒金也就是三千零八十万个半两,要是按照五铢钱来算是一亿五千四百万。用亿来计算看上去很多,但是别忘了到汉末时期,有点家底的人随随便便都能拿出几亿钱来买官,因此并不算是很恐怖。

“……君侯,粮食等物确实是物价飞涨,但是马匹的价值也在倍增,特别是二十万匹马中有六万匹战马,您……”蒙毅很想告诉吕哲,现在一匹战马最低价格也需要六十镒金。

“讲价?”吕哲露出了很不爽的表情:“那我卖给列国吧,他们肯定不会跟本侯讲价。”

“……”蒙毅不是在怀疑吕哲会不会卖给列国,是在奇怪吕哲是不是昏了头了,现在比大争之世的竞争还要激烈,吕哲难道不储备物资了吗?

吕哲见蒙毅不再讨价还价立刻就说:“这样就对了,咱们做买卖讲的是利索,你越利索我运输得越快。”

没错,因为已经是在交战状态,秦军根本就不可能穿越敌境或是长远的绕路,因而蒙毅还提出了吕哲帮忙运输的要求,这个运输费用必然也是要支付的。

送走了蒙毅,吕哲看向了燕彼。

秦国购买物资的消息吕哲不但不会隐瞒反而还会自己到处散播消息,结果自然是不用,齐、燕、赵三国之前有没有想从吕哲这里买物资不知道,后面派来了李左车提交了三国的购买清单。

“……大概就是这一些。”燕彼是代吕哲见的李左车,介绍完李左车带来的齐、燕、赵、三方清单,他很认真地看着吕哲:“怎么处理还请主上示下。

不得不说,粮食真的是每个国家都稀缺,齐、燕、赵三国的购买数额比秦国多出了一倍,也就是达到了四百万石,兵器等物也在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