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止一名乌孙的部落首领找到我,”刘邦很注意看在场的人脸色,主要是看韩信,似乎要将韩信脸上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说道:“他请求帝国能进行扶持,答应若是成为新的乌孙昆莫,必定以帝国马首是瞻。”
韩信没有什么表情变化,甚至是笑了笑。
“想必诸位也被乌孙的首领找上门了?”刘邦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啧啧”了几声感概道:“面对风雨飘渺的局势,果然是不能奢望每个人都能共渡难关。现在的勃西靡就是面对这样的情况。”
事实上勃西靡还是能大体控制整个乌孙部落,只是近年来勃西靡迈的步子有点大,偏偏又发生诸多族群进逼乌孙国境的情况,着实是倒霉透顶。
乌孙与帝国有了接触,出使帝国的时节向勃西靡汇报了帝国的强大,是在各方各面的强大,勃西靡也就起了向帝国看齐的心思,于一些制度上在乌孙内部进行了改革。
乌孙的原始部落制度是在与帝国进行接洽之后有了改进,最先改革的是关于暴力机构,在军队中划分出了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的职位。统军的将领原本是设定为来自王庭的指派,可是执行下去受到太多的抵制,后面其实是各大小部落的首领兼任各级军官,不过总算也是迈出了第一步。
勃西靡其实还有意学习帝国的文官制度。只是乌孙不像帝国是定居状态,另外看到军事改革只是开个头就有点进行不下去,牵扯到关于文官制度建立,历来文官改革最是牵动利益,文官制度的建立是将地方利益大部分集中向中央,哪里又是那么简单就能从原始制度向着封建制度演化的呢!
乌孙是在各个方向都有敌军逼近的危机之下试图改革。勃西靡也是从帝国那边的一个文士那边得到提示,说是危机越大内部应该是会越团结,细细一想觉得有道理才会进行改革,可是勃西靡没有料到的是乌孙的文化底蕴和华夏那边不一样。
华夏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才从原始制度走到封建制度,长久的演变中已经产生了适应的向心力,也及时所谓的族群归属感,遇到危机情况的时候团结是一种类似于本能的东西。
乌孙一直没能产生自己的文字,实际上称不得有什么文化底蕴,各个部落平时也是游动放牧,哪怕是首领都难得能聚在一块,只是在有征战的时候才会受到召集会合,何况是哪怕受到召集了都不一定能在预定的时间会合。
游牧族群说向心力其实有点虚,那是人文和文化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他们讲求的一般不是什么“名正言顺”的统治,看得是谁的拳头比较大,谁强大谁就是“共主”,一旦“共主”变得弱小,下一个拳头大的首领就会成为下一任的“共主”。
要是帝国这边能够全面支持勃西靡,勃西靡得到帝国的全面支持或许能够强行将改革进行下去,可是帝国凭什么要支持勃西靡?
“所以他不是打起了联姻的主意了嘛!”刘邦咧着嘴:“难兜靡不止一次找到我,次次都是奉上大礼,就是求我能够在陛下那边说点好话,娶了她的姐姐。”
其实哪怕是吕哲愿意,娶了乌孙的王女,那也是与乌孙的关系更近了一步,代价不足以没有全面支持乌孙吧?
勃西靡肯定也了解到这一点,他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帝国极度缺乏优秀战马,从一些渠道中获取了河套马、陇西马、赵地马、辽东马、中原马,好几样的马种与乌孙的马比较起来,事实情况就是乌孙的马要比帝国那边拥有的战马好上不止一倍,更重要的是因为地域相近的关系,乌孙的马种对于帝国也是适用。
乌孙马一般被称呼为西极马。能够在草原、戈壁、寒冬等等的地形和气候下不被影响,帝国自然是渴望有大量的西极马,这也就给了勃西靡另外一个筹码。
“他们前前后后无偿赠送三万多匹西极马给陛下,这其实是一个诱饵。”韩信总算是开口了。说道:“三万多匹西极马,有将近一万匹是经过训练的战马,目前禁军装配了三千匹,组成了一个千人规模的具装重骑。余下的八千多匹,第一骑兵军团和第五骑兵军团进行平分。也各自组建了两支用西极马配置起来的具装骑兵二千人队。”
西极马长得高大,且身高也相对高,比较重要的是负重能力不差,短途的冲锋能力也强,还真的就是适合作为具装重骑的坐骑。
一匹马从出生开始,需要大概一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成长为可训练的程度,又需要大概一年到一年半才能训练成为一匹合格的战马,作为具装重骑的马训练周期可能还要更长一些。
帝国拥有两万可以作为种马的西极马,很是谨慎地安排到陇西郡和河套各郡进行牧养,可是哪怕能够繁殖。最少也需要五年才能培育出一批新的西极马出来,数量确实被限制在五万以下,毕竟母马的孕期是十一个月,且不是每匹母马每年都能怀孕,能在五年之内培育出五万实际上已经是被良好照顾了。
按照计划,帝国可是要在十年之间组建十个骑兵军团,每个骑兵军团至少会配置五千具装重骑。一名具装骑兵不可能只拥有一匹能够配置马甲的战马,最少限量也是需要二匹,甚至是三匹,而这还是战马的需要。不算辅助型的驮马。等于是一校的具装重骑至少需要一万的西极马和相等数字的驮马。这个数字还是基本的需要,没有算上战时的损耗和各种意外的损失。
帝国目前的骑兵,看兵种的不同,每人配置的战马数量也是不同。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每个骑兵军团所拥有的战马绝对不会低于十万,具装重骑和突骑兵因为兵种的特例,是每人至少三匹战马的配置,余下的各个兵种视情况而定。
目前帝国到底有多少马匹不太好统计,军团拥有的战马是七十万左右。七十万的战马来组建六个骑兵军团其实已经有点窘迫,更不用说其它军团其实也是需要战马来配置斥候和必要的骑兵队伍;被适用于运输线和必要的车驾畜力的马匹。数量是五十余万,以至于牛、骡子、驴也是大范围适用。
“所以我才说是好机会啊!”刘邦有那么点垂涎三尺的意思:“乌孙全国上下可是有将近一百三十万的马,要是算上牛羊等物……那就更多了。”
乌孙要内乱了,帝国本土只是从情报上来得到相应的判断,使节团可是身在乌孙国境,后面更是被安排到乌孙王庭,哪能不清楚这点?
刘邦已经用自己的名义向帝国本土发去公函,十分肯定地报告乌孙必定是要内乱,询问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又或者是应不应该立刻离开乌孙。他是向本土进行询问,实际上是认为乌孙的内乱是一个大大的立功机会,很想要放开手脚大干一笔。
乌孙昆莫一族,也就是靡姓王族对乌孙的统治呈现不稳的状况,刘邦认为很有操作空间,或是支持靡姓王族,或是挑选另外的部落首领扶持,总该是能找到利益点。但是,他认为最有利的莫过于通过扶持傀儡来达到间接对乌孙的控制,因此是比较倾向于拉拢和扶持靡姓王族之外的部落首领,只不过在没有得到本土的命令之前难以下手罢了。
“正使的想法是好的。”陈余难得没有抬杠,他也没有抬杠的必要,刘邦要是能干成总会有他的功劳,因此哪怕再不喜欢刘邦也只能是倾力相助。他提醒道:“那些部落首领频繁送礼,勃西靡没有道理不知道,本土没有命令送抵之前,正使要按耐住。”
“呵呵,哪怕是勃西靡没有发觉,我也会故意让他发觉。”刘邦深知待价而沽的重要性,也接受了陈余的好意,说道:“让勃西靡有危机感,他们才会更加拉拢我们,大的好处没有得到之前,一些好处先占总是没什么坏处,特别是在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前提下。”
陈余可没有骂刘邦是市井姿态,以目前的现状来说,刘邦这么做完全正确,那些人看到刘邦这样的态度只会更加卖力的拉拢,对帝国日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军方的态度是,没有接到陛下的命令之前,按照之前的命令行事,不会参与到正使的任何行动。”韩信说的军方是驻扎在乌孙领地的八万骑兵:“何副司令想必也与正使有过沟通?”
刘邦点头,有点无可奈何道:“军方完全听命与陛下,这是国家幸事,可就是……就是太刻板了。”
八万在乌孙的骑兵是西域派遣军的序列,他们的正式番号归属在征西军团编制下,现任指挥官蒙恬还在关中,目前负责指挥的是何怿。因为暂时的序列是西域派遣军,与之草原派遣军同样设立司令和副司令职衔,何怿正是副司令。
按照刘邦的想法,何怿其实不用全力以赴地在乌孙南部与冒顿打生打死,该是留下必要的兵力,抽出一部分的部队用保护使节团的名义前来乌孙王庭,可刘邦只是那么一提,结果是被何怿毫不客气地一阵痛骂,说是陛下都没有绕过太尉署和将军府调动军队,刘邦的胆子竟然肥到这样的程度。
“使节团的正规军只有一万出头……”刘邦有那么点渴望地看着韩信:“对那些雇佣军和商队的护卫操练有成效吗?”
韩信默默点头,他算是看出来了,刘邦胆子确实大,军方那边求不到助力,刘邦是将目光盯在了非军方编制的武装团队身上,说什么都是要大干一票。
第九百六十章:坚实后盾下的嘴脸
使节团的武装人员全部算起来大概有五万出头,刘邦有过很精细的计算,除开正规军的一万二千人之外,大概有二万左右是军中退役的人员,余下的那些则是民间之前的游侠之类。
军中退役人员年纪大多是相对大,最为年轻也有三十五岁以上,年老一些的甚至有五十岁左右的一群人。年纪大一些其实没有什么坏处,说明他们拥有充足的作战经验,不需要他们长途追杀的情况下,定点作战基本是不太需要体力,再则哪怕是需要干体力活的时候不是有战马能够代步嘛。
游侠擅长的不是军阵搏杀,他们一般会有比较好的个人武技,很适合执行保卫任务和定位刺杀,刘邦在使节团的时候除了一应公务就是与游侠们厮混,他从中找到了一批任何可以用的人才,平时比较笼络。
正如刘邦所知道的那样,军中退役的人员有丰富的军中生活概念,韩信对他们进行序列编制的时候,那批人不但很快进入状态,且很快就推选出一批军官出来,不到两个月一支有军中退役士兵组成的临时军团就出现了,并且表现出了不俗的协同能力。
“哪怕是那些没有在军中服役过的人,他们夏季和冬季也需要接受操练,基本是适应集体生活。”余樊君脸上的表情比较感慨:“陛下实在高瞻远瞩,国民军事化,军方从来不缺兵源,连带这一次我们也得到了助力。”
使节团的五万武装人员只要编队就能形成一个军团,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事情,当初规划使节团随行人数的时候也是出自这样的考虑,为的就是在有必要的时刻有兵可用。当作为提防的准备变成了实际有效的执行方案,知道内情的人谁不是有诸多的感慨,只差拱手对着东南面的帝都称颂一句“陛下英明”或是“毕竟圣明”了。
“那些退役的士卒对重新被征召很是兴奋。”陈余脸上有着矜持的笑容:“只是现在暂时不能让他们穿上军队的战袍,他们对此有着不小的遗憾。”
刘邦却是“哼”了一声,说道:“战士配合,他们的雇主却是一群逐利小人。”
说到底武装人员是受到各个商队的雇佣才随行。自签订契约之后,单人、小团队、大团队规模的雇佣兵,他们实际上是要听命于各个雇主。刘邦作为正使有权利在需要的时候征募使节团的武装人员,可是无论从哪一方面也没有规定说征募可以无偿。
商队雇佣的武装人员被征募。等于是他们与武装人员签订的契约暂时停止,虽然在过后那些武装人员仍然需要履行契约责任,可暂停的期间无论怎么看都是商队受到了损失。
“南陵商会的会长陆向率先要求补偿,其余商会和个人商贾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刘邦一脸想要破骂的表情,可是硬生生地忍住了。闷声道:“真是……不懂大势啊!”
刘邦哪里敢真的骂嘛!南陵商会是南郡各大氏族的集合体,有一些小道消息说皇帝本人在南陵商会也有入股。其余的商会来头没有那么大,可是一个个商会多多少少也会帝国勋贵的背景,怎么也是不该轻易得罪。私人商贾可能没有太大的来头,但是不骂商会去骂私人商贾,已经是帝国三等男爵的刘邦可不想那么掉份。
帝国重视军事的时候没有落下经济发展,任何年头有钱的基本是大氏族或是官绅、勋贵,皇帝从来都是在经济上优厚追随者,有钱了的勋贵怎么也是会置办产业,刘邦自己就有产业。甚至是随行使节团的商队中就有他的一支,这也是他不能骂出口的原因之一。
刘邦最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是有皇帝背景的南陵商会也最先跳出来,不得不深思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意见?
事实上,刘邦也知道皇帝对自己有意见,曾经有那么一次可发生了一些事情,刘肥邀请众多王子和勋贵出游,结果出事了,那一次要不是长江南岸的火药作坊出现事故牵扯了皇帝的注意力,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祸事。另外还有别的原因。是他太黏糊魏豹,想着争取封地到南亚次大陆那一块,皇帝似乎也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才有他作为使节团正使出使的差事。
皇帝对自己有意见。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恐惧的事情?刘邦比较幸运的是遇到一个遵守明面规则的皇帝,只要调查没有触犯律法,不会被皇帝一声令下灭了个满门。皇帝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是一件好事,至少大家不用担心皇帝看自己不顺眼的时候九族皆灭……好吧,有史以来似乎也没发生什么灭九族的惨事,至多就是被夷三族。诛灭九族那是要到朱明皇朝才出现,然后“我大清”发扬光大。
皇帝有意见,哪怕是没有灭门之祸也能想象出心理压力该有多大,刘邦处心积虑想要立下大功劳,无非就是想要让皇帝对自己转变态度,可是陆向带头那么一整,他的心情不由忐忑起来,本来想要独吞的大功劳也摊开来说,期望的不就是陈余、韩信和余樊君的支持?
事实也证明刘邦这一步走对了,各个商会要求补偿,韩信一出面很快就确定补偿方案,随行的武装人员被抽调公用时,武装人员的薪水由官方支付,其余倒是没有提出什么要求。
刘邦很清楚各个商会是在卖韩信这个皇帝唯一的徒弟面子,要是由其他人去协商,还不知道各个商会要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肯定是的是要被刮下一层皮。
“跟随前来乌孙王庭的一万八千士卒,选自武装人员的六千是可堪一战的士卒。”不是韩信不将所有部队带来乌孙王庭,是乌孙王勃西靡很是客气且隐晦表示过,所以只能是这么多人。他又说:“其余的武装人员大部分是在商队驻扎地,另外那些……”,说着看向刘邦。
“唔!一些被我安排到各处首领那边充当护卫。”刘邦说这句话的时候满满都是骄傲,“嘿嘿”笑了几声说道:“仅仅是几个护卫,那些首领感激淋涕的模样你们是没看见。”
余樊君“呵呵”了两声,那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手段,效果确实如刘邦所说非常不错。
帝国先后击败匈奴等草原游牧族群,广阔草原靠近帝国的地区全部占领。俘虏和消灭的部落不下于百个,这样的兵锋着实令人恐惧。
黄河源头附近的一战又歼灭匈奴二十余万人,甚至匈奴单于也被俘成为阶下囚,消息传播出去的时候各方震动。
东胡原本集结二十多万兵马在靠近不足帝国边境二十里的乌侯秦水。黄河源头一战的结果传去,当天东胡兵马就拔营远撤距离帝国边境百里开外,更是一再派人向驻扎在乌侯秦水下游的帝国驻军主官解释,他们先前驻扎的地方是为了取水方便,绝对没有其它意思。
后续的情况是。辽东各边境那些本来在靠近的东胡部落来了个急刹车,也是各自掉头,哪里来哪里去,原先因为有族人参与齐地之战呼想要报仇的两个大部落,两大部落的首领派来了自己的子侄辈洽谈赎回被俘族人,给出了和解的信号。
帝国的光辉战绩自然是要传到乌孙,连带东胡那边的反应也会回馈到乌孙,可以说乌孙上下是从那一刻才真正明白帝国的强大。正好此时的乌孙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能够找到一根大腿抱着哪有放过的道理。
乌孙真正了解到帝国的强大还是在八万骑兵抵达乌孙领地之后,何怿率军来到乌孙。驻扎乌孙南部之后与冒顿的军队几次交手,规模上或许是不太大,可是每次都是取得胜利,最为辉煌的一次胜利是损失不到百人全歼冒顿麾下五千骑兵。
若说之前乌孙人看到帝**队只感觉帝**队军装华丽、武备完善,甚至有些人认为华丽的模样肯定是银枪蜡子头,一系列的胜利证实之下,哪怕是嘴再硬的人也是无话可说。
要知道乌孙与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