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对李琪写的东西,还是充满了好奇——可是,这里这么多人,什么时候才方便去查看呢?
第二天,本来计划的是,除了留下来守营的和外出值勤的人,没有任务的男兵和女兵,都去看望中国大使馆在难民营援建的友谊小学的学生们。
这种活动,一般都是蒲英和方霖天带队,没想到方霖天却临时对蒲英说他有点事。让她自己带队。
蒲英没有二话,带着一半的男兵女兵们就出发了。
这友谊小学是春节前开工的,虽然是木质板房,却比较坚固,因为是由中国工程兵负责建造的。
教室内的各种教具、桌椅板凳。都是大使馆捐赠的。
维和分队的战士们这次去,给学生们送去了大家捐助的文具和书包。
由于连年内战,达尔富尔的物资匮乏,文具这些非生活必需品都价格昂贵,所以这里的孩子们一直都是在石板或沙地上写写画画。
当他们拿到了崭新的文具和作业本时,都高兴地用中文说着“谢谢”,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战士们也有一种帮助人之后特有的快乐。
就在大家和孩子们聊得很高兴的时候,忽然变天了。
狂风大作,炙热的阳光迅速被翻滚的乌云吞噬,天也黑了下来。
乌云的缝隙间,不时见到一道道电光闪过,也听得到天空中一阵阵的闷雷由远及近。越来越响。
终于,一道雪亮的闪电突然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转瞬又陷入了黑暗之中。
不一会儿,“喀喇喇——”一个炸雷正好在头顶炸响。即便大家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这一声震得心惊肉跳。
紧接着。瓢泼暴雨就噼里啪啦地砸落在了房顶和空地上。
大家都及时躲进了教室和屋檐之下,没有被雨淋到。不过,屋檐上流下的雨水,很快就由雨帘变成了瀑布。操场那干涸松散的沙地上,也很快出现了一道道小河沟和积水潭。
达尔富尔的雨季,就随着这场暴雨,来到了!
这场暴风雨虽然惊天动地,声势惊人,却也给大家带来了清凉。
友谊小学的孩子们,都对着屋外的暴雨又唱又跳,手舞足蹈,兴奋的不得了。
校长对蒲英等人说,幸好学校早在雨季到来前就建好了。不然的话,这样的暴雨,学生们在难民营的帐篷里可就没办法学习了。
这场雨的时间倒不是太长,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就风停雨住,阳光又重现了大地。
当蒲英带队回营的时候,却发现维和营地有些狼藉。
原来这场风的风力太大了,将住了好几批官兵的旧板房的一些屋顶都刮掉了。
没吹掉的房子,据说当时屋里也是漏雨漏得厉害。
蒲英看到,方霖天参谋长正带着留守的男兵女兵,热火朝天地修补着房顶。
她觉得方处长今天有点怪,在屋顶上叮叮当当地敲得特别欢实,而且见到她带队回来后,更是傻乐个没完。
住的房子都漏雨了,有什么可高兴的?
蒲英又到别处转了转,视察灾情,发现工程兵分队的人正在忙着在营地周围重新挖排水沟。
因为这场大雨让营地中央也出现了好几条小河,古树边上甚至形成了一个水池。
比较可惜的是,昨天才挂到树上的红丝带,让这一场风雨吹掉了不少。
不过,蒲英倒并不担心这个。以后让大家再重新系上去就是了,只是这回有经验了,一定要系紧了!
她看到那个水池后,却又想到了一个点子,急忙跑去找工程兵分队长,请他们干脆将那个水池扩大,她准备在那里面养鱼了!
这个想法,迅速得到了一帮吃货们的赞同。
不久之后,重新挂满了红丝带的古树,很快长出了绿叶。每到风起的时候,一条条丝带随风舞动,婆娑多姿。树下的水池,映着蓝天白云和绿树红笺,不时有游鱼嬉戏,充满了生机。
这里,也就成了官兵们喜欢驻足流连的一道美丽风景,和他们寄托情思、舒缓压力的一个好去处。
ps:
不好意思,今晚写得太慢了……【谢谢谭万力、蔸蔸兜兜(双)、无风而翔(双)筒子们的粉红,谢谢书友121018230751226的平安符】……这卷还有两个大情节才完呢,本来大纲里还有第七卷,不过我想还是算了,不写了,那个脑洞开得太大也不好……起码不能在正文里写了。
☆、073章 尼亚拉郊外
雨季来临之后,这片红土地上多了些绿意和生气,早晚的气温也稍稍凉爽了一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维和官兵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就好转了,恰恰相反,大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倒是更多了起来。
首先,雨季的天气更加变幻无常,不但旱季的烈日暴晒和沙尘暴并没有消失,又多了冰雹雷暴这样极端的恶劣天气。
雨水虽然使得万物生长,但是,蛇鼠毒虫之类的也泛滥成灾了。战士们总结,维和营中的四害就是“蚂蚁能堆山,苍蝇会咬人,老鼠有猫大,白蚁像飞雪。”
还有,暴雨山洪对营中水井的水质,也产生了威胁。所以,医疗分队近期又对官兵开展了一次关于霍乱、脑炎、疟疾等传染病的科普宣传活动,也加强了整个营区的防疫工作。
雨季对工程队的施工影响就更大了。
大暴雨时,根本没法施工。雨停了,太阳一晒,热气蒸腾,那种潮湿闷热的蒸桑拿的感觉,坐着不动都会汗流浃背,战士却还要干活!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了。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战士们之中长痱子的、得日光性皮炎的,反而比旱季的时候还更多了。
而最辛苦最劳累的,还得是运输分队的官兵们。
出车在外,日晒雨淋的就不说了,路况更是由原来简单夯实的土路,变得泥泞难行了。
以前一天就能走完的路程,现在基本就得两三天。行车的安全性也成了大问题,因为慢车很容易中伏。
偏偏进入雨季以来,当地的形势变化,使得运输任务也更重了。
在年初的大选结束之后,达尔富尔地区的政治形势,依然是一团乱局。甚至在选举刚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些重要的反对派别宣布退出大选,不承认选举结果的有效性。
所以。政府军和*武装在当地展开的各种战斗,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这些状况,都严重影响到了联合国的人道救援行动。
苏丹全国有170万注册难民,必须依靠联合国的救济维持生活。尼亚拉周边就居住了将近36万难民。占苏丹全国难民总数的五分之一,这里当然是联合国救援物资的重点投放点。
可是受暴雨和沙尘暴的影响,空运的运力难以满足难民们的需要,很多物资必须依靠陆路运输,但这又受到*武装的威胁,所以,尽管维和营的各运输分队加班加点地往返运输,从联合国发过来的物资,却还是常常滞留在喀土穆机场。
尼亚拉周边的难民营,有的已经6个月都没有接到任何人道主义援助了。甚至已经饿死了数名儿童和老人。
超级营地的高级官员们,一直努力和苏丹政府协商、协作,以解决这些困难,但还是难以做到令人满意。
甚至有时候,维和营地自己的给养。也都会发生困难。
联合国总部对参与维和的军人和文职人员,都提供津贴和给养。但是为了防止抬高当地物价,这些给养按规定不能在当地购买,大多只能从加拿大、新西兰等国采购。
维和人员每天的伙食标准是15美元,听起来是不少,但是海外采购价本来比较高,再扣除昂贵的空运费用。真正能发到维和官兵手中的东西,其实比较少。甚至因为从海外辗转万里运到尼亚拉之后,蔬菜肉蛋都不新鲜了,还经常会腐烂变质。
另外,这里的食品供应,也主要是照顾西方人和穆斯林的饮食习惯。品种有限、肉多菜少,每顿只能有一荤一素两个菜,多是牛肉、土豆、洋葱、卷心菜这几样,口味十分单调。供应紧张时,每顿甚至只有一个菜。
长期吃这样的饮食。自然导致了很多战士都有水土不服、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的人甚至还出现了失眠、脱发,便秘和腹泻的也不少。
中国士兵们虽然也自己搞起了菜园子,但是那里的产量毕竟有限,只能偶尔调调味,解解馋,指望靠它增加营养,还不如天天吃金维他。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别说战士们了,就是蒲英,有时也会觉得郁闷和压抑。
她倒不是怕艰苦,而是为看不到这片土地的和平希望而沮丧。
这里的人太穷了。有人总结,非洲人就是“吃饭一棵树(芒果、香蕉),穿衣一块布,出入茅草屋,光着脚走完人生路。”
可是,非洲人本不该这么穷的,因为非洲其实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大陆,已知的产量丰富的矿产就有黄金、钻石、铜、铁、铀、铝土等,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也是仅次于中东和拉丁美洲。
更何况非洲还有很多地区,因为长期战乱,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科学系统的勘探。
而且,非洲虽然有沙漠,土地其实还是很肥沃的,只是很多都是无人开垦的荒地。
这里的农业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完全是靠天吃饭,撒下种子就不管了。说非洲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也一点不为过。
如果非洲能够大兴水利,引进机械化农具和良种化肥这些农业技术,一定会成为世界粮仓。
其实,就算是以干旱著称的达尔富尔,地下水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只是一直没有被人们有效地利用起来。
非洲的人民,坐拥这么多没有开发出来的资源宝山,却只能白白忍受着干旱和饥荒,怎不让人惋惜?
如果这里不再有战乱,当地政府能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普及教育,再在人道卫生组织的帮助下,也应该是可以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消灭饥饿、贫穷和瘟疫的。
可惜,愚昧落后的意识、狭隘极端的仇恨,还有某些势力的挑拨,让这里的人们始终不能摆脱战乱之苦。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可惜,这两个主题,哪一个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在非洲。
联合国在2007年就向达尔富尔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维和部队,当时拟定的任务期限是12个月。
可是这个期限,每年都在延期,因为这里的战火一直没有停息。而且直到现在,也看不到结束任务的希望。
蒲英算一算,自己这批维和人员来到达尔富尔,已经快七个月了,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可以轮换回国了。
能够回国和亲人团聚,她当然非常高兴,但是回看这片土地的苦难并没有明显改善,她又会为自己做得太少,而感到惭愧不安。
而且,毕竟在这里待了这么长时间。似乎对这片土地和人民也产生了感情,在快要离开的时候,竟然也有点留恋不舍了。
可能最舍不得的,还是在尼亚拉市sos国际儿童村的那些孤儿们了。
女兵们经常在休息日去看那里的小孩,陪他们玩耍、游戏、学习。给他们做中国饺子吃,孩子们都把女兵们叫做“中国妈妈”。
六一儿童节的那天,女兵们又去儿童村和孩子们玩了一天。
儿童村里有一对的双胞胎姐妹,今年应该满八岁了。只是她们的父母早年死于战火,所以两姐妹也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儿童村的“妈妈”就用六月一日作为了她俩的生日。
这两姐妹在非洲孩子中是难得的文静内向的性格,皮肤虽然黑。却很光滑,也都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特别讨人喜欢。
李琪来之前就在un城的免税店买了一块粉红的布料,给两孩子做了两条一模一样的连衣裙。
也许是天气太热,儿童村里不管男孩女孩都剃着光头,不仔细看。常常一下子分不出他们的性别。不过,女孩子毕竟天*美,这双胞胎姐妹俩穿上李琪给她们做的裙子,都喜欢得不得了。
李琪还觉得裙子有点肥了,要给她们改一改。两个女孩却怎么也不肯脱下来了。
后来吹蜡烛、切蛋糕的时候,两个女孩都主动地掰下自己那份蛋糕的一小块,喂给李琪吃,还一人一下亲李琪的脸。看得儿童村的“妈妈”都嫉妒地说,这两孩子一贯内向,难得对人这么亲热呢!
其实,蒲英也记得,最初来这儿童村的时候,别的孩子都能很快和女兵们打成一片,这两姐妹却总是安静地坐在一角,用怯怯的眼神看着大家。
虽然她们不怎么说话,但是从她们纯真的眼神中,不难感到一种渴望——那是对爱的渴望,特别是母爱的渴望。
蒲英也很喜欢两姐妹的漂亮乖巧,也抱过她们、亲过她们,现在虽然是李琪得到了两姐妹的回应,但蒲英的心里同样感到欣慰和喜悦。
她另外还有一件为李琪开心的事,那就是她和方处长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别扭而生涩地谈起了恋爱。
就在30日下暴雨那天晚上,方霖天借着帮李琪修屋顶的机会,在她房间逗留了相当长的时间。
一开始,蒲英还不知道这事儿,还是和李琪同屋的黄韶容跑过来说,方处长今天有点反常。
蒲英这才反应过来了。她眼珠一转,一声令下,把所有女兵都悄悄地叫出了营房——免得她们在里面不知道情况,打打闹闹的,会干扰那对还在彼此试探的大龄男女。
可是,女兵们多机灵啊,不一会儿就从嘴巴不严的黄韶容区队长那里打听到了情况。
方处长和李区队,早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对了。
得知今晚可能是他们摊牌的日子,女兵们哪儿还能按捺得住心中熊熊燃烧的八卦火苗?
可是,蒲教导员不准大家进屋,也不准她们听墙角。
这些调皮鬼们,就站在祈福树下,遥望着区队长的窗口,不停地唱着一首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尤其是歌曲的第二段——“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默默看着我不作声。我想开口讲,但又不敢讲,多少话儿留在心上。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她们重复了无数遍。
蒲英想了想。并没有阻止她们的行动。
后来男兵们也都闻声出来了,他们先是围观,之后,出车刚回来的庞龙。把他的吉它抱了出来,给女兵们伴起奏来,男生也都跟着轻轻和。
这下,歌声更加美妙悠扬了。
蒲英这才发现,事情有些搞大了。
她正在忐忑的时候,忽然看见女兵营房的门口,一个高大的人影飘飘然走了出来。
一看方处长那副晕晕乎乎找不到北的样子,蒲英就知道——事情成了!
她把手一挥,带着一帮丫头们围了上去。
“方处长,辛苦了!房顶都修好啦?”蒲英笑眯眯地问。
方霖天虽然使劲忍着笑。可还是没忍住,嘴角一咧就几乎到了耳根,“……都修好啦!”
蒲英眼尖地看到他手里还拿着一个塑料口袋,马上一把抢过来,“这是什么?”
“哎——别乱动!”方霖天急了。
蒲英已经闪身退开。把那物件抖落了出来,“啊哈!是件毛衣啊?”
她马上夸张地说;“方处长,你怎么偷拿女兵的毛衣啊?”
“别胡说!毛衣是我的。”方霖天脸都急红了。
“怎么可能?姑娘们,你们看,这大红的颜色,这可爱的卡通图案,怎么可能是男式毛衣呢?”蒲英问女兵们。
除了郭亚军、黄韶容。其他女兵还不太明白,但也都顺着蒲英的话答道:“明明是女式的嘛!”
蒲英抖着毛衣,问:“方处长,这——怎么回事啊?”
方霖天也知道她是在故意捉弄自己,只得拱手作揖,“小姑奶奶。我怕了你了!别闹了啊!怎么回事,你还不知道吗?”
蒲英笑了一笑,“好吧,既然方处长说这毛衣是你的,那你就穿上给我们看看!如果你穿上很合身。那我们就相信是你的毛衣!如果不合适的话,你可就不能离开这个门了!不把这个事情说清楚的话,我们找政委说去!”
“对!就这么办!”女兵们也跟着起哄。
外围看热闹的男兵们都觉得很好笑,没人想到要去解救他们的参谋长,甚至还有人跟着起哄:“方处长!你不能带头违反纪律吧?”
被大家围攻的方霖天不禁对着蒲英吹胡子瞪眼了,“算你狠!拿来,我穿!”
蒲英笑着把毛衣递过去。
方霖天先把外面的迷彩服脱了,然后才爱惜地把毛衣往自己脑袋上套,不过嘴里还是忍不住抱怨:“英子,我非得跟冯垚好好说说,你现在是越来越难管了!”
“别扯那些没用的!你以为他就管的了我吗?”
“……那也是。”
方霖天想起了第一天见到蒲英,她就甩了冯垚一个大嘴巴,冯垚却一点没动怒。
那天,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李琪。
他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兵长得很媚,饶是他颇有定力,也不禁会被